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宣布成立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集合多個國際知名經濟學者,為日益開放的中國經濟體系籌謀獻策。除有具備多年統籌金融政策經驗的任志剛,研究所成員還包括中大校長劉遵義、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理斯及被譽為「歐元之父」的孟岱爾等人。首任所長廖柏偉稱,世界金融海嘯後,西方要重新發展金融架構,人民幣將擔當重要的角色,研究所希望透過涵蓋國際性、亞洲及香港課題的研究,為中國金融現代化提出新路徑。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自去年10月退休後,外界一直好關心他的新動向,他終於公布落戶中大,擔任該校新成立的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傑出研究員。研究所成立目的是為日漸開放的中國經濟體系出謀獻策,並以自負盈虧方式運作。此次找任志剛坐鎮,一來當然是因為他金融知識同經驗相當豐富,二來是他名氣夠響,號召力強,自然能吸引人慕名報讀。
劉遵義稱,中國的經濟在金融海嘯後出現新契機,研究所有工商管理及經濟方面頂尖學者及資源支援,可望為中國經濟體系引入新模式。廖柏偉則指出,研究重點會涉及國際性、亞洲及香港的課題,包括人民幣國際化、成立亞洲結算銀行的可行性及香港日後經濟地位發展等,根據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議。
除研究外,人才培訓亦為研究所重要工作,特別是能配合中國開放需要的金融專才。廖柏偉稱,今年9、10月他們會開辦為期1至2個星期的短期行政人員課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業內人士得到環球金融市場的宏觀概念,預計報讀人數約20至60人不等,學費未定但相信偏高。有份任教的任志剛則認為,香港及周邊市場對金融課程有需求,尤其是針對行政人員的培訓,加上任教者乃具有份量的教授,故即使課程收費較高,相信市場亦會接受。
廖柏偉指,研究所乃自負盈虧,現正召集人才及籌款,冀能獲更多的資助。研究所首筆經費為1000萬元,中大已一筆過撥出200萬及籌募餘下800萬元。另外為成立基金,長遠支持研究所發展,校方會再籌款2億元,以每年約4%回報計算,每年可撥800萬元作為研究所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