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進步,人均壽命不斷增加。但研究學者多指出,人類約年過30後腦神經細胞便開始逐漸死亡,隨著人均壽命越來越長,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等腦神經退化疾病的機率便隨之升高。目前從基因角度找出帕金森氏症病因,仍是醫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
洛加大神經內科與分子醫藥學(UCL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olecular and Medical Pharmacology)華人副教授郭明(Ming Guo),其帶領的研究團隊繼2006年發現人體細胞粒線體(mitochondrion)健康與否造成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於今年6月再創醫學突破。其研究發現,一名為「木蘭」(MULAN)的基因能有效抑制粒線體死亡,進而延緩、防止帕金森氏症惡化,甚至可預防罹病。此研究一出,引來各國研究團隊關注,研究報告更有韓文、俄文等多國語言版本。
郭明表示,2006年的研究發現,PINK 1與Parkin兩個基因主要控管粒線體的死亡與代謝機制。粒線體又名「人體發電機」,除了與人體激素生成分泌有關,更為人體細胞內一主要提供能量來源的胞器,其維護腦細胞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INK 1與Parkin兩基因若有突變,會造成粒線體死亡,且代謝困難。死亡粒線體在腦神經細胞與運動細胞內堆積,便進而造成早誘發性帕金森氏症。
洛加大神經內科與分子醫藥學(UCL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olecular and Medical Pharmacology)華人副教授郭明(Ming Guo),其帶領的研究團隊繼2006年發現人體細胞粒線體(mitochondrion)健康與否造成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於今年6月再創醫學突破。其研究發現,一名為「木蘭」(MULAN)的基因能有效抑制粒線體死亡,進而延緩、防止帕金森氏症惡化,甚至可預防罹病。此研究一出,引來各國研究團隊關注,研究報告更有韓文、俄文等多國語言版本。
郭明表示,2006年的研究發現,PINK 1與Parkin兩個基因主要控管粒線體的死亡與代謝機制。粒線體又名「人體發電機」,除了與人體激素生成分泌有關,更為人體細胞內一主要提供能量來源的胞器,其維護腦細胞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INK 1與Parkin兩基因若有突變,會造成粒線體死亡,且代謝困難。死亡粒線體在腦神經細胞與運動細胞內堆積,便進而造成早誘發性帕金森氏症。
2014年的新研究,進一步發現「木蘭」基因製造的蛋白質,可有效扭轉PINK 1和Parkin突變基因造成的粒線體死亡與代謝困難。相反的,若抑制木蘭基因製造蛋白質,突變PINK 1和Parkin造成的破壞更劇。此外,移除木蘭基因的白老鼠與果蠅,會造成粒線體病態與腦細胞衰退。郭明表示,木蘭基因不僅維持粒線體健康,更與另一控管機制形成兩股拉力,「多一點木蘭,就少一點破壞。多一點PINK 1與Parkin,就多一點破壞」。
郭明表示,團隊研究過程中一邊摸索、一邊尋找研究方向,耗時五年才找出木蘭基因,開闢新的研究領域。接下來將研究更複雜生物的木蘭基因,並把目標將放在如何增強木蘭基因的活性,以及其增加後對人體帶來的其他影響等。該研究發表於期刊eLife,為一不須購買、任何人都可點閱的科學期刊。郭明說,雖然木蘭基因研究仍在早期的臨床實驗階段,到後期的生產藥物或許需要再十年的時間,但相信在研究目標更明確情況下,可幫助世界各國的研究團隊,因此選擇刊登在eLife期刊。
郭明表示,團隊研究過程中一邊摸索、一邊尋找研究方向,耗時五年才找出木蘭基因,開闢新的研究領域。接下來將研究更複雜生物的木蘭基因,並把目標將放在如何增強木蘭基因的活性,以及其增加後對人體帶來的其他影響等。該研究發表於期刊eLife,為一不須購買、任何人都可點閱的科學期刊。郭明說,雖然木蘭基因研究仍在早期的臨床實驗階段,到後期的生產藥物或許需要再十年的時間,但相信在研究目標更明確情況下,可幫助世界各國的研究團隊,因此選擇刊登在eLif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