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中国隐实力令人不寒而栗
作者:娄晓青 | 2013/1/16 6:56:35 | 浏览:1643 | 评论:0

  人们通常会把一个国家的强弱限制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对二者结合起来构成的巧实力,同样不为所动,更别说令人匪夷所思的隐实力了。

  韬光养晦在有的人看来,也许是软弱无力的表现,不屑一顾。但这正是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韬晦之计,从不显露锋芒,步步为营,顽强发展,等待时机。这也体现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面对挑战时,忍辱负重的顽强精神。中国走向重生不仅是经济、军事数字上的递增,而是由不断增长的全球影响力所定义的。

  人们通常会把一个国家的强弱限制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对二者结合起来构成的巧实力,同样不为所动,更别说令人匪夷所思的隐实力了。

  根据香港《亚洲时报》发表的题为“中国的智慧与美国的鲁莽”一文,阅读之后感觉文章很有深度,就此谈一谈读后感:

  一,其实中国不是不动,只是不想显山露水,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运用了中国古老而又高深莫测的战略智慧。

  隐实力也许没有硬实力那样引人注目,比较软实力更加令人难以捉摸,不甚理解。隐实力是为了营造两种传统实力效果的氛围,以期达到惊喜不断的效果。

  隐实力认为不对抗有其自身的价值。

  长期以来,中国展开积极的多边外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对抗,不仅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了所需要的时间和机会,也提升了国家地位。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紧扣不干预政策,但也随时做好了改变的准备,以不变应万变。在对待南苏丹问题上就有别于其他常任理事国,中国是第一个去访问的国家。

  二,保持克制也是隐实力一大特征。

  比如1962年的中印战争,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国在对印度和越南实施有限地惩罚后,主动撤离,就是最大限度的克制。

  中国的忍让不代表软弱,就目前而言,东海、南海危机四伏,一些恶邻蠢蠢欲动,不断地挑战中国的忍耐程度,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围堵野心和挑拨离间的阴谋。

  针对这些国家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我国政府十分冷静地区别处理和对待这些国家。即:有务实合作的继续大力推进,有沟通谈判可能的就积极不断地进行交流,只要对手不升级矛盾,不扩大争端,我们就会与其保持合作与对话。这种合情合理且十分高尚的态度,令人钦佩。

  三,所以,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的所作所为,这不仅需要国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希望相关国家予以充分的认可。

  中国的和平崛起不需要对抗和干预,奉行的是积极的防御政策,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将会成为亚洲冲突的起源,西方国家需要理解中国的良苦用心。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世界现有的格局与秩序,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坦率,真诚不代表中国人“心无城府”。

  不论是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还是隐实力,到了一定程度,也会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下它所具有的魅力。

  看现在的钓鱼岛事件的现在局势和趋势:

  一、美国态度

  美国是明着持中立态度,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是表面应付中国,暗地放纵日本的军国主义法西斯的抬头、蔓延和嚣张!任由钓鱼岛事件日本肆意胡来!

  二、中国态度

  中国是严重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在钓鱼岛事件上看似强硬外交对待,但是一路下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们是不温不火,按部就班的出手!

  三、日本态度

  日本政局动荡不堪,日本右翼军国势力借美国纵容的态度极度膨胀,在钓鱼岛事件上不断上升强硬态度,营造国际舆论,释放国民右翼情绪!

  总结来说笔者感觉中日美暗地里都好像任由钓鱼岛事件发酵到战争的阶段,中国按部就班寸步不让,日本法西斯主义强硬对待,美国暗地纵容日本,但是从历史渊源来看,中美之间曾经是二战战争盟国,中日之间仇恨极深(二战),美日之间仇恨极深(二战日本是唯一受到美核武器打击的国家)!

  二战以后,中国看似原谅日本曾经的残暴,其实在骨子里对日本是仇恨之极,中国看似称臣于美国领导世界,其实中国的雄心让世界不言而喻!

  日本看似对中国友好,其实始终担心中国会报复从而警惕害怕之极,日本对美国看似是俯首帖耳,其实日本国民骨子里依然对美国仇恨之极,尤其是美国大兵对日本女人的肆意凌辱,更让日本不堪,美国对中国看似表面融洽,其实是严密重视中国的崛起,对中国始终警惕之极!美国对日本看似好像是无限支持,其实始终对日本警惕之极,尤其是美国不会放任日本发展核武器和远洋打击能力!

  再具体分析:美国实际上对中国是采用任何手段进行扼制,防止中国的崛起,防止中国动摇或者伤害到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实际上对日本是任由你发展常规近距离能力,但是给日本带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铁链,这个铁链就是让日本死死的为美国军事效力,让日本成为美国能有效控制东亚的凶猛犬牙!

  而日本是梦想着借助美国的有限的纵容,努力让法西斯势力重新抬头,为防止中国的报复,也是为了日本的能成为国际有影响力的大国而无限制的甚至肆无忌惮的嚣张,日本一旦解决了东亚的问题,以日本的高科技技术和经济力量立马会反口对付美国,从而挣脱美国牢牢的枷锁!

  而中国对美国是采用了极为睿智的示弱策略,蹲的低才能跳的高!在美国对中国的放一放紧一紧的夹缝中努力发展国力,而对日本是也是放一放紧一紧的态度,因为中国知道美国对日本的放任底线,以我们中国现有的军事实力如果上升到两国大战中国打残日本是绝对没有问题!

  分析到这里,就不难看出中日两国好像都愿意开战,中国想开战的原因是以目前的中国军事实力,在东亚地区打赢日本是没有问题,日本想开战的原因是梦想借助美国的东风,打赢和中国的战争,即使打不赢也能利用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牢牢的把美国拴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上,对中国进行军事消耗,经济削弱,从而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而美国是不太愿意让中日开战,因为中日不开战是有利于美国在东亚的利益,既能扼制中国也能看住日本,即使美国纵容了中日开战,美国会根据战争的发展局势随时会给予调停,而调停的时机就是中国受到巨大损失,而日本又可以有限的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因为以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日本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就等同于美国对世界影响力的提高!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如意算盘,而中国和日本会不知道嘛?会愿意让美国如此控制吗?起码中国不会!日本的右翼势力也不会,这就会导致中日之间战争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而中日战争一旦开始,战争的走向绝对不会让美国的如意算盘得逞,这也是美国所担心的!

  表面上大家都在吆喝这要避免战争,要冷静,但是所有的表面现象都掩饰不住美日的险恶用心!所有的这些也就导致了钓鱼岛事件发展趋势的诡异,而这个诡异就是中日美之间的汹涌暗战!

  站在我们自己的利益的角度来看,笔者希望我们要以迅雷不已掩耳之势,打残日本,打破第一第二岛链,把美国军事实力彻底逼出东亚地区,即使达不到这个结果,起码也要把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彻底打掉,让日本不能成为中国崛起的绊脚石,为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奠定坚定的基石,日本一旦解决,南海问题,中韩问题都会简单的多,尤其是南海问题一旦解决,中国在海上的所有疑虑和担心都化为乌有,剩下的精力就是解决中国的西南问题(印度,阿富汗),中国的崛起大道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宽……

  注明:南海黄岩岛事件和现在的钓鱼岛时间有些类似,对中国而言都是崛起路上的契机,而黄岩岛事件我们没能做出最好的解决方式,让南海诸魔群而攻之,钓鱼岛事件立马凸显出来,这都不是偶然,所以笔者认为,钓鱼岛事件牵着南海问题,也牵着整过中国的周边问题!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美日都个怀心思,大家都不想开战但是又不愿意放弃钓鱼岛,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中美日军方都没有透露的一个惊天秘密。

  中美日三国军方都极其清楚的一个惊天事实:如打钓鱼岛局部战争日方必将处于绝对的劣势——而完败。

  但三国军方都绝对不肯对民间说——是中不好说、也是美不愿说、更是日不能说——大家或约定或俗成,先“各秀各的,摆姿势摆造型。”

  在此正文开头,先请大家原谅打头术语之谬——只有中、美才能叫“军方”,日本只能叫“自卫队”方面。

  如果大家只热衷于,中日钓岛之间的如下活动:

  a、民间之——抵近钓鱼赛、宣誓赛,登岛观光赛、考察赛、插旗塞。

  b、公务船之——体育级角力赛。

  c、武装船机之——可能出现的交火事件。

  现代战争——特别是海岛夺控局部战争——本质就是夺取制空战的战争——尤其对可能的钓鱼岛战争绝对是绕不开的本质。而夺制空权,就是毫不留情把对方航空军力捶平在地面上,让其“上炕都费劲更别说上天了”——尤其对可能的钓鱼岛战争非如此不可。此后才是顺理成章的秀出水面舰艇、秀出可能的人员登岛。而如果之前摆出这两样秀,只能是菜板上的肉。

  所以只要是搞战争行动的专业人士——搞战略文化搞战争文化的专家除外,一看最近日本的“自卫队从本土支援西南诸岛挺进演练”,中方的“解放军某海域实弹演练”,都认为双方确实都还算是和平年代的“例行演练”。因为双方都没说、没秀如何捶平对方的航空军力——从而夺取制空权——逼对方承认失败,这一本质问题。

  当年全面冷战时北华两约倒是分别全套实兵大演习过——那叫一个虚拟的惨烈。当年英军针对阿根廷也搞过演练,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更主要的是阿根廷只从大陆起飞搞小规模突击,英军为争夺制空权的对阿打击就很降格了——实际上是英国欣欣然接受了阿方拱手相让的制空权。

  谈到中日双方,在围绕钓鱼岛问题爆发的中日局部战争中,夺控制空权的势态优劣,那就很明显了:

  先说日方。日方如果要搞定制空权,那他至少/必须/搞定——相关地域中方大陆3个战区的绝大部分机场航空兵和二炮对日空袭力量。但先不论那跑马灯的政府,就凭自卫队那个摊儿,那点本儿(日方唯一可吹嘘的就是那些自以为很高技术的范儿而已),绝对是没这个力量的。当然也许极有这个心思,但必须看老美眼色。说实话这么大动静的高强度比划,实际上连老美都没谱。

  另再看历史:韩战、越战、历次台海冲突的台前幕后,如果美方参与,他啥都敢动、敢打,敢开过来,就死活不敢去把中方境内鸡窝、鸡场砸了——搞大了就不是局部战争。

  中方过去也一直潇潇洒洒地从本土起飞,打空战、打截击,整得几十年大家伙都误以为搞制空权就是打防空战——当然军队的专家学者们应该都是清楚的。由此小结,日方根本无力,且美方也难以借力。

  再且看——中方。首先,中方经过近20年的变革、转型,以及针对台海重大军事斗争问题的持续的、高强度的建设与训练,中方已经有相当大的现代先进能量——航空兵和二炮导弹——中方是有能量的。

  其次,更重要的是,中方要搞钓岛制空权——仅需要捶平冲绳基地即可——中方完全有这能力狠狠捶平这一个点——这也践行了美国全球军事学术的一个最大的忧虑“中国不会与美国搞全球抗衡,但中国完全可以办到——集中力量在第一岛链内对美形成绝对优势”。由此,也带出日方固有的在地理上的悲哀。

  钓岛甚至说整个琉球群岛,实际上都离日方本土颇远,可以说是孤悬海外,毫无军政后基础,如本土不派挺进力量去救,等于是些孤岛——坐等沦落,去救呢,必须突破由对方宽广大陆发出的道道拦截打击——还是从侧翼来的,没有实打实的制空权咋可能办到?当年太平洋战争,日本有驰援冲绳特别挺进舰队的悲惨下场呀!如果历经万难,最终赶到地方,冲绳海空,还有啥灾难地狱等着?还不知道哟。这就是日方整个态势上的悲催。

  但中方真会去捶平某鸡地——从而取得制空权吗?也除非是局部战争开打,否则中方应该还是不愿随意搞到这步的——当然大家都知道美军就在冲绳——这是政治战略问题鸟。当然如果日本不以冲绳为战争支撑呢?而纯粹从本土派飞机、派军舰驰援钓岛——“绝不让美军哥跟着挨炸,有本事中国就来捶日本本土基地呀”,呵呵,果真如此,日本就沦到当年阿军的地步了,不必谈论了。也由此小结,一旦开战、中方的能力能量是完全具备压倒性优势的。

  其实美国更加明白他的亚太战略是有天生劣势的:先说,靠远离美国的,由几个小国组成的所谓阵线根本就困不住中国,中国一个就大,几个小国加起还是小,和平协商时,才说说大小国一一平等,真到争端时,十个手指头都拧不过一根大腿,几个小国就能吓到中国,那中国还配当大国吗?

  又说,就那么几个远离美国本土、孤悬海外的基地——实际上抵靠得越近,驻扎越集中,一旦战争,越好狠打、准打、痛打(美国有过切肤之痛塞)。最后说,中国已经冲出岛链了,而且正在常态化滴。其实也简单,本质上始终就是两大国之间的对话与行动,其它都是神马类的形式。

  总结,单看中日常规海空力量对比,得不出如下结论,但归结到夺取制空权这一根本,结论就了然了。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4]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50]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5]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4]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6]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29]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19]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7]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79]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1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