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创业就业
关键字  范围   
 
全球著名企业中成功的印度裔高管们:推崇避免对抗的管理风格
全球著名企业中成功的印度裔高管们:推崇避免对抗的管理风格
来源:usqiaobao.com | 2016/2/26 4:27:08 | 浏览:2264 | 评论:1

全球著名企业中成功的印度裔高管们:推崇避免对抗的管理风格

现年43岁的谷歌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

现年43岁的谷歌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曾就读于印度理工学院,他2004年加入谷歌时,曾在麦肯锡(McKinsey)管理咨询公司和微处理器供应商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公司工作过。作为谷歌非常成功的Chrome浏览器的设计师,皮查伊声名鹊起,长期以来一直担任重要职位。他转变了谷歌公司目前的管理风格,将管理重心从处理对抗转变为避免对抗。这是一种柔和的风格,如今一些新一代印度高管都具有这种风格。

这是微软(Microsoft)让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its)取代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担任第三任CEO的原因之一。他不是受欢迎的唯一印度高管。日本跨国电信公司软银(SoftBank)也让谷歌高管尼科什·阿罗拉(Nikesh Arora)担任其公司总裁。Adobe目前由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管理运营。弗朗西斯科·德索萨(Francisco D'Souza)是IT咨询公司高知特(Cognizant)的领导。桑杰·梅赫罗特拉(Sanjay Mehrotra)则是内存巨头闪迪(SanDisk)公司的领导。

在全球科技公司中,印度人担任领导的还有很多。伊凡·梅内塞斯(Ivan Menezes)是全球最大烈酒生产商帝亚吉欧(Diageo)的CEO。万事达(MasterCard)公司的老总是阿杰伊·邦格阿(Ajay Banga)。百事(PepsiCo)公司是由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领导,她是最近高调跻身高层的唯一印度女性领导。

全球著名企业中成功的印度裔高管们:推崇避免对抗的管理风格

百事(PepsiCo)公司CEO 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

他们通往成功的秘诀远远超出他们在公司职位上步步高升的能力。在硅谷的员工中,大约有6%是印度人。不过,在硅谷创业公司中,有超过15%的公司的创始人就在那6%的人当中。

维韦克·瓦德瓦教授(Vivek Wadhwa)在201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这比那些来自英国、中国、日本的人数总和还多。维韦克·瓦德瓦是一位企业家,出生于印度,在美国奇点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担任学术职务。研究表明,在整个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创业公司是由印度人创办的,数量上超过其他七个移民群体总和。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最新的数据显示,印度裔美国人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最高为86135美元,而美国人口总年收入为51914美元。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印度人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呢?有些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其他美国移民需要学习新语言。但是几乎所有的印度高等教育都以英语授课,这是该国的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

印度企业家协会(The Indus Entrepreneurs)硅谷分会会长、风险投资人维克提什·舒克拉(Venktesh Shukla)表示,目前这些印度CEO也是他们这一代的精英。他说:“他们大多数是在印度社会主义时代来到这里,那时的机会非常有限,当时美国的移民政策只对最优秀的人士开放。所以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

舒克拉认为,印度文化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他说,因为这是一个既高度重视竞争,也高度重视个人谦逊态度的国家。多样性也深深植根于这个国家,即使是在小村庄,也可能有多种语言、多个宗教和多类当地美食。“如果你在印度长大,你会本能地知道,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出众,只是不同而已。在硅谷,利用多样性的能力是一种实力,如果你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或提供更好的产品,不管你长什么样或讲什么语言,都没关系。”

一项研究表明印度人有着强烈的成功意识,还拥有异常强大的知识领域。尽管如此,没有人是完美的。尽管他们有这么多优点,但也有一个重大缺点,即印度高管是所有国家中最不擅长团队合作的,而在这方面美国人和欧洲人很擅长。

就目前来看,成为公司高管或杰出企业家的最佳途径可能植根于印度并在国外实现。在跨国公司表现最好的印度高管是那些长期背井离乡、在异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人。

瓦德瓦是第一位在美国赢得盛名的印度籍高科技企业家,他说:“印度各地的年轻人都在关注微软和谷歌的新任CEO,微软和谷歌是他们最常使用的两个品牌,而这两位CEO都是印度人。这是激励和鼓舞这些年轻人将来变成像他们一样的人。”

瓦德瓦继续说道,但很快这些年轻人可能不需要再去美国效仿他们的成功,因为按某种指标衡量,印度成为位居美国和中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与他们的前辈不同,今天的年轻一代可能只是想留在原地。他说:“在印度,未来三至五年,将有五亿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那时会出现一次技术革命。你会看到资产几十个亿美元的公司走出印度。如果我是企业家,我不会来美国。我会留在印度,因为那里就有机会。”


绝非偶然 站在IT业顶点的印度人

                  

全球著名企业中成功的印度裔高管们:推崇避免对抗的管理风格

尼科什·阿罗拉(Nikesh Arora)

2015年5月,印度一名年轻的创业者里特什·阿加瓦尔(Ritesh Agarwal,22岁)接到了一个电话。这名在17岁时写出畅销书的“神童”上大学3天后就选择了退学,之后创办了廉价酒店预订网站Oyo Rooms。说起廉价酒店,人们通常会想到没有淋浴、光线昏暗等“便宜没好货”的服务形象。阿加瓦尔指导酒店改善服务,并介绍。到第2年加盟酒店已超过4000家,目前正在迅速增长。带着一身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在商场打拼的阿加瓦尔接到这个电话后,却“紧张不已”。因为电话那头的正是软银集团副社长、他一直崇拜的尼科什·阿罗拉(Nikesh Arora)。

阿罗拉曾担任美国谷歌高级副总裁。2014年9月,接受日本软银集团社长孙正义的邀请加入软银。年薪高达165亿日元。“发现了具有相同想法、相同热情的你”,孙正义指定阿罗拉为接班人时这样说。 阿罗拉表示“软银的DNA很年轻。但是,Masa(孙正义的昵称)和我都无法重返年轻。所以我们希望帮助那些有志改变世界的年轻人”。

孙正义向富有潜力的新创企业出资,“我要打造年轻而充满热情的创业者集团”。作为孙正义的“分身”,阿罗拉被委派了“星探”的任务。在进入软银的1年多时间里,阿罗拉向Oyo Rooms等10多家新创企业投入了约40亿美元。

阿罗拉的口头禅是“甘冒风险”,其前半生就在践行这句话。阿罗拉成长于中产家庭,父亲是一名空军。他从印度理工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个人电脑的销售员。1989年,21岁的阿罗拉毅然决定前往美国。辞职后的阿罗拉只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随身携带的只有2个箱子和100美元现金。在英国希思罗机场转机时,他在购买一个售价10美元的三明治时,整个手都在颤抖。阿罗拉进入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留学,晚上在学生宿舍当保安,借笔记的同学付给他的谢礼也被用于补贴生活费。

阿罗拉的恩师哈伦·普拉特(Harlan Platt,65岁)对爱徒的评价是:“在35年的教师生活中最优秀的学生”。阿罗拉曾指出恩师的企业破产预测模型有误,普拉特说,阿罗拉“富有洞察力,同时敢于表达主张”。

阿罗拉2004年进入创立第7年的谷歌。阿罗拉将谷歌的欧洲业务扩大了10倍,2011年回到硅谷总部担任全球销售业务负责人。据说,阿罗拉之所以会冒风险去美国,是因为受到一篇杂志论文中“奔向世界”思想的触动。当时的印度在管制经济下发展缓慢,政治和经济领域均由既得利益集团控制。中产阶层出身的优秀人才要想出人头地,只能成为国有企业工程师或医生。

时势造就英雄。1989年东西方冷战结束,全球化的号角被吹响。1990年代初,互联网受到关注,IT革命开始萌芽。希望打破闭塞感的印度人才纷纷走出国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已过。当年的电工儿子、1993年前往美国的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43岁)在2015年升任了谷歌CEO。此外,比阿罗拉早1年去美国的萨提亚·纳德拉(SatyaNadella,48岁)在2014年成为了微软CEO。

这些人才在印度独特的理科教育下形成了逻辑思维,成长在使用约20种公用语的国家也使他们产生了对多样性的免疫力。拥有这两样武器的他们同时站在世界顶级IT巨头的顶点绝非偶然。

全球化和IT化大潮席卷了他们曾经离去的祖国。得益于1991年以后的经济开放,IT企业陆续崛起。印度经济在最近10年实现了年均7.5%的高增长。印度宛如一只觉醒的巨象。如今,洞悉印度增长潜力的先驱者们正争相回归。

2015年12月16日,桑达尔·皮查伊宣布了一项在新德里建立大规模Wi-Fi网络的计划。他说:“印度给予我的,我希望加倍回报”。11月5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孟买发表演讲称“每次来到这里都会获得力量”。

2015年10月13日,阿罗拉在印度“IT圣地”班加罗尔面向700多名年轻创业者发表演讲,“希望各位专注于自己的道路。你们即使不来找我,我也会发现你们”。

不仅印度,全球化和IT化的大潮将亚洲的人们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旧弊中解放出来。当40亿人的潜力觉醒之时,由欧美主导构筑的国际秩序、企业竞争、技术文化等全球格局或将发生巨变。

全球著名企业中成功的印度裔高管们:推崇避免对抗的管理风格

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设和组成的七间自治工程与技术学院。在学术界具有世界声誉,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教育与研究机构。印度理工学院培养的IT人才遍及世界各地,美国硅谷更是这些IT人才的聚集地。印度理工学院为印度软件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51年,在全国共设有7所校区,分别是:德里(Delhi)理工学院、坎普尔(Kanpur)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Kharagpur)理工学院、马德拉斯(Madras)理工学院、孟买(Mumbai)理工学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学院和卢克里(Roorkee)理工学院。

1963年,根据印度国家技术院校法案,印度理工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院校,并赋予独立的学术政策、独立的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印度理工学院在全国的7所院校均为政府大学,在教学和经济管理上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学院委员会管辖。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是该委员会的主席,每个分院各设董事会负责全权管理。董事会负责各院校的学术政策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审核及成绩考核。

IIT毕业生最爱前往的国家是美国,也因此成为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加州大学帕克莱分校副教授萨克斯恩对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中地硅谷的新移民企业家进行了一项调查,在约2000个新起家的企业之中,约有四成是由印度人开办的。而当中一半是IIT培育出来的人才。

IIT毕业生大批拥至美国,始于70年代。他们进入美国的名牌大学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卡内基大学的研究院深造,然后加入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继而在风起云涌的八九十年代,在电脑、金融、跨国公司等领域尽领风骚。如今,这些来自印度工院的精英分子,已在世界上形成一个庞大的“兵团”,除了反馈祖国和母校,还对西方的企业文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2003年,IIT在美国硅谷盛大庆祝创校50周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盛赞它是具有全球影响力、“令人不可思议”的学校,并称它对计算机产业帮助匪浅。曾有人计算过,在全世界所有大学中,IIT学生成为百万富翁的比例最高。信息系统创办人、升阳计算机共同创办人、麦肯锡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沃达丰集团执行长、网威科技长等,都是具有全球知名度的IIT校友。

IIT的成功传奇,从美国企业的董事会议上,传颂到华尔街股票市场,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像是传说IIT学生在学会开车之前,就已经能够解开各种复杂的科学难题。不论是大学或企业,美国人疯狂着迷这些“咖喱脑袋”。例如,美国华盛顿特区的George Mason大学,每年主动奉送60个全额奖学金给IIT毕业生,另外还补贴住宿费,付钱让他们到美国企业去实习。

在这段科技产业腾飞的黄金时期,IIT每年70%的毕业生会出国,且大部分都落脚美国。过去50年,IIT总共产生了17万毕业生,留在美国的就超过3.5万人。印度曾经有一则笑话,说进入IIT,是一只脚踩在印度土地,另外一只脚踏进印度航空。

相关栏目:『创业就业
国内多地选调不招留学生?海归彻底成海废了?! 2024-11-23 [21]
人才招聘 | 十大工科学院,200+教职岗位!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以诚相邀! 2024-11-16 [45]
【CSSA X Tripalink招聘会】校友助力留美新机遇!美国地产科技公司等你加入 2024-11-16 [38]
America is educating a nation of investors 美国财经济素养教育 2024-10-10 [799]
这样写才是有效推荐信! 2024-10-09 [844]
查理芒格:真正成功的人,一生只专注做5件事,远离物欲,空色 2024-10-06 [787]
未来10年,学什么不会失业?|专访《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2024-09-29 [967]
AI时代来临的6种稀缺能力,未来拥有这些能力,不会被淘汰 2024-09-25 [802]
未来怎么学好就业?文科生不再吃香?《人类简史》作者最新观点 2024-09-26 [743]
张雪峰:本科已严重饱和的五个专业,1、临床医学,2、法学,3、计算机…考研是唯一出路! 2024-09-22 [85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FD说:留言于2016-05-01 03:56:57(第1条)
印裔在美國驚人發展:
我印裔在國際巨型企業領導層的進軍程度比起學術界確定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CNN的money以「印度生的企業總裁以狂風掃落葉的方式進軍美國」的網頁內,(http://money.cnn.com/2015/08/17/investing/india-ceos-google-pichai/) 例出美國跨國巨型企業如「谷歌」,「微軟」,「百事可樂」、「萬事達卡」、「Adobe」等公司的現任總裁都是印度成長的印裔。這真是驚人呀!
華裔在美國學術領導階層有差距。毫無疑問,在美國企業領導階層,這非僅是有「差距」,用「天淵之別」之別來形容也不過份!一般來說,成功的華裔企業者在美國巨型跨國企業領導階層幾乎是不存在的。從美國社會整體來說,前者與後者的影響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印裔能夠如此深深的溶入美國社會的織物結構(fabric structure)會能夠對他們的母國印度有什麼影響。
要在美國學術界或是企業界成為領導,在某種程度上,個人必須要「過五關斬六將」。在這個過程中,成功的印裔不只是要對美國多元文化有內涵的認識,同時也要令不同族群對他/她有安全感。最後他/她也必須對美國「社會組織」有很全面的認識!説穿了,以一個印裔要打入美國學術或企業領導層,他/她除了對自己文化有內涵信心,他/她也必須比「美國人更了解美國」正如華裔在美國成功後都很自然的與母國有深入交流,這批印裔在美國的學術與企業領導也會同樣的對母國交流。不過他們所能「轉移」到母國的經驗是遠超過他們個人的成功。他們能「轉移」美國社會在各行各業成功的祕訣!
因為華裔在美國學術及企業領導階層這方面甚缺乏,要能夠超出個人成功的經驗,甚至是巨大的,會有一定的侷限!我絕對不是說美國一切都是優秀。但是我也相信在今天美國學術與企業在全球內有目共賭的成功是必定有它內涵原因。學他人之長是應該的。這批印裔在美國學術及企業領導階層的人士必須對這優秀原因有非常深而非皮毛的了解。我在台灣時,觀察到的一些「學術領導」,我常感到假如他們在國外也有很深的行政經驗,很多不必要的犯錯是可以避開的!近年來,因為從內地到在美國的華裔學人與企業家的數目急遽增加,在他們生涯發展的過程中,我希望他們能夠改變華裔給美國社會的一般的了解。我們拭目以待吧!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