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四类不同面孔的“京二代”
四类不同面孔的“京二代”
作者:李丁 叶晓楠 赵 丹 | 2015/4/22 1:55:23 | 浏览:1779 | 评论:0

四类不同面孔的“京二代”

 在北京,他们已经成为同龄常住人口中的少数。他们从小有条件接受全国最优质的教育,眼界较宽,情商好,整体素质较高,在居住生活条件以及人际资源等方面有着相对优势。但到了大学和工作阶段,他们面临着来自全国青年精英的激烈竞争,这是一种不进则退的社会处境,一旦表现不佳,就容易产生挫折感,有的还会出现过度“啃老”的现象。这些问题,不只发生在现在的“京二代”身上,也可能会发生在“京三代”等身上,也会发生在其他大城市的“二代”、“三代”身上。

  四类不同的面孔

  在上述大环境中,“京二代”们究竟生活得怎样呢?我们经常在各类报道以及亲身经历中见到过有些北京年轻人,学习工作不努力,买房、买车、深造学习等不仅主要依靠长辈,要求还高,甚至“啃老”啃得心安理得。但这些人应该不占多数。我认为,如果从家庭背景和个人能力好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可以将“京二代”分为四类。

  ■第一类 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同时自身能力较强者。这部分人的父母多为精英阶层,身处体制内或者高收入的行业职业,而他们自身又有良好的品行习性,能够在已经很好的家庭环境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比如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就有一些精英家庭的子女本科毕业的时候能够保送北大、清华,甚至申请到国外名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我遇到过的老师前辈中就有不少子女综合素质很好,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北大、清华、人大,甚至申请到国外一流大学,发展得也很好的。他们中有的还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哲学、天文学、数学这样在很多人看起来无用实际有着大用的专业。

  ■第二类 虽然家庭环境优越,但自身能力不强。这一部分人从家庭条件上来讲,真的不错,但可能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相对缺乏追求。小时候不好好念书,可能家里想尽各种办法,上最好的学校,请各种家教,也作用不大。长大了,需要靠家庭帮助找工作,做生意。有的甚至不努力工作,或把生意做砸。更有少数张口闭口问家里要大票子、好车子、大房子,以弥补个人能力难以支撑起来的面子与自尊,“啃老”对其中少数人来讲不仅不可耻,还引以为豪。我在生活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京二代”,父母有很好的工作,大学毕业了既不上班也不上学,在家闲着。同龄人上班的时候,他们在小区里悠闲地遛狗;一到下午就开始呼朋唤友,约人晚上出去折腾。

  ■第三类 家庭环境一般甚至较差,但是自身能力较强者。这部分人父母没有很好的职业,很多来自北京郊区、农村以及普通工薪家庭,但父母努力给他们创造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并且培养了他们很好的性格,自己又很努力,上了较好的大学。我们调查中那些来自北京普通家庭,但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很多属于这种类型,他们很多毕业出路不错。也有一些即使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好大学,但学习之外能力强的,勤奋努力有追求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四类 家庭环境一般甚至较差,同时自身能力一般及较差者。这些人的家庭基本上处于社会中下层甚至底层,很多人的父母可能就是普通职员、工人、郊区的农民,甚至在国企改革期间成为下岗职工。自己又未能考上特好的大学,缺乏出众的能力,因而在找工作的时候处处遭遇强劲的外地竞争者。其中多数最终不得不在那些愿意或因为政府要求招些本地人的单位留下来。其中有些人多次求职都未能找到理想工作,甚至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宁愿整日与父母蜗居在狭小的房子里,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我在调研中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男生,大学毕业后不出去找工作,整日在家玩电脑,睡觉。他的母亲对此非常忧虑,却也无可奈何。她告诉我,儿子不出去工作的原因是觉得“朝八晚五,一年四季,那点工资对不住自己,还不如老太太退休金多”! 

  一些人在“啃老”

  “京二代”的特点表面印象是话里带着京味,有点儿“贫”。他们接受与全国青年类似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独具北京特色的群体文化和习性正变得越来越弱,但还是有一些共性特点。

  ■第一类 “京二代”中不少人情商很高,综合素质好,很自信。他们中很多人从小免于匮乏,坐享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高考竞争不像其他地方那么激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发展学习之外的能力和兴趣。在首都环境的熏陶下,见多识广,处事能力强。我们经常发现北京年轻人虽然业务技术一般,但他们对北京以及各种事情很熟,从不怕生,很少有让他们觉得惊奇的事情,他们能够很理直气壮、舒服又很直白地拒绝别人的要求或请别人帮忙。单位领导要想让“京二代”加班,是件很需要技巧的事情。

  ■第二类 这是一个分化很严重的群体。他们的家庭背景差异极大,有的位高权重,生活富裕,有的只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甚至贫困家庭。而且家庭背景在他们身上的作用更大。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北京孩子的家庭背景对他们大学毕业出路的影响比外地学生更为明显,外地孩子更多比拼的是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经过多年的分化,“京二代”如果回首去看自己同学和玩伴,会发现他们已经天差地别。我们调查的北京籍大学生中有超过12%的人出国留学,其中将近80%是没有拿到奖学金都出去了的,有些却连工作都没有找到。

  ■第三类 一般人在这样一种高度分化的朋辈群体中维持自尊和面子是很难的,而且在大学期间,他们更倾向于维持与初高中同学的友谊,对发展与外地同学之间的关系不重视,加上他们经常回家不在学校住宿,对发展新朋友也有所影响。这导致他们不少人的朋友圈局限在北京的“发小”当中,缺乏新的朋友圈。有的父母为了子女有更好的发展,甚至会阻止他们与外地青年谈恋爱。一些女性甚至因此错过恋爱结婚的机会,成为大龄“剩女”。但他们努力维持的圈子到了而立之年时通常已经高度分化了。这些高度分化的人中难免会有喜欢张扬的人,并经常有意无意地展示自己能够轻松享受美好生活,以从同伴那里获得满足感,并引发了另一些人的失衡,甚至产生盲目攀比,使他们买车买房时非好车不要,非大房不买,将压力转嫁到父母亲人身上。

  ■第四类 一部分年轻的“京二代”由于住房的压力相对小一些,多数也算生活无忧。少数自己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却希冀高消费的人,很容易“啃老”。当看到身边有人买了好车,购置了房产,他们那种好面子的虚荣心随时作祟,然而能力又不足以满足虚荣心,这时候,父母、亲人便成了索取的对象。  

  摒弃盲目的优越感

  虽然很多“京二代”有优秀的父母,在北京有房产,但在这个飞速发展、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是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共同催生的结果,已经无法回避。家庭根基、现有保护性制度、北京的相对优势能给他们提供的有限保护将越来越微弱。那么,“京二代”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呢?在此有些建议也许可以参考。

  首先,一定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变北京的地区优势和家庭的地位优势为自身能力优势。高效合理地利用这里的教育文化资源以及家庭积累的物质财富,将自己对于北京的了解,多年累积形成的社会资本、知识与能力应用到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中去,扬长避短。合理合法地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更多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支持家庭与社会的发展。

  其次,理性看待自己的优势,不要形成盲目的优越感。生于北京并不必然带来个人的优势,父母亲人积累财富和社会地位优势,只有在自己勤奋努力并有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好的继承和发扬。盲目的优越感将导致青年人缺乏进步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应该充分认识到,北京已经并非某些人的北京,而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国际大都市。未来这里仍将快速发展,并汇集各行各业的精英。要想继续工作生活在这里,必将遭遇到更为强劲的竞争对手。没有十足的准备,光靠父母打下的基础和生于北京的幸运是远远不够的。也应该看到,北京之外还有更为广阔的中国与世界,将自己和子女培养成一个中国人、地球人,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拓展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活空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结交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朋友。

  最后,提倡进行有限度的社会比较,尊重多元价值与追求,鼓励青年一代树立物质财富之外更为多元而崇高的人生目标,培育更高尚的情操和素养。继承勤奋努力的传统,正确认识自己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找到自身价值基础,避免盲目世俗的社会比较,看到食利安闲之外还有更好的追求。利用较好的家庭背景与北京较好的成长环境提高自己增进国家与人类福祉的能力,将个人发展与人类发展统一起来。   

  定义

  孤单的“少数人”

  什么是北京土著青年或“80后”、“90后”“京二代”呢?也许可以定义为那些生来就具有北京户籍的“80后”、“90后”青年人。这个定义可能不全,但暂时先这么讨论吧。可以说,他们生活得很孤单。

  首先,和其他城市的“80后”、“90后”一样,这些人出生在计划生育时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北京人特别是北京城里人生育水平很低,近20年来的总和生育率始终在1左右,这意味着“90后”、“京二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面属于被照顾、宠爱的少数,他们生活得很孤单。随着爷爷奶奶以及父母的变老,养老的压力逐渐爬上肩头,他们会进一步感受到这种孤单与无援。

  其次,他们在常住北京的同龄人口中已经属于少数。北京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流入规模很大,全国乃至世界的精英特别是青年精英都向这里汇集。在上中小学的时候,他们还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等到上大学、特别是参加工作的时候,马上发现自己成了少数。同龄的外地孩子很多小时候还没来北京,但大了就会与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要不是上几代人从人口结构上支撑着,青年“京二代”实际上已经是北京常住人口中的少数,未来占比将进一步下降。而且,若分区域、行业更是如此,例如中关村地区的重点高校、互联网行业,“京二代”的比例就更小。

  再次,“京二代”需要与来自全球的青年精英竞争。从2009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由冯仕政、吴晓刚教授发起,对北京地区15所高校2006级和2008级共4771名本科生进行了持续多年跟踪调查,其中有1332个样本是“京二代”或“京三代”等。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北京上学的“京二代”中80%以上都就读于北京市属高校,其中来自农村的孩子就读市属高校的比例更大,达90.1%;相反,外地来的大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部属高校尤其是部属名校,80%集中在部属211高校。

  只要看看这些青年的学校和学历出身,可以预判“80后”、“90后”“京二代”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将是怎样的巨大。

四类不同面孔的“京二代”

  案例

  只求不被命运改变

  ■ 赵宇晨

  ■ 刘 峣整理

  我们的一生都与年少时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一个生长在北京的“京二代”,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家庭环境在我身上的烙印。

  尽管从父母那儿继承下来一些“闯劲儿”,让我在读书期间,比大多数“老北京”的同龄人表现得更加出色。但是,在与来自外地的同龄人的竞争中,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不似大多数“京二代”在大学没毕业时就拥有黄金地段的房子和豪华汽车,但对我来说,至少该有的都有了,只是房子的地段和质量、车子的品牌和档次要差一些。相比那些毕业之后要独自留京打拼、家里能给予的帮助又不多的外地伙伴来说,我的生活又算得上奢侈。

  总体上来讲,人的潜力是客观环境激发出来的。如果生在穷乡僻壤,如果不想出头,就只能一生疾苦而且世代传承。那种渴望改变命运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对我来说,其实从来没有过“改变命运”这样伟大的想法,最多是希望能够让自己以及父母和家人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好一些。

  所以,对于已经生活在首都的“京二代”的我来说,没有必要再去拼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求自己的命运不被轻易改变。北京这座城市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它能够让你内心平静的湖水泛起涟漪,也能够让你内心翻滚的大海归于宁静。总而言之,我觉得年轻人无论出生在哪儿、生活在哪儿,都应该勇于创新、勤于拼搏,但同时也都要遵纪守法、安分守己。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4]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48]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4]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4]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6]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29]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19]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7]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78]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1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