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期 創刊第442期 01/15-01/21/2009
Table of content - 本期重要目录
Upcoming Events and Call for Participation
v 欢迎您参加CSA 2009年年会暨新春联欢会(2/1/09 at USC)
v Invitation from USLA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v 李海峰将率艺术团举办洛杉矶新春暨元宵节文艺晚会“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7)
v USC Symposium: Beijing Olympic Games - Public Diplomacy Triumph or Public Relations Spectacle? (1/30)
v 侨联主席林军访美 - 欢迎您参加“中美企业高峰论坛”与 海外春晚《五洲同春》 (1/20)
v The 2nd Worl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4/5 Seoul, South Korea)
v 西來大學 - 專題研討會非營利組織成功的秘訣 (1/15)
v 2009 CAERD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all for Proposals
v A Special Afternoon Benefit Concert for China California Heart Watch (1/24)
Important News and Announcements
v 美国华裔教授及專家代表团参加廣州” 留交會” (陳鈞銘)
v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v 中国教育部:欢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议
v 南加大(USC)华人科学家应其龙首次从大鼠胚胎中成功提取干细胞
v 美国研制两款便携式非致命激光微波武器 远处制敌伤人于无形
v 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成功再现脑内活动 梦或许能“看到”
v 专家投书:Rebuilding the R&D Engine in Big Pharma (Renjing Tu, MD)
v 学者电邮: Responding to 5.12 Earthquake: Helping Children & Families in China (Dongxiao Qin)
留学、签证、人才及奖学金
v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筹)诚聘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和首席研究员
v 中国教育部: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29万人
v 台湾成功大學Calling for Nominations of New Leadership Positions
v U.S. Department of State Embassy Science Fellows Program
=====================================
欢迎您参加CSA 2009年年会暨新春联欢会
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
2009年年会暨新春联欢会
Chinese Scholars Association – Southern california
Annual Convention and Spring Gathering
Sponsored by CSA and the USC Ming Hsieh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host: CSSA – USC
Dear CSA Members and Friends:
You and your family are cordially invited to join us at the CSA’s annual convention and spring gathering on the beautiful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This is a great opportunity to socialize with fellow members, learn about each other’s works, and meet new friends.
Time: Sunday, February 1, 2009, 3:00-8:00 P.M.
Loc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lease see attached map)
The USC University Club, 645 West Exposition Blvd., Los Angeles, CA 90089-1161
Tel: 213-740-2030, Website: http://universityclub.usc.edu
Highlights: Socializing, entertainment, raffle, and banquet 社交、娱乐、抽奖、美食
Presentations on natur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科学演讲
Keynote: Mr. Ming Hsieh, President and Founder of Cogent Systems 主题演讲
Agenda: 3-4 P.M.: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Sessions on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4-6 P.M.: Spring gathering: entertainment, raffle
6-8 P.M.: Banquet, keynote speech
Spring gathering and presentations are free to ALL. Charges for the banquet with the keynote speech:
Lifetime members, new and renewed members: Free
Associate members and family members: $10
Non-members: $15
Teenagers: Free for box dinner
Please RSVP to CSA Treasurer, Dr. Bing Huang, at bhuang6560@gmail.com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no later than January 15, 2009, to reserve your seat. Please also make your check for the banquet payable to CSA, and send it to Prof. Bing Huang, P.O. Box 3416, Cypress, CA 90630.
We strongly encourage you to become a lifetime member! CSA membership dues: $200 for lifetime members, $25 for regular members, and $10 for associate members.
We also welcome and appreciate your donations (tax deductible) to our activities, and your gifts for our raffle! Please RSVP and bring your donations and gifts to the gathering on that day. W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soon!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Dr. LI Yong-Gang: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California
Dr. LOU Wang-He: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Technology and Standard
Dr. XIAO Yan: Modern Bamboo Structures - Towards a Greener Future
Dr. YE Xi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nsul): Thoughts about Uncertainty in Science
Dr. ZHOU Chongwu: Report on Beijing Conventi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Dr. BAI Chunsheng: Interpreting Globalization from 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Dr. CHAN Kwan Ming: Report on Guangzhou Convention
Dr. CHEN Baizhu: Economical Storm in the World.
Dr. LIU Jack: Challenges for Young Chinese Heritage Learners' Language Learning in Southern California
2008-2009 CSA Board of Directors and Organizing Committee
President Dr. Yong-Gang Li 郦永刚
Vice President Dr. Lianlian Lin 林连连
Secretary Dr. Kylie Hsu 许凯莉
Treasurer Dr. Bing Huang 黄冰
Director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Dr. Chongwu Zhou 周崇武
Director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Dr. Qian Lu 吕倩
Director of Development and Outreach Dr. Daniel Kwong 邝仲豪
CSSA-USC President Dr. Xiaoming Zheng 郑晓明
CSA President Council:
Chair - Zhenying Jiang 姜镇英教授
Lianlian Lin 林连连教授
Kwan Ming Chan 陈钧铭教授
Zhensu She 佘振苏教授
=====================================
李海峰将率艺术团赴美举办洛杉矶新春暨元宵节文艺晚会“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7)
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将于一月下旬亲率艺术团访问美国纽约、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多个城市,举办慰问美国华侨华人的文艺演出,与美国华人共度佳节。
艺术团计划于二月六日抵达洛杉矶,并将于七日晚在加州帕萨迪纳大剧院举行“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二00九年洛杉矶新春暨元宵节文艺晚会。晚会节目不仅有极具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在国内外杂技比赛中获奖的杂技节目、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等,还有来自中国地方艺人、民间艺术家的木偶戏等表演。届时,国内著名歌唱家董文华、阎维文等将为洛杉矶观众献上“十五的月亮”、“春天的故事”、“想家的时候”等经典歌曲。该晚会由美国《侨报》、中国文化发展中心和凤凰卫视(美洲台)联合推出。
今年春节期间,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将联合向海外推出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系列庆祝活动,届时将组派四个艺术团及四个艺术小组分赴北美、南美、西欧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中国特色的文艺节目丰富当地华侨华人的春节文化活动,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2009年洛杉矶新春暨元宵节文艺晚会将于2009年2月7日于洛杉矶Pasadena Civic Auditorium大剧院隆重登场,该团由中国中央民族歌舞团一流阵容组成,相信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民族特色,会成为近年来洛杉矶难得一见的中国国家级民族艺术演出。
主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独家承办:《侨报》
独家演出代理:中国文化发展中心
欲参与活动或了解更多信息,请致电626-281-8500
===========================================
USC Symposium: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Public Diplomacy Triumph or Public Relations Spectacle? (1/30)
Location:
USC Town and Gown
Los Angeles, CA 90089
A symposium that brings together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to share research
insights on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strategie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games
on perceptions of China's soft power resources and global attitudes towards a
rising China.
Panel Topics will include:
• International Issues: What were China's international goals for the Olympics and did it achieve them?
• Economic Issues: What was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 Domestic Issues: What were the domestic political ramifications of the Games?
• The Media: What role did the media play in the Beijing Olympics?
Symposium Schedule
The morning will consist of two 90 minute-long sessions, followed by a keynote speaker at lunch, and two afternoon sessions.
Sessions will be structured to include presentations followed by discussion with the audienc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opening dinner and keynote luncheon, all sessions will be free and open to USC students, staff, and faculty as well as members of the general public. Parking on the USC Campus is $8. Please enter campus through Gate 3 on Figueroa St. and McCarthy Way and purchase parking for Parking Structure X.
An Issues Brief will be produced shortly after the symposium and will be widely distributed.
Sponsors: The USC C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 at the Annenberg School, the USC US-China Institute, and the USC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Please contact cpdevent@usc.edu with questions or visit www.uscpublicdiplomacy.org for more information.
===========================================
侨联主席林军访美 - 欢迎您参加“中美企业高峰论坛”与 海外春晚《五洲同春》 (1/20)
“中美企业高峰论坛” 邀请函 (1/20)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新年好!
发源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风暴、再进而升级为世界危机的2008年国际经济格局,势必在2009年和其后的若干年中更进一步延展开来。在如此动荡的大背景下, 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美中两国,自然被视为引领全球回归成长步伐之马首;而如何在宏观格局中加强两国之间从政府到民间的合作、如何在美中企业的跨国操作中采取全球化双赢的策略,自然也成为政策制定人、宏观经济学家和企业管理者所致为关注的议题。
当华盛顿为划时代总统就职典礼而欢呼时,太平洋两岸的企业家、投资者和政府官员则汇聚于美中商贸港口洛杉矶,籍中华全国侨联主席林军先生率中石化、中粮油、神华集团等一级国企高管暨李玉玲、张茵等优秀民营企业家访美之际,共同谈探讨充满挑战、充满希望的新经济格局下的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此次规模大、规格高、理论性强的”中美企业高峰论坛”,论坛将围绕金融及经济危机下的中美合作关系,为中美两国政界、企业和金融人士提供多层次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增进了解互信、促进中美经贸金融全面合作。论坛安排如下:
09年1月20日 |
活动 |
地点 |
费用 |
09:30am- 10:00am |
签到,注册 |
Pacific Palms Resort
One Industry Hills Parkway, Industry Hills, California 91744 |
普通座位: $50/人
优等座位: $80/人 (含春晚优等门票)
VIP座位: $100/人 (含春晚VIP门票)
主桌座位: $1,000/人 (含2张春晚VIP门票、赞助广告) |
10:00am-12:15pm |
经济危机下美中宏观层面的合作与展望 暨经济危机下美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展望 发言人:国家一级企业执行长(中石化、中粮油、神华集团)、优秀民营企业家(李玉玲、张茵等)、在美中资企业家(王荣、常锋等)、在美华人企业家(栗亚、董李等)、美国Fortune 500 企业家及企业代表、美国经济学家等 |
||
12:15pm - 2:00pm |
午餐会 引言人:总领事张云大使 主题发言人:中国侨联主席林军 暨美国部长级官员(已邀请前财政部长欧尼尔、前商务部长康特等) |
||
7:00pm |
“五洲同春” 春节晚会 |
Kodak Theatre |
单售普通座位: $30 单售优等座位: $50 单售VIP: $80 |
电邮报名联络:zhuzhu@etechsecurities.com and/or leopold@etechsecurities.com
传真:1(626) 796-9888; 邮寄: 800 E. Colorado Blvd., Ste 100, Pasadena, CA 91101
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侨联
承办单位: 美国文化交流基金会
总策划: 亿泰证券集团 暨 美中工商协会
=====================================
The 2nd Worl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4/5 Seoul, South Korea)
Dear Friends and Colleagues,
On behalf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it is a great honor to invite you to attend BIT's the 2 nd Worl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which will be held on April 5, 2009 in Seoul, South Korea, with a theme of "Innovative Bio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Bio-economy ".
With warmly support and great contributions from our
participants, BIT's 1 st Congres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with a theme of
"New Starting Line for Decision Makers in Bio-economy Era", was held
successfully on May 18, 2008 in Hangzhou, China. Totally, there were nearly 400
participants from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ttended the Congress. Dr.
Nancy W. Y. Ho, Research Professor,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urdue University, USA and Dr. James Zhang, VP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Mendel
Biotechnology, Inc. USA gave wonderful speeches at the keynote forum.
Participants from universities, biotech companies and key-decision makers from
government discussed the new achievements and trend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at 26 parallel sessions.
Following the successful outcome and encouraging results of the 1 st t
congress, we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e 2 nd congress to contin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The mission of this congress is to
initiate a sustainable platform for exchanging up-to the minut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chievements, industrial need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fields in Asia Pacific Rim. As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dramatic increasing, it has become a
key element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 and is considered a
key input for B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focused event pays tribute to the
growing significanc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we cordially welcome you to
join us and witness the advances in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together.
The program of the coming 2 nd congress promises to be very interesting for
both basic scientists and executives who are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they will offer complete updates of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present the latest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which can be used to make our
lives less polluted. Separate sessions will target Renewable Bio-energy &
Biofuels; Industrial Enzymes & Microbiology; Bioprocesses for Therapeutics;
Biomaterials and Chemical Bioprocesses; Environment and Cleantech
Biotechnology; Marine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respectively. Speakers will
present state-of-the-art knowledge in this fast moving field. These sessions
will certainly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cientific ideas and
utilization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country, Seoul is the capital of South Korea with a long history. As the host city of 1988 Summer Olympic Games, Seoul attracts thousands of tourists with its impeccable blend of the modern trails and
the traditional ways. The modernity and the old cultures have interlinked with
each other to create an intoxicating atmosphere in the city.
It is not an easy job to put together a conference of such a magnitude, and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members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and
participants for their supports and hard work during the past years in ensuring
a top-quality technical program integrated with rich social activities.
We hope that you will join us in Seoul and look forward to welcoming you!
Sincerely Yours,
Xiaodan Mei
Executive Chair, 2nd Worl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2009
President, BIT Life Sciences
============================================
西來大學 - 專題研討會非營利組織成功的秘訣 (1/15)
西來大學 會議室(AD208)
1月15日 (週4) 下午2點-3:30點
主講人: Richard Phan 博士
非營利組織在過去幾年裡成長非常快速。人們對該類組織對社會的重要性及貢獻亦更加關注。這些非營利組織有何特點?怎樣進行有效管理?這些都是建立和營運這類組織必需弄清楚的問題。本次研討會,將由該領域的專家Phan博士與大家討論相關問題。並和大家分享他在非營利事業組織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
Phan博士是西來大學工商管理系的專任教授及大學教授委員會主席。他曾擔任聯合國發展計畫的資深顧問及瑞典國際顧問公司的專職顧問,負責如越南或其他國家的公共及私人之營利與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和改善。Phan博士於南加大取得他的公共行政博士學位。
此次研討會由西來大學少數族裔及小型企業研究中心、西來大學工商管理系主辦。研討會免費開放,歡迎大家踴躍參加。西來大學地址:1409 N. Walnut Grove Avenue, Rosemead, CA 91770。如有任何問題,請電:(626)-571-8811 轉125分機。
Seminar on How to Run Successfully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r. Richard Phan
Thursday, January 15, 2:00-3:30 p.m., 2009
UWest Conference Room (AD 208)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growing very fast. Their importance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people’s lives and the society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What are special featur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how to effectively operate and manage them? These are essential questions people need to know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or run appropriately one. In this seminar, Dr. Phan will discuss these relevant issues. He will present to the audience how to start, operate and manage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successfully.
Dr. Richard Phan currently is a full-time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Chairman of the Academic Sen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He was a senior consultant for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and the Swedish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firm SIPU, providing assistance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o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in Vietnam and other countries. Dr. Phan received his Ph. D.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om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The seminar is organized by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Minority & Small
Business and t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UWest. It is free of charge to the public. UWest is located in Rosemead, 1409 N. Walnut Grove Avenue (turn right off Fwy 60, exit at San Gabriel). Please call (626) 571-8811, ext. 125 or 315 (or e-mail to vannaL@uwest.edu) to reserve seating.
============================
Invitation from USLA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
========================================
2009 CAERD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all for Proposals
Chine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2009 CAERD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pril 12-13, 2009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Conference Them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CALL FOR PROPOSALS
Submission Deadline: December 22, 2008
The Chine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CAERDA) warmly extends the invitation to solicit proposals for presentations at its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ril 12-13, 2009 in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This annual event, hel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provides an exciting opportunity for educators,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engage in scholarly exchange and invigorating dialogue on issue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excellence and equity, particularly among Chinese and Chinese Americans.
The theme for the 2009 CAERDA Conference i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has redefined our educational processes and social structure. To better prepare student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is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era, teachers and educators alike must consider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fostering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While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in divers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disciplinary areas to enhance instruction, more effort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a range of issue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effectiveness. At this conference, we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research related to (a) the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the focus on Chinese or Chinese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or language; and (b) international studies that compar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usage across different cultural, linguistic, ethnic, or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e.g., comparing students and schools in the U.S. with those in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Within this broad conference theme, the conference will focus on the following sub-themes:
Sub-theme 1: 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 (e.g., digital story, automated reading tutor, using computers in Chinese language instruction);
Sub-theme 2: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using technology for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e.g., assessment of technology accessibility,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or soci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Sub-theme 3: Promoting effective technology use in distance or online learning (e.g., e-learning in foreign language, online AP courses in rural schools); and
Sub-theme 4: Examining policies and other issue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yond the classroom (e.g., digital divide,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mputer security, Internet safety for children).
In keeping with the CAERDA conference tradition, we also welcome studies on other area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at may not directly relate to the conference theme but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mportant educational issues in the 21st century.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Conference Call, please visit the CAERDA website (www.CAERDA.org) or the direct Conference site (http://www.caerda.org/conference.htm). The Online Proposal Submission System (http://caerda.org/conf/?q=node/2) is now open until November 25, 2008. Please direct your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conference to Dr. Youmei Liu, Vice President and the Conference Chair (yliu5@uh.edu).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proposals and seeing you at the Conference in San Diego.
Cordially,
Chuang Wang, CAERDA President (cwang15@uncc.edu )
Youmei Liu, CAERDA Vice President and Conference Chair (yliu5@uh.edu )
==================================
美国圣地亚哥牧云社集会 (1/18)
From:
Wei-Wei Zhang [mailto:wzhang@acrotics.com]
Sent: 2009年1月6日 16:36
To: Scholars Net
Subject: Calling the Mu Yun Annual Meeting on January 24th - RSVP Needed by January 18th
Mu Yun Members and Friends,
The Mu Yun has been developing since its inception on the February 18 of 2006. It is the baby of us and it is the young garden that needs us to further cultivate for enriching our family and social lives.
During this past two years, we have organized various of gathering and published 7 issues of Mu Yun Journal (the latest one is attached again and the previous ones can all be downloaded from the Mu Yun preview website: http://www.mu-yun.org/test/prelude_j3.html). It has been a great pleasure to work and enjoy together with the Mu Yun members and friends.
We have not gotten together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t is the time for us to have a party to review where we were, what we have done, and where we are heading. After contacting Dr. Yung-Hui Lee, who plays active roles in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s and social activities, we got a good support from Yung-Hui and his firm WSGR. I appreciate very much that Yung-Hui arranged the big conference room in WSGR for Mu Yun’s Annual Meeting on the 24th. The time is tentatively set from 11:00 am to 2:00 pm.
Let’s make the meeting a family-type, warm, close, and sharing opinions and our work. Since we have limited funding (all based membership), I suggest that each attendee or family brings a dish or some entries. This way Mu Yun can be self-supportive and sustain our growth.
I may have missed some friends who should have been listed in the address lines. Please help me to forward this invitation to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Literacy and Art Expression and who knows and supports Mu Yun’s activities.
I hope that you all will be able to make it. Please provide me with your RSVP before January 18th. We need volunteers to help organizing the meeting.
Look forward to having a wonderful gathering together.
祝好!
张维维
美国圣地亚哥牧云社
http://www.mu-yun.org/test/prelude_j3.html
======================================
A Special Afternoon Benefit Concert for China California Heart Watch (1/24)
|
周崇武教授率美国华裔教授专家代表团赴京参加“2008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
12 月21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的“2008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亲切会见参加创业周活动的全体代表。李源潮指出,海外留学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出国留学,许多人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 段,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特别急需处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熟悉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的优秀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道路是 广阔的。希望广大海外留学人员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祖国建设的需要连在一起,把自己的事业追求与祖国人民的幸福连在一起,抓住难得机遇,回国创新创业。
李源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制定、完善鼓励和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政策 措施,尽心尽责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创业热情。共青团、青联组织和欧美同学会要继续牵线搭桥,提供 服务,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优秀人才。
接见活动后,举办了“创新创业+报效祖国”海外学人座谈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在座谈会上讲话,分析了我国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并介绍了中央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主持接见活动和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成 员、纪委书记王洪章,国资委副主任金阳,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杨岳参加了接见活动和座谈会,并介绍了所在部委、单 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情况和有关政策。
接见活动和座谈会活动结束后,下午一点半,全体与会代表在下榻的中苑宾馆听取了了形势政策报告会。形势政策报告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作了题为《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与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指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原动 力在于创新,要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实现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同时大力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原始创新合资和自主创新,力争使得今后我国拥有更多的自主创新品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研自主创新体系。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作了《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以及当前经济形势》的报告。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形势分析了我国经济的结构特点和当前经济整体形势,并结合全球经济危机环境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预测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整体运行发展态势走向,指出,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启示,尤其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拉动 国民经济内需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自主科技创新方面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因此,目前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正当其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晚上,举行了交流联谊晚宴,参加“2008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的全体海外学人与归国留学人员代表欢聚一堂,开展联谊交流,增进情感交流,畅谈报国之志。联谊活动邀请了在京全国青联文化艺术界的部分艺术家表演了精彩纷呈的节目,向参加活动的海外学人送上了诚挚的问候与新春的祝福。
22日 上午,海外学人分别走进中科院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席了《海外学人论坛》。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海外学人代表与包括长江学者和留学归国创业接触代表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话科技创新,以积极推动海外学人与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对接。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光电子研究所在内的多家高校 院所纷纷伸出“招贤纳士”的橄榄枝,从创业的软硬件设施环境到生活实际问题各个方面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和待遇。
在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国内知名大企业家共话创业发展大计,积极推动海外留学人员实现科研课题向生产实践转化,积极推动海外留学人员与国内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单位进行人才零距离对接。《海外学人论坛》结束后,听取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情况介绍,并集体参观了“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会场馆。
北京的活动结束后,海外学人分赴江苏、湖北、山东等地,考察创业发展环境,开展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洽谈与合作。
“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共同主办,从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据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 书记、全国青联主席杨岳介绍,7年来,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多名海外学人回国参加了活动,并与100余家国内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和人才对接。本届活动共有203名海外学人参加,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8%。
===========================================
美国华裔教授及專家代表团参加廣州” 留交會” (陳鈞銘)
“中國留学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在2008 年12月23至29日舉行第十一届大會。 参加此次“智力广交会”的留学人员数量、质量均超以往,全国各地提供近五千个高层次岗位、广州市设立两亿专项资金,争揽海归人才。
中国国务院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周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出席了开幕式。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在致辞中说,一年一度的留交会已成为中国最负盛 名、最具影响力的海外人才引进交流的平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回国创业的第一站。广州市将与主协办单位、各省市、地区共同打造永不落幕的“智力广交会”。
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名留学人员报名参加本届留交会,九成五与会留学人员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首次超过报名总数的 一半。从海外回来参会的比例比上届增加,达到七成,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留学人员比例上升较大。本届留交会参会人员学历层次和项目达到历史最高、最好水平。大會分三階段. 開始時主要是佈置場地及春暉杯留学人員創業展覧, 交流, 洽談. 企業科技難題招賢等項目. 其次是各科技項目, 如电子信息, 光机电一体化, 環保材料, 生物医葯和能源, 农業等推介會. 最後是参觀, 考察活动去上海, 厦门, 珠海及深圳等市.
参会留学人员中,希望创业和寻找合作伙伴的占四成,希望回国工作和学术交流的占五成。现代服务业专业的留学人员比例比上届增加,尤其受国际“金 融海啸”影响,今年报名参会的金融、法律专业类留学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占报名总人数的一成半左右,其中来自华尔街的高层人士就有八十多人。
此次留交会参会项目有八百多项,比上届增长一倍,现代服务业项目比上届增加三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领域的参会项目比例高达七成五。
本届留交会共提供五千个高层次岗位以吸引海归人才,广州市更出台措施设立两亿专项资金吸引海外高层人才来穗创业,并在六大领域聘请三十位留学人员组成“广州市政府留学人员专家顾问团”,为广州发展出谋划策。广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届留交会举办环境十分特殊,仍在蔓延的金融危机对国外就业、创业均造成冲击,现在海外留学人员非常愿意回国发展,此时正是揽才良机。
大会安排了教育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论坛和生物医药、能源、电子、农业项目等六个推介会,此外通过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使海内外两种信息网实时对 接。据悉,前期录入的报名参会留学人才和项目信息、对接活动,已引起国内一些机构的浓厚兴趣,在留交会开幕前,部分留学人员及项目已被提前“订购” 了。
董建龙領事與陳教授夫婦 潘巍教授(左二) 為留学人員作訪問及調查
南加州前科技領事董建龍應邀出席並与大家交換宝貴意見,他願意協助大家在国內創業, 目下他替教授會所印發的第二期會刋已將完成. 本团的潘巍教授於大會期間主持留学人員的個人及創業因素調查訪問, 並同時在多個城市訪問, 主要是協助留学人員回国獻一巳所长並成功創業
在大會期間, 十二月二十六日陳鈞銘教授帶領代表团與中国科学院南海所交流午宴, 並代推介以海產生物為能源創新項目. 十二月二十七日再帶团隊与高峰科技公司袁聞峰博士董事長兼總裁交流, 他親身在創業過程中点滴. 並論及其中成功及失敗的因素.
這次黑龙江省联合多個機耩如歐美同学會, 僑辦等派出一主要团隊, 主辦隆重晚宴,邀請接待主要团隊科技人員. 主要提供到黑龙江省服务一系列方便措施. 有意訪問黑龙省或查詢情况都可以跟代表团联絡有關大會的進一步詳細報告定於二月一日在南加大的教授年會發佈. 並歡迎各代表团人員参加届時舉行的討論.
=====================================
与重庆海外联谊会张晓忠秘书长、重庆外办廖斌会谈
代表CSUF、BC & Scholars Net 和重庆大学杨丹副校长讨论交换留学生及教学合作
和上海体科所建立学术交流十周年,商讨庆祝建所50周年及学者互访事项
(左起郑樊慧博士、CSUF薛亚萍主任、李之俊所长、董士琪所长、沈勋章教授)
与赴UCLA培训的上海代表团长陈剑(科协 )及赴Millersville University代表团长周宏(侨办)会谈
同宗明区长和吴乾渝副区长务实建立友好学校和教育服务
与34年的老校友杨晓渡部长相见言欢(左一为上海海外联谊会总干事李群策)
=====================================
教授专栏:在经济衰退中提升内需 (孙 涤)
圣诞节临近,照例飞回加州度假。看起来这未免多此一举:眼下国内的圣诞气氛早已热过美国,促销手法也层出不穷。不比西俗,家人团聚,在烛光下静谧地渡过;而在京沪等都邑,人们又吃“佛跳墙”又啖“阿二靓汤”,不亦乐乎?回到洛杉矶看到的第一件事颇令人兴奋:油价每加仑从三个月前的$5.25跌到了$1.75! 是回归到理性,还是猛烈萎缩的结果?
不过这次在归程中却有不少收获。看到邻座的美国人,Dan和Devon,手捧《大陆的企业经》一书 (China, Inc. ,by Ted Fishman)读得正入味,我找到了话题。两人搭档在上海做生意,定牌生产“有机材料”的针织服装,出口给Neiman Marcus, (俗称“你们马克思”),美国最高档的精品百货店。他们很肯定地告诉我,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为什么?他们曾经在洛杉矶的纺织厂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接下来的交谈很热烈,我是带着问题进入讨论的。
金融海啸在美国发作不久便拍击到神州大陆,欧美消费信心指数锐挫 (美国报刊报导,消费信心指数下降连续了半年,达到历史新低;圣诞前一星期的购物金额比一年前减少了四分之一),直接体现为秋季广交会上订单的锐减。一位台商朋友很沮丧地告诉我,往年难以应付的蔬果罐头订货在今年竟然是零!部分员工恐怕不得不被辞退。我去看了昆山,也听说了浙江,出口导向的企业以及就业出现了问题,正趋严重。广东又怎样呢?东莞的业者告知,情况不容小觑,减产、停产、歇业甚至倒闭时有所闻。例如,东莞约有3800家玩具制造厂,生产了全世界近30%的玩具,眼下的情况相当骇人。据商会的人士告知,已有1800家厂停产或将在一、二个月内倒掉。下岗问题随之浮现,很多员工已被提前修年假,能不能在开春后回来有班可上,挑战严峻。这些都将严重制约内需的稳定增长,而这正是我们急于解决的。
能否乘势来推进产业转型,完成结构提升的长远目标呢?东莞一家规模势力相当大的制鞋厂主给我解析道,制鞋其实是个朝阳产业,政府应该明确扶持,否则出口产值、利税、和就业规模都将受影响。他对提升附加价值来转型的说法不以为然,对外界所传的郎咸平的批评大加抨击。郎咸平举出芭比娃娃的例子来说明我国制造业的窘况:对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如客户渠道和品牌等)都没无法控制,拿着极低的加工费,却让资源耗竭、污染留下。厂主则认为制造在价值链条上是相当稳定的一环,赢利也可观,占据其他环节的风险和要求却很高,未必就获厚利。
对此,我暗里颇有些尴尬:郎咸平提出的芭比娃娃的案例,很可能是转引我在1996年在《上海证券报》的专栏(由张志雄先生主编)所刊登的一则案例分析,这篇名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摩擦”的文章后来收到我的一个小集子《管理琐话》(学林出版社,1997年)。由于芭比娃娃的经销商马戴尔公司和我执教的大学相邻,也是我校毕业生的一大雇主,我对它相当了解。其时克林顿政府每年都在最惠贸易国待遇上做文章,逼中国让步。我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最基本的芭比娃娃在洛杉矶零售价为$9.95,但在香港的出口价是$2,其中$1为港人所得,$0.65 是进口的材料成本,剩下的$0.35 则为国内所得,包括工资、管理和折旧、税费等等,以及老板的利润。美方坚持中国的出口值是$2,而中方承认的仅为$0.35,差别竟有六倍之悬殊。其结果是,当年美国计算中国对美的贸易出超为338亿美元,而按中国的计算,这项逆差只有86亿美元!
然而,我最关心的是在这三毛五分美金里,胼手胝足干活的那些打工妹们能够分到几文?随着中国入世,贸易最惠国待遇不再是个阻挠,然而这个问题却一直令我们困扰:如果不能让一般民众迅速小康起来,有自主消费,尤其是对大件耐用品甚至住房的消费能力,国内的市场怎能提升和扩展?经济成长怎能持续而不受制于外国?
Dan和Devon告诉我,两人合伙组织中国的厂商生产,假设一件T恤出厂的成本价是10美元的话,卖给“你们马克思”的价格是25-30美元,而后者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则为75-100美元。这和芭比娃娃的情况基本类似:零售环节的加价最为可观:200-300%。这个环节有没有可能被我们染指?几乎没有。不要说“你们 马克思”或“Gucci”之类的顶级品牌,形象品质根深叶茂,就是二、三流的渠道品牌也极不容易被我们替代。不信可以看看港台,先行市场化的华人地区,他们建立的世界级品牌可以说一个都没有。品牌背后的“社会信任”关系的建立是相当复杂的工程。那么Dan 和Devon掌控的批发环节能否为我们取代呢?有可能但很不容易。这两个人该是从《大陆的企业经》学到了不少吧,整合了多层中介,从而囊括了150-200%的加价。和芭比娃娃的实例不同,他们把港、台、或许还有其他美国人作为出口商和中转商的功能全剔除掉了。
总之,价值链里附加值高的环节多半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信任、信息、管理响应等等,起了关键作用,这些因素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质,很难被充分全球化。解决之道是让我们的中产阶级发育壮大起来,国内市场广袤且有纵深的购买力,企业在本国内建立服务关系的优势就能得到发挥,回报率高的环节才能由国内企业来掌控和运作。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也许正给我们这种契机来调整和转型。应该明确,眼前建立内需市场的关键任务在于维持和扩大就业,否则增强内需就没有底气难以持久。因此,积极的财政、货币、产业政策所支持的增加内需的政策目标要强调,至少在近期,评价项目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它们对就业的贡献。
不出一个月,奥巴马就将宣誓接任,他兑现变革承诺的真正考验随即展开。为什么一谈到经济走向我们就必先看美国的趋势?当然不是出于“崇美”。美国是我们最大的客户,就此一端,就得勤加伺候;况且我们又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俗话说,“你欠我一元,问题在你;你欠我一百万,麻烦在我!”我们在美国二万亿的巨大债权又是用时刻有缩水危险的美元来计值的。对于这样一个“双重皇帝”,我们怎可不看它的眼色行事?
奥巴马拯救经济的第一步已经启动:注入流动性来恢复信贷市场的信心,接管大银行,担保债务清偿,并把短期利率降至零 (去年九月还是5.25%)!这一步至为必要,各国也响应,英格兰银行把关键利率降到2%, 是它三百多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但能不能收效则要看第二步,民众的信心能否恢复?这远比官方单方面迈出的第一步要艰难:企业必须正视它们的问题,迅速降低负债杠杆,这意味着资产大幅减值以及股东价值贬损;人民也得正视自己的问题,严重偏忽积蓄过度消费应当尽早改正,这意味着生活方式变更、生活品质降低、就业技能更新等难题。能否在政策上引导选民做出现实但有切肤之痛的转变,在过程中排除争议消解抵制,是对民选政府的严峻考验。 然后是第三步,在制度建设下功夫,恰如其分地调整和创新,摆脱困境,革除弊端,奥巴马政府能否建立其历史功名将有赖于此。对于美国,这些步骤,尤其是后两步,关键在于能不能向世界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事实上,美国已经连续三个月出口降低,和七月相比下降达14%。奥巴马的振兴方案的关键指标之一,是要在2009年设法增加就业250万个,但按目前的颓势来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的新增失业人数分别为55万、58万、70万,只能是捉襟见肘而已。十一月的选举,采取保护立场不支持环球化竞争的众议员增加了28席,参议员则多了六位。而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各国增加关税来保护本国市场的可能是有增无减。所以,按惯常的推断,美国在应付面临的挑战时会倾向于保护本国的就业,限制产能进一步外移,从环球市场竞争的立场退缩,软化美元以减轻近期的债务负担,等等,都将构成对中国的挑战。
在为奥巴马的远见和勇气捏一把汗的同时,我们信靠的还是立足于自己的努力:把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建立内需市场,近期的关键是重视就业。 牢记惟有广大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才构成内需的真实内容。
==================================
旅美台湾评论家来稿:改革開放三十年 (營志宏)
2008 年馬上就要結束了。這一年發生的大事還真不少,國際上有金融大海嘯與繼之而起的經濟蕭條,美國選出了首位黑人總統,中國大陸有四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臺灣有馬英九當選和陳水扁貪污的世紀大醜聞。但這些,對闗心中華民族命運的我來説,都遠不如在年底悄悄走過三十年的大陸改革開放運動來得重要。
回想三十年前,我還是一個在美國為學業和前途掙扎的臺灣留學生。雖然中國大陸問題一直是我最大的關切(我是專門研究大陸問題的政大東亞研究所畢業的),我竟無暇分心,當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大三中全會通過的開啓改革開放路線歷史性的決議案,在我的記憶裏居然是一片空白。說起來,真是慚愧得很。
之後幾年,隨著學業的完成和律師業務的開展,我又重拾了我的興趣。但那是改革開放的起始幾年,跡象和路綫還不明確,守舊勢力還在負隅頑抗,了解中共歷史上多次反覆路線鬥爭的我,興奮而睜大眼睛看著運動的展開,卻是不敢太有信心。
在美國,來了中國大陸的留學生。這就好像是北來春燕第一聲,敍説著大洋彼岸中國大地上冰雪融化,春天開始降臨了。接著又來了大陸商人,先是國營企業的,之後則是大批的私人企業主;先是穿著過時西裝舉止拘謹不敢花錢的,之後成了穿著跟我們加州人一樣隨便,而又揮金如土面不改色者。蒙特利公園市的暱稱由小臺北變成了小上海,發著捲舌音的北京腔及 阿拉與儂的上海話,充斥了聖蓋博谷的幾個城市。我的律師事務所的華人客戶,由臺灣來的居多變成了大陸來的佔多數。
我在1990 年代之初,第一次踏上大陸的土地。那是到上海去出席一個[第三產業研討會],為他們擔任美國法律的講員。那時接觸到的官商,相關的知識不足而充滿了好奇。如今你再看看他們,成熟老練而充滿了自信,第一流的專家學者比比皆是。
2000 年左右,我在臺灣擔任立法委員,曾多次來往海峽兩岸。大陸的城市早已現代化,有些設施我們在臺灣或美國都不曾見過。我在新黨黨部接見大陸來的知識界訪問團,他們看過了臺北與高雄,覺得有些失望,似乎比北京和上海差了一點。他們客氣地說:[我們有後發的優勢]。我心裏不知是心酸還是高興。
這三十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是絲毫不為過的。大陸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與鄉巴佬。海峽兩岸已經主客易勢,臺灣方面的籌碼流失殆盡。臺灣在大陸的人,由[臺商]成了[臺幹],將來還可能成爲[臺工]。大陸在世界的經濟地位,由小媳婦成了婆婆。國際經濟危機中,列強引領企盼中國的幫助;中國的財經官員赴美開會,大聲地斥責美國的金融政策不負責任。
這一切的變化,都開始於三十年前的那個決議。[十一大三中]有它特殊的時空背景,文革十年動盪之後留下一個殘破落後的中國,所幸畢竟還有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推倒了[凡是派],把中國從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鴉片戰爭之後,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推出或引進種種的思想主義,發動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想要挽救中國的命運。由[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太平天國起義,維新立憲,國民革命,到馬列主義革命,但中國的龍體始終藥石罔效沉戹未起。這一次,我確信是開對了藥方走對了路,原來中國並不需要什麽深奧的理論和主義,這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指導原則,不就是鄧小平的一句誰都能懂的[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嗎?
不存成見不説大話實用主義的做法,讓中國的進步一日千里。只有維持這樣的作風,打破思想上的框框架架,繼續奮鬥二十年,才能把中華民族的地位推向世界頂峰,完成歷代知識分子復興中國的夢想。
三十年在改革開放的路上,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但卻不是終點。我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更多的汗與淚要流。眺望遠處,我們幾乎已經可以看到目的地的偉大壯麗,中間卻仍有數不清的懸崖峭壁,山川阻隔。城鄉距離的差距,貧富不均的擴大,貪腐不法的滋生,國際反華勢力的囂張,更不要說眼前能源與金融的危機,經濟轉型的瓶頸。在三十年經濟改革之後,我們有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揭開政治改革的序幕,讓民主的花朵更燦爛地綻放?讓中國更美麗,人民更驕傲?
我注視著中國大陸這三十年的變化,眼睛裏不禁湧出了淚水。復興中國,那也是我從小就有的夢呀。雖然生在臺灣遠居美國,命定只能扮演一個旁觀者;但眼見中國在復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自己的夢有可能實現,我心裏是怎樣的激動和喜悅啊?!
祝福中國,祝福正在為自己的民族打拚得中國人;你們正在集體創造歷史,而未來的歷史上,必定有你們用血汗淚水寫成的民族榮耀!
==================================
大学在应对当前危机中的作用 (杨福家)
温家宝总理最近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时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是应对危机更带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知识和科技是对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
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发挥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呢?大学里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创造力。
笔者想起了近20 年前在美国东北部缅因州的一个小岛上与里根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博士的讨论。
照基沃思博士的说法,从1980 年代开始,美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挑战。譬如,美国国内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家电市场的90%都被日本人占领了。有人说,经济上的“珍珠港事件”发生了。如何在挑战中获胜?里根总统请基沃思博士组织一个由近20 位专家与社会名流参加的委员会研究对策。结果大家一致认为,不能靠“限制进口”,也不能靠美元贬值、石油降价、利率下调等暂时的有利因素,这些都不能作为竞争的措施。限制进口,表面上是保护了美国的工业、限制了外国竞争对手,实际上也限制了美国的创造性。他认为这还“放松了我们对竞争的紧迫感,我们的法律应鼓励更为自由的贸易”。
那么,靠什么获胜呢?在此关键问题上,美国的决策人物想到了大学,认为这是美国最大的优势所在。基沃思说,在美国的大学里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有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于是,上百个工业-大学联合体(中心)出现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内。他指出,建立这种联合体,是在21 世纪竞争中获胜的最重要的措施。美国高等学府与国民经济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我们熟悉的美国现有的名牌大学,如哈佛大学(1636 年建校)、耶鲁大学(1701)、普林斯顿大学(1746)、伊利诺依大学(1867)、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885)、麻省理工学院(1861)、斯坦福大学(1885),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从创立开始,就不像我国的白鹿洞书院那样,主要只是名流读书、朝拜圣人之地,而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建立了相当密切的关系。大学中,不仅有哈佛大学那样,建起了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而且有一批“赠地学院”。1862 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莫里尔法》(Morrill Act),拨给每州一批土地,以土地换取资金作为建立农业和工艺学院的基金、维持费和补助费,但不能用于购买、建造、保养或维修任何大楼。
这类州立大学在当时即被称为“赠地学院”。目前美国的许多州立大学都是由此诞生的。它们对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伊利诺依大学,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它的物理系有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巴丁教授,却不了解它在1867 年创建时是一所以农业为主的“赠地学院”。就是这个学院,首先把大豆种子引进到美国中西部,并经过改良使大豆产量成倍提高,蛋白质含量大为丰富,在此基础上又解决了大豆成熟后的倒伏问题,发展出了基杆垂直生长的品种,从而使机械化收割大豆的损失从过去的10%下降到2%。美国在1776 年独立时,95%是农业人口,而目前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左右,一个农业人口可以养活78 人。正是在农业问题解决后,才谈得上划出大批土地建造高速公路、超级市场、国家公园,才使广大劳动力有可能转向其他产业。在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自发的,而是有法律、政策做动力和保证的。
期待更多“不受国外专利控制的中国冠军”类似情况也在英国发生,例如自1284 年剑桥大学的第一个学院彼得豪斯学院创建以来,剑桥已有700 多年历史了,这里是培根、牛顿、达尔文、汤姆逊、卢瑟福、玻尔、马尔萨斯、凯恩斯、罗素、汤因比、李约瑟、霍金等一批世界顶级大师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近百年来,剑桥大学造就了68 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全世界近万所大学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近年来,与美国硅谷、“美国奇迹”齐名的“剑桥奇迹”更是闻名遐迩。从1970 年创立剑桥科技园区以来,已哺育了千余个高技术公司,剑桥大学已
成为知识型企业的全球中心(Global Center;有的报刊说,剑桥Cambridge 可 改 称 为Glambridge,全球之桥)。英国首都伦敦北面的诺丁汉市人口中的五分之一以上是大学生,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而大学正是哺育智慧的圣地。
大学是城市的发动机
面临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必须急国家所急,把提高我国经济的基础放在首要位置。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利用校本部研发的技术作进一步发展,并与当地企业结合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例如,他们最近发展了红光高清光盘,这是一种新的光盘格式,采用与VCD 和DVD 相同的红光光源,但用多进制代替了传统的二进制,存储容量大于传统光盘,可以将原来的DVD 光盘的双面容量提升到15GB。这一容量尽管低于蓝光高清的标准,但已经能够达到连续播放一部数字高清节目所需要的标称容量。它在充分发挥国内现有光盘读写设备制造产业优势的同时,规避采用蓝光高清所带来的知识产权壁垒。他们已向国内外申请并公示高清光盘核心发明专利15 项(其中国外的日、美、德3 项,德国的已获授权)。
很难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世界冠军,但它是不受国外专利控制的中国冠军。这正是温总理所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作用远大于几百篇意义不大的SCI 文章。在今天的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应多出、快出这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成果,把更好更多的“中国创造”的产品推向世界。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协副主席)
==================================
(Singtao USA)
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在巴黎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英國前首相貝理雅舉行法、德、英小型峰會,除會商如何落實以巴停火之外,主要討論如何應付機濟衰退及挽救國際金融危機,可被視為今年四月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會議前的熱身動作。期間薩爾科齊信誓旦旦一再強調改革現今資本主義制度的重要性,儘管其醉翁之意乃在擺脫美國大半個世紀把持世界經濟的現象,提振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性,但縱觀現實的世界經濟前景,改革資本主義制度亦的確此其時矣。
世界經濟正面對近六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二○○八年十一月全美初次申領失業救濟者創下五十三萬三千人的記錄,可見美國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已經超過一九五七年、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歐洲與日本的經濟在二○○九年將同時步入衰退。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將急劇下降,原因包括石油和原料價格暴跌,導致中東多國、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南非、澳洲及加拿大等石油和原料出口國經濟衰退,外資大舉撤離新興經濟國家地區,導致外匯存底不足的東歐國家陷入困境,發達國家的進口需求下降,世界貿易量減退,加上各國實施保護主義,造成世界貿易進一步萎縮,縮導致亞洲新興經濟體中出口導向的國家陷入困境。
二○○九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預料將比去年減少百分之一點八。歐元區、英國以及日本的GDP亦將分別萎縮百分之一、百分之一點三及百分之二。中國大陸的增長率估計將只有百分之六點九。今年全球的經濟增長估計最多將不過百分之零點五左右,遠遠低於二○○八年的百分之二點七。
這種苦況固然是金融海嘯的產物,但歸根究柢卻是金融體制造成的惡果。正是這種金融體制炮製了次按危機,掀起全球危機的滔天巨浪。一窮二白的人甚至無業遊民都可借錢買屋,似此的神話只有在建築於海市蜃樓之上的金融制度才會出現,才能實現。這種制度當然並非自石頭爆出。在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之下,資本家不擇手段榨取經濟利益,而二戰結束以來的資本主義看似前者的改良版,但其實不單換湯不換藥,而且「於今為烈」。儘管資本家鞭撻工人生產的現象已絕無僅有,其榨取利益的行徑,卻在「公平競爭」和「自由市場」的大義凜然旗幟之下比十九世紀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基本手法就是不斷製造消費需要:本來買一部汽車代步便可以用一輩子的,汽車廠卻千方百計添枝加葉,增設音響裝置等不一而足,而美其名為「改良」、「進步」,吸引不斷消費。「需要」無疑是有其相對性的,然而物慾無窮,在資本家持續開發之下「需要」變成絕對,過去的大半個世紀世界已成為前所未有的物質社會,科技發展雖然一日千里,但幾乎專為商品服務,諷刺的是大多數人竟視之為社會進步,而看不到自己原地踏步的影子。
當這種製造消費需要的手法遍及整個社會時,資本家亦獲得前所未有的政治影響力,而在此背景下金融產品的無限開發則是災難的濫觴,五花八門的配套,盤根錯節的運作模式,小市民辨別無從,加上法例管制的寬鬆,更助長高風險的投機行為。通訊科技的發達使這種運作遍及全球,這種空中樓閣的運作體系一旦崩塌,整個世界亦隨之應聲而垮。
令人不寒而慄的是,從英國最近大公司紛紛倒閉發現,不少大企業長期以來都是靠借貸甚至投機度日的,可見這種如薩爾科齊所說的「大行舉債的經濟體系運作」已不限於金融業,而是遍及整個經濟市場,從而可以想見這次金融災難的影響有多深多廣。
「這是一個使財富永遠跟著有錢人、工作價值被貶低、生產力下降、企業家精神貶值的體系。」薩爾科齊對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茁壯成長」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描述可說傳神至極。他強調「廿一世紀的新資本主義,將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存在」亦似乎並非一廂情願。好像與之遙相呼應,在法、英、德、西和瑞典五個國家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八成人希望將來會出現新的價值觀,如尊重他人、重視家庭觀念及個人責任感,可見我們的社會尚未至於完全理性虛脫。
經過金融海嘯的洗禮,二○○九年無疑會境況肅殺,但同時亦具備若干有利進行改革的條件,例如包括石油在內的多數原料,其價格都將會受到壓縮並維持在低檔,其中石油將會在每桶三十美元到四十美元之間移動。世界主要國家包括美國、歐盟諸國、中國大陸以及日本等,都將會積極推出振興經濟的財務政策,國際間亦會共謀合作救亡,但若然只集中刺激消費,而忽略迄今一直付諸闕如的社會平衡發展,則難保不會爆發新的金融風暴,導致全球金融體系無法穩定,世界經濟勢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見到復蘇曙光。
=========================
[周末视点] 走过灾难,赢得发现 (萧冬)
2008年初,在曦微的晨光中,走过广州,经过火车站。就在不久前,百万人被雪灾困在这个素以拥挤和混乱著称的车站。雪灾号称50年不遇,但与后来的灾难相
比,只是一个浅浅的暗示,一个小小的预兆。
年中,走过拉萨。在供着文成公主带入的释迦牟尼像的大昭寺前,看着藏民用整个身体,和整个灵魂向菩萨朝拜。在八角街与自称是西藏回民的商贩讨价还价。但在这种祥和只是表面的,因为就在几个月前,这里燃烧起3.14事件的冲天火光。而回民,是当时被攻击的目标之一。
紧接着,走过北川。在弥漫着异味的空气中,看着被5.12大地震造成的山崩埋住了一半的县城,看着山脚下“爸爸你一路走好”的大幅黑字横幅,听到县长经大忠指着一条从楼上窗口垂下的红被单,说“这是地震时,楼上的人用来逃难的。”
在3月底,曾驱车去旧金山,安排对奥运圣火过境的报道。也在奥运前夕,忧虑地在宾馆的房间里,看着阴霾笼罩的北京天空。好在临行时在北京机场,看到身穿蓝白相间服装的志愿者,脸色浮出阳光般的微笑,预示着奥运将会布满阳光。
在11月4日大选日,走过布满的“奥巴马”字样的招牌的街区,走过投票站,看着渴望变革的白人、黑人,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将一张张选票投入票箱。
而在2008整整一年,不断地用头版头条报道着一件件经济坏消息:“暴跌”、“失血”、“破产”、“倒闭”,到后来,汉语里的词汇都不敷使用了。在整一年,沮丧地看着股票一天天缩水,401K养老金变成01K。
2008年,中国的大事,美国的大事,也就是世界的大事,都亲自用脚走过了,也用心体验过了。想起恺撒在公元前47年,在向罗马元老院报捷时,豪情万丈地写到,“我来过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 在2008年,“征服”自然不敢说,而确实“我来过了,我看见了”,而且可以说,“我激动过了”。
记忆中,没有那一年,有如此多的泪水,和着如此多欢笑。这么纷呈复杂,悲喜交集的一年,能否用一个字总结?台湾人用“乱”,大陆人用“殇”,美国人用“变”,但过去一年,既有对天灾人祸的无奈,对生命失去的感伤,也有对未来抱有的希望。
一位朋友写道,2008年是一个“发现之年”:“中国人通过地震发现自己。西方人通过奥运发现中国。中国和西方通过全球金融危机在相互发现”,深以为然。
地震中,我们发现了,被认为只顾自扫门前雪的中国人有如此的爱心、毅力,也发现了人群中有“范跑跑”;在奥运中,我们发现了中国人居然能把盛会操办得“无与伦比”、黄种人居然能拿金牌总数第一,也发现了天籁之声原是“假唱”(后来的“毒奶粉”,更使人发现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创意”。);在金融危机中,我们发现了,一度被供在神坛上的美国经济模式、华尔街金融模式,臀部带有浮夸甚至欺诈的纹章,结果众多的美国“追星族”们哈哈大笑,一哄而散。我们发现了,原来被嘲弄的省吃俭用的“中国老太太”,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更深一层,我们发现了,曾被宣告终结了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百年之争,胜负居然未定。每个主义,还要重新评价,重新审视,更可以重新调整。
不论是伤心还是喜悦,时间之长河,会使情感之波归于平静,但有价值的发现,将如同鹅卵石,会沉落在河底,等待着有心人去拾取,并可以垒起灯塔,照亮未来的航路。未来的改变,必须以今天的发现作为基础。2008年,如果被历史记载成“发现之年”,将会成为一个竖立着高高的灯塔的年份。而如果在“我来过了,我看见了”后面,加上“我发现了”,将更能总结这一年的收获。
=============================
郎咸平: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不是“人”,所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尚未实现。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须有公平的机制做保障,否则就会让一部分投机倒把的“坏蛋”先富起来,让本分人吃亏,激化社会矛盾。“我绝对不反对改革,公平怎样衡量?就是要以最广大民众的认可为标准。但我呼吁一定要重新树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观,任何改革都应当以公平为前提。”
《新世纪》周刊:最近有一种说法是出现了倒郎风暴,很多经济学者出来对你有批评,有些言辞还很激烈,你对此怎么看待?
郎咸平:我一直以来对于学者都是相当尊重的,对他们提出的理念,我不会忽略,都认真倾听过。但我必须把这么多年的学术积累,用我认为适当的方法阐述给社会大众听。与他们分享什么才是正确的治国理念。我不会跟进行人身攻击的所谓学者辩论,谁对谁错,社会大众会做判断。当然,我也是有一些失望的。所有的批评者都是在看了、听了我的言论和观点之后而发的,所以似乎都是明白我在说什么。但是,当我仔细读完这些批评后,却发现少有人真正把握我的思想核心,因此他们要么攻击一点,不计其他;要么大而空洞,上纲上线。坦率地说,是一场文不对题的批评。
《新世纪》周刊:对于这场争论,你觉得已经超出了学术的范围?其他学者的意见没有一些可取之处吗?
郎咸平:当然已经不仅仅是学术问题的讨论了。我也必须对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表示一些肯定。肯定什么呢?当时国有企业确实没有效率,国家的包袱确实重,对于很多年轻人的父母那一代,能够吃一碗饺子就挺高兴,买一盒火柴,有一半以上可以划得着就很高兴。当时我们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使我们的民生改善,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变得比以前充足了。这些经济学家是有贡献的,而且当时全国的百姓还是很满意这种开放的形式。但是二十多年下来,我们的基尼系数已经到了0.5。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所得收入分配的指标,国际标准为0.4。一般超过0.4就是危机,因此我反对各种形式伤害剥削大众的例如国企负责人MBO 那样的“伪改革”。
《新世纪》周刊:你好像反对最激烈的就是MBO等“国企改革”。
郎咸平:美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是资本主义的精神之一。而我们的国企改革是怎么体现这一点的呢?就是把西方资本主义一些表面的现象拿进来,把它掺和在自己的想法中胡乱进行改革。我甚至不敢想象,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起码的是非判断标准都没有,国企老总可以这样不负责任。你们有没有想到,国企老总做的不好,反而可以将国企纳为己有,而那些做得好的国企老总呢?他们是不是就活该做得好呢?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判断都没有了?我接到几千个投诉,就有八个大字的感觉--“触目惊心、痛心疾首”。我举个例子,某地方的国企,经营没有效率,因此进行了简单的民营化。这个民企老总买了国企之后,贱价买断职工工龄,把下岗的职工一下子全部推向社会,由谁负担呢?由失去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和我们社会大众负担,他们拿着国有资产,赚取所有的利润;还有更过分的,把国有资产全部铲平,就地建高楼,赚的钱呢?全部归自己,这就是我说的改革的利益归于自己,改革的社会成本由全社会来负担的现象。
《新世纪》周刊:很多人说你是“反改革”,说你忽略了邓小平先生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你觉得是这样吗?
郎咸平:这类批评对我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我绝对不反对改革。邓公说过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非常鼓舞人的,全国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而且我提醒大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面是有潜台词的,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最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看看我们的工人呢?为了工厂辛苦打拼30年,到了最后工厂成了你厂长的了,而我下岗了。你说工人如何能够想得通?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不但是我不能接受的,你们也不能接受,因为它严重地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
《新世纪》周刊:你最近强调公平很多,请完整阐述一下你在此刻强调公平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郎咸平: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是法治化和信托责任的建立,保证起点的公平。现代资本主义的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改进”,讲的就是一部分人财富增加不能建立在对他人的掠夺之上。但公平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却是得益于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马克思。原始资本主义是没有考虑公平问题的,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下,才逐步引入公平的概念,并在法律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和实施。中国现阶段忽略了公平,只追求效率。因此,我呼吁一定要重新树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观。任何改革都应当以公平为前提。公平怎样衡量?就是要以最广大民众的认可为标准。只有民众认可的改革,才是公平的改革和成功的改革。
(http://bbs.chinanews.com.cn/thread-677588-1-1.html )
=================================== ========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要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同时,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要坚持重在使用,切实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破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热情关怀、放手使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努力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使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做出成绩。
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中组部答问:
您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关心下,我们从海外引进了一批国际一流人才。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引进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世界著名应用数学家林家翘教授、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著名数学家田刚教授,以及生命科学领域著名学者施一公教授等。
各地各部门也十分重视引进海外人才工作。江苏省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引进5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和若干人才团队,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以上资金,对每位引进人才或团队一次性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支持;2008年,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增加到2个亿,提出每年引进15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无锡市实施了“530计划”,提出用5年时间引进30名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截至2007年底,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68个,今年又有203个项目正式落户。北京市制定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京创业工作的意见》等,并于2008年12月正式成立了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全方位为吸引海外人才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上海市制定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先后实施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浦江人才计划”等专项引才工程。广西等西部省区还实施了创新创业人才小高地计划,努力创造条件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
教育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10年来,共有115所高等学校聘任了长江学者1308人,其中特聘教授905人,讲座教授403人。特聘教授中,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讲座教授全部从海外招聘。中国科学院自1994年实施“百人计划”以来,入选者共计1569人,其中有20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3人走上了局级以上领导岗位;40余人成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50余人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等。
总的来看,近年来,海外人才归国数量快速增加,归国人才层次不断提高,为国服务活动日趋活跃,在中国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中国的人才引进工作力量不够集中、力度不够大、政策不够完善,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特别是要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这都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提出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能否介绍一下这个计划的情况?
答:《意见》提出,要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采取有效得力措施,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在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国家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引进项目。同时,要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推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
国家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
许多人认为,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关键是要有事业平台。《意见》在如何用好人才方面有哪些新的政策措施?
答: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引进人才要重在使用。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回国的目的和动力,主要是国内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进来是第一步,使用好才是关键。因此,《意见》明确提出:
第一,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商业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吸纳到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和特长的岗位,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可以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的领导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领衔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订、重点工程建设,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组织等。
第二,要大力推动科研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科研和管理机制,给予引进人才相应的科研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根据引进人才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性质,实行弹性考核制度,避免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对引进人才可以实行协议薪酬制,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还可实行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
请您介绍一下海外留学人才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才能参与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来?
答:为了加强对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为了便于广大海外留学人员了解相关信息,与国内用人单位联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专局、全国青联、中国科协、欧美同学会设立了专门窗口,开展咨询和联络工作。海外留学人员可以登陆上述单位的网站。
各地区各部门也将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本部门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为希望回国发展的海外人才提供服务。
=================
2009海归发展三大趋势: 走向内地多样创业科技创新
趋势一:走向内地,走向中型城市
在2008年,内地、中型城市在吸引海归创业;同时也积极畅导和鼓励海归走出沿海大城市的“藩蓠”。
海归创业,出现拐点
上世纪末,海外学子学成回国,多选择在沿海、一线城市创业。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不仅领跑中国经济,也领跑着海归创业的生力军,海归从这里启航,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生力量。
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沿海、一线城市带给海归的不再仅仅是机遇,还有更为严峻的挑战:僧多粥少的城市资源、日益缩小的创业空间、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海归创业,在大城市遭遇前所未有的残酷。而与此同时,30年改革开放,内地、中型城市逐渐崛起,对高层次海外人才求贤若渴,积极的扶持政策、优惠的发展条件、宽松的创业环境为海归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业空间。海归创业,出现拐点。
到内地、中型城市去
武汉,地处中部腹地,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国最大的3S(GPS、GIS、RPS)软件研发基地,有“中国光谷”之称。2008年,武汉市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厚待来武汉创业的 “海外高人”。包括设立600万元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投资资金,以贴息贷款和投资入股等方式,对留学人员来汉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扶持;设立创新人才开发资金,择优选择来汉创业的归国留学人员,每人给予10万元创新项目资金扶持;承担科研项目的归国博士,除基本工资外,可申请享受3年内每人每月1000 至2000元的政府资助。
宁波,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中型城市,近些年,借长江三角洲发展的东风,宁波市经济突飞猛进,有专家预言,它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这无疑对海归创业形成巨大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宁波市政府充分利用“人才科技周”这个平台,今年,他们共邀请60位海外留学人员、30多位民营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商前来洽谈对接。其中,3个留学生企业落户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近10个项目同国内投资商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宁波过硬的软硬件环境、实实在在地服务也给了创业的海归更多信心。
杭州、常州、烟台、青岛、成都、天津、西安、哈尔滨、沈阳……2008年,越来越多的内陆、中型城市中活跃着创业海归的身影。
是否会形成二次“水土不服”?
从沿海到内陆,从一线大城市到中型甚至二线城市,海归创业的版图向中国纵深处“扩张”。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截至2008年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这势必带动起新一轮的海归创业热潮。内地、中型城市也纷纷厉兵秣马,出台各种政策吸引海归落户。不难预见,2009年,这些城市的海归创业将遍地开花,他们掀起的不光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有头脑风暴;他们收获的,也不光是利润的最大化,还有创业的快乐和自身价值的成功实现!
但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从欧美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城市到中国内地、中型城市,海归会不会出现第二次“水土不服”?各地优惠政策是否能持续、坚定地落实下去?内地、中型城市相对保守的思想作风和相对落后的软件环境是否会困住海归创业的手脚?
趋势二:创业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2008年,政府出台了各种鼓励政策、设制专项资金招徕海归;企业也各显奇招,招揽贤才;市场信息面临新调整,机会多多。大量海归回流,于国于己是个大机遇。
透过2008年看2009年,海归就业、创业将呈多样化趋势。
行业选择百花齐放
海归,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几十万家三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多为高尖端领域人才。而伴随着2009年巨大的就业压力,海归行业选择将呈百花齐放趋势。
改变海归人才成堆扎根现象,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空间大。由于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海归人才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价值。许多企业设置专项资金、提供良好的待遇与成长空间,吸引对口、有经验、具有真才实学的海归。
另外,信息服务、咨询、法律服务等服务型企业也将脱颖而出。据2008年无锡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介绍,目前其园区内的相关企业达到了70家,占到了海归创办企业总数的35%。有关专家认为:海归人才专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将使以前创业海归由主要为技术类型的人才,变得日益多元化。服务业行业知识增长、海外学习和经历的相关、能较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企业运作模式以及对国内市场状况的了解,服务业行业将会增多。
公务员作为高薪、稳定“铁饭碗”仍将成游子“磁石”。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2009年公务员竞争将会是海归优选。但竞争激烈,需谨慎前行。
领域选择多元化。金融、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海归将充实中国各个领域,成为经济领域“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人才转折点。IT、电子技术等技术型海归人才也会大量拥入,充实中国技术行业。
现代服务业项目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医疗医药、金融与保险、电子信息等新兴企业中,在国内发展尚不成熟的情况之下,仍可赢得一席之地。
团队型回归有优势
在海外,一些海归已经在国外创办了企业,他们本身在国外就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团队。为提高在中国创业的竞争力,2008年海归人才已经有团队型回归的趋势。
团队型回归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将原有团队带回国,在不损伤原有运作基础之上快速进入国内企业竞争;一种是回国前相约组团,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行业背景,组成一个新的团队。他们组成的团队中,既有懂技术和管理的,也有懂金融和财务的,甚至还有擅长谈判沟通的等等。他们聚集在一起,成为‘集团军’,战斗力更强。
与个别海归单独游上岸相比,团队型回归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目标明确。他们在回国前就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成熟的运作思路;二是团队运作,实现了人才的优势互补,相互之间能够默契合作,减少了人事摩擦与适应;三是队伍精良,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市场把握相对准确,将缩短创业起始阶段市场磨合期,提高了创业胜算。
所谓守业难、创业更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更是难上加难。团队型海归实现了核心高层人才组合后,创业战斗力将大大加强。
宏观上来看,2009年海归仍是稀缺人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团队型回归有助于海归创业闯过死亡谷。
趋势三:海归进一步催化科技创新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无一不是中国人民实践自主创新的过程。由于在海外留学经历与工作经验,海归对国内外的文化和市场都有相当的了解,有效起到桥梁和渠道的作用,推动了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在中国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自主创新、不断标新立异仍然将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海归肯定将把握住自己的优势,加强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力度。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保证
就技术创新而言,中国的汽车行业就是在近年来通过大量引进技术性海归人才加入到研发队伍中来,使得汽车原创不再是梦,带动企业走向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除此之外,中国各个学科的国际交流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也为技术创新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条件。现在中国技术人员更多是代表中方集体或单位以平等对话交流的方式参与国际合作,这得益于中国大量引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技术交流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理念创新,竞争力提高的源泉
海归在转变国内传统陈旧观念,接受创新理念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且独特的作用。海归在国外接收到新鲜的理念和信息,了解了新信息的重要性和效应性,以全新的理念开拓市场空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汽车业、服装业等行业正在逐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这一步的跨越,正是由于在这些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海归拥有文化、管理和理念上的闪光点。可以说,他们引领了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而这场革命能够给中国的科技创新带来最灿烂的阳光。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海归也在不断加强自我创新。海归人才专业结构不断寻求变化,原来由大批海归活跃在高端服务领域,逐渐向中国第三产业扩张,比如在咨询、法律、经纪代理、传媒、出版、公关、广告、旅游、会展、教育等多个领域。在未来,服务业经历了金融风暴的重新洗牌、市场需求的刺激,必将呈现出崭新的发展蓝图。
==========================
中国教育部:欢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议
中国教育部规划司司长韩进上周在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调研工作进行的基本情况时表示,目前调研工作进展的状况比较良好,31个省市的政府都开始做这件事,已经有10个左右的省正式写了建议报告,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希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韩进透露,8个民主党派都分别形成了自己的调研报告,有的关心职业教育,有的关心高等教育,有的关心基础教育。6个教育协会也分别在本协会的领域范围之内开展了调研,并且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系统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牵头之下,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一大批驻外使领馆研究目前的状况和政策取向,因为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考虑教育发展的问题,有的做规划,有的提政策。对教育职业发展的关心,国际上的趋势是完全一样的。
韩进说,《规划纲要》的调研还委托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希望他们站在某一个领域的角度帮助分析教育。包括世界银行本身也不是做教育的,在谈了之后,他们很愿意做这件事,他们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结合对各地情况的了解,对中国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今天起到2月底将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针对大范围征集公众意见会不会是走过场的担心,教育部表示,希望得到真诚的意见和建议,要符合国情,有可操作性。
有记者提问称,这几年教育改革很多,关于教育改革的呼声也很高。但是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很多教育改革都是自上而下,来自民间的声音不是特别多。这次《规划纲要》能够大范围的征集公众的意见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很担心会不会是走过场,到底有多少是来自民间的建议能被采纳,最后怎么才能够知道结果?
韩进回答说,教育系统的问题确实非常复杂,既然采取这种方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就是相信社会会有非常好的意见。真诚的希望有些建议性的意见、问题能够提出来。
韩进称,教育这个事业期望值十分不一致,有些期望值确实非常高,这可以理解。但是按照温家宝总理对规划纲要的要求,是要制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规划纲要》,即三个方面:群众满意、符合国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这些意见确实要符合国情,有可操作性。
韩进表示,最后能接受多少,还要看最后,从现在来看,这种制度的搭建都是朝着能够吸收合理的建设、认真研究合理的建设的方向去进行的。
==========================================
南加大(USC)华人科学家应其龙首次从大鼠胚胎中成功提取干细胞
美国南加州大学一个科研小组上月24日宣布,他们首次成功地从大鼠胚胎中提取干细胞,这将使科学家借助动物模型更方便地对诸多人类顽疾进行研究。
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早在1981年就成功地从小鼠胚胎中提取出第一个小鼠胚胎干细胞。但大鼠胚胎干细胞的提取尚属首次。
研究负责人、华人科学家应其龙在新闻公报中说,这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因为我们知道,与小鼠相比,大鼠在生物学的许多方面与人类更为相近”。应其龙认为,提取大鼠胚胎干细胞研究被证实可行之后,世界许多干细胞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都将因此而改变。
此前,科研人员尝试提取大鼠胚胎干细胞都因为技术障碍宣告失败。此次,应其龙的科研小组采取了一种特殊的“信号阻断”方法,他们利用特殊的分子抑制大鼠胚胎中3个特定基因发出信号。正常情况下,这3个基因发出的信号是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命令”。信号被阻断后,大鼠胚胎干细胞就能够“停下分化的脚步”,保持在原始胚胎阶段。
科研小组认为,能够提取大鼠胚胎干细胞,朝着今后科学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人为地给大鼠胚胎剔除一个或多个基因、培养“定制”大鼠进行疾病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一成果将发表在上月26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张忠霞)
=============================
美国研制两款便携式非致命激光微波武器 远处制敌伤人于无形
美国司法部下属研究机构目前正在研制两款便携式非致命武器,它们通过激光束和微波从远处对敌实施打击,令其痛苦难忍,伤人于无形。美国司法部有意将这两款武器配备给警察,用以对付犯罪嫌疑犯。
两款便携式非致命武器均由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NIJ)研制,全都建立在五角大楼颇具争议的主动拒止系统(ADS)的研究基础之上。主动拒止系统曾在去年首度亮相,通过2米长的微波束使嫌犯皮肤表层产生灼热感,最终令其疼痛难忍,束手就擒。
与主动拒止系统一样,新型便携式非致命性武器也能使皮肤产生灼热感,但发出的光束直径只有几厘米,设计用于刺探五角大楼所称的“抵触反应”(repel response)——躲避光束伤害的强烈冲动。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发言人将新式非致命武器的效果比做是橡皮子弹等“钝挫伤”(blunt trauma)武器,“不过,又与钝挫伤武器不同,不会给人造成伤害。这项研究寻求减少对嫌犯的人身伤害。”
现有的钝挫伤武器轻则让人伤筋动骨,重则取人性命,如此一来,非致命武器便更受欢迎。但是,主动拒止系统也有过伤人的纪录:在对志愿者进行的数千次试验中,有两次造成志愿者二级烧伤。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的激光武器称为“人员暂停和刺激响应”(PersonnelHalt ingandStimulationRe sponse,“PHaSR”),看上去就如笨重的步枪一样。
这种激光武器最早是由美国空军在2005年研制的,用于暂时让敌人失去活动能力。国家司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第二套红外线激光器,使其同样能给皮肤造成灼热感。国家司法研究所正在多种假设方案下对PhaSR激光枪进行测试,可能包括监狱和执法环境下。
这种便携式微波武器目前尚不成熟。据国家司法研究所一位发言人介绍,他们当前开发出两种试用型,一种是台式,射程不足1米;一种是背包式,射程在15米左右,准备于明年投入使用。真正的便携式迷你主动拒止系统(ADS)的用途可能更加广泛,与红外光束相比,微波可以更有效地穿透衣服,而红外光束对付暴露在外的皮肤才最有效。
但这位发言人说:“在执法暨矫正中心 (Law Enforcement and Corrections ,LEC),少有皮肤作为目标的情况。”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调查微波光束对人的影响,但有关PhaSR类型的激光器对人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公开。使用激光器的吸引力在于,它可能比微波装置轻快的多。人权组织表示,给警察装备这种武器会进一步加剧泰瑟枪等现有非致命武器构成的问题。
英国利兹都市大学安全问题专家史蒂夫•怀特 (Steve Wright)在谈到这种新式武器时说,“只需按一按键,它们就能折磨人。”国际人权组织“大赦国际”的武控专家海伦•休斯(Helen Hughes)说:“我们对这种武器的使用极为担心,它们可能会被用于刑讯逼供或其它类型的虐待。”他还补充说,一切有关这种武器影响的研究都应公诸于众。(秋凌)
===========================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人工合成高密度脂蛋白 可清除血液垃圾
奶油曲奇、蛋酒、鲜嫩多汁的牛排、醇厚的纽约奶酪蛋糕……欢乐热闹的圣诞节过后,美国人开始发现节日美食带给他们的不止是美味,随之而来的还有“飙升”的胆固醇指数。不过,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合成一种人工高密度脂蛋白,能有效阻止胆固醇的形成。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网络版上最新介绍说,这种合成高密度脂蛋白实际上是一种“有益”的胆固醇。它可以将血液中和血管内沉积的“血液垃圾”清除,具有清洁血管的作用。
负责这项研究的莫金教授解释说:“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天然纳米粒子,我们现在用黄金纳米粒子成功地模仿了它的结构。用无毒的黄金纳米粒子人工合成高密度脂蛋白预示着治疗高胆固醇的新突破。”
实验表明,这种新合成的物质能够有效地阻止胆固醇的形成,而且过程不可逆转,基本满足了所有能降低胆固醇药物的特点。
高密度脂蛋白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血管堵塞即动脉硬化的元凶,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胡光耀)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日前用一种新型设备制造出了高能效的激光束,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激光在环境检测和医疗诊断等方面的新用途。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叫“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设备,这种设备通过让一股电流穿过某种特殊物质来制造激光束。
研究人员说,利用传统激光器制造激光束时,电子常常会把发射出去的光子重新吸收回来,这就降低了激光束的能效。而利用“量子级联激光器”制造激光束,这种吸收率降低了90%,这就有可能使激光器在较弱的电流条件下工作,且不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其发射的激光束能效因此显著提高。
负责这项研究的克莱尔•格马赫尔介绍说,他们利用这种设备不仅制造出了一条主激光束,而且还制造出了一条副激光束。相比传统的激光束,发射副激光束只需较少的电能。
格马赫尔说,他们的研究证明“量子级联激光器”性能优于普通激光器,它可广泛用于红外通信、远距离探测、大气污染监测、工业烟尘分析和无损伤医学诊断等。
==========================
美国美泰公司研制念力玩具 可将脑电波变成能源
脑电波可变成能源 "念力玩具"或美梦成真
美泰公司最近研制了一种“念力玩具”,玩家可以仅仅利用思想的力量(简称“念力”),就能把一个球升至半空,引导它穿过各种障碍。
这种做叫“Mind Flex”的游戏,配有一个戴在头上的脑扫描仪,它计量脑电波,然后把脑电波变成能源。
该游戏的目的,是要让玩家集中足够“念力”以产生能源,以此启动一个风扇,该风扇则导致一个球飘起,然后穿过一个个环。
该玩具的制造商是世界最大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该玩具已在美国预展过,目前正在拉斯韦加斯进行展览。美泰对该产品如何运作依然守口如瓶,但宣称将在今年稍后发售,售价八十美元。业界预期“Mind Flex”这样的游戏会在二○○九年取得空前成功,因为玩具业已愈来愈视使游戏变得更平易近人。
去年,Emotiv Systems公司开发了一种头盔式的游戏控制器,宣称可让用家用他们的思维来控制游戏人物。该玩具宣称可以阅读脑神经元的活动,玩家可以“教”该装置的软件把思维格式与命令联系起来。
=============================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大腦內的幹細胞可以“移植”到耳內,以治療一些人的聽力損失。
年邁和噪音導致的內耳毛細胞受損是導致耳聾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有10%的人受此影響。毛細胞受損是不可逆轉的,因為這些細胞再生能力有限。
但一項新研究表明,大腦中一個名為“側腦室”的部分,含有一些與內耳毛細胞特徵相同的幹細胞,並且具有再生能力。科學家說,將這些細胞從一個人的大腦移植到耳內是有可能的,在耳內這些細胞將轉換功能,代替那些受損的毛細胞。
美國加州大學進行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埃比尼澤•亞莫阿說,這些細胞與內耳毛細胞具有許多共同的形態特徵和功能特徵,並有可能生成與內耳毛細胞相似的生物體群。
===========================
欠发达国家民众往往没钱配眼镜,专业人员也严重不足,英国退休教授西尔佛设计出使用者可自行调整度数的眼镜,目前已售出3万副。西尔佛希望在2020年前,让全世界10亿穷人都戴得起眼镜。
退休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西尔佛1985年3月与同事闲聊光学镜片问题,想到是否可能让眼镜无需昂贵设备、由使用者任意调整,于是开始研究,几年前终于成功。
他根据镜片越厚度数越深的原理,设计出坚固的中空塑料镜片,眼镜镜架可接上特制注射器,便于注入或抽出镜片中空位置的液体,调整眼镜厚薄到适合度数后,选转旋钮即可固定度数、拆掉注射器。调整过程只要30秒。
在英国政府资助下,西尔佛在非洲加纳等地展开实验,总共在15国卖出三万副10美元的眼镜。他准备明年进一步推广到印度,卖出一百万副。西尔佛不以获利为目的,最大问题在于资金,已和一名印度慈善企业家谈妥合作事宜。
西尔佛的目标是未来几年内,每年卖出一亿副眼镜,最终目标是把价钱压低到一美元,造福世界10亿需要眼镜的穷人。
有许有人认为,配眼镜需要专业验光人员,但许多穷人没钱配眼镜、也没有专业验光师协助,有西尔佛的“DIY眼镜”总比没有好。
西尔佛眼镜目前最大的缺点是造型笨重,他正努力改进设计,让造型美化、成本降低。
===========================
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成功再现脑内活动 梦或许能“看到”
通过让电脑学习人所看到的图像和大脑活动的关系,成功将人脑活动的信息再现为图像。不久之后,利用此技术复原出梦中景象也不是不可能。
日本的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脑情报研究所室长神谷之康在1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神经元》上发表这项再现大脑活动的最新研究成果。
据神谷介绍,梦和想象等人脑中出现的实际并不存在的图像,其实和看东西时一样有‘视觉皮质’在发挥作用,“读出梦和想象中的图像已经不再遥远”。
神谷等人准备了400张图片,每张由纵横各10小格共100格组成,格子内用黑白两色描绘出字母、方块、十字等记号。实验中,参加者每12秒看一幅图片,随后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仪(fMRI)测定视觉皮质脑血流变化,再利用联系图像和脑部活动的软件让电脑学习这一规律。
之后,参加者被要求观看新的图像,随后将fMRI的测定结果输入到电脑后,电脑就能结合之前学习的规律将图像基本重现。
===========================
德科布伦茨大学科学家称光速限制可突破 时光逆转或成真
两名德国科学家对外界宣布,他们发现在特殊条件下,光速限制有可能被突破。
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任何物质在任何状况下的速度都不会超过光速-- 299,792,458米/秒。从理论上说,如果超过光速,时间将会出现倒流。
日前两位德国科学家却声称,利用量子隧穿效应(quantum tunnelling),他们找到了让光突破自己速度限制的方法。 两位德国科学家的实验是让微波光子粒子通过两个棱镜并进行观测得出。当两个棱镜分开时,大部分粒子都被第一个棱镜反射然后被探测器发现。但是,他们发现,有部分粒子却“隧穿”过了两个棱镜之间的间隙并被第二个棱镜反射回到探测器。尽管这部分粒子比大部分粒子穿越的距离要长,但是,两部分粒子却是同时被探测器发现。这也就是说,产生“隧穿”的光子粒子的速度超出了光速。
德国科布伦茨大学教授Gunter Nimtz表示:“目前,这是唯一违反狭义相对论的一种现象。”(雅龙)
===============================
CHEMTrust: 环境污染所致 全球男性越来越阴柔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环境中化学物的污染,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中的雄性性器官和生育能力都受到影响,导致雄性变得越来越“阴柔”。科学家称,这一研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这一研究结果综合了世界各国250多个科学研究的结果。9日,负责该研究的慈善机构CHEMTrust将发布迄今为止这一研究领域最为详尽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许多常见的化学物都足以影响雄性动物的生殖能力。科学家称,这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影响难以估量。
10万种化学物质充斥环境
根据一项研究,近年来,人类和野生动物所暴露的环境中的新化学品种类超过10万种。欧盟也承认,其中99%的化学物品没有经过充分监管。
许多化学物品被科学家视为“内分泌干扰物”,因为它们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值。这其中就包括邻苯二甲酸盐(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儿童玩具中)、在家具和电子产品上使用的阻燃剂、虽然被禁用但是仍被广泛使用于食品和环境中的多氯联苯(PCB)以及多种杀虫剂。
研究报告指出,脊椎动物(包括有骨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内)每个主要物种中的雄性都受到环境中的化学物的影响。
报告指出:“无数脊椎动物物种的雄性雌性化已经成为广泛的现象。在进化过程中,所有脊椎动物都获得了相似的性激素受体。因此,在一个物种中的发现可以延伸到其他脊椎动物物种包括人类中去。”
生物进化过程被催快
科学家警告称,整个野生动植物群体都处于危险中,因为它们的基因库在整体萎缩,令其更加难以抵御疾病和全球变暖带来的生存威胁。美国国家环境健康学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皮特•迈耶斯说:“我们将10万种化学物品扔进一个原本平衡的荷尔蒙系统中,所以现在看到这些严峻的后果并不奇怪。它会导致世界历史上最快速的进化历程。”
动物性别大变异
研究发现,由于鱼类是在水中生活,所以最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因为污染物不仅通过它们摄取的食物还通过鱼鳃以及皮肤进入它们的身体。科学家最早是在鱼中发现性别变异现象的。
科学家在英国低地地区河流中一半雄性鱼的睾丸里发现了鱼卵。在英国一些地区,所有的雄蟑螂都经过性别变异过程变成了雌蟑螂。日本以及非洲贝宁湾地区的淡水鱼中的很多种类都出现了雌化现象,北海、地中海、日本大阪湾、美国西部海岸的咸水鱼也不例外。
今年初,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佛州40%的甘蔗蟾蜍变成了雌雄同体,另有20%的甘蔗雄性蟾蜍出现了轻微的雌化特征。而加拿大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加拿大北部生活的雄性豹纹蛙也出现了雌化现象。研究者认为,这跟农田中喷洒的杀虫剂不无关系。英国加的夫大学的科学家还发现,公八哥在食用了受到雌性荷尔蒙污染的虫子后,其大脑慢慢发生微妙的变化,导致它们的嗓音越来越像母八哥。
科学家发现,阿拉斯加地区2/3的黑尾鹿睾丸未降到阴囊中,鹿角也发生变形,而在美国蒙大拿州,2/3的白尾鹿也出现了生殖器异常。在南非,由于食用了受到高度化学物污染的食品,大羚羊的睾丸遭到了破坏,而在一个受到污染的自然保护区,雄性黑线姬鼠根本无法产生精子。
在世界其他地方,甚至出现了雌雄同体的北极熊,也就说,北极熊同时拥有阴茎和阴道。而美国佛州的雄性黑豹已经无法产生正常的精子。此外,睾丸变小的水獭,阴茎变短的貂也都被发现。
人类性别比
悄然大逆转
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卢•吉列警告称,这一报告对人类“亮出了红牌”,敲响了警钟。他说:“如果我们在野生动植物中发现了问题,那么我们有理由担心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类的男性身上。”其实,环境污染对人类生育能力和男女性别比例的影响已经显现。不久前,美国有研究显示,那些在怀孕期间接触化学品的女性,生下的男婴儿阴茎较小,而且生殖器有雌化倾向。
荷兰一所大学的研究发现,暴露在受PCB污染的环境中的孕妇所生育的男孩长大后喜欢玩女孩们玩的洋娃娃和过家家的用品,而不是传统上男孩喜欢玩的玩具。
加拿大、俄罗斯和意大利受到严重化学污染的地区的女性,生育女孩的几率是生育男孩的两倍。有科学家认为,这或许可以解释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男女性别比例所发生的神秘变化。通常男女新生儿的比例是106∶100,但是这一比例如今在下降。据统计,仅在美国和日本两国,就有25万女婴“本该”是男婴。
================================
美國斯坦福大學12日宣佈,它已籌得1億美元資金用於建立一個新的能源研究所,以重點研究如何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開發可再生能源以及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水準等課題。這1億美元資金來自斯坦福大學校友們的慷慨捐贈,其中曾在多家能源企業擔任總裁等職務的普雷科特個人捐款5000萬美元,新研究所將以他的姓名命名。
斯坦福大學校長亨尼西指出,像斯坦福這樣的高校,應該將它們的所有才智集中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最重大挑戰,能源問題無疑就是這些挑戰之一。亨尼西說,應對能源挑戰需要對廣泛的問題進行研究,比如說提高能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減少礦物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等。
斯坦福大學目前每年在能源研究上平均投入3000多萬美元,新研究所的設立將使該校能夠增設新的能源教學和科研職位,通過獎學金方式在世界範圍內吸引優秀的研究生和博士後,以及資助創新性項目,從而在能源研究領域保持前沿水準。
同為斯坦福校友的施泰爾夫婦也為新研究所捐贈了4000萬美元。他們認為,斯坦福大學曾在信息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能夠在能源革命中為改變美國人對待能源問題的態度等發揮獨特作用。
斯坦福大學位於美國硅谷腹地,不僅為硅谷輸送了大量人才,其首創的研究園區模式也為硅谷孵化了大量的高技術企業,對硅谷以及全球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毛磊)
=======================================
两岸合办大学,好! (蔡永飞 )
2009年1月4日《联合报》发表社论《建议两岸合办大学》,提及西安交大东方学院院长雷原教授提出的“两岸共建中华文化大学”的设想,认为这一创意正好和台湾著名诗人、金门技术学院讲座教授郑愁予把金门发展成“大学岛”、促使两岸教育“接轨”的建议相交集。社论称瞩盼设置“两岸
大学”,或许第一所“两岸大学”可在“金门大学岛”上矗立起来。读此文章,笔者深为感佩两位教授以及社论作者的拳拳之心,同时,也想提出一些设想对两岸合办大学的建议加以附议。
谈文化,也谈经济
雷原主张两岸合办的大学“不谈主义,只谈文化;不谈中国,只谈中华”,意思是不谈政治,笔者也基本赞同,虽然谈主义、谈中国应当也是可以的,问题只在于怎么谈,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人们可以号称不谈政治,只谈文化——也谈经济,尤其是经济文化交织在一起的职业技术教育。
据了解,台湾的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台湾经济腾飞的一项秘密武器,这是因为台湾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结合得非常紧密。许多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十分准确,,毕业生动手能力很强,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深受社会欢迎。一方面,台湾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值得大陆职业学校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许多台商在大陆投资兴业,所需人才可以直接由两岸职业教育界人士合办的职业学校来培养,生源可以以大陆学生为主,也可以吸收台湾的学生。据报道,1月7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领被台湾媒体称为“大陆台商升级转型辅导团”的访问团抵达大陆,希望各地方政府和北京对几被金融海啸没顶的大陆台商“拉一把”。其实,两岸合办职业学校,加强台资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就可以成为帮助台资企业升级转型的一项十分积极有效的措施。
除了金门大学城,还可以向内地延伸
由此,笔者十分赞同《联合报》《建议两岸合办大学》提出的将雷原与郑愁予的建议“合并考虑”的主张,特别是金门技术学院正好本身就是一所技术学院。但是, 郑愁予 先生的建议本身强调的是在金门建大学城的,以笔者之见,金门建大学城固然是有重要意义的,但如果两岸能够合办大学,就不要仅仅限于金门,从上述支持大陆台商升级转型的意义上看,最好是哪里有台商,两岸合办的大学就办到哪里。
当然,如果两岸能够合办大学,不能仅仅为台商升级转型服务,非常重要的应当是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从总体上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高等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在美国,3亿人口有3500所大学,不到10万人一所大学,而且遍布各地城市与城镇。在日本,也是10万左右人口一所大学,而且所有的县都有大学。北海道570万人口,拥有大学62所。栃木县人口 200多万,拥有18所大学。埼玉县面积人口700多万,拥有61所大学。爱知县人口710多万,大学有73所。兵库县人口556万,拥有大学57所。小小的冲绳县还有9所大学。按照这个水平,中国大陆13亿多人口应有13000多所大学,现在只有1867所。即使是大陆最发达的城市,高等学校的数量也不多。上海市1858万人口只有61所大学, 30万人也才一所大学。最多的是北京市101所大学,1633万人口,16万人一所大学。浙江省2007年人口5056万,但只有77所(含筹建)高校,平均65万人口一所大学。江苏省人口7438万,大学才65所,平均114万人一所大学。因此,中国大陆应当提出在每一个县城建一所大学的规划,以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和相关公共服务均等化。无论如何,在大陆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应当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反过来说,如果教育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话,在中国大陆这样一个具有巨大需求的市场上,两岸教育界人士应当共同努力去占据这个市场。
为此,笔者建议,在大陆高等教育发展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划的基础上,两岸有关方面不妨就如何在大陆合办大学的事宜进行协商。胡锦涛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已经明确提出“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愿意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台阶”,推动两岸合办大学,应当是落实胡锦涛这一讲话精神的一个重要步骤。
=====================================
南加小震不斷大震前兆? 專家﹕無法預估 確有可能 (程嫣)
南加州日前發生4.5級的地震,已經引發各方擔心南加州的地面是否越來越活躍,會不會是大地震的前兆?對此專家說,雖然無法準確預估,但就歷史數據來看,確實有相當的可能性。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統計,南加州以及墨西哥境內的下加州(Baja California)北部,去年總計發生過267次3級以上的地震,比起2007年度的125次,增加1倍以上。同時也是自1999年以來3級以上地震次數最多的一年。今年的情況更是愈演愈烈,僅僅10天,就已經發生了4起類似地震。
南加民眾對去年7月底在奇諾崗(Chino Hills)發生的5.4級應該依然記憶猶新,該地震雖然僅造成少數受傷和損失,但卻是1999年以來最大的一次。
本月8日晚7時49分,南加州聖伯納丁諾縣發生4.5級地震,翌日凌晨4時43分,下加州北部又發生了3.3級地震。雖然這兩次小地震並無傷害力,卻引發各界對「小地震是否為大地震前兆」的新一輪恐慌和探討。
美國地質調查局專家瓊斯(Lucile Jones)指出,雖然無法準確預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南加州在過去幾年中,多震的形勢又開始甦醒了。
1990年代是多震的年代,1992年7.3級的蘭德斯(Landers)地震、1994年6.7級的北嶺地震、1999年7.1級的赫克托礦(Hector Mine)地震和餘震。歷史數據顯示,1999年南加總計發生3級以上地震多達828次。
南加大地震學教授杜蘭(James Dolan)說,「部分歷史數據可以當作證據,說明日趨頻繁的小地震很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三藩市在1906年發生的7.8級大地震」,在該地震爆發前幾十年,灣區接連出現日趨頻繁的4-6級中小地震。另一個例子同樣在灣區,從1950年代開始中小地震不斷,最終昇華成了1989年 6.9級的Loma Prieta大地震。
杜蘭指出,按照這個模式,倘若在未來的5-10年內,南加地區的小地震依然逐年增加,情況就會變得相當嚴峻,雖然他認為在短期內,問題應該不大。然而,他又補充說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灣區的主要斷層是相互平行的,但是南加州地區卻有許多大小不同、方向不一的斷層,「情況因而更為複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8日發生的聖伯納丁諾地震距離主要的聖安德烈斯(San Andreas fault)斷層非常接近。
==================================
南加10城市亞裔過半
人口普查局公布的2005至2007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表明,傳統的華裔聚集城市如蒙特利公園市等,亞裔人口比率繼續增長或保持增長,而東區的核桃市等城市成為亞裔新寵,有後來居上超過西區之勢。
南加州10個亞裔人口比率超過一半的城市,有3個在東區,包括核桃市、鑽石吧及羅蘭岡。華裔移民最早也最多的蒙特利公園市繼續保持亞裔人口比率最高的紀錄,達64.1%。喜瑞都排名第二,占59.5%。羅斯密市已經超過阿罕布拉和亞凱迪亞等城市而排名第四。華人喜歡居住的天普市、阿罕布拉市、聖蓋博市和亞凱迪亞市亞裔人口均超過一半。聖瑪利諾市未統計在內,估計亞裔人口也已經超過一半。
最新人口抽樣調查結果另發現一些「黑馬」。如以往華裔不多也不知名的奇諾岡,亞裔人口高達29.5%。派洛斯福德牧場是南加州有名的富人區,近幾年華裔人口迅速增加,亞裔人口占27.9%。托倫斯市以往華人也不多,但這次統計發現亞裔人口高達31.5%。卡森市亞裔人口也占23.2%。
華裔人口較多、華裔參政也較早的南巴沙迪那市,近幾年亞裔人口的增長並不突出,僅占29.9%。西柯汶納市亞裔人口有顯著增長,達24.1%。
此外,爾灣及芳泉谷市亞裔人口分別高達35.2%及30.7%,也反映出亞裔人口向東轉移的趨勢。(鮑廣仁 )
相关链接:亞裔人口遽增 英格伍奪魁
根據最新南加人口普查顯示,2000年至2007年之間,南加各縣一些遠離華人聚集區,亞裔人口都有驚人成長。
成長幅度最驚人的是靠近機場的洛縣英格伍市,亞裔人口成長幅度超過111%,只是該市亞裔人數並不多,2007年的統計僅有2179人。
過去7年亞裔人口成長超過50%的,還包括聖伯納汀諾縣的庫卡蒙加牧場(Rancho Cucamonga),亞裔成長達58.9%,該縣奇諾市(Chino)的亞裔也有52.1%的成長。而洛縣的阿蘇薩市,亞裔則有52.7%的增長率。
另外,范杜拉縣的千橡市(48.2%)、卡邁利諾(Camarillo 30.4%)、西米谷25%;橙縣的托斯汀(Tustin 41.3%)、富樂頓(34.6%);洛縣的Santa Clarita(34.7%),艾爾蒙地(30.4%)、格蘭杜拉(21.5%)。令人意外的是,羅蘭岡的亞裔人口,減少2.2%。
洛杉磯縣最大的三個城市,洛杉磯市的亞裔共39萬3670人,占全市10.4%,有5.1%的增長;長堤市亞裔6萬1295人,占13.2%;格蘭岱市則下降7.4%,有2萬58人,占15%。
(陳科榕 )
===========================
失業風險低 在職收入高 美國大學學歷如同就業護身符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12月,全美非农部门工作岗位削减52.4万个,失业率上升至7.2%,为16年来的最高点。2008年全年,全美新增失业人口260万。
中國人向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說法,把這句話套用到如今的就業市場原來一樣應驗。統計發現,持有學士或以上學歷者,不論在職時的入息、失業的風險還是失業後另覓新職的機會,都勝於學歷較低的民眾。
截至12月,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為3.7%,顯著低於全民失業比例的7.2%,和只有高中學歷者的10.9%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此外企業向大學生招手的力度也不見放緩,PricewaterhouseCoopers會計師公司負責校園招募的代表說,公司今年的招聘目標仍與去年一樣維持在 3000人,並沒有因經濟動盪而調整。
如果說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完全不受經濟影響,無疑與事實不符,畢竟上月3.7%的失業率創下了25年來的高位,僅次於1983年時的3.9%,不過考慮到當年的全民失業率達10.4%,足可見每逢勞動市場不景氣時,大學生仍是較幸運的一群。
除失業的風險較低外,在職時收入較高也是大學生的另一個優勢。經濟政策研究所曾有調查發現,國民如果拿到高中學歷的話,平均時薪可以從 11.38元增加至15.01元,增幅是32%;入了大學但不能畢業的話,收入可再提高13%;拿到學士學位後,薪金將大幅跳升77%,達到平均每小時 26.51元;至於取得研究生學位的,待遇增幅亦有27%。換言之,在各級學歷中學士資格是明顯的分水嶺,難怪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所長密舍爾形容,大學生「在勞動市場有特別的地位」。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學者亞歷格瑞托更說,大學生即使真的失業,仍可尋找技能要求較低的工種。
================================================
海外学子献诗寄情:出走与归来 (玉书)
洛杉矶的晚霞恰是朝晖中的渤海
我的心总是在两岸徘徊
“我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出走
是为了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归来”*
辽河的水哺育我成长
休斯敦的校园记忆着青春的情怀
不知道哪里是我的家园
说不清哪里是我的最爱
自从我一步跨越太平洋
我的心便漂泊在五湖四海
有人说生你养你的地方
就是你的祖国
然而出生在异国的儿女们
依然在黄色的基因中表达出
中华民族的血脉
我们一代一代又一代的出走
是为了一代一代又一代的归来
母亲有时会冤枉孩子
那是出自本能的爱
一旦她察觉到自己的失误
便会在深深地反思中偿还你
百倍的爱。
落叶未必能够归根
但那随风漂泊的一片孤叶
永不会忘记对根的依恋和关怀
创业未必都要归国
海外学子会用在他乡燃起的火炬
照耀祖国的江河湖海
我们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出走
是为了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归来
我们,
我们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出走
是为了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归来
Yushu Huo [ yushuh@hotmail.com ]
美国德州 圣 安东尼奥
癸未中秋写于大连
*此句引自电视剧‘绿卡族“
=======================================
专家投书:Rebuilding the R&D Engine in Big Pharma (Renjing Tu, MD)
From:
renjing_tu [mailto:renjing_tu@163.com]
Sent: 2009年1月9日 3:29
To: Scholars Net
Subject: Letters to HBR
FYI, I recently contributed two letters to the editors
of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e is regarding "Rebuilding the
R&D Engine in Big Pharma" (May 2008) which appeared in the December
issue of HBR:
http://harvardbusinessonline.hbsp.harvard.edu/hbsp/hbr/articles/article.jsp?articleID=LettersToEditor&ml_action=get-article&print=true&ml_issueid=BR0812
and another one regarding "Evaluating the CEO" (October 2008) could
appear in the issue of Feburary 2009.
Happy New Year!
Renjing
(全文附下)
Rebuilding the R&D Engine in Big Pharma
Dear Editor:
In “Rebuilding the R&D Engine in Big Pharma” (May 2008), Jean-Pierre Garnier observes that curing disease is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 raison d’être. The current system, however, continues to disproportionately reward compounds that are best in class, like Lipitor, not those that are first in class. Becau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re for-profit organizations by their nature, there is little incentive to hunt for first-in-class drugs.
Furthermore,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heavily regulated. Regulation protects patient safety, but it has also slowed down the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while increasing cost. The sheer expense of later-stage development forces small companies to collaborate with big ones—in a sense, saving the dinosaurs. The question is how long this scenario will last.
Renjing Tu, MD
Executive Director
Shenzhen Qianrenr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mpany
Shenzhen, China
Garnier responds: The premise of Renjing Tu’s letter is somewhat flawed. Big Pharma may indeed launch fewer first-in-class drugs, but that’s because they’re harder to discover. The industry still manages to develop and release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m—approximately 90%.
Tu is right, however, in underlining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small companies and Big Pharma. Given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IPO market and the declining returns for biotech VCs, this symbiosis is unlikely to disappear anytime soon.
============================================================
Responding to 5.12 Earthquake: Helping Children & Families in China (Dongxiao Qin)[1]
Introduction
The 5.12 earthquake happened in Wenchuan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could be traumatic for many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Experiencing such a devastating and severe natural disaster can cause long lasting di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in Sichuan, many cities, villages and communities were impacted with the loss of thousands of lives, the collapsed houses and buildings and floods followed afterwards, which could further undermine children’s sense of security and normalcy. These factors presented a variety of pressures and coping challenges, including issue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reactions,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rauma, the relocation adjustment of school-age children, and the role of families in lessening or exacerbating the trauma.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1) the character of this devastating earthquake, 2) possible reactions of children and youth to this natural disaster and 3)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help children and families coping with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and trauma.
Specific Character of 5.12 Earthquake in Sichuan
The 5.12 earthquake in Sichuan that caused 69,181 deaths was another most devastating and massive disaster happened after Tangshan earthquake in 1976. It occurred with virtually no warning. Many children and youth were buried in the classrooms without opportunities to escape and some survived with aftershocks/fear.
The continued tremors might have increase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is fact might have limited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victims to make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s that can facilitate coping. The relative lack of predictability and sudden attack significantly lessens the feelings of controllability. Although the 5.12 earthquake may have lasted for a short period, survivors can be involved with disaster aftermath for months or even years. In attempts to help children and families cope with the difficulties and reconstruct their lives following such a natural disaster, government officials, community leaders, psychologists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need to get to know its possible reactions of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to the sever earthquake and take some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help the victims.
Possible Reactions of Children and Youth to Natural Disasters
Most children will be able to cope over time with the help of parents and other caring adults. However some children during 5.12 earthquake lost their parents and they may be at risk of more extreme reactions. The severity of children’s reactions will depend on their specific risk factors. Many children and youth survivors were exposed to the actual event, suffered personal injury or loss of parents, experienced dislocation from their home or community. The level of parental support, physical destruction, and pre-existing risks such as a previous traumatic experience or mental illness may also have impact on the severity of children’s reactions. The common physical,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may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age.
Lazarus and colleagues (2003) identified the possible symptoms of natural disaster victims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For preschoolers, physical symptoms might include thumb sucking, bedwetting, clinging to parents, sleep disturbances, loss of appetite. Cognitive symptoms might include confusion, uncertainty, poor problem solving and poor attention etc. Emotional symptoms might include fear of the dark, regression in behavior, and withdrawal from friends and routin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symptoms might include irritability, aggressiveness, clinginess, nightmares, school avoidance, poor concentration/memory, and withdrawal from activities and friends.
For adolescents, symptoms might include sleeping and eating disturbances, agitation, poor abstract thinking, decreased awareness of surroundings, increase in conflicts, physical complaints, delinquent behavior, and poor concentration etc.
Some children may be at risk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Symptoms can include those listed above, exhibited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Although rare, some adolescents and adults (parents who lost their children) may also be at increased risk of suicide if they suffer ser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like PTSD or depression.
Children and adults who exhibit these symptoms should be referred for appropriate mental health 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Help Children and Families
Identify Children and Youth Who are High Risk and Plan Intervention
Lazarus and colleagues (2003) identified the risk factors outlined above might help to identify children and youth who are at high risk. For those who suffer severe PTSD and depression might need individual counseling, small group counseling, or family therapy. The local government needs to organize the school crisis response team which includes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psychologists, teachers and staff members who can determine which students need supportive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counseling services. The school crisis response team should keep close contact with teachers and parents and use information from classroom and school to identify children and youth who developed different levels of symptoms mentioned above. This step of identification would need to train teachers and staff members with information on symptoms of children’s stress reactions. Also the teachers who witnessed or survived 5.12 earthquake need to be offered help and attention on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stress reactions. Many of survived teachers and school staff might have felt guilt and responsible for those victims—their students. They might have suffered much psychological pressures from misunderstanding and blames of victims’ parents and societal opinions on them. They need time to process their own emotional difficulties and the administrators need provide them time to share their feelings and reactions on a voluntary basis as well as help them develop support groups.
Foster Activities that Facilitate Healing
La Greca and colleagues (1994) have developed a manual for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following a natural disaster. Activities in this manual emphasize three key components supported by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a) exposure to discussion of disaster-related events, (b) promotion of positive cop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c) strengthening of children’s friendship and peer support, and (d) facilitate children’s resiliency.
A. Encourage children to talk about disaster-related events
Teachers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staff members could arrange a safe, relaxing and accepting environment to provide children opportunities to discuss their experiences of the earthquake. The activities that enable children to discuss their experiences include verbal and non-verbal methods and incorporate varying projects.
For example, teachers can encourage children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through drawing. Let children feel free and relaxed to draw what happened to him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how they felt after the earthquake, how they felt at the moment of current life. Children can also be encouraged to tell their stories in a group and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Teachers would be given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help with the activities (Lazarus, et. all, 2003).
B. Strengthen children’s friendship and peer support
Children who experienced 5.12 earthquake need strong emotional support from others to cope with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peers can help them to copy with difficulties and can help decrease isola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friendships may be disrupted because of family relocations. In many cases children lost their parents or have their parents who may be less available to provide support to their children because of their own distress and depres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children to develop suppor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classmates (old or new) and their teachers. Activities may include asking children to study and work cooperatively in small groups in order to enhance peer support. Teacher and staff members should be also available offer help and organize various group activities (Lazarus et all, 2003).
C. Supporting parents and making connections among families
Many parents lost their only children and some parents had children who were disabled due to the earthquake. These parents might have suffered psychological pain (PTSD) and emotional difficulties. Parents’ reactions and adjustment are factors in children’s adjustment and recovery. Parents also need supportive groups (parent support groups) to discuss their experiences and shared their feelings. They need to be reinforc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needs first and not felt compelled to do anything that they felt not comfortable to do. Altered family functions and ongoing maternal preoccupation with the trauma are more predictive of traumatic symptoms in children than is the level of exposure. Thus, parents reactions and family support are important and critical factors in helping children cope.
D. Facilitating Children’s Resilience
Focus on children’s competencies in terms of their daily life and in other difficult times. Help them identify their strength, courage and what they did during the earthquake could help them cope when they felt frightened and upset. Help them to recognize their capacities and talk about their dreams and life goals would facilitate their self-confidence. Also they need to know stories of other communities who survived similar natural disaster such as Tangshan earthquake in 1976 and how they recovered from it. The us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for children’s adjustmen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constant encouragement would help children to cope with adversity with energy and resilience.
Conclusion
The 5.12 earthquake in China had larg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Although more than enough volunteers, caregivers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provided support during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of a natural disaster, long-term service may be lacking. Psychologists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can help provid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but it is important to connect with community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vide long-term assistance. Long-term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mong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will be needed and social workers/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need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with children and families and provid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nd assistance. Ideally the interconnected educa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support can be secured to help children and youth for a long run in the future.
Author’s Biography
Dongxiao Qi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Western New England College,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Professor Qin holds a Ph.D. i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from Boston College.
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human development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critical cultural and feminist theories, women’s self development,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Her publications appeared in Feminism &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Encyclopedia of Women and Gender, and 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
Reference
Lazarus, P.J., & Jimerson, S. R., Brock, S.E. (2003). Responding to natural disasters: helping children and families: information for school crisis team. Bethesda, MD: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La Greca, A.M., Bernberg, E.M. Silverman, W.K., Vogel, A.L., & Prinstein, M.J. (1994). Helping children prepare for and cope with natural disasters: A manual for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elementary age childr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Miami.
===============================================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筹)诚聘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和首席研究员
Zhejiang University -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筹)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结合本校已有的特色和国计民生之需要,致力于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关联性和规律性的原创型研究,浙江大学将成立一个全新的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将根据浙江大学在本领域的现有优势和学科凝炼后形成的一个新增长点,组织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开放的、现代化的和国际化的创新平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使研究院成为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基地。
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应聘以下职位或者推荐合适人选:
(1) 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申请者应在生命科学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声望。候选人应能够引领研究院的发展,致力于提升研究院的研究水平及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具有管理经验者优先考虑。
(2) 首席研究员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
应聘者应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深厚的研究背景,以指导与引领创新性研究。
研究院建立理事会,实行院长负责制,以PI负责的创新团队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浙江大学为研究院提供强有力的人员支持,并根据研究人员的资历与研究经验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启动经费、年薪与福利。
应聘者需提供以下材料:1、完整个人简历;2、学术方面相关的附件;3、到岗后的工作设想;
请在2009年2月28日以前登录网站http://ils.zju.edu.cn,注册后网上递交应聘材料,或者直接将应聘材料投递至电子邮箱ils@zju.edu.cn 。
联系人:朱晓芸
Email: zhuxy@zju.edu.cn
电话:+86-571-88981390
传真:+86-571-88981976
Zhejiang University -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筹)
Founded in 1897, Zhejiang University is committed to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academic scholarship in China. The newly formed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aspires to become a top research institute in a broad range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nominations are invited for appointments as:
(1)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Applica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scholars with a distinguished academic accomplishment and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Individuals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leadership to the new institute and enhance the institute’s
profile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would be an advantage.
(2)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 strong research profile to establish and conduct innovative research in life sciences. Both senior and junior investigators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The university provides state-of-the-art research facilities and strong supporting staffs.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start-up support, salary and benefits will be offered according to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Please login in website http://ils.zju.edu.cn to sign up and submit application, including a full CV, cover letter, and future plan. Application can also be sent to ils@zju.edu.cn .
Contact person: Zhu Xiaoyun, Email:zhuxy@zju.edu.cn, Fax: +86-571-88981976, Tel: +86-571-88981390
The application deadline for the director position is February 28, 2009, while application for the faculty position will be open.
================================================
美移民局调整雇主I-9表格规定
美国公民和移民管理局上月发布信息,调整雇主“工作资格核实表格”规定。
I-9表,也就是“工作资格核实表格” (Employment Eligibility Verification Form)。根据法律要求,雇主雇用新员工,必须查证聘用员工是否具有在美国工作的合法身份。
新规定将雇员需提供的文件分为3类:目录A,核实身份和工作资格;目录B,核实身份,目录C,核实工作资格。
I-9表格修改内容包括:要求所有递交的文件在查证期内不能过期;A目录取消3种此前接受的文件I-688(临时居住卡) 、I-688A(职业认可卡A)以及I-688B(职业认可卡B)。移民局不再发放上述3种文件。A目录中增加雇员外国护照中可由计算机识别的签证信息,即临时1-551印章标识。此外,根据美国与密克罗尼西亚以及马绍尔群岛的协议,持有这两个国家护照和I-94表,可证明非移民的合法身份允许进入美国。
移民局指出,这次修订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土安全局对职业许可查证的安全性。所有雇主雇用新员工时,都要求使用新修订的I-9表格。联邦注册(Federal Register)公布修订法规45天后,原申请表格作废。雇主还必须在修订法规公布45天后,再次核查所有员工“工作资格”终止的时间。
===============================================
广州市人事局: 何为高层次“海归”?
海外高层次人才必须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引进后每年在工作一般不少于9个月。广州市人事局将组织专家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认定,符合条件者授予《海外高层次人才证书》,有效期五年。这是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凭证。
海外高层次人才还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掌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数控装备、汽车、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广州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技术,或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成果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并具备良好市场潜力和产业化条件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担任中级以上管理职务,或在著名金融机构、律师、会计师、审计师、建筑师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人员。
———在境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或对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得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奖励,其成果处于本行业、本领域学术前沿的专家、学者。
———在国外政府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著名非政府机构中担任中层以上管理职务的专家、学者。
———具有特设专长并为急需的特殊人才。
=========================================
失去H-1B身份后如何保持在美合法的非移民身份
由于美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大家都在担心经济的衰退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现在不只是金融业受到了影响, 很多其他像汽车电子等实体经济行业也是危机四伏。经济衰退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裁员,美国的失业率已经接近7%。所有的这些变化趋势对在美国的外籍者的身份都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那些如果失去了工作就会失去在美国的合法身份或移民利益的外籍者。
对于身在美国的外籍雇员,对自己的工作行业保持敏感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免受因为经济危机造成的任何不良后果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能有必要清楚了解移民局对失业的相关规定和解释,以便积极主动地将失业的损失降至最低。
H-1B身份在什么时候终止?
根据移民局的规定,H-1B身份只有在相应的雇主和外籍雇员的雇佣关系存在的情况下才有效。而只要雇佣关系结束,外籍者的H-1B签证就不再有效。理论上来说,只要外籍雇员不再为相关的雇主工作,他/她就马上失去了身份。2001年911惨案之后,INS的一位官员在2001年12月宣布,在雇佣关系结束之后INS不承认也不提供任何的“宽限期”来维持身份。
在雇佣关系结束之后, 许多公司会给被解雇员工一些遣散费,或者保留员工的保险计划有时会达几个月之久。或者有时候,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通知移民局雇佣关系的结束。不过严格来讲,失业就是要从解雇的那天开始计算而并不能以通知移民局或最后支付薪水那天为准。在实践中,有些人辩称H-1B身份的终止应该以最后支付薪水的日期为准,并且应该给予10天的宽限期。当前,移民局似乎是给予10天的宽限期的, 被解雇的外籍员工可以作离境准备,申请H-1B转换新的雇主或提交申请换成其他的合法身份。
失去身份有什么应对策略?
处于H-1B或其他需要依靠雇主支持的非移民身份的雇员,如果觉得当前的工作安全不足以保障,可以考虑其他的非移民身份。理想的对策是, 如果一个外籍雇员可以找到另外的工作,就可以申请H-1B签证转换雇主,在申请的等待期间,他/她还可以为新的雇主工作。
然而,在实践中, 在被解雇后短期内找到新的工作可能会比较困难。 如果外籍者在H-1B身份终止后不能及时找到新的工作,但其配偶拥有独立的F-1或H-1B身份的话,他/她可以申请转换到配偶身份的附属身份,如F-2或H-4等。这样就保持了在美的合法身份。
如果外籍者既不能找到新的工作,也没有配偶的独立身份可依靠来转换身份,那他/她可以返回学校申请转为F-1学生身份。F-1身份要求申请人必须在美国的学院、大学、其他学术机构或语言学校进行全课程的学习。为了申请F-1签证,申请人必须已经获得学校的入学许可并拿到了相应的I-20表格。因为大学或学院的申请可能会比较困难,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建议申请人选择申请社区大学或语言学校等比较容易的项目。将要失去H-1B身份而选择通过入学转换身份的申请人应该尽快向移民局提出申请。同样,在申请的等待期间外籍者可以合法停留在美国。
最后,如果以上几种办法对申请人都不适用,作为一个临时的办法,外籍者在找工作期间可以申请转换为B-1或B-2身份。无论外籍者申请转换为F-2, H-4, F-1, B-1, B-2中的任何一种签证, 在等待申请结果期间, 他/她均可以合法地待在美国。 而且, 在找到新的工作之后,他/她可以在雇主的支持下再转回H-1B身份。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很多公司都在裁员,但和其他的国家相比,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还是非常壮观的。虽然外籍雇员应考虑美国目前的经济和自己的工作状况,但这不应该是一个阻碍, 也许看似山重水复, 但接下来的是一片柳暗花明。
(张哲瑞)
=========================
在美国研究生院的申请材料中,推荐信是一份较为重要的文件,多数学校都要求申请人提交2至3封的推荐信。推荐信直接关系到能否出国留学,能否获得奖学金等,推荐信的目的是通过推荐人向院校介绍申请人的工作、学习和专业方向等情况。在准备推荐信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申请人可以选择现在或以前的老师或雇主撰写。推荐人必须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在学术上是否有前途,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品行和特长。如推荐者有相当的学术地位或国际知名度更佳,他们所写的推荐信不仅较具分量且对您能力的肯定也较有可信度。
信件要提前准备,并事先和推荐者联系,做好沟通,以免读书计划和推荐信有互相冲突或矛盾之处。可提供成绩单、中(英)文履历表或读书计划给推荐者参考。推荐信绝对避免全部由自己或同一个人撰写,每封推荐信内容不宜太类似,尽量由推荐者呈现出申请者的多样的特点和能力。
在写推荐信时,需交代清楚推荐者和申请者的关系,推荐者对申请者的认识时间越长,教授科目越多,越有力量。推荐者以详细的事实资料来说明申请者的条件,呈现申请者的表现、能力、潜力,并进行评论。推荐内容应力求客观公正,着重于申请者的事迹表现,不宜使用浮滥的形容词或空洞的叙述。
================================
一、说明信(Cover letter)
一封介绍性的信笺,介绍你自己以及你应征的目的,并有机会在其中概述你的技能和你能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大多数公司除了要履历之外还要求附上一封说明信。(An introductory letter which introduces yourself,states your intent,and gives you an opportunity to summarize your skills and sell what you can offer to a company. Most companies require a cover letter in addition to a resume.)主要包括三部分:开场白(Anfang)、自我介绍(Selbstvorstellung)和结束语(Schluss)。
二、简历(Resume)
一个正规的个人鉴定,描绘出专业目标、工作经历和教育背景以及与某专业相关的其他的活动,或参加的专业组织,等等。这是一种向一个可能成为你老板的人推销你技能和专业技巧的手段。(A formal document which identifies a person,outlines professional goals,describes work history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and identifies other activities,memberships in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etc.,which are relevant to a career. It is a tool by which you market or sell your skills and expertise to a potential employer.)
英文简历与中文简历内容相似,主要包括:
(一)求职目标(Goals):
一份描述你专业抱负或是职业目标的陈述报告。(A statement which expresses your professional ambitions and/or career objectives.)包括:目标(objective)、工作目标(job objective)、职业目标(career objective)、谋求职位(position sought)、希望职位(position wanted)、申请职位(position applied for)等。例:
1.Executive and Managerial管理部分:
Executive Marketing Director市场行政总监Vice-President副总裁
Assistant Vice-President副总裁助理Controller(General)管理员
Vice-President of Administration行政副总裁manager经理
Production Manager生产经理Operations Manager操作经理
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首席执行官President总统
Chief Operations Officer(COO)首席运营官Branch Manager部门经理
Controller(International)国际监管Director of Operations运营总监
Claims Examiner主考官General Manager总经理
Property Manager房地产经理Field Assurance Coordinator土地担保协调员District Manager市区经理Regional Manager区域经理
Hospital Administrator医院管理HMO Administrator医疗保险管理
Import/Export Manager进出口经理Insurance Claims Controller保险认领管理员
Program Manager程序管理经理Insurance Coordinator保险协调员
Project Manager项目经理Product Manager产品经理
Inventory Control Manager库存管理经理Warehouse Manager仓库经理
Manager(Non-Profit and Charities)非盈利性慈善机构管理
Manufacturing Manager制造业经理Vending Manager售买经理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r电信业经理Transportation Manager运输经理
Service Manager服务经理Food Service Manager食品服务经理
Retail Store Manager零售店经理Assistant Store Manager商店经理助理
2.Administration行政部分:
Office Manager办公室经理Administrative Director行政主管
File Clerk档案管理员Receptionist接待员Secretary秘书
Executive Assistant行政助理Executive Secretary行政秘书
General Office Clerk办公室文员Typist打字员
Inventory Control Analyst存货控制分析Staff Assistant助理
Mail Room Supervisor信件中心管理员Stenographer速记员
Order Entry Clerk订单输入文员Telephone Operator电话操作员
Shipping/Receiving Expediter收发督导员Ticket Agent票务代理
3.Educ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教育部分:
Daycare Worker保育员Nanny保姆Teacher教师
Developmental Educator发展教育家Head Teacher高级教师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外语教师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物理教师
Guidance Counselor指导顾问Music Teacher音乐教师
Library Technician图书管理员Librarian图书管理员
Principal校长College Professor大学教授ESL Teacher第二外语教师
School Psychologist心理咨询教师Vocational Counselor职业顾问
Special Needs Educator特种教育家Teacher Aide助理教师
Art Instructor艺术教师Computer Teacher计算机教师
Coach教练员Assistant Dean of Students助理训导长
Tutor家教、辅导教师Archivist案卷保管员
(二)个人资料(Personal Data):
主要是介绍你自己(Introduce yourself),包括个人的一些自然状况:姓名(name)、住宅电话(home phone)办公电话(office phone)、通讯地址(adress)等。
(三)应聘的资格(Qualifications):
在何种程度上,教育背景及工作背景适合从事某一工作。(The degree and/or depth to which a person’s work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s a good fit for a particular job.)如:
1.教育背景(Educational background):
即正规学校教育/或培训(A history of a person’s formal schooling and/or training.)包括:学历(educational history )、教育程度(educational background)、知识背景(knowledge background )、所学课程(courses taken)、专业课程(specialized courses)、进修课程(refresher course)、脱产培训(off-job training)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等,及掌握情况。
2.工作背景(Work background):
即专职及兼职工作经历。(A history of a person’s professional and/or non-professional employment. )包括: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职业经历(professional history)、具体经历(specific experience)、兼职(Part—time)、实习(Intern)、实际业绩(Performance)、工作成就 (achievements)、个人能力(People)、市场开发(Marketing develop)、关键问题的解决(breakthrough)、成功的要素(Element of Success)、胜任力(Competence)、被认命的职位(appointed position )等。
3.实力/优势(Strengths)
你擅长的工作,你所拥有的积极的个性特点,你想向你未来老板推销的你的一些技能。实力包括较强的思想交流能力、分析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创造力、团结力和可取的个人品质。(Tasks which you feel you excel at,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that you feel that you possess,and skills that you sell to a potential employer. Strengths can include superior communication skills,high analytical ability,technical skills,managerial prowess,creativity,people skills,and desirable personality traits.)例如:
良好的沟通能力(Good Communication skill)
敏锐的商业头脑(Sharp Business Mind)
决策及信息高度透明(Transparency)
能当机立断(I’m willing to make decisions.)
我和他人容易共事。(I work well with others.)
我能有效进行时间管理。(I can organize my time efficiently.)
(四)弱点(Weaknesses)
你认为你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工作习惯,还是专业知识,或是交流能力,等等。任何一个潜在的弱点必须附有能使之转变为一种潜在能力的积极有效的方法。(Areas that you perceive that you need improvement in,whether it be work habits,business knowledge,communication,etc. Any potential weakness must be spun into a positive answer which converts it into a potential strength.)例如:
我有时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I tend to drive myself too hard.)
我对别人的能力期望过高。(I expect others to perform beyond their capacities.)
我喜欢速战速决。(I like to see a job done quickly.)
(五)业余爱好(hobbies):
爱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涵养、为人以及品德,爱好广泛的人往往比较开朗、合群、思维宽阔。例如:
弹吉他(play the guitar)、阅读(reading)、话剧(play)、慢跑(jogging)、
长跑(long distance running)、集邮(collecting stamps)、打桥牌(play bridge)、打网球(play tennis)、下棋(play chess)、旅游(traveling)、缝纫(sewing)、听交响乐(listening to symphony)、搞泥塑(do some clay scultures)
(六)离职原因:
最重要的是:应聘者要使招聘单位相信,应聘者在过往单位的离职原因是某些良好的愿望,避免把离职原因说得太详细、太具体;不能掺杂主观的负面感受;不能涉及自己负面的人格特征;尽量使解释的理由为应聘者个人形象添彩。例如:
为更专门的工作(for more specialized work)
为晋升的前途(for prospects of promotion)
为更高层次的工作责任(for higher responsibility)
为扩大工作经验(for wider experience)
由于公司倒闭(due to close-down of company)
由于雇用期满(due to expiry of employment)
(七)薪酬奖金
应聘之前应该做到对相关行业及相关职业的薪酬有个大致了解,同时最好先能确定一下自己的底线,但除金钱外,应聘者还应该将该单位的员工福利如假期,发展空间,行业前景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样作决定时才能不目光短浅,才能符合自己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如:基薪(Base Salary)、全面薪酬(Total Compensation)、年度奖金(Annual Bonus)、业绩奖金(Performance Units)、红利(Benefits)、津贴(Perquisites)、特殊津贴(Perquisites)、业绩股份(Performance Shares)等。
================================
夫妻该由谁提出美国I-140申请
一般而言,在评估申请人的移民可能性时,通常是根据夫妻双方的情况,建议条件比较好的一方提出申请,这样不仅申请人不需要付双份的申请费,而另一个只要在申请I-485时一并提出申请即可。但是,如果夫妻双方同是是H-1B身份,而且持有H-1B的时间已经四、五年的话,再加上目前职业移民排期速度缓慢,不确定能在H-1B的六年期限内及时提出I-485的申请,为了H-1B第七年的延续,有时候夫妻双方只好分别提出I-140的申请。
移民法限定H-1B身份最多只有六年,根据AC 21法案,除非外籍人士从提出劳工应聘或I-140申请超过365天还没有获得批准,可以在H-1B六年后提出延长一年的H-1B;或者I-140批准了在排期没到的情况下可以在H-1B六年后提出延长三年的H-1B的请。只要是符合上述的条件,在I-485没有批准或拒绝前,都可以无限期的延长H-1B 的申请。但是移民法也同时规定,H-1B的申请人是不能因为配偶所提出的移民申请超过365天来作为自己延长第七年H-1B的依据。即使如此,移民局仍然允许这个外籍人士的配偶在H-1B满六年后转换成为H-4的身份并继续在美国与配偶一起等待绿卡批准。
以现在的情况而言,移民排期遥遥无期,再加上经济不景气,有时候条件好的另一半反而莫名其妙的被裁了员,如果已经送了I-485,最好尽快找个类似的工作继续I-485的申请;如果排期没到而配偶的H-1B六年期限快到的情况下,就有必要由配偶提出PERM或I-140,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维持在美国的合法工作身份,也为移民申请多一份保障。
我们建议,不管是个人或夫妻双方在提出绿卡申请时,最晚也要在持有H-1B满五年前送件,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移民排期与I-485的送件:目前中国及印度出生的第二优先及全世界的第三优先都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排期。如果你是属于上述的情况,PERM 或I-140是在H-1B第五年以后才送的件,又没有I-140的批准,未来延长第七年的H-1B将是个大问题。如果是第一优先或者是中国、印度以外国家出生的第二优先申请人,则可以在送I-140时同时申请I-485,万一I-140无法即时在H-1B满第六年前获得批准,只好放弃H-1B延期改用 EAD工卡工作。万一I-140的申请有问题,连带也影响了在美国的生活及工作。
2、PERM及I-140审理时间不定:虽然PERM申请或I-140审理超过365天后可以提出第七年的H-1B延期,但是以目前PERM及 I-140的审理时间有变长的趋势,即使移民局允许少数I-140提出快速审理的要求,但是大部分都是申请人无法控制的因素,与其焦急等待不如提前在H- 1B满第五年前提出PERM或I-140的申请。这样一来,即使I-140来不及获得批准,至少也能先延一年的H-1B,有缓冲的时间。
因此,基于H-1B有效时间的考量,若夫妻两人的条件相差不多,就要考量夫妻双方持有H-1B身份的时间与目前职业移民审理的进度问题。若是一方的H-1B要第五年而另一方所持H-1B的身份还很长的话,可以考虑由H-1B身份剩下较短的人士提出移民申请,若是双方的时间都剩下一年多的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由夫妻方各自提出申请,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各自保有工作及H-1B的身份,对移民申请也是双重的保障。(梁勇律师事务所)
========================================
中国教育部: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29万人
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对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作出了部署,确定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629万人,比2008年增长4%。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个别省份和高等学校在招生计划管理和办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切实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上;地区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仍然较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任务还很艰巨,等等。
袁贵仁强调:2009年要继续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着力缩小区域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加强科学管理,着力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引导高等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袁贵仁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对招生计划和生源计划安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加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力度,2009年安排6万人,比去年增加2.5万人。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Embassy Science Fellows
Program
http://www.state.gov/g/oes/rls/fs/2003/17863.htm
The Embassy Science Fellows Program offers U.S Embassies an opportunity to host
a working scientist for a one to three month stay. Begun in 2001 as a State
Department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partnership, the Embassy Science
Fellows Program places USG scientists at posts to provide expertise, advice and
assistanc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 issues.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s Agency (NOA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and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have since become
participating agencies, thus enlarging the available pool of scientific talent.
Specific assignments, to be approved by post's Chief of Mission, will be
developed in consultation with parent agency, the Fellow, the post, OES, and
State’s regional bureau. The Fellow’s agency pays salary,
non-lodging per diem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 costs, while posts must provide
housing, office space, computer, email/internet access and local travel costs
from their own resources.
In May 2000 the Department made public a new policy mandate to strengthen
State’s capacity to integrat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ealth factors into
a broader spectrum of the foreign policy process. This initiative was
stimulated by a 1999 report by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which concluded that 13 of 16 U.S. international affairs strategic
goals encompas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ealth issues, and that the State
Department must become better prepared to address these factors.
A major objective in this effort was the creation of active, long-term
partnerships with the S&T community in government, academia and the private
sector. The Embassy Science Fellows program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just
such a partnership, a joint venture initially between the State Department and
premier USG technical agencies. The Embassy Science Fellows Program provides a
valuabl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State can work with other agencies of the USG
to assist them in advancing national R& D priorities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explore the degree to which new broad-scope umbrella S&T
agreements can provide a venue for the types of relationships, which will
benefit the USG technical agencies.
Most agencies choose to send Fellows to countrie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traditional S&T agreements. As a result, the fellows often provide
important first impressions as to new institutional linkages with counterpart
entities, which could assist USG agencies to fulfill thei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ponsibilities. Their keen observations bring insight, which
enable science-based approaches to be applied to US foreign policy objectives.
The program builds upon the complementary strengths and needs of the partner
organizations. The Embassy Science Fellows Program meets the objectives of all
partner agencies in allowing posts to acquire high-level scientific advisory
capacity to address S&T issues important to their missions, while
simultaneously providing agency staff an opportunity for valuabl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raining and network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program contact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OES/STC) at (202) 663-2619 or fax(202) 663-3236. http://www.state.gov/g/oes/rls/fs/2003/17863.htm
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 (NSMS-CAA)
http://www.nsms-caa.org/
=============================
英国癌症研究院中国奖学金计划
REMINDER: Application deadline 9th February 2009
Cancer Research UK
China Fellows Programme 2009
An opportunity for a young China-based scientist to obtain 3 years’ postdoctoral training in the UK
Train in a top UK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London, Cambridge, Oxford, Belfast, Birmingham, Dundee, Leeds, Manchester, Edinburgh or Glasgow
The fellowship provides salary (no less than £25,500 per year), research and relocation expenses, and annual allowance for China visit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www.cancerresearchuk.org/chinafellows
提示: 申请截止日期2009年2月9日
英国癌症研究院中国奖学金计划
Cancer Research UK
China Fellows Programme 2009
這项计划让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前往英国研究所接受三年培训, 从事世界級的癌症研究工作。
英国癌症研究院(Cancer Research UK) 下属的研究所遍布全英国的大学, 研究所及医院, 其中包括在伦敦, 牛津,剑桥,曼彻斯特, 格拉斯哥,伯明罕和利物浦的大学。
這项计划提供三年资助,包括工资(每年至少£25,550)、适当的研究费用以及每年一度往返中国探访的费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网址:
www.cancerresearchuk.org/chinafellows
==================================================
加大系統因應缺錢 今秋少收2300新生 (呂瑤 )
由於加州經費短缺,加州大學(UC)9日宣布,加大系統計畫今年秋季減少招收2300名新生,人數約占招生總數的6%。但是,華裔聚集地區的洛杉磯加大與柏克萊加大不在減招之列;聖地牙哥、戴維斯、爾灣、河濱、聖塔芭芭拉、聖他克魯茲分校將相應減少招生;新校園麥賽德加大(UC Merced)則可能持續擴大招生。
2008—2009年度加大共招收3萬7600名新生,今秋招生則限制在3萬5300人左右;社區學院轉校生不受影響,總人數為1萬6300人上下,加大估計轉校生在今秋大約增加3%;研究生招生數量暫時不變。
基於縮減招生,加大指出,新生申請的「中獎」率可能下降,例如學生往年能拿到3所加大學校錄取通知,今年可能只收到1—2所學校通知。如果符合加大入學條件卻沒有獲學校錄取,學生仍有機會進入招生不足的校園。
加大指出,減招計畫相對穩健,只要高中成績與大學入學考試分數符合招生標準,就應能被加大錄取,問題在於是否能錄取一志願學校。
加大總校長余度夫在聲明中表示,限制新生入學是加大最不願看到的情況,但基於加州經費短缺,導致加大沒有選擇餘地,如不縮減招生,加大教學質量將受衝擊。
加大方面稱,2009年加州高中畢業生數量開始減少,加大秋季招生減少的影響可能有限。
此外,為因應財政難關,加大校長余度夫建議減少285名高管人員薪資,其中包括各分校校長、副校長、大學醫院院長等。
==================================================================
说道美国大学排名,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在每年8月发布的美国大学排名。其实,在美国有多个民间机构对大学进行排名,最近几年留美热潮可谓是长兴不衰,这方面的资讯越来越多,中国学生也逐渐开始关注《普林斯顿评论》评出来的大学排名
。那这两种排名到底有何差异,学生又该如何使用呢?这次就套用一个流行用词,把这两个排名搁在一块,好好让他们PK一下!
一、US News Ranking
首先来出场的当然是US News,这个排名分为本科和硕士,本科称为Best Colleges,硕士称为Best Graduate Schools。其中本科排名按照学校类别分为5类:
1、Best National Universities 国家级研究型大学:共248所(公立162所,私立86所),此类大学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专业设置齐全;我们通常所说的排名就是指这一类。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排名所依据的指标全部是本科生指标,如高中排名、SAT/ACT分数、新生保有率、毕业率等,即是对大学本科阶段教育成果的评价。如果申请研究生,主要看专业排名。
2、Best Liberal Arts Colleges 文理学院: 共215所(公立22所,私立193所),此类大学专注于本科教育,并且至少有50%的课程为文理课程,如语言和文学、生物、生命科学、哲学、文化研究、心理学等。这类大学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对高中成绩较好,有志于以后从事基础研究的申请人比较适合,同时奖学金比较丰富。
3、Best Universities-Master''''''''s 地区级综合性大学:共557所,按照北部、南部、西部、中西部四个区域进行排名。此类大学提供广泛的学士和硕士课程,但博士课程比较少或者没有。
4、Best Comprehensive Colleges-Bachelor''''''''s 本科类综合性大学: 共320所,按照North, South, West, Midwest四个区域进行排名。此类大学专注于本科教育,但文理类课程少于50%,职业类课程如商科、护理、教育等较多。
5、专业学院(Specialty Schools):专业学院仅提供某一领域的教育,US News按照Fine and Performing Arts-Specialty, Business-Specialty, Engineering-Specialty, Service Academies四类列举了相关学校,没有依次进行排名。
6、除以上4类排名外,US News针对本科的Business和Engineering两个专业进行了专业排名。
在每一类排名中,US News将大学评估分数前50%大学按顺序排名,后50%的大学则分为3级、4级,没有具体名次。如Top National Universities类一共有248所大学,排名从第1名排到第124名,第124名后则分为3级和4级,3级和4级中的大学名单是按字母顺序排列,没有具体名次。
硕士排名全部按照学科和专业进行分类排名,共十一大学科。在学科下又分具体专业方向排名。
二、Princeton Review
近年在中国留学市场刚刚崛起的后起之秀,非《Princeton Review》大学排名莫属,倍受准留学生们关注。此排名由美国普林斯顿教育咨询公司推出的,该公司的市场定位为美国考试辅导机构,操作项目包括学生们熟悉的SAT, GRE, GMAT, LSAT等考试的咨询与培训。普林斯顿教育咨询2007年7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Princeton Review也同时进入中国学生和家长的视线。
2008年,《Princeton Review》对12,000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大学的学术、政治倾向、生活质量、饮食情况、宿舍条件以及社交生活等诸多方面对大学进行单项排名,并据此评出了The Best 368 Colleges美国最佳368所大学。由此看来Princeton Review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大学。
除此之外,Princeton Review对各个专业的不同方向均做出排名,这是吸引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如2008最佳290所商学院中,又从管理、校园设施、就业、校园环境、教授水平、申请难以度等方面对商学院进行排名,同时也评出最佳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领导力等细分专业的院校。
三、兼收并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如何从美国3600所大学中选出合适的学校,是令很多家长和学生苦恼的问题。我认为《2009版US 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是比较和选择学校时很好的起点,因为它设定了多种标准来全面衡量美国大学的教学水平。不管你是不是对美国大学情况有所了解,合理利用US News排名是一个选校捷径。通过US News排名,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发现一些更心仪的院校,这些学校也许是他们之前从未考虑、甚至从未听说过的。
但是我发现我接触过的很多学生在选校时过于依赖排名,他们的选校原则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非US News排名名校不去”,或者“非前50前100学校不申”。那么我想问这些学生,所谓的名校可以给你个人带来的益处是什么?当你最初处在一个陌生的社会中、面对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在一个全世界优秀学生竞争的环境中、在毕业率远低于入学率的美国大学中,你究竟有没有能力在名牌大学的光环中立足并游刃有余呢?
当然我并不否认有很多学生真的很优秀,但我还是建议大多数准留美生更应该对学校做出全面考量,包括考虑到其他一些不能被排名标准衡量的因素,包括学习的费用、奖学金额度、提供的课程、校园生活、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等。
那么这里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同时了解上百所院校,但缩小选择范围并确定最终要就读的学校却是一件难事。所以学生该如何使用US News排名呢?我强烈建议学生在参考排名的同时,也应研究排名以外的其他数据。我们知道US News排名里除了单纯的院校排名,还包含了非常丰富的院校信息,聪明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缩小择校范围。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数据来筛选学校,如知道公立大学之间的差别所在,对某些专业学院进行比较,知道大学校园的多样化程度,或知道性价比最高的院校有哪些。通过US NEWS排名学生也可以查询到美国1800所四年制大学的地理位置、校园大小、花费水平、提供的课程、和奖学金政策等,这些信息对学生或家长全面考量学校有非常大的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生关注较多的专业排名,则是US News设在硕士研究生排名下的子排名,其指导意义对于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来讲相对较大,申请本科的学生则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本科教育水平,如学校的本科师资力量、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阶段投入经费额、本科生离校率和毕业率等,此类数据可以参考Best National Universities 国家级研究型大学排名。
与U.S.NEWS相比,Princeton Review的专业划分要详细的多,很多USNEWS找不到的专业,这里都可以找到,冷门专业的学生应好好利用普林斯顿排名。除了美国的学校外,Princeton Review里也包括部分加拿大和英国的大学,对于想申请多个国家的学生来讲是个好消息。除学校名称外,普林斯顿排名也包含学校位置、学位课程及申请本科生平均GPA成绩的信息。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Princeton Review没有进行专业排名,而是按字母对开设某一专业的学校进行排序。学生可以利用普林斯顿排名迅速罗列出开设自己想要申请的学校名单,而不必去学校网站一所一所排查了。
最后,我们从这两个排名的来源来衡量其整体价值。Princeton Review 是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查而得出的学校排名,主观性的存在是必然的。US NEWS的排名来源相对更全面,如本科排名有25%比例来自于大学同行的主观评价,而研究生的商科、工程等专业有40%比例来自于主观评价,其他则来自不同机构或学术界权威人士的评价,和根据一些客观的如科研设施配备情况等因素做出评价。所以无论US News还是Princeton Review的排名,都具有一定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我更建议学生和家长更全面的看待和衡量美国大学,排名仅可以作为选择学校的参考,而不能作为选择学校的唯一指标。
==========================================
台湾成功大學Calling for Nominations of New Leadership Positions
-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NSC) 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cience (South) -
- 國科會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南區)主任 -
- Dean of the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
- 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
- Dean of the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 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院長 -
- Dean of th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
- 社會科學院院長 -
The term of appointment for these positions is four years and renewable for an additional term is possible. We welcome nominations and/or self-nomination for these positions. Please send nominations to Ms. Layla Lee of the Office of the Senior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t Layla@sevp.ncku.edu.tw.
In recent years,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one of the two leading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tensive universities of Taiwan, entered a transformational period. It is design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receive $57 million US annually for five year of additional “funds for excellence,” which is administered by MOE as the so-called national policy of “5 years 50 billion New Taiwan Dollars” (which is approximately $1.7 Billion US) for higher education project (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As a result, the new and visionary leadership team, led by Academician Michael M. C. Lai, M.D., Ph.D., President of NCKU (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 is respectfully requesting assistance from colleagues worldwide to identify globally minded and connected, intellectually astute and active and administratively robust and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s to lead three of the Colleges and an NSC Research Institute to further spur the university pursuit of excellence and relevance in Asia Pacific and the world in the coming decade.
Director of the NSC 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cience (South): Theoretical science is pervasive and fundamental in nearly all fields of intellectual efforts of today. To this end, the leadership of NCKU is greatly pleased that NSC sees it fitting to establish one such center in NCKU. It is one of the three NSC’s Theoretical Science Centers in Taiwan located on NCKU campus. This center was initiated in 2004 when NSC decided to expand the original center located on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s campus into three centers: one in the North, located 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 campus and one in the South, located on NCKU’s campus. With palpable support of the then administration, the South Center was bestowed a refurbished building with excellent facilities. The new Director, who will also be a full professor in one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within the university, will be the intellectual and administrative leader of the Southern Center. Administrative, he/she will report directly to NCKU President, will be the liaison with other leaders within NCKU as well as external (national and global) institutions and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ruitment and growth of the Center.
Dean of the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EECS) are not only the life-lines of NCKU, they are also the life-lines of Taiwan economy. Since the mid-sixties, as Asia Pacific started it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NCKU’s graduates in these disciplines have become the backbone of this transformation worldwide, many are whose-who of the world of EECS. Today, College of EECS is still a vital and robust intellectual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with internationally known faculty, where eight faculty members are IEEE Fellows, and state-of-the-art facilities. However, with rapid and imminent global challeng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ven EECS will require certain and/or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invention. The new Dean, who will also be a full professor in the College, will be the intellectual and administrative leader of the College, will report directly to NCKU President, will be the liaison with other relevant leaders within NCKU as well as external (national and global) institutions and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ruitment and growth of the College.
Dean of the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are sometimes referred to globally as the “science of the 21st century.” While this may be an overstatement, it is nevertheless true that to vigorously pursue this are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green” to “life,” must be a high, if not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a research intensive university. To this end, NCKU, with one of the strongest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Taiwan, a large and full scale medical college, accompanied by two state-of-the-art teaching hospitals serving the entire southern part of Taiwan, and a fast growing science college, initiated in 2005 the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Led by the founding Dean Academician Wen-Chang Chang, the College has grown in breadth and depth in the past four years. With the departure of Dean Chang to assume the position of Vice Minister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he university is now seeking a new dean to lead this College in the new century. The new Dean, who will also be a full professor in the College, will be the intellectual and administrative leader of the College, will report directly to NCKU President, will be the liaison with other relevant leaders within NCKU as well as external (national and global) institutions and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ruitment and growth of the College.
Dean of th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Established in 1997, th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is becoming one of the fast growing and intellectually robust colleges of NCKU. Also, the college will soon be housed in a brand new building, which is adjacent to NCKU’s college of medicine. The current components of the College include some of the more traditional disciplines of this exciting areas of intellectual pursues, such as political science, political economics, economics, cognitive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It is also the venue for public affairs and public policies research, two areas that are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support throughout major universities in Asia Pacific. The new Dean, who will also be a full professor in the College, will be the intellectual and administrative leader of the College, will report directly to NCKU President, will be the liaison with other relevant leaders within NCKU as well as external (national and global) institutions and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ruitment and intellectual growth of the College.
Abou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 is located in the ancient city of Tainan, which is approximately 250 kilimeters south of Taipei. It is connected to all major cities in Taiwan by the recently initiated state-of-the-art Taiwan High Speed Rail. With three quarters of a century of distinguished history, with well over 130,000 powerful alumni now dotting the globe, many have achieved supreme successes in arts, business, educ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ealthcare and are ready and willing to assist, with 22,000 academic selective students and 1200 academically significant faculty members currently, both have healthy dosage of international flavor, with enormous regional support, and with a permeating culture of proactive intellectual growth on the world’s stage, NCKU in Tainan, Taiwan, has evolved from its engineering genesis to become a powerful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Asia Pacific.
[1] Dongxiao Qin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department at Western New England College, Springfield, MA,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