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行銷傳播處處長林佳蓉表示,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主要是由「科技研發雜誌」(R&D Magazine)每年從全球選出100項全球最具指標性技術,素有「科技產業界奧斯卡」之稱,過去優勝者有名列「財富雜誌」前500大企業,也有包括政府贊助的研究機構與實驗室。
林佳蓉說,自2008年起,工研院便開始角逐此獎,七年已累積獲得18個獎項,並陸續將技術轉移給產業界。今年獲獎的兩項技術,分別為影像科技類的「線上即時熱能分析儀」與環境科技類的「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
「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研發團隊負責人,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資源應用技術組副組長徐恆文表示,此技術主要協助傳統產業,使其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回收衍生的熱能,大幅降低額外能源耗用。
他表示,該技術使用最天然的石灰石,並與台泥公司合作,在花蓮台泥廠建造鈣迴路實驗廠,引台泥廠中的煙氣捕獲二氧化碳,使其轉成碳酸鈣。他說,利用碳酸鈣與氧化鈣反應,從反覆多次循環中,捕捉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達九成。徐恆文指出,他們用五年時間完成此項技術研究,也將實驗規模擴大700倍,二氧化碳總捕獲量也達每小時一噸,超越其他國家。
「線上即時熱能分析儀」研發團隊負責人,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光電元件與系統應用組組長朱慕道表示,該項技術主要是從線上檢測LED在熱的表現,是一種觀念上調整,對生產LED有很大幫助。
他說,該項技術2013年轉移給台灣LED主要廠商旺矽科技,成功與LED自動化光電分類機台整合,組成全球首套自動化LED熱阻測試設備,每小時測量速度可達1萬2000顆元件,比傳統實驗一小時測量六顆元件,加快了2000倍。不僅如此,該項技術還提供線上即時監控、不良品篩檢、製程優化,大幅提升LED照明產品良率,「預計今年底可進入量產」。
代表團一行人將於7日,在拉斯維加斯參加頒獎典禮。今年獲獎機構還包括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史丹福大學、日本日立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等研發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