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骁骥:被“关系”绑架的微信朋友圈
孙骁骥:被“关系”绑架的微信朋友圈
2015/5/12 10:08:20 | 浏览:1516 | 评论:0

孙骁骥:被“关系”绑架的微信朋友圈

每个人都宁愿相信,凭借朋友圈的关系,自己能够低价购买到国外优质的消费品,或者获取一些圈子带来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人们对于人际关系信任度又在不断下降。

孙骁骥:被“关系”绑架的微信朋友圈

  一名女孩在微信朋友圈买了一种号称能够补水保湿的面膜,用后不仅皮肤未见变得年轻,反而得了红肿发痒的过敏和皮炎。近期,朋友圈里的这起毒面膜事件一经国内媒体报道,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哗然,人们纷纷掏出手机,打开朋友圈,重新审视在里边忙不迭的发图发文、从事海外代购的“朋友”们,并开始思考:在这些流传于微信好友间的衣服、箱包、面膜、首饰中,有多少真货,多少属于假冒伪劣?微信圈里的那些朋友,到底有多靠谱?

  就事论事,在微信圈里卖东西、做代购都是属于营销学里典型的“熟人营销”。众所周知,人们往往倾向于信任自己关系圈里的人,而不是那些素未谋面、仅凭借网络等虚拟手段“结识”的朋友。如果说微博是陌生人关系的缩影,那么微信朋友圈就是熟人社会的缩影。

  今天所谓的朋友圈,无非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圈子文化”与现代网络技术的结合,打破单点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以几何级数复制出了无限广阔的人际网络。微博“病毒式”的介入传播,加上强信任度的封闭朋友圈,造就了一种类似于“癌细胞扩散”的自我传播模式。在这种可自我复制的模式下,卖家已经无需再多么费力地做网络营销宣传,圈子里的“朋友”们会主动“帮忙”。

  如此的描述是不是听上去颇为熟悉?它让人不由自主联想起曾经流行的传销活动。原本老实巴交的一个朋友,不知中了什么邪,一天突然开始卖起了产品,不仅是卖,而且是带动全家老小,现身说法,只要见着熟人朋友就急切地推销产品,并且还拉人入伙。一打听,原来是加入了某非法传销机构。这种恶性的营销方式,对熟人圈子的疲劳信息轰炸,与今天微信朋友圈的营销手法不无相似之处。但事情的蹊跷之处在于,无论其多么的不靠谱,当年仍然有很多人着了传销的道,正如今天的不少人还是上了微信朋友圈的当。

  归根结底,大家还是想挤进所谓的圈子,对人际的圈子有所渴求,因此甘冒风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进了圈子能带来什么实际好处呢?一是了解比公开流传的信息价值更高的所谓内部的消息,二是只有圈里人才能享有的特殊资源。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熟人社会”的吸引力和运作模式——有了关系,才好办事。

   美国记者布德瑞(Robert Buderi)写过一本探讨中国人际关系的书,叫做《Guanxi:The art of relationships》。这本书以当年微软入华建立研究院的故事为主线,分析了外资在中国做公关的潜规则。布德瑞认为,要想在中国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源,顺利办成事情,“关系”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要想在华获得一定的关系,就得靠混圈子。

  但是,布德瑞并没有把关系简单理解为“relationships”,而是使用了中文“关系”的音译。此举颇有深意。“guanxi”相对于“relationships”,恰如微信微博相对于国外的facebook,twitter。与国外这些非功利的、纯粹的朋友圈生态不同,中国式的关系平台更强调人与人之间利益的连接,而不仅仅是感情、兴趣、共同爱好的连接。朋友圈里售卖的面膜和所谓海外代购商品,为中国式的“关系”写下了今天最佳的一条注释。

  多年来,中国的社会资本的积累方式,基本上是一种至上而下的“倒金字塔”模式。在上者数量稀少,却可以拿到最多的社会资源,而居其下者,数量庞大,但占有的社会资源较少。这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几乎决定了这些年来中国人际关系的模式。

  微信圈里的面膜们无非是中国特色的“关系社会”在今天的一个变体。一方面,国内的网络朋友圈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营销圈和代购圈,每个人都宁愿相信,凭借朋友圈的关系,自己能够低价购买到国外优质的消费品,或者获取一些圈子带来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人们对于人际关系信任度又在不断下降。一份社科院的调查统计显示,中国人际的信任度指数十几年来一直走低,社会普遍陷入了一种“信任危机”。

  相反,在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地方,据我的了解,人们也并非不讲圈子和人际关系,但那种“关系”(relationships)似乎要纯粹、自然得多。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信任度也明显高于中国。当然,我指的是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不是指中国人之间那种混圈子培养出的信任感。笔者人在国外的岁月里,曾经吃惊于人与人之间看似过分的信任,例如:租房的时候从不换锁,从来没有接到任何陌生人的诈骗电话,没有人在facebook里卖东西,朋友之间也很少谈经济利益……这些在国内都是难以想象的。

  在参加外国的酒会时,中国人通常会感到很不自在:那里没有我们熟悉的圆桌,人们也并不依照私人关系的紧密度围桌而坐,胡吃海侃。西方人的交际方式正如他们开放式的酒会。大家齐聚一堂,交杯换盏,举着酒杯频繁在不同的“圈子”之间穿梭。人们之所以能以如此的方式处世、交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方相对平均分布的社会资源,获取资源的管道也更为多样。人们并不依赖于那少数的几个“圈子”来获得人际关系资源以及晋升的机会。

  这其实就是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D. Putnam)所说的“社会资本网络”,只有当人们参与的集体活动越多,社会资本的积累才会越繁荣,社会信任度和经济活跃度才会越高。这是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但普特南也提醒我们,一旦人们不再真正的走到人群当中,坦荡地与陌生人交流,用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交际圈,那么整个社会的“朋友圈子”会很快退化到狭隘的、功利的小圈子里。在那里并没有真正的友谊和感情,而只剩下了利益的算计。

  微信朋友圈折射出了我们当下的纠结生活:对他人处处设防,不愿信任。同时,我们又盲目信任所谓朋友带来的实际利益,以至于连网络虚拟的朋友圈也设置了层层门槛和限制。或许,这就解答了为何今天的朋友圈充斥着这么多的商品代购,即使假货横行我们也笃信人际关系捆绑着的利益链条。那是因为充满了利益诉求的“guanxi”取代了原本相对非功利的“relationships”。从布德瑞所写的外资企业入华这样的大事,到为自己的脸买一张面膜的区区小事,我们无一例外都得求助于“关系”。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多么崇尚人际交往,而是表明,整个社会似乎已经被一种体制化的“关系”和它背后的逻辑绑架,人与人之间已经无法愉快地玩耍。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2]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9]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8]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4]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9]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5]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3]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8]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