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報導,嶺南大學在今年11月期間以電話訪問了942名21歲以上人士,調查港人的快樂指數。結果顯示,港人快樂指數由去年的70.3輕微上升至今年70.5(100為滿分)。嶺大經濟學系教授何濼生表示,目前社會及政治不斷出現矛盾,今年的快樂指數仍得以保持,結果令人意外,他認為港人愈來愈重生命教育,雖然對社會情況感到不滿,但個人心境不會受到各種不可控因素影響,持續保持快樂的心情。他又指,工作壓力、長工時及財政壓力,是香港人不快樂的主要因素。
在受訪者群組當中,30歲以上男性在「快樂」、「生活滿意度」及「生活價值」三方面的分數全數下跌,當中30歲至49歲男性組別的快樂指數最低,只有6.63(10為滿分),比去年的6.76下跌0.13分,最快樂的則是30歲至49歲女性,分數由去年的7.05升至今年7.28分。何濼生認為,中國人「男主外」的傳統心理令男性有更大的經濟壓力,除了要養妻活兒,如果伴侶的收入較自己高,亦會對港男造成心理壓力。
調查亦發現,失業人士是最不快樂的一群,其快樂指數僅得5.95,比去年的6.84大幅下跌。何濼生表示,在現時本地失業率較低的情況下,失業人士仍找不到工作,心情會比失業率高時更差。
明報報導,今次調查將受訪者以學歷分成五組,調查發現大專學歷人士的快樂指數大幅下跌,由去年的7.04跌至6.74。何濼生表示,大專程度這一組,包括近年愈來愈多的副學士,跌幅這麼大,情況值得關注。「大專學歷不開心,可能跟夾在大學跟預科中間,向上流有壓力有關。」相反,去年最不快樂的小學程度階層,就由6.78分大幅上升到7.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