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韩咏红:汶川与芦山——中国两次地震救灾的异同
作者:韩咏红 | 2013/4/21 7:40:05 | 浏览:1824 | 评论:0

  夺去8万多人生命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不到5年,四川芦山前晚又发生七级强震。截至昨晚,灾区已184人遇难,1万多人受伤。随着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失踪者家属的心急如焚,身在远处的人们亦可感可知。面对命运的磨难,希望雅安人民挺住。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大型天灾是一场对人类意志力的考验,是爱的展示,也是能力测试。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否牢固、政府的应急力、社会总体的道德水平,包括公民社会的力量与成熟度等等,甚至媒体的专业素质,都将一览无遗。

  与汶川地震相比,中国民众比上回镇静,官方救援力量的启动也更迅速有效。有网民综合微博信息发现,4月20日早晨震后半小时内,武警四川总队的1200人 已赶赴灾区;两个半小时(10时40分)后,四川省第一支救援队已从震中救出26人。今年,电视台也不再滚动播放刺激观众泪腺的煽情画面,灾区也没有听到 “豆腐渣学校倒塌”,学生集体遇难等让人愤慨的事情。

  媒体消息说,昨天凌晨医护人员在临时性的野战医疗所里,成功为一名伤重女童实施了风险很大的胸腔壁式引流手术,12岁的小诗琴此前已昏迷了12小时,在手术结束后1小时13分,她缓缓睁开了眼睛。

  经历过灾难又挺过来的社会,果然是比原先更强韧与沉着。有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洗礼,再加上舆论界对2011年日本海啸后日本媒体职业操守的观摩,中国的救灾工作出现了更专业、冷静与自制的精神追求。至今的各种迹象也显示,中国民众对国家救助体制富有信心。

  对于新上任一个多月的中国新领导班子来说,抗震救灾则成了一次实力的证明。今年的救灾工作由总理李克强麾下的国务院体系主导,他率领副总理汪洋、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等直上前线,夜宿灾区,又迅速调动各种资源,也得到军方配合,处处展示出强势政府的作风。

  客观对两次天灾进行比较,有些对比是清楚的。

  当然,与强度高达8级的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释放的能量只等于汶川地震约30分之一,受灾范围是汶川地震的八分之一,这是中国官民双方能够表现镇静而有序的重要基础。

  在另一方面,外界也发现,当年困扰救灾的交通问题,今年同样突出。

  四川许多县城的进出公路有限,甚至仅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通,昨天上午,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就被堵在路上,耽误了大量宝贵的救人时间。拥堵可能社会车辆涌向 灾区有关,但不能否认,区县交通系统本来就薄弱,只要车子一多,或者一条路塌方了,县城很容易沦为“孤岛”。“蜀道难”的老问题,在这个现代国度里依然存 在,交通系统的脆弱在天灾中暴露无疑。

  中国灾难中总要张扬“领导人作用”的宣传习惯,这次也没有免俗。按说高层部署工作,关心灾民,在现代国家里,这些都是领导“本应为之”的标准动作,如果领 导人有再深入民间的表现,民众也理应知道。但报道需要考虑尺度,否则多一点就过了。再者,地方政府举行灾情新闻发布会,花了不少时间介绍官方各司各局的职 务,反而导致了灾情与救灾信息失焦,当局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工作,就会引起民众议论。

  想起上周新闻界刚闹出的最高领导人“微服出访”假新闻,这类情况透露出,尽管不少民众的公民权利意识已然觉醒,官场上的“官本位”态度仍然浓厚,与五年前相比,没太大不同。比较五年来汶川地震救灾与今天,个中的相同之处,比相异之处还更叫人警觉。

社交网络时代的芦山地震(朱振)

  四川芦山地震救援已临近72小时,救援行动依然在夜以继日,有关抗震救灾的数据和信息也仍在每分每秒地被快速传播至各地。灾区的每一个进展都被万众瞩目,数字每一次刷新都牵动人心。
  这是一次在中国社交媒体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发生的严重地震灾害。和四年前的青海玉树地震、六年前的四川汶川地震相比,如今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已非同日而语。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量不足5000万,而微信更是还未诞生。而今天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分别突破了5亿人和3亿人,而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也已经大面积普及。
  这一回,社交网络再一次展现了巨大的能量。在灾难发生之后数分钟里,地震的消息就已经在微博上流传;在救援官兵还未抵达灾区之前,人们已经用微信互报平安。而在过去的这数十个小时里,灾情跟踪,求助寻人,祈福募捐等讯息始终在网络上绵延不息。社交网络已经被媒体公认为是官民信息流动最为迅捷的平台,也是赈灾救援的一条重要生命线。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舆论场也在飞快膨胀。围绕着抗震救灾的话题,微博上的吵闹之声始终没有停止。谁堵住了救灾的道路?谁没有资格得到募捐?谁在假慈悲?谁在赚眼球?不少人对于天灾的关注,很快转变成有关价值观冲突的争吵和无休止的谩骂。一时间,造谣者有之,道德审判者有之,假预言、跳大神者也有之。
  “一场灾难发生后的5分钟内,Twitter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它开始帮倒忙。”这是外国媒体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针对社交媒体上的大量的负面情绪和谣言做出的反思。而今同样在民族同胞遭受的灾难时刻,中国人又该如何做?
  实际上近年来一次次的公众事件中,中国的网络公民社会已经形成了雏形。无论是2011年“7.23动车事件”,还是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等,诸多事件均在证明,面对灾难,中国的政府和民众都正在适应通过社交网络,这个多种力量相互抗衡和争论的平台寻找事件的解决法则。
  这期间的每一位亲历者都会了解这种局面的来之不易。但并不是拥有了表达的自由,就标志着公民社会的建立而成。每一位社会成员不仅需要质疑和发问,也需要在行动中将社会公民意识实践为彼此之间的容忍、尊重、平等、自省和理性。
  回归到此次救灾,因为行动急切,预判不足,地理条件限制等原因而延误救援,的确有值得反省的地方。但应当承认,地震自发生至今,无论政府部门还是民间机构,都在汲取以往救灾的教训,救灾响应的效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也是中国公民社会进步发展的表现。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今天都仅仅是一个灾难的旁观者,即使伸出有限的援助,也无法体会直面巨灾的恐怖与伤痛。也许今天眼前的民间营救并没有理想的那般秩序井然,也许前线的记者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完美无缺,但对于那些正在身体力行的行善者,的确应该少一些苛责和道德审判。虽然天各一方,但毕竟血脉相连。对灾难怀有敬畏之心,尊重每一个关注灾难的个体,尊重每一股援助灾难的力量,不仅是对公民社会发展应有的尊重,也是对受难者最大的尊重。
  日本记者盐则英一曾对2011年日本海啸发生后,日本媒体放弃派系争斗,全力报道灾情的表现如此评论:“地震后,大家像是都有了默契的氛围,也许是因为大家没有时间去骂人了,必须首先应对地震。”
  在同样经历灾难的此时此刻,我们也正需要一种默契的力量。

相关文章:『地震
『社区报道』 大地震随时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2014-04-03 [3031]
『社区报道』 土木与结构工程师协会召开“纪念北岭地震二十年”学术研讨会 2014-01-20 [3413]
『科技前沿』 加州大学伯克莱地震学实验室力推发展地震预警系统 2013-11-13 [2046]
『学人动向』 韩咏红:地震后的网络狂欢 2013-04-29 [1823]
『社区报道』 奉獻愛心 王鼎华个人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3万美元 2013-04-25 [5779]
『社区动态』 中国欧美同学会“华夏海归、情系灾区、募款赈灾”地震捐款活动(4/25) 2013-04-23 [1697]
『海外近报』 義大利6名科學家因低估地震風險遭判6年徒刑 國際科學界掀起反彈聲浪 2012-10-23 [1580]
『社区报道』 加州华裔聚居地区面临特大地震威胁“定时炸弹”能量为北岭地震5倍 2012-08-08 [4668]
『学人动向』 地震來時該躲哪裡?酈永剛:內牆比外牆安全 2012-04-12 [5630]
『科技前沿』 乔治亚理工学院科研人员借助形状记忆合金开发抗地震材料 2012-02-14 [3429]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301]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7]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8]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3]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30]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9]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6]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9]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90]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