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樂頓州大華裔教授劉敬輝認為,以文革為背景的「紅領巾女孩」,無法反映出中國新一代的成長及求學經驗。(記者蕭迪玉/攝影)
富樂頓州大華裔教授劉敬輝,與該校國際教育資源中心合作,提供訓練教師的中華文化課程多年,他表示,美國主流學校教師經常反映,與部分華裔家長有語言溝通及文化上的障礙。
八O年代在中國成長的劉敬輝表示,中國大陸的教育系統與教育理念與美國有很大的差異,中國教育強調學生記憶學習,連中小學數學也有一大部分是背誦公式及解題法。中美教育理念的差異常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主要障礙。
美國主流學校教師認為學生拿到A-是好成績,華人家長卻不滿意,還要安排課後補習,希望子女進入長春藤名校,劉敬輝指出,華人家長重視教育,格外注意子女的課業成績表現,再加上美國不少私立名校對錄取亞裔學生名額設限,無形中增加亞裔學生之間的競爭,原本在亞洲各國就十分盛行的課後補習風氣,也隨著亞裔移民的湧入而日益普及。以他自己在中國的成長經驗為例,考試拿滿分還不見得是第一名,「因為前面有五個人比我早繳試卷」,在這種激烈競爭環境下,學生和家長都會形成斤斤計較成績的心態。
爾灣學區中小學教師對部分華裔學生獨特的家庭結構也提出不少問題,例如,有些學生父親在中國大陸工作,由母親帶小孩來美國念書,還有父母都在中國,由監護人照顧的小留學生。劉敬輝建議,教師不妨以電郵方式與學生家長連絡,有些新移民家長可能需要找人翻譯才能完全了解教師想傳達的內容。
劉敬輝指出,美國主流中小學教師對中國的了解不多,加州教育廳推薦給中小學生閱讀的書單上,以中國大陸為背景的仍只有一本「紅領巾女孩」,內容是文革時的成長經歷,與八O年代之後長大的年輕一代生活經驗相差太遠,因此,他決定將自己在中國求學、成長,以及來美念書的這段經驗寫成英文著作,從個人的角度比較中美兩地教育系統的差異,這本書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尋求合適的出版商。他的目標是將該書列入加州教育廳的中小學生推薦書單中,作為認識中美教育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