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来源:北美華文新聞 | 作者:劉晨懿之 | 2014/5/2 9:19:26 | 浏览:2017 | 评论:2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哈佛大學六位在中國領域研究的頂尖專家首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能否成為世界領袖」。左起:愛力爾特、庫珀、柯偉林、孟曉犁、包弼德和傅高義。(記者劉晨懿之/攝影)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華裔院長孟曉犁(左一)主持2014哈佛中國論壇主題討論,與五位哈佛大學世界頂尖教授一起探討領袖中國。(記者劉晨懿之/攝影)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逾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學者參與哈佛中國論壇。(記者劉晨懿之/攝影)

  2014哈佛中國論壇18日至20日在該校召開。此次論壇主旨為「領袖中國」(Can China Lead),邀請多位來自中美的重量級嘉賓,共同討論中國能否成為世界領袖,世界對此如何應對,以及中國當下最棘手問題的處理方法等,吸引1000多名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學者前來聆聽。

  本屆論壇首次邀請六位哈佛大學在中國領域研究的世界頂尖專家齊聚一堂,成為論壇最大亮點之一。

  論壇由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華裔院長孟曉犁主持,該校副教務長包弼德(Peter Bol)、國際經濟系教授庫珀(Richard Cooper)、商學院教授柯偉林(William Kirby)、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愛力爾特(Mark Elliot)和前主任傅高義(Ezra Vogel),以他們獨到的學術研究和見解,和多次來往中美的經驗來分析「中國能否成為世界領袖」。除庫珀外,另五位講者都能說流利中文。

  柯偉林今年出版的一本書,與這次主題不謀而合。他提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崛起、高量高質的基建和教育等,都讓中國引領世界成為可能,然而也受政治體系、區域性控制、軍事力量和腐敗等問題限制。他認為應該思考的是誰將帶領中國走向世界。

  包弼德以史為鑑,談到在唐代時中國在文化、經濟、宗教和軍事方面都是世界一流,在當時就是世界領袖,他提出的問題是「現今的中國如何領導世界」?他說世界會聽其言而觀其行。

  庫珀談到,中國在很多領域都是其他國家的範例,但卻不是創新和提倡帶動者。中國應該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兩者合一,成為真正領袖。

  愛力爾特也談到歷史,回顧中國清代,他認為沒落是因為政府腐敗和中央缺乏有意願和才華的領導者。他說,中國未來可以成為領袖,但將面臨各種挑戰。中國會將世界引去哪裡,取決於國家領導和在場各位學者。

  傅高義談到,哈佛大學共有四代亞洲研究學者,當天在座涵蓋後三代領頭人。他認為,中國領導世界還需繼續學習,了解世界其他國家和吸取美國教訓,變得更加開放,進一步發展人文民主,還需有一個能理解世界的國家領袖。

  孟曉犁最後給出精采總結,中文的「領袖」二字字面上代表「領口」和「袖子」,因此要成為領袖,就要有緊迫感,捲起袖口苦幹。

  論壇分主題演講以及「中國與世界」、「舊與新」和「私與公」三大題目討論,出席嘉賓包括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主席田源、美中關係國家委員會主席Steve Orlins、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海航集團主席陳峰、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和世界銀行副行長祝憲等,分別在各自領域分享和探討中國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18日在哈佛中國論壇發表演講。(劉晨懿之/攝影)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18日在2014哈佛中國論壇上,發表關於「中美關係未來」的演講。他使用中英文雙語演講,展現極高的語言能力。

  陸克文談到,中美關係將是21世紀最大的挑戰之一。以史為鑑,一個已存在的大國和在崛起中的大國往往會衝突,然而中美雙邊關係穩定良好,將對全世界都有益。

  陸克文形容自己是現實主義者,承認不同點,但更應看到共同點。

  他認為中美在各方面都有共同的國家利益,如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面臨的挑戰;亞太地區的區域性穩定也是兩國共同的安全利益。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都希望保證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和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兩國經濟協調發展對每個人都有利。

  他說,21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中美兩國雙邊協議和談判很重要。中美領導習近平和歐巴馬相約的一年一次首腦會議,將是兩國未來關係很積極的機會,可藉此共同設立共同目標和應對政策。

  他認為,雙邊未來可靠機構、安排和協調來面對挑戰。他說自己較了解中美兩國,對兩國關係抱樂觀態度。

  另外,陸克文鼓勵在場學子擔當起兩國關係的橋樑作用,多讀書交朋友,幫助兩國人民認識對方,將美國的思維和資源帶回國,在未來的公司和政府部門等扮演橋樑角色。

哈佛中國論壇閉幕 學者鼓勵海歸(俞國梁)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上千人參加了哈佛中國論壇閉幕,擠爆會場。(俞國梁/攝影)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徐小平在哈佛中國論壇閉幕式中演講。(俞國梁/攝影)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哈佛中國論壇共同主席王子瑤(右)與聽眾合影。他頭上戴的是獲贈的少數民族帽子。(俞國梁/攝影)
 
 
哈佛中國論壇日昨在哈佛大學科技中心閉幕,觀眾擠爆了能容納上千人的B館。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演講,提出「未來十年將是留學生回國創業的黃金十年」,獲得滿堂掌聲。

徐小平無疑是場內場外的明星,總是被圍得水洩不通。做為新東方的合夥人之一,攜手俞敏洪將無數的學子送出國門深造;做為真格基金的創始人,他又是夢想著回國創業的學生眼中的天使。

當天他演講的題目是「當代中國留學生的歷史性選擇」,開宗明義的表示,未來十年將是留學生回國創業的黃金十年,當今中國社會的種種不足,正需要留學生們去改變、去支援、去填補。他列舉了眾多留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包括由谷歌中國前首席戰略官郭去疾創辦的跨境電子商務平台蘭亭集勢(ligh tin the box)以及史丹福最年輕中國MBA學生陳歐創辦的聚美優品。

最後他演唱了當年自己作詞作曲的歌曲「留學生涯」做結尾,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再次告訴大家,這是一個黃金時代,留學生們有著無窮的機會。

身為政府官員,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把原來擬定的演講內容臨時更換,針對三天論壇裡大部分觀點都把政府部門看得一片漆黑,通過他親身參與的國家債券改革歷程,表明中國的發展沒有政府的創新和改革是不行的,同時也需要留學生回國到政府部門工作,推動進一步深化改革。

龔方雄是摩根大通中國投資銀行主席,他認為接下來的十年才是中國經濟重要的十年,雖然面臨另一位論壇嘉賓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所說的「中等收入陷阱」,但只要發展資本市場,讓其成功轉型,經濟繼續騰飛是必然的,這正是學子們回國創業的機遇。

來自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陳志武,對中國的教育改革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他很驚訝,社科院研究阿根廷的高級研究員,居然從未去過阿根廷,而他想從北大清華找研究過英國經濟史的助教,竟找不到專門研究的人。而在美國,無論多小的課題總會有人窮一生之力去研究,這讓他對中國的教育方式產生了質疑,並斷言中國的教育如再不改革,將不具備成為強國的競爭力。

60位演講嘉賓,1200多名與會者,20多場研討會,在不同的建築與場館裡,探討關於中國科技、經濟、創新和城市化領域等各項議題,腦力激盪,各抒已見,共同分享著一場場中美文化、思想交流的盛宴,今年的哈佛中國論壇帶給大家全新的感受。

哈佛論壇 把脈中國教育(俞國梁)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2014年會,能容納350人的大廳裡座無虛席。(俞國梁/攝影)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2014年會,哈佛商學院教授柯偉林在演講。(俞國梁/攝影)
歷時兩天的哈佛中國教育論壇2014年會,5月2、3日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Longfellow Hall舉行。今年年會主題為「國際化視野下的中國教育與領導力」,邀請到哈佛研究中國的「四大名教」傅高義(Ezra F. Vogel)、包弼德(Peter K. Bol)、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和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擔任主講。

能容納350人的大廳裡座無虛席,年會主席、哈佛教育學院國際教育政策項目研究生張曉菲主持開幕式。

首講是哈佛商學院教授柯偉林的「中國能否在21世紀成為世界領袖」。曾在2002年到2006年出任哈佛文理學院(本科生院)院長的柯偉林,對哈佛的本科生教育進行了重大改革,提高了哈佛本科生的實力和水準,使得文理學院獲得50年以來最快的發展速度。

做為研究中國的權威,柯偉林的發言從清末開始。他說,辛亥革命廢除了舊的科舉考試制度,孫中山新成立的民國政府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大學,有中央大學、上海交大等國立、私立大學,還有燕京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等國際大學。這些優秀的大學體系,在1960年代被摧毀後,影響巨大。

1977年的恢復高考,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拐點,大學系統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重建,北大、清華試圖回歸到他們早期的優秀傳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畫。現今,新型的大學如西安外事學院等民辦學院,還有哈佛上海分院、昆山杜克大學等國際大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國再次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的領導中心之一。

他認為中國的高等教育除了所注重的專業化和技術化,更應加強教育的人文性,需要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

他最後說到,中國希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合作辦學正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清華大學100周年校慶的時候,國家主席胡錦濤談到1911年自由教育價值的基礎,意義深刻。「清華大學100年前的設立是為了把最優秀的中國青年送出國留學,100年後來自全世界的優秀青年在這裡學習如何成為世界領袖。中國如何不將引領世界?」

「鄧小平時代」作者,哈佛「中國通」傅高義教授在第二天舉行的演講中,涵蓋了鄧小平等人早期赴法國求學、文革之後重新開放高考、與美日等國交流引進人才等話題。傅認為中國在鄧小平模式下取得的進步是巨大的,中國的教育事業也在持續發展,如今轉向注重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及創新精神,相信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會使當今世界國際化熱潮中各個國家都彼此獲益。

陸克文:教育才能實現中國夢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2014年會,年會主席張曉菲(左)與陸克文合影。(俞國梁/攝影)
 
6頂尖學者把脈哈佛“領袖中國“論壇  陸克文:中美關係21世紀最大挑戰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2014年會,前澳洲總理陸克文做開幕演講。(俞國梁/攝影)
 
 
2014哈佛中國教育論壇2、3兩日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Longfellow Hall舉行。前澳洲總理陸克文繼哈佛中國論壇之後,再次出任開幕演講人。聯合國駐華代表處代表辛格致閉幕辭。

陸克文的演講圍繞在教育與全球化的關係。他提到了「中國夢」,多次詢問在場聽眾什麼是你的「夢想」?而作為國家,實現「中國夢」的方法就是教育。

他強調中國的崛起離不開教育,教育政策是迫切需要的國策,因為教育推動的不只是經濟、文化、技術,還有全球化。對於建立一致的全球價值觀,離不開科技和語言。而全球化下的教育,需要明白國家關係的複雜性,還要改變思維,換位思考。他認為「老外」應該多瞭解中國的文化和文明,而要瞭解一個國家,就需要掌握這個國家的語言。他打趣道,一些哈佛學生認為不用學習中文就能夠瞭解中國,我認為這是你的「美國夢」。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大学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 德莱塞维茨 2024-11-16 [51]
特朗普宣布获胜|丁学良教授分析:世界将巨变 2024-11-12 [153]
毁掉的一代:极左意识形态下的美国大学 2024-11-12 [130]
佐治亚理工大学撤出中国,夹缝中的中外合办大学感到寒意 2024-11-06 [303]
周敏博士名列2024年世界顶尖华人社会学家榜首 2024-11-06 [307]
82名诺奖得主就美国大选发布公开信 2024-11-04 [362]
加州数十间银行被盗,原来南美职业大盗偷豪宅只是副业 2024-11-04 [331]
德州真牛!新规:医院看病要查身份,非公民账单,直接找联邦要钱! 2024-11-04 [334]
给你开个眼,美国左疯性别 2024-11-03 [392]
驻美大使馆发公告:华人用美金换人民币成功后,中国账户遭封禁 2024-11-03 [38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Hxwfeipi说:留言于2014-05-08 22:00:52(第1条)
尊敬的姜教授:您好!
很高兴能获得您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很感动,更高兴因为您和美国华裔教授專家網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多了我们与各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的合作机会。我们万分真诚地邀请您们能来浙江考察,感受我们浙江温润清新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底蕴、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2014年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