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风靡全国。为了看这部电影,我曾经拿着小板凳排队入场,异常兴奋,连里面的主题歌,也能哼上两句,而且永远不忘,可见其影响之深刻。
李连杰,因为演了这部戏,一炮走红,后来成为中国电影明星片酬最高的武打演员,彰显少林功夫之魅力。李连杰的成功,给后来少林寺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许多少年男子,纷纷效仿李连杰,希望一拳成名,从此发财致富。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过有第二个少林弟子,能够像李连杰一样成了天下知晓的土豪。倒是到了最近,释永信的出现,使我们对少林寺有了更新的认识。
网上传说很多有关少林方丈释永信的故事,包括他有两个女友和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友居然也是一位出家之人。另一个故事,就是他拥有少林寺非物质文化公司80%的股份,而少林寺本身只有10%的股份,也就是说释永信可能是利用少林寺的品牌,给自己谋福利。早些时候,当地政府还奖励释永信一台价值100万元的豪华轿车。更有趣的事情,是他居然能够包养一位北京大学的女生。
至于这些传说,或者是举报是否属实,需要经过调查。不过,这位中国第一号和尚,在经济和道德问题上,已经是全国最爆炸性的新闻之一了。
释永信,以及几乎同时间出现的王林事件,看起来都是牛不相干的事情,但是,这些事件背后,却都有两个相同的要素,那就是钱、色。
不可否定,王林和释永信都是“有本事”的和尚或大师。他们通过商业运作,或骗取名人、官员的支持,寻找市场发展的机会,并获得暴利和“名气”,或是利用“和尚”和“少林寺”特有的社会特征,取得商业化运作的成功。
释永信玩的游戏,可以定义为和尚经济学。他不仅成功地利用商业模式,整合少林寺资源,还懂得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生态中,把和尚的地位提高到政治层面。不仅在河南,而且在全国,都取得人大代表的资格,在佛教界取得最高的领导地位,还兼任了河南省青联名誉主席,简直把整个河南的青年界都玩在鼓掌之中。
释永信也好,王林也好,都是男人,在钱的问题上“成功”以后,就是如何骗色。王林通过他特殊的职业,为年轻、漂亮、无知的女明星开光,而且屡试不爽,还有如马云、成龙、朱明国、刘铁男等社会和政治名流助阵,硬是把自己搞得像中国第一号“大师”,普通信徒想见一面都很难。
而释永信是掌握了大量的少林财富,通过其商业运作能力,一边当和尚,一边做凡人作的事,还与不同的女人,包括女和尚,生下了两个后代。
不过,王林也好,释永信也好,都有其人性的弱点。王林把徒弟干掉了,出现人命案,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释永信的行为,早就饱受争议,和尚不是在寺庙里好好念经,而是在商业界里发财,与传统的和尚精神,非常不符。
改革开放,应该对寺庙及和尚开放,允许少林寺作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释永信的某些做法,是和尚经济学的与时俱进,本来也不算什么不好的事。不过,就普通中国人普遍信仰佛教而言,人们还是希望和尚念经拜佛才是正路,而既然把头剃光,并穿上了袈裟,就不要有什么情欲,否则,就是玷污佛的圣洁。
也就是说,和尚可以化缘,也可以收点可以维持寺庙维护需要的门票,但是,如果把寺庙,当成商业运作的工具,把拥有1500年光荣历史的少林寺,当成方丈本人发财的工具,那么,和尚经济学,就注定要失败,作为少林寺商业帝国的CEO,就必然饱受争议。
如果说,商业运作与和尚的本质无关,但是没有大错的话,那么,利用和尚的名义,赚不该赚的钱,不仅违规违法,而且,少林寺的名字也被无缘无故的铜臭化了。另外,一个和尚,开着百万元的豪华,手握着iPad, iPhone,还有心事念经吗?
更有甚者,和尚不吃斋,而是到处寻欢作乐,偷生儿女,这就违反了当和尚最基本的底线了。
关于钱的问题,我还是要多说一些。我本人跑过许多寺庙,佛堂。最近几年,到处见到有些和尚像做生意一样,争先帮人算命,解签,然后通过甜言蜜语,希望施主捐钱。本来捐钱是自愿的事情,那些和尚却指定必需捐300元,600元,甚者1000元或更多的钱。
有的和尚,住在5星级酒店,大摇大摆的穿着袈裟,然后随便问你这个、那个的,还要为你算命。一上来就是让人感到凉飕飕的,怎么在5星级酒店,也摆脱不了和尚的纠缠呢?怎么,和尚好像就是这个世界最不得了的人物了呢?
这一串串的故事,我一直有些不解,直至到了释永信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了。一些“假和尚”,看上了和尚、佛、宗教等元素,在充满铜臭味的某些角落,是大有作为的。把这几个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连哄带骗,和尚居然也是可以发财做土豪的。
可以说,释永信是和尚经济学的鼻祖,他是全国上下许许多多“假和尚”的代表。不过,假的就是假的。不法、不伦理的事情,总要有一个交代。今天,释永信尴尬,就是中国社会走向正本清源的开始,这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觉醒,就像大家已经对王林的骗术,不再轻信一样。
若不是围绕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这场舆论风暴,人们不会得知这位方丈的商人身份。在少林寺旗下最主要资产“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释永信占股8成,少林寺仅占1成。同样,通过这次舆论发酵,人们得以从整体上审视少林寺这个本该是宗教圣地的寺院,它给人们留下的充满铜臭的印象终于在其庞大的商业版图那里得到了印证。
学者们定义现代化时,都强调它用精确的利益考量替代传统的精神与情感这一特征。这是任何一个追求现代化的社会都逃不脱的命运。相应的,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对精神安慰的需求就会格外强烈,而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正因为这种需求而愈发凸显。
所以,宗教机构恰应远离商业社会,少一些利益算计,少一些功利与铜臭。人们需要的心理安慰实际上是一种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精神逻辑,它可以作为一个精神上的第三方起到解释、启示、释惑的作用。这个第三方地位,也体现在利益上的中立,人们不会相信一个总憋着赚自己钱的方丈或神父。非此,所谓的宗教也就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就像赎罪券之于中世纪欧洲教会一样。
在大众的印象中,少林寺固然代表着中国武学的最高地位,固然有着浓重的中国文化符号意味,但它首先是一个佛门圣地。而如今,人们看到的是少林寺的香卖的超贵,而且那里的和尚还总以虔诚为名绑架每个人,迫使人们掏腰包买下一根粗如碗口粗的香。商演与旅游产业的地位在少林寺那里似乎日益压过修行与佛学研讨,这个佛门圣地在越来越多的人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商业帝国,还是没贡献创新创造价值的那种。
当然仍有人甘愿从这样的佛门圣地那里花重金求得一块开过光的佛像,但这样的人是用这种方式标榜自己信徒的身份还是真正的精神信仰者,对此心里最有数的怕就是少林寺的佛门弟子自己了吧。有人花重金在寺庙里供一个佛像,这是对佛的信仰还是一种中国民间肤浅的偶像崇拜?佛门自己心里也有数。
这些年,无论您到哪个寺庙,恐怕都会看到到这样的情况:来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但修行的信徒却越来越少。有人跑到西藏寻找心灵的净化,有人求助于公益组织,有人跑到国外寻找精神安慰,这些都凸显出中国本土宗教的虚弱。
都憋着到市场上赚一把,精神地位空前下滑,怎能不虚弱。
当然了,人家若非要把主业转到做买卖上,那谁也不能拦着。只不过少林寺自己得悠着点。释永信事件的真相当然要查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但现在的问题,已经超越了释永信个人毁誉,而是整个佛教界的声望。即使此次风波平息,这种舆论发酵以后恐怕仍会出现,毕竟铜臭腐蚀着佛门人士的精神世界,总会有人做出逾规之事。
而当这种事频繁发生,受损的是佛门,还会有多少人肯为其表演掏钱,还有多少人肯踏足其寺庙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