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海外近报
关键字  范围   
 
法国左翼 vs 美国左翼:小巫见大巫
来源:Daily Mail | 2021/2/13 14:34:59 | 浏览:1560 | 评论:1

法国左翼 vs 美国左翼:小巫见大巫

Out-of-control woke leftism and cancel culture”from the U.S is a threat to FRANCE because it 'attacks' the nation's heritage and identity, French politicians and intellectuals say(原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9/world/europe/france-threat-american-universities.html


  法国政治家、知名知识分子和学者认为,源自美国的“失控的左翼思想和取消文化”正在威胁法国的认同,并对此表示担忧。 (注:cancel culture,是美国当代的一种排斥形式,指的是将某人排挤出社交和职业圈子。大致相当于让一个人社会性死亡。参见英文维基百科词条)

  这些人认为,关于种族、性别和后殖民主义的美国式观念——特别是那些来自美国大学的观念——正在破坏法国社会,是对法国传统的攻击。

  这一知识分子群体认为,法国正受到美国左翼思想——在去年尤为得势——的污染。之前,法国总统埃马克龙似乎表达过类似观点。

  在(2020年)10月份一篇关于“反对分离主义”的演讲中,马克龙提醒道“某些社科理论完全是从美国引进的”,并警告不要把“知识理论交由他人代劳”。

  法国教育部长Jean-Michel Blanquer也在10月份发出警告,要发动一场斗争,“对抗来自美国大学的知识矩阵(intellectual matrix)。”

  本周,巴黎歌剧院新任导演Alexander Neef发布了一份长达66页的关于公司多元化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誓言要实现员工的多元化,并禁止用白人演员扮演黑人(blackface)。该事件使这一辩论变得格外尖锐。

  去年夏天,芭蕾舞团的五名黑人成员在巴黎歌剧院的1800名员工中散发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实现进一步的多元化。

  Neef的这一决定,受到极右翼领导人勒庞(Marine le Pen)和法国《世界报》(Le Monde)的抨击,该报称Neef在多伦多工作期间“浸淫美式文化长达十年之久。”

法国左翼 vs 美国左翼:小巫见大巫

  本月,社会科学家Stéphane Beaud和Gérard Noiriel发表了一本专著,他们在书中声称,种族(议题或学科)是一台摧毁其他学科的“推土机”。

  他们还向《纽约时报》补充道,法国世俗政府不承认种族,因此,他们认为种族应该作为一个学术课题供人研究。

  去年夏天,法国反对警察滥用暴力的抗议活动让形势进一步紧张。与美国一样,这场抗议也是由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

法国左翼 vs 美国左翼:小巫见大巫

  抗议浪潮在大学引发进一步的反应,学生们向大学施压,要求他们取消对一些知名演讲者的邀请。

  活动人士还抨击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y)的一场戏剧,当时白人演员戴着面具,化着黑妆。

  历史学家Pap Ndiaye和《纽约时报》谈到今年夏季的抗议活动时说,有种观点认为,在法国,种族问题谈论得够多了。“适可而止吧”。

  一些法国知识分子还认为,美国大学应为一些Muslim实施的恐怖主义行为辩护而受到谴责。

  去年秋天,法国发生了三起伊斯兰主义恐怖袭击。之后,教育部长Blanquer指责这些美国大学是同谋犯。

  他的立场得到了一封公开信的支持。100位知名学者在信中抨击“北美大学输出社会理论”。

  签名者Gilles Kepel认为,美国的影响力导致“大学在某种程度上禁止人们思考伊斯兰政治现象,后者打着左翼意识形态的旗号,自称是弱势群体的宗教。”

  历史学家Pierre-André Taguieff也认为,“美国式的黑人问题”对法国而言“完全是人为输入的。”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出自“对作为白人文明的西方的仇恨。”

  Taguieff说,“欧洲文明的敌人们有一个共同议程,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去殖民化、去势(demasculate)、去欧洲化。”

  “白直男(Straight white male)——是被谴责的罪犯,是要消灭的敌人。”

  此前,马克龙在这一问题上基本保持沉默,政府的官方立场是对种族和系统性种族主义视而不见。

  在法国,收集基于种族的数据是非法的,而且对许多人来说,法国的国家认同拒绝多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而是关注基本权利和平等、自由等核心价值。

  不过,据《纽约时报》的报道,马克龙为了明年的大选也在拉拢右翼,这导致他在去年中右翼议员敦促议会调查大学里的“意识形态过激行为”后最终表态。

  614日抗议活动后的第二周,马克龙指责大学鼓励人们“将社会问题民族化”——这相当于“将共和国一分为二。”

  马克龙的介入受到包括社会学家Nathalie Heinich在内的学者们的欢迎。

  “我很惊喜,”她告诉《纽约时报》。

  上个月,她成立了一个反对“殖民主义和身份政治”的组织。

  该组织在法国多家主要出版物上撰文,警告人们提防“受美国人启发的社会理论”,并公开反对法国大学的“取消文化。”

  Heinich说,这一系列事件给我们的社区造成了极大的创伤,都属于所谓的“取消文化。”

  另一些人则认为,这表明法国无力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Paris Nanterre University的美国文明专家François Cusset对《纽约时报》说,“这种提防心态是小国、是受到惊吓的共和国的标志,预示着法国正在没落、偏狭。放在过去,法国相信自己的普遍使命,现在却忙于寻找对其衰落负有责任的人。”

  在法国和美国大学任教的法国作家Anne Garréta也认为,在这一主题上,许多主要的思想家来自法国,而非像人们声称的来自美国。

  她说,“这是一个思想观念在全球传播的世界。”

  “在这个历史时刻,最国际化、最全球化的大学恰恰是美国大学。”

相关栏目:『海外近报
11个市长有9个是穆斯林,英国地方选举结果出炉 2024-11-16 [62]
大清算,要开始了…… 2024-11-16 [84]
俄乌战争观察:特朗普“回旋镖”或刺激新一轮全球博弈、泛论俄乌冬季战略…… 2024-11-12 [163]
残酷的真相:美国人不相信新闻媒体 2024-11-04 [387]
昨天开始,德国实现“性别自由” 2024-11-04 [373]
选战接近尾声之际,一些美企领导者虽然避免选边站队,但认为与特朗普搞好关 2024-10-31 [492]
美国大选:捍卫民主规则与反民主规则的博弈 2024-10-31 [360]
三大国联手开始“关门打狗”薅羊毛! 2024-10-31 [375]
美国式大学的兴起:芝加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 2024-09-27 [333]
美国新闻稿2025年最佳大学排名 2024-09-25 [40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bruce说:留言于2021-02-14 14:30:35(第1条)
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2、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3、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5、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6、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7、在与理性的永恒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8、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9、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10、数量,即是正义。
11、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12、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13、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14、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15、昨天受群众拥戴的英雄一旦失败,今天就会受到侮辱。当然名望越高,反应就会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就会把末路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那个已不复存在的权威低头哈腰过而进行报复。

16、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独立的个人,但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的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其性质怎样。
17、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18、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的无形变化造成的有形后果而已。
19、孤立的个体具有控制自身行为反应的能力,而群体则不具备。
20、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21、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22、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善行感动!在他们看来,仁慈善良只不过是软弱可欺的代名词。
23、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轻而易举能得到普遍赞同。
24、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某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25、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26、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27、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28、但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韧的品质,足以征服一切。
29、结群后,由于人多势众,个人会产生一种幻觉,感到自己力大无穷,不可战胜,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30、当一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时,他便失去了自我。
31、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许还是会愿意接受传统教育当中所有的弊端,因为尽管它只会培养一些被社会所抛弃的人、心怀不满的人,但起码,对冗繁知识的肤浅掌握,对成堆教科书的完美背诵,或许可以提高智力水平。但事实上它真的能提高智力吗?不可能!在生活中,判断力、经验、进取心和个性,这些才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这些都不是书本所能够给予的。书本是可供查询的有用字典,但倘若把这些冗长的词条都装在脑子里,那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32、文明赖以形成的道德力量失去效力时,其最终的瓦解总是由无意识且野蛮的群体来完成的。
33、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
34、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他们是如此甘愿听从别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称是主人,众人就会本能地听命于他。
35、尽管在那一天的那两个小时里他们做到了或几乎做到了,到一个月以后他们却不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无法再次通过考试。他们脑中不断丢失大量过于沉重的知识,而且没有新的知识来填充。他们的思想活力开始衰退,促进成长的才能渐渐干涸,这时一个得到充分发展的人诞生了,但此时的他早已疲惫不堪。结婚过上安定的生活,陷入某种循环,并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他将自己封闭在狭隘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仅此而已。他们最终变为了平庸之辈。
36、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37、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38、人们经常说起那家大众剧院,它只演令人压抑的戏剧,散场后,必须保护扮演叛徒的演员,免得他遭到观众的暴打。他所犯的罪行,当然是想象出来的,却引起了群众的巨大愤怒。我觉得这是群体精神状态最显著的表现之一,清楚地说明了,要给他们什么暗示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假与真几乎同样奏效。他们明显地表现出真假不分的倾向。
39、群体也许永远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它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绝对服从本能的生物,其行为会复杂得让我们不敢相信。理智是人类新近才有的东西,太不完美了,不能向我们揭示无意识的规律,更不能替代它。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中,无意识部分占的比重很大,理智所占的比例却很小。无意识现在仍作为未知的力量在起作用。
40、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不再记得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人是谁,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广告能有令人吃惊的威力,这就是原因 。
41、名望的产生与若干因素有关,而成功永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42、在决定人们历史地位上起着更大作用的,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而是后人对他们的认识和感受。
43、群体会让每个人在其中犯的错误缩小,同时却无限放大了每个人的恶意。
44、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人便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45、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46、偶像崇拜的五大标识: 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既无能力也不愿意讨论偶像所规定的信条。 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偶像信条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当群体符合第一条,其形式就等同于宗教,而这种情感就变成了宗教信仰。 对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47、群众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
48、不要轻易地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这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帮凶。
49、群体的夸张倾向只作用于感情,对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50、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