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活动公告社区动态
关键字  范围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行动发展规划(2014-2018)
2013/12/1 13:06:56 | 浏览:1462 | 评论:0

  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党领导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1993年以来,各级团组织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尊重青年愿望,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健全组织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品牌影响,推进了青年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如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青年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的重要品牌。

  今后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团的十七大对今后5年青年志愿者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团中央要求,全面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实现青年志愿者事业科学发展,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性问题,落实团的十七大要求,注重育人导向、事业导向、基层导向,坚持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基本原则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青年志愿者行动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努力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
    • 体现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发挥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实践育人、思想引领和组织青年等方面的作用。
    • 尊重青年志愿者主体地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把以青年志愿者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鼓励和支持基层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
    • 立足常态,重在实效。推动志愿服务便利化参与、日常化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青年,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志愿服务的需求。
    • 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好社会化动员与组织化动员、实践推动与理念传播、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等关系,注重对不同地区、领域和行业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分类指导。

  3、目标任务

  到2018年,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队伍、项目、平台、文化、机制等建设取得明显突破,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继续保持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中的“排头兵”地位;在服务青年成长、满足社会需求、引领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 组织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本实现“县县建协会”,各级团属志愿者协会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6000万,选拔培养一批骨干志愿者。
    • 项目体系得到完善。深化全团重点项目,促进地方项目健康发展,建立分层、分类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形成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 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富有成效。形成一批有效对接志愿服务需求、高效整合社会资源、规范标准的实体型、网络型和复合型平台。经过标准化建设的各类实体型平台达到50万个,网络型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全国性资源整合平台。
    • 志愿文化和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加强“中国青年志愿者”品牌推广,加大志愿服务文化产品供给,提升与媒体合作的能力,使志愿服务文化得到普及。加强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更好地指导志愿服务实践。
    • 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志愿服务立法,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运转,自身建设科学发展。

二、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

  按照“夯实基础,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强青年志愿者组织和队伍建设。

  4、扩大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覆盖。重点推动县级团委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2018年基本完成“县县建协会”目标,并使协会具有较强活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持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建立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抢险救灾、环境保护、助老助残等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领域建立专业志愿者组织,促进其合作交流。完善“基层团组织+辖区志愿者组织”的组织框架,在符合条件的基层志愿者组织中逐步建立团组织。

  5、增强团属志愿者协会枢纽功能。按照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加强协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枢纽功能。发挥联络、引导、吸纳、培育作用,主动联络各类社会志愿者组织,引导其参与团的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吸纳符合条件的组织为协会成员。为社会志愿者组织成长提供信息、项目、场地、资金、培训、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各级协会加强交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合作。

  6、壮大青年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划、管理和指导,形成一支来源广泛、结构合理、作用突出、规模宏大的志愿者队伍。加大注册志愿者制度实施力度,拓展志愿者招募渠道,到2018年,使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超过6000万。培养10 万名以上能够在组织志愿服务、做好团队管理、加强宣传联络、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志愿者,并从中遴选、培育一批在青年中具有较强号召力的领袖型志愿者。注重志愿者专业能力培养,动员各类专业人员加入青年志愿者行列,逐步建立门类齐全、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志愿者队伍。注重青年志愿者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的联动。重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培养志愿服务事业后备力量。

  7、建立科学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加强志愿者培训课程、教材的开发,整合各地优秀课程和教材资源,形成较为科学的课程、教材体系。开展志愿者培训师、志愿者导师认证工作,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省级青年志愿者协会认证一批能够承担相应培训任务的专家学者和骨干志愿者为培训师(导师)。指导省、市两级普遍建立志愿者培训机构,对领袖型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负责人集中开展培训。推动培训机构建设逐步向县级延伸,在符合条件的社区设立培训点。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培训的质量和成效。到2018年,每名注册志愿者至少参加一次团组织举办的系统培训活动。

三、加强项目建设

  以“党政高度关注,社会普遍需求,具有实施条件,青年乐于参与”为着眼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项目体系。

  8、深化全团重点项目。加强对全团重点项目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和协同推进,进一步巩固深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工作等重点项目,强化服务标准,提升实施水平,扩大品牌影响,着力发挥重大项目在青年志愿者事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社会领域有普遍需求且青年能为、青年愿为的全国性志愿服务项目的研究谋划、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与有关部门合作,适时启动关爱残疾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

  9、促进地方项目健康发展。加大对具有创新性、普遍性的地方项目的支持、培育和推广。鼓励、支持各地在做好全团重点志愿服务项目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各地要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各地志愿者组织参与国际项目的交流合作。

  10、完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认真梳理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模式,汇总整理各地志愿服务项目基本经验、主要特点和特色做法,逐步建成一个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的志愿服务项目库。依托项目库,推动项目交流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全国性项目与地方特色项目、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专业性项目与一般性社会公益项目于一体,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项目体系。

四、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志愿服务平台是集人员管理、信息发布、供需对接、资源整合、认证考核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社会资源有效衔接的工作载体。要按照开放性和共享性原则,根据志愿服务发展本身的需求,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11、推进实体型平台建设。出台建设标准和管理指导意见,对已有的志愿者服务站、服务基地等社区服务阵地,以及志愿者驿站、“七彩小屋”等终端服务阵地进行标准化升级,通过认证成为规范的实体型平台。推动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和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的社区化、便利化。到2018年,经过规范建设的各类实体型平台达到50万个。

  12、整合网络型平台。将“中国青年志愿者网”改造成为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枢纽型门户网站,指导各地建设和升级现有各类网络平台,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开发、应用新型网络平台,努力形成全国青年志愿者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渠道。建设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综合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支持、引导各类网络“微公益”活动开展。

  13、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支持、鼓励各地探索符合市场经济机理的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志愿服务项目与资源有效对接,支撑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建立常年开放的全国性志愿服务项目网上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吸纳社会资源支持全国重点项目和各地重点项目的开展。支持“志愿服务广交会”等条件完善的展会办成全国性志愿服务展示交流合作平台。

五、加强文化和理论建设

  普及志愿服务文化和志愿服务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青年的自觉和追求。发挥理论研究对志愿服务实践的支撑作用。

  14、加强“中国青年志愿者”品牌推广。强化“全团一盘棋”意识,通过统一标准、统筹推广、立体宣传、综合运用,提升“中国青年志愿者”整体形象。加强整体策划,实施品牌延伸战略,发掘品牌核心价值。发布中国青年志愿者品牌规范,统一志愿服务标识、服饰、旗帜以及理念、礼仪、口号、歌曲等的使用,逐步完善形象识别系统。将中国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打造成为时尚化、常态化、社会化的品牌建设载体。

  15、加大志愿服务文化产品供给。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当代青年个性化追求,注重用时尚元素吸引青年、激发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热情,并以此为立足点打造志愿服务系列文化产品。通过与专业机构和人员合作创作、向社会征集、开展评选和推荐作品等方式增加志愿服务文化作品的供给,从中发现并向社会推出一批贴近青年、贴近生活、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精品。

  16、提升与媒体合作的能力。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拓宽志愿服务传播渠道,探索建立志愿者组织与媒体的战略合作伙伴机制。研究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规律,顺应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化的潮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内容,运用不同载体,提高志愿服务文化和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17、加强理论研究。通过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建立一支以专家学者、团干部、骨干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负责人相结合的理论研究队伍,加强对青年志愿者行动规律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性研究,指导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运行。开展战略性研究,把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战略方向与制度走向。引导学理性研究,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课题发布、学术研讨、出版发行等方式,实现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六、健全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机制

  坚持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通过制度化安排,把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和服务时间有效转化为服务青年成长、群众需求和党政大局的长效机制。

  18、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修订《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完善青年志愿者的注册、认证、考核和激励等实施细则,健全志愿服务时间计量制度,建立志愿者组织(团队)等级评定制度。建立项目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结对+接力”的基本运行模式,健全立项评审、实施推进、过程管理、评估考核等制度,推进大型赛会、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健全评选表彰机制,进一步规范评选程序,扩大社会参与,增强评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推动各地将志愿服务纳入团内外有关评选表彰的考评体系。健全社会化运行机制,建立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宣传动员、招募派遣、管理服务、资源整合等制度,努力克服志愿服务的“行政化”和“被志愿化”倾向。进一步推进各级团委专门青年志愿者工作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全团上下一体的领导、协调、规划体系。

   19、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健全志愿者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志愿者风险基金、与商业保险企业合作开发专项险种等方式,根据项目特点为注册志愿者提供适当的保险。争取相关部委支持,解决西部计划、海外计划等长期服务、专业性强的志愿者的社保问题。探索建立志愿者权益维护机制。健全工作支撑机制,遵循市场资源配置规律,拓宽统筹和利用社会资源的渠道,增强志愿服务发展活力;鼓励各地积极争取将青年志愿者工作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争取有关部门制订针对青年志愿者升学、就业、使用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积极争取承担部分管理服务社会公益组织的职能,并力争形成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合作机制。

  支持各地制订、修订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开展志愿服务立法研究与交流,参与、推动志愿服务全国性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

  20、加强国际、港澳台交流合作。坚持立足国内志愿服务实践,吸收借鉴世界各地开展志愿服务的经验,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格局,协同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志愿者组织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交流合作格局。充分利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优势,广泛与国际志愿服务组织、港澳台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合作,重点加强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积极参与国际志愿服务项目、港澳台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共同开发海外志愿服务项目的机制,推动全球志愿服务项目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七、组织实施

  21、加强规划的组织领导。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规划的具体组织实施,编制专项规划、实施细则和制定年度计划。各地团组织要将青年志愿者行动纳入本地共青团工作规划,加强团内各部门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整体联动。各地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门要依据专项规划和全团年度工作计划,推进相关工作在本地落实。

  22、抓好规划的评估检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将建立规划实施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依照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并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相关栏目:『社区动态
HICOOL大赛┃HICOOL2024全球创业大赛持续招募中 2024-03-24 [73]
2024影响因子将于6月发布 2024-03-21 [90]
南加州大学(USC)简报:Health Tomorrow(March 2024) 2024-03-21 [102]
最高平均资助强度1000万元/项!国自然发布四类联合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四) 2024-03-20 [55]
最高平均资助强度1000万元/项!国自然发布四类联合基金项目申请指南(三) 2024-03-20 [64]
最高平均资助强度1000万元/项!国自然发布四类联合基金项目申请指南(二) 2024-03-20 [63]
最高平均资助强度1000万元/项!国自然发布四类联合基金项目申请指南(一) 2024-03-16 [189]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部资助介绍! 2024-03-12 [279]
美国驻华大使馆:妇女节快乐! 2024-03-08 [366]
国家留学基金委2024年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信息综合专栏 2024-03-05 [43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