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度糖尿病的有效疗法,胰岛肝脏移植目前广受关注,但是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日本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抑制排异反应的方法,有望促进胰岛肝脏移植的成功。
日本国内约有10万名重度糖尿病患者。为了调节体内血糖浓度,他们必须每天接受胰岛素注射。胰岛肝脏移植即从捐献者的胰腺内提取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组织——胰岛,再把它植入重度糖尿病患者的肝脏。接受胰岛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可摆脱胰岛素注射,这种手术被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疗法。
肝脏因其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是胰岛移植的理想部位,但由于排异反应,移植的胰岛约有60%会死亡,必须反复移植两三次,才能产生效果。
日本福冈大学和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排异反应的原因在于一种称为钠钙交换体的蛋白质。这是一种双向离子转运体,负责将钠离子或钙离子运入细胞,将钙离子或钠离子运出细胞。
基于此,研究小组开发出了抑制胰岛移植后排异反应的新方法,即先利用药物抑制胰岛中的钠钙交换体发挥作用,然后再进行移植。利用新方法向患糖尿病的实验鼠移植胰岛后,胰岛细胞没有死亡,顺利在肝脏扎根。
研究人员表示,采用新方法一次移植就能完成治疗,将来更多人有望接受胰岛肝脏移植治疗。
法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致肌营养不良症重要基因(黄 涵)
法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个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有关联的重要基因,这将有助于研发治疗这种疾病的新疗法。
法国某研究小组日前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如果切除一个名为FAT1的基因,小鼠面部肌肉和局部肩部肌肉就会发育不正常,成年后肌肉也会过早萎缩。此外,该基因被切除的小鼠还会表现出视网膜血管异常和内耳畸形。这些症状与人类患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症状极为相似。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后发现,面肩胛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在胎儿阶段FAT1基因的表达程度就显著低于正常人,出生后这种基因发生变异的几率也较正常人高。
研究人员指出,FAT1基因在导致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多种基因机制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可以针对这个基因研发治疗这种疾病的新方法。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由4号染色体异常导致的一种肌营养不良症,症状主要表现为脸、肩和上臂肌力减退以及肌肉萎缩。
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卷》月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