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2期 創刊第443期 01/21-01/27/2009
值此加州的春意盎然、碧云蓝天、和阳光明媚之际,首先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牛”年祝愿。
自圣诞节和元旦以来,我们收到了来自大洋两岸和五湖四海近千份美好的贺年片和电子贺卡,既是感动高兴,又更诚惶诚恐。 高兴的是我们总算能为大家做些什么,惶恐的是要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确实是任重道远,不得不加倍努力才是。
一年多来,经济危机伴随着金融海啸,几乎触及到地球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奥巴马当选、京奥会成功举办、中国宇航员太空遨游,给世界带来了近年来少有的激情。
展望牛年, 我们并不指望世界会在瞬间“牛气冲天”。但我们确信,只要大家能发扬中国牛埋头耕耘、大智若愚的勤奋和韧劲,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世界总是会更美好的。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也斗胆依样画瓢的“草寨”一下:“世界上怕就怕‘信心’二字。只要有‘信心’,什么样的人间奇迹也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信心会坚定您的意志,信心会增进您的乐观,信心会让您像牛一样默默耕耘、百折不挠, 信心一定会使您最终成为成功者。
作为我们 – 您的“鸟巢”(“Your Net” or “Scholars Net”),还是会像过往的十数年一样,给您提供一分在家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一定会牢记“牛”的哲学:“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我们一定会反对“折腾”,只干实事,把工作做得更好。您的支持和帮助,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和鞭策。
为了进一步加强美中两国的伙伴关系,我们将会在今年暑期和冬假组织更多美中之间高层次的科教研专业交流活动,希望大家能及时关注我们发布的消息,积极报名参加。
我们也借此机会,献上CSA 的一封邀请书:2月1日,教授协会将在南加大(USC)举行“2009年会暨春节团拜”,欢迎您的光临 。自我们在上周二发出邀请书后,已有上百名学者专家报了名。但由于USC需要提前知道确切的人数以便准备晚宴,请还没有报名的朋友们尽快行动(详情请看本期头条目录 - 附后)。
另外,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反映,最近寄给我们的电邮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在24小时内回复。但由于我们的电子信箱 @barstow.edu 设有严密的安全装置,它会自动杜绝并删除任何可疑电子邮件(尤其是带有图片或附件、及来自商用电子邮件地址的信件)。倘若类似事情再次发生,请改寄 drzjiang@hotmail.com.
谢谢。
最后, 敬祝您和您的亲人
Have a Great
Spring Festival!
农历 二零零九年一月初一 己丑 牛
公历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春节
2009年第2期 創刊第443期 01/21-01/27/2009
Table of content - 本期重要目录
Upcoming Events and Call for Participation
v
邀请书:CSA
华裔教授学者协会2009年会暨新春联欢会(2/1/09)
v
2009年公派出国留学12000名申报展开
(2/20 – 3/20)
v
UCLA: Chinese New Year's
Banquet (1/23)
v
臺灣行政院科學委員會2009年暑期候鳥計畫受理線上報名 (1/21-2/9)
v
殷承宗、陳其鋼、葉小綱和青島交響樂團赴美舉行2009年春節音樂會
v
2009 SCAAE ANNUAL CONVENTION
-2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2/7)
v
旧金山"Happy 牛 Year - 欢欣鼓舞贺新年"精彩纷呈免费入场
(1/24)
v
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24日开幕 凤凰卫视、凤凰网同步直播
(1/24)
v
LBQA Chinese New Year -
Registration Form (2/4)
v
蒙特利公園市新年嘉年華 (1/31-2/1)
Important News and Announcements
v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等的2009新年贺词
v
四川民间艺术团在中国总领馆2009年春节招待会上演压轴戏
v
李海峰:2009年中国侨办系统坚持做到“问政于侨、问需于侨、问计于侨”
v
奧巴馬伊州推中文教育 洛加大(UCLA)專家認成長背景影響大
v
杨玉良出任复旦大学校长 中国9大高校部分书记校长履新 回归校园多有从政经历
v
日科学家探明细胞内大型蛋白质"穹窿体"构造 将有助于开发效果更好的癌症治疗药物
v
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院脑情报研究所 迈出“捕捉人类梦境”第一步
v
不要剥夺穷人的爱国权
- 评《瞭望》周刊1月12日发表的《积极消费就是爱国》
v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势不可挡
3项指标全球第一
v
体现多元化族裔大熔爐 洛警局推出14種語言官網 助民眾了解警方資訊
v
读者投书:回顧歷史,如此沉重?- 议日本侵華戰爭浩劫史(馮瀚緯)
v
“人肉搜索”到底是民主的有益尝试还是“舆论暴力”的蔓延?-
谈网络“审判”铁道部长
留学、签证、人才及奖学金
v
大学生就业难源于高端产业滞后
- 社科院《2009经济蓝皮书》:
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
v
美国赴中国留学生人数大增20%
南加大(USC)接受国际学生最多
v
台北經文處受理晶片護照 對照片要求嚴格 申請民衆需格外注意
v
新任美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Janet
Napolitano)谈[真實身份證法案-
Real ID Act]
v
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署执行新的访美程序:绿卡持有者和所有外国人入境按手印
v
Slippery Rock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aculty Position open for PE/Pedagogy
v ===========================================
邀请书:CSA 华裔教授学者协会2009年会暨新春联欢会(2/1/09)
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
2009 年会暨新春联欢会
Chinese Scholars Association –
2009 Annual Convention and Spring Gathering
Major Sponsor:
Mr. Ming Hsieh, President, Cogent Systems
Co-Sponsors:
Dean Uei-Jiun Fan, CED, Cal Poly Univ.
Pomona
Mr. Mark Li, Attorney at Law
Education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RC in LA
February 1, 2009, 3:00-8:00 P.M.
Tel: 213-740-2030, Website: http://universityclub.usc.edu
CSA Board of Directors and
Organizing Committee
Yong-Gang
Li 郦永刚 教授 会长 President
Lianlian Lin 林连连 教授 副会长 Vice President
Kylie Hsu 许凯莉 教授 秘书长 Secretary
Chongwu
Zhou 周崇武 教授 工程/自然科学理事 Director
Shenghe Huang 黄胜和 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理事 Director
Daniel
Kwong 邝仲豪 博士 基金筹备理事 Director
CSA
President Consul
Zhenying
Jiang 姜镇英 教授 Chair
Lianlian
Lin 林连连 教授
Kwan
Ming Chan 陈钧铭教授
Zhensu
She 佘镇苏教授
SPECIAL GUESTS
OF HONOR
Keynote Speaker:
Consul General Zhang Yun 张云大使
The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ajor Sponsor and Keynote Speaker:
President Ming Hsieh 谢明总裁
Cogent Systems,
Co-Sponsor:
Co-Sponsor:
Attorney Mark Xiangru Li 李相如律师
Law Offices of Li &
Associates,
Co-Sponsor:
Education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RC in LA
Consul Li Yaosheng 李曜升领事
Scholar &
Student Organization Leaders:
Zhen Xiao-Ming, USC-CSSA President
Liu Dahai, SW-CSSA President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Leaders:
Wang Ximeng, PKUAA President
Yang Liping, CTUAA President
Ye Wei, Tsinghua AASC President
Additional guests of honor will be
acknowledged during the banquet.
PROGRAM
2009 年会暨新春联欢会程序
3:00-4:15 专题演讲
Presentations in two parallel sessions: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4:15-6:00 新春联欢会
Spring gathering:
Music performances and raffle drawing
6:00-8:00 晚宴,主题演讲,颁奖典礼,娱乐
Banquet and keynote speeches
Award ceremony and entertainment
专题演讲 – 3:00-4:15 P.M.
PRESENTATIONS
– 3:00-4:15 P.M.
自然科学与工程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Session, Seminar Room A
Session Chair: Chongwu
Zhou 周崇武,
USC
3:00-3:15 - LI Yong-Gang 郦永刚,
USC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in
中国和加州近期地震灾害
3:15-3:30 - LOU Wang-He 楼望和,
MDEA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Technology
and Standard
3维电视视像的技术和标准
3:30-3:45 - XIAO Yan肖岩,
USC
Modern Bamboo Structures –
Towards a Greener Future
现代竹结构 - 未来的绿色建筑
3:45-4:00 - YE Xiangdong 叶向东,
Consulate General
Thoughts about Uncertainty
in Science
关于科学不确定性的若干思考
4:00-4:15 - ZHOU Chongwu 周崇武,
USC
Report on
2008 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回顾
社会科学与人文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Session, Seminar Room B
Session Chair: Kylie Hsu 许凯莉,
CSULA
3:00-3:15 - CHEN Baizhu, USC
Economical Storm in the World
3:15-3:30 - BAI Chunsheng 白春生,
CSULA
Interpreting Globalization
from 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从传播学视角诠释全球化
3:30-3:45 - LIU Jack 刘敬辉,
CSUF
Challenges for Young Chinese
Heritage Learners’ Language Learning in
美国华裔家庭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3:45-4:00 - LI Yaosheng 李曜升,
Consulate General
Current Status of Education in
中国教育之现况
4:00-4:15 - CHAN Kwan Ming 陳鈞銘,
CSULB
Report on
留交會東風,
人才争奪戰
新春联欢会 – 4:15-6:00 P.M.
SPRING
GATHERING – 4:15-6:00 P.M.
Co-Chairs: Lianlian Lin and
Shenghe Huang
Music Performances: 钢琴演奏, 萨克斯管演奏, 歌唱表演, 古筝表演
Raffle Drawing: 抽奖
晚会,主题演讲,颁奖典礼,娱乐
– 6:00-8:00 P.M.
(请着正装出席)
BANQUET – 6:00-8:00 P.M.
KEYNOTES, AWARD CEREMONY, AND ENTERTAINMENT
(Dress Code: Formal)
Co-Chairs: Lianlian Lin and
Chongwu Zhou
5:30-6:00
Check in and social time
6:00-6:15 CSA President Yong-Gang Li’s 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 of honored
guests and speakers
6:15-6:25 CSSA-USC President Xiaoming Zheng’s
greetings
6:25-6:30 Introduction of Consul General Zhang Yun by
Lianlian Lin
6:30-7:00 Keynote speech by Consul General Zhang Yun
7:00-7:10 Introduction of President Ming Hsieh by
Chongwu Zhou
7:10-7:40 Keynote speech by President Ming Hsieh
7:40-7:45 Award ceremony
7:45-8:00 Music performances
Keynote Speaker
Keynote Speaker
张云大使
谢明总裁
Consul General Zhang
Yun President Ming Hsieh
PRESENTERS’ BIOGRAPHIES AND ABSTRACTS
(Arrang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Last Name)
BAI Chunsheng 白春生教授
Dr. Bai went to
白春生教授来自中国。他在中国天津外国学院英语系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1986年他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的奖学金来美国求学。先后获得了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传播学硕士和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的传播学博士。1995年开始在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2004年获得终身教授资格. 白教授出版了一部传媒与全球化的著作,翻译出版了美国组织传播领域著名学者Eric Eisenberg的专著并在学术杂志和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1989年获得美国新闻总署嘉奖, 2000年获加州州立大学教学创意奖及学术基金,2002 获得洛杉矶市议会嘉奖。2006年获天津外国语学院荣誉教授奖。白教授在教学科研之余为美国的公司做传播咨询。先后服务了AT&T, NCR, Dream Work Studios, Disney Pixar,
Technicolor 等公司。2006 年他帮助Technicolor 公司翻译了Mission Impossible III的电影剧本。 他的翻译通过了中国文化部的审核,使得该电影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华语国家和地区得到同步上映。
Interpreting Globalization
from 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从传播学视角诠释全球化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century,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popular term in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academic discourse
across many disciplines. This purpose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offer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term and engage Chinese scholars for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meaning and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in today’s world.
CHAN Kwan Ming陳钧铭博士
Dr. Chan is a Full Professor (Emeritus)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t
Dr. Chan has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efforts involving scientists from
Since early 80’s, Dr. Chan has been a visiting
scientist at the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Guangzhou, and other
universities in China. His publications
have focused on heavy metals, oil spills, and radioactive nuclides in
In 2000 he delivered a research paper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orphologist at
Prof. and Mrs. Chan was an invited as keynote speaker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US-China Friendship Association Convention in
2006.
Prof. Chan has been appointed as an adviser to the All
China Returned Overseas Federation since 2002.
陳钧铭,博士,海洋学家,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正教授, (Emeritus)教授,海洋研究基金主任,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美洲分会教育主管。
生於香港,获香港大学荣誉化学理学士,及教育文凭。早期任職於香港政府漁农处为水文研究官。後赴英国利物浦大学深造海洋化学,获博士学位。旋应聘麻省林洞海洋研究所化学系,参加国际深海钻探计劃及黑海调查工作。後轉任職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地球科学系为教授,资历巳超过三十多年。
陈教授多年来一直被邀请参加国际研究工作。曾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台湾沿海悬浮物质成份探讨。八十年代开始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参加多项计劃如大亞湾放射性核元素研究,石油污染,重金屬在珠江口分怖评估,农药污染研究等。九十年代与南京大学大地与海洋科学系合作科研及互访。主要工作有湖沼地开发与改善问题,苏北沙洲生态分析比較等。近年在國際綠色化學會議上發表探討環保生化潔淨劑的比較. 陳教授亦努カ推動研究海外華人生活情況並著有關早期華人移民的心靈及精神支柱。
數十年來陳教授服務多個團体如(1)香港大學校友會, www.hkuaasc.org 2007年主持香港回歸十周年紀念研討會,邀請許副總領事主講.(2) 大洛杉磯地區促統會2005-2006秘書長並設立網站www.chinaunityla.com. (3) 南加州華裔教授及專家網, 与姜教授成立 www.scholarsupdate.com 周刊, (4) 華裔教授會 2002-2003任會長, 2004-2007 財政, 目下教授會已成為僑界穩健會社, (5) 南加州圓桌聯席會共同主席,協助玫瑰花車事宜,出席市府聽証會,指証異議分子. (6) 華埠岡州會館執行委員,歷任秘書長,特刊編委(2008年出版),在過往數年一直在國慶晚宴獻上愛國歌曲,2008年促成回國懇親團
(7)華埠至孝篤親會職員,執行委員,主持會所交際合作接待國內到訪事宜.其他如崒勝エ商總會,南加州華人協會,
華人社团联合会等等均為評議員,秘書, 共同主席職務,以不計較名份,一獻所長為主.(8)歷年協助國內學生留美,並發表”邁向更開放的美國高等教育”,每年都回國講學,合作研究.(9)成立墾丁中文學校
(Huntington Beach Chinese School)巳超過三十多年.今年更有白人學生獲取美國政府資助到北京大學進修一年.學校課程己為校區所鑑定等等.(10)每年均在位於海邊(Huntington
Harbor)家中接待留學人員,中國政府訪問團等觀賞聖誕燈船遊行及宴請.(11)
2009 年為華埠中華會館理事。
近数年來陳教授带领学者团队回国参加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参加推动回国服务和创业,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积極奉献,以科教兴国为目标。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於零二年起,在笫六及第七届聘请为国外顾问。
Your 1st Step in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and
action is better than bearing in mind”
A report of the 11th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Conference at Guangzhou
The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Conference is organized
by the PRC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from
留交會東風, 人才争奪戰
“耳聞不如目见, 心動不如行動” 的第一步
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報告
由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上海、天津、长春、哈尔滨、杭州、济南、武汉、成都、西安、厦门、苏州市人民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欧美同学会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留交会”)定于2008年12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坚持“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宗旨,致力于为高层次留学人员与国内需求单位搭建一个高效务实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服务。主要参加者有下列機构及人士:海外留学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各地政府和部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国内企业、上市公司;国内外知名高校、大学科技园、有关教育交流和培训机构;中科院系统和各地重点科研院所;风险投资及投资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市场);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办单位专场活动;各地政策介绍和创业投资环境展示;难题招贤;高水平国际学术论坛;国际人才招聘;留学人员项目推介和归国留学人员企业成就展。历届留交会共吸引了超过万名海外留学人员,带来科技项目8000多项参加交流,专业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城市规划、交通以及管理、金融、法律、咨询、人文教育等。一批留学人员通过留交会的渠道走上回国创业之路,一批项目与国内机构达成合作,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南加州教授及專家們每年都組織團隊参加. 每次除了参加大會活動外, 更与當地政府或商業機耩交流信息. 有許多南加州人員在廣東, 香港等地成功創業, 大カ促進中國與南加州双方合作與互动. 俗語云” 耳聞不如目见, 心動不如行動”. 参加留交會是最隹的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的第一步.
CHEN Baizhu, Ph.D.
Professor Baizhu Chen is the Academic Director of the Global
EMBA (GEMBA) program of the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Professor Chen is a member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Expert Advisors Committee to the Minister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MOST)
of P.R. China. He has trained and consulted senior executives of various
companies including Aegon Life, Aegon-Industrial Fund, GF Securities,
Brilliance Group, Little Swan Appliances, Xi’an Janssen Pharmaceutical, Eli
Lilly, LuJiaZui Group,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Pudong Government of
Dr. Chen’s research has appeared in various peer evaluated
economics journals. His book jointly with Kim Dietrich and Yi Feng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Reform: Problem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is published by the Westview Press. Dr. Chen is a
recipient of grants from the
Dr. Chen received his Ph.D. and M.A. in economics from
the
Economical Storm in the
World
世界经济风暴
LI Yaosheng 李曜升领事
Education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RC in LA
Current Status of Education
in
中国教育之现况
LI Yong-Gang 郦永刚教授
Prof. Yong-Gang Li is a distinguished
earthquake specialist. He was graduated from
郦永刚教授是国际地震学界知名学者和专家.1967年由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1981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Visiting Scholar赴美国深造.
师从世界著名地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Aki教授.1987年在美国USC获得地球物理和地震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得USC地球物理研究杰出成就奖.现在该校担任科研和教育工作.并为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主持多项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近期受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郦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开创性强.首先在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大断裂发现地震断层导波,并成功建立数字模型用计算机合成断层导波,为地震断裂带内部精细构造的高精度三维成象和其物理特性的定量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技术.解决了该领域内一大难题.继尔,他在地震研究工作中首次发现断裂带在地震过程中的同震破裂和震后愈合,并用波形相关技术精确测定岩体破碎程度和恢复时间.从而构建了相对完备的理论和方法对地震断裂带进行四维研究.为深化地震周期性理论,地震预报和评估,提出新思路和重要物理参数.郦教授在创新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四篇论著.在国际地震界产生重大影响.他开创的地震断层导波方法现己在很多国家应用.中国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后,郦永刚教授作为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地震科学考察研究主要成员,赴灾区考察和主持地震断层研究项目。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应急项目“应用断层通导波确定汶川地震断裂深部复杂结构:为灾后重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尽快确定龙门山断裂带目前的状况, 测定地震区域底部岩体破碎程度和分布范围, 确定分支断层的位置和几何形态,查明深部隐患断层和潜伏余震区,为震后灾区城镇重建规划中选择安全场址提供必要依据。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in
中国和加州近期地震灾害
Earthquake
is a severe natural disaster threatening human’s life and properties in the
world. Californians are living on an earthquake country wher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earthquake-generating faults – the 1,500-km-long San
Andreas Fault (SAF) passes. In Northern California, the SAF generated the M7.9
In order to delineate the detail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LSF and rock damage at depth caused by this M8 earthquake for selecting safe places to re-build the ruined
cities and towns in the region, the author as an earthquake expert aboard
invited by Chinese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went to Sichuan and did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t the epicentral area. Here, the author presents pictures to
show the damage seen at the ground surface. Eventually, we shall relate the
rock fracturing on- and near-fault to the magnitude of moment release and slips
as well as the fault geometry and segmentation. The results from the Longmen
Shan Fault will b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LIU Jack 刘敬辉教授
Dr. Jack Liu is currently coordinator of
Chinese Studies program and superviso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ternship at
刘敬辉教授于美国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以及普渡大学商学院 管理学证书。刘教授现任教于加州州立大学, 担任国际贸易实习部主任和中文部主任, 并教授国际贸易和文化史课程。刘博士于2007年获得加州州立大学杰出社区服务奖,于2008年获得加州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奖。其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和文明史,应用语言学和美国华裔研究。 刘博士的著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例如美国《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和 <<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刘博士应邀参加国内外的讲学, 并为多种国际学术会议和出版机构担任评审,例如耶鲁大学出版社。
Educational Issues of Young Chinese
American
This study seeks to contribute to the
emerging body of Chinese 1.5 generation and second generation on educational
challenges due to their herit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middle-class Chinese
American familie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dvance Chinese heritage speakers and
young Chinese American through open-ended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Finding suggested that those who have completed elementary-school
education in the target settings before immigrating to
美国华裔家庭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2008年12月3日,美国马里兰州大学(
LOU Wang-He 楼望和博士
Mitsubishi Digital Electronics
美国康乃尔大学计算机和电子工程博士。他在上海黄浦江畔度过了青少年时代,高中毕业于上海市上海中学;北京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中国科大首届硕士。楼望和博士是美国先进数字电视标准委员会(ATSC)投票权成员, 美国民生电子协会(CEA)电子视像标准委员会投票权成员,美国有线通信工程师协会(SCTE)数字视像标准委员会投票权成员, IEEE国际民生电子年会(IEEE/ICCE)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楼望和博士是CSA终身会员, 美国信息显示协会(SID)和影视工程师协会(SMPTE)会员。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Technology and
Standard
The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is a new fast
developing area after HDTV (High Definition TV). The presentation will
introduce:
·
Human
3D Vision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
3D Video
Configurations and Display Technologies
·
3D
Video Standard Development.
·
Challenges.
·
Predictive
Remarks.
3维电视视像的技术和标准
3 维电视视像是继高清电视之后的又一新的迅速发展的领域。本演讲简介如下几个方面:
·
人类3 维视觉和立体显示原理
·
3D视像结构和显示技术
·
3D视像标准问题
·
挑战 -- 3D视像的难题
·
展望
XIAO Yan 肖岩教授
Yan Xiao is a
professor of civil engineering at the
Modern bamboo structures - towards a
greener future
现代竹结构 - 未来的绿色建筑
Bamboo, as a natural resource, has been
utilized by mankind for thousands of year. However, modern structures using
bamboo as basic material have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Prof. Xiao and his team based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have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technology called GluBam,
in which the amount and the orientations of bamboo fibers are arranged based on
design requirement and solidified using biding adhesives through several
processing procedures. There are several key characteristics in bamboo based
structures. First, the source of raw bamboo materials is widely availabl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particularly in Asia, such as
YE Xiangdong 叶向东领事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RC in LA
叶向东,男,高级工程师,哲学博士(科技哲学专业)。长期从事科研设计、科技管理和科技外交工作。现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科技参赞。曾任中国驻荷兰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中国驻丹麦使馆科技参赞等职。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创新体系及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范式转型、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不确定性及科技伦理等。先后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并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演讲。
Thoughts about Uncertainty in
Science
Uncertainty in science has been regarded
one of topics of general interest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domestically and
glob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intension and main causes of
uncertainty in science, and puts forwards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scientific
uncertainty.
关于科学不确定性的若干思考
科学的不确定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如何认识科学的不确定性关系到能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关系到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方法的变革、关系到如何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面准确地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刻内涵。本文就科学不确定性的基本内涵、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提出了若干思考和看法。
ZHOU Chongwu 周崇武教授
Dr. Zhou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He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from
周崇武博士现为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主攻纳米材料, 纳米电子学, 和生物纳米技术。周崇武于199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于 1998年获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从1998年至2000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员,从2000年至今任教南加州大学。曾获如下奖励:
·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教授奖NSF CAREER Award 2002
·
Zumberge交叉科学研究奖Zumberg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ward
2002
·
美国航天总署TGIR奖NASA TGIR Award 2002
·
南加州大学杰出青年教授研究奖USC Junior faculty research Award 2004
·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纳米技术青年科学家奖IEEE Nanotechnology Early Career Award
2007.
周崇武博士:
Report on Beijing Convention 2008 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回顾
12月21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的“2008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在北京开幕。北美华人教授专家代表团由周崇武教授带团参与了创业周的各项活动。创业周期间,主办单位围绕创新发展和创业报国举办了海外学人论坛,进行人才对接。北京的活动结束后,海外学人分赴江苏、湖北、山东等地,考察创业发展环境,开展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洽谈与合作。“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7届。
代表团部分成员在“2008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交流联谊晚宴合影
代表团参与“2008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办的“海外学人创新发展论坛”
代表团参加青岛的考察交流活动,在青岛奥帆中心留影。
==============================
2009年公派出国留学12000名申报展开 (2/20 – 3/20)
本年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申报工作即将开始。今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各类出国留学人员12000名,其中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计划选派6000人,其它项目计划选派6000人。
国家公派留学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科研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和在校优秀学生,符合选拔简章及有关奖学金项目具体要求的,均可申请。
今年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主要分五类:高级研究学者项目;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研究生项目;互换奖学金项目;专项出国留学项目。可获优先资助的学科、专业领域包括: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战略领域;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等。
申请人需在2月20日至3月20日期间,先进行网上报名,再按要求履行相关程序。如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直接受理的出国留学项目或者向外方直接申请的出国留学项目,可查阅国家留学网并按具体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申报。国家留学网网址为:www.csc.edu.cn;国家留学基金委网上报名系统网址为:http://apply.csc.edu.cn
。从今年起,申请时不再需要提交体检证明,健康状况的审核也将放到录取后派出阶段。
国家留学基金委在全国统一录取后,未被录取的我省申报人员将自动转入地方合作项目参加第二轮录取。地方合作项目录取人员出国待遇与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项目录取人员相同。
==============================
UCLA: Chinese New Year's Banquet (1/23)
Join
us for a traditional New Year's banquet -- see old friends and make new
friends!
Friday,
January 23
6:30 pm
$10 per person -- Seating is limited, so reserve your spot
now. (We'll collect payment at the restaurant.)
Email china@international.ucla.edu to make your reservation. Please
include the names of all guests.
Hop Li Seafood Restaurant
(310) 268-2463
=======================================
臺灣行政院科學委員會2009年暑期候鳥計畫受理線上報名 (1/21-2/9)
臺灣行政院科學委員會為增進海外新世代青年人對臺灣的瞭解,及為國內科技產業及研究機構儲備海外人才,於2005年開始成功的舉辦邀請傑出青年學生返台參加暑期實習活動,引起海外熱烈之迴響。本年度決定賡續推動,Taiwan Tech Trek 2009」候鳥計畫自1月21日起至2月9日止受理線上報名,凡有興趣申請者可起逕至行政院科學委員網站:http://www.nsc.gov.tw/ttt或國科會首頁http://web.nsc.gov.tw之科技台灣探索(候鳥計畫)選項,查詢相關資訊及線上完成報名手續。如需協助請電休士頓科技組:713-963-9433
==============================================
殷承宗、陳其鋼、葉小綱和青島交響樂團赴美舉行2009年春節音樂會
受美國IMG演出公司的邀請,青島交響樂團1月20日將啟程赴美國舉行“中華風韻——2009中國春節音樂會 ”。在美國的兩周時間裏,樂團將在兩座世界頂級的音樂廳——卡內基音樂廳、肯尼迪藝術中心演出,並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肯恩大學演出。
青島交響樂團團長遲濤表示,此次赴美演出,選擇的曲目都是中美兩國的現、當代音樂精品。包括美國聽眾耳熟能詳的作品:伯恩斯坦的《西區故事》、格什溫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和《波吉與貝絲》;中國的曲目有:陳其鋼的《雙簧管協奏曲——道情》、葉小綱的琵琶協奏曲和殷承宗的《黃河協奏曲》、《瑤族舞曲》等作品。
參加此次演出的藝術家有:老一輩鋼琴家殷承宗、第十二屆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水晶大獎獲得者陳薩、紐約愛樂樂團雙簧管首席、青島籍演奏家王亮等。陳怡、陳其鋼、葉小綱三位作曲家也將赴美向觀眾講解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
青島交響樂團組建於2005年4月,演奏員由全國各大音樂院校和海外歸來的優秀畢業生、以及從國內其他交響樂團交流來的樂手組成。
(徐冰)
========================================
2009 SCAAE ANNUAL CONVENTION -2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2/7)
|
Technical Program
10:30 AM – 2:00 PM, Saturday, February 7th, 2009
BCD Restaurant,
Restaurant Phone: 562-809-8098
Seminar and Panel
Chair: Dr. Louis Huang (SCAAE, President)
10:00-10:30 Check-in
and Networking
10:30-11:00 “Case
Studies of Aircraft Curved Frame/Beam Lateral Buckling”,
Dr. Rock Teng
11:00-11:30
“Inspection and Repair of Aircraft Composite Structures”,
Prof. Kuen Lin
11:30-12:00
“Structural Dynamics at a Glance”, Prof. C.C. Tien
12:00-12:30 “Shenzhou
7 Mission Review", Prof. H.S. Chen
12:30-1:00 Lunch - Free
for Members and $5.00/person for Non-Members
1:00-1:10 Award to
Speakers
1:15-2:00 Panel
Discussions “
Panelists: Dr. L.
Huang, Prof. C. Tien, Prof. K. Lin, Prof. H. Chen
Come and Enjoy the Happy Hour with Us!
Evening Program (6:00 PM – 11:00 PM)
·
Social, Dinner, Entertainment, Award, Dancing Party …
·
Keynote speaker: Dr. J. J. Miau, Director General, 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
Topic: “Recent Development of Space Program in
·
$45 per member – Make check payable to “SCAAE”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ur convention,
please contact:
Dr. Frank Lin 310-512-4208
(O) 310-291-3324 (C) flin@asme.org
Mr.
Peter Yuan 562-593-5332 (O) 310-714-5537 (C) paolin_yuan@yahoo.com
Dr. Hsi S. Chen 949-837-1067 (O) 949-690-7489 (C) hsichen8@aol.com
========================================
旧金山"Happy 牛 Year - 欢欣鼓舞贺新年"精彩纷呈免费入场 (1/24)
为庆祝春节, 旧金山市立总图书馆, 驻旧金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领事馆及星映像国际传媒公司将于除夕前一天1月24日(星期六)
下午二时, 在总图书馆联合举办“欢欣鼓舞 贺新年”的表演节目, 免费入场, 不需门票, 节目以中英文进行。
这是一场不同凡响的Happy牛Year节目, 表演者有华裔第二代的小朋友及大朋友, 中外混血青年, 热爱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 中港台两岸三地的侨胞及新移民等, 皆是一时之选,由星映像国际传媒公司总裁于静江女士策划。2006北美亚洲小姐亚军滕琼琼主持。节目包括 : 华人舞龙, 中印混血儿吹奏六种不同的笛萧乐器, 美国女孩粉墨登场唱京剧, 会说流利中文的伊朗青年高歌国语歌曲, 小妹妹轻快的关东娃舞蹈, 六岁女孩朗诗勿忘四川灾民, 还有俏花旦民间舞, 花好月圆国乐演奏, 以中国音乐跳美国嘻哈舞等, 这些热衷中西文化交流的表演者曾获獎无数, 所有演员义务演出, 与大家欢聚一堂过新年。
二十四日的节目, 下午二时至四时, 在总图书馆地下室的礼堂举行, 总馆位于Larkin & Grove St. (near Market &
电话: (415) 557-4430 (总图书馆, International Center)。
===========================
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24日开幕 凤凰卫视、凤凰网同步直播 (1/24)
由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与香港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龙凤呈祥——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2009”将在24日(除夕前一天)晚上19时30分为海内外华人献上一场艺术盛宴。 本次演出将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通过凤凰卫视、凤凰网同步直播。
艺术总监徐沛东表示,对华人经典曲目和传统演奏手法的创新,是音乐盛典的一大特色,演出将采用“中国旋律,西式演绎;传统艺术,现代表现”的编排手法。大陆知名歌唱演员宋祖英、“亚洲第一男中音”廖昌永等将参加演出。
======================================
LBQA Chinese New Year - Registration Form (2/4)
The
and it’s Board of Directors
Cordially Invite You to Celebrate
The Year of the OX at the
LBQA Celebration Of
Chinese New Year and Spring Festival
Wednesday, February 4, 2009
6:00 p.m. - 8:30 p.m.
LOCATION:
The Royal Buffet Chinese
Restaurant
Telephone: 562 427 9977
(Fwy
COMPLETE THE FORM BELOW AND
RETURN BY MAIL WITH CHECK TO:
400 Oceangate,
by Monday, February 2, 2009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l is set for the LBQA
Celebration of Chinese New Year (see Invitation and RSVP registration form
above).
The board has planned an enjoyable evening filled with
tradition, history, Chinese entertainment; a silent auction (which already has
a great list of items); a large Chinese buffet; and a special presentation by
our Students that visited
PLEASE NOTE: If you have
additional items to donate to the auction, please contact Heidi at: yilanluo@yahoo.com
Since the time is short,
please let us know as soon as possible how many reservations you will have.
This year the room will only accommodate MAX - 80 people, so please make your
reservation ASAP.
Thank you and we hope to see the entire board and
friends on Wednesday, February 4th, at the Royal Buffet in
David Zanatta
Sr. Vice President
JCA Resources, Inc.
400 Oceangate,
Office: 562 901.3081 ext: 310
Fax: 562 901 3082
E-mail: davidzanatta@jcaresources.com
Website: www.jcaresources.com
========================================
蒙特利公園市新年嘉年華 (1/31-2/1)
農歷新年將至,蒙市中國新年嘉年華 也即將於本月31日和2月1日在蒙市嘉偉大道閃亮登場。
本活動是聖蓋博谷地區首屈一指的中國新年慶祝活動之一,今年已經是第十一屆,每年都吸引來自各個城市約10萬民眾參加。今年的活動將以金獅領航揭開序幕,舞台上並有魔術大觀、太鼓舞、四川變臉絕技、爵士舞、中國雜技、芭蕾舞等精彩紛呈的表演節目。現場還特設卡拉OK才藝大賽,提高民眾參與性。此外,有近 200個攤位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園藝、石雕、手工藝品、風味小吃,應有盡有。
這個為期兩天的「嘉年華 」活動,將於1月31日上午11點至晚上8點半以及2月1日上午10點半至晚上7點半在嘉偉(Garvey)大道上位於嘉惠爾(Garfield)和阿罕布拉(Alhambra)大道間的路段進行。活動入場免費,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程嫣)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等的新年贺词:
美国總統奥巴馬昨日向全球所有慶祝農曆新年的人們特發聲明祝賀新年:
“我向橫跨亞洲、美國,以及全世界慶祝及歡迎農曆新年牛年的人們,致上我最衷心的祝福。
當大家與家人吃團圓飯時,大家一起迎接新的開始,同時緬懷先賢的智慧。 從舊金山的舞獅、亞特蘭大的歡慶,到紐約及華府的遊行,美國亞裔承繼著祖先鮮活的傳統,豐富了美國的文化。
我祝所有慶祝這個新年的人們和平、興旺、健康。”
(這是奥巴馬本月20日上任後發的第一份賀詞,也是他首次祝賀亞裔農曆新年。 白宮指出,26日是中國12生肖中第二生肖牛年的開始。奥巴馬上任不到一周,就周到地發出農曆新年賀詞,是白宮內閣秘書長盧沛寧Chris Lu等人的功勞。印度裔的總統交接小組亞太裔聯絡人梅賀塔Parag Mehta就說,歐巴馬出生於亞太裔人口最多的夏威夷,又在印尼長大,他的妹妹及妹婿都是亞裔,其實歐巴馬本人也可說就是亞太裔了。)
来自杨福家校长和李政道博士为Scholars Net全体教授和专家亲制的新年贺卡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2009
李政道博士与杨福家教授
于宁波诺丁汉大学
Prof. T.D. LEE &
Prof. Fujia YANG
From
(下附:杨福家校长的电子邮件)
Date: Mon, 8 Dec 2008 22:28:05 -0800
From: Fujia Yang
Subject: Seasons Greeting Special
To: members@scholarsupdate.com; drzjiang@hotmail.com
Dear
All,
Attached
is a greeting card for everybody.
A
Very Happy New Year!!!!!!!!!!!!!!
Fujia
From
---------------------------------
Greeting from <<UPDATE>>
新年到了,想想没什么送给你的,只有给你五千万:
千万要快乐!
千万要健康!
千万要平安!
千万要知足!
千万要乐观!
新年快乐!
《即时周刊》和专家学者网
Dr. Zhenying Jiang
Dr. Kwan Ming Chan
Dr. Sophie Lee
Dr. Hongyu Zhang
http://www.scholarsupdate.com/UpdateJournal/main.htm
======================================
洛杉磯中国总領館邀侨学商科技界共迎新春 (丁曙)
「鼠遁春風至,牛攜喜氣來」。洛杉磯中領館16日晚張燈結彩,盛大舉行華人華僑新春招待會,近200位華人民選官員和僑領出席,歡聲笑語不絕。
(左起:签证主管宋连臻领事、书法篆刻家尚德林、陈钧铭教授、张云大使、姜镇英教授、副總領事許朝友)
身著紅色唐裝的張雲指出,今年中美兩國迎來了建交3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在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有了進一步發展。洛杉磯的華人華僑擔當著重要的橋梁角色。他祝願新年經濟發展、環境安全、社會和諧、中美關係更加完善。张云在致词时,首先同大家回顾了不平凡的2008年:南加州华人华侨为汶川地震的遇难同胞悲痛和祈福,并慷慨解囊,奉献关爱和温暖;南加州的华人华侨连夜奔赴旧金山,为奥运圣火保驾护航;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欢呼喜悦;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献计献策;为中美两国的交流修桥建路。
张云说:“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困难和灾难面前,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众志成城,发扬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成绩面前,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看到了不足,实事求是,继续开拓进取。”张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经济继续发展、环境更加安全、社会更加和谐,中美关系迎来更好的明天。他还表示,总领馆将本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广大华人华侨和各界朋友提供更高效、更周到的服务。
89歲高齡的中國僑聯顧問胡順告訴記者,自洛杉磯中領館落成20多年來,他幾乎每年都來出席新年或國慶招待會,他本人就是中美關係發展的歷史見證人,30年來支持中國的洛杉磯華人僑社更加壯大,眾望所歸。新老民選官員吳黎耀華、周本立、沈時康、姚申威等人出席,雖然他們來自香港、台灣或在美國本土出生,但是同中領館的互動關係相當密切,對祖籍國的強盛感到自豪,尤其是去年中國極其成功地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令美國華人倍感驕傲。華裔教授協會監事会主席姜鎮英表示,雖然當前經濟不景氣,社會上瀰漫著一種不確定的氣氛,但他相信2010年經濟肯定回升。因為從歷史經驗看,往往是美國民主黨執政,房市和股市都會有所上升。
出席晚會的還有副總領事許朝友、黃曉健,分管僑社或新聞的領事侯艷琪、樊錦、樂利文等人,以及老僑和新僑領袖黃金泉、張自豪、張曼君、張素久等人。
姜镇英教授、郦永刚教授、陈钧铭教授、胡培声教授、林连连教授。。。等应邀出席了新春招待会 (图片左起:人民日报驻美特派记者管克江、郦永刚教授、科技参赞叶向东博士、姜镇英教授、方朝华医生、吴苏丽女士)
=====================================
四川民间艺术团在中国总领馆2009年春节招待会上演压轴戏
中国四川民间艺术团在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举行的华人华侨2009年春节招待会上的精彩表演为他们此次在美国的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举行的华人华侨2009年春节招待会上的压轴戏就是“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的系列活动首场的中国四川民间艺术团的大木偶表演。
首先登场的是《书艺》:木偶在表演者的操纵下,用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写下"四海同春"4个大字。大木偶表演中国传统书法,这个节目不仅要求演员本人要具有相当的书法功底,还要让大木偶的手像人手一样,挥洒自如。能够用木偶的手用楷书、草书、隶书、行书等四种字体写出“四海同春”,真的堪称是中国一绝。
其次是《红绸舞》:当演员撑起一个真人大小的惟妙惟肖的木偶少女,伴着中国优美典雅的名曲《梁祝》舒展两条8米长的红绸翩翩起舞时,现场突然间变得异常的安静,悠扬的小提琴伴奏和人偶合一的传神表演已经让现场的观众陶醉在中国式的浪漫中。
当整台演出的压轴节目--《变脸》登场时,观众们看到川剧演员和两米多高的木偶在一刹那间就“变”了脸,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啧啧称赞。让观众更为新奇的是《变脸》,竟意想不到地变出了奥巴马的脸谱
许多华人华侨表示,他们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精彩的演出,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这么逼真的木偶能做这么多动作,和人一样地灵活,具有如此鲜明的艺术特点,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而四川籍的华人华侨看后则感慨万千,称有回家的感觉。
本次主题为“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的系列活动是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举办。作为“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系列活动的首发团组,由四川民间艺术家组成的中国四川民间艺术团15日至20日访问洛杉矶。变脸、木偶戏、滚灯杂技、皮影戏这些在海外难得一见的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艺术绝活将在华人工商大展和帕沙迪纳亚太博物馆闪亮登场。瑰丽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为洛杉矶地区的华人带来新春喜庆气氛!(吴健)
======================================
教授专栏:选择你的老板 (孙涤)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关于“励志”的书籍也热门了起来。人们发觉在一个高速流动的社会里,怎样与人相处,如何调适工作环境,要比你原来是什么,原本有多大能耐,比如学识或学历之类的,要管用得多。励志书籍的一大门类是讨论如何获得“领导力”(Leadership)。成为领袖人物,无论在政界、商界、学界、娱乐文体界,都是人们所向往和渴求的,“领导力”书籍就因而热销起来。这类书籍常常以成功人士的生平事故和逸闻为脉络,讨论领袖之所以为领袖的种种因素和秘诀,比如家庭背景、本身禀赋、童年遭遇、风云际会等等,这不奇怪,英国史学家卡莱尔早已指出,对英雄的崇拜乃是人类的天然倾向。
然而,这些书至少有两方面的缺失。其一,对领导力尽管有各种模型和理论,大多为事后的追认,并不能分析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日后的领袖人物,甚至连怎样的行为才能够被界定为“领导艺术”,都莫衷一是。读者对挖掘自己身上的领导潜力所寄予的厚望,于是大打折扣。难怪管理大师德鲁克就痛痛快快地指出,所谓“领导力”者,就是吸引追随者的能力;第二方面的缺失更形突出,这些书的取向专注于领袖本人,而没能从追随者的角度——绝大多数读者都是追随者——来讨论领导力的效用。实质上,领导力是一种关系,领导者和追随者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起码不全是)领导者的气质、品格、命运。作为追随者,你我的真实要求其实是怎样替自己挑选一个好的领导。曾几何时,一个伟大领袖每每言出为法,举步成经,而民众只有匍匐领受的份。市场化使这种关系幡然改观,给了我们选择的压力,也给我们以选择的空间,这才是领导力的探索和讨论之所以变得吸引人们的地方。
在一百年以前,尽管战乱、疠疫、饥馑频仍,世界本质上还是“稳定”的:几乎所有的人在生下来时就明白自己是谁,将干什么——他们的职业多半在父母的行业,他们将住在哪里——和父母的住处相近,甚至将老死在那里,总之和出生地相去不远。这给人们带来“稳定感”,不论你打算“乐天知命”还是“悲天知命”。而这一切被市场化给颠覆了。西方发达地区的民众约在八十年前就必须面对的这种惶惑和失落,在开放二、三十年以来,也大规模地在我国凸显出来。其后果之一,就是怎样摆布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强烈地影响着你将干什么,将住在哪里,将成为怎样的人。
社会心理的实践告诉我们,虽然和你同时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六、七十亿,但真正与你有影响的可能不超过五十个,而决定个人幸福和满足感的,所谓紧密层的人,又会少于十五个。其中最重要的父母、孩子、配偶,他们是怎样的人,与其说是你的自由选择,不如说是你的运气。父母、子女自不必说;即便是配偶,表面上是你精心选择而来,但这个选择常常会令你必须多方让步妥协,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价值观,并且不断加以补偿才能维护和谐关系,若是彼此尚有“缘分”的话。
紧密层之外不到五十个对你有影响力的人当中,紧要而又有可能由你选择的,恐怕只有你的“老板”。在市场经济里,人们所关切的,是怎样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和在一个合适的领导手下工作。这里的领导显然不是什么历史伟人,而是交易型的领导。市场就业多半是这种关系,当人们为了增进自己的价值而主动进入交易,以劳务换取薪酬,还经常需要讨价还价,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就建立了起来,并在(明确或默示的)聘任和雇佣的合同期间内持续着。和追随英雄型领袖不同,这类领导及被领导的工作关系的目标相当实际而具体,鲜少信仰和道德的涵义。
选择老板的自由,如前所说,在国内还是相当晚近的新事物。和传统社会不同,那时人们常常终身从事一种职业,替一个头儿打工,很少会有机会改变。在那种年代,老板的重要性应当列于紧密层里。市场化要求人的流动,要求人们不断改变工作,更换领导,于是对领导的选择成为追随者经常性的需要。可惜的是,关于领导力的书籍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多半还停留在塑造英雄供人景仰,而不是从跟随者的角度来揭示领导力,来指导他们怎样选择领导。
在期待能提供现实指导,去选择交易型领导,或培养自己的交易型领导力的书籍的同时,我们不妨来简单地谈谈里面的一些要素。
人们在一个企业里共事,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值得评估:技能、价值观、和性向,它们对促进或促退协同的成效起着关键的影响。企业里的领导-服从的关系,在有限的时段里为有限的目的而运作,十足的属于交易型,比较少涉及人们的价值观,于是不同信仰取向、文化习俗、兴趣爱好的人都能在专业精神之中紧密合作。工作技能自然是基础性的重要,然而人们也发觉,在一个组织里,员工技能的发挥和职位升迁的程度,与他们直接的管理人员,也就是所谓老板的关系往往有着很大的关联。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增进了解。依照上世纪初的精神分析大师荣格(Carl Jung) 的分类法,人的性向可以按临事决定的果决程度和感情用事的程度这两个维度粗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在第一个维度上,假如我们以临事抉择很果决的为 1,不果决的为 0;而在第二个维度上,以偏重于感情直觉的为 1,而偏重于理性分析的为 0,则得到四种典型性格。为了便于记忆,我套用西游记中的四大人物来命名它们:
1 1,八戒型,决断奇快而凭感情率性用事者;
0 0,沙僧型,决断粘乎而依赖理性的分析者;
1 0,悟空型,决断迅疾但又精于分析琢磨者;
0 1,唐僧型,决断迟缓而且跟随感觉印象者。
与大多数管理模型一样,这里仅用2×2模型,纯粹是为了简化易懂的缘故。套用信息科技的术语,它像是一个双比特的字节。如要细分,你不妨把性向类型再扩展到第三甚至第四个维度。事实上,荣格提出他的基本分类法之后,又引入了第三个维度,于是就有了八个性向类型。他的追随者又继续引进第四个维度,又把性向的类型扩大至十六种。我们在下文里打算尝试这样做一下。
自我测试之下,你的性向是悟空型呢还是八戒型?更实用的是,根据自己的性向类型,你又将怎样来选择你的老板呢?
根据美国和瑞典的学者(K. Brousseau和G. Hourihan等,Harvard
Business Review, February 2006) 的一项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管理人员的决策风格主要可以通过他们对信息的使用方式和对备选方案的考虑方式两个关键维度来加以衡量。沿用上述的方法,在信息使用的维度上,我们把能在辨认少量的关键信息后迅即果断采取行动者定为 1,而把需要不断采集信息直至完备后方能采取行动者定为 0;在备用方案考虑方式的维度上,把集中考虑单一方案就能采取行动者定为 1,而把能同时考虑多个替代方案通过比较然后才决断者定为0。这样,我们就有了四种主要的管理风格:
11型――目标明确简捷,执行干脆利落,这种少量信息+单一方案的风格可称之为“果决型”(decisive);
00型―― 注重采集多方面的信息,而且把多个可能的方案纳入考虑范围,这种大量信息+多个方案的风格可称之为“整合型”(integrative);
10型――以目标为导向同时考虑数个替代方案,决断时果断利落,这种少量信息+多个方案的风格可称之为“灵活型”(flexible);
01型―― 以过程为导向,目标集中而单纯,但决策前倾向于不厌其详地采集并有步骤地深入分析信息,这种大量信息+单一方案的风格可称之为“阶层型”(hierarchical)。
这项调查研究有两个结论颇值得注意。第一,管理风格和经理的层级有很高的关联度。对各国经理人员的大量调查的统计汇总表明,执行具体任务的一线经理表现出高度的11型风格。这符合常识。一线经理的任务目标是明确和给定的,无论下发指令和向上报告,需要简洁明快;二线经理则需要协调一线经理的工作,并为上级提供经营状况和可选折的解决方案,管理上常表现出10型;更高一级的经理,如总监一类,要负责跨部门的工作协调,并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提出思路和决策建议,其管理风格则偏重于01型或10型;至于最高级经理,如CEO、董事长之类,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为整个组织定方向,为全局计划和重大决定拍板,同时又要维持开明、稳重、能广泛听取意见的坦诚形象,以统率全企业,则集中表现出10型。
调查研究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更有意思,颇值得人们琢磨,那就是,企业领导的外部表现出来的管理风格,和他们的内在取向——深受其个人性向影响的思维风格,并非一回事。这里所说的思维风格和上文所说的荣格的性向类型相当接近。调查研究的深入分析发现,最高的总裁级经理的思维风格和其管理风格不同,很少是10型的,而是偏重于00型和11型。又如,一线经理的外部表现和内在取向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与在管理工作的外部最常表现出的11型不同,他们在思维风格上却表现出很高的10型和00型, 11型的可能性反倒最低。
该项研究调查的结果我们择要列表如下:
管理职级 |
管理风格 |
思维风格 |
CEO、最高级经理 |
最可能的类型: 10(灵活)型 最不可能的类型:11(果决)型 |
最可能的类型: 00(整合)型 或01(层级)型 最不可能的类型:10型 |
副总裁和总监级经理 |
最可能的类型:10型或00型 最不可能的类型:11型 |
最可能的类型:00型 最不可能的类型:11型 |
二线经理 |
最可能的类型:10型 最不可能的类型:11型 |
最可能的类型:00型 最不可能的类型:11型 |
一线经理 |
最可能的类型:11型 最不可能的类型:10型 |
最可能的类型:10型或00型 最不可能的类型:11型 |
至于怎样运用这项有价值的调查研究,是一个实践问题,大家得依靠各自在实际工作环境里凝聚起来的智慧。我们想指出的是,企业中的领导力,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往往是相对的,一个人通常兼任高层的追随者、下属的领导者、同级的合作者等多种角色。把“互动”这个关键记在心头,就比较容易理解你的领导对你的期待。你的领导是把你用作他的助手而注重你们俩特长的互补呢,还是在考虑你成为他的接班人而注重风格的同调呢?譬如,一个总裁在需要副总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提供信息,还是去执行所交付的任务的场合,他并不要求副总的风格和自己的相同。然而,在总裁计划擢拔他所属意的接班人,以及在选择下属去独当一面的时候,总裁自己的内在性向或思维方式,无论是意识中的还是潜意识的,恐怕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从积极可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无论是偏向于“悟空型”、“唐僧型”,还是“八戒型”、“沙僧型”,都有机会与同类型或不同类型风格的领导紧密合作,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务,并且得到他们的器重和提拔。
========================================
学者来电:记《中国百科年鉴》编版30年 (邓伟志)
我们国家有数不胜数的年鉴。经济年鉴、文化年鉴、社会年鉴,经济、文化、社会之下的各个分支也有年鉴,连分支的分支都有年鉴了。年鉴门类齐全,持之以恒,是中国出版界一支奇葩。可是,不要忘记:三十年前,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只在“文革”前有过一本类似年鉴的手册和限于国际范围的年鉴,没有逐年出版的规范的年鉴。后来,连那些不像年鉴的年鉴也夭折了。到1978年的时候,国内压根儿就没有任何一种年鉴。
1978年冬,中国大百科全书首卷——天文学卷,决定在上海编辑出版。差不多与此同时,大百科又在蕴酿在上海编辑出版《中国百科年鉴》。
为什么要编百科年鉴呢?百科人认为,百科全书是汇总前人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难以及时记录中国和世界日新月异的科学文化成就。百科全书是“经”,百科年鉴是“纬”,经纬交织,方能全覆盖,方能做到系统而不陈旧,综合而不烦琐。出《中国百科年鉴》的意向明确以后,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姜椿芳在陪同邓小平接见外宾时,向邓小平汇报。邓小平表示支持。
于是,百科人立即兵分两路,精神饱满地两始行动。行动之初,我在天文学卷,不在年鉴,只是偶尔协助年鉴组稿。后来,因病不能去天文学卷工作了,便任年鉴自然科学组组长。不久,原为正厅级的社会科学组组长进一步落实政策,任上海社科院马列所领导去了。我改任社会科学组组长。
年鉴工作人员个个兢兢业业。记得负责“各省、市、自治区概况”的是位女编辑,她请各省市区的办公厅主任或副主任担任她的通讯员。那时的省委、省府办公厅主任真好,都不摆谱,不表功,编辑叫他写三千字,他就写三千字,决不写两千九,也不写成三千一。我们跟那位女编辑开玩笑,称她是“办公厅主任联谊会‘会长’”。负责中国概况的编辑更不得了了。中央各部委、两高,以及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副部级通讯员”都听他的,都能按时交稿,没有拖延的。如果拖延了,年鉴就出不来了。由于上上下下都往年鉴上使劲,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第一本“缩一年为瞬,熔百科于一炉”的《中国百科年鉴》于1980年8月顺利出版。
1980年的这本《中国百科年鉴》是以反映1979年这一年的资料为主的。值得一提的是,四面八方写来的条目,他们表达时间的第一句话都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者是:“自‘四人帮’粉碎以来,特别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看了特别高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讯员不约而同地这样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28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仍感欢欣。可是,把这些话放在一本书里面,则嫌重复,雷同。我们最终还是割爱了。只是在一、二级条目中保留这种表述,三、四、五级条目都没保留。
盛世修史,在《中国百科年鉴》出版以后,各类年鉴如雨后春笋。为此,我1982年还发表了一篇《赞“年鉴热”》。可是,也有少数年鉴是把本系统的文件和领导讲话拼凑一块就算年鉴了,很不规范。于是,大家相互串联,成立了全国年鉴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尚丁。我任秘书长。尚丁是谁呢?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在延安同黄炎培讲周期律、讲民主的谈话。那谈话就是尚丁当时在重庆冒着风险印刷出版成书,得以传遍大江南北的。全国年鉴中心在80年代开过几次年鉴研讨会。104岁逝世的民主老人夏征农多次到会讲话。年鉴中心还办了《年鉴通讯》,交流经验,切磋琢磨,对提高年鉴质量起了推动作用。 年鉴是今天的记录,明天的镜子。时代需要年鉴,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年鉴。
==========================================
大約七,八年前,我在臺灣擔任立委。一天路過臺北鴻霖畫廊,看見那裏掛著[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年展覽]的招示,便高興地進去參觀。主事者是一位與我有同名之雅的[王志宏]先生,我對他們舉辦這樣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與為它所下的數年工夫,深深的敬佩。
我站在一幅[鄭和艦隊航海圖]的巨畫前,震驚而又激動。那是一個兩百多艘各式船艦,承載兩萬七千多人,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龐大艦隊,卻又井然有序羅列於大海之中,在金黃色的陽光之下,昂首前行。它滿載著中國探索海洋的希望,像大鵬鳥似的航向遠方;它準備載囘中國人的榮耀與驕傲,為我國歷史寫下壯偉的海洋史詩。我站在那裏,眼角泛著淚光,久久不願離去。
中國的挫敗,在於航海事業不如西方。當歐洲人越過海洋,佔領了美洲與澳洲,割據了非洲與亞洲時,中國正在沉沉大睡。中國有太好的機會比歐洲人先一步到達各地,只要十五世紀鄭和的海洋事業能被繼續下去。但繼之而起的卻是橫跨明,清兩代的[海禁]政策,讓中國失去了海上動力,依舊是一個封閉而停滯不前的大陸國家。
我們都知道,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非洲東岸的[竹步]。這個[竹步],就位在最近國際上大大有名,屢次閙出海盜劫船事件的索馬利亞。當地還有土著自稱是中國人後裔,至今仍可找到發音近似[林],[黃]等中國姓氏的索馬利亞人。
六百年過去了,這塊海域上不再見到中國艦隊鼓浪而過。那在金黃色的陽光下昂首前行的龐大艦隊,你到哪裏去了?印度洋上風雲仍舊,但是找不到一面漢家旌旗。
我們聽到了春雷乍動。中國決定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的呼籲,派遣艦隊到亞丁灣護航,避免國際商船受到索馬利亞海盜的劫掠。六百年後,中國人又要來了。
這個行動,正當而應該,艦隊護航是履行身為國際社會成員的義務,何況它有聯合國的授權。列強的官方聲明中對此都有正面的回應,但骨子裏卻有不安和疑懼。尤其是曾與清朝作過海上決戰的日本,右翼分子不斷地咆哮或者哀鳴。
六百年後的中國,已經覺醒而認識到海洋的重要。雖然晚了,但已開始整建遠洋海軍,把目光投射到四大緣海之外的海洋。
美國太平洋軍區司令最近透漏,在與中國海軍交流的過程中,曾有一中方將領建議,中美何不以夏威夷群島為中界,平分太平洋?
美國將領當然震驚而不悅,其中更有嗤之以鼻認爲中國不自量力者。但是且莫把這件事當作笑話看,中美平分太平洋的事必定成真,只是時間遲早而已。
中國作爲[三洋大國]將海軍佈局全世界的時日,或者還遠;但成爲[兩洋國家],左倚太平洋,右傍印度洋的日子,就在明天。中國必須讓它的力量到達兩洋,才能保障東起巴拿馬運河,西至波斯灣,紅海,與好望角,這塊水域的貿易與資源運輸路線的暢通無阻。
我們往東看去,中國要出太平洋必須經過琉球群島與臺灣。二戰之後,蔣介石政府錯誤地不去爭取琉球群島由中國托管,乃至東大門被人堵住了大半。所幸臺灣仍在。臺灣要作怎樣的戰略取向? 究竟是作中華民族東出太平洋的絆腳石,還是作面向太平洋的一艘偉大的航空母艦?
中國要作太平洋西半邊的主人,就要與日本化敵為友,並聯好在南太平洋的澳洲。[甲午海戰]的失利,只能用來激勵我們向海上發展的雄心,卻不宜成爲阻礙中日兩國結成聯盟感情上的糾結。
[鄭和下西洋],開啓了中國向東南亞的移民。現在中國在這一帶已頗有實力,因此西經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應該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如果以鐵路連接昆明與仰光,則南臨安達曼海西接孟加拉灣的緬甸,更可以成爲中國迅速通往印度洋的基地。
西方國家不必疑慮。鄭和下西洋,並沒有用火砲去兼併土地劫掠資源,它的目的僅在於宣揚國威與認識世界。它基本上,只是一支促進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親善訪問艦隊。當中國再度成爲海上的主人,西方國家將會見識到,那與十七世紀歐洲殖民主義截然不同的東方王道文化。
沉睡了六百年之後,中國終於醒來,現在要循著鄭和的蹤跡前進。這次進駐亞丁灣,並不是去打幾 隻海盜船,捉幾個赤腳海賊而已;那是一個開始,它將揭開中國遠洋海權時代的序幕。
我們欣喜地看著中國自己研發製造的[武漢號],[海口號]導彈驅逐艦,與[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在三亞港升火待發,準備去完成國家及歷史交付的使命。我依稀看見那在大洋之上鼓風前進由鯤魚化成的大鵬,它不僅僅是鄭和的艦隊,還是我夢裏的中國!
=============================================
李海峰:2009年中国侨办系统坚持做到“问政于侨、问需于侨、问计于侨”
李海峰在2009年中国侨办主任会议报告中总结了全国侨办系统以学习江苏经验为抓手,用情、用心、用力大干侨务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阐述了侨务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认识。她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侨务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是:
——围绕服务国家大局、服务科学发展这一主线,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和更深层次上发挥侨务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更加用情、用心、用力做好为侨服务的各项工作;
——“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努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注重统筹兼顾,大力涵养侨务资源,努力在海外发展一支宏大的、高层次的对中国友好力量;
——推动侨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侨务工作新跨越。
各级侨办、直属单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侨务工作全局,发扬脚踏实地、用情、用心、用力做好侨务工作的爱岗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卓越精神,事事争先、摽着一股劲干事业的拼搏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掀起大干侨务工作的热潮。
全国各地侨办主任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一百六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
清华和哈佛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 张杨)
应邀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涉及到的国际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发表一下看法。由于没有具体给出采访内容,让我畅所欲言。高见谈不上,但自己也是亲身感触到了中西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差距,且对西方教育,特别是美国教育的发展脉络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现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对于西方教育的,给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私立教育的强大,以最为突出的美国私立大学为例,表现在:
1、较为完善的运营机制。独立的资金筹集和自我管理机制是美国私立大学运营机制上的一大特点,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相当完善。私立大学能够调动社会各种力量,特别是各种资本为我所用,可以说是举社会之力办教育。资金来源上主要是学生学费,以及辅之以家长、校友基金会、公司的捐赠。这里应特别强调一点,校友捐赠的意识根深在每一位校友的内心,校友也以捐赠学校为荣,这与国内的状况很是不同。独立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的自我管理,而不受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的干预。
此外,自我管理不仅仅体现在管理上,同时体现在了自定课程、自选学生、自选教职工上。可见,美国的私立学校资金来源上的独立,确保了自我管理的独立,自我管理的发展,又提高了资金的来源,这一私立大学运行机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举例说明,美国的哈佛大学,目前的校友捐赠经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已经达到了367亿,富可敌国,虽然目前遇到经济危机,但目前的资金也足以保障对本校教育的投入。但是,中国的大多数大学,包括顶级名校还是以国家拨款为主。比如清华北大每年从中央财政获得大量的拨款,这还不包括很多的科研经费拨款和项目拨款。
清华北大这样的中国顶级名校和哈佛MIT这样的美国名校最大差距在于运营机制上。国营成分过浓和国家保护过多会导致学校的创新机制不够,学生竞争力削弱。所以,当香港的大学和海外的大学进入中国,获得同样招生条件的时候,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精英学生流失?为什么每年清华毕业生这么多,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在毕业以后申请去美国名校留学?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的顶级名校运营要和国际接轨。其实,这些大学完全不必成为国家财政来负担,清华北大以及中国的很多大学可以借鉴美国私立大学的运营模式,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运营和管理。而国家和地方财政可以以资助公立基础教育和公立高等教育为主,尤其是农村公立教育。
2、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更为具有发展活力。独立运营的美国私立大学非常重视口碑传播,并在教学质量和学生服务上不断追求完善以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口碑。大部分私立大学也是以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准绳,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并最终让学生与学校融为一体,才可能让学生满意,才可能让学生群体成为学校最大资源。在对学生服务上创新、进取,乃至对学生的服务如履薄冰,让美国私立大学有了更为强大的发展动力,且这一动力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特色的美国私立大学发展之路。
3、更为开放的胸襟。成功的大学应植根于本国而具有国际视野。这种开放不仅仅表现在吸纳世界各国的教育人才,形成世界级教育资源的联盟,一视同仁招收世界各国优秀的学生,更为表现在前沿领先知识的吸收融入,不同观点的包容,以及学校发展学生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具体表现有,美国私立大学国际学生已经在学生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一般来说,在本科生中的比例是10%-15%,在研究生中的比例是50%)。国外出生的教师也能在大多数的系里发现。此外还有研究领域上的联盟、教师互换、世界各种社团协会等的联系交流等等。趋向国际化为私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私立大学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其诸多的成功点,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并可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1、以更为开放的态度与世界教育资源融合。目前,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举办和发展还是政府主导,即使是部分先行的合作办学项目,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掣肘。我认为,简化各种审批手续及提供相应的鼓励政策,以更为积极的姿态鼓励外来教育资源引进,或者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弥补中国教育发展的不足,加速中国教育向世界级教育发展的步伐。
2、政府在教育把控重点上的转变。我认为,对于大学教育和重点城市内的教育而言,政府应该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让有实力的办学机构吸纳社会各方资金,逐步向多样化发展。而政府可把对教育管理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小教育和偏远地区的教育投资和扶植上,以实现整体教育的公平性问题。
3、创造更为健康的环境鼓励国际教育集团的出现。目前,中国有实力的教育集团很少,国际化的教育集团更是难以发现。我认为,政府可以提供更多鼓励性的政策,逐步放宽准入门槛,让更多有教育热情的人士加入到中国教育发展的行列中来,让更多中国乃至世界的有教育投资意向的资金的流入,推动几家大的国际教育集团的出现。让国际教育集团充当中国教育发展探索、中西教育结合、实现国际间教育资源正常流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公平性等历史性角色。
4、推动中国留学市场的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留学已经出现了从精英留学到大众留学的发展势头。在目前中国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留学不失为一条中国学生向国际化人才转变的便捷之路。此外,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高端,大量有留学背景的学生无疑将推动中国经济的跨步发展。虽然目前留学市场已经达到15万人/年的水平,但是并不能满足中国发展的需要,况且,无门槛无障碍的世界范围内的学生自由流动应该成为常态。
以上为我对以美国私立大学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的一个浅显的认识,以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和各位网友做一个比较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
“抄底”海外人才是折腾 (曹聪)
世界金融危机,向中国提供了吸引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海归的契机。但是,读到频繁见诸媒体的“抄底”海外人才的文字,笔者觉得非常不是滋味。
这是有关中国数家最大型的金融机构在海外举办人才招聘会的报道:
特地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赶到纽约与会的43岁的余小姐紧张地看着经理,逐一数出所工作过的银行名称,用尽全力推销自己,“我还在危机管理上满有经验”。经理在她的履历表上草草写下几笔。当经理将她的履历表放到评核栏上时,余小姐才松一口气,她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
像余小姐那样的求职者达上千人,不少人或专门乘飞机、或开车十多小时赶来面试。排队一个多小时后,等待他们的是三分钟的面试机会。
招聘会上,一些在海外金融业“驰骋”十多年的应聘者告诉招聘方,其原来已达年薪50万至100万美元。而本次招聘的部分岗位年薪最高可达150万元人民币(约合21.9万美元)。
上海市赴伦敦、芝加哥和纽约招聘高层次金融人才工作团满载而归,收回数千份简历。
这不是折腾又是什么?
专程赶来参加招聘会;排队一个多小时,面试三分钟;履历表的草草几笔;降薪求职……这哪里是人才招聘?求职者简直就是插着“草标”贱卖自己,而招聘者仿佛是在沃尔玛挑选Made-in-China的便宜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招聘?原因在于应聘者和招聘者信息不对称。前者可能已经下岗或有下岗之虞,求职心切。他们听说国内需要人才,但并不知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岗位在招聘人才,需要具有什么样的学历和经历的人才,待遇如何。一句话,他们前来参加招聘会并不知道是否会有收获。事实上,大多数求职者兼程十多个小时、排队一个多小时,等待他们的是无结果。参加过一两次这样的招聘会后,即使是那些真正有意海归者,也无疑会重新考虑。
即使求职者侥幸发现有合适的工作并最终获得工作,笔者也决不相信那些已在海外金融业“驰骋”多年的高薪一族会心甘情愿地降薪以求。降低薪酬的不一定是人才;而真正的人才,一旦高薪工作重新向他们招手,“跳槽”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全球化的时代,“一分价钱一分货”是硬道理。
同时,笔者也怀疑招聘者是否知道想招或能招到怎样的人才。那些前往国外招聘的往往不是专业人员;即使是的话,考虑到中国金融业与国外的差距至少20年,他们也不见得能把握求职者的专业水平,仍然要等待高层对求职者的进一步面试再作决定。而如果应聘者中真有符合所要招聘岗位的人才,招聘者也绝对不会当场拍板。
这样的招聘会,无论是对求职者还是招聘者,都是劳民伤财;用2009年一个流行的名词,是一种“折腾”。
尊重人才必须实实在在
既然如此招聘很难招到真正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而出国招聘的结果无非就是带回几十上百公斤的简历,为什么国内有关部门还要热衷于此并前赴后继呢?
招聘者的理由,无非是唯其如此,方显尊重人才。其实,事实与招聘者的良好愿望(如果他们真有这样的愿望的话)截然相反。“三顾茅庐”是尊重人才,“三分钟面试”不是;“千金买骨”能起到尊重人才的示范效应,草草了事不能。
其实,招聘人才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与其兴师动众派遣招聘团到海外,不如实实在在地按照国际惯例办事。
首先,通过媒体或网站公开招聘信息,包括岗位、职责、条件、薪酬、招聘人数等,规定截止期,接受简历。如果其中确有可选之才,通过电话交谈。有合适的,邀请他们回国面谈。最后,提出聘任,与应聘者协商并签订工作合同。如此,不仅求职、招聘双方都可以避免盲目性,而且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据笔者所知,国内招聘海归,很少有提供旅费请应聘者回国面试的。另外,人才海归,除薪酬外,还要考虑子女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因素。此次“抄底”海外人才,应着力在这些方面施展“大手笔”!
======================================
奧巴馬伊州推中文教育 洛加大(UCLA)專家認成長背景影響大
隨著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將於1月20日誕生,曾經與總統當選人奧巴馬近距離共事的加大洛杉磯分校「美中媒體計劃(U.S.-China Media Brief)」專員劉億萬(Yvonne Law)特地為文,介紹奧巴馬協助推廣伊州中文教育和提升亞裔等少數族裔地位經驗,強調奧巴馬是個包容和進步的領導者。「美中媒體計劃」主任梁志英則評論奧巴馬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
在這篇18日將刊出的專文中,劉億萬認為奧巴馬勝選因素之一可歸功於「一個美國---全美一家」,她表示,這反映奧巴馬理念,此一理念也不斷出現在他的著作「勇往直前 」(The
Audacity of Hope)中, 奧巴馬的演講及甚至公眾談話,與他倡導的包容、多元化,全美人民共同利益不謀而合。以奧巴馬家喻戶曉的演講詞「我們不是一個黑人的美國,也不是一個白人的美國,不是一個拉丁裔的美國,也不是一個亞裔的美國,我們是美利堅合眾國」為例,劉億萬認為,奧巴馬提到「亞裔美國人也是美國不可分割的組成之一」,讓傳統上被邊緣化、好萊塢歧視的亞裔或華裔美國人在社會上不再是隱形人。
身為來自伊利諾州的教育工作者,並推廣中文教育多年,並為亞裔美國人教育聯盟( AACE)共同創辦人的劉億萬,從1993年起便積極遊說在在芝加哥公立學校開設中文教學課遊說,她說,自己在2003年曾和奧巴馬有第一手的接觸。當年她和另一位中文老師傅海燕教授(Haiyan Fu) 向時任伊利諾州參議員的奧巴馬說明,在伊州獲取中文等語種教師資格的困難。她回憶,奧巴馬隨即採取行動,提出SB 890和SB891提案。前者於 2004年
1月生效,規定伊州學校將亞裔美國研究納入教程,SB891雖未過關,但促成2004年的ISBE Rule 25,允許現有外語資格培訓教育學院加速對關鍵語言的資格培訓,如今芝加哥公立學校已成為全國最大的K-12中文學區,包括四十三所學校,五十三名全職教師和一 萬二千多名學生。奧巴馬任命芝加哥公立學校首席教育長鄧肯(Arne Duncan)為教育部長,也讓劉億萬不由得聯想到在全國推展中文教育的可能性。
加大洛杉磯分校美中媒體計劃主任梁志英(Russell Leong)分析,奧巴馬從小生長在印尼和夏威宜等地,有機會了解不同文化,對於語言學習自然會採取開放的支持態度。不過由於美國經濟的情勢嚴峻,梁志英認為奧巴馬上台仍將以經濟課題為優先。
劉億萬在專文提到,奧巴馬建議她們聯合其他少數族裔決,盡可能地跨越種族、民族性、移民團體的界限。梁志英認為,這除了解讀奧巴馬對族裔和文化叫傳統美國人更開放,更證明奧巴馬深懂謀略,「我們中國人說孫子兵法,奧巴馬也許沒看過,但他的每步棋都顯示他是個戰略家」「從重用拜登、希拉莉等舊日敵手,沿用布希老臣蓋茲(Robert Gates)續任國防部長,都顯示他截長補短,懂得補自己不足!」劉億萬的專文於18日在加大洛杉磯分校美中媒體計劃網站以中英文同步刊登,網址是www.uschinamediabrief.com。
(Singtao 劉孟儒)
==========================================
被提名擔任美国能源部長的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上周出席參院能源與自然資源委員會的認可聽證,保證他將積極制定解決氣候改變的政策,尋求總量管理與交易制度(cap-and-trade system)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處理全球暖化的威脅,並以發展清潔能源的方式達成美國能源獨立。 但是朱棣文也說,他認為核子發電和煤碳發電是全國能源生產的重要部分,同時對於研發方法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使煤炭成為較清潔能源表示樂觀。
兩黨參議員立即表達對朱棣文的支持。能源委員會主席賓格曼(Jeff
過去4年半來擔任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主任的朱棣文,由妻子及弟弟朱欽文陪同出席聽證。加州的2位參議員范士丹(Diane Feistein,民主黨)及鮑克塞 (Barbara Boxer,民主黨)表示,非常榮幸把朱棣文介紹給委員會。 朱棣文告訴參院委員會,氣候改變是日漸嚴重和迫切的問題,美國對石油的依賴對美國經濟和安全造成威脅。 在全球暖化方面,朱棣文說:「現在很清楚,假如我們持續目前路線,我們的子女和孫輩可能碰上氣候系統劇變。」他表示,歐巴馬政府將推動總量管理與交易制度,也就是要求發電廠、煉油廠和其他工業設施買賣污染許可,以減少全球暖化排放。
但朱棣文指出,中國必須參加減少排放的國際協議,美國可提供減少消耗能源的科技,特別在建築工程方面,以鼓勵中國減少排放,「假如中國不肯加入,我們必須重新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能源委員會資深共和黨人莉莎‧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阿拉斯加州)也稱許朱棣文資歷豐富,但要求他就近海採油和核能表明立場。朱棣文說,核能占美國電力五分之一,也占無碳電力的7成,「將是能源生產的重要部分。」他重申歐巴馬對國內產油的觀點,那就是廣泛的能源計畫應包括擴大近海採油和天然氣。 不過朱棣文迴避穆考斯基提出的1個問題:是否反對重新禁止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近海採油,他表示:「改進能源效率最能減少我們對外國石油的依賴。」
======================================
聯合國16日發布2009年世界經濟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增幅將達到極低的1%,但中國有望保持8%的速度增長,這將給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一半的力量。
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中國經濟增速估計為9.1%左右,為全球增長貢獻了22%。報告同時指出,如果全球經濟緊縮加劇,信心無法恢復,發達國家將在2009年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因此「鑒於普遍存在的不確定性,更悲觀的結果是完全可能的」。
面對全球危機,該報告建議,世界各國可以採取類似中國的大規模財政政策刺激措施,這方面各國之間應該做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以實現匯率基本穩定。對於中國而言,如果經濟仍不如預期,下一步國家可以醞釀的新政策,在刺激消費方面還可以大做文章。
「國家可以提高低收入群體,比如農民工等收入來刺激消費。」上述報告參與者之一,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說。
報告指出,2009年世界經濟增幅最可能的情況可能只有1%,但是如果出現悲觀的情況,將會下降0.4%。其中發達國家最可能的情況是會下降0.5%左右,如果出現悲觀情況,則會下降更大到-1.5%。 不過2009年中國對全球經濟貢獻率將大大增加,原因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比重在增加。
============================
•任何一種具體投資策略都有其適用範圍和適用階段,並不是萬能的。而且我們應該堅決摒棄盲目被動的長期投資,而提倡積極主動的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的道理看起來非常簡單,但知易行難,在投資實踐中如何具體操作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隨時確保你買的東西的確值得長期投資;其次,要降低長期投資的收益預期,不能神化長期投資的平均收益;最後,合理規劃投資期限和投入資金。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長期投資”這個詞如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內投資者所接受。在當前“跌跌不休”的國內證券市場上,“長期投資”似乎成為用來說服投資者繼續留在這個變化莫測的市場中的最佳理由。不管是否是發自內心的自信使然,還是出於無奈,市場上到處充斥著“堅定看好某某股票”、“長期持有,股價遲早能回來”等豪言壯語,更有甚者,有人動輒就搬出“長期投資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這樣的話來,言語間儼然是已經得到了這位投資大師的真傳。不可否認的是,投資大師巴菲特是長期投資的堅定信奉者,其連續43年年均21.1%的投資收益的確引來無數投資者的“頂禮膜拜”,但捫心自問,有多少投資者真正理解了長期投資的本質?充斥市場的種種言論無不反映出對長期投資理念的一知半解,甚至是不求甚解,也由此便產生出許多對長期投資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盲目持有而不考慮
宏觀經濟基本面變化
一般來說,只要時間足夠長,股票指數總是會創出新高的,這其實一點也不神秘,有時僅僅是通貨膨脹的作用就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但是因此不考慮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基本面而盲目地長期持有,這是長期投資的一大誤區。如果一家公司所處國家或地區經濟基本面出現不利局面,“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將侵蝕掉絕大多數投資者的投資收益。
如果整個市場在我們買入後的一段時間中發生了本質變化,就應該放棄長期投資的念頭。我們來看看臺灣和日本市場給投資者所帶來的慘痛教訓,就知道這點有多麼重要。臺灣和日本從1990年代的股災後,已經過去近20年了,到如今兩個市場的指數仍然沒有回到前期的高點,尤其是日本市場,目前的市場指數仍然只相當於當年泡沫高點的1/3,回想日本當年經濟發展的輝煌,那些對日本經濟滿懷信心的投資者又怎麼能在當時知曉日本股市如今的景象。單純以日本為例,市場指數再用多少年能回到1990年的高點?相信目前幾乎無人敢言。
誤區二:盲目持有而不考慮企業質地
市場上有一類我們稱之為“買股票買成股東”的投資者,他們往往盲目推崇或者錯誤理解長期投資理念,不分青紅皂白地買入持有,以為只要捂著手上的股票,股價都遲早能回來或者賺錢。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謬誤。我們為什麼要長期投資,是希望長期內企業能夠不斷成長,並分享到財富增長的成果,但很多投資者卻把捂著基本面沒有改善希望的垃圾股也算做長期投資,這是一種誤區。
這類題材股、垃圾股往往都會編造出一個個美麗的故事,要麼說不久將展開重大並購重組,要麼說得益於某類看似誘人的題材,未來業績會翻番云云。與那些基本面發生了臨時性惡化的公司有著根本不同,題材股、垃圾股股價高高在上,沒有任何看得清楚的業績支撐,隨時都有一切財富成空的風險。即使就算十個題材股、垃圾股會出現一個重組成功從而投資獲利的投資者,根本就不是長期投資,而完全是一種投機賭博行為。
誤區三:盲目持有而不考慮
企業基本面發生根本變化
企業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宏觀環境約束會不斷變化,企業競爭中可能犯種種戰略錯誤,企業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特定生命週期規律,這些都決定了長盛不衰的企業是極少見的。一直維持高速增長的公司更是不可能的。道鐘斯工業指數自1896年設立以來,至今只有GE是唯一沒有變更的成分公司。美國情況如此,中國目前發展變化極快的市場背景下更是如此。今天的績優股很有可能就變成明天的垃圾股,所以選擇一只好股票,以為就可以一勞永逸地一直持有下去就是長期投資,這是另一種誤區。
國內當年的藍籌股四川長虹、青島海爾兩檔股票在1997年的那輪牛市中是何等風光,曾經都有接近10倍的漲幅,但至今過去10年了,截至2008年8月,四川長虹股價只相當於其上輪牛市高點的12%,就是從1994年上市首日一直持有到現在,也只有不到1倍的漲幅,而14年間中國的GDP縮減指數漲幅也已有1倍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上市就持有這檔股票,那麼14年的真實投資收益為0。青島海爾的情況只是比四川長虹相對較好一點,1997年以來,長期持有它並沒有名義上的虧損,但時至今日股價僅僅是持平而已。再看看香港市場的滙豐銀行、長江實業這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1977年至1997年的香港股市20年黃金歲月中,滙豐銀行股價翻了44倍,而長江實業的股價則翻了驚人的248倍,但是從1997年到目前的10年左右時間內,長江實業的股價只增長了30%左右,而滙豐銀行只增長了10%左右。
滄海桑田,曾經的“白馬王子”在歲月蹉跎中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基本面就會逐漸發生變化。這時候,如果在不合適的階段長期投資於上述這些公司,也許不僅沒有絕對收益,甚至可能回吐掉先前的投資收益。
當然企業基本面的變化有些是根本性變化,有些也可能是臨時性變化。而如果是臨時性的基本面惡化,對於長期投資而言反而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它可能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買點。典型的案例就是1965年巴菲特投資美國運通公司,當時運通公司由於欺詐醜聞股價大跌,股票價格由當初的65美元跌至每股35美元,在市場紛紛恐慌拋售的時候,巴菲特卻認為運通公司是一家有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它的結算信用卡以及旅行支票這兩塊核心業務順利運轉,巴菲特認為這足以讓美國運通公司度過這次危機,事實也是如此,隨後的2年內,運通公司股價持續大漲,巴菲特在股價漲了2倍時賣出過運通公司,不過巴菲特始終對運通公司情有獨鍾,現在該股票仍然是其投資組合中的重倉股。因此,如何判斷是短期的挫折,還是長期的轉折,這成為長期投資者必修的功課。
誤區四:盲目持有而不考慮估值水準
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曾說過,好公司也要在很好的位置去購買。長期投資的前提是持有那些長期價值低估而且具有競爭優勢的好公司;如果股價已經充分反映而且透支合理價值,就不值得長期投資了,在這個時候,投資者應該做的是賣出而不是繼續持有,更不應該買入。以為只要是好企業的股票,不問價格就買入持有,也是國內投資者對於長期投資的常見誤區。
同樣是中石油的例子,中石油當然是個好公司,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巴菲特在1元多買入,平均不到13元退出,4年賺了40億美金的高額利潤,巴菲特十幾元左右的價格退出了,我們國內的投資者卻在40多元附近蜂擁入市,試想40多元的高價成本又何時能產生長期投資的收益呢?中石油40多元股價的時候,正是國內市場指數位於5000-6000點附近之時,這個時候相信巴菲特將挑不出任何一檔股票買入並長期持有,相反是會賣掉所有的股票;而國內的眾多巴菲特的信徒在當時卻仍然能挑出一大堆“值得長期投資”的股票來。
中國經歷了十幾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也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上市公司,但從股市中獲得豐厚回報的投資者卻是很少,其中“過於慷慨”的出價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的市場中一直有一種論調:那就是我們的經濟成長這麼好,我們的股市就應該漲,出現大幅下跌就一定是不正常的,這其實是缺乏對估值水準的判斷和考慮。1992年,16年前上證指數就達到過1400點,跟2400點的指數比較,70%的漲幅(忽略了分紅率的影響)完全沒有跑贏期間的通貨膨脹水準。同樣道理,2007年在6000點附近入市的投資者又不知道何年才能有滿意的投資回報?
知易行難的長期投資
任何優秀公司的成長過程都需要時間,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微軟也不是一天就成功的,因此,長期投資要求買入並長期持有那些價值被低估並且有競爭優勢的公司。換言之,好公司也需要時間的發酵,這正是需要長期投資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種具體投資策略都有其適用範圍和適用階段,並不是萬能的。而且我們應該堅決摒棄盲目被動的長期投資,而提倡積極主動的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的道理看起來非常簡單,但知易行難,在投資實踐中如何具體操作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畢竟巴菲特只有一個,普通老百姓通過幾本書或者一點網路知識就認為已經理解了長期投資的真諦,簡單套用或者盲目信奉都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對於一般的投資者而言,樹立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知曉並去做。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隨時確保你買的東西的確值得長期投資。即使你自認是一個投資高手,也需要隨時跟蹤你投資的公司動態,觀察其是否發生了一些根本性變化,或者股價是否透支了合理價值;如果你沒有能力像投資大師一樣能確保篩選出優秀的好公司,將資金投入一個值得信任的基金公司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不等於說你就不需要做其他事情,定期觀察這家基金公司是否值得長期信任也是必要的功課。
其次,要降低長期投資的收益預期,不能神化長期投資的平均收益。國內的投資者被2006年以來的這輪牛市寵壞了,投資的股票動輒要求漲幾倍,至少要翻番。而從5000-6000點跌到目前的2400點附近的這輪熊市應該說極大的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預期,但如果你告訴他們每年10%-20%的預期收益已經是一個較高的水準,他們可能會不以為然的。美國和香港股市曾經經歷過的黃金歲月中,股指同樣出現驚人漲幅,但年均複合增長其實也並不高。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看看巴菲特在2008年度給股東的信中是如何告誡投資者的:“整個20世紀道鐘斯指數從66點漲到11,497點。這個增長看上去很大,但換算成每年的複合增長,不過5.3%。”巴菲特還特別強調:“在本世紀裡,想從股票中賺到10%年收益的人,他們的如意算盤是2%的年收益來自分紅,8%來自股價上漲。但這無異於他們是在預計:2100年道鐘斯指數會在2400萬點的水準!”而這是多麼瘋狂而不可相信的事情。香港1964年到1997年的33年中,股指從100點最高達到接近17000點,其年均複合增長也只接近17%。反觀我們的國內市場,從1990年底的100點到目前的2400點附近,近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大約為20%。2400點相比6000點高點已經下跌了60%,竟然還有年均複合20%的收益,國內投資者在這輪牛市中真的有點被寵壞了。
最後,合理規劃投資期限和投入資金。理論上,買入一只好股票是可以獲利的,只要是企業發展長期趨勢是好的,時間就可以熨平股價的短期波動,但最終時機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甚至更長。但正如凱恩斯所言,“長期我們都死了”,未來是不確定和難以預測的,而我們的投資卻有相對固定的目標期限限制:你如果要急於用某些錢,那麼這些錢絕對不適合長期投資;再比如你規劃10年後用一些錢,那麼如果遇到一次類似日本的經濟衰退期,就算是20年的長期投資期間內仍然是失敗的;而如果在1929年美國市場的高點進入股市的投資者,需要煎熬25年,才能收回本金。因此,我們應儘量避免一次性把所有的錢都用於長期投資,更不能採用高杠杆進行長期投資。除非投資所需資金是要留給子孫所用,否則我們應該儘量用閒錢進行長期投資,從而避免因為投資而影響到生活其他所需。
(辛曌)
===================================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及資深副行長林毅夫上周表示,他不認為美國與中國會爆發貿易戰爭。他說,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Barack Obama,前譯歐巴瑪)的團隊都是「明白人」,不會引發貿易戰爭,造成更嚴重的危機。
華府自由派智庫「布魯京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與中國「財經」雜誌13日聯合主辦「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邀請林毅夫、加州大學教授謝淑麗(Susan L. Shirk) 等討論。
謝淑麗曾任柯林頓政府負責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她在會中建議歐巴馬政府,一上台就與中國經貿官員密切合作,並避免美國的保護主義。否則她擔心兩國會爆發貿易戰爭。
林毅夫認同應避免貿易保護主義,但他不認為民主黨政府上台後,會使中美爆發貿易戰。他說,歐巴馬經濟團隊非常瞭解如何避免讓金融危機變成更嚴重的經濟危機,而且大家都希望趕快設法解決問題。
林毅夫表示,美國的過度消費和中國的超高儲蓄率都是影響經濟的因素,他表示,施壓人民幣升值並無法解決全球失衡的問題,甚至可能加速經濟惡化。至於中國經濟何時恢復?林毅夫說,世銀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職都預測要到2010年,但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中國去年第4季的經濟成長只有5%到6%,可以肯定今年會高一些。
台灣出身的林毅夫會後被問及台灣經濟情況時說,去年整個國際經濟下滑了2.1%,「台灣出口不好就影響經濟」。林毅夫說,政府「是非戰之罪」。
=========================================
美國務卿任命聽證会 喜萊莉:美中加強合作
美國國務卿提名人喜萊莉‧柯林頓(Hillary Clinton)13日在任命聽證的書面證詞中表明,希望與中國維持正面和合作(positive and cooperative)關係。不過她表明這不能靠美國單方面的努力,也要取決於中方的做法。
喜萊莉就中美關係向參院外交委員會提交的證詞中說,面臨當前改變中的全球大環境,中國是個關鍵的重要角色。她說,美國想和中國維持正面、合作關係,讓雙方在許多議題上強化聯繫,並坦誠表達不同意見。她說,美國的舉措,主要將取決於中國未來就其海內外的角色做出何種選擇而定。
喜萊莉在書面證詞中完全沒有提到台灣。
她在聽證會中主張靈活運用外交與軍事手腕,發揮美國的「明智力量」(Smart power),並矢言重振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喜萊莉說:「我們必須廣結善緣,減少敵人。美國無法單憑自己的力量解決最迫切的問題,但沒有美國,世界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明智地運用力量,讓外交成為對外政策的先鋒。」喜萊莉的這番談話被解讀為美國在對外政策上,將減少軍事所占的比重。
曾為美國第一夫人的喜萊莉,也在聽證會中面對其夫柯林頓卸任後成立基金會與外國企業往來的質疑。共和黨參議員魯加(Richard Lugar)就提出這個問題,認為柯林頓向外國募款,可能讓喜萊莉未來當上國務卿後面臨利益衝突。但魯加說,他同意喜萊莉所提的折衷辦法,就是由國務院專人審查柯林頓獲得的捐款。顯然魯加知道喜萊莉通過聽證不成問題,因此無意刁難。
喜萊莉曾與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激烈角逐民主黨初選提名,雖然落敗,卻拿下1800多萬張選票。喜萊莉2006年當選連任紐約州國會參議員,由於參議員對同僚轉任政府要職的任命聽證有手下留情的傳統,預料她可輕鬆過關。參院外交委員會同僚柯瑞表示:「我們認為她絕對是出色的國務卿。」
========================================
台灣從美「特別301」除名
經過多年努力,曾被稱為「盜版者避風港」的台灣,由於保護知識產權卓有成效,終於從美國的「特別301」名單上除名,從此不必再擔心被美國以貿易制裁等手段對付。
美國聯邦貿易代表署(USTR)於16日宣布,特別301之不定期檢討(Out-of-Cycle Review)結果,美國政府決定把台灣自「一般觀察名單」(Watch List)除名。此一消息並已告知台北駐美代表處。代表處對此表示歡迎,認為在美國新政府即將成立之際,美方能夠對於台灣保護知識產權之努力與成果給予肯定,將有助台美雙邊關係之持續強化。
貿易代表署在新聞稿中表示,台灣在過去8年來對於知識產權議題已獲長足進展。貿易代表署指出,2001年時,美方稱台灣是「盜版避風港(haven for pirates)」;現在台灣已加強執法並強化法制,且展現成為創新與創意之港的承諾。
貿易代表署係於去年4月特別301報告中宣布,將對台灣進行非定期之檢討,重點有3項:一、設立知識產權法庭;二、改善校園內知識產權之執法;三、修改著作權法以提供網絡服務提供者合作處理侵權行為之誘因。檢討結果認定台灣在這三方面均已獲致進展,因此決定將台灣自特別301一般觀察名單中除名。聲明特別舉出具體例證,包括台灣在2008年7月1日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庭,開始受理訴訟,至年底為止,已受理逾700件案件;同時台灣也在檢察機關設立專門處理知識產權的部門,以強化相關的執法。(張佳華)
=====================================
杨玉良出任复旦大学校长 中国9大高校部分书记校长履新 回归校园多有从政经历
上周到复旦大学履新的杨玉良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前一个职务是国务院学位办主任。这位校长的到任,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大学校长调整的关注:从 2008年11月起,中国各大名校的校长陆续换岗,在短短2个多月时间内,有9所全国重点高校的党政“一把手”发生职务变动。
今年46岁的胡和平出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原清华党委书记陈希被调往教育部出任副部长;高文兵接替李健出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李健接替顾海良出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接替刘经南出任武汉大学校长;路钢接替朱玉泉出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徐显明接替展涛出任山东大学校长;展涛接替周其凤出任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接替许智宏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李培元接替陈维嘉出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维嘉出任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刘经南、朱玉泉、许智宏和王生洪因年龄原因退休。
回归校园多有从政经历
在这一轮调动中,有过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从政经验,是一份重要的工作履历。新任党政“一把手”中,有中央国家机关任职经历者6人,分别是:李培元,曾任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局长;周其凤,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司长等职;高文兵,曾任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李健,曾任科学技术部副秘书长;顾海良,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玉良,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细细查看诸位一把手的履历,发现先从高校外调再回任的现象颇为普遍。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此前是土生土长的复旦人,又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由吉林大学校长调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其凤本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长年在北大担任教学和行政职务,直到2001年从北大副教务长调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2004年出任吉林大学校长职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外调后回任的轨迹,不仅扩大了干部交流,也有利于以更开阔的视野办校。
明星校长延续专家背景
尽管增加了从政的经历,但中国高校校长还是明显延续了专家、学者的背景,他们中许多人本身就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
杨玉良校长于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一名高分子化学家,曾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其凤校长于 1999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一名化学家。徐显明是一位有影响的法学家,他于1999年发表在《法学》杂志上的《司法改革二十题》一文,被法学界关注。
本次高校领导调整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外界关注的明星校长,如吉林大学校长展涛,今年仅45岁,此前他已经担任了8年山东大学校长之职,展涛还兼具少数民族、高学历等诸多颇有潜力的优势。
此外,年轻化也是此番换岗的另一个趋势。从任现职时年龄看,平均年龄为55岁,最年轻的是展涛,45岁;最年长者为周其凤,61岁。
===========================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准备,近日中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