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科学家证实量子纠缠:物质远隔万里却相互作用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科学家证实量子纠缠:物质远隔万里却相互作用
2015/10/25 16:45:38 | 浏览:2950 | 评论:1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科学家证实量子纠缠:物质远隔万里却相互作用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最新实验证明,物质的确可以远隔万里却相互作用。


在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报道,他们的实验据说可以证明量子力学最根本的理论之一:远隔很远距离的物体可以瞬间互相作用。

这一发现是对古典物理称为“定域性定律”(locality)的基本原则又一打击。其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只能被它周围的环境直接影响。代尔夫特大学的研究,周三在《自然》杂志上公布,进一步证实了一个爱因斯坦曾经公开拒绝的想法。他说,量子论必须承认“幽灵般的远程效应”,他也拒绝接受“宇宙可以表现得如此奇怪,如此明显地随机”这一概念。

互相分离的粒子可以被完全“纠缠”,其结果是,无论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测量一个粒子几乎同时会影响到另一个。爱因斯坦对这一说法更是嗤之以鼻。

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引入的不确定性不以为然,他认为量子理论具有上帝玩骰子的暗示。

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物理学家一系列精确的实验正在不断地消除疑虑– 一些被称为漏洞的另类解释- 即使相隔整个宇宙,两个已经纠缠的粒子可以立刻互动。

由荷兰大学的科维理纳米科学研究所,物理学家罗纳德·汉森领导,以及来自西班牙和英国的科学家加盟进行的新实验为量子力学以下理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由亚原子粒子纤维构成的奇怪世界的确存在,其中的物质在没有被观察之前,不具有任何形式,并且,时间不但向前行进也向后行进。

物理学家约翰·斯图尔特·贝尔1964年首先设计一个实验作为证明“‘幽灵般的远程效应’真实存在”的一种方法,因此,研究人员把他们的实验称为“没有漏洞的贝尔测试”。

“自上世纪70年代,这些测试就已经完成,但总是需要额外的假设,”汉森博士说。“现在我们已经证实了幽灵般的远程效应的确存在。”

根据这些科学家的论断,他们现在已经排除了所有可能的所谓隐变量,那些根据经典物理定律,可能解释远距离纠缠的隐变量。

代尔夫特研究人员能够把相距1.3公里(比一英里略少)的两个电子纠缠起来,然后在它们之间传递信息。物理学家使用“缠结”一词表明他们使用某些方法来生成成对的粒子,其结果是它们彼此之间不独立。科学家们把两颗钻石分别放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校园内的两侧,距离1.3公里。

每块儿钻石含有一个可以俘获单个电子的微小空间,此空间具有一种称为“自旋”的磁性,然后用微波和激光能的脉冲来纠缠,并测量电子的“自旋”。

校园的两侧设有探测器,两个电子之间的距离确保做测量的同时,信息无法以传统的方式交换。

“我想这是一个设计完美,巧妙的实验,将有助于推进整个领域,”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大卫·凯泽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然而,凯泽博士,和另一组物理学家正准备明年进行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实验,不久将截取和测量宇宙最边缘的光。他还说,他认为荷兰实验并没有解答所有的疑问。

测试发生在一个令人费解的和独特的领域。根据量子力学,直到粒子被测量或以某种方式观察到它们的时候才具有可以验证的属性。直到这时,它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或更多的地方。但是,一旦测得,它们塌陷成一个更经典的现实,只有一个位置。

事实上,这个实验不仅仅证实了量子力学反常识的理论,也是朝着所谓的“量子互联网”的实际应用前进了一步。目前,面对功率强大的计算机建构在大数因子分解能力基础上的加密技术和另一些有关策略所具有挑战性,互联网的安全性和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很令人头疼。

像汉森一样的研究人员设想一个由链状纠缠粒子环绕整个地球而形成的量子通信网络。这种网络能够安全地共享加密密码,并且绝对能够监测到窃听的企图。

对于一些物理学家,尽管新的实验声称“无漏洞”,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

“这项实验已经很漂亮地堵住了三大漏洞中的两个,但三分之二是不是三分之三,”凯泽说。“我十分相信,量子力学是大自然的正确描述。但是,坦率地说,我们还不到使用最强烈的语气说话的地步。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工信部:未来产业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2024-11-06 [437]
Gartner 公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2024-10-31 [594]
这样图解Transformer应该没人看不懂了吧——Transformer工作原理 2024-10-16 [970]
Nature:智能体涌现出语言 2024-10-16 [938]
50个顶级ChatGPT论文指令 2024-10-10 [1162]
推荐五种简单有效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2024-10-10 [1080]
这么有深度的文章是ChatGPT写的? 2024-10-10 [1075]
讲透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CNN!! 2024-10-10 [1069]
人类与 AI 协同的三种模式 2024-10-10 [560]
11 种经典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2024-10-09 [50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51322说:留言于2015-10-27 03:29:28(第1条)
原子的聚变温度应该低于裂变温度
现代物理学给我一种印象:只有高温才有核聚变。而任何燃烧现象都是化学元素裂变为光子的过程,纯氢气的燃点据说只有摄氏570度,煤油的燃点更低,据说只有摄氏86度,有机磷在空气中就可以自燃,它们如何在高温中形成的呢?
所有化学元素都可以分解为氢、氦同位素的五种形态,最初级的形态是单质子、中子形态。所有化学元素和原子结构只有转化为初级形态,甚至单质子、中子形态才能裂变为光子。
物质形态的转化需要条件,总不能聚变温度高于裂变温度,这样会陷于循环的矛盾,违反常识。那么,恒星表面摄氏6000度的高温,内部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度的高温条件下化学元素是如何发生核聚变,而不是核裂变的呢?
核聚变是阶梯式进行的,从简单到复杂。条件适宜,可能有飞跃发生。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可能有更高的温度要求才能发生核聚变,但不能超过核裂变的条件。质子、中子对结构,或更复杂的原子结构可能提高原子裂变为光子的临界温度,离子形态的化学元素也相对容易发生聚变现象,但初级化学元素的形成可能不会超过其裂变为光子的温度。所以,核聚变可能在相对的低温区域发生,相对的高温是物质重组的必要条件。
温度是与光子密度联系在一起的,大量光子转化为化学元素必然导致降温,甚至达到绝对零度。所以,星球内部存在层次,存在冷热核聚变区域的对偶形态,并由此和正负电荷的对偶聚集产生星系。
我们不能根据表面现象妄言恒星内部的高温,冷静的思考会有更多的发现。人云亦云只是过去的重复,创造性思维才有科学的发展进步。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