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于时语:由伊朗看西方对埃及政变态度的后果
作者:于时语 | 2013/8/16 13:47:28 | 浏览:2005 | 评论:1

  奥巴马政府对埃及政变的反应,使得华盛顿成为埃及军方的同路人和支持者,而会带来深刻长远后果。

  《论语》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为政”的首要任务,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2500年之后,这一先贤睿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埃及军方推翻民选的穆斯林兄弟会政府,一直上升到近日出动坦克对静坐示威的民众大开杀戒,全球各界包括美国传媒和国会资深议员都一致称为政变。唯一的例外,便是美国奥巴马政府,不仅至今拒绝这一名称,国务卿克里甚至形容这场军事政变是“恢复民主”。连《华盛顿邮报》社论都斥为谬论。

  奥巴马政府坚决不肯为埃及军事政变“正名”,甚至以“恢复民主”为之辩护,主要便是依照国会的立法,美国政府必须停止对政变当局的巨额援助。而这正是奥巴马政府决意不肯采取的措施。近日开罗大规模血案,连美国媒体都一致称为“屠杀”。奥巴马表面上“强烈谴责”,也只是取消了同埃及的联合军演,而没有涉及主要给予埃及军方每年十多亿美元的援助。

  奥巴马政府对埃及政变的反应,使得华盛顿成为埃及军方的同路人和支持者,而会带来深刻长远后果。最好的历史先例,无过于1953年伊朗“5月28日政变”。

  那场政变实际发生在8月份,但是按照伊朗传统历法,这是新年(春分)之后第五个月。起因是世俗领袖摩萨台领导的伊朗民选政府,把原来由英国石油公司独占的伊朗油田收归国有,引起“民主领袖”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极大不满,说服美国政府加入倒摩萨台政府的政变计划。

  这一代号为Ajax的计划有英国MI6情报局参与,实际主持者是美国中情局干员、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孙子科米特·罗斯福。据英国最新出版的专著,伦敦当时并号令英国广播公司BBC积极运作,大力宣传煽动。整个过程大致先是英国全面抵制伊朗石油出口,造成伊朗国内经济凋敝,中情局然后投入巨资发动“大规模民众示威”,伊朗社会秩序失控。最后军队直接出面逮捕总理摩萨台,接应流亡海外的巴列维国王回国主政。伊朗就此由一个开始初步民主化的国家,变成一个君主专制政权,特别美国参与训练的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SAVAK),成为伊朗民怨积累的一个主要根源。

  这场政变虽然在未来20多年中扶植了一个亲美政府,但最终导致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使得伊朗今天成为穆斯林世界最反美的国家。更重要的历史影响,是这场政变逆转了原来方兴未艾的伊朗世俗民主势力,而促成伊斯兰宗教领袖和组织成为反巴列维独裁专制的主导力量。更有甚者,按照美国历史学者的说法,这场政变导致美国在整个大中东地区的道德号召力衰落,不仅为伊朗革命铺路,也驱动了包括九一一事件在内的世局演变。

  由英国MI6情报局和美国中情局直接导演中东政变的时代,今天毕竟一去不返。但是获得美援金额仅次于以色列的埃及军方的“命脉”何在?路人皆知。奥巴马政府对当前埃及政变的纵容态度,难以避免重复美英主持伊朗政变的历史影响。

  与占穆斯林世界少数的什叶派伊朗不一样,埃及是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阿拉伯国家,在逊尼派占九成的广大穆斯林世界举足轻重。欧美论客们清楚看到:埃及的军事政变和其后的屠杀迫害,正在堵死“政治伊斯兰”(political Islam)通过非暴力手段进入政治主流的道路,眼看将触发穆斯林世界的下一轮极端主义思潮的高涨。

  欧美舆论同时也看到奥巴马政府必须支持埃及军方的基本原因:美国必须维持以色列的安全,而巨额美援掌控下埃及军方,是以色列安全的重要保障。如德国《商报》承认,大部分高唱民主的欧洲政府,也面临同一无奈选择。

  马克思有句名言:历史不断再演,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此话用在想成为纳赛尔第二的埃及政变领袖塞西将军身上或许不错,不提他如何重复纳赛尔抵制犹太复国主义和收复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功绩,军方正是几十年来埃及国家发展停滞不前的罪魁。但是伊朗政变催生的长期反美主义如果在阿拉伯世界再演,恐怕不止是场闹剧了。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27楼的血色遗书:985夫妻用生命叩问的环保真相 2025-06-25 [174]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再读格雷厄姆 2025-06-25 [135]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2025-06-21 [231]
胡志华:国际供应链智能化趋势对我国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5-06-16 [323]
扎克·迈耶斯:全球监管合作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6-16 [314]
斯坦福教授大卫·拉伯雷: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也正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2025-06-11 [455]
梁文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共识? 2025-06-03 [853]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 2025-05-28 [844]
《思考,快与慢》:一种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2025-05-28 [872]
教育资讯 | 纽约时报:美国教育体系的政治异化与改革突围 2025-05-27 [99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klcheung说:留言于2013-08-22 16:52:42(第1条)
非常有說服力好文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所有妖魔鬼怪,都會原形畢露,最終必受到歷史的懲罰.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