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余英时获唐奖首届汉学奖 学界赞实至名归
来源:《联合报》 | 2014/6/22 1:48:22 | 浏览:1745 | 评论:0
                    余英时获唐奖首届汉学奖 学界赞实至名归


史学泰斗、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20日荣获唐奖首届汉学奖,学界咸认实至名归。唐奖得奖理由赞誉余英时 诠释中国思想传统、阐发中国文化现代意义逾半世纪,以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为司马迁的治史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做了最佳现代诠释。

84岁的余英时,1950年自大陆到香港,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六年后赴美哈佛大学就读,博士班师从汉学大师杨联升。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 延聘正教授

他学贯中西,善于通过比较文化史凸显中国文化特色,1974年获聘“中研院”院士,2006年获颁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也是罕见曾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延聘正教授者。

根据“中央社”报导,余英时昨获知受奖,觉得“受之有愧”,“很意外,也不敢当”,不改谦虚本色。余英时已六年未回台,预定9月将来台领奖并举行演讲。

以中文写作 促成各国学者学中文

余英时著述甚丰,一甲子来出版中英文著作逾60本、论文400多篇。“中研院”院士丁邦新指出,余英时最早的学术著作是用英文写成,后来感于英文著作会让东方读者受限,改用中文撰述,各国汉学家也因此须熟谙中文才能阅读其杰作。

史学研究背后 充满广大文化关怀

思想史学者、“中研院”院士林毓生指出,余英时2001年退休前即著作等身,退休后两著作《朱熹的历史世界》、今年初甫发表的《论天人之际》更胜之前。

尤其是《论天人之际》,借用德国哲学家雅斯培《轴心突破》(人类对宇宙、人生体认的思维跃进)观念,探讨中国古代思想起源,为中国思想史最重要的问题“‘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渊源”提出定论。

唐奖基金会执行长陈振川表示,唐奖创办人尹衍梁出身历史背景,成立汉学奖是考虑全球向来重科技、轻人文,东方人文类更缺乏重大奖项。希望透过汉学奖鼓励汉学发展,在亟需追求永续发展的21世纪,让东方思维对人类未来提供解答,将来也将建立唐奖博物馆。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27楼的血色遗书:985夫妻用生命叩问的环保真相 2025-06-25 [181]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再读格雷厄姆 2025-06-25 [139]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2025-06-21 [238]
胡志华:国际供应链智能化趋势对我国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5-06-16 [331]
扎克·迈耶斯:全球监管合作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6-16 [322]
斯坦福教授大卫·拉伯雷: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也正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2025-06-11 [463]
梁文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共识? 2025-06-03 [860]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 2025-05-28 [851]
《思考,快与慢》:一种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2025-05-28 [881]
教育资讯 | 纽约时报:美国教育体系的政治异化与改革突围 2025-05-27 [100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