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未来中国老年人要有多少钱才能体面养老? & 华裔老人的美国晚年生活
作者:叶檀 | 2014/6/27 7:03:38 | 浏览:5564 | 评论:0

总人口中老人比重增加,如果经济结构无法调整提升效率,未来多数老年人口无法体面养老,而中高收入群体将一生积蓄用于养老。
 
2013 年6月13日,联合国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2年修订版》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71.62亿人,增长到95.5亿人。中国人口将在 2030年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滑,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3.85亿人,与现在相近。到2050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将比2005年减少 30%,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67%,下降到2050年的57%,也即7.89亿人。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数 据,2009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数量的12.5%,人数已达1.6714亿人,2013年达到2亿人。据传毛大庆先生的内部发言,到 2028—2033年间,我们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会达到3.9至4.4亿,我们取大数4亿,60岁以上人口,大约会在2033年左右会出现,再过20年 左右,老人群体将比现在更为庞大。
 
与农业时代多数老人没有财富靠家庭养老不同,这一辈老人拥有资产与积蓄,但他们的积蓄将以如同冰山在艳阳下融化,未来涉及养老的一切服务都将处于上涨通道,从护工、老年医院到养老公寓。
 
进 入市场化的老年公寓需要一笔初始投资,目前政府补贴的养老院根本不敷所需,而社区养老院多数状况极差,无法满足老人养老所需。市场咨询服务机构同策咨询研 究部的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全国城市商业化养老机构的潜在需求为可自理老人床位数174万—185万张,需要护理老人床位数为30万—32万张。如果 按现有标准,单一养老项目最优化床位数为400张计算,意味着未来3年市场上将需要新建设至少4500个养老项目。
 
以2013年底价格 论,绿城在乌镇的养老项目,出售的是70年产权的精装修住宅,户型包括72、90、128平方米三种,12500元/平方米,拎包入住。畅销的90平米住 房售价112.5(不计税费),物业费3.5元/平方米/月,90平米为每月315元,享受老年教育、健身服务等,另外计费,如果需要专业护工,与月嫂一 样高昂,一月工资8000元左右,并且每年随行就市,还会上升。
 
万科在杭州大盘良渚文化村里做的养老组团,预计2015年3月交付,在售的有75、100、110平方米三种,均价16000元/平方米。项目拥有30年使用权,每个月可根据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服务费用每月2500-3200元不等。
 
也 就是说,购入养老公寓,或者拥有使用权,门槛在100万到200万之间。需要人性化服务另外收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月费用翻倍。以保守的每月3000元 计,年工资增长10%左右,5年后就会增长到每月4432元,20年后则上升到2万多,则还是老人没有失能的情况下,一旦失能全天侯照顾,则目前就需要每 月8000元以上。人力成本的上升在月嫂与老年人服务领域属于稀缺资源,体现得最明显。
 
现在老人想要入住老年公寓体面养老,不在城市近 郊而是在远郊风景较好之处,基本上需要150万到200万之间,未来仍然需要数十万元以备身体机能不良时的需要,这些老人一辈子的积蓄基本上倾尽于此。一 些高端养老公寓要价更高,入门费在200万元左右,并且没有产权,需要缴纳租金,所有的服务另行收费。当然,这些养老公寓从先进国家取经,触目绿意,在细 节处力争尽善尽美。
 
假设老人入住养老院到最后时间是20年,除租金等费用外,其他每年花费5万元,老人需要的绿色食品等价格降以每年6%的速度上升,每年支出最终将达到15万元以上。
 
针对目前的老人,如果想要在市场养老公寓中,过上体面而人性化的养老生活,最好准备500万以上的现金。至于到2020年以后的60岁老人,那就自己计算吧。一辈子的积蓄用在孩子、用在养老身上,是中国人一生的写照。

          

华裔老人的美国晚年生活(张馨月)

随着中国人留学、就业和移民的人数越来越多,来美国探亲和定居的老人也逐渐增加。初到美国时,有人觉得惊喜,有人觉得不习惯,有人觉得很无聊。语言不通、习俗不同、观念炯异,老人与晚辈能否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

老人要学会自寻乐趣。“好山好水好寂寞“,似乎成了中国人眼中普遍的美国印象。老人在美国生活,不像在中国那样可以到楼下及公园跳广场舞,或在家中 搓麻到深夜。绝大多数探亲老人都是与子女同住,操持家务、带带小孩,子女有时间才带出去旅行。如果自己不会寻找乐趣的话,生活的确会很无聊。来自上海的戴 有宏在美国探亲好几回了,都是与儿子一家同住。他探亲的生活多姿多彩,经常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到处逛,走遍大街小巷,去了很多景点,每天都写博文。探亲不 到半年时间,就写了博文273篇。从他的博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喜欢与人交流,热爱多元文化的人。观光、写博文、参加各种活动、结识新朋 友……戴有宏的探亲生活十分充实有趣。三代同堂享天伦之乐。汪希德夫妇和儿子一家同住了20年,相处十分融洽。汪希德认为,老人和子女同住,可以排遣内心 的孤独感,享天伦之乐;万一出现身体不适等紧急情况,也有人照顾。儿媳苏秀玲对与老人同住也表示很满意。她坦言老人帮了很多忙,教两个孩子学中文,做了不 少家务。像苏秀玲一家三代同堂和睦相处的生活对老人们来说是最理想的,但这样的家庭并不多见。退休之后才移民的老人觉得,生活在异国他乡,不会开车又不懂 英文,能和子女一起生活最好。不然,在陌生的国度,语言、生活习俗和文化上的差异令他们寸步难行。他们认为,如果来到美国也要与子女分开住,还不如呆在中 国好。

一碗汤的距离最美。在美国呆久了的人,会改变中国几代同堂的旧观念。探亲老人来美国只是暂时住一段时间,与子女同住问题不大。移民后的老人如果想长 期居住在美国,一般会想办法与子女分开住。由于不懂英语,不会开车,中国城则成为老人们的最佳居住地之一。和子女住得近,经常能见面,也是不错的选择。敏 华(化名)认为,和自己的父母十几年没有同住了,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硬要一起生活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公婆。 敏华的母亲说,刚到美国时,女儿对她很好,时间久了,说话就不客气了,嫌她脏,嫌她做饭难吃,总是挑她的毛病,哪个老人家一点毛病都没有?

华洋观念炯异。马老太太的女儿嫁了个洋女婿。她抱怨说,美国的做法很不相同,自己认为是对的,在美国人眼里可能完全是错的。她给孙子穿的衣服总是比 大人的多,她认为小孩怕冷,万一冻着了会生病。女婿在家一年四季穿短袖,马老太太要穿两件衣服,她让孙子穿得比她还多,夏天不准开冷气,怕孩子受冻。洋女 婿认为这样做会把孩子捂坏,一回到家就给孩子脱衣服。有一次,孩子发热了,老人认为这是受凉了,还要给孩子加衣服。洋女婿认为,发热了要脱衣服,身体才能 降温。马老太认为,孩子应该睡硬床垫,有利骨骼生长,洋女婿认为,孩子的身子骨软,睡硬床垫简直就是折磨。双方都是爱孩子的,可照顾孩子的方式大相径庭。

老年公寓生活安逸节目多。王老太住在碧近山一带老年公寓,她对那里的生活非常满意。她说,每个星期都有医护人员上门检查老人的健康状况,社区安排定 期的健身活动,老人们也自发安排唱歌。向华老先生住在中国城老年公寓。他说,和子女同住是希望能帮助子女操持家务和照顾下一代,自己有个紧急情况也有人照 顾。如果帮不上子女的忙了,不如分开住,不想给子女增添麻烦。分开住也自在,起码做起饭来不必考虑那么多人的口味,做事情也不用考虑晚辈的时间表。身体出 现不适时,可以打911。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部门会派工作人员上门照顾起居。

挑选合适的养老院很重要。华人老人由于长年的饮食生活习惯,更希望居住在华人养老院,而西雅图地区的华人养老院极少。李越夫妇在贝尔维尤市开办了一 所家庭养老院,受照顾的老人多数是华人。他们可以在那里吃中餐,看中文电视,用汉语交流,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一致,沟通起来较方便。如果子女离得远,老人 想见他们一面还真不容易。有些老人甚至几年都没见过自己的孩子了。养老院的生活几乎就成了他们的全部。选一家比较舒适的老人院,对这些老人来说,是极其重 要的。李越认为,老人们如果受到很好的照顾,可以多活很多年。他对挑选老人院有个建议:不要光看外观,还要打听工作人员是否负责。家庭型老人院一般是企业 主亲自照顾,利益与病人紧密相关。老人走了,他们的收入就会下降,还要重新找新的客源。鉴于此,企业主也会悉心照顾好老人的。而大型老人院的工作人员是拿 时薪的,收入与病人无关。

华人子女要比当地人孝顺。李越表示,华人子女看望老人要比美国人来得频繁。华人老人临终前还能见到亲人,很多当地老人却是在自己的房间悄悄地死去。 老人得了重病,美国医生会对他们抢救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如果生活质量太差,医生会问家属还有没必要抢救。影响子女施救决心的因素有多方面:当地人比较 看重生活质量,认为生活质量太差,活着也是一种痛苦;医疗费用太高昂,却又得不到政府补贴;老人生前买了高额人寿保险,死后子女可得到一大笔保险。符合上 述情况的,美国人的亲属多数会说不抢救了。而华人的子女则偏向于全力抢救。他们想尽自己的能力表达孝心,希望自己的人生不后悔。老一代华人多数是穷人,治 病有政府补贴,医疗费用不会成为亲属的负担。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6]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4]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6]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9]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9]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8]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