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乘客大鬧國際航班事件,近日成國內外熱議話題。兩名中國乘客在泰國曼谷飛往南京的亞洲航空班機上因不滿服務,用泡麵的熱水潑向空姐,還揚言炸飛機,迫使飛機不得不返航,兩人事後接受泰國警方處罰。國泰航空17日從重慶飛香港的班機,也發生乘客大打出手醜聞。中國國家旅遊局鑑於遊客「丟臉丟到國外」,損害國家形象,決定對涉事遊客和旅遊業者處罰。外界議論似乎集中批評遊客素養,其實素養之外,「富起來」和「走出去」的中國人,如何調適好心態,更不容忽視。
這些年,大家常見中國遊客各種讓人瞠目結舌的粗魯舉動,除了法國羅浮宮前噴水池裡泡腳,在埃及神廟雕像刻上「到此一遊」外,今年4月泰國飛北京航班上,三名中國客因嫌對方吃飯聲音大,持用餐刀叉互毆;今年2月,廣州飛溫哥華的航班上,一名男客疑因醉酒,在一萬公尺高空爆粗挑釁空服人員,結果被乘客及機上安全人員合力制伏;去年2月,六名中國客在首都機場搭乘荷蘭航空頭等艙前往荷蘭,因遲到與空服員和其他乘客發生衝突,機長拒絕起飛,最後鬧事乘客被帶下飛機。
對中國遊客種種「任性」作為,大陸輿論多認為存在「素養的缺失」,即認定這些人素質低下,需花力氣「補課」。北京當局今年10月在各大電視台推出「提升旅遊素養」的公益廣告;去年「十一黃金周」前夕,國家旅遊局還印發一本64頁的「出境遊手冊」,教育中國百姓「在外不要對著別人打噴嚏」、「不要當眾摳鼻、剔牙」等基本禮節。
然而「補課」的效果不彰,歸根究底在民眾心態沒有得到很好調適。正如英國「每日郵報」所指,「新富」的中國遊客,即新興中產階級有種「忽然土豪」的「大爺心態」,自認比航班乘務員在內的各類服務員「高一等」,可對他們頤指氣使、蠻橫傲慢。「不差錢」的中國遊客近年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也助長一些人自我感覺良好。亞航鬧事的那名男乘客拋出「老子花不起錢呀?」的名言,正是「大爺心態」的寫照。
其次,中國尚未走出「革命年代」殘酷鬥爭的歷史陰霾,人們內心深處還潛伏「暴戾心態」。長久以來,民眾養成一種觀念,即無論心中有何訴求,都認定只有「鬧」才有出路,鬧得越大則獲利越多,不鬧則四處碰壁。大陸「飛機鬧」、「醫鬧」、「商店鬧」等層出不窮,互聯網更充斥打殺、辱罵與威脅聲音。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指出,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不光出國才有,在國內也常見;不應有雙重標準,國外失禮就認為是「國恥」、「丟臉」,國內卻比較縱容,多數是讓服務機構賠禮道歉,以至於不少遊客將國內養成的習慣帶到國外,其根源在長久養成的無視規則、輕視法律的毛病,如今只不過在異國他鄉突然爆發,引起更大關注而已。
此外,一些人在中國輿論長期宣導下,認為中國強大了,正走向第一,到國外可揚眉吐氣了,因此出國覺得沒有什麼事不可以;一旦遇不如意、不順心的事,就血脈賁張,喚起心中的「受虐」心態,認為自己被歧視,立馬抗爭維權,「為中國人爭氣」,如此往往不能就事論事,無法心平氣和地對待處理,自然鬧劇和醜事頻傳。
中國遊客在國外種種不恰當行為,須從提高民眾素質和調適心態雙管齊下改善,一味指責「丟臉丟到國外」,本身就存在偏差。如果在國內駕車逆行、買票插隊,就別指望他們到國外幡然醒悟,變成彬彬有禮的紳士、淑女;如果在國內就有高人一等的「有錢是爺」心態,就難指望他們到國外平等待人,釋放滿滿的正能量。
無論素養提高或心態調適,都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事實上,二次大戰後幾十年,富有的美國人湧進歐洲,也曾言行粗魯,迄今還被譏諷為「醜陋的美國人」;80年代,日本人也曾有「暴發戶式的愚蠢」,南韓、日本、台灣都走過相同的路,為提高本國遊客海外形象,政府花了十多年時間和心血才改善。中國追趕西方國家剛起步,要養成文明素質,符合大國國民形象,須從學校扎根做起,推廣到社會;要「富而好禮」,成為真正「禮義之邦」,還有漫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