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林毅夫: 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五类产业仍有大量投资机会
林毅夫: 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五类产业仍有大量投资机会
2015/5/4 15:02:37 | 浏览:1660 | 评论:0

经济速度的下滑不能说没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我们当前虽然面临增速下降的严峻形势,但作为中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五类产业仍有大量投资机会。

林毅夫: 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五类产业仍有大量投资机会

  增速下滑可能带来三重不利影响

  从201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下滑。去年7.4%的增长速度是从1991年以后最低的,并且还在继续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只有7.0%。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速度下滑,改革开放以后这是第一次。如果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会有不良的影响,首先就是失业率。其实企业离职率已经很高了,如果增长速度继续下滑,可能有些看不到未来前景的企业就不干了。

  第二,如果我们现在调查发现企业的情况不好,对未来的前景也不好,他就关门了。我们知道中国的企业在投资上的高杠杆率,如果过多的企业关门也可能导致局部性的金融危机。

  第三,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速度只要每年7.2%,那我们前面四年的速度高于7.2%,后面如果低一点,大概是6.6%就可以了。第二个增长目标,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也要翻一番,我们现在人口增长速度每年大概是千分之4.9,相当于0.5%,如果更多地往劳动力去倾斜的话,第二个增长目标也有可能达到。如果说降到6.6%,收入分配还要往劳动者倾斜的话,这样的话企业承受不了,就导致企业关门破产,失业的人也会增加,银行业会关停。

  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因素导致增速下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的目标是7.0%左右,我认为应该在工作当中力争超过这个,6.6%加上0.5%就是7.1%。我认为这不仅是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应该是这样,而且整个“十三五”的经济增长目标应定在7.0%左右,在工作当中要力争超过7.0%。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而且是不断地下滑,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对症下药。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从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长时间持续下滑。对这个下滑现在主要有两个不同的观念。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是体制机制结构问题造成的,这个下滑是必然的,是内生的,不应该去干预,干预的话可能造成体制机制结构问题更严重,这是一种看法。

  第二种看法,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肯定有体制机制的问题,这个不能否认,而且应该创造条件来改变体制机制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外部性、周期性因素导致增速下滑。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肯定有机制问题、体制问题,也有结构问题。但是从2010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其实更多的是外部性。只要拿数字来仔细分析,这并不难理解。

  短期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第一驾是出口,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到今天占世界GDP生产总值一半的美国、欧洲、日本,都还没有完全恢复。美国经济好像复苏得比较好,去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2.2%,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0.2%,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口率会减少。我们从1979年到2014年,按照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率是少了很多,这样会造成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因为第一驾马车跑慢了。

  第二架马车是投资,增速只有13.5%,这是从2000年以来的投资增长速度最慢的。为什么投资增长速度这么慢呢?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有关,每个国家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这些项目经过几年了,大部分都已经建成了,但是国际经济还没有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新的一些反周期的措施,那投资的增长速度一定下滑。

  第三驾马车是消费,中国的消费在国际上增长比较快。但是从2015年第一季度来看商品销售总额只增长10.2%,这在国际上应该算很高,但跟我们自己比,是九年来最低的。为什么消费增长比率低呢?原因就是就业的压力大了,大家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不明朗。

  由此分析,我觉得从2010年以来的经济速度的下滑不能说没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但是我相信那是一部分,因为体制的问题、机制的问题、结构的问题在2010年以前都存在,怎么会在这两年表现出来?我想更多的还是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

  既然是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因素为主,政府就应该有稳增长的责任。从这个责任上面来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都用了一个词,我非常赞同。我们还是中等发达国家,接近危险的空间大,而且我们国家各种稳增长的措施多。但是研究经济增长,从依靠出口的角度来看不太可靠,因为美国、欧洲、日本,都还没恢复。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恢复像过去每年出口10%以上,那么要靠我们的内需。内需有两块,第一块是投资,第二块是消费。从投资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投资的领域非常多,因为作为中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空间非常大。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基础措施很完善。但是,基础设施包括连接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包括地下铁路和管网,这些都需要投资,这些投资回报率会非常高。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最大的差异,也是我们回旋的空间。比如说发达国家现在产能过剩,经济疲软,那他们产业升级的空间就会很少,因为他所有产业都在全世界最前沿。我们现在跟他们差了很多,像3D打印等,我们有很多方面的产业可以拉动经济。

  第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顶多就是老旧。那么老旧的、改善的跟现在欠缺的、瓶颈的那些基础设施投资相比,那当然瓶颈的投资回报高,老旧的、完善的回报比较低。所以我们在判断中国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时要注意这一点不同,不能简单地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例子映射到我们自己。

  中国在投资资源上相对好,因为政府的财政赤字比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相对低,只有不到50%,发达国家普遍超过100%。我们有的只是过去的地方投资借短债做长投。去年财政部允许地方政府发城市内的债,我认为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发展的空间很大。中国民间储蓄在全世界最高,占世界的50%,外汇储备3.8万亿,在全世界最多,这一点也是我们跟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这种外部的冲击,他们的经济也下去,但是他们受限于政府的干预手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反周期的措施。

  我们货币政策的空间很大,即使今年两次降准,我们准备金达到18.5%,我们的利润达到6%以上。所以我想把这些政策空间用起来以后,我们应该有能力靠投资来启动经济,而且投资了以后,创造了需求,创造了增长,也创造了就业。有了就业以后的话,那收入增加、消费的信心也会增加。投资跟消费增加的话,我相信保持7%左右的增长,而且力争达到7%以上,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这些条件不是一年两年会变化的,我相信在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应该没问题。

  目前存在三个似是而非的误区

  这些条件非常有利,问题是你能不能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起来。比如说一个千万富翁,即使他有很多钱,如果不吃饭的话,他也会饿死。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情形就是这样的。因为在前段时间里面有很多讨论,是似是而非的讨论。这里面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一般人认为中国不应该再搞投资拉动了,应该改成消费拉动,因为他们简单地把投资拉动等同于产能过剩,投资拉动是不是一定就产能过剩呢?我们现在有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大家知道建材行业、钢筋、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确实有产能过剩。这个产能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长是9.7%,1979年到2014年,现在变成了7%左右,那产能过剩就出来了。但问题是你是不是不再去投资钢筋水泥了?当然不,我们可以投资产业升级,我们可以投资那些基础设施。所以简单把投资等同于产能过剩,这是不合理的。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反而要投资一些产业升级,跟我们处于瓶颈状况的基础设施,产能过剩的行业反而会减少。

  第二个似是而非的观念就是雾霾,我们的雾霾严重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快,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在1979年的时候印度的人均GDP比我们高30%,现在的人均GDP连我们的四分之一都达不到。他雾霾的程度一直比我们严重,所以并不是说把经济增长速度放下来了,雾霾就会减少。不能说经济增长的速度跟环境没关系,但这不是根本问题。环境污染跟发展结构有关系。我们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的特性是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能源的使用密度高,排放密度也高,相对于在农业耕种阶段的时候,跟在高收入阶段以服务业为主的时候,环境压力就大。在老牌工业化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当他们处于我们这个发展阶段的时候环境也很差。新工业化国家,如日本、韩国、台湾,在这个发展阶段的时候环境也很差,因为这是产业结构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的,我们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再加上地方监管不利,这三个因素叠加导致环境恶化。但是我们能改善的是加强监管,加强监管会有帮助,能缓解,但不能根除。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来换取环境改善,这个说法不太成立。因为如果我们放慢经济增长速度,那意味着我们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间要延长,如果我们不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就没办法把我们的产业结构变成以服务业为主。

  这种情况下想说把我们的产业结构改为以服务业为主,除非到了高收入阶段,可能占GDP的70%到80%以上,否则想过早发展服务业,就会停留在低收入水平,而且产业结构改不过来。结果因为服务业水平低,制造业多,所以环境压力会更大。

  第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就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在2008年的以后,我们投了很多基础设施,发展了基础设施在这段时间里面,我们的投资回报率下降。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既然做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差,就不应该做。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因为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长。第二,基础设施回报是长期的项目,如果是一般的制造业就是十年,那长期的项目,短期的折旧率低,因为回报率低。第三,基础设施的投资很多都是外部性的,比如基础设施的改善,供给的时间减少了,企业的交易率就下降了。汽车的轮胎折损少了,企业的回报率就多了。所以跟基础设施的回报跟一般的民间产业回报有必然的联系。即使你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还发现一般的基础设施回报比一般的产业回报低,这种情况下政府该不该做?如果你要民间去做,你要给他垄断力度。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你给民营企业在基础设施上面有垄断的话,那对经济发展不好。如果说不给他垄断,民营经济不去做,那政府该不该做,如果政府不做,你会发现基础设施的欠债就非常多,民营企业也发展不起来。实际上这就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问题,八十年代以后在华盛顿公识,新自由主义的思潮下,当时就认为既然基础设施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由企业来做。结果发现只有一种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很积极,就是移动通讯系统,其他的基础设施基本没人做。所以今天你到发展中国家去,不管是拉丁美洲还是南洋那边,都是基础设施欠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应该做,而且应该政府来做。什么时候做最好?如果政府该做的话,是在经济发展很好的时候做好,还是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做?如果经济发展很好的时候,政府不做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过热。这种情况下,应该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政府来做基础投资是最好的,既使是你做分析回报率低。

  其实我在世行当首席经济学家,2009年创造了这个观点。现在国际上有了这个共识,新出的《世界经济展望》中专门有一章来讨论在经济下滑的时候,政府来搞基础设施是最好的时候。其实这是中国的经验。国内还有不少人认为,按照经济回报率,说政府不应该做。我想这是妨碍我们,在利用有利的资源来做稳定增长反周期的一些观点。

  那么在做反周期的时候政府可以做的是基础设施,我很高兴4月30号证监局会议做出了对当前的经济情况的议题,基本上就主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大家要支持消费等,我想这些措施是很积极。如果把这些措施都用了,把我们能发挥的空间都用了,那维持7%的增长是有可能的。

  今天的报告黄益平要我多谈一下投资的领域,我想谈的是产业升级,这方面的投资机会到底有没有。有人说产能过剩投资机会就没有了,其实这种看法不正确。因为我们现在是中等发达国家,五类产业面临大量投资机会。

  技术追赶型 利用后发优势

  第一类,就是现在我们的人均GDP是7500美元,德国是40000美元,他们能有那么高的人均GDP,就意味着他们的技术和产业附加价格比我们高。他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附加价值的水平比我们高,我们还在赶超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其实我们的投资机会非常多。比如说我们要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那怎么做?

  既然国外已经有这些产业,他的产业比我们高,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就是到国外去并购,那些拥有比我们先进技术的企业,不管是在德国、美国或者是在其他高收入国家。只要并购了以后你就把他的技术引来,你的技术就能提升,你的产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就可以提高。

  这方面我们的民营经济做了不少,比如说三一重工到德国并购了一些工程机械方面的。我到泉州也是有一个泉州工程机械,他是做钻机的,国内的一部钻机是50万美元,德国的钻机是500万美元,功能是一样的。他们发现有一家德国的公司是第三代人,再加上经济形势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把德国公司给并购过来。

  最近我跑了一下成都,有一个很新的公司专门做排气的汽车零部件,他就到加拿大并购了一家专门做零部件的知名公司,同样的情形因为他们是第二代、第三代人,再加上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不好,他经营压力很大。我们国内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并购过来技术就引进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到国外并购的前提是什么,有公司愿意被买过来,其实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因为我们面临新常态,我们在经济相对疲软,发达国家的经济比我们更疲软。你并购的前提是有公司愿意卖给你,如果没有的话就到国外去设立研发中心,现在发达国家就业形式不太好,失业率超过10%。你去有这种技术和产业的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你就可以雇佣当地非常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我最近跑了一圈,发现有不少企业已经这么做了,比如说我们知道更多的是像华为,中兴,到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这个例子很多了。

  其实在传统产业里面也有,最近我看到南京有一家民营经济,做玻璃机械的,同样国内的生产价格低,国外的价格高,他就到德国一个小镇去设立一个研发中心,雇佣当地的科研技术,就一下子把他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这是一个很小的公司,做得非常成功。

  再有,我们过去的招商引资很管用,因为我们中国要是维持7%的增长,7%的增长代表什么?代表每年对世界市场的贡献率是25%到30%之间,因为现在国际上全球的经济增长率就在3%到4%,我们既使是说7%的增长,我们占全世界13%,对世界市场扩张的贡献率是25%到30%之间,还是全世界最快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年从发达国家进口那么多产品,看到技术含量比我们高,附加价值比我们高,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把他们吸引到国内来生产。

  吸引外资到国内来生产,可以帮助他们进入我们的市场,而且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工资水平比较低,他到中国来设厂,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产没有下降,不仅可以进入中国市场,而且还可以很快为中国为基地,他的产品可以卖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样的机会有很多。

  比如说江苏泰昌设立了一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专门吸收德国的中小企业到泰昌来投资,2014年有吸引了220家德国的中小企业,投资额一下子达到了20亿美元。这是很好的例子。

  我觉得做这些首先要有市场,企业为主导,但是政府也要扮演一个角色,如果你要到国外收购,你要解决资金的问题。如果你说要到国外去收购,在国外设立文化中心,你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外交签证的问题,包括法律、会计、金融服务的问题。你到国外招商引资同样有这些问题,必须有园区的问题,必须有跟他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问题,还有产权保护的问题,这是第一类,追赶型的。

  技术领先型产业 仍要政府支持

  第二类,我们现在是中等发达国家,其实也有不少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已经在世界上领先了,或者说跟发达国家的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大。这种领先型的产业,最明显的是家电产业。刚刚说了,我刚刚从福建回来,福建有一个民营企业生产汽车的挡风玻璃,他现在是全世界第四大厂。

  这些企业既然已经都在世界最前沿了,他的技术和产品必须自己开发,但是他们的开发其实是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研究一些基础的知识,产品是几篇论文。第二个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确实需要企业自己来做。但是基础科研不管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其实主要都是政府支持的。

  我们国内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他们做玻璃确实做得非常好,他们每年在产品开发上面投资30亿、40亿,也非常多。但是你问他基础科研是什么?他也是跟大学合作,申请科技部的项目。跟美国也是一样的,他也在美国设立一家研发中心,那是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项目。所以一方面是要市场和企业,第二方面是在政府给不给他支持。

  这些研发中心可以设在国内,也可以设在国外。设在国外有什么好处呢?因为他可以跟使用者接近。也有一些这样的情形,比如说我们的厨房,厨具,因为讲现在的卫浴厨具在国际上是领先的,不同的国家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在中国做研发,你要按照中国市场的需要。

  为了进入当地的市场,除了设立研发中心,有时候还有品牌认知度,中国的品牌在认知上,跟德国、日本不一样。可是我们实际的技术上,跟日本和德国那些追赶型产业有差距,但是我们处于领先型的没有差距的,但是品牌认知度还有差距。这种情况下可以并购国际上曾经在这个产业领先的行业品牌。

  在江苏我看到一家做婴儿推车的牌子,他的产品跟国外没有差距,那他在国外卖价格低了很多,所以他最近收购了一家德国的做婴儿推车有名的企业,当然还包括一些他们的设计人员,一下子他的利润率就高出很多,所以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当然这些机会是要企业主动出击,但是也要政府支持。比如说基础科研方面,如果在国外设研发中心,或者是购买品牌,也有人才的问题,法律的问题,隐私保护的问题和金融的问题。

  退出型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第三类,退出型的企业。这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已经有品牌优势的,就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皮鞋、服装、小家电。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鼓励支持一小部分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品牌、研发、设计,你要支持这些企业,企业首先必须有这种能力,但是政府也必须支持。比如说他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那你肯定要设立一些职业培训学校,都是中专或者大专支持的,这些企业进入微笑曲线两端。

  加工部分有一部分可以用机器人替代,但是我觉得空间不大,如果用机器人替代成本比较高。所以我觉得这部分的产业从二次大战以来的情形看,也就是说最早开始日本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六十年代的时候产业转移,亚洲四小龙借用这个机会发展起来了,那些都转移到大陆来了。

  我们现在也已经到了日本当年产业转移的阶段了,我想不管你用什么措施,想暂时延缓转移出去,但到最后还是要转移出去。转移出去有两个问题,其实大部分的台资企业,港资企业,已经转移到大部分了,到越南去了。

  我们大陆的企业在转移的时候比他们更为不利,因为他们是第二次转移,环境比较适应,我们是第一次转移。大部分老板在四五十岁,外语也不行。

  第二是转移到哪儿去?早期第一批的像台资、港资,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但是你必须要考虑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拿个比例来讲,水缸里的水满了,往水杯里面流,水杯一下子也满了。其实这几年越南、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工资的水平比我们还低,但是增长的幅度一定不比我们慢,甚至比我们还快。所以现在已经转移到这些国家的企业,一般认为在那些国家顶多就是再待三年五年,也必须再转移一次。

  因此在这样情况下,转移出去的企业我们必须帮他克服两点。第一就是再转移。第二,到底转移到什么地方比较好?

  我认为非洲更好,年轻人很多,要到那么一个地方去,他一个人不敢转移出去,我觉得可以抱团出海,让我们政府跟当地政府讲好,设立工业园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转移出去的企业创造第二春。

  可以帮我们将GDP(国内生产总值)变成GNP(国民生产总值),他们转移出去以后,附加值比较高的零部件,机器设备还可以从国内买,所以这种情况下会有利于我们转型升级的。这里面有不少是以市场为主,但是需要政府发挥一定的作用。

  第二个类型,我们过去的增长速度是10%,现在变成7%左右,一下子掉了30%,建筑投资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从我们国内的角度来看是产能过剩,但是它绝对不是旧的技术,因为大部分的这些产业,技术其实还非常先进,在同行业里面一点不落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内确实是产能富余的,但国际上短缺,我前面讲基础设施到处是瓶颈。

  所以应该结合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的战略,一带一路是以互联互通作为抓手的,那国外要基础设施投资,一方面可能是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另外一方面可以把我们的生产基地搬过去,因为到处是短缺。这样可以解决我们国内富余产能调整的问题,当然也要解决人才的问题,资金的问题,还有法律保护等等这些问题。

  弯道超车行业:大有市场

  第四类是弯道超车的产业。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产业,他的特征是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而且产品跟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短,几个月、半年,就可以研发出来,比如说像手机。雷军做手机只用了一年。另外互联网、微信抢红包非常热,但是抢红包这个产品是几个人两个星期设计出来的。由于现在电子讯息产业出现了一个特色是什么呢?这种产品的研发是以人力资本为主,而且研发的周期特别短。然后这方面其实我们国内还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有大的市场。

  另外,如果是做手机硬件的供应商,我们国内各种生产配套齐全。所以在国内只要研发出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会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我们有些产业上面确实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把这种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用出来,当然一方面还是要有企业的积极性,第二方面政府也要有一些条件,比如说孵化基地或者是金融的支持等等。

  战略性行业:要靠中央政府投入

  最后一类是战略性的产业,它的特性是资本投资特别大,研发周期特别长。但是跟国防有关的,像飞机、超级计算等,还有一些核心芯片。其实它是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原则的话,企业是不愿意做的。这种产业要存在就需要中央政府的投入。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能不能做一些事?地方政府搞一些投资,让地方政府多做一些事,因为这些战略性的产业想要落地在什么地方,其实有很多外部性,因为有很多配件等等,需要其他产业配套。然后那些跟他配套的产业对他们当地的经济增长是有好处的。

  另外这些核心的战略性产业有科研人员,他怎么安家,怎么落户,子女怎么教育的问题,我觉得地方政府也可以配套,我觉得把这些配套做好了,就能把战略性的产业吸引多这个地方来。那这个产业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利,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

  就像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中所说,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我们的回旋空间非常大,而且我们有利的条件可以稳增长的措施很多,只要我们在认识上是正确的,不要受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左右,利用好我们的现有的条件,保持7%的增长,在工作当中力争7%以上完全有可能。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85]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87]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71]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71]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48]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24]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28]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18]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66]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6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