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刘利刚:中国改革应避免路线之争
来源:金融时报 | 作者:刘利刚 | 2013/9/20 12:53:16 | 浏览:1292 | 评论:0

  尽管中国经济近期出现了一定的稳定迹象,但整体来看下行风险仍然存在。美国量宽的渐退,加速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出,以及流动性的持续收紧,中国经济增速在今年下半年仍然面临着下滑的可能。与此同时,流动性的紧张也加剧了中国企业信用违约上升的担忧。不断上涨的房价也加剧了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担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关于中国改革的争论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这其中主要存在着两种较为极端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从根本上改变现行体制,尤其是应该快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下一轮改革应该基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那么也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改革。

  之所以这两种观点都较为极端,是因为第一种观点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并导致经济政策的民粹化,经济增长止步不前,使中国提早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而第二种观点则可能将中国带入苏联式的经济增长停滞的困境,恶化社会经济矛盾,使执政党的合法性丧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倒退的极左思潮在作祟。

  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不断加剧的改革争论,不仅表明了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事实上也为新政府提出了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面临争论,中国的政策决策者们应该从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来考虑问题,并有所作为,搁置争论,推进一些代表多数人利益的、同时对整体经济存在明显正面作用的改革举措。换句话说,新政府不应该用静态的“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进行取舍。从中国改革历史的逻辑上来看,一直以来,中国的政策决策者们也相对习惯于“渐进式改革”的步伐,同时,“公平与效率”可以通过市场化的竞争的手段来解决,这一模式30多年来也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事实上,从这样的逻辑出发,中国仍然存在着大量有共识的,且有待执行的改革领域,而这些改革仍可以释放出可观的经济正能量 。

  比如说正在酝酿中的计划生育制度的改革就能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十分可观的长期和短期动力。官方的初步测算显示,一旦“单独家庭可生二胎”的政策放开,中国未来可能在每年多增数百万的新生儿,与此同时,人口峰值出现的时点也将推迟,整体社会的抚养比也将出现逐步改善。从短期来看,新生儿增加也有利于提振社会消费。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这一政策的松绑也符合很多城市年轻夫妇的愿望,因此更容易得到稳步推进。

  在金融领域,市场较为清晰的一点,是金融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这导致了资源过度向国有企业集中,而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深度合作”,并通过资金空转来获得大量的会计收益,而需要资金支持其主业发展的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银行的青睐。这背后的逻辑却透视了国有银行激励制度的缺失,那就是,“资金空转”不存在太大的信用风险,而给一个企业直接的信贷支持却存在着明显的风险。这样的激励制度很难在中国产生真正意义的银行。

  事实上,通过降低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就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大量的民间资金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渠道,而中小企业却也无法获得稳定而相对廉价的资金。如果中国能够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并发放更多的银行牌照,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资金错配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这样的一种“去垄断化”事实上早就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但在过去10年却未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另外,中国也应鼓励资本市场的发展,允许大型上市企业到资本市场去融资,减少对银行系统的依赖。这样以来,中国的银行,无论大小,也会去关注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改革也会改变中国前30年所不能解决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金融领域中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这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定时炸弹”,但笔者认为拆解这个定时炸弹却并不困难,其实,与中国地方政府的资产相比,地方政府的负债并不过高,根本上来说是中国地方财政的风险是因为地方政府缺乏长期而稳定的融资渠道,而中央一方面鼓励地方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法律阻止地方政府公开举债。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本上来说是要求地方政府为自身的财政收支状况负责,并通过地方政府从债券市场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来解决其自身的“权利与义务错配”以及“融资与投资期限错配”的问题。

  “去垄断化”在服务行业也应该得到更快的推进,中国大量的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电信,铁路,航空)仍旧掌握在国有资本手中,如果这些领域能够对民营资本开放,这不仅有利于通过竞争增强效率,也能够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然显得较低,数据显示,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约为40%左右,而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却大约在55-58%左右,据相关测算,如果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未来10年上升至60%左右,将创造大约8000万个就业岗位。其实,中国前30年的改革已使中外资本可以无条件的进入制造业。现在中国的民营资本也完全有条件和实力进入公共服务行业与国企竞争。

  梳理一下上述的方面,中国仍然有大量亟待改革的领域,这些改革的方向并没有太多的争议,并不触及政治体制的改革,有些争论也早已在前30年的改革当中得到平息。只要开放市场,引入竞争,这些改革并不难。而重要的是新政府有没有意愿去做。此外,这些改革的推进不仅有利于避免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同时也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未来的改革创造较为良好的条件。需要指出的是,与朱镕基时代的改革相比,中国现阶段的改革具有更好的共识和内部条件,应该容易得多。这是因为,上述改革将会为中国创造千万以上的服务行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使成千上万的国企工人下岗。上述改革也将使民众的生活更加富裕,有利于中国梦的加速实现。所以,改革路线争论可以休矣。过度的争论反而是对这种良好改革共识 的挥霍。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3]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90]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9]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5]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80]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6]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4]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9]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