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阿罕布拉市一名年轻华裔居民,本来打算用父母的钱作购房首付,不料遭到当地银行的拒绝。原来,银行认为,父母的钱财与他毫无关系,不能作为收入证明。
依靠“父母银行”过日子,对于国内年轻人而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人们眼里,华人二代耳濡目染西方文化,理应更加独立。不过,现实似乎并不如此。
变本加厉
第一代华人移民大多凭借勤劳和魄力在海外打拼天下,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子女却成了喜欢“依偎”在父母怀抱中的“啃老族”。他们不但无心建立自己的事业,还在啃噬着父母辛苦赚来的积蓄。
一位温哥华青少年辅导员指出,以前当地华人小区多处理子女晚归问题,现在让他们头疼的则是宅在家中、无所事事的“啃老族”问题。
美国华裔青年艾迪森·陈已经大学毕业半年有余,却还没有找到工作,于是理所当然地过起了“啃老”生活。而据艾迪森自己透露,他的许多当地同学,毕业后若找不到工作就会先找份零工养活自己。
更有甚者,一些习惯了“钱来伸手”的华人青年在结婚之后,还靠吃父母的老本生存。莫聪夫妇是一对“80后”小夫妻,二人都是西班牙华人二代。结婚前,二人就奉行“及时行乐”的价值观,花起父母的钱大手大脚。现在,这对小夫妇的孩子已经一岁多了,竟然继续“常驻”父母家,靠着父母的积蓄过潇洒的享乐生活。
“优良传统”?
华人“啃老族”的层出不穷,与社会经济因素不无关系。
经济的不景气和高失业率让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华人毕业生也难以幸免。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25岁至34岁的美国成年人住在父母家里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如此看来,华二代的大量“反巢”也是“顺应历史潮流”。
不过,不少专家认为,华人子女沦为“啃老族”,最应反思的是他们的父母。
华人子女身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冲突之中,开拓社交圈、培养独立意识和增强自立能力,对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尤其重要。但是,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第一代移民不了解西方社会,对西方文化心怀恐惧,他们总倾向于让孩子呆在家里,以避免惹事生非,并一味强调学习功课。这相当于剥夺了子女们的权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一些华人父母并没有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一位加拿大华人社工说,当地华人移民家庭的子女少了,许多家庭出现三代人照顾一个小孩的情况,孩子从来不用做任何家务事。一些华商家庭,由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倾向于用物质来补偿他们,也让孩子养成了“公主病”、“王子病”。
华人子女很快会受到及时行乐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但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却没有培养他们“单飞”的能力,无怪乎找工作碰壁后又回归到父母的庇护下。
该断奶了!
华人二代“啃老”,最直接的结果是让第一代移民成为“三明治一代”:既要赡养年迈的父母,又要为没有工作的子女买单。传统上,华人家庭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不争气的“啃老族”无疑加剧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代沟和矛盾。
找不到工作、没有自信和安全感,也把许多“啃老”的华人二代子女推向了犯罪的边缘。西班牙华人刘先生在马德里经营的超市多次遭遇抢劫,他说,抢劫的人中竟然有很多是十七八岁的华人二代。
看来,华人“啃老族”真的该断奶了。
如何断奶?华人移民父母不妨学习一下西方家长的“冷酷无情”:对于迫不得已而搬回家住的子女,大部分美国家长都要求他们缴纳伙食费和房租,只是偶尔给他们打个折扣。
长时间“啃老”,也会造成心理问题。专家认为,父母应该多给“啃老族”一些时间,鼓励他们外出旅游,帮助他们锻炼自主能力。对于已经养成“啃老”恶习的华人青年,应该考虑进行心理咨询,逐渐建立“断奶”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