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3 創刊第444      01/28-02/03/2009

 

 

Table of content - 本期重要目录

Upcoming Events and Call for Participation

 

v    A Friendly Reminder: Welcome to CSA Spring Gathering (2/1/09)

v    国务院侨办主办 - 中央民族歌舞团“洛杉矶2009 四海同春 新年暨元宵节文艺晚会2/7

v    长岛和青岛姐妹城市协会迎春会 - LBQA Chinese New Year 2/4

v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春节期间提供免费电话服务

v    Symposium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Public Diplomacy Triumph or Public Relations Spectacle 1/30

Important News and Announcements

v    CSA2009 年会暨新春联欢会活动程序表(3:00-8:00pm, Sunday 2/1/09

v    洛加大UCLA中國留學生春晚喜洋洋

v    李耀昇: 改革開放30 中國出國留學120萬人﹐到華留學人員124萬人

v    南加州专家学者座谈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v    2009,中国应成熟面对全球关注

v    美国国家公共政策及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多数美国人交不起大学学费

v    中国让美国孩子显得越来越蠢么?(Spengler

v    加州鼓勵節約能源:家用太陽能 抵稅無上限 還可再獲州府提供獎勵退款

v    来稿:英國對中國海軍遠征的評論讓我深感慚愧

v    中国将不会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谈最新发表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v    《華爾街日報》26日美國經濟學家認為蓋特納稱中國操縱匯率是錯誤言論

v    怪异基因频现 新一轮DNA研究引发基因身份危机

v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认为“空巢”有助婚姻幸福

v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发现3个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基因变异

v    美国FDA首次批准将胚胎干细胞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

v    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 沉睡时间短影响记忆力

v    英國利茲大學基因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煙酒致癌率與變異基因

v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科学家尝试用海浪生产低成本发电

v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利用人体细胞成功制作立体人偶

v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 家庭压力大会增加孩子患肥胖症的风险

v    "抄底"留学人才提法不妥 是对人才的轻视

v    "海归"回来的是否能留得住?留下的是否能尽其才?- 千人计划谈起

v    警惕中国各大学研究生招生近亲繁殖

v    中国"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降低"现象恐引发社会分化

v    到底是谁断送了大陆孩子们的竞争能力?

v    中新网论坛: 中国退步最快的十五所大学

v    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中国女性人文社科学者过少

v    Message from ICSPAH Executive Committee

留学、签证、人才及奖学金

v    抛出百万年薪 西南交大豪聘海归教授

v    数据:中国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人才 "回国潮""细流"变浪潮

v    中国推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新政策: 三年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

v    大陆护士移民赴美现曙光

v    H1B签证审查趋严 申请者应及早着手准备

v    研究生申请美国名校四大要素

v    经济危机下留学美国5大专业容易就业

v    美国教育考试中心开通 GRE 网上送分服务 全天服务

v    美国名校 TOP-20 专业

v    赴美留学奖学金和学校排名误区

v    2009留学市场逆寒流而上:留学生低龄化加剧 理工类更易申请 留学要理性消费

v    日本法务省: 放宽政策 积极推动30万留学生计划实施

================================

A Friendly Reminder: Welcome to CSA Spring Gathering (2/1/09)

 

亲爱的同仁尊鉴:

 

日月如梭,喜逢韶光。

 

佳节之际,四海欢腾。

 

美国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

 

诚挚邀请阖府莅临本年度盛会,共庆新春。

 

时间:200921日,下午3-8

 

地点:南加州大学教师俱乐部

 

(详情请参考附件 报名请洽RSVP: shhuang@usc.edu )

 

Dear Colleagues:

 

You are cordially invited to attend the 2009 Annual Convention and Spring Gathering of the Chinese Scholars Association. Please join us in celebrating the Year of the Ox!

 

The event will be held at the USC University Club on Sunday, February 1, 2009 from 3:00 to 8:00 p.m. Attached is a program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participation!

 

     恭祝

 

步步高升,牛市冲天!

 

 

华裔教授学者协会理事会  同启

 

CSA Board of Directors

Yong-Gang Li, President, ygli@usc.edu

Lianlian Lin, Vice President, llin2@csupomona.edu

Kylie Hsu, Secretary, prof.kyliehsu@gmail.com

Bing Huang, Treasurer, bhuang6560@gmail.com

Chongwu Zhou, Director of Natural Sciences & Engineering, chongwuz@usc.edu

Sheng-He Huang, Director of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shhuang@usc.edu

Daniel Kwong, Director of Development & Outreach, ghh_dwk@sbcglobal.net

 

============================

国务院侨办主办 - 中央民族歌舞团“洛杉矶2009 四海同春 新年暨元宵节文艺晚会 ”(2/7

 

===================================

长岛和青岛姐妹城市协会迎春会 - LBQA Chinese New Year 2/4

 cid:1.3138785887@web83708.mail.sp1.yahoo.com  cid:2.3138785887@web83708.mail.sp1.yahoo.com  cid:1.3138785887@web83708.mail.sp1.yahoo.com

LBQA Chinese New Year

The Long Beach Qingdao Sister City Association

and it’s Board of Directors

Cordially Invite You to Celebrate

The Year of the OX at the

LBQA Celebration Of

Chinese New Year and Spring Festival

 

Wednesday, February 4, 2009

6:00 p.m. - 8:30 p.m.

LOCATION:

The Royal Buffet Chinese Restaurant

530 East 33rd Street, Long Beach, California 90807

Telephone: 562 427 9977

(Fwy 405 Exit Atlantic Avenue, Exit North)

 

COMPLETE THE FORM BELOW AND RETURN BY MAIL WITH CHECK TO:

Long Beach Qingdao Sister City Association

400 Oceangate, Suite 510, Long Beach, CA 90802;

by Monday, February 2, 2009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mpany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dr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i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ate:  ____   ZIP:  ______________

 

Telephone: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X: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 Address: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AM A LBQA MEMBER: _________

I AM NOT A LBQA MEMBER. I WOULD LIK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LBQA:  ______

Visit the LBQA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at: www.lbqa.org

All is set for the LBQA Celebration of Chinese New Year (Invite and RSVP registration form attached).

 The board has planned an enjoyable evening filled with tradition, history, Chinese entertainment; a silent auction (which already has a great list of items); a large Chinese buffet; and a special presentation by our Students that visited Qingdao this summer. It will be a relaxed, enjoyable evening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25.00 per person, Children $12.00)

 PLEASE NOTE: If you have additional items to donate to the auction, please contact Heidi at: yilanluo@yahoo.com

 Since the time is short, please let us know as soon as possible how many reservations you will have. This year the room will only accommodate MAX - 80 people, so please make your reservation ASAP.

 Thank you and we hope to see the entire board and friends on Wednesday, February 4th, at the Royal Buffet in Long Beach

cid:image003.png@01C97FD6.63BF9A80

E-mail: davidzanatta@jcaresources.com

Website: www.jcaresources.com

 ==================================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春节期间提供免费电话服务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全球留学人员服务平台在春节期间为全球留学人员提供免费电话服务。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对于不能回国的海外留学、工作人员更能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离乡之愁,拨打电话已经成为给家乡亲人一声问候、对远方亲人表达牵挂的主要方式。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全球留学人员服务平台考虑到海外留学、工作人员在节日期间的电话需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及与国际电话公司的合作,特向海内外留学人员(包括已经回国的)及其家属和亲友推出免费电话服务(PHONE TO PHONE)。免费通话时间为二OO九年自即日起至二月十六日,只要您的手机或座机 (注册电话可以随时更改) 支持免费接听,即可开通,现已开通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以及国内长途。如此便利的通话方式不需要交付任何费用只需在网上申请开通即可。详情请登陆 www.returnees.org.cn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是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发起的面向海内外留学人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二OO七年一月正式登记注册成立。二OO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该基金会创建的以全球留学人员为主体、由网上网下各种服务活动结合开展服务的全球留学人员服务平台启动。

==================================

Symposium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Public Diplomacy Triumph or Public Relations Spectacle 1/30

USC U.S.-China Institute

01/30/2009: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Public Diplomacy Triumph or Public Relations Spectacle?

Location:
Town and Gown
Los Angeles, CA 90089
Time: 8:00 am  - 5:00 pm

A symposium that brings together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to share research insights on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strategie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games on perceptions of China's soft power resources and global attitudes towards a rising China.

Schedule:
 8:00-8:45           
Registration and continental breakfast

9:00-9:15        
Welcome:
Geoffrey Wiseman, Director, USC C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
                         
9:15-10:45      
Panel 1: China's International Goals for the Olympics
Chair:  Pat Jame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USC
Panelists:
• Jeffrey Wasserstrom, History, UC Irvine
• Xu Xin, China & Asia-Pacific Studies, Cornell University
• Shen Dingli, Center for Americ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 Discussant: Daniel Lync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SC

11:15-11:30    
Coffee break

11:30-1:00      
Panel 2: The Domestic Political Ramifications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Chair: Stanley Rosen,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USC
Panelists:
• Susan Brownell, Author, Beijing's Games: What the Olympics Mean to China
• Jian Wang,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SC
• Discussant: Stanley Rosen, Political Science, USC

12:45-2:00      
Luncheon:
Introductory Remarks:
Barry Sanders, Chairman, Southern California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
Presentations by 
Janet Evans
Former USC athlete, winner of four gold medals and a silver at the 1988 and 1992 Olympics, one of her three world records still stands
•Larsen Jensen
Former USC athlete, silver medalist in 2004 and bronze medalist in 2008

2:15-3:45           
Panel 3: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Chair: Clayton Dube, U.S.-China Institute, USC
Panelists:
• Jeffrey G. Owe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stavus Adolphus College
• Kelly Crabb, International Counsel, Beijing Olympic Organizing Committee
• Discussant: Baizhu Chen,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USC

3:45-4:00           
Coffee break

4:00-5:30           
Panel 4:  The Role of the Media in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Moderator: Dan Durbin, 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USC
Panelists:
• David Neal, Executive Producer, NBC Sports
• Kate Merkel-Hess, Co-Editor, China in 2008: A Year of Great Significance; Editor, The China Beat blog
• Barbara Walkosz,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5:45-7:00           
Reception
University Club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All sessions will be free and open to USC students, staff, and faculty as well as members of the general public. Register for the event via the CPD website.

Parking on the USC Campus is $8. Please enter campus through Gate 3 on Figueroa St. and McCarthy Way and purchase parking for Parking Structure X.

An Issues Brief will be produced shortly after the symposium and will be widely distributed.

USCI and US-China Today Olympics resources:

 

Air Quality at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Counting Medals – 2008 Beijing Games

 

Will the Olympics Change China?

 

Video Interview with Hongping Li

 

From Olympia to Beijing: Olympic Torch Relay (interactive map)

 

Breathing in Beijing: Pollution a Problem for Olympians

 

Have You Seen Me Yet? Olympics Advertising

 

Diplomacy in the Sports Arena

 

The Olympic Glow Gives Way to Economic Worries

 

You can read Olympics-related news summaries in US-China Today’s daily updates section (use the calendar to go to August 2008) and read Olympics related quotes in the US-China Today “voices” section.

Sponsor(s): The USC C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 at the Annenberg School, the USC US-China Institute, and the USC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Please contact cpdevent@usc.edu with questions or visit www.uscpublicdiplomacy.org for more information.

==========================================

CSA2009 年会暨新春联欢会活动程序表(3:00-8:00pm, Sunday 2/1/09

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

2009 年会暨新春联欢会

 



Chinese Scholars Association – Southern California

2009 Annual Convention and Spring Gathering

Major Sponsor:

Mr. Ming Hsieh, President, Cogent Systems

 

Co-Sponsors:

Dean Uei-Jiun Fan, CED, Cal Poly Univ. Pomona

Mr. Mark Li, Attorney at Law
Education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RC in LA

 

February 1, 2009, 3:00-8:00 P.M.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University Club

645 West Exposition Blvd., Los Angeles, CA 90089

Tel: 213-740-2030, Website: http://universityclub.usc.edu

 

 

 

CSA Board of Directors
Yong-Gang Li       郦永刚教授          President           
Lianlian Lin            林连连教授          Vice President
Kylie Hsu               许凯莉教授          Secretary

Bing Huang            黄冰    教授          Treasurer

Chongwu Zhou      周崇武教授          Director      
Sheng-He Huang    黄胜和教授          Director

Daniel Kwong        邝仲豪博士          Director

 

CSA President’s Council

Zhenying Jiang       姜镇英教授          Chair

Kwan Ming Chan   陈钧铭教授

Lianlian Lin            林连连教授

Zhensu She           佘振苏教授

 

SPECIAL GUESTS OF HONOR

Keynote Speaker:
Consul General Zhang Yun
张云大使
The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LA

Major Sponsor and Keynote Speaker:
President Ming Hsieh
谢明总裁
Cogent Systems, Pasadena, CA

Co-Sponsor:
Dean Uei-Jiun Fan
范威君院
College of Extended University, Cal Poly University Pomona

Co-Sponsor:
Attorney Mark Xiangru Li
李相如律师
Law Offices of Li & Associates, South Pasadena, CA

Co-Sponsor:
Education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RC in LA
Consul Li Yaosheng
李曜升领事

Scholar & Student Organization Leaders:
Zhen Xiao-Ming, USC-CSSA President
Liu Dahai, SW-CSSA President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Leaders:
Wang Ximeng, PKUAA President
Yang Liping, CTUAA President
Ye Wei, Tsinghua AASC President

Additional guests of honor will be acknowledged during the banquet.

PROGRAM
2009
年会暨新春联欢会程序

 

3:00-4:15    专题演讲

                   Presentations in two parallel sessions: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4:15-6:00    新春联欢会

                   Spring gathering:

                   Music performances and raffle drawing

 

6:00-8:00    晚宴,主题演讲,颁奖典礼,娱乐

                   Banquet and keynote speeches

                   Award ceremony and entertainment

 

专题演讲 – 3:00-4:15 P.M.

PRESENTATIONS – 3:00-4:15 P.M.

 

自然科学与工程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Session, Seminar Room A

Session Chair: Chongwu Zhou 周崇武, USC

 

3:00-3:15 - LI Yong-Gang 郦永刚, USC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California

中国和加州近期地震灾害

 

3:15-3:30 - LOU Wang-He 楼望和, MDEA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Technology and Standard

3维电视视像的技术和标准

 

3:30-3:45 - XIAO Yan肖岩, USC

Modern Bamboo Structures – Towards a Greener Future

现代竹结构 未来的绿色建筑

 

3:45-4:00 - YE Xiangdong 叶向东, Consulate General

Thoughts about Uncertainty in Science

关于科学不确定性的若干思考

 

4:00-4:15 - ZHOU Chongwu 周崇武, USC

Report on Beijing Convention

2008 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回顾

 

社会科学与人文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Session, Seminar Room B

Session Chair: Kylie Hsu 许凯莉, CSULA

 

3:00-3:15 - CHEN Baizhu 陈百助, USC

Economical Storm in the World
世界经济风暴

 

3:15-3:30 - BAI Chunsheng 白春生, CSULA

Interpreting Globalization from 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从传播学视角诠释全球化

 

3:30-3:45 - LIU Jack 刘敬辉, CSUF

Challenges for Young Chinese Heritage Learners’ Language Learning in Southern California
美国华裔家庭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3:45-4:00 - LI Yaosheng 李曜升, Consulate General
Current Status of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教育之现况

 

4:00-4:15 - CHAN Kwan Ming 陳鈞銘, CSULB

Report on Guangzhou Convention

留交會東風, 人才争奪戰

 

新春联欢会 – 4:15-6:00 P.M.

SPRING GATHERING – 4:15-6:00 P.M.

Co-Chairs: Lianlian Lin and Sheng-He Huang

 

Music Performances and Raffle Drawing

音乐表演,抽奖活动

 

Piano 钢琴:
Jeannie Chen
陈宇晶   浏阳河
Professor Duan Ying
段颖   谭盾的钢琴组曲《忆》”
Ashley Hu
胡音欣  Un Sospiro by Franz Liszt

Chinese Zither 古筝:
Angela Wang
王丹   渔舟唱晚

Saxophone 萨克斯管:
Dr. Wang Senlin
王森林   你和我

Songs 歌曲:

Feng Ying 冯赢   交道

Yang Hongtian 杨宏天   好预兆

 

晚会,主题演讲,颁奖典礼,娱乐 – 6:00-8:00 P.M.
(
请着正装出席)


BANQUET – 6:00-8:00 P.M.
KEYNOTES, AWARD CEREMONY, AND ENTERTAINMENT
(Dress Code: Formal)

 

Co-Chairs: Lianlian Lin and Chongwu Zhou

 

5:30 P.M.   Check-in, social time, and music performance

6:00 P.M.   CSA President Yong-Gang Li’s 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 of honored guests and speakers

6:15 P.M.   Introduction of Consul General Zhang Yun by Lianlian Lin;

                   Keynote speech by Consul General Zhang Yun

6:30 P.M.   Introduction of President Ming Hsieh by Chongwu Zhou;

                   Keynote speech by President Ming Hsieh

7:30 P.M.   Award ceremony and group picture

 

                 

 

          Keynote Speaker                                  Keynote Speaker

               张云大使                                               谢明总裁

Consul General Zhang Yun                     President Ming Hsieh

 

CONVENTION SPEAKERS’ BIOGRAPHIES AND ABSTRACTS

(Arrang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Last Name)

 

BAI Chunsheng 白春生教授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Dr. Bai went to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nd Beijing University in China. He came to the U.S. in 1986 and has received an MA from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 and a Ph.D. from the 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t USC. He began teaching at Cal State, LA in 1995 and was tenured in 2004. Dr. Bai has published two books, one on globalization and media and the other a translation of one of the award-winning texts o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he has published and presented more than 20 research papers in peer reviewed journal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Dr. Bai also works as a consultant for AT&T, NCR, Dream Work Studios, Disney Pixar, Technicolor and other U.S. media organizations. He is proud to have translated the script of Mission Impossible III and passed the screening of the Cultural Ministry of China.

 

白春生教授来自中国。他在中国天津外国学院英语系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1986年他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的奖学金来美国求学。先后获得了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传播学硕士和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的传播学博士。1995年开始在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2004年获得终身教授资格. 白教授出版了一部传媒与全球化的著作,翻译出版了美国组织传播领域著名学者Eric Eisenberg的专著并在学术杂志和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1989年获得美国新闻总署嘉奖, 2000年获加州州立大学教学创意奖及学术基金,2002 获得洛杉矶市议会嘉奖。2006年获天津外国语学院荣誉教授奖。白教授在教学科研之余为美国的公司做传播咨询。先后服务了AT&T, NCR, Dream Work Studios, Disney Pixar, Technicolor 等公司。2006 年他帮助Technicolor 公司翻译了Mission Impossible III的电影剧本。 他的翻译通过了中国文化部的审核,使得该电影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华语国家和地区得到同步上映。

 

Interpreting Globalization from 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从传播学视角诠释全球化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century,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popular term in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academic discourse across many disciplines. This purpose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offer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term and engage Chinese scholars for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meaning and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in today’s world.

 

 

CHAN Kwan Ming陳钧铭博士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Dr. Chan is a Full Professor (Emeritus)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Previously, he served as a research scientist at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Massachusetts. He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ith B.Sc. Special Honor in Chemistry and a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 Later he was awarded a Government Scholarship to attend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England, where he completed his Ph.D. in two years.

 

Dr. Chan has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efforts involving scientists from Canada, Australia, Japan, Taiwan and China. Under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he was a Visiting Professor to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in the 70’s. He has received many awards including a Rotary Scholarship, and an UNESCO Fellowship. In addition,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Interior, U.S.-China Cooperative in Science Program and private corporate foundations have funded and supported his research projects.

 

Since early 80’s, Dr. Chan has been a visiting scientist at the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Guangzhou, and other universities in China.  His publications have focused on heavy metals, oil spills, and radioactive nuclides in Pearl River estuary. He was elected to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Chinese Bulletin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1980-1984).

 

In 2000 he delivered a research paper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orphologist at Nanjing. In June, 2001 he presented a paper to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ne Pollution and Ecotoxicology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in December, 2001 he presented a paper to the 3rd Two-Coasts – Three Regions & World Chinese Conference on Geological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May, 2005 he presented a paper 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reen Chemistry in China at Zhuhai, China.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scholars here and there,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Green GDP has gained momentum in China.

Prof. and Mrs. Chan was an invited as keynote speaker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US-China Friendship Association Convention in 2006.

 

Prof. Chan has been appointed as an adviser to the All China Returned Overseas Federation since 2002.

 

陳钧铭,博士,海洋学家,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正教授, (Emeritus)教授,海洋研究基金主任,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美洲分会教育主管。

 

生於香港,获香港大学荣誉化学理学士,及教育文凭。早期任職於香港政府漁农处为水文研究官。後赴英国利物浦大学深造海洋化学,获博士学位。旋应聘麻省林洞海洋研究所化学系,参加国际深海钻探计劃及黑海调查工作。後轉任職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地球科学系为教授,资历巳超过三十多年。

 

陈教授多年来一直被邀请参加国际研究工作。曾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台湾沿海悬浮物质成份探讨。八十年代开始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参加多项计劃如大亞湾放射性核元素研究,石油污染,重金屬在珠江口分怖评估,农药污染研究等。九十年代与南京大学大地与海洋科学系合作科研及互访。主要工作有湖沼地开发与改善问题,苏北沙洲生态分析比較等。近年在國際綠色化學會議上發表探討環保生化潔淨劑的比較. 陳教授亦努カ推動研究海外華人生活情況並著有關早期華人移民的心靈及精神支柱。

 

數十年來陳教授服務多個團体如(1)香港大學校友會, www.hkuaasc.org 2007年主持香港回歸十周年紀念研討會,邀請許副總領事主講.(2) 大洛杉磯地區促統會2005-2006秘書長並設立網站www.chinaunityla.com. (3) 南加州華裔教授及專家網, 与姜教授成立 www.scholarsupdate.com 周刊, (4) 華裔教授會 2002-2003任會長, 2004-2007 財政, 目下教授會已成為僑界穩健會社, (5) 南加州圓桌聯席會共同主席,協助玫瑰花車事宜,出席市府聽証會,指証異議分子. (6) 華埠岡州會館執行委員,歷任秘書長,特刊編委(2008年出版),在過往數年一直在國慶晚宴獻上愛國歌曲,2008年促成回國懇親團 (7)華埠至孝篤親會職員,執行委員,主持會所交際合作接待國內到訪事宜.其他如崒勝總會,南加州華人協會, 華人社团联合会等等均為評議員,秘書, 共同主席職務,以不計較名份,一獻所長為主.(8)歷年協助國內學生留美,並發表邁向更開放的美國高等教育”,每年都回國講學,合作研究.(9)成立墾丁中文學校 (Huntington Beach Chinese School)巳超過三十多年.今年更有白人學生獲取美國政府資助到北京大學進修一年.學校課程己為校區所鑑定等等.(10)每年均在位於海邊(Huntington Harbor)家中接待留學人員,中國政府訪問團等觀賞聖誕燈船遊行及宴請.(11) 2009 年為華埠中華會館理事

 

近数年來陳教授带领学者团队回国参加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参加推动回国服务和创业,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积極奉献,以科教兴国为目标。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於零二年起,在笫六及第七届聘请为国外顾问。

 

Your 1st Step in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and action is better than bearing in mind”: A report of the 11th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Conference at Guangzhou

 

The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Conference is organized by the PRC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Office and Guangzhou City Government. The activity has been supported by 13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At present it is held at Bai Yun (White Clou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from Dec 26 to 28 during the winter break period. The center is a huge complex with a 5-star Hotel and easy access to downtown. The main theme of the organizers is “Facing both overseas and inside China, Serving the needs of the whole country”. It provides one of the best platforms for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ors and Professionals from Southern California is one of the major delegations of the Conferenc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rofessor Kwan Ming Chan fo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He comments that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and action is better than bearing in mind”.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ference should be the first step to explore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in China, especially during the period of financial crisis.

 

留交會東風, 人才争奪戰: 耳聞不如目见, 動不如行動的第一

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報告

 

由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上海、天津、长春、哈尔滨、杭州、济南、武汉、成都、西安、厦门、苏州市人民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欧美同学会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留交会)定于20081226日至28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坚持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宗旨,致力于为高层次留学人员与国内需求单位搭建一个高效务实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服务。主要参加者有下列機构及人士:海外留学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各地政府和部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国内企业、上市公司;国内外知名高校、大学科技园、有关教育交流和培训机构;中科院系统和各地重点科研院所;风险投资及投资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市场);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办单位专场活动;各地政策介绍和创业投资环境展示;难题招贤;高水平国际学术论坛;国际人才招聘;留学人员项目推介和归国留学人员企业成就展。历届留交会共吸引了超过万名海外留学人员,带来科技项目8000多项参加交流,专业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城市规划、交通以及管理、金融、法律、咨询、人文教育等。一批留学人员通过留交会的渠道走上回国创业之路,一批项目与国内机构达成合作,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南加州教授及專家們每年都組織團隊参加. 每次除了参加大會活動外, 更与當地政府或商業機耩交流信息. 有許多南加州人員在廣東, 香港等地成功創業, 大カ促進中國與南加州双方合作與互动. 俗語云耳聞不如目见, 動不如行動”. 参加留交會是最隹的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的第一.

 

 

CHEN Baizhu 陈百助教授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rofessor Baizhu Chen is the Academic Director of the Global EMBA (GEMBA) program of the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He teaches in the Department of Finance, specializ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and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s. He is also a senior researcher in the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Banki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Dr. Chen is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Fud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as well as Jiao Tong University Antai School of Management.

 

Professor Chen is a member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Expert Advisors Committee to the Minister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MOST) of P.R. China. He has trained and consulted senior executives of various companies including Aegon Life, Aegon-Industrial Fund, GF Securities, Brilliance Group, Little Swan Appliances, Xi’an Janssen Pharmaceutical, Eli Lilly, LuJiaZui Group,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Pudong Government of Shanghai.. 

 

Dr. Chen’s research has appeared in various peer evaluated economics journals. His book jointly with Kim Dietrich and Yi Feng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Reform: Problem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is published by the Westview Press. Dr. Chen is a recipient of grants from the Washington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 the Ford Foundation, the Chines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IBEAR and Eurasian Studies for his research on China’s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ies and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He has served as a guest speaker at the Chinese American Professional Society, the Pacific Asia Business Outlook, the Economic Forum of the Voice of America, and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Dr. Chen received his Ph.D. and M.A. in econom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nd his B.S. in mathematics from Fudan University in China. Professor Chen was formerly the President for the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

 

Economical Storm in the World
世界经济风暴

 

 

HSU Kylie 許凱莉教授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Dr. Kylie Hsu is Professor of Chinese and Linguistics in the Department of Mod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Studies Center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CSULA). She earned her Ph.D. in Applied Lingu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and received the UC System Presidential Fellowship and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Fellowship. Over the course of her career at CSULA, Dr. Hsu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her profession, for which she received the University’s Outstanding Professor Award and the University’s Distinguished Woman Award.

 

Dr. Hsu has published 5 books and more than 100 professional articles encompassing Chinese linguistics, literature, translations, and multimedia instruction. She has also delivered more than 70 presentations at conferences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17 keynotes and major addresses. Additionally, Dr. Hsu has received over 20 grants for her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 grant from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one of the five prestigious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resource centers), and another grant from the Multimedia Educational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 (an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rofessional societies,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s, and educational software developers, including Adobe Systems and Microsoft Corporation). Her biography often appears in international Who's Who publications, including Gale’s Contemporary Authors. Dr. Hsu has recently been invited to be a visiting research scientist at the Chinese Academy.

 

許凱莉博士目前擔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中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以及現代語言文學系教授。許教授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並以卓越的成績榮獲加州大學系統總校長以及美國加州所頒發的優秀研究獎。此外,許教授對學術界與其專業也做出了重大貢獻而獲得了洛州大傑出教授獎以及傑出女性獎。

 

至今許教授已出版了五本書以及超過百件刊物,涵蓋中國語言學,文學,翻譯,和多媒體教學。另外,也在世界各地的會議上發表了超過七十篇論文,包括十七場主題演講。許教授並獲得了超過二十項研究和教學補助獎金,其中包括全美最具威望的外語資源中心所提供的,以及一個由高等教育院校,專業學會,數位圖書館聯盟,和教育軟件開發商(包括奧多比系統和微軟公司)所成立的國際財團所提供的補助獎金。其傳記也常登載在世界名人錄以及國際著名的當代作家。今年受中央研究院之邀,許教授將在該院的語言學研究所擔任科學研究訪問學者。

 

 

LI Yaosheng 李曜升领事

Education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RC in LA

 

 

Current Status of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教育之现况

 

 

LI Yong-Gang 郦永刚教授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rof. Yong-Gang Li is a distinguished earthquake specialist. He was graduated from Fudan University in 1967 and came to USA as a Visiting Scholar in 1981. He received his Ph.D. of Geophysics& Seismology at USC in 1987 since then Prof. Li is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multiple research projects award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S. Geological Survey and SCEC. His pioneering research in discovery of fault-zone trapped (guided) waves and new findings in characterizing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active earthquake faults in 4-D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earth scientists world-wildly. These breakthrough findings input new ingredients in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Dr. Li has published 4 important papers in prestigious scientific journals <<Science>> and <<Nature>> since 1990, and more than 100 refereed papers and scientific articles, in which he is the lead author. Prof. Li convened professional sessions and gave invited talk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often. He was Visiting Professor at Duk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Auckland. He is now Invited Professor of Fudan University and Ningbo Nottingham University. He is a member of Chinese Overseas Specialist Committee of State Council. Prof. Li is often interviewed by news media for outreach of his scientific expertise to public communities, leading them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arthquakes and natural hazards. His biography is listed in Gale-American Men and Women of Science, Geo-Times, and Who's Who publications. Dr. Li’s current research at the San Andreas Fault to monitor the process of earthquake generation and variations in fault-zone physical properties is awarded by NSF-EarthScope program that is the largest multi-disciplinary earth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in USA and China.

 

郦永刚教授是国际地震学界知名学者和专家.1967年由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1981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Visiting Scholar赴美国深造.

师从世界著名地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Aki教授.1987年在美国USC获得地球物理和地震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得USC地球物理研究杰出成就奖.现在该校担任科研和教育工作.并为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主持多项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近期受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郦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开创性强.首先在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大断裂发现地震断层导波,并成功建立数字模型用计算机合成断层导波,为地震断裂带内部精细构造的高精度三维成象和其物理特性的定量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技术.解决了该领域内一大难题.继尔,他在地震研究工作中首次发现断裂带在地震过程中的同震破裂和震后愈合,并用波形相关技术精确测定岩体破碎程度和恢复时间.从而构建了相对完备的理论和方法对地震断裂带进行四维研究.为深化地震周期性理论,地震预报和评估,提出新思路和重要物理参数.郦教授在创新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四篇论著.在国际地震界产生重大影响.他开创的地震断层导波方法现己在很多国家应用.中国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后,郦永刚教授作为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地震科学考察研究主要成员,赴灾区考察和主持地震断层研究项目。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应急项目“应用断层通导波确定汶川地震断裂深部复杂结构:为灾后重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尽快确定龙门山断裂带目前的状况, 测定地震区域底部岩体破碎程度和分布范围, 确定分支断层的位置和几何形态,查明深部隐患断层和潜伏余震区,为震后灾区城镇重建规划中选择安全场址提供必要依据。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California

中国和加州近期地震灾害

 

Earthquake is a severe natural disaster threatening human’s life and properties in the world. Californians are living on an earthquake country wher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earthquake-generating faults – the 1,500-km-long San Andreas Fault (SAF) passes. In Northern California, the SAF generated the M7.9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102 years ago in 1906. Over 3,000 people were killed and 225,000 people were left homeless in the earthquake. In Central California, the SAF generated the M8 Tajon Pass earthquake 151 years ago in 1857. In Southern California, over 300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last big (M8) earthquake occurred in 1690. Another big one (M>8) is likely to happen on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within our lifetime. Many other faults beneath the great Los Angeles areas are also able to generate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like the M6.7 Northridge earthquake in 1994. The Puente Hill fault lying under the San Gabriel Valley where the Chinese overseas gather crowdedly, has capacity to generate a M>7 earthquake and cause the lost over 100 billions of US dollars. The recent investigation points out that in California, the probability of M6.7 earthquake, like the 1994 Northridge earthquake is more than 99%, and the probability of M>7 earthquak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is 82% in the next 30 years.

 

China is also an earthquake country. The devastating M8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in Sichuan province on May 12, 2008, rupturing 300-km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LSF) with the maximum ~9-12 m slip. Its rupture length, slip and magnitude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the great California earthquakes of 1906 and 1857. The LSF is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o-called “North-to-South Seismic Belt” in China, which has been evaluated as a highly risky region in China’s Seismic Hazard Model given by AIR. The LSF located at the 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featured by active tectonics. In the past 200 year, 4-5 M>7 earthquakes occurred on it, with the latest M7.5 event in 1933, which killed more than 5,000 people. The 2008 M8 Wenchuan earthquake killed ~80,000 lives, and caused ~20,000 people missing. It is the worst natural disaster in China after the M7.8 Tang-Shan earthquake in 1996.

 

In order to delineate the detail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LSF and rock damage at depth caused by this M8 earthquake for selecting safe places to re-build the ruined cities and towns in the region, the author as an earthquake expert aboard invited by Chinese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went to Sichuan and did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t the epicentral area. Here, the author presents pictures to show the damage seen at the ground surface. Eventually, we shall relate the rock fracturing on- and near-fault to the magnitude of moment release and slips as well as the fault geometry and segmentation. The results from the Longmen Shan Fault will b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San Andreas Fault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earthquake physics. All of our efforts are an aid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mitigation, and relief i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earthquakes in the world. In this talk, the speaker will introduce the information on hazards and scenarios of recent major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in California and Sichuan as well as the preparedness we should care about earthquakes to be safe and reduce property damage.

 

 

LIU Jack 刘敬辉教授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Dr. Jack Liu is currently coordinator of Chinese Studies program and superviso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ternship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Dr. Liu earned his PhD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t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diana. His teaching interests ar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Dr. Liu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the Outstanding Faculty Award i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2008), and the Outstanding Service-Learning Instructor Award (2007)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economic history, contrastive rhetoric, and heritage language.  His research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and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r. Liu also served as reviewers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academic publishers, such as Yale University Press.

 

刘敬辉教授于美国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以及普渡大学商学院 管理学证书。刘教授现任教于加州州立大学, 担任国际贸易实习部主任和中文部主任, 并教授国际贸易和文化史课程。刘博士于2007年获得加州州立大学杰出社区服务奖,于2008年获得加州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奖。其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和文明史,应用语言学和美国华裔研究。 刘博士的著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例如美国《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刘博士应邀参加国内外的讲学, 并为多种国际学术会议和出版机构担任评审,例如耶鲁大学出版社。

 

Educational Issues of Young Chinese American

 

This study seeks to contribute to the emerging body of Chinese 1.5 generation and second generation on educational challenges due to their herit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middle-class Chinese American familie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dvance Chinese heritage speakers and young Chinese American through open-ended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Finding suggested that those who have completed elementary-school education in the target settings before immigrating to U.S. in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1.5 generation Chinese immigrants’ Chinese literacy abilit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parents’ role played most import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both American-born Chinese American and 1.5 generation Chinese immigrants’ educational success. This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parents and schools to effectively help young Chinese American.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美国华裔家庭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2008123日,美国马里兰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美亚研究所公布了最新的一项美国华人研究报告。依据该报告的数据,本文着重剖析美国中产阶层华裔移民家庭中的青少年所面临的教育问题。首先 本文展示了国中毕业前的移民即1.5代移民和出生于美国的第二代华裔面临的教育方面的挑战。其次,我们汇集了目前在美国上大学的华裔移民对自身教育经历的访谈资料,并对部分教育个案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移民美国前小学6年级的正规教育,帮助1.5代移民保持了汉字的书写能力。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移民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青少年移民的中文学习,择校,升学等具体问题加以分析,并给予家长和学校建议。

 

 

LOU Wang-He 楼望和博士

Mitsubishi Digital Electronics America

 

美国康乃尔大学计算机和电子工程博士。他在上海黄浦江畔度过了青少年时代,高中毕业于上海市上海中学;北京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中国科大首届硕士。楼望和博士是美国先进数字电视标准委员会(ATSC)投票权成员, 美国民生电子协会(CEA)电子视像标准委员会投票权成员,美国有线通信工程师协会(SCTE)数字视像标准委员会投票权成员, IEEE国际民生电子年会(IEEE/ICCE)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楼望和博士是CSA终身会员, 美国信息显示协会(SID)和影视工程师协会(SMPTE)会员。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Technology and Standard

 

The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is a new fast developing area after HDTV (High Definition TV). The presentation will introduce:

·        Human 3D Vision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        3D Video Configurations and Display Technologies

·        3D Video Standard Development.

·        Challenges.

·        Predictive Remarks.

 

3维电视视像的技术和标准

 

3 维电视视像是继高清电视之后的又一新的迅速发展的领域。本演讲简介如下几个方面:

·        人类3 维视觉和立体显示原理

·        3D视像结构和显示技术

·        3D视像标准问题

·        挑战 -- 3D视像的难题

·        展望

 

 

XIAO Yan 肖岩教授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Yan Xiao is a professor of civi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He also holds the Cheung Kong Scholar Professorship and serves as the Supervisory Dean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a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a. He is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the China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Building Safety and Efficiency. He received his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degree from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in 1982, his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and doctor of engineering degree from Kyushu University, Japan, in 1986 and 1989, respectively. Prior to joining to the faculty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he worked as research engineer at Aoki Corp., Tokyo for one year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for four year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and retrofit of structures, structural concrete, steel, hybrid or composite systems, and structural materials. His recent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fforts are focused on developing modern bamboo structures for buildings and bridges with the goal of promoting environment and eco-friendly construction. He is the founder of the Advanced Bamboo Technology, Ltd., a start up development company, based in Hunan, China. In 2007, he and his team successfully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e world’s first modern bamboo truck safe bridge in Leiyang, Hunan Province, China. The bridge was awarded as one of the Best of What’s New in 2008 by the Popular Science Magazine. Prof. Xiao was named as the Popular Science Innovator of 2008.

 

Modern bamboo structures - towards a greener future

现代竹结构 未来的绿色建筑

 

Bamboo, as a natural resource, has been utilized by mankind for thousands of year. However, modern structures using bamboo as basic material have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Prof. Xiao and his team based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have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technology called GluBam, in which the amount and the orientations of bamboo fibers are arranged based on design requirement and solidified using biding adhesives through several processing procedures. There are several key characteristics in bamboo based structures. First, the source of raw bamboo materials is widely availabl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particularly in Asia, such as China. Bamboos grow much faster than trees, typically can be harvested in four years, and they can re-grow. Second, bamboo ha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latively easy to proces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hird and not the last,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bamboo products is essentially environment friendly, pollution-free, suitabl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GluBam component is a structural element that can be dimensioned and used to carry loads, in a similar way as timber structures. The significance of GluBam innovation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ustrialized way of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bamboo structures. Prof. Xiao and his team has successfully designed and built several modern structures, including the world’s first truck-safe modern bamboo bridge, which was awarded as one of the Best of What’s New in 2008. After the May 12, 2008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Prof. Xiao and his team quickly developed GluBam quake shelters and classrooms and deployed in the earthquake devastated areas.

 

 

YE Xiangdong 叶向东领事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RC in LA

 

叶向东,男,高级工程师,哲学博士(科技哲学专业)。长期从事科研设计、科技管理和科技外交工作。现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科技参赞。曾任中国驻荷兰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中国驻丹麦使馆科技参赞等职。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创新体系及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范式转型、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不确定性及科技伦理等。先后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并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演讲。

 

 

Thoughts about Uncertainty in Science

 

Uncertainty in science has been regarded one of topics of general interest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domestically and glob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intension and main causes of uncertainty in science, and puts forwards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scientific uncertainty.

 

关于科学不确定性的若干思考

 

科学的不确定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如何认识科学的不确定性关系到能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关系到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方法的变革、关系到如何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面准确地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刻内涵。本文就科学不确定性的基本内涵、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提出了若干思考和看法。

 

 

ZHOU Chongwu 周崇武教授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r. Zhou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He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from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in 1993, and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Yale University in 1999.  He worked as a postdoc at Stanford University before he joined USC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2000.  He has won a number of awards, including the NSF CAREER Award, the NASA TGIR Award, the USC Junior Faculty Research Award, and the IEEE Nanotechnology Early Career Award.  Dr. Zhou has authored over seventy journal publications, and his work has been reported by Science, Scientific American, Physics Today, MRS Bulletin, Materials Toda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nd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H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His research interest covers carbon nanotubes, nanowires and bionanotechnology.

 

周崇武博士现为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主攻纳米材料, 纳米电子学, 和生物纳米技术。周崇武于199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于 1998年获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从1998年至2000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员,从2000年至今任教南加州大学。曾获如下奖励:

·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教授奖NSF CAREER Award 2002

·         Zumberge交叉科学研究奖Zumberg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ward 2002

·         美国航天总署TGIRNASA TGIR Award 2002

·         南加州大学杰出青年教授研究奖USC Junior faculty research Award 2004

·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纳米技术青年科学家奖IEEE Nanotechnology Early Career Award 2007.

 

Report on Beijing Convention

2008 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回顾

 

1221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的“2008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在北京开幕。北美华人教授学者代表团由周崇武教授带团参与了创业周的各项活动。创业周期间,主办单位围绕创新发展和创业报国举办了海外学人论坛,进行人才对接。北京的活动结束后,海外学人分赴江苏、湖北、山东等地,考察创业发展环境,开展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洽谈与合作。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7届。

 

 

 

恭祝
新春愉快           阖府安康

   年年有余

CSA

==================================

洛加大UCLA中國留學生春晚喜洋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600名中國留學生24日歡聚一堂,在Tom Bradly國際中心舉辦學者聯誼會慶祝春節,中國駐洛杉磯教育參贊李曜升、UCLA校長Gene Block、孔子學院代表與留學生一齊祝中國牛年風調雨順,大展宏圖。

晚會由該校中國學生會主辦,留學生與洛杉磯僑界一同表演12個節目,開場有聖蓋博中國文化協會(SGVCCA)的舞獅「祥獅賀歲」、UCLA民樂團的中國民樂合奏「春節序曲」、「喜洋洋」、童聲合唱「新年好」,皮影戲「恭賀新禧」,還有學生表演藏族舞蹈表演「卓瑪」、鋼琴四手聯彈「軍隊進行曲」、女聲獨唱「城裡的月光」、小品「大話西遊」及「三句半:初到UCLA」,好戲連連,贏得臺下觀眾陣陣叫好。

晚會執行總監楊冠文說,春晚是每年中國留學生最盛大的節日,學生們從去年12月開始精心策劃長達半個月時間。也向西方主流社會推廣中國文化,促進兩國文化交流,所以在晚會前安排猜燈謎活動,有猜字、猜成語、猜地名和腦筋急轉彎,中西合璧、老少皆宜,今年還首次邀請UCLA校長出席晚會。

小品「大話西遊」將晚會推向高潮,劇本取材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以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為原型,但故事講述的是中國留學生在UCLA的學習、生活,面對語言、文化、習俗上的衝突,嘗盡酸甜苦辣,歷盡磨難,最後在課業、人生經歷上都取得「真經」。

臺詞詼諧搞笑,有一幕是沙僧在美國入海關時,因為鬍子太長,被懷疑是恐怖分子,被拒絕入關,另有一幕是白龍馬「泊車」路邊時,因為沒有交夠停車費而被警察開罰單,贏得場下觀眾陣陣爆笑。(World Journal 付菁菁)

=================================

李耀昇: 改革開放30 中國出國留學120萬人﹐到華留學人員124萬人

(Chinese Today 孫衛赤)

截止到2007年底﹐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的累計數為120萬人﹐到華留學人員的累計數字為124萬人﹔到華留學人員的增長速度已經高過出國留學人員的增長速度。中國駐洛杉磯教育參贊李耀昇對此表示﹐這些數字反映了世界的繁榮﹑穩定與和諧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的現實。

122日舉行的中國駐洛總領館的新聞發佈例會上﹐李耀昇參贊介紹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教育發展的情況。他表示﹐中國教育的發展﹐不僅與改革開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而且還是改革開放的領頭羊﹐如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可視為改革先走一步﹔1978年首次公派赴美留學生﹐可視為開放先走一步。

對於出國留學﹐李耀昇表示﹐截止到2007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公派及自費出國留學人員的累計數字為120萬人﹐回國人數為32萬人﹐其中在2002 年至2007年間回國的留學人員為19萬人。與以前相比﹐出國留學人員形成了「兩頭大」的趨勢﹐自費留學人員由原來以讀博士學位為主﹐轉變到以讀碩士和本科為主並且低齡化﹔而公派留學人員則是讀博士學位。2007年到2011年間﹐中國政府計劃每年公派5000人出國攻讀博士學位。

李耀昇介紹說﹐能夠反映世界的繁榮﹑穩定與和諧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這一現實的另一面是﹐截止到2007年﹐到華留學的人數累計為 124萬﹐這包括了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及學校間的交流項目。到華留學人員人數增長的速度﹐已經超過了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增長的速度。現在﹐中國有500多所大學接收外國留學及短期進修人員。

李耀昇還談到了海外的漢語教學。他表示﹐中國有12所大學開設了對外漢語係﹔有78個國家建立了總計305所個旨在推廣漢語的孔子學院或孔子學堂﹐ 美國有50多個﹐洛杉磯總領館領區有6個﹔在世界上的37個國家﹐設立了161個測試漢語水平的漢語托福考試(HSK)考點﹐洛杉磯總領館領區有3處。李耀昇認為﹐教師﹑教材及教學模式等﹐仍然是制約海外漢語教學水平提高的難題﹐解決這些難題﹐需要海內外漢語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當天的新聞發佈會由總領館新聞發言人陳世杰主持﹐教育領事董志學和王義也出席了新聞發佈例會。

=========================================

南加州专家学者座谈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因为税收减少,美国各州出于无奈消减教育经费以应危机。

相比较,中国目前为应对危机,已决定投资4万亿人民币拉动经济,中国教育系统应该如何利用这一机会,在危机中采取妥善应对措施化解此次危机,并从长远考虑对国家人口素质提高、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对此,南加州部分专家学者上周末在总领馆教育组进行了座谈。

黄茂树校长(University of West丛京生教授(UCLA)、孙涤教授(CSULB)、陈百助教授(USC)李晋亿教授(CSUN)、姜镇英教授(BC) 董至学领事等出席了座谈,王世本副校长(CSUF)、冯毅副校长(Claremont College)Dr. Jane Permaul 副校长(UCLA)、白春生教授(CSULA等准备了书面发言。

会议纪要在整理后递交有关方面。

右起:丛京生教授、孙涤教授、陈百助教授、董至学领事、黄茂树校长、李晋亿教授、姜镇英教授。

=====================================

2009,中国应成熟面对全球关注 (杨耕身)
当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越来越多地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它本身变得不可忽视。因此,外媒聚焦中国,亦成为一种本能的观察与分析,期待与评判。更加开放和透明,这必将成为中国置身全球化时代的大国方式。

必须看到,外媒对中国的关注,由来已久。或者说,什么时候,中国也没有离开世界的关注而存在。这样的一种关注所表达的,也正是我们一直确信的,每一个人都是大陆架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是一切人生存的外围。国家亦如此。

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开始学会在世界的关注中继续成长。这样的一种关注,也必然包括一些带有偏见与挑剔的目光。存在于外国媒体中的偏见和有色眼镜不会很快消除。这更需要我们理性以对。首先应当承认的是,初级阶段的中国远没有到河清海晏之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总是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有一些更是人类社会的共性问题,有一些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样本问题,所有这些都为外媒提供了关注的可能。

其次必须承认的是,这个世界也远未到舆论一律之时。利益纠葛、意识形态多元、各种政治势力等因素,都必然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提供不一样的解读,呈现不一样的价值与秩序。或许正像罗素命名幸福那样,世界之所以美好,也恰恰在于舆论的参差不齐,因而也构成世界文明冲突的一部分。因此,对待外媒的有色眼镜,我们的理性不在于愤怒,而在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保持笃定而坚韧的前行。

外媒对中国的关注,绝非友邦惊诧论。事实上,全球媒体对全球事务的关注是一种常态,既然中国必须置身于世界的关注之中,也必须在世界的关注中成长,那么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对待外国媒体的关注,也检验着中国作为大国的自信与公信。

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正做出积极的努力。北京奥运会之前,针对一些外媒对保障媒体奥运期间及前后新闻采访自由承诺的疑虑,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曾经慨然表示,北京奥组委将对采访要求实行零拒绝政策。西藏事件后,2008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表示,外国记者若想到西藏采访,国新办愿意提供帮助。更加开放和透明,必将成为中国置身全球化时代的大国方式。

面对外媒对中国的关注,不必高度紧张,更需理性以待。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绝不可能只存在于他国的掌声与欢呼声之中,更多的时候,她只能在他人的挑剔与质疑声中走自己的路。这也正是论者所说的,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变化,不是在良性的歌颂中实现深化,而是在冲突和碰撞中逐渐走向理性的。因此,至关重要的还是,中国需要坚定自身的发展信心,与此同时,真正构建能够获得最大认同的自身价值体系。这可能成为中国对构建和谐世界的一大贡献。

==================================

美国国家公共政策及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多数美国人交不起大学学费
   
美国国家公共政策及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年度报告显示,早在经济衰退到来之前就不断上涨的大学学费可能让大多数美国人难圆大学梦。

  报告发现,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公布出来的大学学杂费在19822007年间上涨了439%,而中等家庭的收入增幅仅为147%。学生贷款额在过去10年间上涨了一倍多,而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从所上大学获得的助学金通常比来自较为富裕家庭的学生要少。

  国家公共政策及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克·M·卡伦说:如果这一情况再持续25年,那么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将难以为继。中产阶层通过举债支付大学学费,但是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将难以支付上大学的费用,他们的经济状况已经明显捉襟见肘。

  这份报告是少有的一份将大学各项净开支与中等家庭收入进行比较的报告。大学净开支是指除奖学金之外的一年学费、生活费、膳宿费。

  报告指出,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大学学费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上涨的幅度尤其快,上一所公立大学一年的净开支占到平均收入的55%,而在 19992000年这个比例为39%。如果是上社区大学,这部分开支去年占到最贫困家庭平均收入的49%,高于19992000年的40%

  该报告的起草者之一、全美州立大学和赠地学院协会负责学术事务的副主任戴维·舒伦伯格说:预计到2036年,大学学费占家庭预算的比例将从11%升至24%。我们只看学杂费,因为只有这些是可以控制的。”(王信)

=================================

中国让美国孩子显得越来越蠢么?(Spengler

中国父母将等离子电视机卖给美国,把工资存起来给孩子买钢琴———这样美国孩子越来越蠢,而中国孩子越来越聪明。当心,美国人———在一代人以后,你们的孩子将只配为中国老板端咖啡。

音乐学习中国完胜美国

据五角大楼估算,美国花在防务上的开支是中国的6倍多。但在另一个战略领域,中国拥有对美国61的优势。中国现在有3600万儿童学习钢琴,相比之下,美国只有600万儿童学钢琴。该数字淡化了实际差异,因为在中国的音乐学习要求更高。

这一定是个阴谋。中国父母将等离子电视机卖给美国,把工资存起来给孩子买钢琴———这样美国孩子越来越蠢,而中国孩子越来越聪明。当心,美国人——— 在一代人以后,你们的孩子将只配为中国老板端咖啡。这当然有一些夸张———一些老板会是印度人。但美国人真的不知道这在今后意味着什么,当前智力资本向东方的转移,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

钢琴提升中国人才智商

当然,很少有学钢琴的学生日后靠键盘吃饭,但3600万琴童中有许多人将成为更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商人和军官。

对于古典音乐能造就更好的头脑并推动在其他领域的成功这一点,几乎不存在怀疑。科学研究显示,音乐教育提高了6岁儿童的智商,美国精英家庭至今都在鼓励孩子学音乐。在古典音乐领域,中国接纳的是最不具中国特点的东西,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具西方特征的。

中国原创性或再次呈现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早已开始培育知识精英,其规模之大世所未见,当今世界没有其他人能与之竞争,美国常春藤联盟宠物繁殖场的近亲产物肯定也不行(注:指美国的大学生。美国的孩子习惯进入父母曾就读过的学校)

一直到现在,西方往往不以为然地把中国科学家视为模仿者而非原创者。他们认为,中国缺少对创新的激励,一个新兴经济体用不着重复发明车轮或汽车。但在遥远的过去不是这样。中国早在西方之前发明了时钟、指南针、火药以及其他开启工业革命的技术。当开发下一代反导弹雷达或电动汽车蓄电池时,或许中国原创性会再次呈现。(翻译:小河)

==========================

加州鼓勵節約能源:家用太陽能 抵稅無上限 還可再獲州府提供獎勵退款 (付菁菁)

經濟衰退導致房市低迷、建築停工,消費者囊中羞澀之時,住宅觀念與品味也隨之改變。新年伊始,政府擴大支出,鼓勵民眾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州取消安裝家用太陽能系統的抵減稅 (Tax Credit)2000元上限,為刺激經濟增長另一途徑。

受能源價格高漲影響,綠色環保意識抬頭,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的研發使用愈來愈受到政府重視。不僅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正在進行世界最大規模的屋頂太陽能發電計畫,州政府也採取減稅政策,鼓勵加州居民使用太陽能電力。

州長史瓦辛格鼓勵居民在住屋、商業建築物或公用建築物屋頂上裝置太陽能發電系統,此舉不僅可讓屋主獲得州政府的獎勵優惠,還可再獲30%聯邦抵稅,但去年抵稅最高金額為2000元。

自今年11日起,加州政府取消抵稅門檻上限,住戶若購買並安裝全新家用太陽能系統,可要求減免安裝成本全額的30%,且無成本上限。

若一個發電3000瓦的太陽能屋頂發電系統,所需成本為24000元,州政府退款(State Rebates)可達5000元,再減去剩餘金額(19000元)的30%的抵減稅,屋主的最終成本只需13300元,即節省11000元。如果以現有電費計算,大約7年節省的電費便可抵消安裝太陽能系統的成本。

太陽能業者表示,利用政府「補助」,在2009年更換跑道,嘗試更貼近大自然的居住環境,將更經濟,但多數居民認為,家用太陽能系統的購買及安裝費用過高,不論政府的經濟補貼有多少,還是需要自掏腰包承擔大部分費用,難以消受。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未來幾年內節省的電費不如現在留在手邊的現金重要。

=============================================

来稿:英國對中國海軍遠征的評論讓我深感慚愧 (戴旭)

在雪域高原和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穿行,時時為祖國的壯美河山感奮,但中國海軍小小的遠征艦隊仍然讓我掛懷。中國國防報的曲延濤編輯約我寫點什麼,回到空軍某指揮部的賓館,信筆就寫了下面的一些文字。算是為中國海軍的遠征艦隊壯行吧!

中國海軍五百年來的第一次遠征

在聯合國正式授權下,在當事國熱情歡迎下,在眾多國家海軍前赴後繼率先垂范的情況下,在社會各界強烈希望和督促下,中國海軍決定派出 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遠征索馬裡,參與國際社會打擊海盜的維和行動。和我們一些專家學者唯恐中國威脅論出現的情況相反, 世界輿論對中國的舉動多不在意,只有英國媒體進行了簡短而客觀的評論"這是中國海軍自15世紀以來的第一次遠征"。這個有著巨大歷史縱深感的評論,讓我想到一個成年人在評述一個幼童的蹣跚學步。近代西方國家的崛起,無一不是憑借海軍的牽引拉動,所以他們最懂得從一個國家海軍的行為,看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所以,稍有聯想能力的人,不難從這個評論看出大多數西方國家俯瞰中國的心態。

自地理大發現以來,世界海軍史波瀾壯闊,但寫到中國這一頁,無不像落潮一樣嘆息著隱去。誠如斯言。中國海軍從來沒有進行過世界范圍內的"遠征"。鄭和下西洋 雖然風光,但那只是和平外交,後來自己一把火燒掉舉世無雙的艦隊之後,能拿得上台面的戰績,不過是鄭成功和施琅收復台灣的兩次海戰,與西方海軍滿世界爭奪 殖民地有天壤之別。進入近代,中國海軍不僅更無任何"遠征"的紀錄,軍事史意義上的全軍覆沒卻有兩次:一次是甲午戰爭,一次是抗日戰爭中民國海軍以自沉方 式淹死在自己的長江裡。正是看到這樣的一部中國海軍史,憑借海軍創造了日不落帝國無上榮光的世界現代海軍老牌大國英國,對中國海軍的此次出兵,做了上述的 評論。而在英國人的這個評論之前,關於中國海軍是否應該出兵的爭論已經在中國的媒體和網絡上熱了一陣子,不少人對於出兵可能導致的"後果"心有余悸。聯想 到之前我們在航空母艦的話題上的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可見很多人在面對世界時是多麼的不自信。說你"威脅"你就有能力威脅人家了嗎?看看歷史,500年來中國威脅過誰?不僅沒有意願,沒有能力威脅別人,還慘遭肢解、凌辱長達一百多年。看看現實,到現在中國還有很多的陸地和海洋被別人佔領著,我們的使館被轟炸,我們的戰機在國門口被撞落。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中國如此。看看世界,美國軍隊20年來打遍歐洲、亞洲、非洲;俄羅斯軍隊航母、轟炸機可以大刀闊斧進行洲際演習,中國軍隊頂多只是和鄰國進行一下連級規模的反恐演習。就是以現代化的主要指標工業水平論,中國也遠遠地落後於許多國家,而世界上居然會有 "中國威脅論",更可笑的是一些中國人竟然會給嚇住,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英國的這個評論也許會讓我們那些提心吊膽的學者長吁一口氣, 但卻讓身為中國軍人的我感到非常慚愧。

說實話,對付只有火箭筒、輕機槍的海盜,我們動用載有導彈和重炮的現代化驅逐艦,更多的只是一種"外交"姿態,軍事上沒什麼可小題大做、牽強附會的。但筆者認為,恰恰這個姿態,對於世界軍界也許不屑一顧,但對於中國海軍卻有著不可小視的意義。

首先,這是一次現代海軍意識的啟蒙。在中國人的意識裡,在海裡活動和作戰的軍事力量,就是海軍。這只是一個寬泛的定義。同樣是海,公海是海,別國的海域是 海,自己的領海也是海,在哪個海裡作戰?在筆者看來,近代以降,世界上對海軍定義最明確,對海軍本質理解最到位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英國第一任海軍司令德 雷克,一個就是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馬漢。德雷克認為,海軍的使命就是為自己的船隊提供世界范圍內的護航,在戰爭行動中,其基本的任務就是把別國的軍隊封堵在 他們的國土上,使他們不能出動,或在盡可能遠的地方殲滅敵人海軍,以此贏得和平和戰爭主動權。馬漢發展了德雷克的理論,提出控制世界航道進而獲得世界霸權 的制海權理論。今天的美國,正是按照這兩位世界現代海軍先驅的理論部署軍隊的,美國空軍和其他武裝力量,都是圍繞它的以11條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海軍,設計和建設的。歷史和現實,把現代海軍的本質清晰地揭示出來:遠洋和護航。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能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是另一回事。清朝北洋水師的失敗,正在於它對現代海軍的定義完全不理解。一支只用來防御本國領海的"海軍",在當時只不過是陸地炮台的延伸。在今天,這樣功能的海軍甚至連陸地炮台的作用也發揮不 了,因為空軍的遠程戰機和彈道導彈的射程比軍艦的艦炮更遠,不需要"海軍"在自己的領海裡進行大規模決戰,更何況自60年前航母時代來臨之後,一支沒有航母的"海軍"實際上也不會再有與對方海軍進行對稱決戰的可能。說白了,這是一支無效的軍事力量,既不能遠行保護國家的海外利益,也不能有效保衛本國的領海和沿海本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中國海軍此次出征,對於國人認識和理解現代海軍的本義,是一次啟蒙。現代海軍產生於西方地理大發現時代對遠洋商船隊的護航,"走出去"是它的天然屬性。讓不讓它走出去,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戰略,但不會因此改變它的本性,就像獵狗的天性是捕殺獵物,不能因為用於看家護院,就把它當成看家狗。

其次,這是中國大和平理念的展現。作為世界大國,中國肩負著世界和平的責任,這不是一句只是說說而已的外交辭令。正如此前中國已多次派出陸軍維和部隊一樣,未來中國應更加頻繁地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特別是具有外交職能的海軍。禮節性的外交訪問固不可少,但實戰性的行動更要當仁不讓。唯如此,世界才會相信中國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國家,才能贏得良好的國際形象,不然總是"棄權",沒有硬的行動非常不利於發揮我們一直掛在嘴上的軟實力。孔子學院已經開遍世界,用孫子兵法武裝的中國軍隊,也必須跟上。中國不追求霸權,也不會窮兵黷武,但對於自己承擔的國際和平責任,還是不能忘記的。在國際法的許可下,在人道主義的旗幟下,適當地拔刀亮劍有何不可?別的國家可以,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我們不能獨立於世界和平體系之外,也不能總是一直自私地享受別人維護下的世界和平。

三,這是一次成本低廉而效果奇佳的閱兵。毫無疑問,當中國微少卻無畏的艦隊劈波斬浪,沒有誰不認為那是中國大國尊嚴的一種宣示。中國愛好和平舉世皆知,但和平不是無原則、無極限的。中國不會再允許一些國際暴徒和恐怖分子,惡意利用中國的和平善意,任意屠殺華僑和損害中國的合法利益。西方國家可以做的事情, 中國也可以做,中國永遠與人為善,但決不會對任何有悖於人類公理和傷害自己的行為無動於衷。這種閱兵效果, 比軍隊排著儀仗陣形在自己的國土上走正步強多了。

第四,這次小小的亮相,也是對軍隊真實戰鬥力的檢驗。再小的實戰也比大規模的演習更真實,足以讓一切口號和形式主義無所遁形。從這一點說,中國軍隊多參加一些實戰性的國際軍事行動,某種程度上還起著推動中國新軍事變革的鞭策作用。

祝賀五百年來中國海軍的第一次遠征,期盼中國海軍的真正轉型從此起錨!期盼更加自信的現代中國,從此開步!

=============================================

中国将不会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 谈最新发表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滕建群)

新版中国国防白皮书发表后,各界对此进行多方位解读。最引人关注的是中国核力量建设。有媒体引述白皮书,认为中国已承诺不研制新型核武器,诸如此类。笔者认为,在可预见将来,中国不会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

  一、核力量今天是中国军事选择中的最后手段,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核武器是面对核大国的核诡诈背景下研制出来的,印度一位学者研究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对美国和苏联两个核大国数次核威胁。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不但向总统提出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而且也提出要使用原子弹。

 

  核力量是撑起中国国防的重要支柱。今天核武器仍然是维护国家统一与主权的重要手段,新版白皮书已经明确地表述到:第二炮兵遵守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命令,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第二炮兵所属导弹核武器,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将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导弹核武器,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在其他国家没放弃核武器的时候,中国单方面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无疑是放弃拥有核武器。

  二、研制新型核武器是对当前所处安全环境的反应,但不会把中国引向核军备竞赛

  核武器毕竟是终极武器,对任何有理智的国家来说,它不会随意应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人民是反对用原子弹杀人的原子弹哪能乱摔呢?如果我们有,也不能乱摔,乱摔就要犯罪。1964年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以来,中国的核力量发展一直是有节制和有限度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核力量建设始终处于低水平上,凭借中国人的聪明与睿智,不可能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核力量发展上。

  但是一个国家的核力量建设不但但受到国内政策的影响与制约,而且还有国际因素的考量。关注国防白皮书的人一定注意到第十四章有几句话说的特别份量。在核裁军一节中,白皮书写道:中国认为,全球导弹防御计划将损害战略平衡与稳定,不利于国际和地区安全,并对核裁军进程产生消极影响。中国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提出导弹防御计划确实打破大国间旧有的战略稳定,尽管中国政府没像俄罗斯政府那样做出口头上强烈反对,但它同样意识到该计划的危险性。中国要确保自己有限核力量的有效性,理所当然地会去寻找打破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新手段,这同样需要现代化自己的核武器系统,包括研发新型核武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与美国进行一场核军备竞赛。

  三、研制新型核武器是确保核武器本身安全和可靠的途径尽管其他几个有核武器国家已承诺不再进行核武器试验,但它们的核武器现代化建设并没有停止,如美国正在用大型计算机系统模拟核爆炸,通过这样一些模拟试验,人们可以得出原来通过外场进行的试验数据,从而保证核武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中国的核武器现代化同样也有保证核武器自身安全与可靠的考虑,而新型核武器肯定会比旧的核武器更安全和可靠。

  四、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三大障碍

  2007年初开始,国际社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无核武器世界零核世界的运动。许多前政治要员,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防部长佩里等发表文章,表达对无核武器世界的主张。他们多是冷战亲历者,当然了解核武器所带来的危害。到目前为止,这一运动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和日本还成立专门联合委员会,澳大利亚前外长埃文斯和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是委员会的两主席。

  但这场无核世界运动目前仍停留在非政府层面,有核武器国家并没对此有何官方表态。要实现真正无核武器世界,国际社会至少要克服三大障碍:一是停止核武器的现代化,但不论是国际上公认的五个有核武器国家,还是已经跨过核门槛的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都没有停止自身核武器现代化的意图。

  二是放弃核武器的威慑理论,在有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眼里,核武器的最大效用并不在于实战运用,而在于其威慑作用,即由于其巨大的威力,任何国家都会掂量着是否采取可能触发遭受核武器袭击的可能。如果回答是可能的话,那这个国家就不会悍然采取其他军事行动。三是强化现行的防扩散机制,例如提出带有核查条款的新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同时也保障其他国家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

总之,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不可能放弃研制新型核武器。 

《二00八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全文)

(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1-20/1534953.shtml )

=================================

《華爾街日報》26日美國經濟學家認為蓋特納稱中國操縱匯率是錯誤言論

    《華爾街日報》26日發表美國經濟學家佈雷特·斯旺森的文章,認為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日前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的言論是錯誤的,當前美國經濟的問題緣於美國的貨幣政策失當。

    斯旺森說,中國此前曾實行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政策,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繁榮,這無可非議。斯旺森認為,美國政府過去一些年實行的美元貶值政策是對美國經濟真正的威脅。美元貶值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大量美元流向原油市場和美國房地產市場,催生了房地產市場泡沫。斯旺森認為,蓋特納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的言論是過度反應,也反映出美國對中國的種種誤解,但問題的實質並不是全球失衡,而是美元政策的失當。

美國政府則試圖淡化處理蓋特納對中國匯率政策的指責,稱美國尋求同中國保持全面的經濟關係。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26日說,在財政部今年春季向國會遞交報告之前,奧巴馬政府不會對中國的匯率政策作出判斷。

劉洪)

=============================================

怪异基因频现 新一轮DNA研究引发基因身份危机

 百年诞辰日基因盼“回家”

宋雅·普若哈斯卡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一名生物信息学家。她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基因的信息上。她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基因,因此,她戏称自己被基因“绑架”了。2008年夏天,普若哈斯卡决定要尝试度过一个每天不用再将“基因”时刻挂在嘴边的暑期。但是,令普若哈斯卡失望的是,这样的尝试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关于DNA的新一轮大规模研究引发了她和她的同事对基因本来性质的重新思考。

百岁寿辰闹危机

研究人员不再将典型的基因视为对单个蛋白进行编码的DNA片段。因为,对于基因的传统规则来说,存在着太多的例外。研究人员发现,事实上,一些不同的蛋白质也许是由单一的DNA片段产生的。DNA所产生的绝大多数分子甚至也许都不是蛋白质,而是另一种称为RNA的化学物质。人们熟知的DNA双螺旋结构不再为遗传所独享。吸附在DNA上的其他分子能在具有相同基因的两种有机物间产生显著的差异,而且这些分子也能和DNA一起被继承。

换句话说,基因出现了身份危机。

这场危机发生在基因一词诞生100周年的前夕。基因一词是由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威尔海姆·约翰森命名的,用来描述父母给下一代传递了什么才使得它们发展出相同的性状。像他那个时代的其他生物学家一样,约翰森并不了解这个无形的因子是什么东西。

在接下来的60年里,科学家们将基因这个词从抽象的概念变为了具体的现实。他们对面包霉菌和细菌,以及果蝇和玉米展开了实验研究。他们发现了如何通过修饰细胞内的分子来改变花、眼睛及其他性状。他们还指出了DNA是一对相互缠绕的链。到上世纪60年代,他们已经对基因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定义。

他们认为,基因是一个含有制造蛋白质分子指令的特定DNA片段。为了从基因制造蛋白质,细胞不得不读取它,并建立一个单链副本———RNA外转录。接着,这个RNA就会被一簇用于建立蛋白质模板的核糖体分子抓住。

基因也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每次细胞分裂时,它都会复制其基因,然后父母将这些基因中的一些传递给他们的后代。如果你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头红发,或是罹患乳腺癌的潜因,那么你就有可能继承了一个有助于形成这些性状的基因。

基因的这种定义一直运行得相当好。1968年,分子生物学家冈瑟·斯坦特宣称,下一代科学家的工作将是必须找出其中的细节。

越来越多的怪异基因

斯坦特和他同时代的科学家都非常清楚地知道,这其中的某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知道,在蛋白质固定到其附近的DNA位时,基因可被关闭或开启。他们还了解到,一些编码RNA分子的基因从来不会变成蛋白质。相反,他们有其他的任务,如帮助建立核糖体内的蛋白质。

但是,这些例外似乎显得并不重要,还不足以引起科学家对基因的定义提出疑问。耶鲁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家马克·格斯坦说:“生物学的工作方式迥异于数学。如果你在数学找到一个反例,你就必须回过头去重新思考定义。生物学并不如此,当出现一、两个反例时,人们更愿意对其进行处理。”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反例,当一个细胞产生一个RNA转录时,它会把巨大的DNA块切断,只留存一些小残余。(细胞复制的DNA部分称为外显子,被抛在一边的部分称为内含子。)大量非编码的DNA片段存在于这些蛋白质编码区域。人类基因组中的2.1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只占了整个基因组的1.2%%

2000年,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完成了首个基因组———人体细胞中的所有遗传物质的草图。他们确定了许多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位置,但是人类基因组中98.8%%的其他基因仍有待探索。

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开始在基因组的丛林中不断跋涉,一点一点地描绘着基因组的精妙细节。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DNA元件的百科全书”,简称为Encode。数以百计的科学家开始协同作战,以确定人类基因组中每一个DNA片段的功能。去年夏天,他们发表了1%%基因组的成果———大约300万个DNA“字符”。遗传代码是以字符形式表示的,就像电影标题“Gattaca”(千钧一发)中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着一种称为碱基的分子:G(鸟嘌呤),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Encode小组预计到明年就可以得出其他99%%基因组的初步结果。

Encode的研究结果显示,至少从传统的基因定义标准看,基因组中充斥着各种怪异的基因。例如,一个单个的所谓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蛋白质。在一个称为选择性剪接的过程中,一个细胞可以选择不同的外显子组合制作出不同的副本。大约在30年前,科学家就首次发现了选择性剪接的例子,但他们无法确定这种情况到底有多普遍。现在一些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基因都被剪接。Encode小组估计,蛋白质编码区域平均能产生5.7个不同的副本。不同种类的细胞似乎能从同一基因产生不同的副本。

更为怪异的是,细胞常常将外显子“扔进”来自其他基因的副本中。这些外显子可能来自“遥远的地方”,甚至来自不同的染色体。

因此,Encode的负责人之一、冷泉港实验室的托马斯·金格拉斯认为,“再也不能认为基因是在一个物理位置上的单一DNA片段,在我们所认为的基因组组织方式上,已出现了范式转移”。

遗传的第二通道

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还以另一种方式被组织起来,这种方式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重要的基因是怎样遗传的。我们的DNA上镶嵌着数以百万计的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他们决定着哪些基因能产生副本,哪些则不能。新细胞继承了这些分子和DNA,换句话说,遗传可流经第二个通道。

第二通道的最突出的粒子就是一种叫做柳穿鱼的普通花卉。大多数柳穿鱼植物以镜面对称的方式长有白色花瓣,但是,某些柳穿鱼则长有黄色的五角星。柳穿鱼将这两种花的形式传递给它们的后代。然而,它们花朵之间的差异并不归结为它们DNA中的差异。

相反,这种差异应归结为附着于它们DNA的顶端(cap)模式。这些顶端由碳和氢组成,被称为甲基族。星形柳穿鱼在一个与花朵发育相关的基因上具有一种独特的顶端模式。

DNA不只是被甲基族覆盖,还被轴样的蛋白———组蛋白缠绕着,组蛋白能解开DNA的一股,从而使细胞不能从它制作副本。悬挂在DNA上所有这些分子,统称为表观遗传标记,它们对于细胞形成身体内的最终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当一个胚胎成熟时,不同细胞内的表观遗传标记被改变,导致它们发育成不同的组织。一旦表观遗传标记的最终模式被确定,它就会死死地粘附于细胞。当细胞分裂时,它们的后代就会带有同样的一套标记。哈佛大学的布拉德利·伯恩斯坦说:“它们能帮助细胞记住哪些基因要保留,哪些基因从来不被打开。”

相较于基因组,科学家们对这种“表观基因组”知之甚少。20089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启动了一项1.9亿美元的计划,着手绘制不同组织内DNA上的表观遗传标记。康奈尔大学的埃里克·理查兹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将基因之外的所有这些变化进行图表化。”

这项研究也许能对癌症及其他疾病的起源提供线索。长久以来,人们已经了解到,当DNA发生变异时,细胞很容易发生癌变。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当表观遗传标记被干扰时,细胞也会更容易发生癌变,因为那些至关重要的基因被关闭了,而那些应当被关闭的基因却被打开了。使这两种变化变得尤为危险的是,它们还能通过细胞传递给它的所有后代。

胚胎开始发育时,已经累积了父母双方DNA的表观遗传标记被剥离。当细胞成为胚胎时,它们增添了一套新的表观遗传标记,该标记与父母拥有的标记具有相同的模式。

这个过程事实上非常微妙。如果一个胚胎受到某种类型的压力,它就可能无法确定正确的表观遗传标记。譬如,1944年,荷兰遭遇了残酷的饥荒。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对60名在那段时间里受孕的人进行了研究。200810月,研究人员报告说,这些研究对象至今具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仍比他们的兄弟姐妹要少。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在1944年的饥荒中,孕妇无法给她们的孩子提供表观遗传标记的原材料。

至少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新的表观遗传标记可流传给后代。科学家们正在讨论这种情况发生的频次。将在今年《生物学季度评论》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伊娃·雅布隆斯基和盖尔·拉兹列举了101个案例,这些案例表明与表观遗传标记改变相关的性状可以传承三代。

华盛顿大学的马修·艾姆威和他的同事发现,将怀孕的大鼠暴露于可杀死真菌的一种化学品中,可破坏雄性胚胎精子中的表观遗传标记。由这种胚胎发育成的成年大鼠就会患上精子缺陷症或是其他疾病,譬如癌症。雄性将其已改变的表观遗传标记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下一代又将这些标记传给自己的后代。

2007年,艾姆威和他的同事甚至记录到了更为令人惊讶的化学影响。在子宫内曾暴露于化学品环境的雌鼠会避免与那些曾暴露于化学品环境的雄鼠进行交配。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偏好将持续至少三代。

当这些实验的结果被一一揭开时,这些代代相传的变化到底有多重要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分歧。

不死的假基因

表观遗传标记的迷人不仅在于它们的影响,还在于它们是如何在第一个地方被创立的。譬如,要将一个甲基族的顶端放在DNA上,一簇蛋白质就必须被导引到正确的位置。事实上,它们必须由一个能找到它们的RNA分子将他们导引到那里。

这些RNA“导游”,就像核糖体中的RNA分子一样,并不适用于传统的基因概念。这些RNA分子并不引发蛋白质的产生,而是立即开始在细胞内着手自己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从不会成为蛋白质的新型RNA分子。科学家们将之称为非编码RNA2006年,马萨诸塞大学的克雷格·梅洛和斯坦福大学的安德鲁·法尔因发现小RNA分子能通过干扰基因转录造成基因静默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些发现让科学家们感到疑惑,我们的细胞到底能制作多少非编码RNAEncode的早期研究结果给出的答案是:很多。虽然人类基因组中只有1.2%%能编码蛋白质,但Encode科学家估计,在人类基因组中能产生RNA转录的可占到惊人的93%%

Encode成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约翰·马蒂克相信,很多的这些转录正做着科学家们尚未了解的重要工作。他说:“我敢打赌这个比例是绝大多数,但无法确定是80%%还是90%%。当你越过卢比孔河(意即跨越界限)并回过头来看时,你就会发现蛋白质中心论是相当原始的。”

这些RNA编码基因的某些可能会引发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作为Encode项目的一部分,科学家们正在确定和癌症等常见疾病相关的DNA中的变异位点。这些变异的三分之一远离任何蛋白质编码基因。对非编码RNA工作机理的了解,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找到如何使用药物来对抗疾病遗传风险的方法。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ncode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伊万·波尔内说:“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这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研究专题。”

无论非编码RNA有多重要,波尔内还是怀疑,Encode项目发现的绝大多数转录其实并不能做很多的事情。他认为,这不过是摊在桌上的一种假说而已。

Encode的另一名成员、加州大学的大卫·豪斯勒对波尔内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说:“细胞将制作出RNA,并简单地将其一扔了之。”

豪斯勒以进化论作为其观点的基础。如果一个DNA片段对一些重要分子进行了编码,突变往往就会产生灾难性的损害。自然选择将淘汰大多数的突变。但是,如果一个DNA片段不做那么多,它就能在不引起任何损害的情况下发生突变。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与那些不太重要的DNA片段相比,一个重要的DNA片段几乎不会收集突变信息。

人类基因组中,只有大约4%%的非编码DNA显示出了经历过强烈自然选择的迹象。其中某些可能含有能控制邻近基因的DNA片段。豪斯勒怀疑,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功用。他说:“大多数的非编码DNA就是一些多余的东西。”

但是,这些没有用处的多余物和有用DNA之间的界限很难划分。突变使得细胞从基因形成蛋白质成为可能。科学家们把这样的一个无用DNA片段称作假基因。格斯坦和他的同事估计,人类基因组中存在1万个到2万个假基因。它们中的大多数实际上是死的,但也有少数仍能制造出具有重要功能的RNA分子。格斯坦将这些具有功能的假基因戏称为“不死族”。

基因组中的外来客

然而,基因组中的许多多余物并非来自死亡的基因,而是来自入侵的病毒。病毒反复地感染人类的远祖,并将其DNA添加到代代相传的遗传物质中。这些病毒一旦侵入人类基因组,它们有时就会制作自身的新副本,这些副本则被粘贴到基因组的其他位置。经过许多代以后,它们发生变异,然后就会失去移动的能力。豪斯勒说:“我们的基因组里充斥着这些小病毒的腐烂尸体,这些病毒以我们的基因组为家已经数百万年之久了。”

当这些相当数量的病毒DNA四处跳跃时,在人类基因组中它们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它们能够干扰基因,使其停止制作重要的蛋白质。数百种遗传疾病就跟这些跳跃密切相关。非编码DNA在基因组中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是阻止这种病毒DNA的快速蔓延。

当然,这些入侵者中的某些也已进化成有用的形式。某些病毒DNA片段经过进化后能制作出我们细胞使用的RNA基因。其他片段则已进化到我们的蛋白质能附着和打开附近基因的位置。

在这个入侵病毒、不死的假基因、不断调整的外显子和表观遗传标记的丛林里,传统的基因概念还能存续下去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今年3月,普若哈斯卡准备在圣塔菲研究所举行的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

在《美国科学家》杂志上,格斯坦和他的研究生迈克尔·谢林豪斯提出,为了定义一个基因,科学家们必须从RNA副本开始,并回溯到DNA。被用来制作副本的任何外显子都将构筑一个基因。普若哈斯卡认为,一个基因应当是隐藏在遗传性状背后的最小单位。它可能不只包括一个外显子的集合,还包括一起被继承的位于其上的表观基因标记。

这些新的概念正在使基因远离DNA的物理片段,回到一个更为抽象的定义。金格拉斯说:“这几乎是回到了这个术语最初表达的意思。”在百年诞辰之际,基因正急着“回家”。

●相关背景

1.基因一词的由来

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威尔海姆·约翰森1909年“创造”了“Gene(基因)”一词。19世纪80年代后期,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斯对植物遗传和进化论的相关问题产生浓厚兴趣,1900年,他按照达尔文命名泛生论时所用的词,把他提出的决定“单位性状”的遗传称为“泛生子(pangene)。德·弗里斯认为生物的性状由许多单位性状组成,这些单位性状在变异上是相对独立的。这为人们接受孟德尔学说创造了一部分条件,也是颗粒式遗传的基本概念之一,即这种“颗粒”是功能的单位,是重组的单位,是变异的单位。

1909年,约翰森觉得应该创造一个专门名词来称呼这个“颗粒”,这个词应该字母不多、音节很少,以有利于作为词干构成许多别的新词。他选定的是把德·弗里斯从达尔文pangenesis衍生出的pangene缩短而成gene。“gene”源于希腊文字“genos”,意思是“birth(出生)”。

2.关于威尔海姆·约翰森

185723日,威尔海姆·约翰森出生于哥本哈根,父亲是一名军官。15岁时,约翰森开始在一位药剂师手下当学徒,1879年通过了药剂师考试。1881年,约翰森来到嘉士伯实验室化学部,对植物种子、块茎和花蕾的休眠和发育新陈代谢进行了研究。1892年,约翰森受聘成为哥本哈根农业学院的讲师,并最终成为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教授。

约翰森最为著名的研究是关于红草豆的实验。约翰森发现,由一粒种子产生的连续世代的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单位,他称之为“纯系”。大约在1905年,他证明了大小相同的种子可以长出大小不同的植株。他据此认为,植物的外表特征即“表型”虽然不同,但具有相同的遗传单位,也就是保存了共同的“基因型”。然而,他创造的“表型”和“基因型”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蛋白质是导致植物表观结构和遗传特性的原因,因此所有的特征似乎可以归结为单一分子。直到进入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分子生物学发现遗传物质从化学上来说不同于蛋白质时,表型和基因型的区别才被实验证明确实存在。

3.基因概念

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4.基因的特点

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

5.基因的类别

基因分为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凡是编码酶蛋白、血红蛋白、胶原蛋白或晶体蛋白等蛋白质的基因都称为结构基因;凡是编码阻遏或激活结构基因转录的蛋白质的基因都称为调节基因。但是从基因的原初功能这一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编码蛋白质。

6.基因变异

基因变异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变异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变异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

7.基因诊断

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癌症、糖尿病等,都是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数秒内鉴定出导致癌症等突变基因的基因诊断技术。

8.基因重组

由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9.基因疗法

人为地有目的地对人体DNARNA进行处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聂翠蓉)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认为“空巢”有助婚姻幸福

美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子女不在身旁的“空巢”家庭夫妻会因为重新发现二人世界的乐趣而感觉婚姻生活更加幸福。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莎拉·戈尔朔斯用18年时间跟踪调查了多名已婚女性。她发现,一旦子女因为上学或工作等原因离开,这些女性的婚姻幸福感便会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由于养育子女曾一度是这些女性生活的唯一重点,而“空巢”为她们开启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戈尔朔斯说:“女性现在拥有更多重的身份,不再仅限于抚养孩子。比如,她们可以在孩子离家后重新开始工作。”

一家人际关系咨询服务机构的高级咨询师丹尼斯·诺尔斯说,许多夫妻“可以借机再造二人世界。尽管也会想念子女,但许多女性很喜欢这样。她们认为,现在有一点时间给自己了”。

西蒙·汉考克斯和妻子巴里今年同是54岁,他们的3个孩子都已经离开家。西蒙说:“我们想念他们,爱他们,但孩子离家也带走了大量压力。我们之间的争吵少了。过去,我们会为孩子们做的一些事情吵架。”巴里说:“现在我有更多时间协助他工作,而不是整天做饭,围着孩子转。我们有更多时间享受一起散步的乐趣。”

============================================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发现3个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基因变异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发现3个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这将有助于医学研究人员预测乃至治疗儿童肥胖症。

来自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在这项长达10年的研究中,对上千名6岁以下肥胖儿童及一些成年肥胖症患者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些成年研究对象都是从儿童期或青春期就开始出现肥胖症状的。

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基因信息与同年龄段正常体重者的基因信息对比,结果识别出3个以前从未发现的基因变异,而50%的儿童肥胖症患者都与这3个基因变异有关。

在这3个基因变异中,与儿童肥胖症以及成年肥胖症关联最密切的一个,位于PTER基因附近,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清楚该基因的功能。他们估计,儿童肥胖症中有三分之一都可归结到这个基因变异上,成年肥胖症中也有大约五分之一与它有关。

第二个基因变异位于NPC1基因中。此前以老鼠为对象的研究已经表明,这个基因与食欲有关。研究人员估计,儿童肥胖症中有十分之一与这一基因变异相关。

第三个基因变异位于MAF基因附近。该基因负责控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胰高血糖素样肽的产生,这些激素和肽在人体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都扮演关键角色。儿童肥胖症中大约有6%的病例与这个基因变异有关。

研究小组在报告中说,下一步,他们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确认这3个基因是否独立发挥作用。他们表示,新发现及以往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医学界开发出基因工具,预测哪些儿童是“高危”肥胖儿,并提前予以干预,避免儿童出现肥胖症状。

=========================================

美国FDA首次批准将胚胎干细胞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3日首次批准将胚胎干细胞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美国杰龙生物医药公司获准为数位因脊柱受伤导致下肢瘫痪的患者注射人类胚胎干细胞,并于今年夏天开始研究其成效。

  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但由于受到伦理方面的质疑,在美国前布什政府执政期间,干细胞研究一直被限制。分析人士认为,鉴于美国在生物医学方面所具有的科研能力,美国政府为这一研究领域解禁将极大地推动全球胚胎干细胞医用研究。

========================================

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 沉睡时间短影响记忆力

荷兰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记忆力会受到深度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如果没有沉睡期或者沉睡期过短,人对此前学习内容的记忆会比正常睡眠时差得多。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伊斯布兰德·范德韦夫及同事在《自然神经学》杂志发表报告说,这是由于脑内海马体结构的活动过少,而海马体结构承担着强化记忆的功能,即把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不过,研究人员还无法说明海马体结构为什么会在缺乏沉睡时有这种反应。

范德韦夫和同事挑选了13名年龄在52岁至68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让她们在睡前看一些图片,并对其中一半人的睡眠进行监测。当脑电波显示已进入沉睡时则发出一声轻微的嘀声,音量的大小足以对沉睡者造成干扰,但又不能将其吵醒。第二天,接受测试者会继续看一些图片,并指出其中是否有昨天看过的图片。在学习和回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记录测试者的大脑活跃程度。结果显示,虽然两组测试者睡了同样长的时间,但缺乏沉睡显然对记忆力造成了影响。

=========================================

英國利茲大學基因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煙酒致癌率與變異基因
 
英國科學家日前公佈的一項研究發現,有兩種變異基因會增加人患上肺癌、皮膚癌等5種癌症的幾率。這一研究有助於解釋為什么嗜煙酗酒者有的早逝,有的卻長壽。

英國利茲大學基因流行病學教授蒂姆·畢曉普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過去人們一直認為肺癌、皮膚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子宮癌是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但是現在發現,這5種癌症是變異基因和環境兩種因素複雜的相互作用而引發。

    研究小組對3.3萬名癌症患者和4.5萬名健康人的基因進行分析調查,並對比了這兩類人群的生活習慣,結果發現體內含有致病變異基因的人,如果嗜煙酗酒,他們更容易患上癌症。

    這些研究結果可以讓科學家們根據變異基因和生活習慣,識別出最易患上這些致命疾病的人群。然而,截至目前,科學家們仍不知道這兩種變異基因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人們患上述癌症的幾率

==========================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科学家尝试用海浪生产低成本发电  

  一个巨蟒海浪能装置的比例模型正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接受测试。这个装置的发明者相信,它能够为用海浪能生产低成本电力提供实际解决方案。

  一根巨大的橡胶管——因其像蛇一样的外形而被取名巨蟒Anaconda——能为海浪能生产低成本电能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由于有了英国科学家这项极其简化的设计,海浪能转换机的制造和维护费用降低,而且能以比其他海浪能转换机低的成本生产清洁能源。这是海浪能应用增长潜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迄今为止,成本是布置海浪能转换机的一个主要障碍。

  在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的资助下,巨蟒的发明者——英格兰南部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实验室项目和为此制定的新的数学研究。巨蟒装置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可观的吸引力:海浪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有助于应对全球变暖。据估计,海浪能与潮汐能的发电量加起来可以满足目前英国电力需求的20%

  巨蟒装置的两端都是密封的,里面装满了水。这种设计可以使其固定在海水表面以下,一端朝向海浪袭来的方向。每次海浪拍打到管子的一端使之受到挤压,在内部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激突波在管子里面传动,而引起激突波的海浪则在管外以同样的速度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会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装置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巨蟒是用橡胶制成的,所以重量要比其他主要以金属制成的海浪能装置轻,而且无需液压油缸、铰链和铰接接头。这样就降低了成本和维修费用以及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这个电海蛇还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这一概念也仅仅是在实验室进行了极小规模的验证,因此,关于其发展潜力的重要问题仍需要解答。

  研究人员的实验使用了0.25米到0.5米直径的管子,分别以规律、不规律和极大海浪来对巨蟒进行测试。所要衡量的参数有内部压力、管子形状改变、固定电缆所需的力度等。

  除了观察装置内部的水力运动,所得数据将形成数学模型的基础,从而估计一个完整规模的巨蟒能够产生的准确电量。研究小组进行的数学研究是不同寻常的,而且难度很大,这是因为巨蟒对波浪压力的反应要比船只或岸上建筑物对此的反应复杂得多。每种情况下都会有很多自由度和运动,如垂直和水平弯曲、凸出、伸长、呈椭圆形、扭曲,由于橡胶的适应性,所有这些运动都会相互作用。

  如果按照设想来建造,每个完整的海蛇长度应该是200米,直径7米,安放在海水表面以下40米到100米的位置。最初的评估显示,巨蟒的输出功率为100万瓦(大致相当于2000个家庭的用电),而且生产的电力价格要在6便士/千瓦时或者更低。虽然成本是传统燃煤发电站的两倍,但是巨蟒装置与其他主要的海浪能发电概念相比却具有成本优势。

  通过鼓励使用海浪能,巨蟒能够对环境保护作出极具价值的贡献。负责巨蟒项目的南安普敦大学教授John Chaplin说:一个相当于完整装置1/3大的模型将于2009年完成,并进行海洋测试。5年内,我们就能看到第一个完整规模的装置出现在英国海面。

=============================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利用人体细胞成功制作立体人偶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科研组22日宣布,通过对培养的人体细胞进行立体组合,成功制作了高约5毫米的迷你人偶。据称应用这一技术有望造出结构复杂的人体器官及组织,有助于将来的再生医疗。

  科研组制作了约10万个外侧被裹有特定细胞的包囊,囊内为直径约0.1毫米的球状骨胶原,将包囊注入用细微加工技术制造的模子中后便形成了身高约5毫米、厚约1毫米的人偶。人偶内部的细胞被确认处于生存状态。

  通常情况下如果将培养的细胞组合成大于一定程度的块状,营养无法进入内部便造成细胞死亡,但包囊却可以使细胞在生存状态下组合成立体结构。科研组还将人体肝脏细胞封入包囊进行试验,同样证实了细胞的活动。科研组的竹内昌治副教授表示:希望能组合多类细胞,开发出像活体一样具有机能的组织。

==============================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 家庭压力大会增加孩子患肥胖症的风险
  瑞典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儿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家庭压力大会增加孩子患肥胖症的风险。

  为了研究家庭压力与肥胖的关系,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以7443个家庭为研究对象,从这些家庭的孩子出生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一直到他们长到56岁。

  研究人员对比分析了这些家庭的压力水平以及造成家庭压力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与生活在气氛轻松家庭中的孩子相比,那些生活在压力较大的家庭

=============================
 
欧洲风能协会: 风能开发将为欧盟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

 欧洲风能协会20日发表报告说,到2020年,风能开发将为欧盟提供32.5万个就业岗位,比今天增加1倍左右。

欧洲风能协会在题为《风能为欧盟创造就业机会》的报告中说,2003年以来,欧盟风能开发迅速发展,截至2007年,欧盟风能领域从业人员达到15.4万人,其中10.86万人的工作岗位与风能开发有直接关系。

报告显示,欧盟37%与风能开发有直接关系的工作岗位集中在涡轮机制造行业、配件生产行业和项目开发部门。在欧盟成员国中,风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丹麦、德国和西班牙,其次是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欧盟风能开发居所有可再生能源开发之首。仅2007年,欧盟风能发电能力就增加了850万千瓦,达到近5700万千瓦,占到欧盟电力供应的近4%,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时还不到1%。(刘秀荣)
 =============================

"抄底"留学人才提法不妥 是对人才的轻视 (徐德清)

现在内地很多地方都在喊抄底海外留学人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有趁火打劫的心态,对海外人才应该雪中送炭才对。 他指出,要打造冲向世界的发展平台,才能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扎根。 

  国际金融海啸之下,海外的一些留学人员有意回国发展,向中国提供了吸引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契机。但是,读到频繁见诸媒体的和中国各地到欧美抄底海外人才的说法和做法,觉得非常不妥。相比而言,上世纪50年代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留学人员受当时冷战时期美国当局迫害回国时,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享受了最高的待遇,并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当前抄底留学人员的论调是对留学人员的轻视,也是对人才的轻视,会伤害留学人员的感情和积极性,是大折腾,应立即停止这个提法。在世界已走向地球村、中国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全球流动是必然的,必须以国际惯例来操作。

  最近一段时间,内地不少地方兴师动众高调派遣海外招聘团,在短短几天见了几千留学人员,带回几百公斤的简历,回国后高调宣布战果。招聘人才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建议可通过媒体或网站公开招聘信息,包括岗位、职责、条件、薪酬、招聘人数等,规定截止期,接受简历,如果其中确有可选之才,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交谈或交流;有合适的,邀请他们回国面谈或请在外单位面谈;最后,提出聘任,与应聘者协商并签订工作合同。如此,不仅求职、招聘双方都可以避免盲目性,而且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吸引留学人员回国的工作,应该以尊重人才的原则对留学人员以诚相待并扎扎实实的努力,而不是轰轰列列的造势,更不能以胜利者的心态抄底

======================

"海归"回来的是否能留得住?留下的是否能尽其才?- 千人计划谈起 (韩妹) 
  “2008年海归人数超过5万,比2004年足足增加1倍。近日教育部一项统计显示,从1978年开放留学起,中国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2008一年从海外回国的人数,就占30年总人数的1/6

  去年年底广州举办了第11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共有近1800名留学人员报名参加。其中博士占51%,首次超过报名总数的一半。金融、法律等过去比较不多见的人才,这次占到15%,其中80多人曾供职于华尔街。

  眼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海外人才回国就业或创业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向海外大规模招募人才。去年12月上中旬,上海市相关部门在伦敦、芝加哥和纽约三地举行金融人才招聘会,初步达成意向840人。广东省人事厅又将于今年二三月份赴美招聘高级人才。各省市相关部门纷纷举行各类留学人员交流会,甚至走出国门去海外专门招聘相关高层次人才。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为人才抄底海外揽才

  当前中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需要大量高端人才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改革开放30年,引进海外人才的工作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后,中国科协也于2007年启动了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鼓励海外科技工作者以多种方式为祖国服务。

  按照国际通行的一种计算方法,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留学人员回归与滞留之比大约以21为最佳,该比例被称为黄金回归比例。目前中国海归比例远远低于该标准。尽管近年来中国人才正在回流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但事实上大规模回流形势还远未形成,高端人才依旧缺乏。

  匮乏就意味着机会。今年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根据该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将在未来5~10年引进海外千名高端人才,俗称千人计划

  引进海外人才的目标是定下了,新的问题是,回得来能不能留得住?能不能做到人尽其才?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410月受有关方面委托实施过一项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结果显示,不回国的留学生其最大顾虑是感觉时下国内是人情社会,关系网复杂”(71.1%),其次是法制不健全”(68.9%),还有56.1%的受访者将城市生活环境差作为不回国的原因之一。

  海归出现的水土不服,也让留学生们谨慎。某些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海归人员必须在现有岗位工作满固定的年限,才能参加职评;有些海归回国后取得了重大学术成果,但在国内的评比中,名次反而远落后于一般的课题。

  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生回国?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海归调查中,37.3%的留学生表示最重要的在于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31.8%的留学生则认为最重要的是为海归提供优惠待遇。但有83.4%的留学生表示,特殊政策并非吸引他们回国的主因。吸引留学生回国,更多的是一项改善国内人才环境的系统工程。

  首先,完善吸引海外人才的服务机制,协调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与海归人员的关系,为留学人员与国内单位牵线搭桥。向海归提供优惠政策、就业指导,同时建立海归人才信息库,方便国内企业选才。

  其次,营造宽松良好的竞争和科研环境。在现有的留学人员政策、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科学规范与国际接轨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选拔任用机制。逐步打破身份、户籍、学历限制,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营造人才进出无限制、零障碍的流动环境,充分实现海归的人才价值。

  关于海归,还有一系列突出的具体问题亟待解决。包括住房、社会保障、知识产权、税收优惠、专业技术职称、编制户口、入出境等。在这些问题上,就该多听听海归们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10,昆明市举行了海外回国人才新春座谈会,26位海外回国人才争相建言献策,12海归提出了建立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完善户籍和子女就学等服务保障等建议。与会者说,靠什么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环境和气候肯定不够,要靠软环境,靠各种能留住人才的配套政策。

===============================

警惕中国各大学研究生招生近亲繁殖

正在召开的福建省两会上,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陈伟指出,高校教师队伍近亲繁殖问题亟待解决。

    
陈伟说,不久前,一份对中国知名度较高的十七所高校的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近千名教师中,有六成以上系毕业后留在母校任教。大学的近亲繁殖使学术基因单一化,对于激发新的思想极为不利,导致大学难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学术上难以形成超越、突破,久而久之,大学会失去活力。

    
陈伟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具体措施,遏制近亲繁殖的蔓延,如禁止本校毕业生留校工作;各高校在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时,对校内外考生要一视同仁,逐步限制或取消本、硕、博连读;设法从省外引进优秀高学历毕业生,加强校际间学术交流和师资共享等。

中国大陆各高校部分保送读研的学生,复试时在专业素质上表现不佳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该校100多名推免生进行了专业课考试。推免生全称为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是高校创新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学生考不及格的话,其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将由公费变为自费。

调查发现,近年来,部分学生被保研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复试时在专业素质上表现不佳,这为高校敲响了警钟。对高校研究生招生中的亲缘化倾向,一些专家表示了担忧。

推免成学生读研重要途径

高校研究生统招形式分为统考和推荐免试两种。推荐免试生需为校内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不用参加全国研招统考,只需参加培养单位的专业复试,且多享受公费读研待遇。推免生也常常被通俗地说成保研生。伴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不参加全国统考读研,已成为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规定,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推免生人数,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院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其他高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

湖北地区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具有推免生招生资格。一些研究生招生大户,每年推免生的名额已占到年度招生计划的四分之一。

具有推免生招生资格的高校,大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成为不少高校选拔推免生的重要原则。

部分推免生表现较差

学习成绩优秀,总评成绩名列学院年级、专业前茅,是武汉大学对推免生最基本的要求。湖北大学则规定,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突出培养潜质的学生,经3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合提名推荐,所在学院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查认可,可不直接推荐为免试生,推荐指标单列

被高校推荐直接读研的学生,一般都是十分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部分学生一旦读研被保研,认为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近年来,一些推免生在专业素质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引起了部分高校对推免生选拔制度的反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每年11月到下一年9月研究生开学近一年的时间里,部分获得推免生资格的学生有所懈怠,放松了专业课学习。复试中,有些本该是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推免生并未表现出更多优势,有的甚至还比较差。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一位高教研究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迅速跨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但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和要求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同样不容忽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1800名,校内推免生100多人。鉴于部分推免生表现不佳,该校为了让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真正成为一种激励机制,从2009年开始对推免生进行专业课考试,考试结果将决定学生读研期间的待遇,专业课不及格,读研由公费生变为自费生。

推免生选拔警惕亲缘化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程斯辉认为,推免生选拔注重学生的专业成绩和综合能力,应严格程序,以保证公平公正。不少教师都青睐推免生,在于推免生多是重点高校的本科尖子生,学科底子厚,知识面宽,创造性和科研潜力相对较强。但推免生没经过统考,对部分应试课程的掌握有时不够扎实。

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接收本校的推免生人数,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年度招生推免生75%。湖北某高校2009推免生的招生计划约为1500人,分配给校外的名额约为500人。与部分推免生在专业素质上的不尽如人意相比,推免生大量近亲繁殖的现象让一些高等教育界人士感到忧虑。

据悉,不少具有推免生招生资格的重点大学,均把接收校外推免生的条款明确为所在学校为全国重点高校,并取得推荐免试生资格。这意味着,对于一般高校的学生无论如何优秀,基本上被排斥在了推免生的门槛之外。而教育部规定的推免生选拔的基本对象,仅为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

湖北大学教务处一位负责人认为,重点大学学生考研的比例较高,考本校研究生的比例更高;推免生的大部分名额又放到了校内,接收校外推免生明确为同层次、同水平的高校,很多高校现在还在尝试硕博连读,这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正在形成一种亲缘化、地缘化的倾向。

“‘推免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把选拔对象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将来可能不利于一流人才的培养。一些教育界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担忧。

===============================

中国"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降低"现象恐引发社会分化
目前中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人数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但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

农村大学生比例为何会逐年降低?不难发现,一方面是现在农村的教育质量不高,特别是在师资配备和教育教学设备上存在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甚至走向了零就业,而家长为孩子读大学付出的代价极大,尤其是高昂的学费压得家长喘不过气来。农村的家长和学生看不到读大学的希望,却明显感觉到读大学的艰辛,放弃,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农村不上大学的孩子去了哪里?最多的是加入到打工潮中,成为新一代农民工。诚然,新一代农民工比起他们的父辈,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更高一些,但局限性也更加明显。特别是在他们接触到城市的光鲜之面后,心理的落差会更大,其潜伏的危险因子很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由于一个引子而点燃。这对于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都是极为不利的。

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降低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的指向其实只有一个——公平。农村教育为何薄弱?原因是政府对其投入太少。那些高标准的示范学校,有多少是在农村?而高考的相关改革,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城市。农村孩子读书越来越辛苦,但考上大学的机率却越来越小。教育的不公平只是一个方面,就业上的不公平则更加突出。大学生找工作时,一个手中握有实权的爸爸,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有着天壤之别。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不仅是一句牢骚,更是现实的折射。

农民是务实的,他们会算账,上大学既然费力不讨好,既然成为赔钱的生意,那就不读了,让孩子去打工,赚钱养家。如果每一所大学满眼都是城市生,那意味着什么?将来,就业领域、职业范围,都会出现阶层鸿沟,谁能担保不会带来群体分化、意识冲突?

公平才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相关 - 中国时评《农村大学生为啥少了 - (钟海之

高收费政策加剧了大学对农村学子的排除效应。

  中国总理温家宝前不久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过去我们上大学时,班里的农村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一项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17.7%,其中农村生源比例30年来几乎下降了一半(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一比例为30%)。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中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相对减少所致。事实上,目前在中国农民仍占绝对多数(超过8亿),农村大学生比例的下降确实令人担忧。

  中国教育部曾在2006年初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城乡之间的学历差距为:高中3.5倍、中专16.5倍、大专55.5倍、本科281.5倍、研究生323倍。显然,差距之大已非正常。

  中国农业部去年底提供给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最新材料称,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增大,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人民币。如果再比照中国城乡之间在教育投入上的差距,人们便不难得出看出农村大学生比例降低的个中原因了。

  诚然,近年来当局对教育的投入总体上在加大,并在农村实现不收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但农村教育的落后现状(如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并未获得彻底改观。尤其是当前大陆高等教育的高收费政策,加剧了大学对农村学子的排除效应。

  有研究指,一名大陆农民13年的纯收入才能满足一名大学生4年的花费,这是原本就低下的农民家庭购买力难以承受之重,加之当前大学生就业出现的困难,导致农民对教育也产生了认知偏差——与其花高价钱送子上大学,不如早点(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让他去打工赚钱。湖北民间流传的“上珞珈山(武汉大学)不如进汉正街(著名的大型集贸市场)”便是农民心态的真实写照。

  教育虽称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但却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中国的教育现状,借用大陆学者郭凯的话说:是一个正在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的国度,跑在最前面的人用不可思议的速度冲刺,吸引了所有眼光,但整个队伍拉得太长,很多人还远远落在后面。

  农村的教育不正是被拉在队伍最后的“人群”吗?温家宝的忧虑正是中国隐患之所在!

=============================

到底是谁断送了大陆孩子们的竞争能力?

近几年来有很多人大骂教改让孩子的程度变差,孩子的国际竞争力丧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认为可以完全归责于哪个人或者是哪个政党的的错误。坦白说,我非常不同意这种把复杂问题过分简化的结果。我所想的是为什么我们在批评教育官员或者是责怪学校老师时,何不想想我们自己?

如果大家有空的话,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个小学校门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机会会发现每天都在上演的戏码:

一、大人充当书僮,帮小孩背书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宝贝,所以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觉得自己童年时受过不少罪,所以发誓要让孩子过好日子。校门口一堆家长或外佣当书僮,为孩子们背着书包与水壶。这个书包真的重得令孩子无法负担吗?背书包上学是小朋友学习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的基本功,更是形于外压力训练的开始。我无法想像这些连最基础的训练机会都被家长剥夺之后,这个孩子将来还有何抗压力可言?

二、家长随意停车,坚持送小孩过马路。一般而言,在校门口附近的斑马线都有导护家长或老师负责学生穿越马路之安全工作。家长们不放心导护家长或老师护送孩子自己过马路,宁愿随便把车子一停,不管后面堵车如何严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时,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这个皇帝不是自愿的,是家长们自己塑造出来的。从小学习的遵守交通规则在这里荡然无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与他的同学面前做了最坏的示范。家长们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规矩的同时,怪谁?家长们应该好好思索,应该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无尊长,家长视若无睹。还记得以前上小学时,师长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师长必须要先行脱帽,然后敬礼向老师问好。这项教育并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尊师重道的开始。但是,当我经过校门口时,看到孩子们对于导护老师站在门口,几乎都是老师主动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还礼貌地回应,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无表情地走进校园。更令人讶异的是家长似乎也不以为意,这种情形让我颇为震惊!

四、孩子不愿下车,家长苦苦哀求。校门口挤了一堆轿车,里面的小霸王也许还没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车门已经打开,但孩子就是不下车。孩子闹脾气稀松平常,倒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家长的现场处理方式就令人大开眼界!说理者有之,大骂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过于苦苦哀求。爸爸妈妈苦口婆心答应带他去麦当劳、买他喜欢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龙心大悦,而不是教育他什么才是对的。只要他肯下车,小孩就可以对大人予取予求。这种每天都可以来一次的机会,将成为孩子习惯性要胁家长的筹码。

拔河比赛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缠斗许久才分得出胜负。女生拔河的某一队长,在拔河进行了约莫三十秒钟,虽然没有大幅落后,但因为已经出现了绳子移向对方的征兆,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胜负,她竟然突然放掉绳子,看着对方队伍脸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让队友继续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观。在三战两胜制中,连续两次她出现同样的行为!一个四、五年级的孩子有这样偏差的行为,现场没有人教育他。这是我看过所有运动比赛中,最没有运动精神的一幕。

孩子们的天赋、聪颖容有高低,学习成绩也因而会有差异。但是,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与学习态度才是孩子未来足以影响一生的条件。许多家长把教育这件事全部丢给学校老师或教育官员,是多么的谬误。在许多人自以为提出专业教育理念的同时,我建议或许先想想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为教育最大绊脚石?孩子的竞争力是否就是断送在我们手中?

=====================================

中新网论坛: 中国退步最快的十五所大学

1.中国人民大学
建国初期,成立的全国唯一一所以人文社科类专业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因缺乏理科强大支持先天有许多不足。在新经济时代需求下,更是每况愈下。虽然现在暂时生源还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其学科建设老化,大多是原来五六十年代的班底。MBA本是其强项,但也败与后来据上的北大管理学院。
在国家重点扶持的十所冲向世界一流的高校中竟然没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名字,甚至连候选名单都没有上!同水平教师工资与北大清华的相比每月平均要低1500元左右。人大与同城的北大清华相比不只是相差两个身位了,甚至要落后于北航北医了。

2.南开大学
如果要评选八十年代最具品牌的校名,北大清华南开复旦绝对榜上有名,但如今南开确实落后了。凭心而论,南开的历史上一直有好 运,解放前有张伯苓照料着,并且借西南联大的牌子一下子从二流学 校等上了与北大清华比肩的高度,解放后蒙恩于那位并非正宗南开学子的周恩来总理,使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没倒牌子的私立大学。
然而今天的南开是有了差距,老牌的数学化学已经没有了优势,金融专业也没有抓住市场而效益与其学术地位不符,光学专业在全国也不如浙大和西交叫得响。与天大比没有自己的产业没有资金没有科研经费,日子不太好过,甚至又有了想在 2000年中国高校大劫难中大发一笔的念头,历史难道就这么垂青于这么一所暮气沉沉的老校?

3.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曾是共和国的骄子,其前身是东北人民大学,真正的基础是后来唐敖庆老先生去东北打的天下,有十八勇士闯关东之说,其 理科实力也就是今天南大这种地位(其时南大浙大都在劫难逃),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末。
随着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小平同志第二南巡后要大力发展上海经济的时候开始,东北的发展相对落后了,老企业的大批下岗职工困扰着社会,曾经作为东北地区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的吉大也与经济一样患了病,人才外流,基础建设严重不足,特别是一直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她在经济市场中没有一席之地,原来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独霸北方的地位也没有充分利用,被东大阿尔派抢得了头筹。生源也在急速下滑,甚至要输给有着汽车工业作后盾的吉工大。
最近传来新吉大成立的消息,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可能是近来听说的超级巨无霸方案中最没有怨言的了,吉大的文理是东北老大全国前六,工大工科在东北进入前四且正在上升,白医大显然已经盖过中国医而成为东北第一全国前十,科大的地质专业应是全国二三名的水平,新的 吉大在总体水平上已经超过哈工大而为东北王了,但愿新吉大走好。

4.武汉大学
曾经是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学,文科能位具全国前五,理科中的生物和化学学科也一直是全国的前列。八十年代初与武汉在城 市改革领跑一样,武大在刘老校长的带领下成为改革初期的高校明星。但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校方左的势力影响,争权斗争很利害,科研水平滑坡很快,各种排名都难以进入前十名的行列,特别是与同处武汉的小弟弟华中理工大学的务实进取精神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目前有关当局推行的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将武汉大学推向了历史的前台,开始是华中理工的抗衡,后来连同济医科大学都难以与之合作,从 而错过了重振昔日雄风的机会。

5.兰州大学
兰大是最令人佩服的学校,地处西北边陲而没有消沉停步,曾经创造了兰大的西部神话,在八十年代末被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 列为中国最著名的 13所大学之一。兰大同时又是最无奈的学校,近十年来,虽兰大仍保持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几名院士的带领下,化学、地理等学科仍居全国前列,但总体水平由于人才东南飞而形成尴尬的局面,近年的排名总在30名之后,而且这种趋势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今年的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一吹,地处西部腹地的兰大好象并没有想像中的热度和关注,好象兰大已经连抓住这种天上掉陷饼的好事的力气都没有。已在地下的当年反右运动被逐出北大来兰大创业的老校长不知会作何感想,恐怕只好等待再来一次反右运动或文化大革命了。西部大开发,人才要先行,而作为西部的最具实力的综合 性大学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地位,这是要广大学友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了

6.北京科技大学
原名北京钢铁学院,曾经是京城当年著名的八大院校之一,在大炼钢铁年代红极一时,88SCI全国前十,EI更是紧次于清华而居 第二,这是与其强大的背景实力和求实扎实的作风分不开的。
本来在改名后要适应时代发展调整学科分布的不利因素的,却过于保守拘泥于已经有强大基础的冶金与材料学科,最终随着钢铁行业的萎缩而走向无法替代的衰败。在冶金部垮台后,顿时丧失了原来位处京城的有利地位,加速了其衰败的速度,而与其原来实力相当的北航和东北大学由于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摆脱了原来的阴影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将北科大摔得约来越远,原来在身后的中南工业大学随着新中南大学的诞生而号称进入全国高校二十强。北科大是集原苏联模式、计划经济、旧的教育方式于一身而江河日下的最典型的高校。

7.中国地质大学
地大的命运就是坎坷,解放后将全国最优秀的地质学家集中在北京创建了北京地质学院,后来南迁与武汉地院合并,成为后来地质大 学的前身,但多数知名学者都留在了北京,造成了后来难以统一的趋势。
八十年代以来,地质专业作为最差环境的专业北大多数学生所不屑一顾,地大的生源就成了问题,但还保持着强大的基础勉强维持。到九十年代问题就全面爆发,教师队伍不稳定,断层明显拉大,虽表 面在地学领域里有领先的地位,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考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目前同处武汉的各大学都在大规模地重组,唯有地 大稳座如泰山,真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实际上地大对于武大和 华工都是难得的重要砝码,在武汉三镇中的三大研究生院之一,比同济医科大学孰高孰低明眼人还是看得出来的。

8.华东师范大学
曾与北师大并称为师大中的双璧,是1959年第一批十六所全国重点院校之一,地处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有良好的江浙文化作背景,是许多青年热衷追求的重点高校。改革开放后,臭老九的美名使人民对教师的行业僻之唯恐不及,这直接影响了华师大的生源和学校发展,这在九十年代表现得非常突出,与其原有实力及地处上海经济前沿的地位很不相称。
在北师大发展非师范专业的同时,华师大没有抓住机遇,在上海其他高校的复旦、交大、同济都在市场中茁壮成 长的时候,华师大也没有抓住机遇。华师的SCI已经落后到30名开外,不足北师大的一半,只能与地方的湖南师大等相提并论了。

9.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业优势薄弱,学习空气差,同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相比在专业队伍水平上滑坡很大。学生素质的退步尤其显著。

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一大批老专家退下后,青黄不接,学校的领导能力不足,使学校上下低落,另外学生水准同以往相比也逊色不少。

11.中国科技大学
从八十年代的辉煌逐渐跌入低谷,学生忙出国,老师想赚外块,导致学校的水平始终提不上去,学校的领导难负重望。

12.同济大学
学校始终偏于个别方向,导致学科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已无无法与复旦交大相比。

13.厦门大学
未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学校发展过于缓慢。

1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曾几何时,经贸大学作为外经贸部(商务部前身)直属院校风光无限。但随着优秀师资的大量流失,贸大风光不在。

最后一个留给所有因各种原因而被冷落的学校

(草民洪武) 

===================================

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中国女性人文社科学者过少

  《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揭示:评价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是否杰出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高质量科研成果和卓越的学术成就。

  近日,《2008(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正式发布,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在谈及评价标准时,做出上述表示。

  这份新近出炉的研究报告都有哪些发现呢?

  一流大学必然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

  报告显示,共有全国10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等单位的868位学者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其中高校入选的学者最多,约占总数的70%以上,可见高校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其次是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的学者人数最多,有203人,约占总数的23.4%。中国社科院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密集度最高的机构。

  北京大学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学者有83人,高居全国高校首位,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师资最为雄厚的大学,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杰出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有49人,位居第二;复旦大学有36人,位居第三。其后有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

  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昭示,一流大学必然有一流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本次入选学者人数在5人以上的高校有 25所高校,基本上均是我国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或专业性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分析指出,值得关注的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传统理工科高校在经济、管理和法学等领域实现突破,入选杰出学者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女性杰出学者远少于男性

  报告还公布入选学者的性别、民族和姓氏等构成情况,结果显示,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学者中,女性学者只占极少数,仅有44人,约占总数的5.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课题组咨询专家、浙江师范大学刘尧教授分析说,原因在于男女的社会分工和角色不同,男女的追求和感受幸福的基点不同。女性人文社会科学家主要分布在法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门类。

  在入选学者中,汉族学者840人,少数民族学者28人,约占总数的3.23%。其中28名少数民族学者来自8个少数民族,约占我国少数民族总数的14.6%

  人才成长提速,33岁王钦成为中国最年轻经济学家

  报告显示,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868位学者出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951~1960年、1941~1950年、1931~1940年和1921~1930年四个时段。其中入选学者中有17.7%学者已经过世。

  1951~1960年出生的学者人数最多,有203人,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生力军。1961年以后出生的青年学者也较多,有77人,约占总数的9%左右。其中,1975年出生的中国社科院学者王钦博士是入选学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经济学家,北京理工大学刘芳副教授是中国最年轻女文学家。可见,改革开放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专家王凌峰博士指出,在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培养方面综合性大学优势明显,毕业于理工科大学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人数相对较少。此外,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明显的特色型大学也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这充分说明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需要较长的历史积淀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此外,特色型大学也可以通过在某一以及相关领域深耕细作,谋得一席之地。

  苏浙湘鲁沪堪称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摇篮

  此次调查显示,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868位学者出生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区市。其中江苏出生的学者人数最多,有132人,高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浙江出生的有85人,位居第二;湖南出生的有67人,位居第三。江苏、浙江、湖南、山东、上海出生的学者合计有412人约占总数的47.5%,将其他省市远远抛其后,堪称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摇篮。其后有湖北、辽宁、四川等省。

  从入选学者的出生地区分布看,入选者不一定都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如湖南、湖北入选者是广东、福建的两倍多。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决定入选者分布的第一位因素是地区历史上的人文积淀厚度,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都是我国历史上文人名家辈出之地;第二位因素才是经济发达程度。

  林毅夫媒体曝光率最高,北京经济学家成主流

  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专职学者中,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学者是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媒体报道的数高达7.5万篇,遥遥领先其他学者,成为我国最受媒体关注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吴敬琏居第二;王蒙居第三。媒体曝光率较高的还有樊纲、厉以宁、钱颖一、张维迎、吴晓求、余永定等学者。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前二十位学者除复旦大学的葛剑雄外,其余学者均在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工作。

  报告指出,入选学者及其分布领域的关注度跟我国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重点和热点有关。蔡言厚教授指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拉开了探索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序幕,经济学日益成为显学,经济学家也相应受到高度关注,成为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学者群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法学家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媒体曝光率也较高;而文学家受到关注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建议国家尽快整合资源,建立国家级的文科荣誉奖励

  蔡言厚教授告诉记者,自2002年课题组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开始,就想方设法扭转大学评价、学科评估中存在的严重的重理轻文问题。2006年课题组着手开展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的遴选工作,在经过内部充分讨论、外部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现在的遴选评价标准,也是遏制大学评价中重理轻文的一种尝试。

  一些较高知名度学者没有入选“2008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如《百家讲坛》造就的学术明星易中天、于丹等,如中国著名法学家钱端升、江平教授,经济学家孙冶方、茅于轼、张培刚教授,历史学家文怀沙,管理学家周三多、苏东水教授,哲学家邢贲思、蒙培元、汤一介,教育学家朱小蔓等等。

蔡教授分析说,此次遴选采用成果评价仅有国家社会基金奖和高校社科优秀奖的重大奖励成果,而一些在某学科领域内较有影响力的基金奖因为奖项太多,加上没有分出等级等原因而没有被采纳。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存在缺陷亟待改进。因此,课题组建议国家尽快整合资源、建立国家级的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制度,以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奖励表彰的质量、效果、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控制和调整单个学科设立内部奖项的数量,提高各奖项的质量,并规范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单个学科群的国家级荣誉奖励的数量和标准,宁缺毋滥。 (李菁莹)

===================================

Message from ICSPAH Executive Committee

 

Dear Colleagues,

 

Greetings from ICSPAH executive committee - HAPPY NEW YEAR!

 

While many of you are preparing for attending the AAHPERD National Convention in Tampa FL, we would like to remind you of the ICSPAH social and General Assembly for 2009. http://aahperd.confex.com/aahperd/2009/finalprogram/index.html

 

Many thanks to Dr. James Zhang at University of Florida for his generous support and sponsorship, all ICSPAH paid members will be  hosted for a free dinner after the General Assembly. We also appreciate his willingness to share his research & funded programs.

 

The General Assembly will be on Thursday afternoon, and the dinner will be right after the assembly. Mark your calendar; you will have opportunity to meet colleagues and friends, and a delegation from 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et al. I am sure you will have a friendly social. Stay tuned for updates about time and location.

 

In Addition, two programs related to China and/or Chinese culture are included in the AAHPERD program, we highly recommend you to attend both sessions if your schedule permits. Please feel free to forward this information to anyone who may be interested.

 

In-Depth Symposium: Tai Chi and Health Research--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http://aahperd.confex.com/aahperd/2009/finalprogram/session_42474.htm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http://aahperd.confex.com/aahperd/2009/finalprogram/session_42675.htm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r ICSPAH, and w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soon in Tampa, FL.

 

Best wishes in the YEAR of Ox.

 

ICSPAH

http://www.icspah.org  

===================================

抛出百万年薪 西南交大豪聘海归教授 
 
年薪最高100万元,提供一套160平方米的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西南交通大学在人才招聘网上发布了这条诱人的招聘信息,不过获得百万年薪的门槛也高得惊人———要任职于海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企业),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这也是近年来川内高校招揽人才的最大手笔。

  西南交通大学此次招聘的是该校首席教授和特聘教授。其中首席教授要求具有教授或相当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特聘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具有副教授、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具有冲击长江学者的潜力。

  此次招聘的学科包括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物理学、数学等,几乎涵盖西南交大所有重点建设学科。这次招聘人才没有限额,只要是优秀人才都要。据该校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席教授计划以培养两院院士等大师级学科领军人物为目标,在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设置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岗位,任期5年。 
 ===========================================

数据:中国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人才 "回国潮""细流"变浪潮
中国科学院启动百人计划,率先以每人资助200万元的大手笔引进人才,迄今已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1239人。1998年,教育部启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00多所高校聘任了1300多名长江学者,近90%的受聘者为海归。中国科协的海智计划、团中央的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等,为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搭建了平台。

北京打造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吸引8000多名海归创建了2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达300多亿元人民币。上海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现已引进海外留学人才2万多名,创办企业近4000家,注册资金达5亿美元以上。

广大留学回国人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77%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80%的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62%的博士生导师和71%的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中心)主任,都有过出国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竞相回国。他们中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数学大师林家翘、经济学家钱颖一、生物学家饶毅、数学家田刚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中国创造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还有一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为中国创办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12月,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央层面重点实施千人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可以预见,中国即将迎来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新高潮。(李亚杰 谭浩)

=========================================

中国推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新政策: 三年内组织百万毕业生参加见习

  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对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的,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昨天(23),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说,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通知》说,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

  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最高为 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通知》中说,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来源:北京晨报 王萍)

=================================

大陆护士移民赴美现曙光

尽管目前美国移民局因为其清理积压申请而暂停为赴美护士签发新签证,但移民专家敦促菲律宾、中国和印度欲赴美的护士要对未来赴美工作的目标保持信心。美国护士短缺的形势虽未改变,但今年1月,加州国会议员兰托斯提出一项法案,要求将其它国家未用完的护士配额重新分配给菲律宾、印度和中国,从而规避案件积压问题。

移民局曾经宣布,将不再向绿卡配额用完的国家签发(EB3)工作签证,直至有新的配额出现。这一政策使得200211日之后提申请的案件都被搁置处理,特别是菲律宾、中国大陆和印度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这几个国家的配额全部用完。这意味着欲赴美的外国护士将不能在60天内获得工作许可证,他们将必须等待3年,才有可能进入美国。

从理论上讲,这一政策适用于所有国家,但是来自菲律宾、中国和印度的护士占最大的份额。即便如此,专家敦促移民护士保持信心和耐心。美国护士短缺问题不会消失,而且医疗人士已经游说联邦国会修改法律,推动移民护士的进程。

==============================

H1B签证审查趋严 申请者应及早着手准备

尽管离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局开放接受2010财政年度H1B工作签证的41日还有两个多月,加之金融危机使各大公司招聘冻结,但许多移民律师在新年伊始便开始接受新一波的H1B申请件。移民律师提醒申请者,今年的申请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审查将更加严格,申请者应及早着手准备。

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许多公司冻结招聘,但今年的H1B名额仍然得不到相应的缓解。究其原因,有许多在去年和前年4月份没抽中H1B的申请人可能在今年再次递交申请,让H1B的申请依旧是僧多粥少。如果申请者目前持有的H1B签证是在大学、研究机构或非赢利机构工作时申请的不占财政年度名额的H1B,申请人如若希望转到普通公司或赢利机构工作,申请人需要在4月递交申请,才能获得H1B名额,顺利转换工作。

  由于目前美国经济形势不佳,移民局将更加考虑保障美国员工的工作不会因部分公司招聘外籍员工而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招聘外籍员工的小型公司和咨询类公司的职位,移民局将可能进行严格审查。因此申请人和申请公司需要向移民局提供更为全面和可信的数据。及早准备H1B材料将有利于申请者仔细核查,确保材料准确和填写上不发生错误。

  据统计,2009财政年度的H1B名额从200841日始至47日申请开放期间,移民局共收到了16.3万份申请,其中普通名额申请 13.2万份,美国硕士以上毕业生的申请达3.1万份。移民局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一般名额的申请人有40%的机会获得名额,美国硕士学位以上的申请人有 80%的机会获得名额。(陈帆)

================================

研究生申请美国名校四大要素

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够格申请美国名校的研究生?

背景:如果学生来自国内一些名牌或重点高校,那么可能就会比其他竞争者多站点优势。国内的一些名牌学府,如北大,清华,复旦等。在美国皆拥有非常好的声望,此外,本科所学的内容与之后研究生主修是否相关,也会影响录取几率。

成绩:包括GPA和英语成绩。GPA满分是4.0分,3.0即可申请研究生。若想去一流名校,托福要在100分以上。对学校要求稍微降低一点的话,托付也至少需79分。有些学校要求听说读写每部分都要在22分以上,那么,托福最低要求就是88分。

相关经验:包括工作经验和研究经验。不管申请什么专业,有相关工作经验总有帮助。申请理学院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加强研究能力和教学经验。有机会去做助教,研究助理或自己做些Project,都对申请很有帮助。

文件:文件包括读书计划,推荐函,履历表,是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申请人的相关经验全部体现在其中。一份优秀的文件,并不是要求用很多很艰深难懂的字词堆砌而成,重要的是内容。

(张恒瑞)

==================================

经济危机下留学美国5大专业容易就业
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留美热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留学美国的门槛降低,为中国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留学渠道,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发展前景也大相径庭。因此建议有留美意向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应该非常慎重,除了要与自己的兴趣与专长相结合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就业市场需要。这一点从前两年中国学生非常热衷选择的商科专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就业危机上,就可见一斑。

那么,今后哪些专业才可能有着光明前途,无论在美国本土还是中国国内都是容易就业的专业呢?

化学专业

这一专业容易出国,就业前景在美国相当不错。其中,有机化学最容易进大的制药公司,如辉瑞,礼来等,博士毕业起薪可达8万至9万美元,硕士起薪约5万至7 万美元。但留学生如果想要去好的制药公司,读书期间要注意积累很多技能,如写作、语言、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认识行业内人士等。分析化学同样可以去制药公司,分析仪器公司等。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就业稍微窄些,但是化学整体上不错,因为化学化工产业比较成规模,有很多大公司需要化学人才,如杜邦,陶氏化学,GE,英国石油,壳牌,爱克森美孚等。

物理专业

同样属于好出国的专业,各大美国研究生院物理人才短缺,因此也比较容易获得奖学金。但是物理专业学生出路堪忧。学习理论物理的优秀学生,如果数理基础很好,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选修些金融课程,毕业后可以去金融机构做数量分析,年薪可达15万至30万美元。如果想钻研学术的话,物理学教授一般都需要1 2轮博士后经历,还要有学术界的人脉,过硬的研究文章。物理学一些领域的学生还可去GE等公司的基础研究部门,年薪7万以上。

工程类尤其是生物工程专业

工程学习工程的学生,多数在美国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尤其是生物医学工程,电信/计算机工程,工业与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化工,石油等比较容易就业,而土木,材料,核能,航天等比较难就业。美国基础建设项目很少了,而核能,航天等专业有国籍的限制,这些专业的学生多数靠自己的工程与计算机背景找到了与IT相关的工作。美国顶级的工科学生有时候不一定会做工程,而是选择做工业投资,风险投资,发明投资之类的,收入会高很多,可达15万美元以上。

医学专业

美国没有本科学医学的,国内的医学本科他们承认为医学博士。而中国临床医学学生多数来美国读生物科学,边读博士边考美国的医学从业考试,考过了就可以从实习医生做起,最终如果能成功,医生的收入是非常高的。顶级的外科医生年薪可达50万至80万美元,普通的内科医生约15万美元

■IT通信类专业

包含领域很多,多数就业形势都不错。例如网络商业和网络市场专业,着眼于通过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往往与客户沟通、雇员管理、商业伙伴沟通有关。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资料,这个专业学生需求量的增长将大大高于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数量。

据悉,一般博士毕业多数去大公司做科研,年薪10万美元。硕士毕业做开发人员的多些,年薪5万至8万美元。IT业仍然是美国理工的主流,麻省理工本科与研究生里,50%ECE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IT类人才需求和薪资在短期内会有所下降,但长远来看,就业前景仍然非常看好。

==================================

美国教育考试中心开通 GRE 网上送分服务 全天服务

美国教育考试中心 (简称ETS) 开通了美国研究生入学测试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 (简称GRE) 的网上送分服务。

考生告别以往电话送分的危险,不用再担心送分过程中因为按错按钮而前功尽弃,而且时间上不受限制,24小时都可以登录。但考虑到美元汇率的降低,费用由原来的15美元上涨至20美元。

===================================

美国名校 TOP-20 专业

综合排名第一: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USNEWS上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不愧为美国最好大学,除了享誉世界的医学、法学研究生院和商学院,哈佛大学在生物、化学、数学、文学及政治科学等专业的拳头产品也是闻名全美。在最新的USNEWS上,哈佛大学全美排名第一的专业有12个,大大超出排名第二的普林斯顿大学(7个)。

这些排名第一的拳头专业分别为:代数/数字理论/代数几何(Algebra/Number Theory/Algebraic Geometry),几何学(Geometry),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结构物理学(Biochemistry/Biophysics /Structural Biology),免疫学/传染病(Immunology/Infectious Disease),神经系统科学/神经生物学(Neuroscience/Neurobiology),管理科学(Management),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微生物学(Microbiology),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有机化学(Organic),商学院2008年综合排名(MBA),经典文学(Classics),音乐(Music)。

拳头数量第一:麻省理工大学(MIT

麻省理工大学(MIT)依然是理工科领域的霸主,其在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等方面的拳头数量多达23个,几乎是综合排名第一的哈佛学校的两倍。

让我们一起细数这个理工科王国的各个拳头:物理学(Physics),化学(Chemistry),数学(Mathematics),工程学院2008综合排名,核能物理(Nuclear),核能工程(Nuclear Engineering),量子物理学(Quantum),等离子学(Plasma),无机化学(Inorganic),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材料工程(Materials Engineering),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Combinations),计算机原理(Theory),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电子工程/通信工程(Electrical/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航空航天工程(Aerospace/Aeronautical/Astronautical),生产管理(Production/Operations),物流管理(Supply Chain/Logistics),(商科)信息档案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遗传学/基因学(Genetics/Genomics/Bioinformatics)。

拳头优势最集中: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综合排名第四,拥有排名第一的拳头专业12个,在常春藤学校云集的TOP20中乍一看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是,如果我们留意一下排名列表就会发现,斯坦福大学排名前十的专业竟然有63个,是TOP20中拳头优势最集中的学校。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最集中的优势专业:排名一的拳头专业12个,排名第二的专业15个,排名第三的专业8个,排名第四的专业7个,排名第五的专业6个,排名第六的专业3个,排名第七的专业6 个,排名第八的专业3个,排名第九的专业2个,排名第十的专业1个。其中,排名第一的拳头专业为:物理学(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数学统计学(Statistics),地质学(Geology),遗传学/基因学(Genetics/Genomics /Bioinformatics),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石油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航空航天工程(Aerospace/Aeronautical/Astronautical),环境卫生工程(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 Health Engineering)。

这些美国名校的拳头专业,不但集中了学校最强大的师资和科研力量,更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希望同学们在选校时同时兼顾学校综合排名和优势专业排名,寻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

赴美留学奖学金和学校排名误区
最近,美国的签证政策发生了一些有利于中国学生的变化。最近随着美元贬值,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贸易赤字高居不下,这些关于美国经济的负面消息,对希望留美的中国留学生而言,都成了喜讯。目前,有些意欲留学美国的申请者对留学美国仍存在一些疑惑,为此,专家为我们剖析这些误区。

误区一学校排名越前越好

很多学生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只认哈佛、耶鲁。其实美国有近4000所大学,2000多所社区大学,按照比例来说,就算是300名(前0.75%)的学校,也是非常优秀的。此外,美国讲究个性化,择校也是如此。选校时,根据成绩、财力、地理位置、未来的发展等,不妨问问自己,这个学校是否适合?事实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二奖学金利于签证

签证都是相对的,我们曾经看到有学生被哈佛全额奖学金录取,结果被拒签。美国奖学金种类繁多,高校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分为非服务性奖学金(Non-Service Scholarship)、服务性奖学金(Service Assistantship)和学校贷款(loan)三种。绝大多数的美国高校研究生院,都设置前两种资助。虽然并非所有学院的此类资助都能覆盖一年中的全部费用,但多数都在全部金额的2/3以上。申请人在让中介申请奖学金时,务必多留个心眼,看看自己是否需要为奖学金而支付额外的项目费,这就是俗话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奖学金项目。其实,申请人只要TOEFL高于550GRE高于1200GMAT高于550,若注意申请技巧与方法,是完全可以拿到真实奖学金,甚至是全奖的。

申请留学美国的学生一旦获得(F-1)学生签证,就有机会在美工作、申请移民,家属也可同时赴美。留美回国市场认知度极高、竞争力加强,留美海归更有机会获得高薪高职位。另外,由于美元贬值,就读美国公立大学的费用已直逼澳洲。

因此,中国内地有望掀起继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新一轮的美国留学热潮。

===============================

2009留学市场逆寒流而上:留学生低龄化加剧 理工类更易申请 留学要理性消费

出国留学拟申请学历方面,启德方面日前对5000多名学生的问卷进一步统计发现,超过一半(55%)中国学生计划申请本科。分析结果认为,去年申请海外本科专业的国内高中生人数增幅较大,约增加了20%,留学低龄化趋势加剧。即使是已在国内大学读本科的学生,出国名校情结或考虑到日后的出路,或转专业的需要,他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会申请转学分插读国外大学本科专业。

启德统计结果显示,到海外读高中的学生增长迅速,约占22%,计划读研究生的学生占10%.而计划申请到澳洲读职业教育课程(TAFE),或美国读社区大学,或加拿大文理应用学院等的学生也占到10%.“选择到澳洲读TAFE或到加拿大读文理应用学院,成绩好可以升读本科课程,或者选择留在当地就业。有留学专家分析认为。

今年读理工类课程更易申请

在关于选择学校会考虑哪些因素调查中,专业排名就业前景成为准留学生出国留学前优先考虑的因素,分别占到31%30%.也有部分学生留学时会冲着海外学校所在地区是否有熟悉的亲朋戚友。这说明学生留学选择越来越理性,能充分考虑到留学与就业的内在联系。

不过,在问到出国拟读课程时,商科仍然是最多学生计划出国留学选读的专业,如金融与会计、市场营销、商业管理等,约有27%的学生选择,其中计划到英国、澳洲或法国留学的学生选读商科的比例更大,计划到英国留学的预计可占70%左右。同时,计划出国留学选读工科的学生数量相当,在7.8%左右,其中,约有20%以上选择到美国或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留学的学生拟选读理工科课程。

2009年国外名校,如澳洲的墨尔本大学、英国的华威大学等学校的商科学位非常紧张,僧多粥少,相对而言,理工类的学位还有空缺,申请的门槛(如申请奖学金)也较商科低,建议学生2009留学要多考虑理工类院校或专业。

链接: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留学市场的影响

1、美国

本科:学费加生活费,一年是1.3-5.7万美元,一年前相当于10-43万元人民币,现在是9-40万元人民币,最多可省4万元人民币。

硕士:一年总费用1.6-4.7万美元,最多可省3.3万元人民币。

2、加拿大

本科:学费加生活费,一年是2.3-3.7万加元,一年前相当于16-26万元人民币,现在是12.5-20万元人民币,最多可省6万元人民币。

3、澳洲

澳元对人民币汇率降低,现在14.5左右,去年同期是16.5.原本就比较便宜的澳大利亚留学将更加实惠。

本科:学费加生活费,一年是3万澳元,一年前相当于20万元人民币,现在是14万元人民币,可省6万元人民币。

硕士:需2年,总费用4.5-5万澳元,可省9万元人民币。

4、英国

去年1230日,人民币对英镑汇率突破10元的整数关口,迈入9时代。深圳留学界人士认为,与一年前相比,英国留学成本打了7折。以本科为例,学费大概在每年8000英镑左右,以前折合人民币12万元人民币左右,现在只需要8万元人民币。3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以前必须准备60-70万人民币,现在只要不到50万人民币,最少可省10万元人民币。赴英读研则从30万元人民币左右降低到20余万元。

5、爱尔兰

本科:学费加生活费,一年10-23万元人民币,最多比一年前省3万元人民币。

硕士:一年10-22万元人民币,最多比一年前省3万元人民币。

6、德国

本科和硕士:生活费一年5-6万元人民币,免学费。去年的生活费则为5.7-7万元人民币,可省1万元人民币。(卢亮)

===============================

日本法务省: 放宽政策 积极推动30万留学生计划实施
日本法务省123日初步决定将放宽留学生政策,其中包括延长外国留学生签证期限,合并现分为留学就学的居留资格等措施。这些措施由法相顾问机构出入境管理政策恳谈会提议,旨在促进实现日本时任首相福田康夫20081月在施政演说中提出的、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外务省、法务省等6省在20087月制定的未来接受30万留学生计划。法务省将向正在举行的本届国会提交《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修正案。

  日本法相森英介在123日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希望这些措施有助于吸引留学生前来日本并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我们接纳的这些学生也有助于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

  日本法务省透露,目前留学签证的期限最长为2年,大学本科4年期间必须办理更新手续。鉴于留学生负担较大,该措施旨在免除更新手续。此外,目前居留资格存在大学生等留学与高中生、语言学校学生等就学之分,新政策将使留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时无需办理资格更换手续。

  此外,留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的最长居留时间将从现在的180天延长至1年左右。政府将加强就业援助,促进日本企业聘用留学生,以帮助留学生在毕业后能在日本社会有所作为。同时,入境审查时间也将被大幅缩短,但为防止非法滞留者增加,接纳留学生的学校应向入管部门汇报在籍状况。

  据日本学生援助机构统计,截至去年51日,2008年度在日留学生共有123,829人,比2007年度增加了5331人。这其中,中国留学生数量以72,766人高居国别地区榜首,其次为韩国、台湾、越南。在各大学中,就读于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留学生最多,达2644人。

  日本政府计划接受30万名留学生的目标,已把约430亿日元的支出列入2009年度预算,以用于扩充奖学金制度等目的。(简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