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全球首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教授 侠骨柔肠的科研大家
全球首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教授 侠骨柔肠的科研大家
来源:侨报网 | 作者:枫渔 吴疆 | 2015/4/28 6:28:16 | 浏览:2654 | 评论:0

王赣骏1985年4月29日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登入太空,成为全球首位登入太空的华裔宇航员。如今整整30年业已过去,王赣骏从首位华裔宇航员到美国范德堡大学终身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再到糖尿病治疗胶囊的研发专家,所走过的人生历程让人惊叹不已。在华裔宇航员登入太空30周年纪念日前夕,王赣骏接受了独家专访,为大家讲述了自己30年来的精彩人生故事。

全球首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教授 侠骨柔肠的科研大家

王赣骏

人类最终是一定会离开地球的 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很多人都会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究竟何在、有什么实际用处呢?王赣骏表示,人类最终是一定会离开地球的,这个时间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是几万年后,但人类会前往其他星球继续生存则是必然的,因而太空探索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为人类未来的迁移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找出最适合人类迁移的星球。虽然这个过程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人类探索太空所需耗费的资金确实庞大,因而最好能够获得本国民众的支持再进行太空探索方是比较可行的方式。

当记者告诉王赣骏今年是他登上太空30周年的纪念时期时,王赣骏爽朗的笑道,时间过得真是快啊,一晃就30年了。王赣骏遥想自己当年入选美国宇航员的整个历程,用了“祖宗积德”和“运气不错”来形容。王赣骏当年首次听到美国航空航天局招收科学家作为宇航员的消息时,就进行了报名,随后公布的大名单之中确实有王赣骏的名字,但由于名字排在垫底的位置,王赣骏认为自己可能只是体现美国宇航员遴选族裔多元化的一个例证而已,因为当时符合条件成为美国宇航员的人还是很多的。直到最后公布正式入选者名单时,王赣骏才发现自己被莫名其妙地选上了,他认为则要归功于“祖宗积德”和“运气不错”。接下来一段严格而又艰苦的训练岁月,王赣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有的测试只是睡睡觉就过关了,比如幽闭恐惧症的测试。事实上,王赣骏接受了许多专业性非常强的训练,比如王赣骏作为一名宇航员就必须具有能够独立操作驾驶航天飞机的能力,以应对不时之需。他坦言自己感到真正有压力是当美国华人社区都知晓他是首位华裔宇航员的那会,他在承担这份压力的同时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准备得更充分,从而可以在太空中完成各项太空探索任务并完成所需进行的实验。王赣骏回忆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即将升空的前夕,他的母亲曾经问他是否可以选择不参加太空探索。王赣骏告诉自己的母亲是不能够的,他的母亲没有再坚持什么,只是喃喃细语道:“作为妈妈,我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的”。

王赣骏认为中美两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若合作 可实现双赢。自30年前首位华裔宇航员登入太空一直到现在,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10月杨利伟作为中国宇航员首次登入太空就是标志。王赣骏指出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中美两国无法在太空探索领域进行有效积极的合作,从而阻碍了双方的进步。因而政治因素干扰科学研究的进步这是很愚蠢的事情,但现状确实如此。众所周知,从事太空探索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是十分庞大的,各类仪器设备的制造就需要消耗很多金钱,因而中国和美国进行合作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如果可以得到美国的技术力量支持,则将会取得更为快速的发展。美国和中国合作,则会在太空探索领域走的更远更深,取得更大的科学突破。

王赣骏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国会之中的某些人其实头脑很不清楚,他们阻挠美国和中国合作。其实,太空人都知道中美双方合作是双赢的,但那些政客为了竞选等原因,却会横加干涉,但王赣骏相信未来会更好的,对中美双方的合作前景仍然看好。如果美国现在不和中国合作,那么等到中国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刻,美国即使想和中国合作,双方由于缺乏共赢的因素,也会不再进行合作。这就是特别遗憾的事情。

着眼当下 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联手研制糖尿病治疗胶囊

从具体而言,人类在探索太空中进行的一些科学实验就是在解决如何让人类更好地生存的具体问题,比如美国航空航天局拨款200万美元让王赣骏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团队合作进行糖尿病治疗胶囊的研发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藉此让世人知晓美国的太空探索任务不仅可以解决人类未来的迁移问题,而且可以有助于改善人类当下对抗疾病侵袭的能力。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支持让王赣骏全身心投入了这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学研究之中。

1985年4月29日王赣骏成为首位华裔宇航员登入太空,并在太空首次完成滴液动力实验,取得了重大的科学进展。由于这一实验是无法在地球完成的,只能在太空进行,因而王赣骏表示这一在太空完成的重要实验一直影响着其随后数十年的科学研究,因为这一实验是基础性的,并且成果众多的。王赣骏表示这一太空实验的成果,不仅对他现在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展的糖尿病治疗胶囊有益,而且对其他各种疾病的研究都会有益,比如对肝癌、阿尔茨海默症等的研究等。王赣骏表示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仍然一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科学实验其实是没有做完的时候的。王赣骏认为每一项科学实验对他而言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他希望每个实验都能够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延伸,并且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项实验都可以最终完成。

如今他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展的糖尿病治疗胶囊的研究业已已完成了小鼠、狗和猴子的实验,目前正在积极申请争取早日拿到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进行人体实验的决定,接下来的研究工作需要花掉的科研经费大致在2000万美元左右。现在的这一阶段是科学研究最为艰难的时期,如果可以拿到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函,那么再有3年左右的时间应该是可以完成人体的临床实验的。

王赣骏和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James F. Markmann共同带领科研团队所研发的这种治疗糖尿病的胶囊如果最终通过临床实验,可以投放于市场供糖尿病患者使用,将会对I型和II型糖尿病都具有治疗作用。当然,从临床实验的角度而言,解决I型糖尿病会比II型糖尿病更为困难一些。该团队使用的是生态系统计算机来进行糖尿病治疗的研发工作,这比单纯的计算机系统要复杂很多,更贴近实际情况,并且所完成的一系列实验证明了最初的一些假设。王赣骏表示该研究团队最初在范德堡大学完成一部分实验,现在正考虑在洛杉矶建立实验室,但胰岛方面的实验必须放在波士顿由大医院的各个部门协同完成。

王赣骏笑称自己最初投入这一糖尿病的治疗胶囊的研究之中是“被骗”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也开始感到越来越有趣了,因而研究的时间也从最初答应的6个月到现在业已投入的6年时间,未来还要为此研究投入3年左右的时间。只要这一糖尿病治疗胶囊可以在通过小鼠、狗和猴子的实验之后,最终可以通过人体的药物实验,那么整个研究工作就算是完成了。王赣骏说自己做事情喜欢有始有终,目前正在积极申请争取早日拿到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进行人体实验的决定,接下来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需要花掉的科研经费大致在2000万美元左右,耗时需要3年左右。完成这一步之后,王赣骏研究团队研发的这种糖尿病胶囊就可以在获得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核之后,投入到市场得到实际应用了,这最后一步需要花费的时间应该也是3年左右。未来还可以完成的研发工作就是确定这种糖尿病治疗胶囊的制作标准,进而教会其他制药行业如何制造这种胶囊,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解决更多人的疾病痛楚。、

王赣骏向记者透露他愿意参加糖尿病治疗胶囊的研究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的太太患有糖尿病,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来为太太和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他答应自己的太太最多再做3年,完成人体的临床医学实验之后,他就不会再跟进至实际的市场应用这一阶段了。王赣骏多年来一直醉心于科学研究,对自己太太带有深深的歉疚,用他太太的话说则是自结婚后就很少见到王赣骏,仿佛只是嫁了个名字。王赣骏总是再到处做实验,总有忙不完的工作。王赣骏在采访中向记者表明3年之后只要实验完成,他就一定会多陪在太太身边。

因而糖尿病治疗胶囊的研发对于王赣骏而言,既有着对科学探索的执着 更有着对自己太太的无尽爱意。

不能替中国人丢脸 贯穿王赣骏辉煌人生的精神基石

王赣骏刚来美国的时候,由于英语尚不足够纯熟,他发现方程式的理解是最好的,因为全世界的方程表述都是一样的,因而选择物理作为科学研究的突破口,相信可以在这个方面做出一些贡献,物理因而成为王赣骏的大学专业和随后一生倾注的科学研究方向。王赣骏认为自己的脾气很犟,走上科学的道路是天性使然,同时认为自己很幸运,可以得到家人的支持让自己走上科学之路。他希望更多的孩子可以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王赣骏认为只要假以时间,中国的科研力量会越来越强的,只要科研体制好,并且可以一直地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成就,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学生的实验室动手能力和美国学生相比还是会普遍弱一些,但考试能力都很强。不过只要给中国学生一些时间和机会来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他们很快就可以在这个方面赶上来,并且和其他美国学生具备差不多的动手能力。 王赣骏认为这个并不困难,但一定要有长性,持之以恒方可有成。

王赣骏成为首次登入太空的华裔宇航员在完成太空探索任务之后,因其出色的科研成果而接到了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的邀请。当时的王赣骏带领着一支人数为80人的科研团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出于对所带团队成员的负责,王赣骏向范德堡大学提出若要聘用他本人,就必须聘用他所领导的这支科研团队中的其他愿意到范德堡大学工作的研究人员,范德堡大学求贤若渴,答应了王赣骏的要求,最终王赣骏带领原研究团队中的8名成员加盟了范德堡大学。范德堡大学在做科研方面的另一个优势也是吸引王赣骏和团队成员前往的,那就是这所大学的各个学院都相距不远,若要进行学科整合展开研究,相当的便利。如今已是范德堡大学终身教授的王赣骏几年前才刚从范德堡大学荣誉退休。

王赣骏说中国人教养孩子的时候都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要争气,自己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然应该为中国人争光,而不能给中国人丢脸。这也是为什么当实验设备在太空中出现故障的时候,王赣骏会义无反顾地要求出舱修理的根基所在。因为那时如果这一实验失败了,没有人会说是王赣骏不行,而是说中国人不行。而这一点也是支撑着千千万万中国留学生虽远在海外,但一直勤奋刻苦为中国争光的精神力量所在。王赣骏这一冒着生命危险的举动最终赢得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赞赏,认为他拥有一个宇航员真正应该具备的品质——坚韧不拔。

王赣骏与其他三位华裔宇航员张福林、焦立中和卢杰都有交往,他们三位都是职业宇航员,虽然见面不多,但他知道每个人都做得相当出色。卢杰目前正在整合国际学术力量和资金进行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研究,这一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今美国航空航天局已在其设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设立了预防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研项目,并投入国家研究经费进行探索。王赣骏认为,两者工作的差别在于前者属于国际间的合作,研究成果属于全人类,这是应有之举;后者属于美国出资赞助,研究成果属于美国。但无论怎样,由不同的力量来进行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探索,最终是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的。

王赣骏认为总体而言,现在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如今有了越来越多的华裔员工在加入工作,但尚没有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起到举足轻重的突出作用,但王赣骏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华裔工作者会表现得越来越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因为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很争气。但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不团结。如果中国人可以如犹太人那样团结,那景象必然大不一样,如果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在合作努力而不是一个人,那必然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比如,现在已经有中国人参加选举并取得成功,因为拥有权力可以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中国人在美国更为顺利的生活和工作。

华裔宇航员焦立中:美中太空探索30年来各有所得 亟需合作

(枫渔)
 
1985年4月29日,王赣骏作为全球首位华裔宇航员登入太空,迄今已整整30年。在这30年之中,美国华裔宇航员张福林、焦立中和卢杰分别于1986、1994和2003年相继登入太空;中国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称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自行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全球首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教授 侠骨柔肠的科研大家

焦立中

2015年2月4日,焦立中愉快地接受了专访,畅谈了自己的华裔宇航员历程,并希望中美早日展开合作联手进行太空探索。

当记者告诉焦立中今年是华裔宇航员登入太空30周年时,焦立中爽朗地笑了,他说王赣骏是1985年4月29日登入太空的,这个日子他记得很清楚,转眼就是30年了。他表示认识卢杰,并且和卢杰比较熟悉。在中国的宇航员中,他交往过的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等。2015年是焦立中首次登上太空整整21年的时间。

2011年之后,美国就没有再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太空探索任务,因而用不了很多的宇航员,许多宇航员已经选择离开美国航空航天局,许多华人也都离开了。焦立中本人于2005年离开位于休斯顿的美国航空航天中心。焦立中现在开设科技顾问公司从事咨询方面的工作,同时在休斯顿附近的两所大学教书。

从焦立中的回答之中,一方面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巨大的突破和进展感到高兴,和中国宇航员的交往亦让他感到由衷的喜悦;另一方面亦让他感慨美国航空航天工作的大幅调整,让众多的美国宇航员不得不无奈地离开美国航空航天中心。

2004年10月14日焦立中乘坐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并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成为了第一位华裔空间站站长。对此,焦立中认为这是第一次由华人担任国际空间站站长,他认为自己改变了每个人对华人的印象,因为此前每个人总认为华人做事可以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够成为领导者。焦立中则证明华人同样可以成为领导者。

焦立中认为美国和中国应该联合起来进行太空探索,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他认为这仍要克服许多的困难,比如他本人虽然很希望可以和中国的同行合作进行太空探索,但由于美国的法律不允许美国的宇航员参与到外国的航空航天工作中去,因而他无法和中国的同行进行具体的合作,这是非常遗憾的。但他认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未来仍可以取得越来越大的进步,只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阻滞,中美之间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积极有效的太空探索合作。

美国四位华裔宇航员简介:

王赣骏(Taylor G. Wang,1940年6月16日-),出生于江西省的美国科学家,祖籍江苏盐城,,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1963年入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1971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2年至1988年间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工作。在JPL他负责开创和发展无容器处理科学的研究。他担当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多个项目主要课题负责人,这些项目包括NASA太空实验室3号项目液滴动力学实验、NASA飞行实验#77-18的液泡动力学实验、NASA飞行实验#76-20的无容积材料处理技术实验、与美国能源部的球壳状动力学研究。1976年发表了关于零重力下转动的液滴形态研究的论文。这篇论文引起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注意,随后选取王赣骏作为其1983年6月1日太空实验-3飞行任务的酬载科学家。

全球首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教授 侠骨柔肠的科研大家

王赣骏

张福林:富兰克林·拉蒙·张·迪亚兹(西班牙语:Franklin Ramón Chang Díaz,1950年4月5日-),汉名张福林,美国航天员,至今曾参与七项太空任务。张福林生于哥斯达黎加,拥有四分之一华人血统后来移居美国去完成高中教育,于1973年完成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77年于麻省理工完成应用等离子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研究等离子火箭推进器。他于1980年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为太空人,并于1986年执行首个任务,名为STS-61-C,成为美国宇航局首位华裔职业宇航员。在2002年的STS-111任务中,他曾参与建设国际太空站的工作。后来他建立了Ad Astra 火箭公司设计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

全球首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教授 侠骨柔肠的科研大家

张福林

焦立中(Leroy Chiao,1960年8月28日-),美国工程师、前航天员,于NASA服役期间曾驻守国际太空站。1983年从柏克莱加州大学取得化学工程理学士学位,1985年及1987年于圣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亚大学先后取得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焦立中的家庭来自中国华东地区,焦立中曾透露他在太空的无线电呼号叫“山东”,取自其家庭成员居住过的省份。焦立中于1990年1月获美国航空航天局取录,并于1991年7月成为航天员。1994年首次升空,执行STS-65任务。1996年执行STS-72任务并进行舱外活动,成为首名进行太空漫步的华人,迄今为止唯一一名担任国际太空站站长的华裔宇航员,第一位为美国总统选举从太空投票的宇航员。

全球首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教授 侠骨柔肠的科研大家

卢杰

卢杰(英语:Edward Tsang "Ed" Lu,1963年7月1日-),美籍华裔宇航员、物理学家。卢杰曾参与两次航天飞机任务,并且曾经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他于2007年10月10日离开NASA,加入Google。2003年4月28日,他代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宇航员尤里·马连琴科参与第7远征队任务,入驻国际空间站六个月。期间中国国家航天局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天,成为中国首位飞天航天员,如此美俄中三国航天机构的宇航员首次同时在外太空飞行。尤里·马连琴科在国际空间站上通过视频与美国休斯敦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用英语祝福了杨利伟,卢杰作为美籍华裔,用普通话祝福说,“欢迎你到太空来,祝你一路平安,胜利返航!”

背景知识:美国宇航员的四大分类

美国宇航员培训中心的学员共分四类:第一类是飞行员宇航员,结业后分派为太空任务的驾驶或指挥官;第二类叫任务专家,他们在指挥官的领导下,协调舱内作业,或从事科学实验,或到舱外作太空漫步;第三类是酬载专家(实验载荷专家),他们通常都是科研工作者,或从私人研究机构、企业所借调,也无须是美国公民,像来自欧、日、中东或加拿大的宇航员皆属于此一项;第四类称为太空飞行的参与者,和前三种相比,这类的人数较少,例如教师,美国航天局希望来日能有媒体记者也通过这种方式参加太空任务。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109]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434]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76]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501]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600]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61]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57]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54]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719]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80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