2008年第31 創刊第437      11/12-11/17/2008

 

 

Table of content - 本期重要目录

Upcoming Events and Call for Participation

 

v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遴选2008年度中德生物技术领域博士后留学候选人

v    邀请函 - 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欢迎胡锦涛主席访美暨专家会议

v    Entrepreneur Lecture Series 11/15 UCLA

v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培訓中文教師 11月中報名

v    中国侨联“亲情中华”慰问演出团参加洛杉矶中华文化节 (11/4-5 at PCC)

v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和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邀请函

v    Invitation from 2009 China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hibition

v    《侨报》中国文化发展中心“我的2008青少年征文比赛

v    关于召开“第二届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暨世界华商北京论坛12/12

Important News and Announcements

v    松竹梅野餐会轻松愉快 两岸三地学子相见言欢 ()

v    郦永刚教授、蓝宁教授等参加成都華僑華人高新科技洽談會暨天府論壇(图)

v    肖岩教授(USC)发明的竹桥获选Best of What's New 2008(图)

v    李百炼教授(UCR)最新研究- Metabolism Accounts for Why Natural Selection Favors Only Some Species(图)

v    谢天蔚教授等的长堤州大中文项目获联邦“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资助

v    学者来稿:全球化思維的領導與決策(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楊志誠)

v    商榷:丑陋乎, 合理乎, 不要給我們太多負担了略议黄锦波的《丑陋》论

v    洛杉磯將實施太陽能屋頂(高原)

v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家在遗传领域发现让DNA重绕的马达蛋白质

v    科羅拉多大學研究發現: 酸度低 女性手上細菌多過男人 清除不容易 牽手沒關係

v    美军医学研究:父母親有人參戰的學齡前兒童,比其他兒童更具攻擊性

v    美国兰德公司最新研究:常看煽情節目 少女易懷孕機率增倍

v    美能源部研究将海藻生物能成为未来汽车飞机的廉价燃料

v    蒙大拿州大学科学家在南美洲发现罕见粉红粘帚菌 能产生天然柴油

v    康乃尔大学海洋学家研究发现目前气候变暖5000年来最剧烈 速度空前

v    布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发明新软件 可帮顾客"试穿"新衣

v    芝加哥大学获校友3亿美元捐赠

v    英国科学家计划利用核聚变模拟太阳中心能量的激光器

v    日本神户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克隆冷冻16年老鼠成功 灭绝物种复活有望

v    美国失业率升至6.5% 创十四年来最高纪录

v    美国人破产数量激增 10月上升40%

v    世界经理人管家论坛: 你被潜规则了吗?

v    陶冬:全球经济衰退下的投资之道

v    跟美女上床和次贷危机

v    莫让中国大学变成买官“彩排场”

v    台湾经营之神 ”王永庆留给儿女们的一封信

v    中国名校高层大换岗 北大校长许智宏或退休

v    清华校长顾秉林: 清华既缺大师也缺大楼

v    僑青聚五邑  携手創未來

v    卡内基中国透视 Carnegie China Insight Monthly

留学、签证、人才及奖学金

v    美國情報機構自即日起放寬招纳移民和擁有尖端科技才能人士的僱用規定

v    中国公安部正式开放公民身份核查服务 每次收费5

v    留美学生申请奖学金注意6大要素

v    中国赴美留学生续增 2008年签证3.7万份创纪录

v    美国教育考试中心:09年大陆托福网考日期公布

v    2007年共有117万外国移民入籍 美移民局新年设立新目标:绿卡4个月入籍5个月搞定

v    美国移民局宣布“三年”TN新规定和EB-2绿卡策略

v    2009年起,英国18所大学将试行新学位制度改革

v    中国涉外离婚的管辖权如何确定?“原告就被告”原则

====================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遴选2008年度中德生物技术领域博士后留学候选人 (12/1-12)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中德双方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与研究部将联合开展中德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博士后交流项目,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组织实施。现就今年选拔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选派计划

1. 项目资助不超过35名博士后赴德国研修;

2. 留学期限为6—24个月(不予延长),可分为两次使用;

3. 资助生物应用技术相关所有领域。

二、 申请人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事业服务的责任心。

2. 申请人应是具相当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年的教学、科研人员,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7411日之后出生)。

3. 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雅思6.0分以上(含6.0分),托福83分以上(含83分),申请时暂未获得外语成绩者,需在赴德前补交语言证明。优先考虑有德语基础者。

4. 与德方有实质性合作项目者优先。

5. 身心健康。

暂不接收正在境外学习或工作人员的申请。

三、 应提交材料

申请者需同时向中德双方提交申请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1. 中文申请材料:单位正式推荐公函、推荐人员名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及相关附件。请被推荐人于121-12日间登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上报名系统http://apply.csc.edu.cn 报名,并按照《关于准备2009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申请材料的说明》(详见www.csc.edu.cn )准备申请材料,于1215日前提交留学基金委。

2.对外联系材料(英文):

对外联系材料(英文):具体请查阅http://www.daad.org.cn/4_1_3.htm#rr,并按要求于1215日前提交DAAD驻京办事处。

四、 资助内容

留学人员除获得留学基金委按规定提供的奖学金和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外,还将从德方获得奖学金补贴,每月的奖学金总额约为1840欧元。在德期间将免缴学费。

五、录取及派出

中德双方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确定留学候选人。录取结果于明年3月公布。被录取人员将作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派出,留学身份为博士后。留学人员可参加为期2个月或160学时的德语培训(培训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派出时间暂定为20094月。

工作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留学基金委出国事务部联系。

联系人:杨烨、刘磊

电话:010-66093964/49

传真:010-66093954

E-MAIL yangye@csc.edu.cn liulei@csc.edu.cn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9A313层,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邮编:100044

DAAD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驻京办事处

联系人:牛

电话: 010-65906656(分机-45

传真: 010-65906393

E-MAILbio@daad.or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河大厦二座1718室(邮编: 100004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

邀请函 - 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欢迎胡锦涛主席访美暨专家会议

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 (NSMS-CAA)
http://www.nsms-caa.org/

时间:2008 1115 ( Saturday) 上午7 -12

集合地点NIH     

具体内容:

1.早餐 (集体乘车)

2.  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欢迎胡锦涛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

3.  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合影留念

4.茶休 (集体乘车)

5.  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2008年医药杰出贡献奖大型颁奖庆祝晚会预备会议

6.“改革开放30-医药巨变”主题论坛预备会议

7.午餐

报名方式:请将本表格填写后,反馈至 nsms_caa@yahoo.com 

报名截止日期20081112 (Wednesday) midnight

………………………………………………………………………………………………………………

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欢迎胡锦涛主席访美暨专家会议

报名表

报名号:                                                            报名截止日期:20081112

  参加上述全部活动

 

  志愿工作者

  为以上活动捐款

姓名

 

性别

 

现工作单位及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热烈欢迎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理事,会员,非会员,及各界热心人士踊跃报名参加!)

=================================

Entrepreneur Lecture Series 11/15 UCLA

In Co-host with the Startups and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 of UCLA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s Angeles Chapter

 

Time:          NOV 15th, 2008 (Saturday)                     2:00 PM ¨C 4:00 PM                                

Location:   University Village Community Center, 3200 Sawtelle Blvd, Los Angeles, CA 90066        

         

Online Registration:

http://www.cast-la.org/rsvp/

Admission: FREE

 

Speaker: John Dilts,  President,  Maverick Angels,  http://www.maverick-angels.com/

 

Abstract: Present key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on funding issues for startup companies. Provide insights on how to create an effective executive summary and how to make a successful investor pitch from the angel investor's point of view. Cover DOs and DON'Ts in the process of raising angel capital.

 

John Dilts has created a unique methodology called Success Factor ModelingTM which profiles accomplished entrepreneur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and applies this open-market approach to creat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inside large corporations. He frequently teaches seminars on the topics of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around the world. His work also includes advising global corporate clients, including Nestl¨¦ USA, GlaxoSmithKline, HSBC, Microsoft, ChevronTexaco and the Fiat Group in Italy. John has appeared as a guest lecturer and panelist on the topic of entrepreneurship at various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CLA, Pepperdin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

 

John is also a Co-Founder of The BioTech Forum based in Westlake Village, California.  The Forum is a networking group focused on creating a new biotechnology cluster to bring together investors, entrepreneurs, scientists and corporate executives. The Forum addresses the biotechnology, medical device and healthcare fields and targets the region along the 101 Corridor stretching among Santa Barbara, Ventura and Los Angeles Counties.

 

Early in his career, John was employed for several years with top corporate law firms in Silicon Valley and has since served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for numerous technology companies,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addressing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John earned his law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and a Bachelor of Art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peaker: Alex Schneider, Executive Director, V2TC, http://www.v2tc.com/

Abstract: Introducing the Ventura Technology Center and its related program.

 

Alex Schneider is an Associate Planner for the City of Ventura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 Revitalization Division. His primary role with the City is a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Ventura Ventures Technology Center (V2TC), a new high-tech business incubator in Ventura, CA. The V2TC is affiliated with the City's Job Investment Fund, which provides seed capital for local high-tech businesses. Before moving to the west coast, Mr. Schneider was a Special Projects Manager with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in Washington, DC. There he managed crime reduction programs which focused on revitalizing communities through, among other thi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cess to technology. Mr. Schneider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local start-up community and is passionate on helping entrepreneurs achieve their full potential.

 

Parking: Free parking can be found on either side of Sawtelle Blv or streets nearby (e.g. Stanwood Dr., Kingsland St. etc.).

 

=====================================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培訓中文教師 11月中報名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近日將推出兩項師資培訓計畫,一項是替明年南加「星談計畫」儲備師資,一項是根據美國外語協會(ACTFL)研發出的中文口語能力鑑定考試(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提供相關培訓課程,協助中文教師提升教學品質。相關資訊可上網www.scccs.net 查詢。

聯合會師資培訓委員會共同主席吳德偉指出,星談計畫為聯邦政府推動國家安全語言計畫的一部分,聯合會為推動計畫的單位之一。該計畫不但培養更多通曉中文的學生,也培訓中文教師及教學助教。繼去年培訓45位教師後,今年計畫培訓7080名教師。

口語能力鑑定考試將為聯邦政府或州政府教育單位頒發外語教師執照的考量之一,聯合會訂126日在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推出第一節課。 兩項培訓計畫訂11月中開始報名。(王善言)

============================================

中国侨联“亲情中华”慰问演出团参加洛杉矶中华文化节 (11/4-5 at PCC) 

cid:image001.png@01C94041.7F0BEE30

 

GREETING FROM CHINA—2008 Los Angeles Chinese Arts Festival—Events of Variety Entertainment awaits you on Friday and Saturday, November 14th and 15th at Sexon Auditorium, Pasadena City College (PCC). Some of the best and most popular performers of song, acrobatics, and other variety shows will be visiting Los Angeles as "Greetings from China" Entertainment Troupe organized by the All-China Federation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Southern California Chinese American Federation (CAF) and the Global Unified Chinese Organization from Vietnam, Cambodia & Laos will hold "2008 Los Angeles Chinese Arts Festival" and more than eight arts troupes from local communities will participate these events and perform.

 

"Greetings from China" Entertainment Troupe dedicates their performance as a THANK YOU to those in the U.S. and who gave their selfless help and support to Beijing Olympics and the 5.12 China Sichuan Earthquake rescue and victims, hoping to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Americans and other Communities in the USA and to display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event, over five thousands local people will be expected to attend these three events.

 

The star-studded cast are all household names in China, either as popular entertainers or as winners of Chinese versions of "American Idol." China's rich and varied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 of Uighurs and Tibetans in their colorful costumes, dances and songs of nomadic life herding livestock, of the Silk Road and the highlands of Qinghai will also be represented. Popular singers such as Zhu Sha, Dong Fang, Li Weihong, Qin Na, Yin Lan, and Xie Yimei will present a rich variety of popular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lodies. Your will roar with laughter at the side-splitting stand-up routines of comedians Liu Quanhe and Liu Quanli, who are actual twin brothers, and you won't believe your eyes until you see the athletic acrobatic dancers Jin Linlin and Yang Lanhai who will dazzle you when they swing 200 hula hoops that are all stacked together and weigh 1 and ½ times their body weight.

 

The events are jointly sponsored by:

Southern California Chinese American Federation (CAF)

The Global Unified Chinese Organization from Vietnam, Cambodia & Laos.

  

Performance Date and Time:

1. 7:30pm, Friday, Nov. 14, 2008

2. 2:00pm, Saturday, Nov. 15, 2008

3. 7:00pm, Saturday, Nov. 15, 2008

 

Location: Sexon Auditorium, Pasadena City College (PCC)

Address: 1570 E. Colorado Blvd., Pasadena, CA 91016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with David Lin at 626-354-8848

==================================================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和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邀请函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和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

                                      邀请函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为了引进留学人员创业项目,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和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诚邀带技术、带项目、有一定资金、有创业意向的留学人员参加创业环境说明暨留学人员创业意向洽谈会,该会议将作为第11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的专题分会场,重点介绍江阴及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的创业环境、优惠政策,了解参会留学人员的创业意向,并就相关项目进行洽谈。


  为保证会议质量,此会仅限于符合相关要求的人员参加,并严格限制出席会议人数,因此请收到本邮件的留学人员打印出附件中的正式邀请函并凭此函出席会议。

会议名称:江阴市创业环境说明暨留学人员创业意向洽谈会
  间:20081228日上午9:30-11:30
  点: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东莞厅
联系人:梁小姐13926419314,骆小姐13828403808
  话:020-83124223    真:020-8312422183124326
创业园网站: http://www.jycyy.com/


敬请回复确认是否出席会议!

==============================================

Invitation from 2009 China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hibition (3/4-5/2009 & 6/27-28/2009)

The CQIE2009 will be held twice, and which will be opened on March 4-5 (spring) and June 27-28(summer) in Chongqing. Since officially approved by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CQIE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for five times, and is recognized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vent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As the only municipality city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Chongqing has a large education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statistics,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that to study abroad is increased by 20% in 2008 than that in 2007,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high speed developing economy of Chongqing, the number is growing year by year.

 

After five years of development, CQIE as a platform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tudent recruitment is widely recognized by educato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exhibition, you can not only benefit from students in Chongqing who are pursuing a better education overseas, but also from man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ongqing who are eager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We cordially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upcoming events. With our extensive promotion campaign and elaborate organization, I am sure you will find your participation truly worthwhile.

 

Please check attached for our promotion brochures. If you are interested to know detail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with us. And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eedback of CQIE2008, you can visit the homepage of the CQIE: www.ciee-cq.com .

 

NOTE: You can enjoy 20% discount off if you attend both fairs on March and June.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China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hibition2009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Chongqing ZhongXin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o.,Ltd

Address: Room378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No.2 Jiangnan Ave.,Nan’an Dist, Chongqing,PRC400060

Tel: 0086-23-6303565362607000 ext 211

Fax: 0086-23-63038117

Mobile: 13983264782

E-mail:   cqie@ciee-cq.com

http://www.ciee-cq.com

=============================

《侨报》中国文化发展中心“我的2008”青少年征文比赛

 

 

==============================================

关于召开“第二届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暨世界华商北京论坛”(12/12-15

 

中 国 工 业 合 作 协 会

                                                                 中工合发字200802

              

关于召开“第二届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

         暨世界华商北京论坛”

               邀请函

尊敬的      

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现代化企业管理,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的指示精神。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品牌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只有拥用自已的品牌才能“赢在中国”

在此,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世界华人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和谐中国。经相关部委研究决定,在世界华人骄傲和自豪的2008年,定于本年度1212—15日隆重召开第二届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暨世界华商北京论坛 我们将邀请全国及海外各行各业优秀的企业家朋友们,奉献智慧与经验,带着需求,怀揣信念,握手北京,共同为“和谐中国”献计献策。
      
本次峰会为世界华人在祖国相聚、相识、合作构筑良好的互动平台,是了解政策的窗口,拓展高端人脉关系,获取无价信息,分享优秀客户资源的良好契机。届时将邀请国家领导、各部委官员、经济学家、海内外华人朋友们共襄盛举“赢在中国”。我们诚挚的向您发出邀请,希望拨冗莅临盛会!

顺颂

商祺!            

  话:+86-10-87875906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负责人:杨  浩(先生)           

 

主题词:品牌         创新      财富

  送:各部委等直属部门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 下属工业合作协会

  送:各地方相关单位  优秀企业

 

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暨世界华商北京论坛

附件一:

一、会议时间:20081212日—15

二、会议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钓鱼台国宾馆     京西宾馆

三、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 国务院侨办 

四、主办单位: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日报中国专版

五、协办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会世界华人联合会世界银行联合亚非商务委员会新希望集团传化集团茅台集团青岛啤酒

六、承办单位:凯邦伟业国际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七、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

八、支持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国际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企业报、中国贸易报、瞭望周刊、华商报50多家新闻媒体。

九、会议内容:

(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

届时拟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郑万通、张榕明;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胡德平、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建阁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高宗银以及有关省、市领导及海外华商、中国企业家代表出席开幕式并表彰部分优秀企业及企业家。届时相关新闻媒体将对此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并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二)举办政府官员、经济学家报告会: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侯云春,亚州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邓寿鹏,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田耀武国人大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保育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艾丰温元凯钟朋荣等。

1国家宏观经济变动下的企业经济政策;

2加强两岸经济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3、 国家对企业家公益事业的评价;

4国家颁布最新保护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5、 诚信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

6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7国家名牌战略与自主品牌的培育和保护;

8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渠道、定价、品牌、定位

9企业如何完成在人才服务产品品牌等方面的升级

10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战略及国际化竞争热点研讨。

 

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暨世界华商北京论坛

附件二:

(三)企业家报告会邀请部分嘉宾: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玖珑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              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耀        中国房地产集团党委书记孟晓苏

(四)投融资嘉宾主旨演讲: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朱云来、温州市委书记邵占伟、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以及国内外投资机构负责人等

(五)招商引资洽谈会:

届时将邀请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英国、捷克、匈牙利、波兰以及国内外投资商 50 余家同与会企业家进行招商项目洽谈。

十、参会待遇:

1、赠送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人民大会堂纪念品;

2获赠有关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与会代表全体合影照片;

3人民大会堂国宴和大型才艺表演互动文艺晚会。

十一、报名方式及参会费用:

1每位参会代表需交纳三天四星级宾馆食宿费、会务费(含北京市内交通、场租、资料、印刷、纪念品、照片、授课费、光盘费)共计费用7980

2报名请在200811301寸免冠照片3张、单位简介、参会回执表,会务费银行回单传真、E-mail至大会组委会秘书处登记注册;以便组委会及时办理人民大会堂请柬、代表证和食、宿、会务预订相关事宜。

十二、组织委员会领导成员:

高级顾问:蒋正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韩启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张榕明     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文元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胡德平     统战部副部长

陈士能     国人大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

俞晓松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主  席: 高宗银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

王治国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秘 书 长:雷鸿宾     国际日报中国专版总编辑

副秘书长:杨       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执行秘书长

 

 

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暨世界华商北京论坛

报名回执表

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通迅地址

 

   

 

  

性别

 

  

  

  

 

 

 

 

 

 

 

 

 

 

 

 

 

 

 

 

 

 

交流联谊 

领导对话 

学术交流( )

招商合作( )

商务考察

( )

会上发言( )

展示产品( )

经研究我单位共    人决定报名参加“第二届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暨世界华商北京论坛”,并将会务费共         元(7980/人)于2008    

            日汇至大会组委会,请查收。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经办人:             话:

汇款方式

开户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亦庄支行

开户单位:凯邦伟业国际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号:091  700  010  300  001  8756

联系方式

组委会:国资委西单办公楼              : wininchina2006@126.com 

  址:北京市100076--46信箱         编:100046

  话:+86-10-51344301               真:+86-10-87875378

负责人  (先 生)               机:+86-13520065798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第二届赢在中国.品牌创新高峰会暨

 世界华商北京论坛组织委员会

 

  请将《参会回执表》、汇款底联、1寸免冠照片3张、单位个人简介等传真、邮寄或E-mail至大会秘书处。此表复制有效

 

=============================

松竹梅野餐会轻松愉快 两岸三地学子相见言欢 ()

一年一度的松竹梅野餐会已于119日在Fullerton地区 Craig Region Park公园成功举办。这一天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清风和煦、空气清新。本次的野餐会由清华校友会主办,北大、交大、中科大、复旦、浙大、中国大专院校校友会, 教授协会,香港大学校友会等来自两岸三地的社团三百位专业人士和学者参加了野餐会,今年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友第一次参加活动,并成立了他们的校友会。野餐会提供了丰盛的自助式午餐,高水平的太极和歌舞表演,  老少皆宜的游戏。并提供了 KaRa OKe音响设备,让校友一展歌喉,以及小朋友玩耍的JumperACE 等对活动作了赞助。整个野餐会是在轻松愉快的交谈和互动中度过的。吴立范教授鄧建暉教授、姜镇英教授、陈钧铭教授、江维教授、吴维宇教授、叶伟博士、张红宇博士、顏利平博士、李先进博士、郭繁夏博士、洪海博士、李秉信、朱晓丹、唐玲和Kathy何等..与新老朋友相见言欢,友好互动

 

值得一提是,在本次野餐会传统的接力和拔河比赛,清华大学校友会代表队表现突出,双双夺得接力和拔河比赛的双料冠军。"松竹梅 "野餐会自2002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校友会发起、轮流主办第一届"松竹梅 "野餐会以来,它已经成为广大留美华裔校友的一个传统聚会了。

 

==================================================

郦永刚教授、蓝宁教授等参加成都華僑華人高新科技洽談會暨天府論壇(图)

由國務院僑辦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主題為「推動科技創新,建設西部現代化產業基地」的2008年海外華僑華人高新科技洽談會暨天府論壇,於1030日在成都市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大會傳遞出的一個重要資訊是,地震災害並沒有使四川投資環境發生根本變化;四川具有的獨特災後重建政策優勢,為僑商來川投資、參與重建,提供了合作共贏的發展機遇。

 

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李崇禧在大會致詞中表示,汶川特大地震雖然給四川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損失,但總體上看,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四川的投資環境也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地震發生後,英特爾、思科等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到四川實地考察,認為在四川投資仍然安全。

 李崇禧介紹說,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四川省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對於災後重建傾斜和優惠的政策,讓四川具有獨特的災後重建政策優勢,這為僑商來川投資、參與重建,提供了合作共贏的發展機遇。除了政策優勢之外,1.7億萬元的投資規模、豐富的礦產資源、8800萬人的西南地區最大消費市場、27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所擁有的雄厚科研能力和2000多萬農村勞動力,也讓四川成為中國西部地區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地區。

 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和成都市市長葛紅林分別在大會上致詞及介紹成都發展概況。李春城說,地震災害發生後,華人企業家不僅捐款捐物參加救災,而且更加關注成都,不斷傳遞在成都投資的堅定信念和對成都人民的關心。他歡迎華人企業家考查災區、選擇成都。葛紅林在介紹成都時,特別介紹了成都做為國家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城市的情況。他介紹說,統籌城鄉發展,實際上就是要消除城鄉的二元結構,也就是要消滅城鄉差別。

 國務院僑辦經濟科技司副司長張健青,代表國僑辦主任李海峰對大會表示祝賀。據她介紹,海外華人華僑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的總額為11.33億元人民幣,是建國以來單項接受的最大一次捐贈。來自海內外的專才、企業家和僑領等400多人與會,其中包括中國著名企業家張茵、南加州大學教授酈永剛和蘭甯以及北京聯合副會長、美國大恒集團總裁許承武等來自南加州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国际日报 孫衛赤中國成都市報導)

==========================

肖岩教授(USC)发明的竹桥获选Best of What's New 2008(图)

The sustainable bridge http://www.popsci.com/bown/2008/innovator/bamboo-builder 

ENGINEERING GluBam Construction

The bridge Yan Xiao built in Leiyang with GluBam was the town’s first. Each beam that spans the brick columns was created using Xiao’s novel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irregular bamboo into a practical building material. First he tore strips of bamboo from the stalk and arranged them in such a way as to provide the most strength. He then coated the strips with glue and compressed them in a self-built hydraulic press into beams, 33 feet long and up to three feet wide, each capable of supporting eight tons. Xiao says that the beams cost just 20 percent as much as imported lumber. Better still, rural China has a constantly replenishing supply of bamboo.

The Bamboo Builder

The Bamboo BuilderYan Xiao found a way to turn China’s abundant and fast-growing bamboo fields into buildings and bridges

 

As a child growing up in northern China, Yan Xiao loved flying kites. A born engineer, he made them himself out of paper sails and plain bamboo frames. The kites were durable and cheap. Xiao left China at age 22 to study civil engineering in Japan and the U.S. but returned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Hunan University in 2002. On a trip to the region’s vast bamboo forests, the memory of those kites gave the 47-year-old Xiao a flash of inspiration: Bamboo was strong enough for kites, but he suspected that it could be fortified to make even sturdier things, like bridges and houses.

Xiao, now an engineering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coured textbooks and the Internet, hoping to find historical precedent for structural bamboo. His research had urgency. Most of China has been stripped of timber-worthy trees, so rural buildings are often made of shoddy concrete, which is exactly what led to the catastrophic school collapses during the earthquakes in Sichuan province in May. What Xiao found wasn’t terribly useful: a wealth of arty one-off projects, but nothing a contractor could ever build with.

Bamboo is a remarkable material. Some species have stalks as dense as hardwood. It’s the world’s fastest-growing woody plant, and it’s an exceptionally good absorber of carbon. But its irregular, knotty form is a problem. Making a reliable bamboo structure used to mean picking through stalks to find the ones that met precise measurements. Timber, on the other hand, can be cut to standard sizes. So Xiao set about developing a process to transform bamboo strips into easy-to-manage beams [see “The Sustainable Bridge”]. In 2006 he devised GluBam, bamboo timber sturdy enough for beams and trusses. Last winter, he returned to China and, using just an eight-man crew and no machinery, built a 33-foot GluBam bridge capable of supporting eight tons in the remote, ramshackle Hunan province town of Leiyang. The feat was so surprising, it was covered on China’s national news.

Since then, Xiao has been busy building GluBam houses and classrooms in parts of Sichuan leveled by earthquakes. But he hopes that GluBam’s most positive effect might be an overhaul of the bamboo industry itself. China produces up to a third of the world’s bamboo—Hunan a quarter of that output—but much of it goes to low-value, barely profitable uses, such as concrete molds and chopsticks. GluBam could spark a dynamic industry in China and provide a sustainable replacement for current forestry operations worldwide. “That was the intent all along,” Xiao says. “This could open a vast market. It could create a whole new source of money and jobs.”—Cliff Kuang

==========================

李百炼教授(UCR)最新研究- Metabolism Accounts for Why Natural Selection Favors Only Some Species(图)

Bai-Lian Li is a professor of ecology in UCR's Department of Botany and Plant Sciences.  Photo credit: B-L Li, UC Riverside.

Bai-Lian Li is a professor of ecology in UCR's Department of Botany and Plant Sciences. Photo credit: B-L Li, UC Riverside.

Ecologists Say Metabolism Accounts for Why Natural Selection Favors Only Some Species

http://newsroom.ucr.edu/cgi-bin/display.cgi?id=1962 

RIVERSIDE, Calif. – Why are some species of plants and animals favored by natural selection? And why does natural selection not favor other species similarly?

According to a UC Riverside-led research team, the answer lies in the rate of metabolism of a species – how fast a species consumes energy, per unit mass, per unit time.

The researchers studied 3006 specie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cies ever analyzed in a single study. The species list encompasses much of the rang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on Earth – from bacteria to elephants, and algae to sapling trees.

To the researchers’ surprise, they found the mean metabolic rate of the species at rest fell on a narrow range of values – 0.3 to 9 Watts per kilogram.

“This narrow range is in dramatic contrast to the 20 orders of magnitude difference in the body mass of the species we studied,” said Bai-Lian Li, a professor of ecology at UC Riverside, who led the study along with two colleagues. “At physiological rest, the biosphere appears to run, on average, predominantly at the optimal rate defined by this narrow range of values. This remarkable phenomenon is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ervasive biochemical universality of living matter, and could provide us with clues to understanding how life is organized.”

Study results appear in the Nov. 4 issue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ccording to Li, the metabolic optimum explains the ubiquitous and seemingly unrelated features of life organization we see all around us – complex adaptations such as animal breathing and flat, green leaves.

“Organisms whose designs fit the physiological window have been favored by natural selection across all of life’s major kingdoms,” he said. “This observed, narrow range might therefore be considered as the preferred, optimal range for the functioning of living matter as a whole.”

Unlike the genetic code and protein composition, metabolic rate cannot be inherited from a common ancestor. Rather, a particular range of metabolic rates is maintained by natural selection.

“Species had to invent diverse tricks to remain near the metabolic optimum, from which the progressive evolutionary increase in body size – from prokaryotes to largest vertebrates and plants – was continually taking them away,” Li said.

He was joined in the study by co-leaders Anastassia M. Makarieva and Victor G. Gorshkov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St. Petersburg. Their co-authors on the research paper are Steven L. Chown of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South Africa; Peter B. Reich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t. Paul; and Valery M. Gavrilov of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Russia.

The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the Wilderness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the Rainforest Concern and Global Canopy Program supported the study.

Related Links:

  More about Bai-Lin Li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Research paper (abstract)

Additional Contacts:

  Bai-Lian Li, (951)-827-4776

===============================================

谢天蔚教授等的长堤州大中文项目获联邦“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资助

  加州州立大学得到联邦政府160万元的资助进行“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其中包括州大长堤分校的“中文浸入项目”(Mandarin Immersion)。这已经是该校连续第三年获得此类联邦资助。

  在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的资助下,州大长堤分校将于每年夏天招收首批12名大学生免费参加"中文浸入项目" Mandarin Immersion),入住州大长堤分校,进行集中全封闭汉语培训,以增强日后就业的竞争力。被选上的12名大学生并将有幸远赴中国实地学习。

  州大长堤分校是州大系统参加《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的5个校区之一。州大长堤分校的项目语言是汉语,州大富乐顿分校是波斯语,洛杉矶分校是韩语,北岭是俄语,多明格兹岗分校尚未确定语种。

据州大长堤分校中文系的谢天蔚教授介绍,“中文浸入项目”的参加者首先将进行为期6周的中文浸入训练,包括3门课程(高级中文口语,高级中文,中国文化和传统)和一周五天的会话练习,参观和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武术,书法,网络对话,体育运动和电影等。整个培训期间,所有学生都将住在州大长堤分校校园内,有两名研究生助教将帮助他们课堂内外的学习,所有人在此期间都必须只讲汉语。谢教授介绍说,参加的学生不必是州大长堤分校的学生,对专业也没有要求,但要修过两年的大学中文课。(吴健)

===================================
潘忠礼教授(USD)在世界食品科技大会提食品安全检测建议: 健全管理监督体系恢复民众信心

  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于1019日在上海召开。 2200多名食品专家对食品科技的进展及食品安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参加该会议的戴维斯加大食品工程专家潘忠礼教授介绍说:由于三鹿奶粉和最近鸡蛋被检出含超量三氯氰胺,专家们都很关心与三氯氰胺有关的问题。潘教授表示,三氯氰胺暴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隐患,目前国内处理三氯氰胺问题有些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做法,比如专门针对检测三氯氰胺而组织一些机构检测。这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消费者现在不仅是担心牛奶和鸡蛋含有三氯氰胺的问题,而对所有食品里是否含有三氯氰胺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感到担忧。

  因此,三氯氰胺问题已变成整个食品安全体系的问题。一旦消费者失去了对食品安全的信任,这是很可怕的后果,将会对整个中国的食品工业发展和公众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潘忠礼表示,消费者能否对市场及食品安全建立信心,政府的管理行为和法律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因此应该建立起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及监督体系,对进入市场的食品必须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方面,美国的食品管理体系的模式和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潘忠礼教授建议:1)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不但要检测已知的有害物质,也需要具有有效的检测方法用以确定正常食品,以杜绝还没有确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加入食品中。2)同时要对饲料的安全指标严格把关,如果饲料含有有害物质,将会对食品造成更广泛的污染。3)对于三氯氰胺的检测,应该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如果在没有人为添加三氯氰胺的情况下,食品里到底会不会含有三氯氰胺?如果不会含有,那么就不能制定允许含有量的指标。这样会使人为添加三氯氰胺者可借口含量在安全范围内逃避罪责。(刘勇戈)

============================

学者来稿:全球化思維的領導與決策(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楊志誠)

 

 

      

 

          新世紀的全球化已成了難以逆轉的衝擊,人類文明體系的轉型將勢在必行。然而,衝擊之餘,全球化也提供人類找回自我的機會。從整體發展來看,所有各層次及各層面的組織,包括政府組織、社會組織、企業組織及跨國性組織,都必須轉型,以配合全球化時空發展特性的組織結構。過去傳統的科層式的組織型態以及平面式的組織型態,都已無法迎合需求、跨越挑戰。一旦組織型態轉型,組織的相關運作,如領導、管理與決策等,也勢必將改變。

          從社會生活的經驗來看,全球化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程序、現象或效應,而全球化思維則是主觀的認知、體驗和因應。不管全球化的現象如何被預言、被倡導或被反對,當人們缺乏智慧的透視、生活的體驗、社會的認知及正視的態度,人們還是很難適當地採取應對的措施。透過全球化思維的確立,人們才能積極正視全球化現象,進而嚴肅思考個人與社會的「權變措施」。

          所以,本文將先探討全球化的後設情境(meta-globalization)。其次,在全球化的效應下,「全球化思維的組織轉型」(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也將勢在必行。因此,本文的第二部分將針對此議題做深入的分析。接下來,除了客觀的體制建構之外,競爭力的形成還是需要透過人力的運作,才能發揮統合力,執行計畫,達成目標,創造生存與發展的價值。那就是攸關組織領導與決策的議題,本文將在第三部分加以討論。最後,本文也將整合以上的分析架構,推演適應於全球化體系的領導與決策的模式,以作為結論。

 

關鍵詞:全球化; 典範轉移; 量子組織; 戰略經營單元; 領導; 決策

 

     本文主要部分於2008919發表在政治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

            「全球化下的文化傳承」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Leadership and Policy-making with Thinking of Globalization

Chih-Cheng Yang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ization is certainly a process, which may hardly reversed, since the whole structure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set to undergo this transformation. However, bringing with challenges to the people, globalization also gives humanity an opportunity to better know itself. Encountering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e may discover that all kinds of structures, including governmental, social, commercial and multi-national organizations etc., have to carry on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t every level in order to adjust to it.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yle with hierarchy and even the style of flat organization are no longer suitable for attaining the organizations’ objectives and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once an organization is restructured, all of its functions, including leadership, administr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have to change as we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social experiences, globalization is an objectively existing process, phenomenon or result, while the thinking of globalization is a subjective perception, insight and response to this process. Regardless of how the phenomenon of globalization is predicted, greeted or objected, once people would be lacking wise insight, life experience, social awareness and balanced point of view,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them to choose a proper policy to implement. Thus it i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lobalization thinking that people would be able to gain a positive an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to seriously plan the “adaptive policy” for an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

          Thus, the paper would first look into the specifics of the so-called “meta-globalization”. Then it explores the issue of the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mentality, which must take place as a response to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es. Therefor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will make a deep analysis of this matter. The following problem goes beyond the objective structures and is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gains its unifying force and reaches its goal only through the efforts of people. Thus,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topic of leadership and policy-making.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is a conclusion which provides an overall summary of the previously discussed issues and deduces a model for leaders and policy makers as how to respond to the globaliza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paradigm shifting, quantum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business unit, leadership, policy-making.

 

          近代人類文明的快速進展主要得利於二大科學領域的典範轉移:一者是自然科學領域中牛頓 (Isaac Newton) 的「機械論」典範[1],以及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的「量子物理學」典範;另一個層面是社會科學領域中「民族國家」典範(德國社會學家貝克(Ulrich Beck) 稱之為「第一次現代」),以及「全球化」典範(貝克稱之為「第二次現代」)。這兩大領域的二個典範,在歷史的進程上剛好彼此相互搭配,建構了近代的兩大文明:十七世紀的「民族國家」典範搭配了牛頓的「機械論」典範,型塑了「工業文明」,創造了繁榮輝煌的物質文明世界;二十世紀中,隨著「量子物理學」典範的高度運用與發展,所帶動出來的電子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與型態,生活各層面及各層次交互滲透與影響,形成了一個涵蓋全球範疇的複雜網絡體系,使人類社會在非自願性歷史力的推動下,邁入了社會科學領域的新典範--「全球化典範」,這也就是人類社會的第三波文明--知識文明[2]

          然而,當人們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推進了「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ing)的同時,社會科學的領域也正在進行著「典範轉移」--由「民族國家典範」轉移到「全球化典範」。根據孔恩(Thomas Kuhn)《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中的論證,「典範轉移」並不是透過舊典範思維的邏輯進化或新發現而發生的,它是完全經由不同的思維方式去發現不同邏輯世界的新現象[3]。也因為如此,當現象世界發生「典範轉移」時,常常不為人們的意識所認知,依然以舊典範的思維試圖解決新典範世界的問題。歷史經驗顯示,這種舊思維的行動往往對新典範世界的現象造成更難預測的變動因素,也提高了「風險社會」的變因。

          從社會生活的經驗來看,全球化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程序、現象或效應[4],而全球化思維則是主觀的認知、體驗和因應。不管全球化的現象如何被預言、被倡導或被反對,當人們缺乏智慧的透視、生活的體驗、社會的認知及正視的態度,人們還是很難適當地採取應對的措施。透過全球化思維的確立,人們才能積極正視全球化現象,進而嚴肅思考個人與社會的「權變措施」。左哈爾說:「進行轉型時,進行改變的人應該要瞭解問題所在,並瞭解為何需要改變。」[5]

          所以,本文將先探討全球化的後設情境(meta-globalization)。其次,在全球化的效應下,對整個人類社會都產生了全面性既深且廣、變化又快速的衝擊;也因而迫使個人、企業、社會及國家都必須因應全球化的挑戰,提升本身的競爭力,進而在未來的全球舞台中尋求適當的定位[6]。而貫穿於各層面競爭力提升的共同機能就是「全球化思維下的組織轉型」(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因此,本文的第二部分將針對此議題做深入的分析。接下來,除了客觀的體制建構之外,競爭力的形成還是需要透過人力的運作,才能發揮統合力,執行計畫,達成目標,創造生存與發展的價值。那就是攸關組織領導與決策的議題,本文將在第三部分加以討論。最後,本文也將整合以上的分析架構,推演適應於全球化體系的領導與決策的模式,以作為結論。

 

壹、    全球化的後設情境

 

          不溯源頭,不能知真理。如果只是從全球化所形成的現象、程序或效應的「結果」去研究全球化的議題,那麼就很難探索全球化真正的發展脈絡,進而採取因應措施;因而,本節將先探討全球化的「後設情境」(meta-scenario)

          以表象來看,全球化對當前「民族國家體制」的衝擊似乎發生於二十世紀的末期。而事實上,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啟動自然科學領域的「量子物理學」典範開始,在「工業文明」的參考座標(frame of reference)體系內,就已經孕育了「典範轉移」的動能,也醞釀了「民族國家」典範的危機,主要是因為「量子物理學」典範的特質與「民族國家」典範的社會體制產生了排斥,而逐漸趨向失衡狀態。

          毫無疑義,新典範的形成,基本上也是在舊典範的長期運作與高度發展下,衍生出許多問題與衝擊,而這些問題與衝擊的解決已經超過了舊典範思維及邏輯系統的適用範圍;於是,人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進而跨越挑戰,迫使自我意識的超越,建構了新的觀點認知、思維方式及行為模式[7]。所以,儘管新典範的意識邏輯顯然不同於舊典範,但是新典範所要解決的問題及挑戰卻仍是來自於舊典範的運作與發展。另外,從人類社會進化的經驗來看,新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生產機能雖然取代了舊文明的主流地位,就算舊文明在新體制中逐漸趨向邊緣,它還是成為新文明的組成元素之一。儘管量子物理學典範的思維與邏輯不同於牛頓的機械論典範,量子物理學典範並不完全摒棄牛頓物理學的現實性[8],只是任何科學都有其局限性,新科學的來臨總是會對舊典範及舊體制產生衝擊,人們必須正視進化的事實,瞭解當中進化的動因和程序,進而採取應對,才能維持生存與發展。

          從歷史的進程來看,「第一次現代」的「民族國家」典範突破了「前民族國家」(pre-nationalism)時期「封建體系」典範的發展障礙。相對來看,文藝復興時期突破「前科學」的神話思維,提出宇宙觀的人本主義,進而爆發科學革命,建構了「機械論」典範,才得以發展出滿足人類自利本能的物質意識和思維。事實上,「第一次現代」的社會典範能夠得到鞏固,應該是得到「機械論」典範的發展所支持;十九世紀帝國主義的擴張也顯示了兩個典範的互為充實。然而,社會是進化的,而進化的動力則來自於人類極大化自我利益的本能,儘管「民族國家」典範取得了高度發展,終究還是無法讓「歷史終結」[9],這也造就了新典範--「量子物理學」--的產生。而全球化的效應之所以常被感受為「挑戰」或「危機」,主要原因是「量子物理學」典範的發展效應衝擊著既有的「民族國家」典範,正逐步侵蝕著「民族國家」典範的社會根基,進而也威脅著全球範疇內的社會生存、國民生計及個人生活;於是,全球化的社會典範也正被需求及型塑。由此看來,全球化社會典範的特質及經營模式應該要從「量子物理學」典範來瞭解,方能解決當前的問題或危機。

 

 

            應變項                        自變項

 

 

圖一  社會進化的變項關係圖

 

          「第一次現代」的社會體系能夠如此快速的發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民族國家概念所附著的地域實體,幾乎完全符合牛頓「機械論」典範的理論特質。根據牛頓的質量不滅定律,其觀點是將物質視為固定界面、獨立於其他物質和環境的空間實體,其存在和運動都在一個三度的(three-dimensional)空間領域之中;除非有外力促其運動,不同的物質之間,彼此不互相滲透,也不會互相干擾彼此的存在,更不存在整合的功能,而且所有獨立物質個體的活動總和形成了宇宙的物理世界。其次,如此物理世界的另一個特點是空間與時間的各自獨立,彼此互不滲透或轉換。第三項特點則是科學與人文的分離,牛頓的物理世界與人類的價值意識、偏好及心靈相互隔離:科學的定理不會因人而異[10],也就是精神/物質(心/物)二元主義。因此,宇宙的自然世界是科層式(hierarchical)的組織型態,天(自然界)與人(主體)各自獨立,且互為主客分離的立場;如此一來,天道運行有其一定的法則,不受人的因素所影響,一切事務或現象的發生都有因果的決定邏輯,只要依循「理性」,一切將具有可預期性及確定性;它以決定論和化約論去理解各種關係和現象。簡言之,牛頓的典範把物質定位為人類精神領域之外物理世界組成的「貨櫃」般的單位。

          這樣的世界觀與「民族國家」典範的「貨櫃理論」體系相符合:每一個民族國家界定於一個固定的地理疆域,在其領域範圍內賦予排他性的主權,彼此互不干涉,除非透過暴力併吞,否則並不存在整合的功能[11];各獨立國家之間的活動總和形成了國際關係體系。在這樣的社會體系典範中,時間與空間也是相互獨立,彼此不相互轉換;在彼此互動的行為準則上,一般也都重視理性原則,盡可能抽離人的因素,即一般所謂的「理性決策」。在國家內部各社會層次和層面運作的組織也是將獨立的個人依其專業及責任部署型塑成一個結構,猶如一部機器,各司其職,發揮單一的整體功能;國家也由各種獨立的組織,在其統治規則下發揮各自的功能,建構其國家及社會的機能。因而,這種典範的組織型態是基於分殊利益的專業功能,在分割的責任結構下,各自分離運作。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其角色和專業是整體組織功能中的一小部分,附著於組織的運作才能確認其自我;其行為亦被限定於組織的規則,其知識及人性價值也在這種組織的結構運行下被割裂或被否定。整個社會機能就由這種割裂、獨立的專業擴張而成,各種領域如政治、經濟、生態、心理、文化…等也都界面分明,彼此獨立。在這種組織運行下的個人,是屬於理性的個人,是與組織中他人合作互動的公共人,所有攸關個別性、屬於私領域範疇的心靈價值都必須將之分離。

          然而,英國物理學家左哈爾(Danah Zohar)指出:「科學絕不會憑空存在;科學的思考和發現,是從文化中孕育而出的。科學藉由其精確的語言、概念及實驗的能力,專注於文化的重要潮流,而後進一步影響文化的新發展。」[12]量子物理學理論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人類的意識思維,物質型式是不存在的;人的意識思維(conscious mind)成了物理世界的構成要素。愛因斯坦甚至推演出宇宙是一個具多向度的整體系統(holistic),修正了牛頓典範的專業分離體系;他不僅發現了第四次元的時空連續向度(space-time continuum),而且也論證了超驗(或超宇宙)意識向度(transcendent dimension of consciousness)的概念。

          第四次元的時空連續向度不同於牛頓典範中的空間和時間的觀念,它在地球體表面的共振壓力下呈現出曲線、壓縮的時空向度[13]。再從電子的運動空間來看,它在時間向度內所存在的能層軌道(空間位置)常常飄浮轉換,而當中的轉換程序並不是牛頓典範的時間或空間,而是在時空連續向度中轉換。另外,再以電子與電子之間的互動關係來看,在時空連續向度中根本沒有固定的關係;這種變動的關係會隨時影響其他電子的位置、行為及其他的關係網絡,而其他電子的位置及行為也會影響該特定的互動關係,這也就是一般所認知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所以,在量子世界中,質量與能量是可以互換的。量子物理學家勃姆(David Bohm)指出:整體的物理系統並不是分離的粒子以機械式的組合,而是動能的網絡模式;整個宇宙也是充滿互動交互、重疊的能量網絡。根據該「脈絡論」(contextualism),任何量子主體必須在界定它的關係網絡中確立自我;脈絡一旦改變,該量子主體的時空特性也隨之改變,就在時空連續向度內存有無限可能性的粒子和能量的轉換[14]。由此看來,真正的「蝴蝶效應」是存在於原子的組織當中,存在一個四度的時空連續向度之內。相對於電子的大小,電子與電子之間所存在的空間差距是相當遙遠的,所以,相互影響的現象已遠離了「在地性」。

          關於意識向度,波爾(N. Bohr)透過實驗提出說明:當兩個電子一旦發生關係,它們就將永遠存在於一個超驗的意識向度中,而這個向度不僅超越牛頓的空間和時間的向度,也超越愛因斯坦的時空連續向度;超驗的意識向度證明了「遠距行為」在量子世界中的存在。由此看來,我們所觀察的物理世界是由一個更高境界的意識向度創造出來的,這或許就是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的:…舍利子(光子或介子[15])色(有形有體的物質)即是空(能量或時空連續向度),空即是色,…。而其創造者則是「受想行識」;這個意識能量在佛教中稱為「如來」,基督教就稱為「基督」,而孔子則定義為「人之善端」;物理學家科戈斯瓦米(A. Goswami)也指出,所有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普世意識(universal consciousness[16],宗教家卡雷(Ken Carey)稱之為「宇宙一體的覺知」[17]。另外,這個超驗的意識向度能夠不須經由物理世界空間的運行,而使物質在同時間消失及再現於不同的空間位置;兩個獨立的物質一旦以某種方式互動,它們的連結將永遠存在於這個超驗向度之中。這也就是康德(I. Kant)本體論所歸納的二大特質:統一性及多樣性的內在統合,既具有一體的覺知,亦有多元平衡的秩序[18]。勃姆將之定義為「一體性及其隱含的秩序」(wholeness and implicate order[19],是在一個整體場域內的多元性動態平衡,簡單的說,就是「混沌秩序」,既以混沌、無規則的多元活動,又必須維繫於時空連續向度內的「一體」。惟有維持這種彈性的狀態,場域向度才能循著外力或環境變化的需求而依自我的意識思維進行重組。

          基於以上的分析,吾人可以將量子物理學典範歸納為下列幾項特性:

一、心物合一,質能互換:物理世界中存在著人類的自我意識價值,物質與精神 都是構成宇宙內涵的要素。自然的量子能量(磁波)被人類自我意識所型構     的意識空間向度所轉化,趨於瓦解;這個過程,卡雷稱之為「物化」,而物               化對人類自我意識的影響力,就叫「撒旦」[20]。儘管如此,整個宇宙場域依               然維持著心物合一、質能互換的程序與現象。

二、「空間」的組合處於混沌狀態:物質化的啟動和完成,都是在混沌、不確定           的情境下進行,也就是所有結果現象都是「歷史的偶然」,無法做確定情勢             下的理性規劃;這就是佛家所說的「機緣」,也是貝克所提「風險社會」的               概念。所有主體的競爭力就是在「不確定情境」下創造機會和價值的能力。

          當然,在這一個混沌的時空連續向度中,時間與空間、質量與能量、精神與         物質都可以交互轉換。更令人意外的是,最高層面的宇宙向度是永不會真       正的虛無,在其向度內就算沒有能量、物質、時間、空間或光的具體存在,   仍存在著轉換程序及超驗的意識向度,其速度都遠高於光速。這一個現象似   乎與左哈爾的「量子真空」[21]及中國道家的「虛無」概念,有所差異;其實,   這個差異是由於處在不同宇宙向度的不同時空座標,所得出的觀察結果所      致。左哈爾的「量子真空」主要是針對牛頓典範物質世界的「無物真空」、            是物質的「虛無」。

三、真正的宇宙是多層面、多層次的宇宙時空向度,彼此間並無上下層級之分, 也無中心/邊緣的結構組織:整體的宇宙是經過很長時期的進化過程及循環        鏈,這種過程型塑了自我組織(self-organizing)、非平衡性、動態的複雜系                統;這個整體性的宇宙可以促其內部的能量、核粒子及力(force)產生轉換   或改變,進而產出其他的宇宙空間,也就是宇宙創造宇宙(The Universe creates        universes)。所以,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多層面多層次的多向度時空場域,根據 實驗與推論,目前已發現有11個向度的宇宙[22];在這些向度場域中,地球場    域內的速度,是以光速為其極限,其他的宇宙場域內可能都比光速快。也因    此,在量子典範中,並無絕對的理論,空間與時間的觀念也不是絕對;在地          球宇宙場域的物理世界中,只有光速是絕對的[23]

          另外,多元宇宙之間的組合關係,並非如一般所認知的「母子或父子」式的         上下層級,亦非彼此不均衡互賴的中心/邊緣結構,而是彼此相互滲透、「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組合。

四、量子體系的特質並不是決定於組合的基本要素,而是決定於要素間相對關係 (包括位置關係與能量關係)的靈活、快速的轉換模式:各個宇宙的基本要     素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時間、空間、能量、粒子、光、意識等多元向度,其     不同之處是彼此位置關係、活動模式及轉換模式。

          另外,在量子世界中,物質的核粒子及人類的意識能量都是依循內在的自我         而運動;它們的位置決定於內在動能和外在力量,以不確定準則而轉移。在   這個時空向度中,意識本身可以與物理力場結合,也可以分離;這種現象只   能透過非慣性的意識思維,才能夠探索得出。而這種意識思維的自我動能需         要透過人類理性思維(左腦)與非理性思維(右腦)的內在統合--第三智     慧,才能具體體現在量子典範內種種現象或問題的處理能力[24]

五、量子體系是一個質能交互協調的網絡體系:在量子體系中,不管是物質性粒 子或是人性的意識能量一旦發生連結,它們將長時期、甚至永遠地連結成一     個統一性時空連續向度的宇宙,「蝴蝶效應」就自然成為該向度宇宙的顯象; 普世意識的超驗向度就會形成一個質能交互協調的網絡體系。當該永恆的普     世意識與自我意識在多向度空間中產生重組時,混沌秩序的平衡狀態將轉        移,舊的宇宙將再轉化,進而創造出多個時空連續向度的新宇宙。

 

貳、    全球化思維的組織變革

 

   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是幸運的,也是偶然的。當人類社會引進牛頓的科學典範,且積極發展的同時,社會領域的關係結構也正好經由戰爭而跨越農業文明的「封建體制」典範,邁進了「民族國家」典範;「民族國家」典範把世界依地理區域劃分為各自獨立的單位--民族國家,每個國家彼此之間並不互相滲透及轉換,它們都極盡所能對外在世界的權力運行準則進行分析和掌握,依理性邏輯決定其行為,擴大自我的利益。在該二個典範彼此相互體現及充實的平衡發展軌跡上,造就了幾個世紀的富庶及繁榮。

   然而,二十世紀的文明典範卻沒有如此的幸運和順利。儘管二十世紀中也爆發了二次世界大戰及兩極對抗的冷戰,但是,「民族國家」的典範不但未發生「典範轉移」,反而在各國自利的考量下更力圖進一步鞏固。不過,在人類個人自利的動機下,為了極大化各生活層面的利益,早在二十世紀初期,人類就在自然科學的領域引進了「量子物理學」典範,並得到充分的利用與發展,打破了機械論物理世界的固定界面,使核粒子及能量在新形成的時空向度內快速流動及轉換;地球時空宇宙的物理世界爆發了「典範轉移」。量子物理學典範發展出來的電子科技,日新月異,以能量轉換的速度流竄於「民族國家」典範的時空世界,挑戰著該典範體系的存在狀態;從該座標立場而言,這種挑戰對全球所有民族國家都造成很大的衝擊,當前就稱之為「全球化」。只要「民族國家」典範未能穩健地向「全球化」典範轉移,二大領域的典範就會持續失衡,人類社會面對的「革命」挑戰或危機就不會終止;終究這是社會進化的必然,也就是歷史的力量,已非人類的意願可以選擇或左右。

   事實上,關於社會進化的研究,馬克思以經濟決定論的研究途徑,提出生產方式與生產關係結構(即社會經濟結構)二個變項之間的相關性理論。該理論指出:生產方式是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將決定生產關係結構(dependent variable);生產關係結構對社會整體而言是屬於下層的基礎結構,它將進一步決定社會的政治結構及文化結構等上層結構。當二個變項的程式關係達成平衡時,社會將趨於穩定,否則將產生動盪、不安或「革命」。譬如,游牧時代的生產方式,逐水草而生,決定了部落型態的社會結構;農業文明的生產方式,以土地為生產要素,定土而居,決定了農業社會的封建結構;工業生產方式,以資金為生產要素,配合機械論物理原理,決定了工業社會的民族國家體制;知識生產方式,以資訊為生產要素,將決定「後現代社會」的社會結構(尚未到來,還處於不確定狀態,或許將定名為「全球化社會」或「量子化社會」)。然而,生產方式常因人類的自利動機,具有內在的推動力,會隨著人的意識思維快速轉移(其價值會自我轉移,故為自變項),如游牧生活到農業生活,由農業再到工業,進而到知識生產。相對而言,社會結構本身並不具有內在動力,必須受到外在力量的牽動,才會改變結構狀態,所以是「依變項」,而且社會一旦形成結構,內在的組成關係就會相互牽制,形成慣性(inertia),抗拒改變。所以,當牛頓的物理學被引入生產方式之後,由農業進入工業,機械取代了人工,衝擊著原來的農業社會結構,理論上,應該在幾乎同樣的時段中,轉型為工業社會的結構。可是,由於結構本身的慣性,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思維也因慣性而力圖排拒現實,結果使得農業社會的結構依然抗拒轉型,當這個差距隨著時間的持續,最終社會結構抵擋不了歷史進化的力量,將迫使舊結構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構,快速依工業生產關係組建新結構,這將迫使社會爆發動盪,馬克思稱這種社會的變革為「革命」;所以,馬克思的「革命」是自然的歷史力量促動的社會進化現象,而不是人為的秩序破壞與重建。

   至於「量子物理學」典範對「民族國家」典範的衝擊,也是同樣的道理。二十世界初期開始,自然科學的量子物理學典範已經被運用到生產方式(電子科技),對舊的生產方式做了重大的變革。然而,人們由於長期受益於「民族國家」的典範,卻抗拒向相應於量子典範的「全球化」典範進行轉移,其時間之長竟達百年之久;其主要原因除了結構慣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思維的慣性。於是,「民族國家」典範的慣性思維形成了社會進化關係程式的「阻礙性中介變項」;全球化思維無法普遍被正確認知,甚至一般人都視之為挑戰或危機,在其潛意識中顯然有逆向阻擾的意向。

   終究思維決定行為,一方面對全球化衝擊的警訊甚囂塵上,另一方面,「反全球化」的作為也同時受到鼓勵。然而,人類社會進化到當前的情勢,文明已經邁向了量子典範,「民族國家」典範向「全球化」典範的轉移是歷史力量的趨動、是歷史的必然,抗拒將是枉然;如此只會徒然累積「革命」的能量,屆時人類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沙匹洛(Robert Shapiro)在《2020年的未來預測:明日的全球視野》(Futurecast 2020: A Global Vision of Tomorrow)一書中就預測未來十年到十五年裡,為了生存與發展,所有國家都必然要對這個歷史的力量做出回應[25]。而卡雷預言這個時間的到來比沙匹洛更早,他說:

 

                     …在西元2011年冬至時,於這個世界之岸的衝擊達到最高潮之際,

                     那時會有個大循環(由許多個五千一百二十五年的小循環構成)興起。

                     …當這個時刻來臨之後,人類對於所有事情的觀點及價值觀就會全然

                     改變,這是個後設歷史的時刻,是個能在一瞬間,以前所未見之姿,

                     將人類及所有萬物徹底改變的事件。[26]

 

基於人類共同福祉,與其逆勢阻擾,不如順勢推動典範轉移,依據量子典範的特質建構「全球化」典範的組織型態。

   一般而言,先知先覺者概都依循「知難行易」的準則,採取思維的途徑,透過科學的發現啟動,進而開發技術,最後落實生產;後知後覺者則採取經驗的途徑,從生產作業中摸索,進而開發技術,最後才能歸納出科學的原理。量子思維已經為人類促進了純科學的發展,也促成了新的技術典範及新產品的誕生,但是,人們卻抗拒相應性社會關係結構的改變。所以,要想對結構做「典範轉移」的變革,就必須先有思維對環境的認知和轉型,才有可能。然而,基於典範的思維轉移確實存在著本質上轉換的困境,人們是透過典範來理解世界的,一旦建構起來,人的思維也會因此受到束縛與限制;孔恩就說過,一旦典範被建構,大部分科學家都是為了證明這些典範做研究,新的概念或思維,常被視為離經叛道[27]。歷史的經驗也顯示,只有在遭遇重大挑戰、甚至災難時,舊典範或舊結構已經明顯被證實無法因應環境的變遷和需求時,才會產生足夠的動機進行必要的改革;時代終究是進步的,為了避免這種災難,先知先覺者倡導從思維進行變革,進而推動體制轉型,是為必要的程序。歸結來說,面對全球化效應的衝擊及挑戰,當務之急就是確立全球化的思維,推動國家機能、社會各層面及企業的組織變革,以建構「全球化」典範的社會體制。

   談到體制或組織轉型,就必須先從現行體制探討。根據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組織型態應該決定於環境變項,也就是說環境變項是「自變項」,環境情勢具內在自我轉移的能量,符合中國《易經》的理論,而組織型態是「依變項」,是人為依環境調適的行為結果;這就是中國哲學所指出的「天(環境)行健,君子(主體組織)自強不息」,其真正表達的是「天的轉移生生不息,日日新,又日新,茍日新」。然而,當前普遍存在的組織型態大部分還是處於「民族國家」典範的思維;它所假定的環境變項仍然是牛頓的機械論典範。儘管這幾百年組織理論的發展,曾經從科層組織的型態轉移到扁平組織的型態,思維上也從韋伯(Max Weber)的官僚體制到泰勒(J. Taylor)的管理科學,但是它所對應的環境變項仍然是對應於機械論的典範。特姆彭納斯(Fons Trompenaars)及漢普頓-特納(Charles Hamoden-Turner)認為它們都還是立基於民族國家的固定領域,一般仍然認定屬於機械論科學的普遍主義[28];然而,在當前電子科技盛行的環境變遷下,資訊、資金、貨品、文化等,正以數值符號,透過電子的傳遞,竄行於全球各角落,其速度、深度及廣度的變化,與機械論的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這些組織型態也就在如此快速的「天行健」之下,顯得已不夠「自強不息」了。

   跟隨著牛頓機械論的邏輯,「民族國家」典範的組織型態把人的感性因素抽離出組織的結構與操作,一切依循科學的理性準則,將系統和程序標準化,大量生產普遍化、統一規格的產品。這種組織為了追求確定性及可控制性,包括對環境的控制及對組織成員的工作控制,並確定程序的因果關係,其組織結構就必須採取將各工作單位以機械式的方式做組合,而且更需要在各機械單位之間以權威加以控制和連結。這種組織的建構方式,完全根據牛頓的純科學邏輯,如F=ma或萬有引力定律,排除人的干擾因素,確保運作的效率,取得最大利潤。然而,機械式的組合依賴的是制式的作業程序及有效的控制,運作上就必然極度官僚而缺乏彈性。事實上,控制就是結構僵化的起源,結構一旦僵化,就會形成組織慣性,而且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組織就會越大,結構越嚴密,就越缺乏彈性,越無法對環境的變化做適當的反應。另一方面,這種組織為了達到有效的控制及效率,排除了人的因素,局限於固定空間的長期操作下,概都處於緊張、恐懼或憂鬱的狀態,慣性疲勞地隔絕於外界的環境,枉論組織變革。

   二十世紀的科學典範已經轉移,組織型態也必然要隨著新科學的特質變革而往量子典範轉移。左哈爾明白指出:

 

             二十世紀裡,徹底更新的科學分別是量子機制、混沌理論、複雜理論,

                     它們讓我們看見新法則的基本架構。二十世紀的科學也是源自整體文化

                     的深度改變,但逐步偏離絕對真理與絕對觀點。而朝內容邁進;遠離確定

                     性,改而欣賞平行多元發展,接受模糊與弔詭,喜好複雜而非簡化。

                     它們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範疇、新的語言,以及新典範所需要的意象。[29]

 

迎合量子科學的「全球化」典範,其組織型態的內涵與「民族國家」典範最大的不同,在於人的價值因素與被尊重,引用左哈爾的話,就是以人的性靈[30]融合組織與人類自我。這一論點在當代許多學者如契樂曼(Ralph H. Kilmann)、特姆彭納斯及漢普頓-特納、沙匹洛、貝克、卡雷等,都已有了共同的認知基礎。他們認為組織不應該是由分離的、各自獨立的「部分」以機械式的方式組合而成,應該是由人依自我意識的需求而組合;既然組織是由人所組成,而人都具有意識能量的自我,因而就必然是一整個環環相關的混沌、複雜的系統,同時具備三項機能:理性的推演功能、追求組織各層面的共同價值目標、及屬於「第三智慧」的「願景」期望。

   「全球化」典範的組織型態與「量子物理學」典範的原子組合型式是相契合的;「全球化」典範的組織(契樂曼就直接稱之為「量子組織」)是由具有自我意識能量的個人組合而成,每一個個人能夠依天賦的性靈價值(自利的本能,內涵包括物質層面及精神層面)自我運動,在全球時空向度的網絡體系內尋求定位,並能自由轉換。

   也因此,「量子組織」能夠順應當前快速變化的環境而重組,並可以基於求生存與發展的動機「自我執行」;組織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自我學習、適應及重組。在此種機能下,它的組織界面將處於模糊的狀態,其動態的界面決定於與其他組織的互動關係。每個個人都是「量子組織」中具有意識能量的單位粒子,組織的統合是透過整體的資訊處理及網絡機能;每個單元的功能及定位都會隨著組織的重組而改變,個人也在組織的重組中學習、調適及成長。個人既是整體中的個人,而整體也是個人的整體;各層面的組織都處於「混沌邊緣」[31]的自我組織狀態;它就像「一個漩渦般有自我組織能力的波浪模式,每一個波紋的邊界都與其他波紋的邊界相互重疊和連接,猶如海浪網絡的連鎖反應」[32]。這種組織重組的動力來自於內在動能,也就是依個人的意識能量,而不是透過外在的他人或組織的控制;這個意識能量來自個人追求性靈價值的期望,引發的方式可能是迎合人性自利的本能、被教育或被引導。

   整個量子宇宙看似複雜,其實都是由小而全的單位元依本身自我動能建構起來的網絡系統。譬如,組成宇宙萬物最具系統性或組織性的單元就是原子,而原子由基礎粒子(電子及核子)依自我動能組合而成;電子為行動單位,而核子為資訊關係網絡的處理中心,以規劃能量層結構(即時空連續向度的場域)提供電子追尋自我意識價值的機會,而電子則透過不斷的位置轉換,以確立其價值。電子甚至會依自我意識流動於不同的原子之間,一旦發生電子流動,將促成單位元的組織重組,而該電子的功能與定位也會因此改變。此種結構狀態下,具組織性單位元的組織邊緣是處於模糊、混沌的狀態;此時,該單位元也是具自我動能,它會在既存的宇宙空間中游動,一旦再與其他單位元或單位元群組,在特定的空間需求下互動,就會進行組合一個新的網絡關係,於是就有了一個物質元素的形成。這一種關係型塑的過程常常是決定於當時特定的環境狀況,譬如二個氫原子的互動形成了氫分子,而如果是氫原子與氧原子互動就會形成水,而由於「天行健」,所以情勢是具有不確定性及模糊性的,或許這就叫「機緣」吧!分子的網絡結構狀態在當前地球空間是屬於比較穩定的狀態,但是到了「外太空」的環境,又會回復其混沌的組合狀態。目前在地球上已經發現較為穩定的元素(可操作性的組織)約為一百多種;然後,依此結構方式,再由這些元素以各種方式組合成目前地球上的萬物。

   「全球化」典範社會體制的組織模式就與「量子物理學」典範組織結構的原理一致;每一個個人就有如原子組織中的電子,具有自我意識的能量,其存在於地球時空向度的場域也是機緣碰撞的偶然[33],他與偶然所存在而共生的系統性或組織性單元,就是出生的家庭。從這個基礎的組織單元,依其自我意識能量再與其他單元群組,在特定的空間需求下互動,進行組合一個新的網絡關係,於是就有了一個社會生產組織單元或稱為「戰略經營單元」(strategic business unit)的形成。然後,依此結構方式,再由這些生產單元以各種方式組合成目前各社會的組織結構,當代更擴大為「全球化」網絡結構,這就是貝克所描述的:「全球化」其實就是「全球在地化」[34]。根據這個結構邏輯,各層次和各層面組織的競爭力應該是決定於組織內「戰略經營單元」(SBU)的競爭力,而組織內「戰略經營單元」的競爭力又決定於個人意識能量的發揮;總結來說,這種量子組織的生存與發展就決定於個人意識能量的發揮,以及與其共生的組織網絡間的能量平衡和定位,也就是說,組織網絡提供機會給個人意識能量的發揮,而個人自我意識的能量也為維護組織網絡的穩定而貢獻。另一方面,具有自我意識能量的個人,也會依時空場域的能量狀況,流動於能量網絡系統之間,促成組織重組。因而,「全球化」典範社會體制的基礎將追溯到個人,而且必會關注在個人的自我意識能量的發揮,這也許是惟一的「普世原則」。這符合坎伯(Joseph Campbell)的論述:

 

                     人我的分別,只存在於時空的領域裡,但在一個更高的領域裡,即神話

                     指向的領域--人我卻是沒有分別的。這個更高的領域,也是一個非領

                     域。…佛家所說的「空」,並不是空無,而是一種完全(pleroma)、一種

                     圓滿(fullness),一種超越二元對立的境界。[35]

 

   個人自我意識的能動性及轉換性就是當今全球化體系的特質,也是「知識資本」的主要內涵:創新力及執行力。從當前社會體系的價值生產機能來看,機械已經取代了人的肌肉功能;電腦也取代了大部分理性思考的功能,包括目標導向的行動規劃、結構操作程序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而當代各層面和各層次的組織所需要的「知識資本」,應該是指無法被取代的機能,亦即無法被程式化的人性特質--自我意識能量;最明顯的機能就是人類對環境預知和因應的創新。由於創新具有未來性及獨特性,所以就有「構築夢想」及「自我實現」的意涵,這就是人類情感與性靈的層面,而最具情感價值及性靈知覺的動能泉源就是基督教所說的「愛」及佛家所說的「慈悲」。所以,創新的動能是「洞見未來」的智慧;其泉源則來自「愛」或「慈悲」,佛家說「慈悲智慧無盡藏」,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具體的自我實現就是以「宇宙一體同源的覺知」推動厚生共榮的執行力。量子組織的整體競爭力決定於每個個人「心靈與情感」智能的整合,共同落實於「完美追求、認真態度、服務要求」的具體執行力上;如此,組織才能釋放出創新與執行的潛能,而領導的功能也就在於此。

   在舊有的社會體系及企業組織中,每個成員都有如一部大機械的螺絲釘或零組件;他們看不到整體,看不到自己工作努力的最後成果,更看不到組織的未來,也看不到他們自己的未來。他們完全生活在理性的規則、程序及控制之中,缺乏情感及性靈的生活層面,找不到自我的生命意義及生活的價值,建構不了自我意識的尊嚴及自我的未來願景,更談不上自我實現的夢境、歸屬感及認同感。每個人的性靈知覺及創新泉源都被「物化」的理性意念所切斷,創新當然無從產生,執行力也缺乏立足點;「知識資本」也逐漸流失。這些都是當前文明發展的體制失衡對人類生命價值造成傷害的機能障礙(dysfunction & malfunction),也是當前社會體制發生「典範轉移」最為關切的問題;只有量子組織才能從個人和組織面向上重建理性、情感及性靈三大層面的價值網絡,在環境與主體持續對話及調適中,追求各自的成長,進而融合為宇宙一體的同源覺知,共創天人一體共榮、永續發展的文明願景。所以,量子組織的建構將成為人類文明再度進化的關鍵動能。

 

參、    領導與決策

 

   組織既然轉型,其運行的方式也會隨著組織的組合模式而不同。顯然,「民族國家」典範是依循著機械論的理性邏輯,而「全球化」典範的量子組織所要建構的價值則是情感與性靈,運行的動能是「知識資本」,內涵為創新力及執行力。相對比較下,兩種組織型式的領導與決策應該存在很大的差異。然而,如果再深入探討,吾人將能發現,兩種組織型式基本上都由相同的單位元組合而成;所不同的只是它們的組合方式,一者為機械式,依賴著規則、程序和控制,另一個是量子的能量網絡型態,以自我意識的能量契合,也就是結合自利本能(內容包括理性、情感及性靈)的夥伴關係。簡單的說,兩者的領導與決策模式雖然不同,但是其基本的功能單元是一樣的,只是在搭配的組合方式上,量子組織更具彈性,方能迅速回應瞬息萬變的環境變量。

   傳統以來,在「民族國家」典範內的組織結構,因為需要透過規則、程序及監督控制,所以就必須建構「控制中心」的權威,而且這種權威還需要具排他性;基於這樣的體制,「領導」就被專屬化及極化,而且還要透過各種程序的宣導,將之神秘化,讓一般人與之疏離、敬而遠之。直到二十世紀,被認為「神秘世界」的「量子物理學」典範被揭開,電子科技對人類社會的衝擊日顯嚴厲,基於組織運作及社會機能的需要,人們才開始跨越「民族國家」典範內絕對權威的迷思,對領導的議題積極進行科學性的研究。事實上,領導的能力並不是天賦的,而是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與培養,甚至向來被認為最神秘的領袖魅力也是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而培育出來[36]。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具有共通的本質,不管是從實務的探討,或是從學理的研究,關於領導的定義或稍有差異,其內容大致相通;以下將從學理或戰略層面,以及實務或戰術層面,加以探討。

   簡要而言,領導(leadership)是個人透過對團體或社會成員的影響,激起群力,以實現組織目標或達成社會價值的過程[37];過程中,大部分成員都認同領導者的影響,也就是說,這種影響具有正當性(legitimacy),可以取得追隨者的自動服膺。從以上的定義上來看,它包含了幾項內容:(一)領導是一種面對目標或價值追求的程序,這當中隱含了目標或價值的選定及達成目標的戰略規劃;(二)領導必然包括影響他人的領導者(leader)和被領導所影響的追隨者(follower);(三)領導是一種激起群力的過程,這就關係到領導者影響力的來源與追隨者特性(traits)的配合關係;(四)追隨者認同領導者的影響,包括生理和心理層面、強制和自願,簡言之,這種影響被追隨者認為在既有的特定情勢下是合法、合理、正當及公正的。歸納起來說,領導的效能或效力(effectiveness)是決定於領導者的領導行為、追隨者的特性、及環境因素(包括任務特性)三個變項。吾人可用下列函數程式來表達其間的相關性:E= f(L, F, T) E代表整體的領導力,L為領導行為,F是追隨者特質,T是環境因素或任務特性。透過對這個函數程式的瞭解,人們才能夠對不同領袖在不同的時代環境,發揮不同的領導行為,有較深入的理解。如果將甘地與麥克阿瑟兩人異境而處,他們如果不改變其領導行為,二人都必會是失敗者;可見,領導不是天賦的定數(given and constant),而是必須對環境情境及追隨者的認知和感受加以分析和掌握,進一步提供計畫,改善情境,並為他們創造夢想、實現夢想,這些都是可以透過後天教育而培育出來的。具體而言,有效的領導必須要能夠在不同的組織或不同的社會中,根據環境情境,創造共同的信念、價值觀或願景,引導或修正追隨者對事件或問題的理解和觀點,進而激起追隨者強烈的熱情及奉獻的精神,依計畫完成目標。

   為了方便分析複雜的領導機能,吾人可先從領導者的領導行為做測量及分類,然後再針對領導行為的模式,以發揮最佳領導效能為考量,探討其相應的追隨者特性、任務特性或環境情境。關於領導行為的形成,領導者個人的特質及其擁有的權威(authority)屬於主觀的因素條件:個人特質除了部分來自天生,更重要是自我瞭解和反省而培育出來的;權威則需透過經營和累積。一般而言,個人特質方面只能歸納出一些普遍有利於建構領導行為的內容,包括具決斷力、深具自信、樂觀進取、偏好獨立和創新、良好的表達能力、精力充沛、及對環境具高度敏感性及適應性…等;另外還包括建立良好的工作信念,如工作熱忱及毅力、高度責任感、積極主動、整合能力、追求提升和進步…等[38]。另外,領導者的領導行為是否能被追隨者認同,將決定於領導者所能擁有的權威,進而轉化為影響力;根據政治學理論,領導者所能擁有的權威來源,概括起來有四種來源:傳統繼承性權威(inherent authority)、職位性權威(position authority)、專業性權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及魅力性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39]。這裡必須說明的是,這四種來源是符合韋伯(Max Weber)所定義的「理想類型」(ideal type),實際運作的領導行為都是由它們不同程度的相互組合而成。其次,追隨者特性的變項可以透過下列指標(indicators)的評量,進一步瞭解與領導行為的相關性;其指標為能力指標、動機指標、及態度指標(工作倫理、文化和自尊)。最後是環境因素或情境變項,其評量指標為工作任務指標(冒險、挑戰及複雜性)、工作團隊指標(規模及凝聚力)、及社會指標(制度及使命)。

   針對這三變項的綜合相關性,如果站在領導者的立場,以提升領導效能為考量,搭配追隨者及環境二個變項的交互關係,歸納各種可能的領導行為將可以得出五大類型:支持型領導、指導型領導、參與型領導、獎懲型領導、及魅力型領導[40]這五大類型領導行為的主要工作方向如下表:

            

領 導 行 為 類 型

主 要 工 作 方 向

支 持 型 領 導

表達對追隨者的關切、體諒、容忍及期望;人本領導

指 導 型 領 導

設定目標及規劃戰略戰術、安排任務、解釋工作方法、闡明期望

參 與 型 領 導

向追隨者諮詢、徵求想法和意見、引導他們參與決策、共同承諾任務

奬 懲 型 領 導

提供內在的和外來的利益,包括物質利益及精神利益,鼓勵建設性行為;對破壞性行為則施予懲罰

魅 力 型 領 導

展示自我的高度期望、自信及能力;在傳達反映社會需求的精神目標及願景的同時,取得追隨者信任

 

當然,這些類型的領導行為各有其適用的追隨者及任務情境;更重要的,在複雜的社會情境及多樣性的追隨者特質下,現實上,很少狀況能夠以單一領導類型發揮預期的領導力,一般都需要搭配數種類型的領導行為,才能發揮需要的領導力。

   其次,儘管量子組織的典範尚未成型,舊的社會體制及企業組織無法避免地都要面對當前瞬息萬變的環境挑戰;在此體驗下,羅磊(Donald L. Laurie)針對戰術層面的工作方面,提出領導者所須推動的七項工作:登上高臺、認清現實、面對價值衝突、改變組織文化、建構共識價值、快樂變革、及共同承諾(commitment)[41]

   一位領導者首要之務就是要看到組織的未來,所以就必須登上高臺,才能擴大視野,寰觀全局,同時也才可以看清歷史發展的趨勢。高臺上,領導者才能向下看到自己及環境,瞭解當前情勢下的自我定位。同時,在擺脫日常的習慣作業、跨越慣性思維的情境下,領導者才能預知環境變化的走向,迎合趨勢,尋求未來的自我定位,建構願景。簡言之,領導者應在現行經營模式及未來發展之間反覆思考及體驗,以得出一個平衡點。有了如此具整體性及前瞻性的認知基礎,領導者將能夠在未來與現實之間架構問題的邏輯。現實運作來看,組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總是需要一些新觀念、新態度、及新方法。所以,領導者必須很明確、清楚地告知組織成員這些事實,並提出問題架構下的行動計畫。

   在機械論的舊組織型態中,成員被部署於不同的位置,操作不同的工作;由於不同的工作性質將型塑不同的工作態度及動機,如此一來,組織成員常在運作一段時間之後,造成價值觀分歧的現實。一旦環境變遷,這個歧異就會凸顯出相互排斥的現象,進而凝聚力就會急速消減。這個時候,領導者就必須規劃一個基於變革計畫的思維溝通程序,讓每個不同觀念或觀點的組織成員,在該程序中可以公開、自由的表達及對話,促成彼此瞭解,進而整合於適應新環境挑戰的新態度、新思維及新價值,型塑新的組織文化。

   沒有思維,就沒有準確的技巧或技術行動;缺乏思維的體會,技術行動就不會持久,更無法隨勢而移,這些行動準則也將成為僵化的教條(dogma);一旦環境變遷,組織就很容易遭致淘汰。所以,確認形成共識價值的思維模式,對組織未來的生存與發展是必要的工作;這項工作不僅需要對組織成員反覆強調,以顯示領導者的決心,還應藉此推動組織文化的轉型。領導者更需依此價值或文化,建構組織運行的新方式,推動組織變革,賦予組織新生命。

   然而,變革必須改變慣性思維和行為,總是需要付出代價;這些都是痛苦的。當組織成員承受其壓力、痛苦指數不斷升高之後,不管變革具有多高的正當性及必要性,組織內還是會爆發抗拒。所以,在變革的過程中,領導者就必須隨時關注組織成員承受壓力的情形,適時適度調節進度,以期能夠進行快樂變革。

   從組織整體目標的達成來看,責任是從領導者到組織成員間雙向互動、互助、一體分攤的。領導者應設計體制,提供組織成員能夠協力分攤責任的工作安排和機會;組織成員也因為對價值及文化的認同而願意獻身去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也就是說,組織成員的這種態度決定了對組織目標及任務的承諾。之所以能夠如此,主要原因是,組織成員能夠深刻體會到,適度的共同承諾責任,對組織及每一成員都有利。藉此,所有組織成員都會學著表達觀點、忠於組織文化、展現能力投身於組織目標。不管如何,領導者對組織目標及任務的承諾,及與組織成員的互動,攸關著領導者的決策模式。

   理論上,決策模式應該與組織的結構型式、組織文化及社會體制有關。研究顯示,現實的組織型態和社會體制都屬於混合類型,而並不存在絕對的「理想類型」,也沒有最好的組織方式[42]。如果從認識論的途徑來看,決策的基礎有傳統的直覺、當代的廣博理性、及理性直覺。而從參與者人數與互動的程序來看,決策概可分為四種模式:獨裁(autocratic)、諮詢(consultation)、集體聯合決策(joint decision)、及授權(delegation)。形式上這四種模式顯現著最後結果接受他人影響的程度,似乎是四種絕然彼此排斥的、不連續的四種不同程度。但是,現實的決策並不是斷裂的模式,而是程度值連續的光譜;它們也常常是在不同情況下(如危機下)或針對不同對象(高階或低階)被交互使用。天尼玻及舒密特(R.Tannenbaum & W.H. Schmidt)就對獨裁模式又劃分為「宣告」模式及「說服」模式;把諮詢模式分為「事後徵詢」、「草案徵詢」及「無預設立場的事前徵詢」三種模式[43]。魯姆及耶通(V.H. Vroom & P.W. Yetton)把諮詢模式分為「個人諮詢」及「團隊諮詢」[44];當前更有所謂的「民調諮詢」。另外,諮詢決策有時也常是做做樣子而已,實際的決策是領導者的獨裁決定。但是,透過「團隊及草案諮詢」之後,發現其內容取得了團隊的共識,也就轉變成「集體聯合決策」模式。

   從領導者的立場而言,決策的結果主要是針對組織目標的達成、領導力的發揮、組織成員滿意度的提升、及促進組織成員的成長。所以,領導者的決策選擇不僅要考慮主觀條件與任務,同時也必須配合環境變數。在問題的理解上,領導者應從整體觀建立問題的邏輯架構,不但有助於自我的確認,更有助於與組織成員的溝通與說服。其次,透過決策程序,領導者將以具正當性的程序,引導整合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方案,並確認最後的決定方案。另外,決策模式的選擇與運用也必須重視環境變項,包括該決策對組織及成員的重要性、相關資訊及專業知識的廣度及深度(資訊太廣、太過專業的決策,一般不適合獨裁模式)、組織及其成員的目標一致性、時間壓力、及組織成員的人格特質及知識水準(有些人習慣於權威領導,知識太偏狹,不利於參與做整體性的決策)。

 

肆、    全球化思維的領導與決策

 

                    自本世紀初「量子物理學」典範被開發之後,物質世界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開發的體系終歸還是在「民族國家」典範的空間組合體系之內,也因此,體系內各層面組織的「典範轉移」遲遲無法完成。但不管如何,歷史進化的力量是很難完全抵擋的;全球化效應正在對舊典範進行「解構」的衝擊。然而,社會發展或許可以停滯,生存的挑戰卻不能不嚴肅以對;在全球化的衝擊下,雖然「民族國家」典範依然留存,但體系內的組織運作,包括企業組織、社會組織、甚至政府組織,也都積極採取適當的變革以回應全球化。所以,當前許多的企業組織、社會組織及政府組織已都在結構上及領導與決策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變革,尤其在學術研究上,對這方面的感應已相當明顯。許多跨國公司組織的全球布局,以及美國國防部第二次的體制變革,其組織型態及體制運行,都已向「量子組織」型態轉移。顯然地,組織型態一旦發生典範轉移,其運行的領導與決策當然也不同。以下就根據「量子組織」的模式探討組織的領導與決策。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效應的衝擊下,人類文明必將逐漸轉型,從人類社會整體的發展來看,社會各層次及各層面組織的結構,包括政府組織、社會組織、企業組織、甚至許多跨國組織等,都必須整建配合全球化時空發展特性的量子組織結構;過去所追求的科層式或平面式的結構模式,都將無法迎合新時代的需求。

          事實上,這一世紀以來,隨著電子科技的飛速發展,分工更為精細,為了因應專業分殊化及相應利益的分殊化,當前社會組織的結構已呈現多元、分殊的狀況,而且再加上自由、民主的意識價值幾乎成了普世追求的價值,個人意識得到充分的解放,就算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也都有相同的認知,因此社會組織的多元、分殊化已成為很難逆轉的趨勢,都將會向量子組織的型態轉移。總之,新世紀組織的結構模式,將是一種立體式的資訊網絡結構;是一種以IC3資訊系統(intelligencecommunicationcommand and control;資訊、溝通、整合及調整)交互串聯起來四度空間的網狀結構。在這種結構內的每一個運作的組織單位(即前面提到的「戰略經營單元」 strategic business unit),都是具有完整機能、高效能、高效率的小而全的自我單元,每個單元都擁有自我能量,可以對任何環境需求,做出快速的產出反應;對於任何環境挑戰、衝擊或機會,整個組織系統也能很快地發揮整合的功能,彈性應對,跨越現況,開創新局。

          當前許多跨國企業的組織變革已逐漸往這個方向發展。以日本日產(Nissan)汽車公司為例,位於東京的總公司,其真正的功能美其名為「管理中心」,其實所掌握的只是公司布局於全球的資訊處理中心,包括物料流通的資訊、人力資源的資訊、各地生產技術及研發的資訊、資金運用狀況的資訊、全球行銷網絡的資訊、分布於全球的市場特性的資訊,價格及銷售狀況的資訊…等,根本也談不上有「管理」的機能,其主要的機能就是掌握各地分公司的經營狀況,依不同的需要做各種資源的靈活流通,以維繫一個內部動態的平衡,或可以說是內部各項資源供需的自由調整機制,創造公司最大的利潤,也為所有的組織成員提供滿足性的自我價值及能動的自我能量;其真正的機能,一般稱之為「治理」。

          另外,分布於全球,具內在自我能量、獨立運行的「戰略經營單元」(SBU),如台灣的裕隆公司,都是日產公司經營網絡中一個具有完整機能、高效能、高效率的小而全的組織;都能依據當地市場的需求,研發及生產完整的成品,供應給當地的市場,也同時開發其他地區的市場,再建構一個全球性、多樣性的市場網絡。每一個「戰略經營單元」與整體形成了共生關係;「戰略經營單元」的能動性不僅掌握了當地市場的需求脈絡,也提供日產公司全球市場網絡的創新動力,促進體系隨整體需求轉型,這就有了實質的創新機制;而整體體系也提供各「戰略經營單元」所需的資源,包括價格便宜的物料、最有效率的人力資源調配、最佳最有效的生產科技(know-how)、最具開發潛力的全球市場網絡、各「戰略經營單元」及其組織成員需求的「全人格」價值。在物質的組織結構中,原子核以多向度的能量網絡與電子的自我能量建構彼此的相關位置,這種能量的互動都是基於各自的自由意識而自然形成,不是透過外力加以規範或監督。在人類社會的量子組織也是基於各自的自由意識而形成運作機能,只不過,各自的自我能量也是天性所衍生出來的具體利益,過去是物質利益,未來則需包括滿足人性自我的意識利益,這一部分就是一般所說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日產公司的全球組織架構中的運行,並不存在強制性的規則,更沒有所謂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就算有,也不發生實質的效用,根本沒有懲治的機制;台灣裕隆公司不接受日產總公司的指示或規範(如果該規範或指示違反裕隆公司的自我利益意識),日產公司又能怎樣?但是,一般而言,在量子組織的運行機制下,裕隆公司是不會排拒日產總公司的「治理」機能的,因為彼此在利益意識下是共生共榮。王永慶儘管有「經營之神」的美譽,缺乏新思維的組織建構,其「台塑汽車公司」是注定失敗的,除非能夠在全球布局,建構一個基於各組織層面自我意識的量子組織,如南韓的現代汽車公司,或是加入一個已經逐步向量子組織轉型的全球性組織,而自己則扮演一個「戰略經營單元」,如台灣裕隆公司。

          由此可見,傳統或舊時代那種大組織、單一領導的模式,將領導功能及領導權極化於高階領袖的組織運作模式,絕對無法迎合新時代的需求;領導功能也必然隨著量子組織的型態而趨向分散。事實上,在未來的時代,世界上將不太可能再由一個「超人」或「聖人」來獨立領導任何一個龐大的現代化組織。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命力,必須透過領袖各層面及各層次領導(leading leaders at all levels and fields)的組織運作而形成;領導功能的責任分攤及相應領導權的分享,也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迎合新時代組織型態的多方位或全方位的營運,處於組織領域內的任何個人都很有可能擔負領導的責任,隨時會被要求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智慧,去解決他們所承擔層次或層面的領導任務。由此看來,未來人類社會如果想要正常、穩定的發展,領導人才的大量缺乏將是嚴重的問題。所以,當前領導者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培育領導人才;足夠的合格領導人才將是未來達成組織目標的保證[45]。對個人來說,學習領導智能不僅是可能,而且對組織活力的再造也是必要的。

          量子組織的領導內涵將不再是追求利潤、利益或薪資而已,而是在個人與組織共生的網絡結構中追求全方位或「全人」的價值,是結合工作、家庭、社會及自我的生命尊嚴及生活價值[46];不再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領導方式,因為沒有小我,必然就無大我,有了大我,也不必然會有小我。而且,現實上,由於每個人都生存於各種不一樣的環境時空,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價值偏好,也會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塑造出不同的文化。儘管是全球布局的量子組織,每個「戰略經營單元」所追求「全人」的價值內涵也有不同;其領導內涵及模式會與當地的文化有關,固然也不同。所以,追求「全人」的領導將是未來普世的領導準則,但在每個「戰略經營單元」的領導都必須隨著各單元所處地區的不同文化而彈性調適;這也就是特姆彭納斯及漢普頓-特那所說的「跨文化管理」,這種現象也會形成全球領域內各地方文化的網絡體系,即貝克提出的「全球地方化」。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全球化文化其實是全球交錯的地方文化網絡;每一個地方文化都會出現在全球體系內的其他各地方,而每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也會包含其他各地方的文化脈絡。量子組織內的領導網絡也呈現出同樣的文化交錯內涵。

          其次,在領導模式的運用上,一般人或許會認為,參與型模式應該是量子組織領導的惟一適用模式。其實,上一節所提出的五大領導模式是「理想類型」、是現實領導行為的基本元素。所以,在實際的運行中,就算是量子組織,在不同的情況下,這五項模式依然有其不同程度的適用方式。在「領導培育領導」(The leader fosters leaders)的過程中,支持型領導所提供的教育訓練及「全人」價值,將成為首要的領導工作;透過這種支持,學習型組織的精神才能確立,讓組織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中學習、成長,也讓個人在新活力的組織中學習、成長;這才是量子組織的運作機能。另外,量子組織內各層次及各層面的「戰略經營單元」與組織整體的治理機能之間,是一種「協議式的夥伴關係」。儘管過去立基於規則與控制的領導方式已不再適用,但是基於各自自我意識之「夥伴關係」的遊戲規則(治理機能的建構)仍然屬於量子組織領導的內涵;此種狀況下,指導型領導模式依然有被運用的必要。第三是關於獎懲型領導模式,表面上看似不再適用於量子組織,其實,在治理機能下,自然產生獎懲的實際效果,這種情況有如「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治理機能。最後,一般可能會認定,魅力型領導模式在量子組織內應不再被需求;其實,在組織運作上,魅力型領導正符合量子組織所需求的「全人」領導。坎伯特別在《千面英雄》一書中指出:「所有領導者或英雄奮鬥的基本主題,都是為了帶領世人脫離某種境界,並發現生命的來源,而將他們帶入另一個更多采多姿、更成熟的境界」;這就是弗利德門(Steward D. Friedman)提出「全人」領導的概念及內涵[47]

          簡言之,量子組織的領導模式是各自意識能量的混沌組合、是一種能夠容忍混沌與秩序並存的系統:局部混沌、不可測,但整體存在著動態平衡的秩序。以下就舉交響樂團的演奏為例,以作為比較說明:過去,機械論的領導模式是把每一個樂器演奏者的專業定位於整體演奏曲下的一個音效功能;個人的演奏只能限制在特定的曲調音效之下,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標準作業流程」(SOP)之下,個人不需要、有時也不能滲入對演奏曲的個人情感或自我意識的價值。指揮者則是根據一貫的、最佳的曲調表現規則及被認定為優美的指定音效準則,揮動著指揮棒,執行個種監督及控制。量子化的領導,則認為演奏曲的優美與其動人心弦的音律應該由每一個演奏者的情感及性靈價值融合而成;其領導效能的發揮,應該著重在每一個演奏者如何透過他們的樂器,以其音效展現出來他們對演奏曲的感情及自我性靈的價值;藉此,每一位演奏者成了交響樂的主體,透過演奏曲的演奏,呈現出個人的性靈能量及整體的藝術價值。此種情境下,指標者的功能是透過對每一位演奏者的性靈能量、演奏專業及音效呈現方式的瞭解,尋求一個最佳的整合方式;其整合功能也包括,如何協助每一個演奏者能夠真正找到發揮自我的演奏方式。當然,在未來整體社會的量子化過程中,每一個演奏者將可能依其專業及性靈價值,參與不同的樂團、立於不同樂曲定位下的演奏,進行組織交互滲透,及適應需求進行組織自我重組。

          最後,關於量子組織的決策模式,顯然地,傳統的理性決策或廣博理性模式在當前全球化的衝擊下,漸漸不能迎合需求。理性決策的基礎是外在環境的準確資訊,而由於理性決策的程序總是需要經過資訊的收集、篩選、分析、及評估,等到完成決策時,客觀的資訊已經轉移。從決策時的情勢座標來看,它所依據的資訊不再正確;以不正確的資訊所做出的決策,對執行決策時的情勢而言,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成為另一個變動因素,這個現象就是貝克所提「風險社會」的概念,也是康德對純粹邏輯的批判。

          那麼量子組織的決策應該採取什麼模式呢?舒爾茲(Ron Schultz)提出「直覺決策」的模式似乎比較能夠符合全球化時代的需求;他認為,直覺是一個內在過程,這個過程讓人們在他們的意識中自然呈現出「你所知道的現象知識」。表面上看來,這種直覺就是一種自我預感、本能感覺或突發靈感,好像與「理性」絕然獨立、互不相關。其實,如果舒爾茲所提的直覺是這樣的話,那麼它與中國傳統以來缺乏科學、不重視理性的直覺決策似乎沒什麼差別:只求「善」、不求「真」的決策。但事實上,舒爾茲的直覺決策是隱含著「理性」因素的,只不過,他所提出的「直覺」概念是在既有「廣博理性決策」的時空座標內提出的,忽略了「被視為自然」的理性因子。其實,舒爾茲的「直覺決策」概念應該是包含理性因子的「理性直覺」的決策模式。「理性直覺」決策看似一種本能的無意識決策,但其實它是一種自然理性的意識,當理性經由重複的經驗過程之後,這種理性將逐漸形成一種自然的意識。舒爾茲引用了舞蹈家瑪莎∙格雷厄姆的話說:「直覺是一段旅程,向一個充滿可能變革的世界敞開自己」,彼此融入,透過順其脈動,而知其脈動。之後,他也做出了下面的論述:

 

                    …事實也表明:單靠直覺不能解決問題,直覺憑藉生活經驗、背景知識、

                                縝密的分析、個人價值觀及綜觀全局的能力而起作用。…真空中的直覺是

                                空洞的。…

                                美國決策者終將接受「世界在變化」的事實。他們發現:純邏輯和理性已

                                使他們無法應付遇到的大量變化著的情況。於是,在不放棄邏輯和理性的

                                同時,他們又回到惟一能抓住變化的本質--直覺。[48]

 

從上述引言可知,舒爾茲提出的超凡智慧,其實就是「理性直覺」,而不是「直覺」。「理性直覺」的決策模式基本上是由亞里斯多德提出的二種基本知識--科學知識與感性知識--內在統合而成,也就是左哈爾的「第三智慧」。處於全球化時代的「風險社會」中,情勢顯現出高度的不確定,問題顯得錯綜複雜,就如葛雷易克 (James Gleick)所揭示:混沌現象處處皆為不穩定點,但卻也隨處隨時存在著任何可能,而且在一連串的事件裏任何一刻的契機,都有可能扭轉全局;而混沌狀態下,到處都是契機,它們具有高度的蔓延性[49]。生活於這一種動態的混沌秩序下,「理性直覺」的決策將成為惟一能夠適時適地真正掌握情勢、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

 

   Reference

 

Binder, Leonard (1971), Crises and Sequence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ohm, David (1980), Wholeness and the Implicate Order, London: Routledge.

Friedman, Stewart D. (2008), Total Leadership: Be a Better Leader, Have a Richer   Life, Boston, Massachuset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Gardner, John W. (1993), On Leadership,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Goswami, A. (1993), The Self-Aware Universe: How Consciousness Creates the       Material World, New York: Tarcher/Putnam.

Greene, B. (1999), The Elegant Universe: Superstrings, Hidden Dimensions, and       the Quest for the Ultimate Theory, New York: Norton.

Kilmann, Ralph H. (2001), Quantum Organizations: A New Paradigm for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Success and Personal Meaning, Palo Alto, CA :     Davies-Black Publishing.

Kuhn, Thomas S. (197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2nd Edition,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urie, Donald L. (2000), The Real Work of Leaders: A Report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Managemen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Perseus Publishing.

Ohmae, Kenichi (2005), The Next Global Stag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our Borderless World, N.J.: Warton School Publishing.

Shapiro, Robert (2008), Futurecast 2020: A Global Vision of Tomorrow, London:      Profile Books Ltd..

Tannenbaum, R. & W.H. Schmid (1958),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36, March-April.

Toffler, Alvin (1989), The Third Wave , New York: Bantam Books.

Vroom, V.H. & P.W. Yetton (1973), Leadership and Decision Making,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Yukl, Gary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參考書目

 

李永熾 (1993)Francis Fukuyama著,《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社。

周和 (1998)Ken Carey 著,《千福年天書》(The Third Millennium: Living in the Posthistoric World), 台北,遠流出版社。

孫治本 (1999)Ulrich Beck ,《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 (What is Globalization?),台北,商務印書館。

曹建新 (1999)Ron Schultz著,《直覺:管理和決策中的超凡智慧》       Unconventional Wisdo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謝綺蓉 (2001)Danah Zohar 著,《第三智慧:運用量子思維建立組織創造性        思考模式》(ReWiring the Corporate Brain:Using the New Science to Rethinking        How We Structure and Lead Organizations),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

梁永安 (2001)Phil Cousineau 著,《英雄的旅程》,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

范進 等譯 (2003)Ernst Cassirer著,《國家的神話》,北京,華夏出版社。

鄭棨元/陳慧慈 (2003)John Tomlinson著,《文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台北,韋伯出版社。

林和 (2007)James Gleick著,《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陳文言 (2007)Fons Trompenaars & Charles Hamoden-Turner 著,《跨越文化   浪潮》(Riding the Waves of Culture: Understanding Diversity in Global Business, 2nd          Edition),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商榷:丑陋乎, 合理乎, 不要給我們太多負担了 略议黄锦波的《丑陋》论

 

用盤熱水洗洗餐具是丑陋嗎? 現今中国由超六星級至無星級飯店散布各地. 那些設備好的地方, 很少見到有人會放一盤水在洗餐具了. 至於那些路边或設備比較差些地點, 客人要求先洗一下, 也是無傷大雅. 至於是否完全消毒, 大家心裡有數了. 餐具已放在桌上多時了, 算是冲水一下, “RINSE CYCLE”. ,心安而己. 很多酒家也巳多供應封包好的筷子.

 

中国盛行共食. 圍桌而坐, 各取所需, 也是節省資源, 合情合理. 一直以來是筷子两头用, 一面可作公筷. 現今大部份高級餐館都提供公筷及公匙. 大家同坐. 如有人不守規矩, 應不必不好意思而不出声. 事後批評, 無濟於事.

 

三聚事件, 是取巧化学檢驗未能及時查出. 部分商人更誤導. 事後引起恐慌, 也是人之常情. 大部份人都以小心為上经一事, 長一智. 中外皆然. “沙士事件也是當時未清楚病毒來源及傳播清况. 人們多作準備. 俗語云不怕一万, 只伯万一”. 在物資缺乏下, 用了當時簡單或老方法也不是奇耻大辱.

 

說到中国人智慧,道德, 教育等水平, 也沒有甚麼比不上的. 多少埾賢豪傑, 立言立德, 迄今仍是决决大國. 至於丑陋的 (XX)是一種反面教材. 各有所見, 有則改之, 無則嘉勉. 十三億人是一個超級团体. 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多多鼓勵, 不要挖苦, 免增加無謂負担. 中國天天在進步中. 這是一個好現象. 

============================================

洛杉磯將實施太陽能屋頂(高原)

洛杉磯市政委員會7日宣佈,為了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該市將實施一項太陽能屋頂計劃。

    該委員會說,這項計劃分兩個階段實施,在第一階段,洛杉磯市政府將投資2.7億美元,為市政府和商業大樓等10.8萬個屋頂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總發電能力將達400兆瓦。在第二階段,市政府將在未來8年裏籌資15億至30億美元,為洛杉磯市其他房屋的屋頂陸續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

    以上措施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制定的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的一部分。加州州長施瓦辛格在2003年競選州長時曾承諾要把環保作為他執政的重點,為此推出了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並將2018年作為完成該計劃的期限。

    該計劃一旦完成,素有陽光之州稱呼的加州每年將獲得3000兆瓦的清潔電能,同時將減少排放300萬噸溫室氣體,這相當於100萬輛汽車排出的廢氣。

============================================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家在遗传领域发现让DNA重绕的马达蛋白质

美国的生物学家首次发现了一类新的马达蛋白质HARPHepA-relatedprotein),该蛋白质能够“重绕”双链DNA分子某些未被缠绕的部分,阻止关键基因被表达。

该研究由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学教授吉姆·卡东纳格和其博士后提莫·优素福扎伊负责。卡东纳格表示,当DNA处于未被缠绕的状态时,人体细胞岌岌可危,最终可导致死亡,我们发现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酶。他说,该发现能让生物医学科学家更好地理解造成罕见的席姆克免疫性多骨发育不良遗传障碍的分子机制,也将最终使医学研究人员能够在未来治疗一些导致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失调、夭折等灾难性的遗传障碍。

卡东纳格说:“在开始这项研究之前,我们知道该蛋白质导致了这个疾病,只是不知道它做了什么手脚。”

HARP确实使卡东纳格大吃一惊,他们起初发现,该马达蛋白质燃烧能量的方式同名为解旋酶的酶一样,附着在DNA分离的区域,例如DNARNA或者RNADNA杂交的两条链之间。然而,使研究人员惊奇的是,这个蛋白质的动作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它重绕了有缺陷的DNA部分,将两条链重新密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将这种新的酶活动命名为“去解旋”。

卡东纳格认为,这将开拓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能够改变DNA结构的酶我们知之甚少,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他还指出,“我相信它的作用将不止仅局限于DNA,就像存在着DNADNA之间、RNARNA之间以及RNADNA之间的解旋一样,我们可以预计,也存在着RNADNA之间以及RNARNA之间的去解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另外的RNARNA之间的去解旋,研究领域将变得更大”。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03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刘霞)

==========================

科羅拉多大學研究發現: 酸度低 女性手上細菌多過男人 清除不容易 牽手沒關係

最新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手上的細菌種類多於男性,而且每個人手上的細菌種類都多於研究人員預期。此外,每個人手上的細菌種類不盡相同,甚至同一人的2隻手上的細菌也不同。

研究人員不確定為什麼女性手上的細菌種類較多,但該研究的主要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的助理教授費爾表示,可能和皮膚酸度有關。男性皮膚酸度通常比女性高。

費爾指出,可能原因還有男女汗腺和油脂腺分泌物的不同,以及使用乳液或化妝品的頻率、皮膚厚度和賀爾蒙激素。女性表皮下的細菌也可能較多。當被問到男性是否須擔心牽女性的手時,費爾強調「我們身上的細菌大多數不是無害就是有益,病原體只占很小一部份。」

研究人員從51名大學生的雙手採集樣本,共確認4742種細菌,其中只有5種細菌每隻手上都有。平均每隻手上有150種細菌。研究人員也發現,不只每個人手上相同的細菌種類很少,連同一人的左、右手上也只有約17%的相同細菌。

費雪表示,左右手上細菌的不同,可能是因為環境因素,例如油脂分泌、鹽度、溼度,或不同手碰觸的各種環境表面。儘管研究人員強調常洗手的重要,但他們也表示,洗手無法徹底消滅細菌。研究報告表示:「不是菌落(bacterial colonies) 在洗手後迅速重建,就是洗手無法除去在表皮發現的多數細菌種類。」

============================================

美军医学研究:父母親有人參戰的學齡前兒童,比其他兒童更具攻擊性

首次公布的美军医学研究發現,父母親有人參戰的學齡前兒童,比其他軍人家庭的兒童更具攻擊性。這項戰時部署對幼齡兒童影響的研究,已引發當局的關切,並投入更多經費及人力,以協助照顧這類家庭。 曾任職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現在擔任空軍小兒科醫師的查特蘭 Molinda Chartrand)為該研究主要作者,他表示,當父母親有人參戰時,兒童出現過動、咬人及打人等行為更頻繁。

這項調查了169名兒童的研究,更強化先前有關部署對家庭產生壓力的證明。去年針對約1800個海外陸軍家庭的研究發現,在父母部署期間,兒童虐待及疏忽的案例增加42% 這次研究以2007年居住在一處陸戰隊基地的家庭為主,發現父母有人部署的35歲兒童,在兒童心理的問卷評比中,行為問題比其他未部署家庭的兒童平均高出5點。而在父母有人參戰的年齡較長學齡前兒童中,每5人約有1人顯示偏差的情緒和行為。

查特蘭在研究結論指出,自美軍7年前在阿富汗、5年多前在伊拉克開戰以來,「這是首次發表有關這些兒童的資料」。 華府華特里德陸軍醫療中心李西亞迪上校(Col. Richard Ricciardi)表示,這項發現很重要,並與軍方其他未公開的研究發現一致,但他呼籲要再深入研究。 美軍方主管家庭計畫的官員表示,去年陸戰隊已增加協助官兵家庭的經費。另一名研究部署與兒童虐待的專家也指出,去年陸軍亦已檢討改善,如下令軍醫在官兵參戰時,要對這類問題提高警覺。

=======================

美国兰德公司最新研究:常看煽情節目 少女易懷孕機率增倍

美最新研究指出,收看大量調情、愛撫、討論性愛或性愛畫面的電視節目的青少年男女,比同儕較可能懷孕或使情人懷孕。這是第一個把煽情節目直接與少女懷孕連結的研究。 該研究發現超過70012歲到17歲的青少年男女,在電視上收看最多性畫面的人可能涉及懷孕的機率,是看最少的人的2倍。 主要研究員、超黨派組織蘭德公司(Rand Corp)的研究員安妮塔錢德拉說:「看這類電視性愛畫面,在增加少女懷孕的可能性上是有力的因素。我們發現很強的關聯性。」

愈來愈多人擔憂少女懷孕率在經過數十年下降後,可能已經再次開始緩慢增加,引起各界辯論增加原因。雖然看電視不可能完整解釋少女懷孕可能增加,但專家表示,該研究提供第一個直接證據,證明看電視可能是重要因素。錢德拉說:「電視節目的性內容在過去幾年加倍,特別是在我們研究期間。」

研究人員從2001年到2004年,以電話調查超過2000名青少年男女3次,以收集各種行為和人口因素的資料,包括看電視習慣。研究人員也根據2000-2001年電視季的23個節目的性內容分析,計算青少年男女多常看到性畫面。研究人員發現,718人在研究期間有性行為,懷孕或令他人懷孕的可能性,隨著他們收看的電視性內容的量而增加。約25%看最多性畫面的人懷孕或使人懷孕,看最少的人則約12%。錢德拉指出,不論青少年男女只看12部有露骨畫面的節目,或看很多偶爾有性內容的節目,都有涉及懷孕的風險。

研究人員建議家長花更多時間監督子女看的節目,並和子女討論,包括指出過早有性行為的負面後果。

========================================

美能源部研究将海藻生物能成为未来汽车飞机的廉价燃料
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在海藻生物能的研发上进行投资。美能源部今年已经在海藻燃料的研究上投入了230万美元,2006年和2007年也分别投入了220万美元。一些学术机构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海藻研究中心,其中有很多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出不同的海藻实验项目;目前约有20多家企业及其研究人员正在对如何扩大海藻繁殖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覆盖海藻机体的光照量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最近表示,随着很多企业家不断增加投入和各种深入研究的展开,海藻未来将成为可用于汽车和飞机的廉价燃料。

美国太阳微电子公司的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上月在西雅图举行的海藻生物能高层会议上表示:我认为海藻将非常有用,它将带动非常不同且具有独创性的战略计划。科斯拉认为,海藻生物具有很强的竞争潜力,但需要一些科技上的突破来降低成本。

========================================

蒙大拿州大学科学家在南美洲发现罕见粉红粘帚菌 能产生天然柴油
科学家日前在南美洲发现一种罕见菌类,可以将植物肥料分解合成一种碳氢化合物,其功效和柴油非常相似。专家表示,这种菌类将有望在解决世界能源短缺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中发挥重大作用。这种真菌名叫粉红粘帚菌,生长在巴塔哥尼亚的热带雨林中,它能够将植物纤维素直接转变成生物燃料——自然地分解产生碳氢化合物,其成分和应用于车辆中的柴油等燃料非常相似。专家认为,这种真菌将是一种潜在的绿色的能源。

负责该项研究的美国蒙大拿州大学教授格里,经常在阿根廷和智利边境的巴塔哥尼亚热带雨林中研究新奇的菌类。格里教授表示:我们对这种真菌分解出的化合物进行了测试,发现全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这个结果是此前没有预料到的。如果这种菌类被用来生产燃料,将能省去现在生产制作燃料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当然,现阶段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可行性。格里教授表示,这种真菌有双倍的价值,因为它含有独特的基因,能生产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体的酶。从理论上说,当把它嫁接到其它生物体中时,这些真菌将更加活跃,能更加有效地生产柴油。

此外,这个发现还有助于人们了解石油的形成过程。此前普遍被接受的有关石油形成的理论是——动植物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上百万年形成了石油。有关这项研究的报告已经发表在11月出版的《微生物》杂志上。(闻天)

=======================================

康乃尔大学海洋学家研究发现目前气候变暖5000年来最剧烈 速度空前
美国科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海洋学家格林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冰川融化导致流入北大西洋的淡水水量不断增加、海洋环流和海洋动植物物种迁移进行了研究。格林研究小组在在6日出版的《生态》期刊上发表研究报告说,对北极圈和北大西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显示,目前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人类文明5000年前开启以来最剧烈的气候变化。报告中说,北大西洋的生态系统重大重组是5000年以来最大规模气候变暖的结果。

为了预测气候变化的路线,格林和同事重新模拟过去6500万年北极圈变暖和变冷的重大事件。他们发现在古气候急速变冷时期,平均气温在数十年甚至数年间剧降10摄氏度。但最近50年中的气候变暖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格林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

=======================================

布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发明新软件 可帮顾客"试穿"新衣

美国布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能够精确计算出数码影像或视频中人的身材特征的软件,因此可帮助顾客试穿新衣服。这种新软件除可帮助警方辨认穿肥大外套和裤子或戴帽子乔装打扮的嫌疑犯外,还可帮助时装业更好地出售服装,顾客可以在购买前就通过虚拟方式试穿衣服观看效果。

该软件的发明者、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迈克尔·布莱克说,这种软件与目前其他人体扫描技术相比是一大进步,因以前的技术要求被扫描者必须保持静止状态,且不能穿任何衣物,才能扫描并绘制出其身体的三维模型。而新软件系统仅从视频图像中就能辨别出着装者性别、腰围、胸围、体重和身高等体貌特征。

这种新软件用途广泛,还能用于电影、体育和医疗等行业。研究人员指出,该技术既不使用X射线,也不使用红外线摄像机观察着装者人体,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该软件只需执行一个针对着装者的确切体态的智能推测程序,就能轻松得到所要数据。

=========================================

芝加哥大学获校友3亿美元捐赠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日前接受一名校友高达3亿美元的捐款,这是芝加哥大学迄今获得的最大一笔捐赠。

  芝加哥大学校长爱德华·斯奈德斯说,捐赠者是大卫·布思及其家庭,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将更名为芝加哥大学布思商学院。布思是美国投资公司多维基金咨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于1971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

英国科学家计划利用核聚变模拟太阳中心能量的激光器

英国计划在牛津郡建造一所核聚变实验室,来模拟太阳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环境,并以此产生的能量应对全球性能源短缺问题。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在于建造一台世界最强大的激光器,届时,激光束将通过轰击微小氢燃料球体,聚变并释放巨大能量。这一实验性计划吸引了多国学者的广泛参与。相对于核裂变,核聚变辐射少且燃料足备,超强大的激光束可以打造核聚变所需环境,即亿摄氏度高温条件。

研究人员表示,此次能量制造的过程如同再造太阳,拟研制的最强大的激光器,可瞬时将直径2毫米的氢燃料球体加热到1亿摄氏度,该温度约为太阳中心温度的10倍。随后,燃料球体表面的原子爆裂将产生巨大压力,在亿分之一秒内将球体压缩使其密度增厚。在此条件下,氢原子聚变成为氦,燃料球体以产生光、热及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

在热核反应中,可控性是全球科学家不断挑战的难题。如果本次实验性研究能够获得成功,将在短期内证明可实现有限形式的受控核聚变,且激光聚变发电具有真正的潜力。其意义重大,可使一种安全、无碳、极少辐射废料的清洁能源进入人类生活,而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人类从未如此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能源。但仍有专家提出反面意见,他们提醒说,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夸大核聚变能源的效力,所宣扬的“无限廉价的电力”可能只是乌托邦式的言论,切不可对此头脑发热,毕竟核聚变也是氢弹技术的关键。(张梦然)

===================================

日本神户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克隆冷冻16年老鼠成功 灭绝物种复活有望

 从冷冻16年的雄鼠脑细胞中提取出DNA

克隆技术发展至今,科学家已经通过数十种动物的活体细胞培育出了它们的“翻版”。而这一次,日本科学家又将克隆术推进一大步,他们利用从冷冻了16年的实验室小棕鼠尸体身上提取出的大脑细胞,成功地进行了克隆,使它“死而复生”。这一突破为一些灭绝已久的古老物种带来重生的希望。

用破裂细胞造出活老鼠

日本神户的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若山照彦博士领导的小组完成了这一克隆冷冻动物的世界首例成功试验。

他们从几只低温冷冻16年的正常死亡雄性实验小鼠身上取出脑细胞并剥离出细胞核,植入已经被去除遗传物质的卵细胞中。通过电流刺激,卵子开始像受精卵一样分裂生长,发育为胚胎。几天之后,胚胎被置入代孕雌鼠子宫内。3周后,克隆幼鼠出生。研究人员表示,克隆鼠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迹象,已经长成成年鼠。

多年来,尽管科学家已经对多种动物进行了克隆,但他们使用的全部是活体细胞,因为细胞被冷冻后产生冰晶会使其破裂,并破坏内部的遗传物质,从而难以用于繁衍。

但日本科学家还是展开了不懈的尝试。通过多个部位细胞试验的比较,最终发现脑细胞是最佳选择。其中原因还是个谜,而且此前从未有人用活体脑细胞克隆过老鼠。研究者推测,可能是大脑的高脂肪含量以及头骨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对脑细胞遗传物质的损害。既便如此,成功率依然很低。该小组进行了1100次克隆试验,最终仅有7次成功,有500个胚胎植入母鼠体内后都死亡了。

带来希望还是危险?

11年前,英国科学家成功制造了克隆羊“多莉”,举世震惊。像此前的每次克隆试验一样,这次技术突破一方面遭遇了伦理质疑,一方面收获了学界欢呼。

批评者认为,随着这一试验的成功,人类克隆已近在咫尺,也许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有人愿意将死亡的亲戚复活,就可以把其尸体冰冻储藏起来以待克隆。一位英国生殖伦理专家认为,这项试验将人们可以接受的科学底线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而对于那些自愿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的人来说,他们不禁会担心,自己的遗体是否会在多年以后用于克隆研究。

而日本研究者在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上的报告中则表示,他们希望把这项技术应用于克隆那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在自然条件下经过数千年慢慢冷冻的大型动物如猛犸象,其细胞的损伤会更小,成功克隆的希望也更大。他们自豪地认为,这项技术最终会使人类受益。

如果能通过克隆技术成功复活猛犸象等已经在地球上灭绝的动物,对于拯救濒危动物是一大突破性进展。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着手研究克隆已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始尝试复活5年前灭绝的一种野生白山羊。但即便对于这种保护物种的科学尝试,也在学界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物种灭绝是自然现象,人为干涉生物界的自然淘汰,违背了自然规律。(康娟)

======================================

美国失业率升至6.5% 创十四年来最高纪录

随着十月份二十四万个工作岗位被裁减,美国失业率升高到十四年来最高水平。

  据美国劳工部今天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非农就业岗位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再减少二十四万个,这比早先此间经济专家预期的二十万个明显增加,这使得美国失业率升至百分之六点五,创下一九九四年以来最高纪录。这个数值高于九月份全国失业率百分之六点一,并且比专家预计的百分之六点三还高。

  数据同时表明,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就业岗位总计减少了一百二十万个,其中一半以上是在近三个月被裁减的。目前美国共有一千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仅仅在一年前,美国的失业率稳定在百分之四点八的水平。

 

  在十月份减少的岗位中,制造业共减少了九万个,福特汽车宣布,在今年第三季度大幅裁员的基础上,将另外再裁减超过两千人的白领职员;建筑业其次,减少了四万九千个,零售业第三,减少了三万八千个;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金融服务业反而只减少了两万四千个。但与此同时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全国教育、卫生及矿业等行业就业的岗位却有所增加。

  令美国经济雪上加霜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昨日也大幅下调了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据该机构最新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二点二,世界发达经济体经济明年将下降百分之零点三,美国经济明年将负增长百分之零点七,失业率历来是衡量美国经济健康与否,金融危机是否已经严重侵蚀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专家因而对美国明年的经济形势十分不乐观。

   (邱江波)

===================================
洗衣机槽清洁不当可导致二次污染 成女性感染妇科病的头号凶手 
 
由洗衣机清洁不当而导致衣物二次污染的状况,已经成为女性感染妇科病的头号凶手。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归教授曾表示,高达60.2%的洗衣机内槽中检测出的霉菌对女性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症等妇科病。

看到这令人咋舌的数据不禁联想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对北京家用洗衣机入户调研结果显示:洗衣机平均检出的细菌总数达到13692/ml。对上海的128家全自动涡轮洗衣机进行抽样调研中,洗衣机的细菌超标率为81. 3% ,总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00. 0% ,霉菌检出率为60. 2%。其中有70 台洗衣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同时出现超标,占总数的54. 7%。并且检出的病菌种类繁多,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指甲隐球菌等。可见,洗衣机内已成为诸多病菌栖身场所,时刻窥视家人健康,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对洗衣机内病菌对家人可造成的危害,上海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委员郭奕芳强调说:洗衣机内槽中检测出的霉菌对女性来说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症等妇科病;感染霉菌,对孕期的妇女危害更大,新生儿也会有被感染的危险;同时还会引起脚癣、手癣等多种皮肤病;而这些病菌对老人、儿童危害更大。由于这类人群抵抗力较弱,使病菌更有机可乘,可直接导致婴幼儿患上皮疹等疾病。

可见,洗衣机槽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家人健康的隐形杀手。衣物二次污染对家人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令人胆战心惊。针对此情况,目前已经有一部市民开始行动起来,采取一些方法解决洗衣机二次污染的问题。

洗染协会认为:目前,很多市民对洗衣机槽的清洁还没有一个正确概念,甚至还存在使用消毒液便可达到阻止洗衣机槽内的病菌污染衣物的误区。市民有意识使用消毒液,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但对消毒液的功效与使用要有一个正确认识。有些人干脆把洗衣粉和消毒液同时放进洗衣机里,认为这样便可以在洗衣时候去除洗衣机槽二次污染。其实,这样非但起不到杀菌效果,还会降低各自功效。消毒液属于含氯的酚类消毒剂,而洗衣粉中多含有表面活性剂,如果将洗衣粉和消毒液混合使用,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使各自功效减弱,达不到清洁衣物的效果。而且,消毒液只能清除洗衣机槽污垢表面的病菌,洗衣机槽内的污垢没有任何作用,但是污垢不除,污垢内包裹的大量病菌仍然存在,在衣物洗涤过程中,消毒液被排出后,污垢内的病菌再次大量释放,无法避免衣物再次被污染;另外,按照目前市民洗衣时消毒液的使用量,经洗涤水稀释后,杀菌作用明显减弱。

专家建议:对洗衣机二次污染问题的解决,首先要选用专业的清洁产品来进行清洗,这样能够一步到位的完成去垢与除菌。其次要在洗衣机槽的清洗习惯上加强,正视定期清理的重要性,至少每2-3个月清洁一次洗衣机槽,在换季或洗衣机使用频率较高的季节需要增加洗涤的次数。遵循这两个方面,洗衣机二次污染这个棘手问题必定迎刃而解。

很多市民不禁要问,使用洗衣机槽清洁剂是不是需要把洗衣机内同拆开才可清洗?卖场销售经理向记者介绍:使用洗衣机槽清洁操作简单方便、无须拆开洗衣机,消费者可以在家便可自行清洁,目前消费者反馈使用效果最好的是家安洗衣机槽清洁剂,其独有力涤芯双效因子,除菌率高达99.9%,能同时去除洗衣机槽内的病菌和污垢,操作起来也非常简便。

解决洗衣机对衣物的二次污染,抓住病源后做到切合实际、药到病除才是关键。牢守专业清洁,定期清洁才是保卫家人健康的关键。
===================================

美国人破产数量激增 10月上升40% 

美国消费者10月上报106,226起破产报告,比一年前上升40%,比9月上升20%。至今为止,消费者今年已经上报88万起破产请求,而 去年全年仅有82.2万起。

  美国破产协会的执行主任萨缪尔·吉尔达诺(Samuel Gerdano)说,“10月的最新消费者破产报告激增报告证实了金融危机对美国家庭预算的加剧,这都是由于高债务、收入没有增加以及房屋价格下降造成的。我们预计2008年的数量将是2005年破产法生效以来最高一次。”

自从美国破产滥用预防和消费者保护法案生效以来,这是个人破产数量第一次达到一个月10万。法律允许那些有最多债务的人上报破产,这样他们的债务将会被免去。在这个法案下,个人必须要经过一个检查,以决定他们是否有足够收入来支付一部分的债务。    (http://www.usqiaobao.com 编译鱼乐)

===================================

世界经理人管家论坛: 你被潜规则了吗?

  四大行业的潜规则

所谓“潜规则”,就是表面上不能明文公布,暗地里却形成了心照不宣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内部潜在规则。每一个行业内人士也许都会清楚,对于此种“规则”,在你表现出极度无奈的同时,又不得不按“原则”办事,以此来“入乡随俗”,获得自我生存的土壤和空间。下面笔者仅列举四种行业“潜规则”与大家共同探讨。

  1、女演员成名的“潜规则”

  提起“潜规则”,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是娱乐圈。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娱乐圈众女星思想的开放程度也是“与时俱进”。现实中,似乎女演员只有经过“床上的专业培训”方可获得演艺资格的“许可证”,一些初来乍到的女艺人们,似乎也早已熟读了这种潜在的交易规则,毫不羞涩地进入“角色”,默契配合。也许这的确能为她们换来一些荣耀和富贵,然而,在名利双收的背后,她们付出的惨痛“代价”在她们的灵魂深处将会形成永久的遗憾。

  2、官场升迁的“潜规则”

  作为官场中人,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头衔越大越好,地位越高越好。那么,若想使自己的“乌纱帽”变得尊贵,除了漫遥无期的拼搏与等待之外,有一个捷径就是“公买公卖”。这不,前不久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出的“马德卖官案”便引起了不少“官迷儿”们的青睐。“一个县长30万元(人民币,下同),一个县委书记50万元,一个市委常委80万元……”,真是“明码标价、公平合理”!俗话说得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别看他们暂时是破费了一些钱财,待走马上任后,一朝权在手,那遍地的财源就可以滚滚而来。

  3、手术刀下的“潜规则”

  医生本来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救死扶伤是他们神圣的职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行业也形成了一种潜在规则,即“红包规则”。在攸关生死的手术台上,似乎只有“红包”才能使他们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而作为患者家属,似乎也只有递过“红包”才会觉得心里踏实。

  4、职场劳动合同的“潜规则”

  企业方在与劳动者签订工作合同的时候,往往费尽心机地去寻找法律的缝隙,以达到获得更多丰盈利润的目的。在新劳动法实施之际(200811日),以“华为”、“沃尔玛”为首的“个性企业”去年便为世人导演了一场年末精彩大戏,而这台具有轰动效应的大戏,不仅让我们看清了“新生代资本家”的本来面目,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维权法制的一次嚣张挑战。

  总之,“潜规则”是一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规则,是一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规则,是一种让人们对社会产生不信任的规则,是一种变相腐败的规则。

(Angelyini)

====================================

陶冬:全球经济衰退下的投资之道

  当前中国经济有两大趋势

 

  做投资必须抓住大趋势,小的波动则完全可以不顾。中国经济的大趋势有两个,第一个是中国出口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同时,中国的消费会经历一个长期的向上过程。这是中国经济今后10年的一个大趋势。出口与消费的黄金交叉点就在这几年出现。第二个大趋势是中国资金的大量出口,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一定会大过大家的预期,资本项目开放速度一定会快过预期。10年后中国资金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就会像今天中国制造在世界消费市场的影响力,这是大趋势。

  经济增长需要新的超级因素

  中国前一轮持续10%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两个超级因素之上的。第一个超级因素是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这个带来了中国出口向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迅速扩散,带来了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急速上涨,外汇储备爆炸性增长,国内流动性的失控,资产价格的爆升。第二个超级因素是中国的城镇化房地产热。房地产是所有产业中间对于经济的乘数效应最大的。从建筑材料到施工团队、到银行按揭、到中介贷款,经济中间有50多个行业直接大量受惠于房地产业。

(陶冬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

跟美女上床和次贷危机 

  这个故事揭示了次贷危机的本质。

  前两天看到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其貌不扬的男士,带着一位十分艳丽的OL,来到Causeway Bay一家LV店。他为OL选了一价值65元的LV handbag 付款时,男士掏出支票本,十分潇洒地签了一张支票。店员有些为难,因为这是这位客人第一次 来店购物。

  男士看穿了店员的心思,十分冷静地对店员说: "我感觉到,您担心这是一张是空头支票,对吗?今天是周六,银行关门。我建议您把支票和handbag都留下。等到星期一支票兑现之后,再请你们把 handbag 送到这位小姐的府上。您看这样行不行?" 店员放了下心来,欣然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大方的承诺,递送handbag的费用由该店承担,他本人将会亲自把这件事情给办妥。星期一,店员拿着支票去银行入账,支票果真是张空头支票!愤怒的店员打电话给那位顾客,客户对他说: "这没有什么要紧啊!你和我都没有损失。上星期六的晚上我已经同那个女孩上床了!哦,多谢您的合作。"

这个故事揭示了次贷危机的本质。人们在对未来收益充满良好预期的时候,对于可能加大风险缺乏防范意识。美女认为周一六万多LV就到家了,自然也就放松了警惕,认为ONS(一夜情)的投资是值得的,对于投入产出的预期是建立在一个具有巨大不确定风险的情况下的。而对未来收益预期的包装则是这些投资机构最擅长的事情。中国的股民大多跟这个美女一样,所以亏钱基本上是活该,没有这些人,股市赚谁的钱呢。而媒体和分析家们,往往在其中扮演了LV店员的配合角色。

http://www.chinapressusa.com/misc/2008-10/21/content_158756.htm

===================================

莫让中国大学变成买官“彩排场”  (蔡正兵)

济南某高校一名大学生,为能当上院学生会干部,花5000元四处打点,光送领导的一盆花,就花了近千元。他还订下学校周边的饭店,请老师和上一届学生会的"元老"分别大吃了一顿。(2008-11-04 济南时报)

每当大中小学开学之初,不少学校都会进行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改选,这时一些 ""念特重的学生,为了能如愿以偿粉墨登场,通过请客吃饭、赠送礼物的方式"贿选"拉票,向老师、同学 "行贿",这种现象虽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但各地或多或少都有所反映。买官要官之风已经刮到大学校园了,国家三令五申严禁跑官买官,但大学生却趋之若骛乐此不疲,十分令人感慨。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买官,说到底也是一种利益的博弈,学生没有收入来源,经济基础并不十分雄厚,为何还要花5000元去买官呢?其实就是一些人所信奉的"官场财富密码"在起作用:在官场上,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付出总有回报,投入越多,产出越大,甚至产出远远大于投入,买官卖官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大学生自己还没有挣到钱,为啥要不惜血本花钱"买官",买官者一语道破天机:如果某个在校大学生在学生会担当一定的职务,评优、评"三好"和入党时都会比较有优势,有了这些荣誉,在评选奖学金时也会为自己加分。另外,因为就业压力比较大,而许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更青睐学生干部,这让不少大学生想尽方法期望能在学生会担任一定职务,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当干部增加了锻炼机会,在社会实践中充满优越感,能更好地推销自己,基于有这样的好处,更希望由此能为将来进入官场做个"彩排",大学生想在学校捞个""位,谋个"一官半职"就不足为奇了。

没有能力,但有金钱,于是买官卖官的交易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官是买来的,权力变成了商品,用来为自己谋私利就心安理得,毫无愧疚之情了,有了现在的预演和彩排,走上社会买官卖官就更顺手了。有能力,但没有金钱,那对不起,这儿是明码标价只认钱不认人的,社会公平多少钱一斤啊,有钱你就买,没钱你一边凉快去。

因此,面对校园里买官卖官现象,绝不能一笑了之,这是隐藏在美丽校园背后的一颗毒瘤,必须坚决铲除,不让大学变成买官卖官的"彩排场",不让"钱规则"的腐败风气污染纯洁的大学校园。

===========================================

台湾经营之神 ”王永庆留给儿女们的一封信

信的全文如下:

子女们:

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人经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之财富,然而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

因此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面对财富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

我本出身于贫困家庭,历经努力耕耘,能够有所成就。在一生奋斗过程中,我日益坚定的相信,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唯有建立这样的观念和人生目标,才能在漫长一生当中持续不断自我期许勉励,永不懈怠,并且凭以缔造若干贡献与成就,而不虚此生。

基于这样的深刻体会,因此我希望所有子女也都能够充分理解生命的真义所在,并且出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将我个人财富留给社会大众,使之继续发挥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群福祉之功能,并使一生创办之企业能达到永续之经营,长远造福员工与社会。

与此同时,我也殷切期盼所有子女,在创业与日常生活中,不忘以服务奉献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而非只以私利做为追求目标,如此才能建立广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充分发挥智能力量,而不负于生命之意义。

===========================================

 中国名校高层大换岗 北大校长许智宏或退休

    上周五,中组部干部三局局长周新建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山东大学校长的任免决定,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同时原山大校长展涛调任吉林大学校长,而吉大校长周其凤另有任用。有消息称,周其凤将调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现任校长许智宏则会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北大校长一职。

    许智宏昨天默认了近期将退休的说法,他现年66岁,担任北大校长已达9年。吉大校长周其凤将接任许智宏担任北大校长一职。周其凤此前曾担任北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办主任,2004年担任吉大校长。

     展涛任吉林大学校长

    当天,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在吉林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该校校长的任免决定,展涛任吉大校长。  2000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后,时年37岁的展涛出任校长,成为当时全国重点大学最年轻的校长。

    高校领导层频繁调整

    今年先后已有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院校的党政领导职务调整。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许武、侯建国分别担任中科大校长党委书记和校长,由于年龄的原因,郭传杰和朱清时不再担任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职务。

    李健任武大党委书记,不再担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任武大校长,不再担任该校党委书记,刘经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武大校长;路钢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该校党委书记;高文兵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从目前高校领导调整的特点看,有的是因为年龄原因正常退休,有的则是工作需要进行轮岗。

===========================================

清华校长顾秉林: 清华既缺大师也缺大楼 (杜远 姜诚意)

在八日于重庆举行的清华大学全国校友工作会议上,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顾秉林再提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关于大楼和大师的名言,称目前清华大学既缺大师也缺大楼。面对台下众多的清华校友代表,顾秉林表示,清华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体而言,就是到二00年在一些优势学科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二00年,清华应跻身全球前十名高校之列。

  顾秉林称,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清华需要大师。近年来,清华相继从美国引进了姚期智、施一公这样的世界顶尖学者。据介绍,姚期智原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施一公教授来自普林斯顿,曾是该校生物系最年轻、科研经费最多的教授。近年来清华着力引进顶尖学术人才,反映清华的师资科研力量距离世界一流大学仍有差距。如能在未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清华彼时将成为全世界一流大学挖角的对象。

在谈到清华的校园硬件建设时,顾秉林借老校长梅贻琦关于大楼和大师的名言提到,清华现在既缺大师也缺大楼。他表示,大楼可以提升科研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大师,呼吁海内外清华校友和企业家为清华大学建设慷慨解囊。

===========================

僑青聚五邑  携手創未來

 

美國地區年青的僑界在十月二十四日出席廣束江門僑界青年联合會. 主要議題有下列數項: 僑鄉青年的未來發展, 何當好青年領軍人物, 僑育如何融入居住国的社會, 青年人創業如何走向成功, 僑青的机遇和挑戰, 僑鄉青年的成長与培養等. 主講人從各地如香港, 美国, 馬來西亞, 委內瑞拉的工商学界的嘉賓及与會人士互動討論. 大會論壇主題有關华人华僑新生代与僑鄉. 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 不少移居的僑鄉華僑都大部份巳成家立業並養育有下一代年青的兒孫輩, 而且許多年青的都学業有成, 事業如日中天, 成為主流社會中堅份子, 科研界的精英, 商学政界的翹楚. 如何加緊联繫, 密切合作, 共創明天, 為和平發展作出貢獻是當务之急. 這一群僑鄉新生代, 生長在外国, 以外語為主, 工作及学業非常忙碌, 他們也是志在四方, 流动性强的一族. 能與他們相聚不易. 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不少未來發展的方向及他們的需求. 這次大會非常成功, 也讓當地青年有機會與僑居外國的同輩人互相交流. 下一届大會在澳門舉行. 如關心年青一輩或家中有新生代的, 願意参加明年大會的請与陳钧铭教授联絡.

 

  

===================================

卡内基中国透视 Carnegie China Insight Monthly
2008 10 月第 10 , 总第 43 October 2008, Volume 10, Issue 43

主编: 王雅平  Editor: Yaping Wang

 

目录 CONTENT
热点争鸣 Opinion and Debate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卡内基基金会访问学者大卫·罗斯科夫(David J. Rothkopf)也撰文预测说,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可能将超过9·11恐怖袭击。针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卡内基中国透视》采访了美国权威金融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卡内基高级研究员盖保德(Albert Keidel),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并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的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


卡内基中文网最新 What's New on Carnegie ChinaNet

学者文摘 Scholarly Publications

下载 PDF 版本本期全文
请登陆卡内基中文网阅读《卡内基中国透视》的各期全文及更多政策信息
www.carnegieendowment.org/China

==========================================

美國情報機構自即日起放寬招纳移民和擁有尖端科技才能人士的僱用規定
美國情報總管辦公室副主管桑德斯(Ronald P. Sanders) 7日說,美國情報機構已放寬聘請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的安全背景調查和僱用規定。同樣情況適用於聘請擁有尖端科技才能的外界專業人士。

桑德斯接受訪問時表示,讓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接觸最高機密,一向遭到反對,因為他們與其他國家的人士有家族關係,被視為構成國家安全危險。同樣的顧慮使情報機構幾乎完全不聘用擁有雙重國籍者。

但是,問題在於這類人士正是情報機構需要用為刺探恐怖組織的人才,恐怖組織正逐漸把權力下放,情勢不明。移民的優點是會說外國語、了解外國文化、而且有幫助他們滲透恐怖組織的朋友或同事。

桑德斯說:「安全背景調查的相關規定,仍是情報作業的障礙。這類規定根源於冷戰時代,但很多的假定,現在都已不切實際。」 今年10月以前,近親為非美國公民的情報工作申請人,幾乎自動喪失資格,擁有雙重國籍者則必須宣布放棄外國國籍。

現在,情報機構積極鼓勵擁有雙重國籍者申請工作,因為他們可以在美國與其他國家間自由旅行,不致引起懷疑。可能構成安全風險的新聘用人員,情報機構將在其僱用期更密切監視他們的工作和人際關係。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w/2008-11/10/content_10335289.htm

===========================================

中国公安部正式开放公民身份核查服务 每次收费5

  今后,公民可通过公安部的上网自助服务,核查保姆、房客、网友、交易伙伴身份等。今天上午,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正式面向公民个人推出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同名同姓查询网上自助服务。市民可以根据身份证号码,登录身份查询中心网站(www.nciic.org.com )进行核查。在通过支付宝支付了5元钱后,系统几秒钟后返回了核查的结果。
  自助服务还可用于房东和房客之间、家教的双方、网上交易的双方、网上交友的多方相互进行身份信息查询,从而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另外,公民还能够查询到某个姓名在全国或者某省范围内的重名数,家长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给宝宝起一个具有个性且重名度低的名字。
 
  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已存储了全国约13.07亿的人口身份信息数据,以前信息核查服务只用于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企业、商业流通等领域,对于保障金融领域交易安全、电信企业防骗终端和欠费骗费、物流行业防止假司机骗货、用人单位确认员工身份、教育考试领域预防枪手代考等产生了积极效果,遏制和打击了利用假身份证进行欺骗和犯罪的行为。从今天开始,个人也可以进行身份信息核查自助服务了,每次查询服务的费用是5元,可以用支付宝和网上银行支付。(林靖 慧颖)

==========================
中国财政部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将男女退休年龄或同时推至65 争议激烈

  延缓老龄化男女退休年龄同时推至65岁?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6日说,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建立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年龄密切挂钩的计发办法,遏制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现象。 社会各界忧心晚退霸岗顾此失彼

  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上,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内的高级官员和全国各地最知名的专家齐聚北京,把脉中国下一步的社会保障改革。

  引人注目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会上透露,由于未形成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支付机制,导致企业社会保险费率过高,养老保险金缺口巨大。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延长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

  也就是说,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与会专家立即对此进行了热议。

  晚退方案的提出,根本动因是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金缺口增大,晚退可以延迟社会保障福利支付,减轻社会负担。但很多专家对此表示担心,退休年龄推后虽然在短时间内缓解养老金的压力,但会不会顾此失彼,导致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恶化?

  推迟退休,老年人霸岗会不会导致社会效率降低?这到底是缓解老龄化问题的良策,还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问题如何厘清?

  老龄化加速

  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

  在论坛上,何平指出,当前中国社保体系中,养老保险面临的难题较多。一是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收入老年居民无养老保障制度安排;二是覆盖面窄,当前我国1.53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享受定期待遇的老年人仅4400万人,不足三分之一,原因是养老金征收存在很大缺口。三是公共财政缺位,未形成养老和医疗保险转制成本支付机制,导致企业社会保险费率过高等问题。

  在养老金缺口大的背后,是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据2005年官方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在未来二三十年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总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7.5%增长到14%。预计到204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中国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从近两年中国养老保险金的支出中也可见一斑——2006年,中国养老保险金总支出 4897 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07年为5965亿元,同比再增21.8%.

  早在20064月,时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的郑斯林就透露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当年我国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元。

专家算账 晚一年退休减缺口200亿

  何平表示,中国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老龄化是最大的挑战。预计本世纪30年代,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老年人口达3.5~4.5 亿,并有3040年左右的高位保持期。同时,未来12年,我国城市化率超过60%,出现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拐点,城镇养老金缺口也有扩大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酝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延长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 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2020年、2030年、205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数与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分别由3.02.41.8提高到3.83.23.1,实现31的控制目标。

  根据这一方案,在2030年前,我国职工的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呼声早已有之,但因被指不利于解决就业难题受到诟病。如今晚退再被推上台面,背后动因是养老金的缺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所长、社保问题研究专家郑秉文认为,在全球170多个已建立并运行多年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支付危机。大多数国家选择把法定退休年龄逐渐延长至65岁或67岁。他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晚退可说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猛药

  权威视点:中国已具备65岁退休的条件

  延迟退休是一把双刃剑,最大的负面效应可能是导致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今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报,中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万人,但我国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这意味着每年有近1000万城镇人口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国家老龄委却表示,2020年前是中国快速老龄化阶段,其间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

  从全世界范围看,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随着居民医疗水平的提高,可工作的时间也大大提高,退休年龄延后势在必然。通过参数调整调节养老待遇水平是全世界通用的做法。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在内,企业的缴费率已经达到70%,这个费率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已经没有了上调的空间;而随着物价上涨等因素,职工退休后待遇水平近年来大幅缩水,整体已经下降到几年前的50%,所以待遇水平不能再降了。唯一可调整的只有享受待遇的条件。企业效益不好,很多人不到60岁就早退,把中国的实际退休年龄拉低了。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有延迟的空间。

  现在人均寿命比30年前大大提高,60岁退休,活到90岁,吃30年养老保险,说不过去啊。由于现在用人单位用人机制灵活,再加上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员工与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对岗位的需求不同,不具有互相替代性,所以对就业难影响不大。延迟退休年龄不搞一刀切”——“不同的行业可以有不同标准,像高危、高污染行业职工就可以早退休。

企业和员工心态都复杂

  政府部门期望适当延迟职工退休年龄,延迟社会保障福利支付,从而减轻财政支付压力;而已经交纳养老保险到一定年限的职工则希望适当提前退休,以便早点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矛盾随之产生,不论是企业和员工,心态都十分复杂。

  不少用工单位感到又爱又恨。一方面,用工单位希望有技术专长或管理能力的职工能长期为企业服务、推迟退休;另一方面又希望普通职工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员工能准时退休,甚至早退,即可空出岗位引入新人。

  另一方面,准时退休也很有必要。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名额必然会缩水。同时,不少老员工的工资是新员工的两倍,高龄员工准时退休肯定可以减少支出,也可以节省高龄雇员较高的社会保障税费支付和企业年金缴费,何不腾出费用招更有创造力的新人?

 反对者则表示,在退休前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交纳了社会保险,凭什么让我多干5年?

==============================================

留美学生申请奖学金注意6大要素

近年来,随着美国签证成功率的提高,申请美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由于美国学费相对比较高,如何申请奖学金便成了考生及其家长们关注的问题。以下六点与学生能否成功申请奖学金息息相关:

一、优秀的英语语言成绩

必须具有优秀的托福成绩。想要申请美国奖学金的学生,新托福要至少100分左右,最好达到105分以上。

对于想申请美国本科院校奖学金的学生,最好还要参加美国的SAT考试,尤其是那些既想申请美国前50名本科院校,又想申请奖学金的高中生。穆老师建议:想要申请美国前100名院校奖学金的学生,SAT最好能考到1800分;想要申请前50名院校的考生,最好考到2000分;想要申请前20名院校的考生,成绩应该最好不低于2200分。

想要申请去美国读研究生及博士生的学生,还需要GREGMAT成绩。要想拿到奖学金,理科学生GRE的成绩,最好能考过1400分,文科学生GMAT应该拿到700分以上的成绩.

二、良好的GPA成绩

无论是高中生还是本科生,要想获得奖学金,GPA的成绩都应不低于3.0或平均成绩80分。建议学生最好从高一或大一就开始准备,不要偏科,要全面突破。当然有的专业难度系数比较高,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但考生要尽力而为。

三、班级及学年排名

如果想申请高额奖学金,学生还要注重班级及学年排名。美国大学比较看重学生的班级排名,而且是高中或大学整个阶段的班级排名,他们考察的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而不是一时的表现。

四、课外实践活动

美国院校的奖学金申请,还会参考申请者在本国读书期间是否参与了学校的课外活动,例如:义工工作、学生团体俱乐部等课外活动。所以建议申请者应该了解所申请大学,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你是否真正属于所申请大学所需要的类型。

五、工作经验

对于那些申请研究生及博士生的学生,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社区活动、社会调研经验或者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增加竞争奖学金的优势。

六、重视签证环节

就算你申请到再多的奖学金,如果签证不过,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一定要重视签证这最后一关。在面对签证官时,一定要实话实说,因为签证官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签证的学生,如果你套用别人的模版,往往很难通过。每个人的申请院校不同、专业不同、个人资料不同,所以答案没有完全的相同,没有任何标准的答案。所以学生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士制定适合你本人的方案。

===========================================

中国赴美留学生续增 2008年签证3.7万份创纪录
2007
年美国驻中国使领馆共签发了37000份中国大陆学生赴美留学签证,创造了历年来批准中国学生签证最多的纪录。在大量赴美留学生中,赴美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为韩国,其次为印度,中国大陆排名第三。根据美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资讯系统统计,目前在美就读的留学生、访问学者以及家属人数共达112万人。全美招收外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高校为纽约市立大学,目前共有12237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该校。

  据统计资料显示,来美留学的外国留学生逐年递增,目前共112万名外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在美国高校就读,其中留学生占8成,访问学者占2成。在招收大量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中,纽约市立大学以目前拥有12237名外国留学生的数量,成为留学生最多的学校,南加州大学以目前共有6695名外国留学生在读而位居第二。另外,哥伦比亚大学现有外国留学生5944名,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现有外国留学生5866名,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现有外国留学生5574名。

  除此之外,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等都是招收留学生数量较多的学校。在众多高校中,留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商业、管理、电脑和资讯管理等。(陈帆)

=======================

美国教育考试中心:09年大陆托福网考日期公布

 中国、北京——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合作伙伴中国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中心)已开始接受中国大陆地区2009TOEFL网考考试报名申请。

2009年将在全国各地115个考场举办32次考试,报考名额将达到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教育部考试中心还将继续与ETS协调增加考试次数并优化网络建设,扩充考点数量和考场容量,以满足考生日益增长的考试需求。

每次考试报名将在考前3天截止。根据以往的报考情况,每次考试截止前通常仍有空余名额。为避免考生集中上网报名造成网络拥堵以及产生不必要的转考、退考费用,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错开时间上网报名。具体考试地点、日期和考位查询可登录教育部考试中心托福网考报名网站(http://toefl.etest.edu.cn )。(王晓武)

======================================

2007年共有117万外国移民入籍 美移民局新年设立新目标:绿卡4个月入籍5个月搞定

 美国移民局上周宣布,2009财年移民局争取实现主要类别移民申请处理时间减少2成的目标,绿卡(I140SI485S)申请处理时间为4个月,入籍(N400S)申请处理时间为5个月。主管移民局的国土安全部长切尔托夫表示,国安部各部门将加强领导,做好大选之后的政权交接工作。

  美国共有117万外国移民入籍,比2007财年增加50%。由于新增1600多人处理移民申请案,入籍申请处理时间从1618个月,缩短至910个月。入籍申请积压案件也从2004年最高峰时的360万,减少到目前的110万。

  到今年10月底,不同地区的入籍处理时间长短不一。洛杉矶为14个月,纽约和华府10个月,西雅图、拉斯维加斯和圣荷西9个月,波士顿、圣地牙哥和休斯敦8个月,旧金山和芝加哥6个月。

  移民局还与联邦调查局配合,加快了背景审查的进度,等候两年以上的拖延案件由2007财年末的37万减少到目前的37千个。此外,移民局还审查了10多万庇护案申请,批准了其中的47千个。移民局代理局长沙芬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009财年移民局将继续采取前瞻性和更有力的措施,为移民申请人提供更好的服务。IBM已经获得联邦政府一个为期5年的近5亿美元合同,将移民局的纸面处理系统改造为电子处理系统。

===================================

美国移民局宣布“三年”TN新规定和EB-2绿卡策略

  20081014日,美国移民局宣布一项新政策,TN签证的首次入境停留期限和以后的延期期限每次都增加到三年。除此之外,持有TN签证的外籍人士在美国境内可以停留的总时间没有上限。之前,TN签证的首次入境停留期限和之后的延期都是以每次1年为限。

  移民局认为,这一措施可以减少TN持有者和他们的雇主需要每年都为他们的签证进行续期的压力。从另一角度而言,我们认为这一新措施还将大大有利于中国大陆及印度出生的TN身份持有者EB-2类(NIWPERM)的绿卡申请。

  TN签证是专门为加拿大和墨西哥公民设立的一种非移民签证。与H-1B不同,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TN签证和身份不允许持有者有移民倾向,所以TN签证持有者入境时或在美国境内申请延期时都必须表明自己没有移民倾向。也就是说,如果TN签证持有者提交了移民申请,那么他/她就可能因移民倾向无法获得TN入境许可或者无法在美境内进行TN签证延期。不过,对于已在TN身份内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公民,只要不到境外旅行,递交I-140申请并不影响已经存在的TN。另外,移民局并不视递交PERM申请为移民申请,在递交PERM后仍可在美国境内延期。

  所以,对于TN身份持有人而言,在有较长移民排期的情况下,如何在递交I-140移民申请之后能够保持合法有效身份就成了关键问题。一般的解决途径有两种:一是在现有TN到期之前如果移民名额已变为当前,就可递交I-485从而获得合法居留和有资格获得临时工作许可和旅行文件(回美纸);二 是争取在现有TN期间转换为H-1B身份,一旦成功,就可用H-1B旅行和工作。

  过去一年期的TN身份为以上的解决策略带来困难,因为EB-2类中印排期往往超过一年且H-1B年度名额抽签无法保证。

  而新的三年期TN规定的出台,极大地增加了以上述策略解决TN移民申请和保持合法有效身份问题的可能性。 首先,如果在获得一个新的三年期TN之后很快递交移民申请,在今后的三年内获得移民名额的可能性将非常大。根据过去的经验,中国大陆及印度出生的人士EB-2类排期总是进进退退,经常少于三年。如果是通过PERM申请,在TN3年到期日,申请人已有可能有三年半或近四年之前的排期优先日(通过技巧性计划PERM申请时间和TN延期时间),完全有可能已有名额可以递交I-485调整身份申请。

  另外,三年期的TN使得申请人获得H-1B的几率大大提高。由于H-1B名额的年度限制,一次申请获得H-1B几率并无大保障,但是通过三年努力申请获得H-1B的几率应该还是可合理预见。

  另外,在今后三年中, 国会很有可能会通过改进移民名额排期的新法案,使得申请人可早日递交I-485

  所以,对于中国大陆及印度出生的TN持有者来说,三年期的新规定不仅仅减少了过去TN需每年延期的麻烦,更是为长期计划移民美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相信现在是TN持有者考虑申请NIWPERMEB-2的好时机。

周健律师 jzhou@hooyou.com  

(张哲瑞律师事务所www.hooyou.com

================================

2009年起,英国18所大学将试行新学位制度改革 

 

     2009年起,到英国学习英语、生物学,会计学和创作艺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获得学位时,将得到一份反映其高等教育成绩的报告(Higher Education Achievement Report,简称HEAR)。英国18所大学将试行该项新学位制度。

 

  义工经历及老师评核都会写在报告中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高级官员姚威介绍说,在莱斯特大学校长罗伯特·伯格斯教授的主持下,英国学生成绩评估和记录工作领导小组建议试行“高等教育成绩报告”作为评定和记录学生的新方法。试行的专业包括英语、生物学、会计学和创作艺术学。有可能在20102011学年度正式推广到其他大学。

 

  该报告能够显示学生在某个科目的表现和老师的评核结果,同时也包括例如学生在学期间的义务工作经历、撰写报告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目前新制度和传统的毕业成绩分级制度并行。

 

  传统分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对此,资深留学专家王力民分析说,此次英国高等教育学位制改革能更详细地展示英国学生的高等教育成就,能让雇主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英国留学的吸引力。

 

  在传统的成绩分级制度下,英国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得到的成绩分为不同等级:一等、二等一级、二等二级和三等。近年来有太多毕业学生拿到二等一级或以上成绩,雇主很难通过毕业成绩对学生真正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做出全面真实的评估。

 

18所参与改革的英国大学有:曼彻斯特大学、纽卡素大学、圣安德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莱斯特大学、诺桑比亚大学、诺咸顿大学、基尔大学、格林尼治大学、德比大学,以及韦尔斯的阿鲍里斯特维斯大学等。(缪晨霞)

=====================================

中国涉外离婚的管辖权如何确定?“原告就被告”原则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第23条第1款规定,中国法院在受理涉外离婚案件时,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只要被告在中国有住所或有居所,中国法院就有管辖权。同时,对于被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离婚案件,如原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居所,则原告住所地或居所地法院也有管辖权。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中国法院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也具有管辖权:(1)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人民法院管辖;(2)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3)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4)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婚姻缔结地人民法院管辖。

 

由于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等地的法律不同,也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在香港冲突法中,有确定离婚案件审判权的规则,这些规则指出,香港法院对法域间的离婚案件有审判权的前提是:(1)离婚中的任何一方在香港居住,或与香港有实质的联系;(2)在进行申请时,妻子在香港居住,并在紧接申请之3年内均在香港正常居住、或已被丈夫离弃而在香港居住;(3)双方均在香港居住。台湾法律之有明文规定者,仅见于民事诉讼法第五六八条。该条共有三项其规定要旨如下:离婚之诉,专属夫妻之住所地或夫、妻死亡时住所地之法院管辖。但诉之原因事实发生于夫或妻之居所地者,得由各该居所地之法院管辖。夫妻之住所地法院不能行使职权或无住所或其住所不明者,准用第一条第一项后段及第二项之规定。

 



[1] 牛頓的「機械論」典範,一般而言是形而下的物理學典範。它是以具體、可見的既成物體為獨立的單位,具有一定的質量,常態狀況下,形體及其界面不會改變。物體與物體之間不會互相滲透及轉換,物體本身沒有自我的能量,不會自行運動,必須有外力介入,才會依物理世界的運動定律而改變時空位置,這些定律具有確定的因果關係。所以,人類只要瞭解             運動方程式,便可以掌握物理世界。

[2] Alvin Toffler, The Third Wave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89).

[3] 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2nd Edition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2)James Gleick著,林和譯,《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7,頁52.

[4]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陳慧慈譯,《文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韋伯,2003

[5] Danah Zohar 著, 謝綺蓉 譯,《第三智慧:運用量子思維建立組織創造性思考模式》(ReWiring the Corporate Brain:Using the New Science to Rethinking How We Structure and Lead Organizations),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01,頁22

[6] Kenichi Ohmae, The Next Global Stag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our Borderless World ( N.J.: Warton School Publishing, 2005), Introduction & the Plot, pp.xviixxvi.

[7] 愛因斯坦指出;「任何問題無法透過產生問題的相同邏輯意識或思維而能得到解決。」( A problem cannot be solved by the same consciousness that created it.) 轉引自 Ralph H. Kilmann, Quantum Organizations: A New Paradigm for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Success and Personal Meaning (Palo Alto, CA : Davies-Black Publishing, 2001), p.xvi.

[8] 同註5

[9] 眼見東歐及蘇聯社會主義的終結,日本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認為,基於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制度將是人類社會最完美的制度,很難再有進化的空間,將是最後的社會制度;所以,歷史將走到了終點。參見 Francis Fukuyama著,李永熾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

[10] Ralph H. Kilmann, Quantum Organizations: A New Paradigm for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Success and Personal Meaning (Palo Alto, CA : Davies-Black Publishing, 2001), pp.1519.

[11] Ulrich Beck, 孫治本譯,《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What is Globalization?),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頁3538

[12] 同註5,頁30

[13] B. Greene, The Elegant Universe: Superstrings, Hidden Dimensions, and the Quest for the Ultimate Theory (New York: Norton, 1999).

[14] David Bohm, Wholeness and the Implicate Order (London: Routledge, 1980).

[15] 介子是目前科學發現為宇宙最小的粒子,比電子還小,而且它並不帶正電或負電,而且其存在狀態與光子一樣,也是在粒子與能量之間快速轉換;其存在狀態決定於意識向度。所以,無法確定到底是物質(粒子)先於精神(能量)?還是精神先於物質?這與佛教六祖慧能所說的:明鏡與菩提都是「無一物」,及道家的陰陽之上的太極和無極的說法相符。

[16] A. Goswami, The Self-Aware Universe: How Consciousness Creates the Material World (New York: Tarcher/Putnam, 1993).

[17] Ken Carey 著,周和君 譯,《千福年天書》(The Third Millennium: Living in the Posthistoric World), 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

[18]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第二卷,頁561,參見 Ernst Cassirer著,范進 等譯,《國家的神話》,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頁613

[19] 同註14

[20] 同註17

[21] 同註5

[22] 同註10

[23] Ralph H. Kilmann, 0p. cit, pp.3652.

[24] 同註5

[25] Robert Shapiro, Futurecast 2020: A Global Vision of Tomorrow (London: Profile Books Ltd., 2008), p.3.

[26] 同註16,頁8687

[27] 同註3

[28] Fons Trompenaars & Charles Hamoden-Turner 著,陳文言 譯,《跨越文化浪潮》(Riding the Waves of Culture: Understanding Diversity in Global Business, 2nd Edition),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頁18

[29] 同註5,頁3132

[30] 根據左哈爾的說法,性靈的內涵是攸關人類生命意義及價值的問題,是透過人類理性與非理性內在統合而形成的「第三智慧」。以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理論來說,就是「自我實現」的層次,是指對意義的需求,一種對自己的生命或工作感到有價值的深度需求。如果引用卡雷的論述,人類的性靈就是人回歸於宇宙一體覺知的能量契合--直覺感應。

[31] 混沌邊緣就是現有狀態與重組潛能之間的動態平衡狀態,是一種暫時性的邊緣;James Gleick 著,林和譯,混沌(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s)二版二刷,台北,天下出版社,2007

[32] 同註5,頁36

[33] 人的存在基本上由三大能量磁場融合而成,一者是永恆不滅、來自於宇宙一體覺知的能量,即佛家所說的「如來」;二者是如來能量在地球時空宇宙所碰撞的地緣能量(亦即受胎地的磁場);第三層能量則是父精母血的融合磁場,所有七情六慾都由此衍生,達摩稱之為「臭皮囊」。大部分修行者都試圖以苦修方式控制七情六慾,減弱第三層能量,以喚醒第一層   永恒的能量,而達摩則主張強化第一層能量,建立「禪宗」教派。心理學家榮格稱永恆的               第一層能量為「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一種人類共有的潛意識。所以,            坎伯說:「聖杯故事要述說的是上帝就在你心中。基督則成了一個隱喻,成了支撐你自我生命的一種超越力量的象徵」;「佛」及「上帝」都在心頭。

[34] 同註11,第二篇第四章。

[35] Phil Cousineau 著,梁永安 譯,《英雄的旅程》,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2001,頁76

[36] John W. Gardner, On Leadership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3), Introduction.

[37] Ibid, P.1.

[38] Gary Yukl,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2002), Chapter 1.

[39] Leonard Binder, Crises and Sequence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40] Gary Yukl , Op. cit.

[41] Donald L. Laurie, The Real Work of Leaders: A Report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Managemen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Perseus Publishing, 2000).

[42] 同註28,第二章,頁1625

[43] R.Tannenbaum & W.H. Schmid, “How to Choose a Leadership patter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36, March-April, 1958, pp.95101.

[44] V.H. Vroom & P.W. Yetton, Leadership and Decision Making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73).

[45] John W. Gardner, Op. cit.; Donald L. Laurie, Op. cit., p.39.

[46] Stewart D. Friedman, Total Leadership: Be a Better Leader, Have a Richer Life (Boston, Massachuset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2008), Preface.

[47] Ibid.

[48] Ron Schultz著,曹建新 譯,《直覺:管理和決策中的超凡智慧》Unconventional Wisdo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序言。

[49] James Gleick 著,林和 譯,前揭書,第一章「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