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推手,他驾驭宏观经济的理念和手法备受中外关注。巴克莱银行将其概括为“克强经济学”,外间视角令人耳目一新。
  笔者仔细寻绎李克强总理的经济施政,对其作为舵手操控中国经济巨轮的心法有所会心。依笔者管见,李克强的经济施政有12个重要理念,其中有道有术,值得格外留意。笔者对李克强深厚的经济学养毫不怀疑,只是鉴于他当下的作为实乃中国经济新征程中的开卷之作,笔者期之来日者尤多,职是之故,且将李克强时下已经出手的举措称为“转型升级之道”。
  改革红利论
  李克强提出的“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是最令中国人感到鼓舞的“热点金句”之一。关于改革,他有系统精辟的论述,关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方法等,“改革当中既要先行先试,还得依法办事。”李克强可谓政经兼顾,纲举目张。
  合理区间论
  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并处在合理的区间。李克强深知GDP的真义,他不片面追求GDP。“合理区间论”体现了李克强在经济发展上务实进取的特性。李克强的“经济转型升级”之道,应当属于“质量经济学”的范畴。
  核心指标论
  所谓合理区间,就是有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李克强强调的“上限”有一个核心指标:防通胀,控制物价涨幅,尤其是CPI。“下限”有两个核心指标:稳增长和保就业。当然,“下限”不是“底线”。中国政府过往的经济调控被人视为典型的模糊控制。调控水平和力度取决于领导人的感觉和判断,其具体举措也经常受企业反弹和社会公众情绪的挤压。李克强为宏观调控建立了清晰的数量模型,其经济转型升级之道因此进入“数量经济学”的畛域。
  科学框架论
  李克强强调,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李克强为宏观调控注入了学理和哲思,这一理念既体现了中国领导层的主流观念,更带有李氏个人风格。如果以游戏为比方,中国经济调控已从“桌面游戏”进入了“网络系统游戏”的时代。
  统筹举措论
  李克强主张,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眼长远,要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李克强找到了一套能够应对中国经济复杂局面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兼顾当前和长远,找准政府定位,认清市场规律,不再头疼医头,不再做刺激-反应式的决策。
  转型主导论
  李克强始终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扭住不放。尤其是当经济发展在合理区间内,他要力解决的是发展不可持续、难以为继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亦即官方所言的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能否成功解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李克强面对许多“两难选择”。他必须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对稳增长、增后劲具有双重作用,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积极主动的升级,发展难以为继。李克强此举对中国应对未来的产业革命尤为重要。他的经济转型升级术之道,或者外间所谓的“克强经济学”实为“克难经济学”。
  结构调整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李克强把工夫下在调整结构上。结构调整要从全局眼,从大处眼。
  首先要调整区域结构:缩小东西差距,重发展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其次要调整城乡结构,要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解决两亿农民工的城市化问题;其三,调整需求结构,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和拓展外需;其四,调整产业结构,消化制造业产能过剩,补齐服务业短板,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对发展服务业下工夫、出实招。发展服务业,既稳增长,也调结构。
  创新驱动论
  中共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李克强十分清楚,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活力。依靠创新驱动能够带来更有质量、更有竞争力的发展。把创新与改革更好结合,中国就能赢得未来的发展。
  李克强力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李克强十分重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李克强的经济转型升级之道在此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创新经济学”。
  开放促进论
  年初,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明确提出,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
  目前,中国的学界和政界已经发出一股清醒的声音:加入WTO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发达国家正在加紧构建新的贸易框架。中国必须积极审慎应对,进一步开放,通过建立自贸区、签署贸易投资保障协议,让渡一些空间,以开放倒逼内部改革,适应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李克强力推上海进行自贸区实验、与瑞士签定自贸协定,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职能转换论
  李克强多次强调,政府要转换职能,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管好。李克强总理为中国政府划定了权力的边界,责任的边界,在有限和无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这是理乱致治的关键。
  内生动力论
  从李克强的施政中不难看出,他清醒地认识到,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正处于“四化”同步推进的阶段,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培育内生动力。中国政府过去的强势作为人所共见,而现在,李克强在适度“有为”和“无为”之间找到了均衡点。
  利力迭加论
  李克强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的首场记者会上提出,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和创新的活力迭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三者都是中国高层广泛认同的重要理念。而将三者以明晰的语言、简洁的逻辑联结起来则是李克强的新阐发。由此可以看出,李克强建构新的有力论述、创制引领观念的能力。
  笔者认为,还有一个贯穿12论的“持续释放论”。李克强主张,要把握好、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和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各项改革举措要持续释放。他要持续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城镇化、区域一体化,新的增长极、自贸区等建设,蓄势待发,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李克强不下理想化的“猛药”,不搞“休克疗法”。他使用的更多的是“缓释剂”。改革贵在行动,看准一项,推出一项;干一个,成一个,不间断地推进。“不怕慢,只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