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近日在京发布:陈光标因其慈善影响力获得“首善”称号,黄如论以去年近1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捐款成为慈善家捐赠排行榜第一名,成龙、李连杰等明星也登上“2010中国明星慈善榜”。
慈善是社会文明的象征,社会对陈光标、黄如论、成龙、李连杰等人士给予足够的褒扬,理所应当。但是,笔者以为,慈善榜不能陷入“以数字论英雄”的陷阱,而这恰恰是慈善在中国遭到的尴尬。
社会不能以捐赠数量的多少论英雄,不能忽视那些默默无闻的众多行动者。假如社会以数字来衡量慈善,就是中国式慈善的第一层错位。事实上,慈善的真正力量和主体不是富人,不是公司,而是普通公众。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所有慈善捐款中,约有85%来自普通民众,约有10%来自公司企业,另有5%来自大型基金会。以1992年为例,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捐款比例为2.2%;而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捐出了收入的5.2%。因为,低收入的人更接近社会底层,更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需求。笔者以为,在褒扬黄如论捐赠行为的同时,社会更应关注那些普通公众的慈善行为。
还要看到,中国慈善事业不如国外成熟、透明,富豪捐赠方式隐秘,中国企业家低调、怕露富,不对外公布具体的捐赠额,缺乏一个“人人可慈善”的大气候。外国的企业家行善,一般不会为露富担忧,在中国,露富成了富人的心理负担。相关统计显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慈善家绕过慈善机构,直接捐向某些社会项目或者是建立自己的基金。这是中国式慈善的第二层次尴尬。
更要命的是,时下社会中,人们还要面临“善人难当”的困境。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网易掌门人丁磊个人为灾区捐了1000万元。为此,他曾犹豫了一天,他担心舆缺乏论“善意”的提问,比如:如果真心想做好事,为何不用化名?捐1000万元是为了出风头还是斗气?为什么捐给外国,而不捐给受灾的中国人?以后中国遭遇灾情,你会捐多少……慈善事业还面临手续烦琐等制度陷阱。这些都难以使大众慈善意识勃发,这是第三层次的尴尬。
目前,慈善意识在中国尚未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全社会形成浓郁的慈善意识和社会氛围还有相当大距离。
笔者认为,只有当普通公众加入到慈善队伍,而不是由富豪们单独支撑慈善大厦,才是慈善事业最好的方向。