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钟海之:海外引智 - 求才若渴需“护才”先行
2014/8/6 6:30:33 | 浏览:2194 | 评论:0

中国各地用人单位一方面大力海外引智,一方面却又对“海归”有防备心态。

中国对于人才需求的结构愈趋多元化,各地海外引智的“大手笔”时常见诸报端。海外哪些智力资源可以为中国所用,怎样用最经济的方式招到最合适的海外人才?近日,中国民间智库首次发布了首份《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填补了大陆对该群体具象认知的空白。

5000万华侨华人中,专业人士约有400万,是活跃在高新技术、教育、金融等领域的技术知识精英,在美人数占到了六成左右,不少人都是因留学美国而留在美国。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移民国来源国;但同时,中国的移民赤字到2013年已达849.4万,中国的人才储备面临一定的挑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间人的流动再正常不过了。既然早年中国人因求学等原因流向美国,在经历一番奋斗获得绿卡后,同样可以被中国的发展机会而吸引流回中国。对祖(籍)国的依恋与熟悉感,是海外华人专业人士回流的催化剂,而当前各个引智平台也足够给力。如果说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学成归国,更多是民族感情在起维系作用,那么如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多项引才计划、各个城市的人才洽谈会,“海归”都是座上宾,则更是一种中国社会尊重知识、尊重海外人才的组织化行为,是敞开怀抱拥抱世界的强烈意愿的体现。

然而,“回流壁垒”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中国一些用人单位对“海归”的心态是既欢迎又防备,“海归”回流后容易在事业发展上遇到天花板。“海归”回国后因父母赡养、子女求学等问题而无奈选择再次“出走”的消息也时常发生。像这样“硬件”和“软件”都跟不上,海外人才只会来了又走。

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侨资、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来的30年甚至更长远,给中国带去更深远变化的应该是“外脑”。前者的成功经验在于,中国在引入外资时也给予优惠政策与经济回报;同样地,中国要留住人才,就不能仅依仗血脉相连的情义,用人单位还需在引入海归之后克服微妙的防备心理、不完全放手的做法,并协调解决其出入境便利度、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让其真正扎根于这方土地。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包振山、卢东祥、刘波:激发八小时外经济活力打造扩内需促消费长效机制 2025-08-12 [173]
许倬云走了,他曾喊话中国青年:我劝你们振作 2025-08-05 [286]
瑞士商会名誉主席:职业教育如何作为国家竞争力引擎 2025-08-05 [313]
梁文道:励志书读多了,人会变傻的! 2025-08-05 [268]
《陈志武教授:思辨能力才是核心能力,多数中国学生不善表达》 2025-08-05 [276]
耶鲁大学教授给博士新生的真诚建议:博士之路,选择与坚持的艺术 2025-08-01 [392]
张维迎:经济自由会带来政治自由吗? 2025-08-01 [438]
66届IMO中国全员金牌荣获团体冠军,满分学霸曾在北大蹭课韦神 2025-07-25 [756]
张斌:宏观经济学的多重困境和反直觉真相 2025-07-23 [737]
余永定:解析美国“大而美”法案 2025-07-23 [103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