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余秋雨:我要感谢谣言 - 谣言让我成为“雾霭人物”
余秋雨:我要感谢谣言 - 谣言让我成为“雾霭人物”
作者:余秋雨 | 2014/1/28 9:43:40 | 浏览:2356 | 评论:0

余秋雨:我要感谢谣言 - 谣言让我成为“雾霭人物”

余秋雨:我要感谢谣言 - 谣言让我成为“雾霭人物”

  有关余秋雨的新闻一直不断。继去年10月在联合国总部畅谈“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脉”之后,日前,他的最新著作《吾家小史》(精装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余秋雨对各种谣言作出回应。余秋雨说:“因为有那么多虚假,真实就显得更加珍贵。但在平时,有关真实的记忆常常沉睡了,黯淡了,褪色了。等到谣言一起,真实的记忆从深处被唤醒。唤醒一处又会连带多处,生命的重量又重新回归。”

  去年6月,余秋雨将之前出版的《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改写为这本《吾家小史》。《吾家小史》讲述了余秋雨和其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被诟病已久的“文革”经历,“诈捐门”始末,与马兰的“被离婚”,第一次婚姻及收养的女儿,都在本书中做了一个完整而郑重的交代。出版方认为,该书以全新的内容描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百年间的悲喜沉浮,以及余秋雨的心灵成长历程。

  与其他“余氏作品”不同的是,在该书中,余秋雨花费了大量笔墨记述了岳父、岳母的非凡经历,以及妻子马兰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选择。字里行间表露出他对妻子的浓浓爱意。

  谈到该书的动意,余秋雨表示,这是他的某种“回应”。近年来,社会上对余秋雨本人有诸多批评和质疑。他表示自己“受害匪浅”,十分痛恨谣言。他在该书自序中说:“中国文化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毛病。毛病中最让我感到痛切的,是它纵容谣言。”他在书中也将自己被种种传闻中伤的经历陈述出来。

  余秋雨说:“我自己,就曾一次次被谣言带出来的真实所震惊,所感动……还要以这本书的名义,对谣言表示感谢。”

  该书专有一章记述余秋雨在母亲病榻前的内心独白《侍母日记》。其情深意长、直抵心灵的文字,让读者看到另一个余秋雨。他曾多次表示,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对母亲的感情也十分深厚。2012年12月,母亲病危,他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推掉所有的工作,在医院陪伴病危弥留的母亲。在这期间,写下《侍母日记》。

  他写道:“直到今天,随着马兰手上的棉签,我才细看妈妈的嘴。它的张合,是我们的童年;它的紧闭,咬过了饥饿和灾难;它的微笑,是我们的家园。此刻,它终于干涸了,干涸在不懂事的后辈前面……”

  “妈妈,您知道吗,您虽然已经不会言语,却打开了我们心底的千言万语……”

  他还写道:“我爸爸,却被攻击我的谣言气死了。他的死,有医学上的病因,但不能排除他临终前床头的三份报刊。一份广州的,一份天津的,一份上海的,对他造成了最后残害。这些报刊在造我的谣,而这些谣言使爸爸联想到了我家在‘文革’中的悲惨经历。一种巨大的逆反,让老人家痛彻心扉。这位抗拒了十年谣言而获得过胜利的英勇老将,终于牺牲,为了他的儿子。”

  余秋雨表示,由于某人连续不断地将谣言堆砌,使他成了一个疑点很多却又谁也不知真相的“雾霭人物”。“从另一方面看,‘雾霭’成了一个隔离层,使我不受任何干扰地写那么多书、走那么多路、研究那么多重大课题。”

  在本书最后,余秋雨说:“这本书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历史。这历史,虽然低微却以小见大,与通行的历史教条有根本区别。而正是这区别,使它与生存良知有关,与文学本性有关。”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27楼的血色遗书:985夫妻用生命叩问的环保真相 2025-06-25 [195]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再读格雷厄姆 2025-06-25 [143]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2025-06-21 [252]
胡志华:国际供应链智能化趋势对我国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5-06-16 [345]
扎克·迈耶斯:全球监管合作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6-16 [336]
斯坦福教授大卫·拉伯雷: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也正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2025-06-11 [476]
梁文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共识? 2025-06-03 [877]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 2025-05-28 [863]
《思考,快与慢》:一种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2025-05-28 [895]
教育资讯 | 纽约时报:美国教育体系的政治异化与改革突围 2025-05-27 [102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