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危机与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的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含糊其辞,但这并不会损害中国的利益。
一方面,中国历来反对干涉别国内政,这种信念源于其在一个半世纪里对“内忧必然招致外患”的切肤体验。中国很难为俄罗斯干涉乌克兰内政一事进行辩护,但其同样反对国际制裁这种形式的干涉。因此,中国在原则上是反对国际制裁的——只有极个别的棘手情况除外,比如伊朗和朝鲜问题。
另一方面,正如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的关系,中国宣称对台湾以及南海和东海的多处岛屿拥有主权,希望能控制这些地方并最终使其合法化。中国一直在不断部署准军事化的海监船,增加在这些地区作业的中国渔船。通过这些举动,中国希望在争议地区造成“生米煮成熟饭”的局面,从而增强自身在领土要求上的话语权,并将其他有领土要求的国家排挤出去。因此,对于普京为坚决维护控制权所采取的大胆举动,中国领导人一定暗自钦佩不已,这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普京在处理克里米亚问题时墨守成规,即就克里米亚的未来举行全民公决,这种做法令中国深恶痛绝。众所周知,中国境内存在多个自治区,若在这些地区举行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其结果可能不利于中央政府的持续统治,西藏和新疆尤其如此。此外,民意调查结果清楚表明,若就台湾前途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台湾人都会反对与大陆统一。
因此,最终,中国只能发表含糊其辞、徒劳无益的声明。在就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谴责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进行表决时,中国投了弃权票(俄罗斯行使否决权)。中国谴责一切暴力行为,呼吁维护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并敦促国际金融机构提供援助以缓解乌克兰面临的经济困难。中国的这一政策不偏不倚,既没有站在俄罗斯一边,也没有站在西方国家一边。
然而,中国很可能会从其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中获益。
首先,俄罗斯现在处境孤立,中国一方面拒绝加入孤立阵营,另一方面又为普京提供了外交斡旋空间,这对中国不无裨益。即便在参与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中国不会正式表态,从其以往的执行情况也不难看出,中国在惩罚俄罗斯的问题上肯定会迟疑不决。
这将有可能增强中俄两国间的经济与外交吸引力。中俄两国都很清楚,乌克兰危机的种子早在西方试图拉拢乌克兰并使其脱离俄罗斯势力范围之时便已埋下,这种认知增强了两国间的凝聚力。在叙利亚冲突和伊朗发展核武器问题上,中俄两国立场更为接近,与西方差异较大;两国可能会发现,它们走得越近,就越能使事态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何乐而不为?
其次,中国一直都对奥巴马政府奉行的亚洲“再平衡”政策感到恼火。美国政府对该政策的论调前后矛盾,致使中国各界人士对其多有怀疑。眼见美国在远离亚太的危机中越陷越深,中国自然有如释重负之感。这反过来可能会使中国觉得,它可以对那些依仗美国支持的不懂安分守己的邻国更加不留情面。
最后,尽管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的中国和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的俄罗斯彼此都本能地存在戒心,但是与以往相比,眼下,两国之间更有可能弥合彼此在以下敏感问题上的立场分歧:俄罗斯向中国出售高科技武器,以及中国要求以低于俄罗斯此前提出的价格向其购买天然气和石油。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幸灾乐祸”,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尽管中国表达了同情之意,但其很可能感觉乌克兰的不幸恰恰有利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