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手机还在,流量没了。
——有热点?蹭网一下吧?
—— “拒绝蹭网,远离风险”。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网络息息相关,尤其是手机上网用户的激增(截至2014年6月,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催生出“蹭网族”。伴随“蹭网族”而生的,是蜂拥而至的蹭网工具(在APP Stroe搜索“蹭网”,出来17个用于连接网络的APP)。这些主打蹭网的WiFi工具,表面上看来为广大网友带来了流量“福音”,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此,刚刚上线的平安WiFi高调喊出“拒绝蹭网”的口号,并立志为广大手机网民提供一个安全、免费WiFi上网环境。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蹭网神器”大多采取“一人分享密码,大家共享网络”的方式。比如:A网友连上一个公共热点,然后并通过WiFi工具分享密码,当B网友使用该工具连接这个热点的时候,该工具就会自动匹配密码,B顺利“蹭网”。如果A心怀不轨,故意分享一个带有钓鱼插件的网络,B、C以及其他连接这个网络的人,就会遭受损失。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央视《焦点访谈》曾报道:扬州一名用户就因使用公共WiFi,致其银行卡里的6万多元钱不到两天时间就仅剩下500元。
面对高风险的“蹭网”行为,刚刚上线不久的平安WiFi呼吁大家“拒绝蹭网,远离风险”。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大家的上网需求,平安WiFi提供了千万WiFi热点,5亿小时超长免费上网时长供广大网友共享,并明确表示:后续将视情况持续补充。
平安WiFi整合了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和20多家专业WiFi提供商的无线网络,覆盖国内超过1000万个热点,用户仅需一次注册即可全国通用,无需更改WiFi密码,一键连接,光明正大的免费上网。
为增加接入热点的安全保障,平安WiFi会通过ARP检测,DNS检测,并依托平安及热点供应商的数据来对钓鱼热点进行甄别,对数据传输加密,充分保证接入热点的安全。后续还将推出网络安全宝,保障用户零损失。
“蹭网”蹭的都是公共WiFi,因为没有谁愿意分享自己家里的WiFi密码。公共WiFi,恰恰是最不安全的。如果真的可以有安全又免费的网络可以用,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冒着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的风险去“蹭网”。
拒绝蹭网,远离风险!人人有责。
网络有禁区 触网当谨慎
在网络上捕风捉影、谣言惑众的时代该结束了
微信十条”余热未退之际,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本月4日再发大招,出台《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外界称之为“账号十条”。相比“微信十条”更多的是对于公众账号的一般规范,“账号十条”对于普通用户触动较大,因为它意在规范的账号名称,已关系到网络世界的每一个个体。
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一样,账号就是人们在互联网世界的通行证,不同的是,互联网账号更为多样、更为复杂。官方负责人称,中国互联网发展繁荣的背后,是用户账号数量巨大、乱象突出的现实,有的假冒名人包括外国元首,如“普京”、“奥巴马”;有的假冒媒体误导公众视听,如“人民曰报”;更有的公然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可以说,中国互联网所有被公开批判的症结都可以从账号乱象中寻根究源。
治理互联网症结,需要顶层设计和法治化。去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网信办的“治网”组合拳,更是持续贯穿整个2014年。
此番“账号十条” 的面世,是依法治网的继续落实。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应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用户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并遵守“七条底线”,以此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对于个人使用者来说,在账号注册和使用过程中,应看到清晰的法律禁区。
似与网信办心有灵犀,中国最高法院同日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显示,微博、网聊记录等可作民事诉讼证据。这也意味着那个可以在网络上捕风捉影、谣言惑众的时代结束了,以后任何人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中国对互联网的管控能力和水平在不断提升,而这种提升,必将使中国的网络环境更加晴朗。
互联网已进入中国二十余年,造就了世界第一的网民规模,并将其触角伸及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经,这里是法外之地,线上的丑陋得不到惩罚,但在依法治网这场影响深远的大变革中,线上与线下实现有效融合,丑陋终将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