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海外留学
关键字  范围   
 
辩证看待留学生社交“圈子化”
作者:林桂桢 杨 琦 | 2014/12/12 12:22:17 | 浏览:2361 | 评论:0

   《海外学子》版前一段时间就中国留学生“圈子化”现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抽取了来自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法国、丹麦、加拿大等国的中国留学生,学历涵盖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就读专业包括互动数字传媒、计算机科学等。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约有64.7%的受访者表示交际圈中中国朋友占到50%以上;64.7%的受访者在遇到困难或者是需要倾诉时选择中国朋友。外出游玩选择中国朋友的人数比例也达到64.7%。而平时吃饭上课,选择外国朋友陪同的比例稍高,约为52.94%。所以整体来看,中国留学生在社交中更偏向和本国朋友交际。

  社交“圈子化”挺正常

  绝大部分受访留学生认为,中国留学生社交圈子化很正常。一名有着6年国外留学经历、现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谈到:“其实社交圈子化是很正常的。”另一名留学于英国的中国学生说:“在异国生活的国际学生,大都会发生圈子化现象。”更有一名在法国攻读物理声学硕士的中国留学生指出:“‘圈子化’不光是在留学生中存在,在华侨华人中也存在。”从整体上来看,多数受访者认为“圈子化”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部分受访者表示,中国留学生社交“圈子化”现象不算严重。比如在爱尔兰攻读互动数字传媒的中国留学生林亭亭(化名)谈到:“我所就读的学校,并没有发现中国留学生‘圈子化’现象有多严重。我身边的中国学生都既有中国朋友也有外国朋友,不会以国籍作为选择朋友的依据。”

  就此,启德教育澳洲部主管马克介绍:“在澳大利亚,此现象只能是属于一半一半,出国学子水平不同,适应好的大多能与澳大利亚或外籍学生打成一片。适应稍弱的多以中国学生做朋友,这样在学业和沟通上就不会存在障碍,同时也能协助学生在学业上的提升。‘圈子化’现象严重说不上,但也是普遍的,毕竟中国学生圈子有很多优势。”

  社交“圈子化”好不好

  半数以上的受调查中国留学生认为,对“圈子化”现象要辩证看待。受访者林亭亭说:“即使有‘圈子化’的现象,也不能一言以蔽之是利还是弊。这是一个个体基于自身的特殊情况作出的社交选择,每个人情况不同,每个人所想要的也不一样。谈论是利还是弊,必须基于一套预先设定的对于利与弊的标准。但每一个个体对于什么对其有利什么对其有弊会有不同的看法。只能说一个个体作出‘圈子化’生存的选择,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而这种原因又不一定具有共性。”另外约有1/3的中国学生认为“圈子化”现象弊大于利;受访者中只有两名留学生明确认为“圈子化”现象利大于弊。

  受访者认为中国留学生“圈子化”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利于进一步了解外国语言和文化;2.不利于开阔眼界;3.不利于扩大交际圈。

  受访者认为“圈子化”的好处主要包括:1.文化背景相同,不存在交流障碍;2.利于在国外的生活和学习;3.消除孤独感;4.利于回国后的社交。

  受访留学生总结了留学生“圈子化”的一些原因:1.外国人的交际圈子很难真正融入;2.留学生害羞,不愿意和外国人交流;3.交流机会较少。有受访留学生提到,同为异乡人可能更容易交流,而融入本地人的圈子中会更困难。

  马克认为,中国留学生“圈子化”现象是利是弊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在学校里,完全局限于中国留学生圈子,对学业提升没有很大帮助。但在工作上,在澳大利亚,通过圈子里的朋友推荐就非常有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海外圈子,然后每个中国学生又能连在一起,这样一个传一个,自己的海外圈子就越来越大,同时中国学生优质圈子对就业对生活都有很好的帮助。”


中国留学生爱“抱团”,怎么看?
(赵晓霞)

  “我读博士期间曾乘火车去英国某城市开会,对面坐的正是当地大学的一名女教授,一路聊得开心。她问我是哪里人,我说中国。她马上说:‘那我能不能问你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学生总是喜欢‘抱团’?我在校园内外看到的中国学生不是结对就是三五成群,甚至连去学校小超市买东西常是几个人约好了一起去,真不可思议。’”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张悦悦所讲的这个故事,反映的正是中国留学生的“扎堆”现象。

  “抱团”并非中国学生独有

  张悦悦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回应:“外国人到了北京也一样,比如美国人、英国人等,都说英语且各有自己的小团体,这也是人之常情。试想,如果您来到异国他乡,也是会寻找熟悉的环境吧。”

  在英国留学、工作近10年的她表示,“抱团”确实在中国留学生里比较盛行,“但这件事不能那么简单地看”。

  在张悦悦看来,“抱团”并非中国学生独有,而且“抱团”本身无可厚非,但这位女教授的观点也能理解。“过分的‘抱团’确实会减少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而且抱出来的小团体会让‘外人’感觉被排斥。反过来,因为孤独而抱团的小团体也会更孤立。另外,缺乏交流还会引起各种误会,比如这位教授会认为中国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就读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雷希颖也表示,不少就读于西方国家院校中的亚洲学生也“抱团”。“相对而言,西方国家来的学生比较独立,喜欢去体验新事物。所以他们常参与各种活动,结交不同的朋友,但也有一个前提,他们交朋友比来自亚洲的学生容易。”

  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林凡榆持类似观点,她回想自己的留学生活,觉得“抱团”并非中国学生独有。“每个国家来的学生都有。而且,‘抱团’并非是按国籍来区分,也可能是大家一起做项目,比较谈得来,就来往多一些。”

  相同文化背景能消除孤独感

  在记者对几位留学生的采访中,谈到为什么会出现“抱团”现象,多数观点认为,身在异乡,与讲着相同语言、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团聚,可以消除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

  在雷希颖看来,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就是“语言交流的限制”。他告诉记者,虽然不少中国留学生用外语与外国人进行基本交流没问题,但深入交流还是有一定障碍,这在初期会限制很多人融入留学国文化。

  “深层次原因是生活习惯、文化以及兴趣爱好之间的差异。再加上一些外国朋友对中国也会有偏见,这虽然不妨碍沟通、交流,但是阻碍了融入。”

  对此,张悦悦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阐释。在她看来,一些学生“抱团”也可能是因为在国外培养的人脉回国还有用,而并非完全排斥和外国人交流。

  中国学生“抱团”虽然有其主观原因,但国外院校中某个专业中国学生集中的客观情况也确实存在。以英国为例,2011年媒体报道的一组数据显示,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国际传媒专业,中国学生超过了50%。

  在英国攻读大众传播硕士的小月(化名)对此深有体会,她所在的班中,中国留学生占大多数,甚至小组讨论都用中文。

  据林凡榆介绍,在她那届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的100多名硕士生中,“有40多名是中国学生”。

  不能简单地贴“利弊”标签

  多数留学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国外留学“扎堆”或者“抱团”,利弊因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认为利大还是弊大。"抱团”的背后存在语言、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利也有弊,主要看中国学生如何去看待它。最理想的状态是,不是完全脱离本国文化社交圈,而是既能保持对原有文化背景的认同和自豪感,又不抗拒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但如果因为沟通障碍或适应新环境时的不适应而选择逃避,那一定是弊大于利。

  有个别中国学生在与人交流上也存在一种心理,就是不管是否“抱团”,心里多少把“和自己人交流”与“和外国人交流”分开计算。“交朋友主要看爱好和品质,气息相投是为友,这个浅显的道理不论在哪个国家都应适用,把国籍看作社交的促进剂和阻碍因素都不对。”

  英国考文垂大学校长约翰·莱瑟姆表示,既然中国留学生到异国学习,还是应该多了解留学目的国的文化,多进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考文垂大学就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新年推出介绍中国文化的活动,学校的一些社团也鼓励中国学生参与,目的就是希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相关栏目:『海外留学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一:构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 2024-11-16 [36]
川普竞选承诺:“留学生毕业自动拿绿卡”!重回白宫第一天就办! 2024-11-16 [24]
怎样选择美国大学赢取未来?--《美国留学直通车——从筹备到就业一站式指导》 2024-11-04 [237]
ED录取率比RD高3倍以上?!这几所美国Top名校,录到就是赚到! 2024-11-03 [276]
25Fall英国Top院校 “录取要求变化” 大汇总!UCL新增三大热门专业、爱大等list放宽啦... 2024-10-31 [339]
遣返判刑!中国留学生遭起诉!只因掩盖行踪,串谋删除了一张照片 2024-10-16 [705]
“出国后,我的欲望逐渐消失了......” 2024-10-13 [750]
美媒揭秘CPT暴利背后的真相!是留学生的续命神器还是定时炸弹? 2024-10-09 [815]
英国和澳洲留子双双裂开了! 2024-09-29 [922]
今年已经进入抢人模式的几所英国大学 2024-09-29 [92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