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卡内基中国透视》 2014年8月 总第101期刊
2014/9/10 8:25:38 | 浏览:3216 | 评论:0

《卡内基中国透视》 2014年8月 总第101期刊

 

2014年8月(总第101期刊)
主编:王雅平

 

 

中国和太平洋协议
黄育川(Yukon Huang),ASPENIA,2014年7月15日
身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一员的中国,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仍持谨慎态度,并视其为美国遏制中国地区影响力的表现。不过,或许北京应该加入这一协议,以便对谈判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当然,这就需要有关各方协同工作以保持亚洲的经济活力长盛不衰。

TPP几年前扬帆起航之时,中国看上去似乎是一副乐见其成的样子,并没有因自己被排除在外而感到不快。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而言,这一决定是否恰当?这一贸易集团与中国已经参与的RCEP是相互竞争还是互为补充?若对这些大型区域贸易协议的细节解读错误,将可能对亚洲的区域经济基础结构造成严重损害——这一点常常为人所忽视,尤其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有意对区域贸易协定施加影响。

美国的决策者强调指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创立的初衷是为未来的贸易和投资协定设定最高标准,其中包括影响知识产权(IPR)、劳动和环境法规以及国有企业在内的若干敏感问题的行为规范。同时,它会影响到未来多边或双边谈判的框架,其中包括为世界贸易组织倡导下、似乎已经停滞不前的协商活动搭建平台。很显然,设定这样的高标准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大部分地区,这些标准成为全球标准。
 
 

卡内基动态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的核政治
朴振(Park Jin),唐纳德·曼祖洛(Donald Manzullo),崔刚(Choi Kang),李正民(Lee Chung-min),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斯坦加隆(Troy Stangarone),包道格(Douglas H. Paal),金杜妍(Duyeon Kim),华盛顿特区
2014年7月28日 | 朝鲜半岛周边的安全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而为解决朝鲜核威胁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访问韩国以后,韩国人对中国会产生什么期待?韩国期望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功能,这对韩朝关系以及对该地区的势力均衡意味着什么?这些趋势对美韩同盟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孟印关系
 
莫迪治下的孟印关系
格瑞尔(Frederic Grare),法鲁克·索布汗(Farooq Sobhan),华盛顿特区
2014年6月30日 | 纳伦德拉·莫迪当选印度新一任总理为印孟关系的未来提出了各种疑问。莫迪的前任虽然未能最终签署有关边界划分和水资源共享等关键协议,但是他与孟加拉国的关系牢固并从中受益乃是事实。两国政府的任务都是继续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并使这种关系上升到新的高度,但孟加拉国的国内政治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两国的这些努力。孟加拉国前外交官法鲁克·索布汗就这一重要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研讨会由卡内基的格瑞尔主持。
 
卡内基中文网最新

 

东南亚联盟
 
东盟四分五裂,克里谋求共同立场
维克拉姆·尼赫鲁(Vikram Nehru),德国之声
2014年8月6日 | 克里此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缓解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其出访之时正值东南亚多国就南海部分区域归属问题引发与中国的争端。尽管中国最近从与越南争议海域撤出石油钻井平台之举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但是中国在该地区的长期战略何去何从至今仍无明确答案。中国宣称拥有百分之九十的南海领海主权,人们相信这一地区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乌克兰
 
中国在乌克兰的胜利
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辛迪加项目》( Project Syndicate)
2014年7月31日 | 中国支持俄罗斯对抗美国,这可能会成为国际事务中的新动向;许多人认为这一状况并不切合实际,毕竟俄罗斯终究会发现,与中国结盟是其难以承担之重负;更何况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变迁,无论领导人如何更迭,俄罗斯人终究还是欧洲人。
 
金砖五国
 
金砖银行:艰难时刻要到来
维克拉姆·尼赫鲁(Vikram Nehru)
2014年7月17日 | 巴西世界杯刚刚尘埃落定,该国又迎来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金砖五国的领导人。福塔雷萨峰会(Fortaleza summit)所取得的一个直接成果是组建与世界银行分庭抗礼的发展金融机构——新开发银行。五国集团还宣布成立外汇储备库,使之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可替代选择。如果方法得当,这两项举措均可以改变多边发展筹资的机构格局。
 
亚太地区
 
俄罗斯缘何应为亚太地区领土争端感到担心?
彼得·托皮契卡诺夫(Petr Topychkanov),《直面俄罗斯》(Russia Direct)
2014年7月17日 | 亚太地区往往深受俄罗斯和美国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存在着中国这样的中心强国,存在着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问题。中日两国因领土争端而导致关系紧张,从而引起该地区内外国家的进一步关注。在这方面,两种可能的情形导致了最严重的担忧程度。首先,有人担心这种紧张关系可能会升级为武装冲突;其次,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中国威胁,日本可能会决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这两种情形的共同特征就是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学者文摘

 

 

《太阳花点燃台湾政坛》

 

Sunshine Heats Up Taiwan Politics, Affects PRC Tactics
容安澜(Alan D. Romberg)
《中国领导者观察》(China Leadership Monitor),第44期 | 2014年3月17日下午台湾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中,中国国民党立法委员张庆忠仅用30秒便草率宣布完成《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TiSA)的委员会审查。这引起了台湾大学学生的反对。18日起,台湾学生聚集在立法院外举行“守护民主之夜”晚会,抗议轻率地审查程序。这一举动得到了岛内民众的支持,最后发展成数十万人静坐抗议、占领立法院的社会运动事件。4月6日,立法院长王金平承诺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立法完成前,不召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相关党团协商会议。这一事件被称为太阳花学运。

太阳花学运对两岸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首先,这一运动反映了台湾民众对同大陆加强经贸联系的担忧。尤其是这种经贸联系可能代表着两岸进一步走向统一。第二,民进党党内人士多次公开表达对太阳花运动的支持。新任民进党党主席蔡英文表示,太阳花运动说明民进党应同观点一致的民众、同新一代年轻人增加交流。但是她也指出,虽然对台湾有着相似的愿景,政治党派不同于社会运动,双方有着各自的职能。第三,这一运动直接促使服务贸易协议退回立法院。在获得立法院审核通过前,政府不会通过服贸协定。这不仅强调了立法院的角色,更延缓了服贸协定的谈判进程。

作者就台湾当前政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发表了三点看法。一,服贸协定的通过需要立法院的首肯,但是立法院并不会轻易就此事形成统一看法。目前提交的众多有争议的提案不太可能最终得到通过。因此,服贸协定的拖延引起了大陆方面对未来的担忧。二,如果立法院坚持修改服贸协定,而不是先通过后修订,大陆方面可能不愿意重新谈判。三,台湾的政局将会影响两岸间其他合作项目。比如,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可能会引发民众相似的担忧。

最后,作者表示现在谈论2016年岛内选举时大陆对民进党的态度为时尚早。如果民进党想和大陆和解并进一步的合作,民进党需要说服大陆相信:其对学运的支持不代表反对同大陆自由贸易。
 
《克里米亚和国际法律秩序》
Crimea and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威廉·伯克华特(William W. Burke-White)
《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Survival:Global Politics and Strategy),2014年8-9月,第56卷,第4期,第65-80页 | 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通过重新阐释两条重要的国际法原则,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巧妙地取得了法律上的先机。俄罗斯的做法打破了近七十年来的平衡,给日后解决领土争议提供了不好的先例。一旦这一先例被伊拉克、叙利亚等国所效仿,国际司法秩序将受到严峻威胁。

俄罗斯能钻成法律的空子是因为两条国际法核心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冲突。第一,国家不能对其他国家动武,通过武力获得的领土不受保障。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大会的声明体现了这一原则。第二,民族自决原则规定殖民地或者受到严重压迫的民众有权决定其政府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遭受种族屠杀和反人类罪行的极端情况下,民众有权取得政治独立,即使以伤害国家主权完整为代价。联合国宪章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在克里米亚问题中,如何界定民众行使民族自决权利的条件,第三国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帮助?

在对俄罗斯杜马的演讲中,普京巧妙地为俄罗斯的做法辩护。首先,他反驳第一条原则,声称俄罗斯军队从未进入克里米亚。虽然外界广泛认为克里米亚出现的不明身份士兵是俄方人员,但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是受到俄罗斯军方调控、安排的军事人员。在美国为尼加拉瓜提供军事援助时,美国正是通过这一逻辑避免了国际法庭的指控。同时普京表示如果生活在乌克兰的俄罗斯人权利得不到保障,俄方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

第二,普京利用民族自决原则为克里米亚的独立辩护。一方面,克里米亚人口大部分属于俄罗斯民族。另一方面他们受到乌克兰政府不公平对待。乌克兰政府提出了法律草案,重新制定语言政策。因此他们有权通过自由、民主、透明的方式决定其未来,比如通过公民公决加入俄罗斯联邦。

普京不仅认为克里米亚问题适用民族自决原则,他还试图拓展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范围。如果一个重新制定语言政策的法律草案可以被称为大规模压迫的话,世界上大部分少数族群都可归类为受压迫群体。如果克里米亚公决可以被称为合理的话,民族决定未来政府的方式将被滥用。克里米亚的选票上只有加入乌克兰和加入俄罗斯联邦两个选项,不包括保持现状和获得独立的选项。

作者认为美国、欧盟、巴西、印度、中国等国应当联合起来,组成联盟以界定民族自决原则和武力干涉的适用范围,防止其被滥用。首先,联盟应当重申民族自决原则仅适用于明显的系统化的压迫,比如种族清洗。第二,联盟应当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帮助被压迫民族行使民族自决权,日后被压迫民族不可加入该国。第三,联盟可以改变国际法庭有关军事干涉的界定,让俄罗斯的行为被归类为军事干涉。不过,作者也承认,这一联盟的形成将很困难。
 
《网络战争与中美关系》
Cyber Warfare and Sino-American Crisis Instability
龚培德(David C.Gompert),马丁·利比基(Martin Libicki)
《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Survival:Global Politics and Strategy),2014年8-9月,第56卷,第4期,第7-22页 | 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先手优势愈发明显,即冲突中先发起攻击的一方将占有优势。具体到中美间可能出现的冲突上,为了占领先机,国家可能不理智的发起攻击。网络战争的发展将进一步强调提前打击的重要性,提高了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针对中美间可能发生的冲突,探讨了网络战争对危机发展的影响。

网络战争将加剧局势动荡,促使危机升级。作者列举了六点原因。首先,网络攻击的效果较短暂。目标可以迅速从网络攻击中恢复。成功实施网络袭击后,攻击方必须迅速决定是否要追加传统攻击,缺少观察效果和思考后续行动的时间。第二,网络攻击一旦得手,对手大多会迅速完善系统,封堵二次攻击的可能性。这变相促使对手增强其防御。因此,发现漏洞后需及时动手。第三,交战双方很难评估一次网络袭击的严重性。由于网络袭击的特殊性,攻击方不清楚实际的袭击效果,而被攻击方难以判断攻击方的实际意图。因此,任何网络行为都可能被理解为网络袭击,导致传统战争的爆发。第四,国家很难分辨对手潜入特殊网络的目的是为了刺探情报还是为传统战争做先期准备。这可能导致国家对网络谍报行动过度反应,降低双方互信,加剧局势动荡。第五,网络袭击失败后的后果比较轻微。如果网络攻击被防火墙拦截或是未能成功给出重要指令,目标很难注意到这一行为。相比之下,失败的传统袭击也很容易被目标发觉,并实施报复行动。第六,网络袭击可能是来自情报部门的未授权行动。因此,如果一方受到网络袭击,它需要猜测这一行动是否经过政治领导人授权。这增加了情况的不确定性。

针对中美局势,作者认为中美的军事战略、网络战争的低门槛和网络战争与传统打击间的联系都提高了中美用战争解决争端的可能性。比如,如果中国先通过网络袭击等手段削弱美军实力,美军防卫台湾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这促使中国提前对美国进行强烈打击。作者最后提出,中美领导人应认真思考网络战争对军事策略的影响,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双方有必要建立战时沟通渠道,避免误解。
 
《亚洲核能问题的多边协作:发展前景与安全》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in Asia’s Nuclear Sector:Prospects for Growth and Safety
詹姆斯·普拉特(James E. Platte)
2014年太平洋能源峰会(2014 Pacific Energy Summit)工作文件 | 随着核能在亚洲的广泛应用,亚洲在安全使用核能和未来长期发展上正面临着诸多挑战。福岛核电站事故重创了日本的民用核工业。2013年韩国核电站内的腐败丑闻曝光。这些问题揭示了目前亚洲需要进一步规范核能的使用安全。本文探讨了多边合作改善亚洲核能问题的前景。

亚洲是核能发展最迅速的地区。自六十年代起,日本一直大力发展核能。但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的地位正逐步被韩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所取代。具体而言,印度、韩国、日本等有核国家稳定发展核能源。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马拉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没有核电站的国家也表现出了对建设核电站的兴趣。而中国增速惊人。中国正在建设二十八个反应堆,并有五十八个反应堆计划在十年内开始建设。

面对亚洲核能的蓬勃发展,作者认为决策者必须注意四个问题。一,确保核电站建设期间的财政投入。核电站是一个投入大工期长的项目。亚洲核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上的持续支持和政策上的监管规划。二,完善对废弃核燃料的管理。核燃料在使用完毕后必须在冷却池内储存数年,之后需要再加工或直接废弃。这些不仅需要完善回收技术也要求周边民众的支持。三,保持多边交流合作。四,确保安全使用核能。在控制项目成本的同时,政府必须确保核能的安全使用。作者建议设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以保障安全措施的妥善执行。

最后,作者建议亚洲国家积极在核电运营者、核供应国和政府等多个层面进行多边合作。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 WANO)运行同行评议项目供核能行业从业者评估自己的项目水平。核供应国通过核电站出口准则(Nuclear Power Plant Exports’ Principles of Conduct)规范了出售核材料、核技术时必须确保购买国设立了足以保障核设施安全的监管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核能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下属的亚洲核安全网络(Asian Nuclear Safety Network, ANSN)获取多边支持并交换信息。
 
《当亚洲遇到北极》
Polar Pursuits:Asia Engages the Arctic
麦克·威尔(Michael Will),劳森·布里格姆(Lawson Brigham),詹姆斯·克斯卡(James Kraska),惠特尼·拉肯鲍尔(P.Whitney Lackenbauer),卡塔兹纳·兹斯科(Katarzyna Zysk),利夫·伦德(Leiv Lunde),孙凯,亚希砺波(Aki Tonami),杨·吉尔·帕克(Young Kil Park),伊安·斯托雷(Ian Storey),桑杰·查图维迪(Sanjay Chaturvedi)
《亚洲政策》(Asia Policy),第18期,第1-79页 | 《亚洲政策》圆桌讨论就亚洲国家在北极问题上的立场展开了讨论。本文选取了十篇相关文献,分析了一个关键机构——北极理事会(the Arctic Council)和九个利益相关国家的立场。文章认为北极冰川的逐步融化将为世界贸易、能源、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带来新机遇。

北极理事会是由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和美国等八个北极国家组成的政府间论坛,其宗旨是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2013年,五个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新加坡,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北极理事会希望这些亚洲国家可以派遣技术人员参与研究,支持北极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的研究。亚洲国家也希望可以参与未来的经贸论坛,共同开发北极资源。不过,吸纳亚洲国家也引起了部分成员国的担忧。加拿大和俄罗斯曾表示,吸纳外部国家可能会影响北极国家在北极事务上的主导地位。

文章继而具体分析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国、印度、日本、新加坡对亚洲国家进入北极的态度。詹姆斯·克斯卡认为美国的政策目标是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纳入国际体系,分担责任,共享利益。这将有利于增强美国在区域内的领导力。由于中国的科研实力有助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美国支持吸纳中国等亚洲国家进入北极理事会。但是美国也担忧中国在北极的研究将会促进其开发反潜武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支持吸纳亚洲国家进入北极理事会。但前提是亚洲国家将尊重北极国家的主权。

加拿大在2009年发布的白皮书《加拿大北部政策》(Canada’s Northern Strategy:Our North, Our Heritage, Our Future)表述了其北极政策。该政策包括四个部分:保卫加拿大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加拿大环境遗产和提升治理水平。加拿大将北极理事会视作沟通北极问题的主要政府间组织。因此加拿大反对亚洲国家提出的改革北极理事会或建立新的政府间组织。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建立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 NSR)和在2020年前将北极建设成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俄罗斯同加拿大一样反对非北极国家进入北极理事会。俄罗斯认为亚洲国家主要是出于经济驱动介入北极事务。他们将影响北极理事会的效率。

亚洲国家纷纷表述了开发北极可能带来的种种机遇。比如,日本想借此机会加强和北极国家间的联系。韩国期待造船业获得发展。新加坡一方面关注国际航运、海洋治理等领域的变动,一方面希望可以减轻环境变化对岛国的影响。印度看重能源和科研机遇。中国则对北方航线、资源开采和气候变化都表达了兴趣。
 
《保护太平洋的和平:美国的下一步政策》
Keeping the Peace in the Pacific:The Next Steps in American Policy
约翰·李(John Lee),查尔斯·霍纳(Charles Horner)
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简报,2014年4月 | 中国在处理东海和南海领土纠纷时的强硬态度已经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中国政府一边表达谈判意图,一边在争议地区动作频频。美国当下的对策只能被动应对中国的举动,而不能主导局势。本文分析了中国的意图并对美国的下一步举措提出了建议。

首先,作者认为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是难以改变的。在外界条件十分有利的情况下,中国致力于收回被他国控制的南海和东海岛屿。这一诉求植根于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是共产党政治上的重要要求。因此,北京对东海和南海岛屿的要求是不可避免的。美国的政策目标应当是改变中国的行为。

作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希望通过简化区域的形势。在遇到分歧时,中国想通过“一对一”对话的方式沟通解决。在受到区域内其他国家挑战时,中国希望淡化美国的影响。美国的对策则应当致力于让中国的国际环境变得复杂。作者提出了五个具体建议。

一,美国应当重申日美同盟对地区稳定、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美同盟是美国在亚洲最稳定、最重要的同盟关系。美国在公开场合强调其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加在地区的存在感。二,美国应当鼓励日本拥有政治野心。比如,美国可以赞同安倍晋三有关于日本不甘于做二流国家的言论。三,美国应当让其他亚洲国家认识到日本的政治野心对地区稳定和经济增长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日本的野心将遏制中国的举动。四,美国应当把东海领土问题和南海领土问题描述成区域性问题而不是孤立的双边问题。美国将号召各国通过区域内的多边谈判解决领土争端。五,美国应当坚持声称东盟的“禁止武力解决领土争端”适用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的领土问题。一旦中国动武,中方将受到东盟国家的一致谴责。

最后,作者解释了以上策略背后的逻辑。鉴于美国目前在亚洲的军事主导地位和美中关系的复杂,中国必须维持或增加同美国的互动。因此,如果美国在政策上更加主动,中国将不得不被动应对。
 

《中国大战略——和平崛起的逻辑和矛盾》

The Logic and Contradictions of ‘Peaceful Rise/Development’ as China’s Grand Strategy
巴里·布赞(Barry Buzan)
《国际政治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14年6月,第1-40页 | 当前学界对中国是否拥有外交大战略尚有争议。本文作者认为中国有自己的战略思想,即和平崛起、和平发展(peaceful rise/development, PRD)的本土思想。作者先论述了PRD作为大战略的合理性,继而研究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的目的。作者最后分析了PRD蕴含的三种逻辑及其具体实践。

作者认为一个大战略需要满足四点条件。一,可以作为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评估的标准。二,可以建立一个整体框架,让外交政策具有连贯性。三,可以为政策提供合理性的支撑。四,可以打造国家形象。作者认为PRD符合以上四点。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PRD就已经成为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它判断国际环境整体趋于和平发展,一方面它指出中国应当顺应潮流、保持低调。PRD不仅指导中国的行动,也考虑到其他国家将会怎样看待中国的行为。

中国的战略目标十分清晰。中国既强调经济发展,也注重政治实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者提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三种形式,冷崛起(cold peaceful rise, CPR)、暖崛起(warm peaceful rise, WPR)、热崛起(hot peaceful rise, HPR)。其中,HPR意味着整个安全社区(security community)都欣然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这里的社区主要指亚洲作为一个整体。WPR是指在遵守公约和惧怕战争的双重心理下实现和平崛起。CPR是指通过武力威慑和政治手段避免战争爆发,达到和平崛起的目的。通过衡量成本、风险、成功率和道德程度,作者认为HPR是不现实的,CPR和WPR是中国可能的举措。同WPR相比,CPR具有军事支出高、冲突可能大和不太道德的缺陷。但是CPR具有更高的成功率。WPR需要长时间的铺垫和努力才能见到效果,而CPR只要下定决心基本就能实现。

文章最后总结道,中国目前的举动清晰地指向CPR。但是我们仍不能排除WPR的可能性。如果中国坚持现在软硬兼施的外交政策,中国将很难实现WPR。如果WPR得以实现将成为中国领导人的一大成就。它将终结西方各国在战争中崛起的传统,为国际关系带来新的范式。
 
《中国对周边外交的看法和评价》
Chinese Views and Commentary on Periphery Diplomacy
史文(Michael Swaine)
《中国领导者观察》(China Leadership Monitor),第44期 | 2013年10月24至25日,中国共产党举办了有关周边外交的大型座谈会。这是06年以来外交领域的首次大型会议。这侧面说明了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胡锦涛时期的周边外交是构建和谐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态度也比对大国更为缓和。近些年,由于领土争端和海洋资源纠纷,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正迅速恶化。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周边外交四个基本方向上中国的看法,包括定义和特点、逻辑和目标、方法与挑战、评估和实施。

作者指出中国官方和非官方的研究者们对周边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致上周边国家包括邻国和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的一些相关国家。这些国家既涵盖了发展中国家和实力稍逊的国家,也包括了俄罗斯、印度、日本、美国等世界强国。因此,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需要既能应对大国又能团结小国。中国还需要适当的多边外交来应对区域内的众多合作组织。

作者表示,官方和非官方渠道都认为周边外交对中国整体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针对中国近年对周边国家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一些非官方的看法认为这是对中国整体温和的外交策略的一种平衡。也有观点认为中国一直以来搁置争议的做法导致问题日渐累积。

作者梳理了中国推行周边外交时的具体方法。比如习近平在演讲中曾提到,安全领域中国应“坚持培育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特征的新安全理念,倡导全面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在外交领域,习近平呼吁加强在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促进人员交流,维护好在邻国民众间的形象基础,以利于长期合作。

作者最后讨论了美国的对策。目前,中国无意对周边国家动武。因此美国在这方面无需过多耗费心力。但是美国需要考虑如果中国通过非武力的手段强迫周边国家,美国是否干预、将以何种程度干预。为了避免中美关系彻底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美国的周边外交政策要强调中美关系中积极发展的一面,弱化周边争端。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70]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63]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64]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49]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55]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51]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143]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136]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297]
11个反直觉思维法则,能深刻改变你的人生 2024-11-03 [37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