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華裔企業家、福茂集團董事長趙錫成博士及家族基金向哈佛大學商學院捐贈4000萬元用於興建一所高級管理教育樓,為紀念趙錫成夫人,命名為「趙朱木蘭中心」。這是哈佛大學建校370多年以來第一座以女性命名、同時也是首幢以華裔命名的教學建築,將於24日正式動工興建。
22日趙錫成及其大女、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在下榻酒店接受專訪。趙錫成動情追憶他與一生摯愛的妻子相濡以沫走過一甲子的歷程,有別於時下流行的「虎媽」,他形容趙朱木蘭為「馬媽」,意謂她凡事一馬當先,以身作則。
在趙錫成眼中,朱木蘭是一位平凡而又獨具一格和堅毅賢惠的女子。他形容愛妻有很多優點,謙遜、慷慨、樂於助人、勤奮努力和堅強等。「她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可以讓人從人群中看到她的獨特,讓認識她的人無不印象深刻和心生敬佩」。
趙氏夫婦培養六位優秀女兒,其中四位都是哈佛商學院優秀畢業生。趙錫成將這一切都歸功於妻子的辛勞和教育得當。他說趙朱木蘭重視教育和不斷學習,在50歲時仍返校獲得研究生學位,以自己行動教育女兒們要自立、自信、自制和自正等。
當趙小蘭被任命為勞工部長時,趙朱木蘭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剛完成第一次化療,為了參加女兒的就職儀式,振作精神,一路堅持。後來得知內情的小布希總統被她的精神打動,每年都寫信鼓勵她。趙朱木蘭抗癌七年,創造奇蹟,而且面對病痛從不抱怨。
追憶與愛妻相識過程,趙錫成記得每一個細節,彷彿就在昨天發生。他形容兩人「門不當戶不對」。他來自清寒的農村家庭,而趙朱木蘭父親當官富甲一方。兩人相識於上海一所中學。趙錫成第一眼就被趙朱木蘭特別的神韻吸引。
由於戰亂,兩人被迫相隔兩地,其後輾轉先後去台灣。趙錫成不捨摯愛,千方百計到處尋找,一年半後才得以重逢,趙朱木蘭被他的癡情打動,兩人成婚。
讓趙錫成十分自豪的是58年的婚姻,他們從未吵架。他讓妻子相信,她是他一生唯一最愛。在面對不同意見和做法時,兩人都儘量磨合解決。
以趙朱木蘭命名的哈佛大樓即將動工,趙錫成感到十分高興和感恩。他希望這座樓能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中美人培育與交流中心,同時將趙朱木蘭精神發揚光大。
趙小蘭感到十分高興和感恩的同時,希望這座樓能成為一個國際化中心,同時將母親精神發揚光大。
趙小蘭在受訪時也表示,希望此次捐贈的大樓和對華人學生資助的獎學金可以培養更多有國際觀的領袖。
她指出,在中國不斷崛起的今天,中美雙邊關係成為最重要的國際關係。她是第一位進入美國總統核心的華人,她用自己經歷,驗證華裔也可以對這個國家做出很大貢獻;同時在任職勞工部長期間,她一直致力推動中美關係發展。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母親趙朱木蘭的教育。趙小蘭說母親一直堅持中國傳統,與家人慶祝每個中國節日,甚至在過年時為女兒們親手縫製紅色新衣,她一直提醒孩子們不要忘本,將中西方文化結合才是最好的組合,其遠見在今天都得到驗證。
在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趙小蘭最想對天堂的母親說一句「謝謝」,感謝她的養育之恩,感謝她的悉心教育,感謝她成為自己的榜樣。
再次回到哈佛大學,趙小蘭欣喜看到有更多的優秀亞裔學生。她提醒華裔學子,進入名校並非最終目的,真正重要的是拿到學位後的發展,如何學以致用和回饋社會。
她說,父親這次慷慨捐贈,樹立很好榜樣,希望鼓勵更多的亞裔成功人士回饋社會,保持民族自信。讓主流社會看到,我們不僅是索取,更有能力為這個國家做出貢獻。
专访赵锡成、赵小兰、赵安吉:哈佛校园里将有一株不凋的木兰(侨报网 李洋)
宣布捐赠仪式上的照片
哈佛商学院定于24日在其波士顿校区为一所崭新的高级管理教育设施——赵朱木兰中心动土奠基。该中心将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座以女性命名的建筑,同时也是第一座以华裔命名的建筑。
赵朱木兰中心的捐建者——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赵锡成一家再次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
赵锡成与他的女儿,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和福茂集团副董事长赵安吉在纽约共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们向记者细述了一个美国华人家庭缘何成功,细微之中蕴含着怎样的力量。
家庭的灵魂:朱木兰
记者见到现年已88岁的赵锡成时,他仍处在勤勉的工作状态中。赵锡成工作之余,最铭记于心的人依然是他的夫人朱木兰。赵锡成对朱木兰一直心存感激,认为她是赵家实现成功的灵魂人物。
青年时的赵锡成仪表堂堂,谈吐不凡。他笑言人缘挺好,又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自然是女孩们垂青的对象。他回忆年轻时的朱木兰气质高雅,落落大方而又矜持有度,便非常欢心。他相信朱木兰那时对他也很有好感。但他们相爱时,无奈赶上中国内战时炮火纷飞的混乱年代。
回顾往昔岁月,赵锡成仍颇多感慨。他说,朱木兰虽然出身富家,但一直勤俭持家,也教导自己的孩子要节俭。凭借着朱木兰的持家有方,令赵家安然渡过了清苦的岁月。
赵锡成在远洋轮船上工作,常常难以和家人团聚。朱木兰往往要带着年岁尚小的女儿奔波很远的路途,为的是能和赵锡成见上一面,但这个愿望很多时候也难以顺遂。
结婚之后,朱木兰总是能够体谅赵锡成,全力支持他在外工作,而把心中那份哀愁深深埋在心底,除了深信“明天比今天更好”,更重要的是她做好“贤内助”,全力凝聚整个家庭,用赵小兰的话说,她让家庭“充满了安全感”,让年幼的她确实感受到了家的依靠。
赵锡成回忆说,一次自己对朱木兰提起她十分坚强,从不流眼泪,朱木兰便回到屋里拿出她的枕头说,她的眼泪“都在这枕头上”。这一情景一直让赵锡成难以忘怀。
赵锡成说,两人半个多世纪的相处,“真真正正从未吵过架”。他形容他的太太比较随和,遇事总是商量着办,另外他们也都是基督徒,以宗教的力量让内心归于平静。
赵锡成与朱木兰的六个女儿性格各有不同,年龄也有差距,大女儿赵小兰与最小的女儿赵安吉相差20岁,但赵锡成说,朱木兰仍能让六个孩子亲如姐妹,互相扶持,且各有所成,这令他佩服和感念。
格外重视教育,更是朱木兰引以为傲的生活理念。朱木兰五十岁时决定到大学念书,风雨无阻一直坚持到底,顺利获得硕士学位,此事曾广被外界所称道。她的四个女儿都曾先后就读哈佛商学院,似乎她们也遗传了母亲勤于学习的基因。如今赵朱木兰中心即将开工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实在是对朱木兰的最好纪念。
1994年6月9日,小女儿赵安吉仅用三年时间以特优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与母亲赵朱木兰女士,父亲赵锡成博士及同是哈佛校友的三位姐姐赵小兰(右二),赵小美(右一),赵小婷(左二)参加毕业典礼合影。
从梦想到成功的距离
赵小兰卸任美国劳工部长之后,生活是否轻松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赵小兰对记者说,现在她仍然很忙碌。她在传统基金会等组织仍有很多工作要去做,而她只有为数不多的助理;虽然与当劳工部长时的环境不同,但工作日程还是排得满满的。
赵家家庭成员虽然个性皆不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特性便是勤勉踏实。目前已接手福茂集团大部分日常工作的赵安吉,继承了她的父亲和姐姐的勤奋传统,夜以继日地工作。她的工作相当紧张,赵小兰透露,节假日现在对于赵安吉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
赵锡成对记者坦言,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华人移民家庭在美国能够发展到今天的面貌,并没有什么命运的垂青,而是靠每个人的努力,全家人的打拼才赢得的。在他眼里,普通华人在美国谋求事业成功不应幻想着靠运气、走捷径。
赵小兰认同父亲讲的一席话。她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机会,所以一定要做好准备,认真努力,脚踏实地。在美国,很多机会是突如其来的,把握住这些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靠自己。
上世纪50年代末,赵锡成到美国寻求发展。1961年,朱木兰带着8岁的赵小兰和其他两个孩子到纽约与赵锡成团聚。然而初到美国的生活是清贫和艰苦的,全家人都需要面对一番紧张的打拼,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赵家初到纽约,是住在皇后区的一处并不豪华的公寓楼里。赵锡成作为第一代新移民在外奔波劳作,有时候不得不打三份工;而朱木兰则尽可能让家里有温馨的氛围,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数十年后,已是福茂集团董事长的赵锡成故地重游,再次回到一家人曾住过的公寓楼,发现自己昔日的居所现在住着来自孟加拉国的新移民,而房里的布局没有太多变化,仍恍如昨日。
对于孟加拉国新移民入住在皇后区的老宅,赵小兰对记者说,这恰恰是美国梦的最好体现,一代代来自中国,来自亚洲的新移民追寻老移民的足迹,到这里寻求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赵小兰说,一个稳定的家庭对于华裔和亚裔族群在美国发展和成功是关键的。她这样描述,如果换作是她,她会怀疑自己是否有她父母那样的勇气在不到而立之年时离开祖国,带着三个小孩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家。
赵小兰回忆那时的赵锡成和朱木兰在她眼前总是坚持十分乐观的态度,深信在美国能够闯出一片天,全家在这里的生活会过得更好。他们后来确实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了属于自己的美国梦。赵小兰说,虽然开始在美国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怎么好,但并没有什么关系;她有非常好的父母,时刻引领她前行,她感到非常骄傲。
实际上,经过全家人的努力,赵锡成一家经过若干年时间就在纽约州购买了一栋大房子,全家人的生活条件逐渐大为改善。赵小兰笑言,当时前来送信的邮差有些吃惊,他一度以为是个公寓楼,他之前也从未见过一个美国华人家庭能拥有这么大的房子。
赵安吉说,父母鼓励孩子们了解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弥补不足。赵安吉年少时也有很多理想,其中一个就是做一个企业家,尝试解决问题和展开创新,如今她的这一梦想实现了。
赵安吉和姐姐赵小兰还就个性特点作了番饶有兴致的讨论。赵安吉觉得自己的五个姐姐也都是很好的模范,启发她成长,而且大家都有差不多的价值认同。她觉得个性不同并不是由于姐姐出生在中国,而自己在美国出生,而是由于自己已经处于和父亲与姐姐成长时所全然不同的时代。
1963年,赵朱木兰女士全家在纽约皇后区一室一厅的公寓内。房间虽小且简陋,但充满温馨与憧憬的家却其乐融融。抵美国团聚后生活渐渐安定,愉快地欢度中国农历新年。木兰及女儿们都穿着中国传统式新服。
中国心:毋忘华人身份
1979年,赵小兰在父母的引领下,第一次回到中国。她对那次旅行印象很深刻。赵小兰对记者说,她第一次回中国就走访了不少城市:北京,上海,桂林……那时感到很兴奋。
赵锡成全家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很眷恋,回国很频繁。朱木兰生前希望能去新疆看看,但无奈她的身体已染恙,终于无法成行。最后是赵锡成带着他的女儿前往新疆,替朱木兰完成了她的心愿。
赵锡成和朱木兰在这方面对子女的影响无疑是最关键的。赵小兰回忆说,她的父母总要教她们这些孩子遵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她的母亲带领大家庆祝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天晚上都要烧中国菜。父母告诉她们只在美国社会做得好还是不够的,也要记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的遗产;只有将东西方的生活经验贯通,才真正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赵锡成说,赵小兰小时候想当公交车司机,认为这职业可以帮助民众出行,但她后来到了学校,看到当一名老师可以教育培养更多的人,发挥更多的影响时,又想长大后可以当一名老师。
赵小兰说,她小时候确实想当一名老师,长大后则一直充当着教书育人的角色,特别是在她担任美国劳工部部长期间,她都在物色和培养优质人才,为华裔和亚裔青年谋求良好的工作机会。
赵小兰回忆,当她事业起步的时候,在她的事业环境中几乎没有中国人,甚至连亚洲人的脸孔也很罕见。她说,她从没想到要取得怎样巨大的成功,而是希望让她的父母为自己骄傲,让华人社会为她骄傲。为了实现事业的成功,她坦言每天工作都要非常刻苦,要想着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为此付出了很多。
赵小兰对记者说,她必须提醒自己,如果她无法取得成功,日后恐怕不会有人再想走她的道路。赵小兰表示,如今美国华人甚至亚裔美国人可以循着她走过的路取得成功。
赵小兰对仍有不少移民来美的华人仍然信心不足感到难过。她强调指出,美国华人有很优秀的民族价值体系,也有很多值得美国社会分享的经验;美国民众也能从华人那里受益良多。
赵小兰说,当她刚来美国时,华人群体在美国还是很微不足道的,白人仍是美国社会主流。但现在,美国社会族群的多样化在快速发展中,白人所占比率持续减少,华人人口在持续上升。美国华人已经具备了不少实现成功的潜在条件,如看重家庭,注重教育等,他们不应该感到忧虑、气馁和茫然,而是应对传统价值和族群未来充满自豪和信心。
哈佛商学院赵朱木兰中心正门预想图
新闻背景:哈佛商学院赵朱木兰中心
赵朱木兰中心位于哈佛商学院其波士顿校区,将设有会议室,办公室,餐厅和教室。此中心得以建立实蒙赵锡成博士及家族基金会四千万美元慷慨捐赠所赐。赵朱木兰中心在2016年建成后,将成为每年来校园进修或参加项目的来自全球各地的万余名管理人员进入哈佛商学院的门户,并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枢纽。这份厚礼是以已故的赵朱木兰夫人—赵氏这一美籍华裔族群中成就最为杰出的家庭里倍受敬爱的女主人的名义捐赠的, 以纪念她卓越的一生和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赵家是哈佛商学院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有四个女儿都入读过该院的家庭:前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赵小美,赵小亭,赵安吉。
赵朱木兰中心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座以女性命名的建筑,同时也是第一座以华裔命名的建筑。赵家基金会的慷慨捐赠除了建此中心外还设立了奖学金:赵朱木兰和赵锡成家族奖学金基金。赵朱木兰中心计划于2016年6月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