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民航總局副局長夏興華在政協參加台盟、台聯聯席會議時重提大陸想在海峽中心線開闢一條,從東南沿海北上新航路,以減輕現有航路負擔,增加容量、加快流量。夏興華表示:未來開通後,台灣航空公司將可北上直飛歐洲,少飛一千多公里、節省兩小時。據瞭解,此一建議,始終未列入兩岸具體協商,主要是台灣方面有空防安全的顧慮。
夏興華的此一思路是延續國台辦主任王毅去年九月提出格外敏感的開放海峽中線的提議,預料中方將繼續推動這項提議。
已經成功簽署協議并已順利執行的兩岸航運等方面的協議,原本都已碰觸到“司法管轄權”、“海峽中綫”等問題,但都是以“模糊化”的方式,略過不提。然而,略過不提并不等于不存在,今後總是會遇到的,而且還將會相當突出、尖銳。不過,對兩岸航運等議題來說,尚算是小問題。在未來談判、簽署兩岸合作勘探及開採海上石油協議時,有關“海峽中綫”及所衍生的“司法管轄權”問題,就避無可避了。如果解決不好有可能會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瓶頸,甚至阻礙兩岸關係的發展。
其實,阻礙兩岸關係發展除司法管轄權”、“海峽中綫”等問題外,兩岸政策先行,配套牛步化,也是兩岸交流關卡的障礙之一。
兩岸直航後,因為配套的修法在台灣立法院遲遲未能通過,而使相關協議內容迄今無法落實。
兩岸兩會於2009年在南京會談,簽署「兩岸空運協議」補充協議,進一步落實兩岸直航提供便捷的人員相互往來。 台灣陸委會在去年兩會南京會談後不久,就經由行政院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若干條文的修正案,將有關兩岸航空業相互免徵營業稅及所得稅,並同意可隨時將收入匯回公司總部等項目。授權財政部依兩岸協議擬訂。但問題的癥結在於此項修法,在立法院遭到民進黨團的杯葛,迄今仍未能完成修法,致使協議雖已生效,但具體的互惠措施仍難以落實。
立院民進黨團在審議兩岸相關法案時,若不是全力杯葛,至少也是極盡質疑與拖延的能事。使華航及長榮等航空業者,在大陸累計有高達數億元的營運收入無法匯回台灣,資金調度受到影響。就如李登輝當年對大陸的戒急用忍政策,迫使台商在大陸獲利後不敢將本利匯回台灣,導致資金流向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加等地或在大陸繼續加碼投資。因而台灣錯失大陸改革開放的黄金十年,對大陸的經濟無法在第一時間發揮影響力。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固步自封,種下台灣競爭力落後的苦果。李陳時代雖已過去,但在野的民進黨仍提不出對台灣有利的政見策略,只能為反對而反對,阻礙了台灣藉由與大陸修睦和世界搭橋,重振台灣經濟的良機。
工商時報在一篇社論中就明白指出,在兩岸交流中,由於國民黨民進黨對於兩岸的交流會商存有基本的歧異,因此即使兩岸兩會所簽署的協議,在法理上或不需經立院審議即可自動生效,但是如涉及相關法律的修改時,在野的民進黨秉持手握的立法權,對協議的真正落實產生實質的干擾關卡效應。從而出現兩岸實質交流合作走在前頭,行政部門的政策配套只能尾隨,立法部門的修法進度則是嚴重落後的特異狀況。
這種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之間的落差現象,自然會影響到兩岸關係的進一步開展。 兩岸直航相關協議無法落實,只是冰山一角,未來ECFA的協商、配套、生效,可預料更將面臨層層關卡的考驗。相關部門主事者如果認知與準備不足,立法院國民黨團如仍違反民主政治運作法則,多數遷就少數,任由民進黨操弄,而無作為,馬英九恐將泥足深陷進退失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