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地大学正雇用更多社工、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以应付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增加之势。但是,学校长久以来预算不足,导致学生有时必须负担这方面的大部分开支。
《华尔街日报》指出,华府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学生下学年就得因此多付1667元学费,以协助为心理健康服务计画增加超过83万元经费。
为了应付10个校区辅导中心的需求,加州大学校董会也在考虑增聘70名心理学家和20名精神病学家,预计一年开支将增加1740万元以上,2019-2020学年向学生征收的服务费也将从972元提高到1242元。
专家说,学生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反映整个社会趋势:愈来愈多人因忧郁、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而求助药物。年轻一代对精神病的避讳心理也比较淡漠。
对大学院校辅导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几有59%辅导中心近年来作业预算激增,可是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仍然远不敷实际需求。
面对更多学生入学时已在接受精神治疗或服药,各大学也在努力调适它们在这个极度敏感领域的角色,以在学生安全、财务、隐私和责任问题之间寻求平衡。
由于接连发生学生在校园里自杀事件,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宾州大学等顶尖名校都在评估它们的心理健康计画,以及学生追求完美的心态。有些学校对学生因精神问题而休学的复杂法规也引起争议。
MIT大四学生郝凯伦(译音,Karen Hao)在学校报纸撰文说,学生可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们太好强,没有体会MIT的课业负担可能造成的影响”。
她在与忧郁症挣扎过程,放弃寻求治疗,因为要应付学校的电话访谈和筛检程序太累。她说:“我觉得现行体系很有问题,把寻求精神健康的责任,交给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洛杉矶加州大学的调查,发现全美大一新生几有10%表示他们“经常”觉得情绪低落。大学辅导中心2013年也表示,他们的服务对象26%服用精神病药物。
学校有时在发生悲剧后才采取行动。乔治‧华盛顿大学一栋宿舍去年春天就有三名学生自杀,今年1月学校里成立结合医疗、心理辅导和健康宣导的“福祉中心”,以尽可能减少寻求专业医疗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