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萧冬:屌丝社会与土豪社会
作者:萧冬 | 2013/11/6 14:29:30 | 浏览:2477 | 评论:2

  上半年,中国突然流行“屌丝”。何为“屌丝”?与《水浒》里的“鸟人”有无渊源?有无有辱斯文?还没等到彻底弄清楚,“土豪”一词横空出世,连苹果手机的外壳颜色,也被冠以“土豪金”。一时间,土豪一词风行, 或嘲人,或自嘲。

  据说,“屌丝”就是矮锉穷,如工厂的打工者、公司小白领。他们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在地位上处于边缘。与之相对应的是“高富帅”,如爸爸是李刚的李XX,爸爸是将军的李XX之辈。屌丝对于高富帅,多会仰视。现在,屌丝们突然发现,如果把对方定义为“土豪”,自己立马获得了一种优越感。土豪,有钱但却土气,你有钱又如何? 于是,心里平衡多了。

  被标识为土豪的中国新富阶层,心中不服。他们在努力将自己打扮为贵族。回到中国,看到最多广告词就是 “贵族”:贵族楼盘,贵族学校。望文生义,“贵族”不就是贵吗?于是,三等土豪购物,不挑最好,只挑最贵。二等土豪多了点品味,打高尔夫,喝法国红酒(但却是中国式一口闷的牛饮喝法);一等土豪多了点风雅,到哈佛听课,到好莱坞客串。

  贵族也许要有富贵,还要有特权,但更重要的是高贵,荣誉,还有牺牲,奉献。他们不仅是财富的,更是精神的承载者。与欧洲不同,中国早就无世袭的贵族,文化与精神承载群体是士大夫,扩充一点,就是乡绅。但中国土改,“打土豪,分田地”,其实当时打的不是土豪,而是乡绅。屌丝们可以到千金小姐的牙床上打滚了。到了文化大革命,更顺手把文化砸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就成为一个屌丝社会,满地走的都是穿着蓝绿灰三色服装的工农兵们。没有了富人,更不见了贵族。

  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世界历史上也不多见,随着阶层的消失,是文化的断层,精神的荒漠。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成为土豪,也只能成为土豪,穿上带有商标的西装也成不了贵族。而大部分人比过去有钱多了,但还属于屌丝族群。于是,中国社会从一个阶层,变成两个阶层:屌丝与土豪共存的社会。

  光有屌丝的社会很危险。如文革时代;全部的文化就是八个戏,一本书。水火棍、红缨枪成为标配,粗鄙成为时尚。如今,光有屌丝和土豪的社会也同样危险。屌丝们穷,土豪们穷得只剩下钱,更主要是缺精神。他们虽然互相依赖,却又互相隔离。高房价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割断了相互流动的通道。于是,他们互相藐视乃至互相仇视。这样的社会是不安的,危险的 。于是,中国社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断发生,什么摔孩子,校长睡学生,法官嫖妓女。

  在任何社会,都要有一个精英阶层,塑造民族的气质,引领社会的前行。在欧洲,扮演这个角色的过去是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第三等级取而代之。第三等级中,有土豪(富商),也有屌丝。第三等级也许没有贵族的优雅、高贵,但法国大革命给了他们平等、进取的公民精神。在美国,一开始就没有贵族,也是屌丝横行。但这些屌丝,还是带来了清教徒的理念,与公民精神融合,转型成为社会的中坚,如今由中产阶级承担起精英旗帜。最典型的是牛仔。在美国, 西部牛仔本是一群屌丝,也许个体高大,却口袋没钱。牛仔们的生活并非如西部电影那么浪漫,但坚毅、吃苦,还有诚实、乐观,与清教徒的精神相融合,成为美国精神的主流。这也是屌丝逆袭成功的典型。

  中国的土豪们,他们倒是引领了社会,不过是引领了消费潮流。在中国住上了美式别墅,开上了奔驰、宝马,把孩子、老婆送到美国、欧洲。但是,他们在精神上的贫困与粗鄙,在三代时间内可以消除吗?中国的屌丝们呢?是否能涌现自己的牛仔,现在还看不出来。光有屌丝与土豪的社会无法持续,必须转型,但是最重要的是,谁来引领转型?靠屌丝,还是靠土豪?

相关文章:『萧冬
『商讯税务』 股市挤泡沫:吹去黄沙始见金 2014-04-30 [2527]
『签证移民』 萧冬:美国还欢迎中国土豪的四大原因 2014-03-05 [2411]
『学人动向』 萧冬: 为官发财应该两道 公务员听到了吗? 2014-01-26 [2082]
『学人动向』 萧冬: 美国老人养老有三隐患三优点 2013-12-21 [2800]
『海外留学』 萧冬:美国也重理轻文? 2013-12-18 [2294]
『学人动向』 萧冬: 中国中学生水平超美? 小心雾霾 2013-12-14 [2781]
『学人动向』 萧冬:美国教育也走偏了 2013-08-14 [3140]
『学人动向』 萧冬:高贵与平庸 - 评“亚马逊CEO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 2013-08-07 [2256]
『百家论坛』 萧冬:戾气出于不平 2013-08-07 [1909]
『内外互动』 萧冬:美中关系也要解放思想 2013-07-21 [1931]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凯文凯利:最新5大预言 2025-06-25 [34]
江小涓:尽全力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三驾马车能用尽用 2025-07-01 [73]
27楼的血色遗书:985夫妻用生命叩问的环保真相 2025-06-25 [210]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再读格雷厄姆 2025-06-25 [155]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2025-06-21 [286]
胡志华:国际供应链智能化趋势对我国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5-06-16 [370]
扎克·迈耶斯:全球监管合作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6-16 [361]
斯坦福教授大卫·拉伯雷: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也正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2025-06-11 [502]
梁文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共识? 2025-06-03 [904]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 2025-05-28 [88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