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有7万多人死于脑梗,该病还是占用护理人手最多的疾病之一。新成果有助于开发治疗肢体麻痹、意识障碍等脑梗后遗症的药物。
研究人员调查了海外研究机构汇总的脑梗患者血液成分与症状关系的医学数据后,发现了一种名为RANKL的蛋白质。他们培育出一批患脑梗的实验鼠,在实验鼠发病4小时后直接向部分鼠的脑内注入RANKL蛋白质。结果显示,脑内注入蛋白质的实验鼠,脑损伤部分的体积减少了约40%。
研究小组发现,在出现脑梗时,脑内免疫细胞会释放促进周围细胞死亡的物质,引发炎症,而RANKL蛋白质则能遏制这种物质的释放。此前,这种蛋白质被认为能够刺激破坏骨骼的细胞发挥作用,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此外,脑梗患者血液中还存在另一种称为OPG的蛋白质,症状越严重,这一蛋白质的数量越多。研究小组确认,OPG蛋白质与RANKL蛋白质结合后会遏制后者的功能。他们使脑梗实验鼠体内的OPG蛋白质缺损,成功令脑损伤的范围比未经治疗时缩小60%至70%。
领导这一研究小组的大阪大学副教授岛村宗尚说,迄今在脑梗初期治疗中,遏制炎症的方法都未获得充分的效果。虽然RANKL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药物,但由于它还会导致骨质疏松,所以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