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新会倒逼不符合创新机制的行业
当今,“互联网+”是一种基础性建设。作为一种高速成长的基础设施,互联网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和企业成长空间。以前谈到基础设施,我们可能会想到网络宽带建设、无线基站等,但今天,我们可以把淘宝、天猫、支付宝等也称为基础设施。今天的基础设施,既包括传统的基础硬件,还包括服务。
“互联网+”这个词提炼得很准确,因为我们需要的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互联网产业。今天,虽然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已经高度互联网化,但能源、钢铁等GDP生产大户的互联网化程度还相当低,存在产能过剩、盲目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互联网+”概念的推进,能逐步解决传统行业的能力低下问题。
当“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政府会对互联网创业给予极大的鼓励与支持,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虽然不能说这样的举措一定会取得成功,但这个方向是对的。
政府如此大力度地倡导创新,至少,民众能获得的创业机会将极大丰富,他们也会倒逼不符合创新机制的行业,促其改变。出租车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民众能获得的机会可能是商业的,也有可能是社会的,“互联网+”势必会造成中国社会、文化的微妙变化。因此,“互联网+”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我们对它可以充满期望。
“大门口的野蛮人”随时会到来
普通大众从字面上理解“互联网+”是互联网可以与一切行业发生关系,这种理解并不肤浅。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对“互联网+”内涵的深入理解,也不是概念,而是切实的体验,比如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地在网上挑选商品。这种便利,自然也推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内涵应该由行业领导者去思考,否则,他们所在的行业可能会很麻烦。有些行业领导者可能会这样想:隔行如隔山,守住自己的“栅栏”,就能相安无事。但互联网出现后,打破了很多“边界”,本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可能突然之间就来到你的大门口,并开始肆意进攻你的地盘。
有一个词叫“大门口的野蛮人”,形容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个“大门口的野蛮人”会给很多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比如,以前你很难想到手机软件跟出租车行业有什么关系,而现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可谓翻天覆地。
从互联网的视角看,它们会不断寻觅、瞄准、锁定一些行业侵入,那些行业大多技术最落后、服务模式最陈腐、体系最封闭、最无视服务对象的感受,我称之为“四个最”。有这四个特征的行业、公司,最有可能被互联网袭击、攻破。
所以,每个行业都不能无视“互联网+”的存在,或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否则,这个行业将岌岌可危。
我经常将互联网比作黑洞,如黑洞效应将周边的东西慢慢吞噬,互联网终将影响所有产业,影响速率只是取决于它们与互联网距离的远近。互联网最终强烈冲击各行各业只是时间问题。
“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零售业、媒体和广告业,这些行业与互联网关联最大,受冲击也更厉害、剧烈。而第二波冲击将波及餐饮、旅游、教育、医疗等行业,这些行业与居民生活联系密切。最后,“互联网+”将涉及更为“沉重”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能源、金融、批发商业等,因为这些产业还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导,所以尚未因互联网产生颠覆性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现象。
两次工业革命解放手脚,这次变革解放头脑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就提出,美国已进入“后工业社会”。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是,社会中服务业所占有的比例,大大超过第一、二产业,无形资产相关行业更发达。如果这次新技术革命能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导致社会结构发生逆转性的转移,那么,它才可以与两次工业革命这样的变革相提并论。
现在,虽然我国一线城市、沿海地区有相当多的企业能与国际发展同步,但放眼整个中国,考虑到中西部、城乡差距,将中国的这次技术革命与两次工业革命相提并论,还为时尚早。
之前的技术革命所发生的领域多是工具类的,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这便是典型的工具性技术革命,通过这种变革,能提升产业效率,解放劳动力,产生更多产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被广泛运用,电力不仅是工具,也是一种基础设施,这种属性给这次变革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有些变革会演变成一种基础、前提,在此之上,各行各业都能得到继续发展的可能。正如新一轮技术革命,我们把人类创造力、热情不仅放在工具或基础设施的革新上,还放在知识的产出、分享、被利用的体系中。
两次工业革命,更多地解放了我们的手和脚,现在这次变革,解放的是我们的头脑。
互联网既是工具,也是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套知识系统的构建方法,这是前几次技术革命所不具备的。
城市会慢慢变得“软”又“轻”
从以前的概念来看,城市是一个沉重的实体,它根据人口的数量、城市人的需求配套相关设施,这个实体的背后有投资,有管理,有各个系统的衔接,这些都是原子的东西。但在今天,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用比特代替原子,改变我们运用实体资源的方式。这种改变的需要也就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比如看病,大家是不是都需要起个大早,排着长长的队,与号贩子竞争,挂一个专家号?其实完全可以用比特的方式来改变这种现象,互联网技术能实现远程诊疗,医生能通过虚拟设备远程感触病人的身体。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服务可以完全数字化,不仅能节省市民的生活成本,还能节省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成本。比如,城市交通可转化有数据管理的科学出行系统,教育完全可以网络化,繁琐的办事手续也可以在网上办事大厅里完成。
在这种趋势下,城市会慢慢变“软”,从原来的坚硬实体,变成一个被越来越多软件支撑运行的系统。城市还会变“轻”,城市的发展将不再以大规划城市改造、修建高楼大厦为衡量标准,而是轻盈、智慧、高效。
在互联网时代,对城市管理者要求更高了。未来,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比特式管理的城市中,你的衣食住行将非常便捷,城市的运作也更加高效。比如治安水平,不是看有多少派出所、多少警力,而是治安数据系统是否能良好地运转,一旦出现状况,能非常高效地进行处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城市中的人有多少时间、多少事情可以在网上完成?服务供应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市民的网上需求?
城市管理者能不能用数据系统来管理这个城市,这很关键,让城市的市民生活方便,让市民拥有健康的身体,治安平稳的生活环境,便利、良好的教育等等,这便是智慧城市的目标。
吕本富:互联网+”已产生泡沫
中国经济的升级,要靠“规则”和“实时”这两个驱动。过去做企业决策、运营的时候,经常是逻辑驱动,现在变成规则驱动;过去只能事后改进,现在有了大数据可以实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