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涤:年龄结构和抚养比失衡 - 新新人口论之二
作者:孙涤 | 2013/10/30 14:41:00 | 浏览:1946 | 评论:3

  上期的讨论我们花了不少篇幅,试图建立时间通道里的“生命池”及年龄结构怎样变化的观念,以便增加人们对人口长程变化的感性认识。人口变化的规律像冰川的移动,缓慢同时又不屈不挠。决定人类历史进程转折的,是很少的几个“黑天鹅事件”,我们正在面临的人口变化正是这类“黑天鹅” 拐点。不过它和突发的剧变,例如蒙古的崛起横扫欧亚、中世纪黑死病摧毁人口、或小行星撞击地球灭绝恐龙之类的不同,乃是在渐变中发生的:这头黑天鹅是从白色逐渐蜕变成黑的。这带来了积极的讯息,人口变化既然由人类的行为造成,就能靠人类对自己的调整改变加以扭转,它不应该是注定的。

  当人们热衷于讨论股价波动、通货膨胀、人工上扬、房价平抑等短期问题,或研判经济成长、城市发展、制度建设、收入分配、国际竞争、科技创新之类中期问题,请记住,这一切都是在人口兴衰变化的制约和支配的框架下发生的。以日本为例就不难明白。日本二十年来每况愈下,政策或有不当,但经济熄火的根本是因为人口停滞及老龄化带来的釜底抽薪。不用说房市再起不来,社会也趋于保守,创新的活力更是日减。几个基础数据很能说明困境:TFR低于1.2;老龄人口的比例23.5%,全球最高;支持率(support ratio,15-64岁的工作人口除以老龄人口,即老龄抚养比的倒数)1970年来下降惊人,从8.6减到了2010年的2.6,四十年后将一路下降到1.2!

  把时间通道里人口分成三个年龄段,A. >64岁的称为老龄人口,B.15-64岁的称为工作人口,C. <15岁的称为少龄人口。三者之间的比例如何,非常重要。除了上述的支持率(A/B)外,(劳动)参与率 (B/(A+B+C))、抚养比((A+C)/B)、幼长比(C/A)等等,能解开许多重大的症结问题,或者起码,令我们对代际的趋势有清醒的把握。

  中国的状况其实不比日本更容乐观,支持率的下降得和欧盟整体水平同样剧烈,2010年还在8.33,2050年就会下降到2.5左右(低于美国的2.6)。同日本和欧盟相比,我们的基础却薄弱得多,“未富先老”的担忧,因而绝非过甚其辞。笔者不是人口学的专家,本文拟从常识出发,就三个方面来谈个人的看法,并附带政策建议。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老无所依;阴阳失衡;从口到手到脑到创新如何提升人的素质。政策建议的第一步,是尽快结束一胎家庭的限制,然后及早辅以其他相应措施,比如退休年龄、退养统筹、户籍改革、创新教育、市场培植,等等的配套。

  中国人口消长当然得在国际格局下才能讨论得明白。国际互动目前的两大热题,1、中国能否取代美国升为第一大经济体;2、中国会不会被印度取代落为人口老二。1的不确定性颇多,而2的可信度确然。这里的讨论用的数据,国际以联合国和OECD的人口报告,国内则以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准。而且我们尽量以“他山之石”为例证,一来,人口规律是个长期过程,发达社会比中国先行一步,或说先行一步已在衰老之中;二来,可以少些惰性、颜面和价值观的纠缠。

  先来考察中美的对比。2010年,中国的TFR是1.56,美国的TFR是2.08;中位年龄(活着的人自幼及老排列的居中的年龄)中国为34.5岁,美国则是30.0岁;20-24岁的青壮年人数,中国为1.2亿,美国则是0.22亿;老龄人口在中国占 8.2%,在美国占13.9%。两国TFR之间(2.08-1.56)0.52的差别,今后四十年里将造成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人口规模到2026年就开始绝对下降,美国则看不到拐点。(这个重要分别下文还将谈到。)

  以目前的趋势来测算,到了2050年,人口规模,中国将缩减 -3.4%,美国将增加 +30%;中位年龄,中国将上升到48.7岁(超过欧洲),美国将上升至40.0岁;20-24岁的青壮年,中国将为0.63亿(锐减47.5%),美国则为0.25亿(增长13.6%)。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有悬殊的变化:少龄人口,中国 -5.5%, 美国 -1.3%;工作人口,中国 -11.4%, 美国则 -6.9%;老龄人口,将占中国的26%(+17.8%),将占美国的22%(+8.1%)。总之,长跑的结果明显地偏向于美国。美国的优势全部来自移民,本土出生的美国人和其他发达国家并没有不一样,也在减少中,其中白人和亚裔的TFR减弱尤其明显。美国人口的健康增长,举世独一无二的,乃得益于移民。美国吸纳了全球移民的一半以上。同日本一样,中国几乎没有新血的移入。

  反过来看,印度人口目前的TFR是2.5,中位年龄在25岁左右。至迟2035年,它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期待坐收“人口红利”,像中国过去三十年所经历过的那样。相对照的,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迅速用尽,且有被“透支”的趋势:中国的少龄人口缩减很厉害,在2000年还占总人口的23%, 2010年却只占了17%。也就是说,靠他们来养老的工作人群,将会异常的薄弱,是否可持续则大有疑问。

  国际间的生产和资金的互动,到头来是顺着人力的聚集和技能的起伏来流转的,假如国家能把它的民众组织起来,有效投入到经济活动去的话。重要的是先把人口变成人手,做的超出吃的;理想的是能继续把人手提升成人脑,到了有相当一群人脑在相互激励的境界,生产力就能源源创生出来。其结果就是大国的兴盛,这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三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老有所养。

  人类社会的合作,在社群和国际之前,先是代际的合作。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是由口到手(最好能上升到脑),必再返回到口。老而能有所依?从上面的数据推算,我国在2050年,支持率将只剩下2.2,低于日本目前的水平(2.6),甚至比2050年的OECD国家的平均还低。因此,前景是很严峻的。

  前文已经说到,老龄化社会乃拜医药科技突破和文明进展之赐,人活得更长更健康了,流出生命池的速度大为迟缓。二十世纪里人的平均寿命显著延长,从大约45岁上升到世纪末的64岁。发达经济的国民的寿命平均延长了40%,中国人在此期间则增加了一倍还多。举例来说,英国的一个60岁的妇女,在1956年可望活到80岁,在2010年可望活到的年龄是92。如此,老龄人口需要颐养的年份提高得更快,而所有的养老健保体系在建立当初,都未能充分估算到这个巨大的进步。比如说,美国在1960年代推出社会退休和医保计划之初,平均1个退休人员有将近19个工作者,到2035年将只剩下1.9人,其间参与计划的人的平均寿命,增加了有7岁。仅此一个变化,社会福利项目就已经入不敷出了。

  使老龄化问题并发而作的另一个趋势,也是医药保健成就带来的后果。世界妇女TFR的一路陡降,是和婴孩(五岁前)的夭折率是紧相伴随的。五十年来每千名婴孩的夭折率从191减低至78个的同时,世界的TFR也从4.97降为2.69。妇女少生娃娃是理性的选择,因为她们不再需要多生,来补偿很高的婴孩夭折。中国在1970年代晚期开始强有力推展的一胎化措施,对这个进展规律及其影响力度的测算是不充分的,结果造成的急停刹车,负面后果正在显露出来。

  我们且不谈三十年来的低生育导致目前劳动力供应渐趋紧张。工人薪资一年增加超过15% 不少见(5年翻番、8年两番),要知道这是在全球失业普遍,国内增长明显放缓下发生的。劳动力短缺的一个旁证,是简单劳力如城里帮助家务的钟点工,近年来报酬攀升幅度也够惊人的。这里也不谈物价上扬,老龄人口的养老积蓄是否足够达到目的。限于篇幅,我们只谈少龄人口和老龄人口目前比例失调,对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和人伦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冲击。中国的少龄人口和老龄人口比例(C/A)1975年在6左右,到2035年要降为0.5, 也就是一个孩子对两个退养者。不用知道统计数据的长程变化,看看周围及自己(三代)家庭4-2-1的倒立结构,你其实就能明白,倒立的金字塔注定是站不稳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孝为本”,来扩大代际的合作,并确立家庭为安身立命的基础,这和其他诸如基督教文明的差别相当远。“孝”讲得滥了,颇有些陈腐的味道,但在实际上,孝类似于一种社会契约,强调幼者对长者的责任履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然的,没有律令一样畅行,而子女对父母则差得远。孝作为带强制性的道义约束,是对人类的爱偏于下倾的补充。作为汉文明的一个主要特色,它拓展了代际之间诚信,成为互助的强有力纽带。用乡间的俗话来讲,是“我们替你娶媳妇,你得为我们送终。”孝的纽带作用,尽在其中矣。

  不过以往的历史上,孝的履行很少受到过切实的考验。别说“子欲养而亲不在”,亲在的时间原本就很短。直到1950年,中国人的平均生命期望还只在35-40岁之间,活过60岁的相当少。凡有病伤,过不了一年半载就挂了。所以子女即使有心尽孝,压力也不会太大。然而,这一切已全然改观。

  现在的父母、祖父母一般会活过70岁,60岁退休后继续活30年也很正常。其间很多病痛都会出现,癌肿、痴呆症、行动不良等等,潜伏十几年或几十年的顽症,以前闻所未闻的,全都冒了出来。在现代医疗条件下,老人能卧病许多年也成了通则。造成的结果从未曾有过,老龄人口颐养年头加长,需要服侍照料的时间也大为增加,而且医疗费用增加飞快在。在中国,这一切变化却要“4+2+1”里的1来扛,而这个1 又是在4+2的百般呵护下长大,把关爱视同当然的宝贝。这个1 还有自己的孩子(很可能不止一个)要教养,6个老人能于此相提并论吗?无论从精力、时间、关爱、费用,靠家庭来养老,贯彻“孝”的理念,挑战将前所未有的艰巨。其可行性如何,难道还有什么悬念?

  还有一个误区,以为积蓄足够的钱,到时就能买到社会化的养老保健服务。养老医保的服务,很不容易通过技术来提高“生产力”,它们和电脑的内存,带宽,生产线的装配制造完全不同,是不能轻易扩张的。你难以想象,一个护理工用流水操作法“改进”给老人喂饭,人均服务时间缩短了75%是可取的。要是有个“超级月嫂”,声称她有高科技的武装,能同时带四个婴儿,包括你的宝宝,只有半价,你能相信吗?即便是一个发型师,两分钟内就能把你的头发搞定,你难道会觉得舒服?这类人际之间的服务,是无法以效益的名义,来压缩时间、关注、信任和情感交流,或由机器来代劳的。劳动力供应的紧俏,在人际服务项目上,瓶颈将日益突出。眼下保姆、钟点工的酬劳涨的飞快,还只是个开端而已。

  所以在6:1的格局下,任何有限的积蓄,都会被腾涨的人际服务费用吃掉。中国这一代的老人,注定不得不“自求多福”了。这个宿命在美国看得相当清楚,美国所有的费用里涨得最快的,恐怕是数老龄人的长期照料支出(十几年间长了几乎有十倍,到了每年7万美金的地步,除了巨富,几乎没人有能力扛得起),要知道,那是在没有4+2+1 的倒挂结构下发生的。

  中国问题的棘手,还在于一胎化的家庭政策所带来了的阴阳严重失衡,即使我们有心扭转人口规模的萎缩,比起别的国家困难要更大。我们的人口政策模型,有个基本假设为前提,就是TFR下挫到1.5不可怕,还了欠债后再让它重新返回到2.1就行了。问题是,我们30岁以下的年轻人性别结构相当畸形,女性短缺很多——一个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人类在其自身生产繁衍上,女性是主力,男性的用武之地甚小,即使在其他生产上他们往往是主角。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二个问题,阴阳失衡。

相关文章:『孙涤
『学人动向』 孙涤:两个“罗生门”水落石出之前 2014-03-14 [5090]
『学人动向』 孙涤:马年的一个小小祝愿 2014-02-05 [1971]
『学人动向』 孙涤:国际博弈中的斩首行动 2013-12-19 [1997]
『学人动向』 孙涤:中国户籍改制和城镇化——新新人口论之七 2013-12-04 [2091]
『学人动向』 孙涤:贫二代和城镇化——新新人口论之六 2013-11-27 [1663]
『学人动向』 孙涤:人口人手提升到人脑 - 新新人口论之四 2013-11-15 [1668]
『学人动向』 孙涤:阴阳失调制约成长 - 新新人口论之三 2013-11-05 [1947]
『学人动向』 孙涤:出奇的转轨 — 评林毅夫的发展观点 2013-09-22 [1569]
『学人动向』 孙涤:从投毒案谈脑科学的价值 2013-05-08 [1637]
『学人动向』 孙涤专栏: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兼评林毅夫的新作 2012-11-12 [1737]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4]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7]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2]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7]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4]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7]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