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於一尊」是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特色,政治領域尤其如此。這個「尊」主宰很多人思維,談「事」很容易變罵「人」,「黨同伐異」特別嚴重,忽略該尊重多元意見,尊重他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尤其網路上匿名,更讓一些人肆無忌憚,「污染」嚴重。
雖然英文媒體新聞跟帖也常見類似現象,但中文網路上似乎特別嚴重,尤其涉及政治認同時,包括祖國認同歸屬、地域、理念或美中爭議,對立特別激烈。譬如懲辦薄熙來事件、大陸霧霾、台海兩岸統獨問題,有歧異本屬正常,但大家為甚麼不能各談問題、分析事理,彼此溝通,參考不同意見呢?
本來正反兩方見解,透過「談事」的交鋒,可讓真理愈辯愈明,不同主張者互相參考對方論點,了解原來有那麼一群人想法和我不一樣,他們這樣想有沒有道理?如果我是他們,會不會也這樣想?這種交互查證、將心比心過程,就是民主和開放多元社會建構的基礎。
世間很多事物,本難有定於一尊的真理,只要能自圓其說,沒有不可以,這就是保障言論自由可貴之處。我們不一定有「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維護你說話的權利」這種境界,但看到不同意見不加深思、辯證,馬上作人身攻擊,就涉及修養和文化了。
網路上常看到華人同胞間互相謾罵,指對方是「漢奸」「走狗」,甚至各種不入流的穢詞都出籠,很難相信這是華人的素質。外傳網路上有「五毛黨」,有組織地在各網站留言,塑造有利當局的輿論氣候。這種「論件計酬」,從言論自由角度看亦無不可,但正反雙方都須就事論事,以講道理說服人代替罵人,否則「人民間的矛盾」轉化成「敵我矛盾」,反而弄巧成拙。
海外僑界不同地域華人群居,和諧相處不易。陸、台、港不同背景移民思維不同,有人常用「台巴子」「獨運輪」或罵人家是「農民」、「土包子」這類地域或階級歧視字眼,反駁和自己意見不同者。這種嚴重的視聽污染,讓有識者反感。
美國法律禁止歧視,也有仇恨犯罪罰則。身居國外,少數華人卻躲在陰暗處大肆傳播不合時宜言論,談事情不講道理,無論出自私利或缺乏修養,都是社會公敵。這種公敵如一時間無法清除,大家只能徹底忽視他們,不予回應和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