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谭中:奥巴马政权被奥萨马阴魂缠身
作者:谭中 | 2013/8/12 14:14:13 | 浏览:4392 | 评论:0

  从8月4日开始,美国驻中东、北非、南亚穆斯林国家的19个大使馆与领事馆关闭一周,美国国务院先是通知所有在也门的美国公民与“非紧急”人员撤离,又于8月8日把美国驻巴基斯坦拉合尔总领事馆的全体人员紧急转移,并且警告“非必要”美国人勿进入巴基斯坦。这种如临大敌的国际姿态是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以来从未有过的。

  为了证明事态严重,奥巴马政权违背秘密工作原则,透露了情报部门不久前窃听到卡伊达第一把手扎瓦赫里(Ayman al-Zawahri)与也门总部的“阿拉伯半岛卡伊达”领袖、已故奥萨马的私人秘书乌哈希(Nasser al-Wuhayshi)之间的通话大意,两人用暗语讨论某种措施,还说出具体日子,美国政府得出的结论是卡伊达正在策划对美国与西方世界发动九一一以后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但不知道会在哪儿发生。

  8月9日奥巴马在记者会上拒不回答使馆关闭问题,只解释他5月在军事学院讲话时强调的卡伊达已“毁灭”(decimated)指的是那“组织严密、相对集中的卡伊达已经破碎”,现在扩散到其他地区。又无奈地说:“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恐怖。”

  美国许多论者认为这种长时间、大规模关闭使领馆不是世界领袖美国应有的举动,是“过度反应”(over react),甚至“严酷”(draconian),特别当奥巴马前不久强调“不过分反应”的语音犹在。前国务卿赖斯批评奥巴马政权缺乏打恐的坚强心理。

  《华盛顿邮报》著名黑人评论员鲁宾逊(Eugene Robinson)8月5日在该报专栏文章中说,奥萨马已葬身鱼肚,他的手下一个接一个被无人飞机炸死,这些成就怎么能和关闭这样多的对外机构相提并论呢?“这种谨慎很难令人信服,人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鲁宾逊如此写道。

  对美国打恐与维护本土安全来说,中东、北非伊斯兰世界的混乱局面就像正在打开的“潘多拉盒子”(Pandora’s Box),小布什可谓打开盒子的第一只手,奥巴马政权对这一危险是有认识的,但却找不到锦囊妙计来对付它。

  鲁宾逊指出,“阿拉伯半岛卡伊达”是小布什制造的。“阿拉伯之春正在广大地区为圣战者创造机遇”,利比亚和马里都有卡伊达组织了,如果埃及军人统治者成功地打压“穆斯林兄弟会”,埃及卡伊达也会出现。他说,奥巴马在埃及支持群众运动、极力提倡民主,其结果是制造出两个完全对立的方面,“它们的共识是美国背信弃义”。

  全世界伊斯兰“圣战者”从哥本哈根、车臣、中亚(可能还有新疆)等地聚集到叙利亚形成国际纵队,阿萨德政权一旦垮台,叙利亚卡伊达就会强大无比,这点奥巴马政权很清楚,却抵制不了舆论压力而站到反政府军那边为虎作伥。

白宫既创造也利用卡伊达

  鲁宾逊把奥巴马的无人飞机战术称为“有目标的行刺”(targeted assassination)。他批评奥巴马政权说:“我们应该认识世界不一定按照我们的意志发展,我们的目标应该使反美恐怖分子日益减少而不是日益增加。”

  美国无人飞机在8月首周出动轰炸也门目标近10次,8日又出动3次,共炸死30条性命。8月6日在也门马里卜省东部把路上行驶的汽车炸成火球,车中四条性命都烧成焦炭,惨状不堪目睹,这是奥巴马用恐怖当作打恐武器。奥巴马以恐怖对恐怖只能使恐怖越演越烈,使恐怖无限制地延续下去。

  奥巴马政权意识到卡伊达在也门尚未像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那样受人民拥戴,因此尽量避免美国军靴在也门土地上留下脚印。美国特种部队从不参加也门政府军打击卡伊达的行动。美国是从沙特阿拉伯等盟友那儿收集有关的情报,然后和也门军事当局共同决定无人飞机打击的“敌人”。

  无人飞机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袭击打死的“敌人”不是当地人,在也门打死的却都是当地人,刺激了有“复仇”(当地人叫“thar”)传统的也门人民。8月9日,美缅混血女政论家瓦格娜尔(Alex Wagner)主持的美国MSNBC电视台中午时事节目讨论无人飞机打击卡伊达“敌人”目标,包括鲁宾逊在内的评论者都认为:在也门炸死一个“敌人”会使成倍的“敌人”新生。

  鲁宾逊认为奥巴马利用卡伊达作为“战争的象征符号”(war metaphor),可以帮助白宫对内排除执政阻力、掩饰执政缺陷,对外左右逢源、为所欲为。“奥萨马已经死去”是奥巴马去年胜选的重要口号,现在被他的政敌用来揪他的小辫了。

  去年9月11日利比亚卡伊达袭击班加西市美国领事馆、击毙美国大使斯蒂文斯(John Christopher Stevens)使奥巴马政权心有余悸,宁愿有此关闭使馆的被动也不敢再让驻外使节遭难。目前,人们把美国驻外使馆形容为“碉堡”,开罗美国使馆人员形容自己“身陷囹圄”,世界领袖美国的使节不能自由与外国普通人接触是非常讽刺的,何况连“碉堡”式的美国使领馆都到了关门大吉的地步!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ASU华裔教授五年前离奇身亡 警方定为因“工作压力自杀” 2025-04-19 [42]
魏加宁:美国关税战对中国与世界的警示 2025-04-03 [417]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3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474]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45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642]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743]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749]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857]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97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