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曾毅:别再重男轻女,生女儿比生儿子享福
曾毅:别再重男轻女,生女儿比生儿子享福
2015/11/25 8:51:17 | 浏览:2295 | 评论:1

农村与城镇老人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长期回报明显优于养育儿子

曾毅:别再重男轻女,生女儿比生儿子享福

健康老龄化不仅是老年健康

  中国的人口老化,规模大、速度快,这个大家都有共识。面对这样的严峻挑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曾经做过测算,假定老人健康状况保持不变,这个假定是非常保守的,因为每个国家现在对老年健康研究干预比较重视,改善每年达到2%以上,我们的增加是1%,那么到2050年,将为家庭照料节约成本2.2万亿,这里还不包括医疗成本,如果加上这个成本,会更加惊人。也就是说,在人口老化,寿命延长不可以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研究怎样来改善老人的健康。因为你研究怎么照料他,这只是治标,只有研究怎么使老人更加健康,这才是治本。

  我们的健康老龄的概念,是不是就仅仅指老年健康呢?其实不是。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的“健康老龄化”,因为今后几十年,不仅仅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必定带来经济、体制、社会等方面老年人占的比较越来越重,怎么样使它发展得更好,这就是所谓的健康老龄化。

  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证明,不同个体的健康和寿命差异是由社会经济、行为、饮食营养、环境、遗传因素极其交互作用共同决定的。而交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很多相关基因在遇到特定的环境时,主要作用就会改变,有的变好,有的变坏,这样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交叉学科就特别重要。

  近一二十年国际上对这个领域高度重视,比如欧盟2013年发布了个体化健康与照料这个主题,投入了3亿欧元进行研究。“交互作用”,是指相同的环境因素对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的作用显著不同。举一个例子,同样的精神压力,对老年健康负面影响比非AopE4携带者大。很多科学说未来对不同基因类型的人治疗相同的疾病,要使用不同的药,营养补充和其他健康干预方案。现在大家如果得了肺炎,得了肝癌都是用一样的药,但是实际是不应该一样的。

  国内外学者不约而同的将长寿老人和中年低龄老人进行对比分析,这一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长寿老人比较有可能携带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基因,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饮食,等等可能有利于健康长寿。所以这些人是健康老龄化的典范。研究他们,并且和中年、低龄老人进行对比,是会寻找到使全体人民更加健康的有效途径,而不是追求少数人的长寿。

曾毅:别再重男轻女,生女儿比生儿子享福
 
长寿老人有可能携带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基因,并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饮食相关。


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更高


  我们的研究发现,农民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回报优于儿子。现在很多农民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就是想办法生个儿子。但是实际上,非常扎实的数据显示,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情感关系,还有女儿女婿对失能老人照料的满意度都要比儿子高出很多。平时跟女儿,女婿交谈最多的老人,他的认知功能下降跟只有儿子,儿媳的老人比要低很多。只有女儿的老人死亡率比只有儿子的老人死亡率要低10%左右。而且女儿的优越性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显著,在高龄老人中比低龄老人更显著。

  为什么这样?我们的分析是在农村,因为没有很好的养老保障,老人靠子女的经济赡养。但是女儿一般都是嫁出去了,所以他的经济主要靠儿子,所以他要生儿子,要防老。另外,婆媳关系也会有影响。这个问题在农村比较严重。不少人利用B超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非法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以确保生育男婴,其最主要动机之一是养儿防老,即期望儿子能比女儿提供更多的老年照料和保障支持。这一意愿和观念在农村更为盛行,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现象在农民中更为严重。然而这一意愿和观念是否与现实相符?此前并无大范围跟踪调查与定量研究予以解答。

  在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北京美兰德信息集团公司(原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实施入户访谈的积极配合下,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22省、市随机抽取的一半县(市)合计近6万老年人/次,分别在1998、2000、2002、2005年进行了“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对“养育女儿在晚年所得回报是否比儿子差?”的问题给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科学答案。

  一、农村与城镇老人(包括高龄与中低龄老人)的成年女儿的孝敬父母观念指数平均比成年儿子分别高出35%与18%。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与65-79岁中低龄老人的成年女儿的孝敬父母观念指数比成年儿子分别高出29%与18%。其中孝敬父母观念指数是根据4364位老人中每人随机抽取一位35岁以上成年子女,共4364位成年子女对9个关于成年子女是否应该及如何对老年父母尽子女孝敬之责陈述的评估得分而构建的综合指数(最高分45分,最低分9分)。

  二、成年女儿与老年父母的情感关系显著优于儿子,女优于儿差异高达28-29%。

  三、主要照料者为女儿/女婿的高龄与中低龄老年人对日常生活(包括生病时)所获照料的满意度比主要照料者为儿子/儿媳的高龄与中低龄老年人分别高出45%与13%。

  四、农村与城镇平时与女儿/女婿交谈最多的老人三年后认知能力显著下降的风险分别比农村与城镇平时与儿子/儿媳交谈最多的老人低33%与16%。

  五、农村与城镇只有女儿的老人七年(1998-2005)观测期内死亡风险分别比只有儿子的老人低25%与10%;与只有儿子相比,只有女儿的老年父母死亡率较低的优势在高龄老人中(18%)比中低龄老人(6%)更为显著。农村与城镇只有女儿的老人七年观测期内死亡风险分别比既有儿子又有女儿的老人低25%与13%。

  以上五方面的调研分析结果都是在控制其他相关因素前提下运用先进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大样本数据得到的。通俗地讲,以上阐述的养育女儿与养育儿子在老年所得回报差异是指在年龄、性别、城乡居住地类型、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现有子女数与子女邻近程度、烟酒与锻炼习惯等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相同的老人们之间的比较;成年女儿与儿子孝敬父母观念及其与老年父母的情感差异也是指在年龄、城乡居住地类型、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相同的成年女儿们与儿子们之间的比较,是经过多元统计理论与模型严格检验的科学结果。

  为期七年的全国大样本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说明,我国农村与城镇老人养育女儿在老年(尤其是进入高龄之后)所得长期回报明显优于养育儿子。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长期回报优于养育儿子的现象在农村更为显著。如何解释这一调查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这一结果可以从儿女在父母老年保障方面的不同作用予以解释。

  调查数据亦表明,老年父母经济困难时、需要时,从儿子获得经济支持的可能性比从女儿获得的可能性大,但是老年人从女儿/女婿获得普遍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精神慰籍比从儿子/儿媳获得的可能性大。老百姓中流传的“女儿是贴身暖心小袄”说法也是一个定性佐证。而对于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大多数老人们来说,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精神慰籍支持的长期作用比经济支持作用更大。另外,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与儿媳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葛的可能性相对女儿大得多, 从而导致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长期回报优于养育儿子,甚至只有女儿的老人七年观测期内死亡风险明显比既有儿子又有女儿的老人低,而且老年所得长期回报方面女优于儿的现象在农村更为显著。因此,以上跟踪调研分析结果是不难理解的。

  毫无疑问,在广大农村流行的期望儿子能比女儿提供更多的老年照料与保障支持的愿望与观念是不符合事实的,由此观念引发的非法产前性别鉴定、流产女婴而确保生男孩是与个人利益背道而驰、事与愿违的愚蠢行为,于国家利益来说则更是犯罪行为,从保护生命角度也是很不道德的。当然,广大农民缺乏基本社会养老保障的客观现实以及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也是导致农民产生儿子优于女儿观念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有责任积极尽快在农村建立国家与地方财政保底的储备积累式全民养老保障体系,学者们则有责任将“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回报优于儿子”的大样本跟踪调研成果,以及“女儿也能传宗接代,因为女儿与儿子一样,都分别从父母各得一半遗传基因”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向社会公众报告。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出生性别比大幅偏高的危险趋势必能得到有效遏止与扭转。

  所以我们的政策建议:

  第一,要尽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第二,要科学宣传养育女儿在老年得到的回报必然是比儿子好。最近我们也查了国际的数据,在欧盟也是这样,养女儿比养儿子对老人得到的回报要好一些。

  第三,科学宣传生儿生女一样,女儿也能传宗接代。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重男轻女,出生性别比大幅度升高的危险趋势。


与子女住得近,老人认知功能强


  另外,这个调查研究证明与空巢老人相比,与子女同住或者近邻居住的老人的认知功能改善了40%,自评健康良好,还有生活满意都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跟父母一起住的,子女的劳动就业率也显著的提高,还有与父母同住,或者是近邻住的女性健康也显著的改善。因此,我们的建议就是:要鼓励三代同堂,或者近邻居住。参照新加坡的经验,对这种居住可以适当的补贴,这可以实现幸福家庭的中国梦。

  另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女性高龄老人是弱势的弱势。他们经济上不能自立,健康,还不如男性老人,所以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女性,关注老人弱势群体。我们发现,老人在儿童时期的时候,如果生病能够得到充分治疗,这对高龄时期生活能力丧失和认知障碍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风险要显著地下降。这是一个调查结果,老人从65岁到105岁,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指标是在大幅度下降,而他自己认为健康,自己认为生活满意,这个比例几乎保持平衡,甚至略有上升。我们认为这是乐观的心态。就是不怕今天得病了,今天走路走不动了,他不认为这是个灾难,而是正面,乐观的面对,这样的人就可以健康长寿。所以我们认为乐观心态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政策建议,帮助老人改善心理健康,这是实现老人健康最关键的措施。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144]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513]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550]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575]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673]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636]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633]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63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790]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88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eastcastle g说:留言于2015-12-11 13:47:56(第1条)
文章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其中的主要观点与常识吻合,容易理解。不过,最后一句,“帮助老人改善心理健康,这是实现老人健康最关键的措施”,虽然也是‘常识’,人人皆知,也很有道理,但是可能缺少实际的科学实验结果的支撑。正好,今天《万维》网报道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快乐与否与你活多久无关” (http://news.creaders.net/world/2015/12/10/1616223.html),说心情好坏与寿命长短无关联,以往人们如此相信是由于颠倒了因果关系所致。看来,究竟心情是否影响寿命,是一个很重要所以有待进一步研究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心情是否影响健康这个人人几乎都会同意的命题恐怕也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进一步说,是不是健康就一定长寿呢?想必应该是,但是试验结果、数据在哪里?恐怕也不多吧。说来说去,这些听起来耳熟能详的‘道理’似乎都是辈辈相传下来的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信条,可能也包括自己的,但是都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说不定,这里也与individual property 有关,正如现在的热词 “individualized/personalized medicine”、“precision medicine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