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求人风”为何在中国愈演愈烈 资源分配应公开透明
作者:周新生 | 2013/4/10 13:09:48 | 浏览:2833 | 评论:1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孩子上学,没被正常录取,走预留名额的路子需要求人;调动工作,必要的手续之外,打通一些关节需要求人。国人的生活中,存在很多求人的事,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求人的对象则包括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

  在求人的怪现状里,原本靠制度、靠法律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从而形成了潜规则,衍生出权钱交易,也在客观上助长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如果对求人之风听之任之,人情世故自然成为比学识、能力更重要的“制胜因素”,不仅增加了社会生活的成本,而且把人的才华吸引到关系和钻营上,扼杀了社会的创新活力。

  分析大多数“求人”案例不难发现,往往求人者有需求,而被求者则具有钻法律空子的寻租能力,你求我应、一拍即合。求人者为什么会有需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优质资源稀缺,供不应求、僧多粥少。就拿孩子上学来说,正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分布不平衡,才滋生出择校的强烈需求。而被求者的寻租能力,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革不到位,原本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但很多地方行政权力多有干预,于是靠市场调节、靠制度规范不如靠关系变通、靠求人摆平。另一方面,权力监督远远不够,一些人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寻租工具,谋求法律之外的特权,为走后门洞开方便之门。

  人情世故本是一种正常的交际与生活方式,但是当绿色交往日益稀缺、利益交换日趋流行,人情就会成为“债”,就可能异化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也会对那些人脉资源并不丰富的人形成“相对剥夺”,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治理求人之风,是一个巨大、复杂的课题,实际上就是实现从“靠关系”到“靠法律”、从“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

  反对特权,遏制求人之风,关键在于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不断提高民生急需的优质资源供给,尤其应该建立优质资源分配、使用和管理的公开透明机制,尽量使“求者不需”,努力让“被求者不愿”。更重要的是加大改革力度,重塑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优质资源配置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利于民、放权于民、放权于社会。同时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遏制各个领域的特权现象,形成不敢寻租的惩戒机制、不能寻租的防范机制、不易寻租的保障机制,让被求者尽管“心向往之”,却力有不逮。

  英国历史学家梅因曾这样概括人类历史的发展走势,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这一运动,即是从“靠关系”到“靠法律”的转变。只要我们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政府依法行政,公众依法办事,必能从根本上遏制“求人”现象,为国人精神减负,为社会运转减少阻力、增加活力。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九大行业调研,万字详解中国反内卷风暴 2025-08-12 [106]
我国寺庙年收入排行 2025-08-05 [142]
故宫副院长大宅被抄,狗窝都用和田玉,这水到底有多深? 2025-08-05 [160]
37人行贿张家慧 一审判决书披露完整行贿人名单与细节 2025-08-05 [151]
再造一个中国——河南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报告 2025-08-01 [277]
啤酒里加“伟哥”,赤裸裸挑战食品安全底线 2025-08-01 [375]
人民日报1984年特等奖社论《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刊发的台前幕后 2025-07-23 [638]
当越来越多的「她们」选择不结婚 2025-07-18 [723]
《中国新闻周刊》提出第四代大学正在崛起这一论述,是基于高等教育领域和整个社会出现的哪些新变化? 2025-07-03 [1077]
中国消费与科技的冰火之歌 2025-06-03 [164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金山人語说:留言于2013-04-12 00:27:23(第1条)
中國領導人頭上,壓著一座大山;這座大山是觀察中國改革決心的一個著眼點。胡錦濤時代的十年,經濟飛躍成長,不可謂沒有成就,但輿論卻普遍認為,那是錯過改革的消失十年。為什麼會如此?原因在於胡不敢離開「穩定壓倒一切」的政策,以致大量事情應做卻沒有做,不僅導致人民不滿,更令國家走向危機。譬如,經濟崛起,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部分人雖富了起來,但分享不到經濟發展利益的人卻更多;嚴重的貧富懸殊,造成「兩個社會」的對立情況。20世紀的中國,爆發了兩次革命(1911和1949的兩次革命),起因都是社會不平等。貧富差距越大,國家就越危險。又如官員貪腐,胡十年之前雖已存在,但他確實沒有改進,以致貪腐比前更嚴重,成為亡黨亡國的隱憂。為了全力發展經濟,胡不敢動黨官的權力,黨官既具有絕對權力,則一切濫權謀私的腐敗都可能出現。另一隱憂是中產階級的不滿。經濟發展雖創造出一個中產階層,但不思改革也成為中產不滿的源頭。以空氣污染來說,北京的天空已經消失,煙霾已成為中產的存在焦慮。世界銀行的一項報告說,中國有6億5000萬都市人口,但只有其中的1%能夠呼吸到安全的空氣。那麼,胡錦濤做不到的習近平可以做得到嗎?穩定壓倒一切的指導方針,有如一座大山,是總設計師鄧小平制定的,沒有人敢越雷池半步;如果北京不能改變穩定壓倒一切的政策,習近平要改革,看來極難。

習近平必須在限制官權方面有所突破,貪腐情況才有根本性的改變;但是,沒有領導人敢削減黨官的權力,因為這樣做,不僅會惹來黨內反對,更可能導致中共失控的嚴重後果。習近平政府必須大幅提高工人的工資,貧富差距才能縮小;但是,提高工資,經營成本將會增加,對經濟發展不利。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環保方面,如果北京不願管制工業,逼使商人遵守嚴厲的環保法規,那麼要改善空氣的品質,將會極難。北京正全力追求經濟發展,環保現在還不是用力所在。綜合而言,習近平如要做胡錦濤未做的事,首先須修改穩定這個前提,這並不是不要穩定,而是要在穩定中找到改革的空間,要點是:穩定不再壓倒一切,必須讓各項改革都得以展開。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