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茅于轼:因贫富差距否定改革开放,对吗?
茅于轼:因贫富差距否定改革开放,对吗?
2015/4/4 0:54:30 | 浏览:3153 | 评论:0

茅于轼:因贫富差距否定改革开放,对吗?

目前中国有一个很大问题有待解决:中国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该坚持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我国向来不看重企业家,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家是剥削者,反对改革开放的理由,就是强调了贫富差距,这个看法完全错误。

10多年前,我说要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为此遭到很多人的唾弃。甚至人们在不知道我究竟为富人说什么话时就开始骂我,只要我为富人说话就是不对的。

现在的人赚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孩子上大学,为了要创业,为了要把家搬到北京来,目前有很多人已经当上老板了,有的自己上了大学,有的甚至出国去服务了。而如此之大的变化都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生的,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反对改革开放呢?那边反对改革开放的理由,就是强调了贫富差距,这个看法完全错误。

目前内地的贫富差距要远远小于香港地区,香港GDP是0.5,内地是0.47,而且香港很小,没有农村和城市,也没有东部和西部。

目前香港社会稳定,没有因贫富差距而出现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内地的贫富差距指的是城乡差距和东西方差距,隔了很远不容易察觉,而香港这么大的差距眼前就能看到,但却并未造成太大问题。几乎所有群体事件都是由贫富差距造成的,我看过不是因为贫富差距造成的群体事件中,也是因为政府权利太大,个人人权没有保障,投诉无门,最终用暴力解决。

工资和物价,谁涨的更快?
我开办的保姆学校,专门吸纳国内最边远、贫苦的妇女来京就业,这群人赴京就业后的变化也很大,甚至比富人的变化都令人关注。

大家或许都知道我开办了一所保姆学校,专门吸纳国内最边远、贫苦的妇女来京就业,这些人到北京当保姆,当属收入最低的人群,但这群人赴京就业后的变化也很大,甚至比富人的变化都令人关注。

13年前我开办了这所保姆学校,彼时的学员都是背一个背包就上路,而此时她们都是手持手机和拉杆箱;此外她们的收入也从13年前的350元~400元每月跃升至如今的3500元~4000元每月,这期间工资涨了十倍,整个群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这几年间物价涨了多少?我根据物价统计后测算出涨了38%,年均涨幅仅为1%到2%。

偏远地区的妇女以前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低收入群体,而如今她们返乡后俨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成了最见多识广的人。相信这是她们刚开始想所未想的。她们在北京一个月可赚4000元,如果包吃包住,就相当于每月可赚6000元。这样的保姆我们一共培养了28000多位,他们一年创造的GDP就达到17亿元,当初我和汤敏等合伙人投资35万元兴办保姆学校,却创造了17亿的GDP,这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中国变得强大,靠的是劳动者和企业家,如果人们不把企业家是剥削者这一错误观点纠正过来,中国如何发展?

目前中国有一个很大问题有待解决:中国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该坚持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此众说纷坛。

近日教育部长发言称“大学校园内不可讲西方价值观”,并作了一篇篇幅很大的讨论。对此我非常担心我们的改革成果不被社会承认,甚至会出现倒衰。

无独有偶,近日人民日报也刊登了一篇文章,也是在全盘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果,他的理由是“如今开发房地产的好处都被贪官和富豪攫取,穷人一无所得”。对此我持否定态度,并专门对此撰文论证。

我想说的是:中国如今变得如此强大,当然靠的是劳动者,但更重要的是靠企业家。为何我们在改革之前有劳动者时却没有产生财富?那是因为个别企业家把劳动资本资源最优组合起来了,这个组织工作就是在座各位企业家做的。因为我国向来不看重企业家,所以为他们说话就当然是错了,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家是剥削者。秉持如此错误的看法,中国将来如何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岭大科研 | 周敏教授团队解码美国“走线”群体生存策略:网络个人主义的功能与局限的剖析 2025-10-06 [49]
哲学家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2025-10-06 [37]
李泽厚:我希望我们的作家不必太着眼于发表,不要急功近利 2025-10-06 [26]
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屈从于权威,却不怎么会为善良动心! 2025-10-04 [33]
管涛:三方面因素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2025-10-02 [102]
古斯塔夫·勒庞:应试教育在社会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 2025-10-02 [55]
易中天:没有信仰的人,该何以自处和处世? 2025-10-03 [65]
易中天: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学着做到这几点 2025-10-03 [67]
赵晓 | 从加尔文到柯克:信仰如何在公共领域活出来 2025-09-27 [272]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66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