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中国式“拼假”“挪假”现象何时休?
作者:艾君 | 2013/4/29 13:38:41 | 浏览:1581 | 评论:0

“挪假”遭“吐槽”,休假质量打折越休越累吗?
“挪假”和“拼假”,劳动者疲惫无奈中的盼啥?
我假期我能做主吗?“想休假?我就先休人!”
中国式“拼假”“挪假”现象何时休?

【新闻背景】

新华社:“挪假”和“拼假” 疲惫又无奈

  近些年来,不少上班族通过巧妙“拼假”,将原法定假期延长。大量的“拼假”攻略充斥网络;与此同时,官方盲目出台的节日“挪假”机制,不仅打乱了一些单位正常工作安排,也成为劳动者心中的苦恼。近来,新华社4月2日专电《“拼假”可休8天 连起来休假岂不更好?》和4月28日专电《“挪假.拼假”:多少疲惫多少无奈?》,通过记者叶婧、潘林青深入采访,揭开了“上班族对‘挪假’和‘拼假’”的疲惫和无奈。以下选择电文里的一些观点:

  〖各界观点〗○江西南昌从事教育咨询的万颖:几名同事在元旦“拼”出了6天假期,清明节她只要请假3天就能换来8天假期,很划算。○旅行社工作的卢波:不少上班族热衷于“拼假”,反映出休假制度较为死板。这样“整齐划一”休假,不仅给景区、交通等方面带来压力,休假质量也难以保证。○上海从事外贸生意的周晓芸:法定节假日本身就属于“被安排”的休假,“扎堆放假”必然导致“扎堆出游”。○杭州基层法院工作的沈吉丹:这样“挪”来“挪”去的假期,甚至不如正常双休日来得舒心。○陕西延安工作的刘雪:3天假期太短又太集中,并不适合出门旅行。不如在家看看书、逛逛街来得自在。○广州媒体人梅雪卿:这样可长可短却又不长不短的尴尬假期,让像我这样的职场新人很无奈。○北京经营公司的薛鹏辉:每逢“小长假”,公司一些员工会“蠢蠢欲动”,对公司正常工作有一定影响。

  “‘五一’想休息吗?先上够7天班!”有人调侃:果然是“劳动节”,不多劳动就不让你过节!这种“挪假”方式,让上班成了一种漫长的煎熬:元旦之后,连上8天班;春节之后,连上7天班;清明节之后,连上6天班……网友大呼“伤不起”。

  〖专家点评〗费尽心机、五花八门的“拼假”指南,不仅使得一些假期原有的文化内涵受到冲击,也体现出了国人对于休假不再“被安排”的期待。不少专家表示,一方面公众应端正对“法定节假日”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促使“带薪休假”早日落实,让休假更加人性化。○南京大学城市旅游研究所所长胡小武认为,应该在保证假期总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具体日期安排更人性化。比如,可以尝试让一些单位拥有一定自主权,合理安排放假时间,满足人们不同的假期需求。○社会学者艾君认为,诸如清明节、端午节、五一节等一些法定节日放假的本意并非单纯休息,而应该围绕节日参加一些纪念活动。为了消费、旅游而“拼假”,失去了节日原有的文化内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希望大家回归节日本身的意义,让身心得到充分休息。

  〖假日经济〗文章称,自1999年“十一”黄金周政策实施以来,大大小小的假期繁荣了假日经济、刺激了需求、活跃了市场。国家旅游局4月12日发布的一季度旅游经济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预计国内旅游收入76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与此同时,较为死板的休假制度和相对集中的假期安排,也给景区、交通等方面带来压力。据统计,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每天抵达武汉的高铁旅游团队多达几十个;连续3天,位于武汉市内的湖北省博物馆前每天排起500米长队,为了一睹“镇馆之宝”编钟的风采。

【简评】

艾君:劳动者莫去自找疲惫和无奈

  从以上现象以及看完网友一些看法和观点,艾君不仅要问:疲惫的“挪假”和无奈的“拼假”是人文关怀还是被固化安排?如此的放假机制对劳动者来说是“尊重”“体面”还是“伤害”“煎熬”呢?

  节日假太多,放假太零碎成为摆设;假期太零碎,休不好假也影响日常工作;过节假无内涵,放假变成旅游娱乐休假日。跟着旅游“黄金周”走,“上班族对‘挪假’和‘拼假’”自然会感受到的疲惫和无奈,也会感受到对合理休假的诉求和渴望。

  节日为何要放假?节日放假是休假吗?如何过好节日?节日假与劳动者“休假”是一回事吗?如果我们不去理清这些问题,出现“挪假”和“拼假”,疲惫无奈中渴望改革的呼声也成为必然。

  “带薪年假”或者“休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种劳动权益,是劳动者应享受的一种权利和劳动待遇。而“节日放假”尤其是我国传统节日放假多应体现一种节日文化,每个节日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应该围绕节日去参加一些相关文化活动,这是放假的初衷,也是公民享受放假的一种义务和责任。

  所以,艾君个人认为,问题的焦点在于我们从上到下,对一些节日放假起因、动机和目的认识模糊,被误读变成了“变相带薪休假”,被误导为“旅游度假”成为“假日经济”。在一种节日假就是“休假探亲旅游”鼓动传播风中,“扎堆放假”必然导致“扎堆出游”,让节日放假成为了社会的苦恼病,既失去了节日原有的文化内涵,也休不出高质量的假。只有将“劳动者带薪休假”与“节日放假”区分开来,并落实到科学的、人性化的实处,回归到节日假期的初衷和本来意义,才能既保护了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会让身心得到充分提升和休息。

【新华社记者对艾君采访内容摘录】

中国式“拼假”“挪假”现象何时休?

  不久前,新华社记者叶婧针对眼下盛行的“挪假.拼假”现象问题采访了艾君。以下为采访纪录,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挪假”“拼假”只为“休”越休越累

  新华社记者:艾君老师,小长假又要到了,发现“中国式拼假”如同例牌上演的戏码,每逢假期便有各色“拼假”攻略盛行网络,引发讨论。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长假之所以成为重要的消费高峰和“集中出行”的首选呢? 3天小长假是该费尽心思拼出8天长假,还是就安安心心就地休息、就近放松呢?

  艾君:拼假也好,放假也罢!您说的问题,个人认为,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节日为何要放假?因何而放假?应该申明的是法定节日的放假与“公休日”是有区别的。我们所说的放假都是所谓法定的重大节日。而这些重大节日放假的本意并非休息,而应该围绕节日参加一些重大的活动。

  例如,例如,清明节,过去放假是统一的组织起来去祭拜先烈,当然有的也去祭拜故人。例如,端午节,非喜庆节日,本意应该去纪念屈原的爱国举动。等等。然而,为何会走样了呢?这是与政府有关部门把放假作为休息旅游促销消费有关。在提倡把为庆典或祭拜的节日假期作为节日消费、节日旅游的情况下,自然会拼凑出一些所谓的假期,失去了假期应有的内涵,成为“旅游娱乐假”了。

  也就是说,现在节日多如牛毛,所有的节其实都变成了一个样子:放假访亲拜友吃喝玩乐成为“旅游节”或者像是“公休假”,失去了节日本来应有的文化内涵!

  实际上,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里,可以说无论数量还是政府对节日的保护和重视度远大于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这是由我国文化的基点和国人对历史、对文化的重视度所决定的,这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人对5000年文化的沉醉和自豪,反映了这个文化古国“重文”的思维和价值观念。但是,节再多也失去了放假的真正内涵,就说端午节放假一天,实际根本不许要拼假。如果单纯为纪念屈原参加活动,一天就足够。但是我们如果当成探亲旅游假了,一天自然就不够了,于是拼假。但端午节为纪念诗人屈原而诞生,作为国家法定的节日,应该把过节与纪念学习屈原活动结合起来。

  在一种节日假就是“休假探亲旅游”鼓动传播风中,“扎堆放假”必然导致“扎堆出游”,让节日放假成为了社会的苦恼病,既失去了节日原有的文化内涵,也休不出高质量的假。只有将“劳动者带薪休假”与“节日放假”区分开来,并落实到科学的、人性化的实处,回归到节日假期的初衷和本来意义,才能既保护了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会让身心得到充分提升和休息。

 “节日假”变成“休假日”疲惫又无奈

  新华社记者:从根源上来说,是不是因为目前这种放假方式,老百姓都是“被安排”休息的而没有自主选择权?而唯一有自主权的只有难以落实的“带薪休假”呢?

  艾君:可以说,法定节日假本身属于被安排,但法定节日假是有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大代表提案被通过。法定节日假与带薪休假是两个概念。法定节日假尤其是我国传统节日放假。体现一种节日文化,其出发点是出于一种对文化的保护,体现着是公民享受文化的权力和人文关怀;而带薪年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种劳动权益,是劳动者应享受的一种权利和劳动待遇,体现这是一种对劳动者的保护,一种对劳动价值的尊重。

  据我所知,我国没有专门的“旅游年假”。带薪年假你可以自我安排,可以探亲旅游,也可以作其他活动,也就是说,带薪休假体现这是一种对劳动者的保护,一种对劳动价值的尊重。 我说过,法定节日假其前提其出发点是出于一种文化的保护,一种对习俗的尊重,严格意义上,任何节日都有文化内涵,过节过的是一种节日文化,而不是去旅游观光,这体现着是公民享受文化的权力和人文保护观念。

  当然,因为媒体的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又倡导节日消费,专家倡导“假日经济”,而造成一些民众把任何的过节假日,当成了旅游休息假了。旅游不是节日放期初衷和本质。因此,对于把节日假理解成旅游假者来讲,自然会有“太零碎节日假成为摆设;太零碎休不好假也影响日常工作;过节假无内涵变成旅游娱乐休假日,跟着旅游“黄金周”走,挪假和拼假感到的疲惫和无奈“等现象出现。

回归享受节日的公平性

  新华社记者:那对于那些纪念意义并不那么明显的节日呢?除了应该回归一些节日的本来文化内涵,对于那些可以用来旅游但是又不够出门旅游的假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艾君:现在节日多如牛毛。您说的那种纪念意义并不那么明显的节日,我个人认为其本身就不具备节日特性,属于“被节日”。我们有些法定节日的设置,是有悖于节日的基本内涵的。例如,教师节、记者节的设立有点乱点鸳鸯,无传承价值,若想保留,若改为“尊师节”、“尊孔日”或者“传媒日”、“范长江日”就有民众参与性。如果把一种社会职业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俗“节”去对待,与“节”混为一谈,并作为法定节日,让全社会去为一种职业过节就有点荒唐了,不仅有悖于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中国节日文化的内涵、思想,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讽刺。职业为名设立法定节日不仅赋予了其特权性、排他性,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让社会产生对职业的不公平性。

  众所周知,节,即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世界上任何被广泛认可的节日的起源往往与信仰、崇拜、祭祀和纪念,或者与一定范围内的乡风民俗有关;其形成、被认可和广泛传承风行的过程大都有一定的民间群众基础、与民族民俗是分不开的。同样,我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在民间自下而上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或纪念日,也就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纵观当今世界各种传统节日流行传承至今,艾君认为大都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信仰、崇拜、祭祀和纪念内涵;2)具有广泛的民间习俗性和认知性;3)具有群体间融合性和非排他性;4)具有非职业性特点;5)具有自下而上的认可过程。

  我以前说过,一个民族性的节日,究竟能不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节日”,决定性的因素不仅仅是客观条件,而必须有其独到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并非仅仅是华人在向世界推展自己的节日,也并非只有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能成为“世界的节日”。

“你想休假?那我就休人!”

  新华社记者:那您对“带薪休假”实施难的现状如何看啊?

  艾君:从一些发达国家看,带薪休假已不是新鲜事儿,成为劳动者习以为常的现实。劳动者“带薪休假”体现这是一种对劳动者的保护,一种对劳动价值的尊重。

  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市场经济发展期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存在较大差距。带薪休假在北京国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早已执行。

  另一方面是对假期安排,尤其是带薪休假制度需要灵活、落实。我国人口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多种用工制度并存。另外,因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承担成本的能力不同,落实带薪休假需要一个过渡期,在这种特殊国情下,短时间内、大面积施行带薪休假,难度的确很大,这是我国的实际国情。要落实好带薪年休假制度存许多阻力。劳资双方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制度实施难的问题;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劳动者怕丢饭碗而不敢要求休假的问题。记得有幅漫画如此描述:“员工:我想休假?老板:那我就休人!”,这反映了我国实情。所以,还要走的路很长。

  但是,个人认为,一个文明社会形态,必定是一个倡导“劳动者地位和劳动价值观平等”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极大限度地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让劳动者更加体面、更加有尊严地劳动的社会。因此,这就是中国劳动者的梦。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4]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50]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5]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4]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6]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29]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19]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7]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79]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1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