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抓住了一些重大机遇,抑制了对我们的某些挑战,为2015年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为未来的外交布局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局固然比较好,但是,某些挑战依然存在,依然严峻。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全面布局,长远应对。
一、机遇
2014年的中国外交明显抓住了大国互动的机遇,与周边四个大国的关系在高层互动中都得到了推动和提升,弱化了其中的某些矛盾。主场召开三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并在其中打上了中国的深刻烙印。同时,中国广泛推动同周边友好国家的往来,进一步提升了与周边友好国家的外交层级与紧密合作。
2014年,中国同周边的四大国家互动取得进展。
1.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5次会晤。两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石油天然气合作领域,中俄两国签订了新的石油、天燃气能源合作大单。在军事领域的合作获得突破,中俄达成了购买S400防空导弹和苏35战机的协议。
2.中国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迈出坚实步伐,有了新的发展。在APEC会议期间,奥巴马总统实现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中南海散步,瀛台会晤,两人在一起互动,共同活动的时间达到五六个小时之久。既有所有的国事访问的礼宾程序,又有庄园会晤式的亲密交往,极大地拉近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距离。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签证互惠安排、建立两军互信机制等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3. 中日关系有所缓和。近年来,中日矛盾比较激化,中日两国打破了安倍执政以来的矛盾僵局,在APEC会议前期的11月7日达成了四点原则共识,规范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为安倍与习主席会见创造了前提条件。随着在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应约实现了同安倍的会晤,中日两国长期紧张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国际舆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4. 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两国又是近邻,中印之间的边界矛盾尤其突出,边界问题虽然是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经过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的会晤,中印双方确认了双边共同的大利益所在,确定了友好合作的大方向,无疑使领土纠纷得到淡化,共同利益得到增长。
中国成功举办了三场大型的国际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第四次亚信峰会和是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不过三场会议的成员方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国周边地区范围内,对于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与地区关系的融合、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倡导的安全理念,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和进程写入了会议的成果文件,为会议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
这三场大型国际和地区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中国国际声望的提高,也使与中国关系良好的国家更加融洽,存在一定矛盾的国家,其矛盾也得到一定缓和。
在2014年当中,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习近平主席访问了蒙古、韩国、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中小国家,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普遍发展。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可以算作广义上“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因此,也可以说这种外交既是周边外交的一部分,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外交上的延伸。
二、挑战
习李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以后,中国外交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极大地缓解了中国面对的一些国际矛盾。但是,还有一些矛盾和挑战将要长期考验我们。其中,包括美国对中国的诸多挑战;日本对中国的诸多挑战;菲、越、印等国在领土问题上对中国的挑战;阿富汗等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挑战等。
中美关系随着瀛台漫步的“习奥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稳定。但是,中美两国还存在着深层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关系,美国要围堵与分化中国的政策难以短期内改变。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有实力、有意愿对中国进行全面挑战的国家。中日两国关系尽管由于“习安会”(2014年11月10日)趋于缓和,但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安倍政权在未来执政期内,将如何进行战后70周年的历史讲话?是否还会继续推动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会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新的挑衅?如何进行宪法修改?是否会再次参拜靖国神社?如何加强自卫队的军力建设?如何针对中国进行军事部署?尤其是日本防卫省正在计划在20年内进行高性能地对地导弹的研究,将配合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政策、法律调整,改变日本专守防卫政策。
对于日本的挑战,中国不要过分地夸大,日本的综合国力和思维方式难以对中国构成大的威胁和本质上的侵害,日本也没有能力实现围堵与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日本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一个外部障碍、一个外部牵制因素、一个绊脚石。如何消除和转化这样一个外部障碍和搬开这个绊脚石,对中国来说,的确还是一个很困难的挑战。
侵害中国主权领土钓鱼岛,既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陈年旧账,中国不必急于解决这个问题。淡化和搁置钓鱼岛问题,而不要急于解决对中国是最有利、最可行的战略。现在如果急于解决,只能陷入共同开发,或者是平分秋色的政策老路上,对中国有很大损害。而等到中国强大到超过美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联合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的时候,中国完全有能力以和平方式收回钓鱼岛,这并不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有战略定力,不急不缓地对待这个问题。其他的方面,继续沿着中国的现行外交战略和政策继续走下去,继续毫不动摇地发展本国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加强海空军和军队的整体现代化建设,日本的挑战和威胁将难以得逞。
中菲、中越领土纷争,还有重新发酵的可能性。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对中国在南海地区进行捕鱼活动的渔民采取进行缉拿等手段,来宣示他们所谓的“主权”,还不太敢通过在南海地区占领新的岛礁,进行新的挑战。
但中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加快海警局南海执法能力的建设,随时准备以强硬手段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制。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海空军的能力建设,一旦对方实施新的挑战,中国有能力夺占其新占领的岛礁,并有能力巩固占领成果。中国已经稳定住了对南海岛礁的扩建工作,这一工作将坚定不移地持续下去,扩大和稳固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战略支点。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谋求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基础上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大方向是好的。但是,其中不改变南海岛礁现状的规定已经成为中国将来收复南海丢失岛礁的极大束缚和障碍。因此,《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签署一定要摒弃《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不改变现状的规定。
中印领土纠纷时常作为印度媒体炒作的焦点,不利于两国关系的持续改善。在中印领土纠纷中,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已经居于下风,短时期内难于改变对中国不利的局势。对此,中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由此,中国对中印边界的领土政策当以维持现状为主,不主动挑衅,不主动扩张,长期维持中印领土边界的稳定。如果是由印度军方在边界地区主动挑衅,中央政府应该允许中外媒体积极介入报道,通过舆论对印度施压,并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印军的挑衅行为。中国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奠定同印度深化经济合作的安全互信,政治互信。
美国撤军以后的阿富汗未来局势扑朔迷离,如果恐怖主义势力重新抬头,将对中国西部的边疆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15年将是美国在阿富汗约1.3万多训练兵力和后方支援兵力最后撤出时间。最后,将只留下少量保卫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的警卫部队。在这种情况下,塔利班及其他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能不能趁着美国的撤军再度崛起?阿富汗政府能否控制住本国的局势?阿富汗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能不能蔓延到中国?中国将如何防控,防患于未然?这些挑战都将使中国对中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政策面临严峻的考验;也使我们国内的政策调整面临一定的考验。
综上所述,2014年的中国外交,全面展开,重点突出,战略特征明显,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新的巩固,新的开发,新的拓展,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获得了显著的成果。2014年是战略大局已定,主次重点有序,井井有条展开的一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开拓进取的一年。在2015年新的一年里,中国必须要进一步充分抓住机遇,扩大机遇;迎接挑战,化解矛盾,柔化挑战,反制挑战,化挑战为机遇。
2015年的中国外交将在2014年的基础上,以更加稳固的基盘,更加明确的战略稳步推进。中国——拉美共同体部长级对话会议在年初的召开,已经显示了中国对于全球外交的自信和宏大布局。中国自身将不仅更加深入地融入现有的世界体系,也将以自己的特色有力地推动中国同世界各大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深化多边、双边之间的经济、政治、安全与文化的全面合作。中国必须进一步采取增信释疑的工作,以诚恳的态度与互利的政策来推动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获得中国自身应有的利益。见微知著,由此可以看到,中国与世界全面交往,宏观布局,紧密联系,深入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